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時間:2023-11-06 15:01:48 詩琳 心得體會 我要投稿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精選26篇)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jié),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xùn)練。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精選26篇)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

  《了凡四訓(xùn)》原名叫《訓(xùn)子文》,本是袁了凡為教育子孫后代,所寫的文章,不曾想,義理深刻,名流千古,文中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四個篇章分別進行講述,簡言之,立命之學(xué)講的是人的一生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這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聽天由命、隨波逐流?還是拼搏奮斗、自立自強?還是完善自我、順其自然?我想袁先生更多表達的是一種把握現(xiàn)在,“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弊蛱煲呀(jīng)過去,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jīng)成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我們不必要對往日的遺憾而終日懊悔,也不能滿足于曾經(jīng)的輝煌,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而是要活在當下,把握現(xiàn)在,順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xué)問頗優(yōu),常作淺陋想。”永遠保持一個善良謙卑之心!斑h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nèi)思閑己之邪!币娰t思齊,見不賢自內(nèi)省,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皠(wù)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yè)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這一句可謂單頭棒喝,如夢初醒,天下這么大,不缺高智商的人,不缺有才華橫溢的人,但缺的是靜心修德,兢兢業(yè)業(yè)做事的人,即我們現(xiàn)在所稱道的“工匠精神”。

  改過之法一篇所講的是怎么樣修正自己的錯誤,我覺得這一點非常重要,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即使圣賢,難道就沒有犯錯的時候了嗎?我覺得人的一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關(guān)鍵在于我們?nèi)绾蚊鎸^失,如何處理過失,如何避免過失。袁先生給了我們?nèi)绾蚊鎸^失以及如何處理、避免過失的答案,“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奚必枝枝而伐,葉葉而摘哉?”發(fā)恥心就是說要有悔過改正之心,知恥而后勇,發(fā)畏心是說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地,敬畏生命,敬畏父母,敬畏老師兄長,敬畏妻子等等,發(fā)勇心是說要又勇敢之心,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敢作敢當,勇于承擔(dān)自己的`責(zé)任。反思我自己,我覺得我也有做錯的地方,我也會有懊悔的時候。一個人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在犯錯,沒有勇氣去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是我們深入學(xué)習(xí)《了家四訓(xùn)》的意義所在。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善”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心向善,善有善報,三字經(jīng)中“人之初,性本善”,又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深入人心。但袁先生在《了凡四訓(xùn)》“積善之方篇”中明確提出了積善的不同類型,如“則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有難、有易;皆當深辨!闭缡挛锇l(fā)展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特殊性,普遍性提示的是其基本矛盾、基本特點,同為行善即為其基本特點;特殊性反映了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主要矛盾,行善的動機不同,效果不一樣,此為其特殊性!墩撜Z》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猩埔餐淅恚挥袠酚谛猩、發(fā)自肺腑、不求目的、自然流露之善,才是真善美。否則“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鄙朴写笮≈畡e,“故志在天下國家,則善雖少而大;茍在一身,雖多亦小!薄吧斪魅私,死亦為鬼雄!薄叭松怨耪l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薄捌埨麌疑酪,豈因禍福避趨之!狈从车亩际菫閲鵀槊竦拇笊。我想作為一名醫(yī)生,我能做的就是救死扶傷,努力提高的專業(yè)技術(shù),為病人解除痛苦,同時為中醫(yī)藥的傳承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也是一種善的體現(xiàn)。

  《了家四訓(xùn)》同時還指出為人處世之道,“吾輩處末世,勿以己之長而蓋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無若虛;見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痹诠ぷ魃钪校灰驗樽约旱哪芰Ρ葎e人強,就到處壓制同事;不要用自己行善的標準去要求其他人也按自己的標準去行善;不要看見別人犯錯了,就幸災(zāi)樂禍,要時刻保持謙虛學(xué)習(xí)態(tài)度,虛懷若谷,寬以待人,這樣才會不得罪人,才能團結(jié)他人。這是一種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體現(xiàn)。所以古人常常講“吃虧是!保缘氖茄矍疤,受的是今后福!叭酥兄,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边@是教育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勇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要常懷感恩之心,謙虛之心,行善之心。

  縱觀《了凡四訓(xùn)》一書,充滿了智慧、仁愛之光,諄諄教誨,發(fā)人深思,給我們未來指明的方向,這一生,我們究竟該怎么度過,我想四個篇章的標題已經(jīng)點名了主題,要立生命、常思過、多積善、懂謙德。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

  《了凡四訓(xùn)》,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xùn)。這本書是他用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書中他以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驗來「現(xiàn)身說法」,讀了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zhuǎn)移社會風(fēng)氣不可多得的好書。

  全書共分為四章,開篇的第一章【立命之學(xué)】中袁先生就講述了自己從“被命數(shù)所困”到“努力改變命運”的真實經(jīng)歷,讀了之后我深有感觸。

  從他的故事,讓我們切實的了解到,【立命】之意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命運,改變命運,而不是被命運所束縛、禁錮。

  因果之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有定數(shù),但是也并非不可改變。關(guān)于命數(shù)已定,云谷禪師這樣描述:“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蔽业睦斫馐牵喝说拿鼣(shù)雖定,但要看我們對待它的.態(tài)度。行極善的人們,命運是固然拘束不住他的,因為他不斷的累積善果和福報,這極大的福報可以消抵原本命里的不吉變?yōu)榧;而行惡的人,命?shù)同樣不能確定的,因為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極大的惡果也可以使原本的福報變成禍事。

  我們的命運終究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可以通過我們的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而改變,我們才是它的主人。

  正如書中袁了凡追問命數(shù)是否可改時云谷禪師說的第一句:“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边@句的意思是說:個人的命數(shù)是由自己造就,而福澤也是需要由自己去求得;個人造惡,就自然折福,個人修善,就自然得福。緊接著禪師又列舉出佛經(jīng)里的句子——“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來證明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改變命運的事實。但要注意,這句并不是鼓勵大家為求功名富貴、子嗣美色而去做善事,這樣單純只為一己貪念而為善,沒有真心誠意,反而是造了更大的業(yè)障。

  我覺得,在現(xiàn)代的社會當中,知識改變命運,機會改變命運的例子有很多,他們都是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提升、努力才能達到的。要想有所改變,我們就應(yīng)該從現(xiàn)在起在平日里有所積累。有這樣一句古語——“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多讀書、多學(xué)習(xí),多做有意義的事、多做善事,不要學(xué)習(xí)不良嗜好,不做惡人。要心存善念、積德行善,無貪念、無惡念。只要這樣每時每刻的累積,就可以真的效法了凡先生那樣,來改造自己的命運。

  正如《了》文后面章節(jié)中所說的:“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3

  了凡四訓(xùn)是了凡先生的家訓(xùn),教戒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通過學(xué)習(xí)使我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命運,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訓(xùn)包括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所謂“立命”,就是要創(chuàng)造命運,而不是讓命運來束縛人。要想改造命運,不被命運束縛住,就應(yīng)當遵循“斷惡修善”、“災(zāi)消福來”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同時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樣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沒有過失呢?孔子說:“過則勿憚改”,如果有了過失,就不要害怕改過。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一個人必須要每天知道自己有過失,才能天天改過,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過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沒過失。如果每天都無過可改,就是每天都沒有進步。天底下聰明俊秀的人實在不少,然而他們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業(yè)不能用功去做,就只為了因循兩個字,得過且過,不想前進,所以才耽擱了他們的一生。

  改過能夠把今生的過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會變成壞命了,但這卻不能把壞命變成好命。那么怎么樣做才能使壞命轉(zhuǎn)成好命呢?這就要不但改過,還要積善、積德,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積善的方法,能夠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來往,做人的方法必須加以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了。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到大眾廣泛的支持與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學(xué)問要求進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樣樣都要求進步。與人相處,待人謙虛了,從中學(xué)習(xí),自然便有了進步。

  一般人,對命運多是感到很迷茫,論語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簡單。如果對命運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了凡四訓(xùn)在教我們做好人、說好話、做好事和存好心,F(xiàn)如今社會上亂象叢生,各種問題層出不窮,所以,對于人心來講,了凡四訓(xùn)有相當大的穩(wěn)定作用和凈化效果。同時,對國家社會的安定,也會會產(chǎn)生很大的力量。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4

  因為諸多起因,工程進展非常不順,個別單體鄰近停工。于是,我登上了回蘭州催要圖紙的飛機,回到了機關(guān)。因為設(shè)計職員出差,只有等候,難得安閑多少日。于是,籌備去書店挑本好書,細細研讀。無意中,看到了自己以前找了良久的一本書《了凡四訓(xùn)》,如獲珍寶,買回閉門品讀三日,終實現(xiàn)。體會及感觸如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中國文人尋求的最高的人生幻想。無數(shù)先賢孜孜追求這種境界,終其畢生留下了訓(xùn)誡子孫的不朽圣典,《了凡四訓(xùn)》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蘊含著“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著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后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訓(xùn)有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說要發(fā)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說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lǐng)會,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說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說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覺也不會睡平穩(wěn)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5

  從同事手中借了一本《了凡四訓(xùn)》,是《凈空法師講<了凡四訓(xùn)>》這一版本。實在慚愧,之前并沒有聽說過這本大大有名的書,只是看到封面上“改造命運心想事成”這幾個字,當時運道正衰,就毫不猶豫借了來。

  確實是本好書,雖然對于受到多年唯物主義教育的人而言,里面一些觀點不能認同,但仍是一本讀來大有裨益的書。剛剛讀,想把自己一些初步的感想寫出來共享。

  改命先改心。

  《了凡四訓(xùn)》是一本家訓(xùn),簡單言是一本講改命的書,鼓勵人修身積善,改變命運。我讀了最大的感覺是——要改命,先改心。要使自己有一顆平靜之心,能平靜的面對命運中不能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勇敢之心,使自己有勇氣去改變命運中更夠改變的部分;要有一顆智慧之心,有足夠的智慧能夠分辨哪些是能夠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

  人生來有命,這命既是外在的環(huán)境,如時空背景,你生于哪個時代,地區(qū),家庭背景,也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也許還有一些冥冥中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命運中很多不能改變,比如你是生于奴隸社會還是現(xiàn)代文明;生在米國還是利比亞阿富汗;父母是大富之人還是賭徒酒鬼;或者生來就有北京戶口還是長在偏僻山鄉(xiāng)。那些冥冥之中的東西就先讓它繼續(xù)說不清道不明吧,我們能改變的是我們的天性,也就是我們的內(nèi)心環(huán)境,我們的心。命運的大部分已被時空環(huán)境所掌控,我們無法自主,可天助自助者,命運可以改善,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變心靈。

  很贊賞文中了凡先生與云谷禪師的一段對話:“云谷曰:汝自揣應(yīng)得科第否?應(yīng)生子否?余(了凡)追省良久,曰:不應(yīng)也?频谥腥,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余好潔,宜無子者一;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jié),常不能舍己救人,宜無子者三;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喜飲鑠精,宜無子者五;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其余過惡尚多,不能悉數(shù)!

  有果必有因,了凡先生反躬自身闡述了自己不得科第,沒有子嗣的原因。由于自己不培養(yǎng)福德,不耐煩劇,不能容人,喜歡出風(fēng)頭,壓制別人,心直口快,輕言妄談這些毛病導(dǎo)致薄福,不能科第。因有潔癖,善怒,沒有愛心,心地殘忍,不能舍己救人,愛說話,發(fā)牢騷,喜飲酒,晚上不睡覺,傷害精神體力這些毛病,致使沒有子嗣。命運表象(科第不中無子)的產(chǎn)生與這些原因(自身性情、習(xí)慣)息息相關(guān),要改善命運,就要先改“心”。

  希望我能勤快一點,盡快寫出《了凡四訓(xùn)》讀后感的下一節(jié)——向善之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6

  因為諸多起因,工程進展非常不順,個別單體鄰近停工。于是,我登上了回蘭州催要圖紙的飛機,回到了機關(guān)。因為設(shè)計職員出差,只有等候,難得安閑多少日。于是,籌備去書店挑本好書,細細研讀。無意中,看到了自己以前找了良久的一本書《了凡四訓(xùn)》,如獲珍寶,買回閉門品讀三日,終實現(xiàn)。體會及感觸如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中國文人尋求的最高的人生幻想。無數(shù)先賢孜孜追求這種境界,終其畢生留下了訓(xùn)誡子孫的不朽圣典,《了凡四訓(xùn)》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蘊含著“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著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后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訓(xùn)有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說要發(fā)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說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lǐng)會,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說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說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覺也不會睡平穩(wěn)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7

  《了凡四訓(xùn)》電影看了第一遍,大致了解了《了凡四訓(xùn)》這本書的內(nèi)容。今天來說一說我的第一遍觀后感。

  說真的,這部電影拍攝的條件實在是太簡陋了,但是有人可以把它看上十遍,便值得我從頭到尾看下去,甚至開始了第二遍的觀看。

  這部電影,也應(yīng)該說是這本書,里邊涉及了很多鬼神的內(nèi)容。雖然我說過信佛、敬佛,其實是相信內(nèi)心的信仰。說實話,我到現(xiàn)在不信鬼神,至于這本書里講到的內(nèi)容,比如說某某人行善,后來子孫就做了大官,我想大概是因為古人解釋不清楚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所以把它歸結(jié)為神的'點化和恩賜,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理解為環(huán)境的影響。

  首先,相比于災(zāi)荒連年,餓殍遍野,能夠行善的人,家庭條件相對來說還算比較殷實,這是物質(zhì)上的豐厚;

  其次,愿意行善之人,素養(yǎng)也比較高,相比于常人對子孫后代的教育也比較重視,后事子孫得以繼承祖先遺風(fēng),這是精神上的豐厚。

  最后,根據(jù)吸引力法則,行善之人,必會引得更多文人士大夫等有識之士的欣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良人為伍,必定可以催促其更加努力、上進。這就是現(xiàn)在人說的,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就會吸引什么樣的人。

  有慈父,有良師,有益友,再加上一生行善,民心所歸,子孫后代必然會一代勝過一代。這就解釋了為什么行善之人既可以得到仁義道德,也可以收獲功名利祿,即內(nèi)外雙得。其實這一切不是鬼神相助,而是自助也。我想這就是古書對現(xiàn)代人的教育意義吧。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8

  《了凡四訓(xùn)》這本書可能大多數(shù)人都不知道,它是古代勸善書中的名片,內(nèi)容涉及四個方面的訓(xùn)誡,即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和謙德之效。強調(diào)的是人的命運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一生成敗完全取決于自身所作所為,所謂“命自我作,福自己求。”此書還值得一看。

  我們是在李老師的帶領(lǐng)之下進入到這本書中的.,以前,我總認為文言文一點意思都沒有。還非常難懂,繞口。可當我真正的用心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時,卻發(fā)現(xiàn)文言文的好處:用白話要說一大堆的話,用文言文一、兩句就搞定了,而且越讀越有味道。

  這么多的句子,都使我印象非常深刻,有這樣一句話是我有很多感觸: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為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次風(fēng)雷之所為益也。”我的理解是:一些小的壞習(xí)氣,可能在你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不立即剔除就會引起許多事端;大的惡習(xí)要馬上徹底丟掉。如果有一絲猶豫,以后的惡果只有自己吃了。不論什么惡習(xí),就馬上改掉,或許現(xiàn)在不算什么,長大后便會有居多壞事都來找你。就如手指里扎了一根刺,如不馬上清除,化膿、流水,最后可能導(dǎo)致整個手會廢掉。一個小惡習(xí)會影響多大的事啊!

  《了凡四訓(xùn)》讓我找到了讀文言文的樂趣,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讀多看《了凡四訓(xùn)》!就算看不懂也不要緊,要慢慢去摸索。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9

  這個星期我讀完了《了凡四訓(xùn)》《了凡四訓(xùn)》,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給自己兒子寫得告誡書, 書中 ,了凡先生以畢生的學(xué)問和修養(yǎng),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告誡兒子不要被命運束縛,命是可以改變的.,要自強不息。

  這本書包含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方”四訓(xùn)。這里主要說了,了凡先生自幼喪父,母親讓他棄學(xué)從醫(yī),學(xué)醫(yī)可以養(yǎng)生,也可以救人,了凡先生聽從了母親的意見。有一天,他去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者,姓孔,云南人, 老者修髯偉貌,飄飄若仙。孔先生告訴了凡先生命里為官,并告訴他“你縣考可以考第十四名,府考可以考第七十一名,提學(xué)考可以考第九名!

  第二年了凡先生趕考,結(jié)果孔先生的話都一一應(yīng)驗。孔先生還告訴了凡先生,他以后是個大官,五十三歲那年因病而終,可惜沒有孩子。了凡先生相信了孔先生的話。知道自己五十三歲就要死了,所以了凡先生也無所求,每個人生下來都不是圣人,哪里沒有過錯的呢?了凡先生決定從今天起改掉過錯,每日行善。了他做了很多好事,包括做官時,減免稅負,關(guān)心百姓疾苦,是百姓敬重的好官。最后了凡先生不但有兒子,而且還活到了七十四歲。

  讀了這本書使我明白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就是說樂于助人,好施舍的人,這樣才能把壞的命運變成好的命運。了凡先生告誡后人要有善心 德心 孝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0

  了凡認為兇吉的預(yù)兆都是從一個人的內(nèi)心萌發(fā),再通過肢體表現(xiàn)出來的。一般對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澤,而那些對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較偏向于受到禍害。這種事情吧,很難驗證,一般怎么說都怎么對。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組成了完整的個人,少一絲一縷一分一秒都不是現(xiàn)在的你。比如你現(xiàn)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從前留下的種子,現(xiàn)狀的果都是從之前的因中所結(jié)出,如果一時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現(xiàn)代的'心理學(xué)總是將很多問題去聯(lián)系童年的經(jīng)歷一樣,有些因果聯(lián)系我們本人很難察覺。在做一個忠厚的人還是做一個刻薄的人來說,我認為正常人都會選擇忠厚,因為我們都會約束自己內(nèi)心那個黑暗的張三。至于福澤和禍害,可能比較主觀,忠厚之人懂得感動而刻薄之人經(jīng)常抱怨。

  了凡認為他的過錯即使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jié)處,但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債,總是要還的。

  了凡認為改過的人,第一要有羞恥心,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敗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錯誤隱藏不露,在細枝末節(jié)處,也還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騙。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過的勇氣,不能猶豫不決,讓小錯變成大錯。

  他還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徑,只需要一心向善,正義的念頭就會出現(xiàn),歪門邪念就會消失。就像太陽高掛時,妖魔鬼怪就會消退。

  剩下內(nèi)容就是佛教里的說教了。沒有興趣。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1

  《了凡四訓(xùn)》里面講,擁有千金財富的人物必然本身就是千金的人物。于是,愈發(fā)郁悶。看來本人的生命本身就是輕于鴻毛的,如果能變得重于泰山?被印祖推崇的《了凡四訓(xùn)》告訴了我們命運前定的真相,可是又告訴了可以改變命運的方法:行善積德。問題是,這樣的標準還是世俗化的標準:有兒子,中進士,當高官,發(fā)大財。

  可是,這些對于佛教徒來說不是不重要的徒增煩惱之物么?世尊舍國棄家而求人生真諦,說明這些并不是他所求的目標,這些也不能作為標準吧。而且若把這些作為修佛的目標還是有分別心,修的是有為法呀,這應(yīng)該不是四諦所宣揚的吧。也許,是我閱讀和理解錯了,袁先生和印祖的本意只是告訴后人命運是有的,但是一定可以改變的,而且即使是富貴功名這樣的事情也是可以通過修善行和發(fā)愿改變的`。但是,本人認為不能太過執(zhí)著于本書的教誨,因為這些畢竟屬于有為法,也是根源于貪嗔癡念的,對錢財和權(quán)力的追求源于貪,對生兒子的追求源于癡,而這些都是不能斷煩惱的。但是,下一個問題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可能憑自力永遠也斷不了這些。于是,即使修有為法也是修行了一些,畢竟比沒有修行要好。這真是一種無奈的妥協(xié)和選擇呀。

  生命是要重量還是數(shù)量,我覺得自己命里沒有數(shù)量,嗬嗬,只能選擇重量啦。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2

  《了凡四訓(xùn)》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歲時所著,以他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終改造命運,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輕時,曾有以為大師幫其算命,只能活到53歲,做官做到現(xiàn)在的縣長級別,而且膝下無子女。隨著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軌跡,每一步都跟大師算的一模一樣,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命運,認為他的一生就這樣了。但后來他又遇一位大師的指點,從而明白了修善斷惡,改變自己原定的命運,最后活到了74歲,官位也晉升到了進士,還得了兩個兒子。這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

  立命之學(xué)。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剛開始覺得自己的.人生命運和第一位大師算的一樣,覺得命已天定,從此聽天由命,然后到后來受到第二位大師的指點,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斷惡念,得到了不一樣的命運。

  改過之法。即先改過,再積善。改過的結(jié)果就是避災(zāi)避禍,不改過,修的善也會大打折扣,積的善和福也會漏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做了錯事要有羞恥心,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認和改正錯誤。

  積善之方。要做到與人為善、勸人為善、敬重尊長、愛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澤綿延。《易經(jīng)》也說過: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謙德之效。這就告誡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謙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謙卑,不可驕傲自滿。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3

  看到此篇時,還是頗有點驚訝,我以為改命,需要的品行素養(yǎng)會是什么發(fā)憤圖強,自強不息等等大氣磅礴的詞匯,沒想到了凡先生只提出了兩個字:謙虛!了凡先生教戒兒子說:能過積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和人交往,做人的方法必有講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謙虛。一個人能謙虛,在社會上一定會得別人的支持幫助和信任,而懂得謙虛,便更知道"日日又新"的重要性,不斷的學(xué)習(x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所有種種的好處,都從謙虛上得來,所以稱之為"謙得".

  古人說"滿招損,謙受益".這話放到今天的社會也是十分受用的。現(xiàn)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人也開始膨脹起來,卻常常忽略了謙虛這一品德,謙虛的人,別人愿意和他交往,都愿意當他"老師"教誨他東西,也都樂意做他"貴人",這樣謙虛者得到的機會更多。

  這一篇專講謙虛的'好處,謙虛的效應(yīng)。如果讀者能仔細體會并運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相信必定能受益終身。

  《了凡四訓(xùn)》是研究中國古代思想的一部偉大著作。了凡先生將畢生的經(jīng)歷和修養(yǎng),結(jié)合真實生動的公案,兼容儒道佛三家思想,譜寫了一本啟迪人生的智慧之書。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讀后感,我有幸能讀到此書,希望你也是幸運之人。

  真誠地希望能有更多的讀友能讀到此書,并從中受益。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4

  了凡先生告訴世人,人的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多積善行,多培養(yǎng)善德,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真的很感謝公司向我們推薦了這部電影,并且發(fā)放圖書,時刻鞭策我們,提醒我們要時刻的反思自己,常在有時思無時,莫在無時思有時,多積德行,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耙幌⑸写妫瑥浱熘異,猶可悔改”,了凡先生勸世行善,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可以說是佛學(xué)智慧的體現(xiàn)。

  云谷禪師曾對了凡先生說,人的命數(shù)確實是有的,但這是對于凡夫俗子,對于極善的人,和極惡的人,命數(shù)都是不能約束他們的。極善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貧窮短命,但因為他行了善事,那么這善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貧窮短命變成富貴長壽;相反,極惡的人即使命中注定要富貴長壽,但因為他行了惡事,那么這惡事的力量就能使他由富貴長壽變成貧窮短命。人的能力和人的道德是兩回事,當今的一些國人,盲目的追逐金錢而忽略了傳統(tǒng)的道德美德。他們的言行盲目,內(nèi)心浮躁,見義勇為的反遭誣陷,公車讓座的反被罵,中國已經(jīng)出了多少個彭宇?

  這不禁讓人思考,作為有五千多年歷史文化的`中華民族,現(xiàn)在這些人都是怎么了?看完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心態(tài)改變?nèi)说拿\,從了凡的知命認命,到最后的知命而不認命,從這一轉(zhuǎn)變就是心態(tài)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神奇教練米盧帶領(lǐng)中國足球隊歷史性沖進世界杯。我記得他的名言就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心態(tài)就是心大一點,一切從心開始,結(jié)善緣,積仁德,俗話說:“惡從心中起,口乃心戶之門”,對別人,對親人,對孩子,口出惡語,沖動這個魔鬼會讓你肝火旺盛,最終損傷的還是自己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多積善行,不計較一得一失,時刻記得提醒自己,讓浮躁的心靜下來,不要管別人計較你什么,也不要管別人說你什么。誰能救自己?誰又能解讀自己?只有自己,從我做起,從心做起,才能改變自己的個性,改變未來的生命走向。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5

  此篇講述了凡先生從認命到?jīng)Q心改命的過程。了凡少年時被一名高人孔先生算定一生,后來各個階段發(fā)生的各種事情都在孔先生的算定中,這讓了凡先生對"命中注定"深信不疑,于是無欲無求,按照孔先生算定的人生軌跡行尸走肉般的活著,也陷入命中無時莫強求的宿命論里。直到有一次拜訪云谷禪師,云谷禪師曰: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在云谷的.循序教導(dǎo)和點播下,了凡先生了解到命的定數(shù)和自求命數(shù)的原理,終于道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人生感悟。

  我也終于在此篇里解讀到命運的真相,弄清了宿命與造命之間的關(guān)系。古人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其實命運二字是分開的:命與運?梢哉J為人的"命"是確定的,而所謂"運"是個人行為,言語,心念與反應(yīng)的宿世果報。

  每個人的陰陽運數(shù)不定,是動態(tài)的,是可以自我把握的。命中帶有此運,不代表已運此運。就好比一出生上天給到每個人的土地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土地肥沃,有一些土地貧瘠,一些山巒起伏,一些溪水蜿蜒,就像我們"命"里初始的軌跡。但要在這片土地上種什么種子,怎么經(jīng)營結(jié)什么樣果還得看你怎么"運".有些先天土地富饒,但后天不好不好耕作結(jié)果可能斷送了命里本該有的福報,而相反有些土地并不算良好的,但經(jīng)過后天的辛勞努力,可能就會創(chuàng)造出命中本無的東西,以此造命改命,F(xiàn)實生活中總有出身平凡卻一步一步努力走向成功的"馬云",也有出身名門卻幾度蹲牢獄的"張默".所以我們都應(yīng)該正視我們的"命",把握好我們的"運":命中有時,需珍惜;命中無時,需努力!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6

  了凡四訓(xùn)不得了,啟發(fā)很大,教人行善。

  其余的感觸就不說,就單單說立命這件事。造命的權(quán),固然在天;立命的權(quán),仍是在我,只有我們肯努力去做善事,多積陰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

  我接洽到了seo賺錢模式,發(fā)現(xiàn)破命之說跟seo賺錢的模式有著很大的類似性。

  seo呢,你首先選好你要做什么產(chǎn)品,什么詞,這是第一步,定位。第二步就是去建網(wǎng)站,天天更新文章,外鏈做優(yōu)化。等時光到了,取得了良好排名之后,實現(xiàn)盈利。

  而立命呢,你首先許下宿愿,許下命,這是第一步,立命。第二步就是每天去行善,多做善事,等功德積夠了,你所盼望的命,天然可能實現(xiàn)。

  以了凡的觀點,行善積德,是立命的方式。假如說,我們相信了凡所說,那項轉(zhuǎn)變運氣的,就去行善積德吧,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我們這一輩的父母們大多都相信命運數(shù)理,他們初一十五拜神禮佛,愈甚者逢三六九都拜神禮佛。都是為了子女們積德。子女們這一輩大都相信無神論且不說,不積陰德也不說,就是千萬不要總是去積惡,把父母們辛辛勞苦為你求來積來的善德都抵過掉了。

  我們家是逢三六九拜神的,我媽說過,在以前,你們小的時候,我只是初一十五有拜神明,但是當初,兒女們都出去外面了,我就開端逢三六九也拜神念心了。不外我媽也很愉快,由于還真的,有多事件都是心想事成的。

  我呢,我個人,從小到大,你們也曉得,咱們這一輩是在新中國的無神論下長大的.,從小就崇尚西方,不相信有鬼神之說。但是,越長大,我是越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聽過了太多的事,不禁你不相信,而且,你會發(fā)明,年紀越大的人越信任這種貨色。我是屬于相信型的,然而與孔夫子一道的立場,敬而遠之。

  同樣那句話,如果你見過我所見過的,聽過我說聽過的,經(jīng)歷過我所閱歷的,你就會批準我的觀點。所以不要妄加批駁。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7

  因為諸多起因,工程進展非常不順,個別單體鄰近停工。于是,我登上了回蘭州催要圖紙的飛機,回到了機關(guān)。因為設(shè)計職員出差,只有等候,難得安閑多少日。于是,籌備去書店挑本好書,細細研讀。無意中,看到了自己以前找了良久的一本書《了凡四訓(xùn)》,如獲珍寶,買回閉門品讀三日,終實現(xiàn)。體會及感觸如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古代中國文人尋求的最高的人生幻想。無數(shù)先賢孜孜追求這種境界,終其畢生留下了訓(xùn)誡子孫的不朽圣典,《了凡四訓(xùn)》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該書是一部動人心魄,污染人心的書,處處蘊含著命自我破,福自我求的道理,儲藏著求善求真的智慧;處處告誡后人要有喧擾心、善良心、同等心、真誠懇;處處能夠感想到佛法的真理,一切都是起于心。了凡四訓(xùn)有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等四篇,有哲理,有故事,活潑出色,艱深易懂。書中立命篇,就是說要發(fā)明運氣,而不是讓命運來約束自己;第二篇就是講改過的辦法,有三種,一種是從事實上改,一種是從道理上改,一種是從心念;第三篇所說的都是積善的方式,發(fā)慈悲心,廣積陰德。有了慈善心,你能力有博愛的襟懷,去接收大家,去感召大家;第四篇專講謙虛的利益,謙遜的效驗。

  此書所深藏的人生情理十分深邃,須居心領(lǐng)會,才干有得于心,若水不敢說自己有多深的覺醒,只敢說自己還有一顆仁慈的心。平時生涯中也碰到過一些決定,假如你能不違反本人的良心那你的心是安的,如果的行動跟真心有涓滴的.不契,那么睡覺也不會睡平穩(wěn)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本心,所有都要看開些,真正的看開———不計較一時的得失、甚至聲譽與好處

  回想自己走過的三十多年,真是感到糊里糊涂,糊里糊涂,在人不知鬼不覺中做了很多錯事。所幸父母給了我一顆善良的心,不致在這滾滾紅塵中全體迷失了天性。當前為人處事必定不要違背善良的本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8

  明朝袁了凡是一個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賢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導(dǎo)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寫下了四篇短文,當時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輩子做人做事的心得體會寫下來,告訴自己兒子,訓(xùn)誡他兒子,也就是后來廣行于世的《了凡四訓(xùn)》。他可以忽悠別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兒子,可想而知,這是他一輩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體會,我們也應(yīng)該好好感悟并指導(dǎo)我們心靈修為和言行舉止。歷代很多賢達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詮釋,如印光大師、凈空法師都有講記。

  四訓(xùn)為:立命、改過、積善、謙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運。你這一輩子過得怎么樣?是幸福、安寧、踏實……都是你自己,外求永遠求不到。就是面對這樣的社會、單位、上司、下屬、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壞,這些對于你來說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難把握和改變,你只能調(diào)整你自己,你怎么應(yīng)對,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適應(yīng)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盡力促進外在因素改進。我們?nèi)松^價值觀首先得回到這個思維軌道。

  什么是改過?就是自己只有不斷改變調(diào)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優(yōu)點,別人的缺點不足。如果你總是看到自己的弱勢不足缺點,看到別人的.優(yōu)勢,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進自我,就OK。

  什么是積善?想法做事處世,一般人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很難發(fā)自內(nèi)心的從別人的角度來想。人就是要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個對別人有幫助,讓別人開心的人。不斷這樣想,這樣做,你將成就別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什么是謙德?人都是很自以為是的,很難做到謙卑和謙虛。很多人都毀在這個方面。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19

  觀看了《了凡四訓(xùn)》,有如下感想分享:

  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去改變命運,“人的命運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袁了凡先生通過現(xiàn)身說法,向兒子講述了命運的真相,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運,斷惡修善,災(zāi)消福來。消極被動地聽從命運的安排,只能知命認命。根據(jù)立命之學(xué)積極的改造命運,則是積極有益的。

  了凡先生還說,積極去改造命運,需要用心去修煉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yè)。我們經(jīng)常說,心態(tài)會影響個體的思維、思維會左右個體的行動、行動會導(dǎo)致個體的命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以事業(yè)來說,我們能不能從心底把自己的工作看成大家一起的事業(yè)?我們能不能采取有效的行動引導(dǎo)我們的事業(yè)向積極的方向發(fā)展,并最終獲取成功?這一切,真正的核心源自你的態(tài)度,是不是真正用心去做、用心去修煉。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能夠堅守自己的信念,遇到困難險阻時是不是積極進取,而不是就此認命?以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項目為例,可能進行了成百上千次的試錯,也許第1001次才是真正成功的產(chǎn)品,但我們能否堅持到這一刻?我們能否通過一次次的努力積極的去改進我們的產(chǎn)品?我們能否做到極致?看過這個片子的第一集,我當時就閃現(xiàn)出這些念頭。

  我用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成功的案例和我們對比,首先就閃現(xiàn)出小米的“專注、極致、口碑和快”,對任何一個企業(yè)來說,小米進入手機市場,是進入了一個絕對的紅海,這樣紅海的市場,怎么還能進入?能不能成功,怎么成功?小米詮釋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它的極致、專注不恰恰印證了要真正的用心、用功去做自己的事業(yè)么。一個賣煎餅果子的皇太吉,你能相信他能在6個月內(nèi)銷售額過億么?BAT(百度、阿里、騰訊)出來的4兄弟,賣肉夾饃,10平米店面,日入萬元,他憑什么成功?憑的是真正用心去經(jīng)營、去改變自己的人生。

  現(xiàn)在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需要像了凡先生說的那樣:戒躁、靜心、努力、行善,用心去修煉道德和事業(yè),方有成功之機會。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0

  我讀了《了凡四訓(xùn)》白話文一書,頗有感受。《了凡四訓(xùn)》是袁了凡先生傳授給后代看的的一本家書。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不差分毫的算定,認為今生前世既然已經(jīng)成為定數(shù),無需迷茫,但同時也沒有了追求,而人生總是有那么一點不可知的意味才能過得興致盎然,回味悠長,直到遇到了云谷禪師改變了他的一生,說來簡單,“曰: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shù)。但惟凡人有數(shù)。極善之人。數(shù)固拘他不定。極惡之人。數(shù)亦拘他不定!闭f得多好,人只要起心動念,就有命運,極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長,他的命算不來。極惡的人,多半是過去生修大富大貴,因為造惡把福折損了,雖折還有余福。所謂“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的說法,指完全被命運捆住的人,即‘聽天由命’者。袁了凡以自己的實踐說明了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也印證了古圣賢孟老夫子所謂:“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钡拿。我不僅懂得了命運可以改變及改變命運的`方法,同時還認識了“佛教”是一種至善圓滿的教育。本書也滲透了很多做人的哲理,使人心胸寬闊,遇事豁達。我希望自己能反省自己一天的過失,要發(fā)脾氣時要告訴自己,忍!對待別人能寬容。全面的看待問題,保持平常心。力所能及的真心的去幫助別人。最后,還要不斷的補充知識,充實自己。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讀這本書,并按照古圣賢的教育理論來教育孩子,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更繁榮富強。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1

  一位家庭教育指導(dǎo)師告訴我,每年要讀200本書來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說的話來做,她還說讀完后要記得寫讀后感。

  那就從《了凡四訓(xùn)》開始吧,剛剛讀完了第一訓(xùn)立命之學(xué)。

  立命之學(xué)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jīng)過,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運的人的種種效驗,告訴他的兒子,要兒子明白不要被這個“命”字束縛住,要竭力去做種種善事,不可以做壞事,以此來創(chuàng)造命運,而得到一個快樂美滿的人生。

  書中具體內(nèi)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學(xué)海,字袁黃,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黃一生的命運,而后各種經(jīng)歷證實了孔先生說的句句真實,起初,他也曾與命運抗爭,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脫命運的安排,于是,袁黃失去了奮斗的信心,最終悟出:別跟命爭,爭也白爭,從此,徹底認命。然而,一次機緣他認識了云谷禪師,禪師告訴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變,命不變。心變,命亦變!”經(jīng)過一番長談,袁黃徹底改變了心境,大徹大悟,改名為了凡。

  從此后,發(fā)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運的輪盤徹底轉(zhuǎn)變。

  平常人才會被數(shù)所束縛住,若是一個極善的人,數(shù)就拘他不住了。因為極善的人,盡管本來他的命數(shù)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極大的善事,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變成樂,貧賤短命變成富貴長壽。而極惡的`人,數(shù)也拘他不住,因為極惡之人,盡管他本來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極大的惡事,這大惡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變成禍,富貴長壽變?yōu)樨氋v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決定在每人的心里,福離不開心,心外沒有福田可尋,所以種福種禍,全在自己的內(nèi)心,只要從心里去求福,沒有感應(yīng)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給子孫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2

  家里的長輩常常跟我說一句老話,叫“一命二運三風(fēng)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學(xué)習(xí)了《了凡四訓(xùn)》之后,我想用讀書后的心得體會解釋下這句老話。

  一命。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話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會學(xué)和遺傳學(xué)也告訴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可言,這就是所謂的“命運”。但了凡先生開篇就用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告訴我們,命運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運。我理解的運,即是機會。我們積極主動,努力求索,不為命運所束縛,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機會。把握機會的前提就是,我們要有一顆”立命”的心。

  三風(fēng)水。風(fēng)水,我理解的`風(fēng)水,是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蘇浙一帶的人常常精明干練,湖廣一帶的人敢為人先,東北一帶的人自由奔放。我們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要發(fā)揮自己的性格優(yōu)勢,避免地域帶來的局限。

  四積陰德。了凡先生不僅告訴了我們改變命運的態(tài)度,也給我們改變命運的方法論。那就是要積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內(nèi),我們要修心。培養(yǎng)內(nèi)在美好品質(zhì),不貪心,不膨脹,沒有私心惡念作祟,不嫉妒,不諂媚,不高傲。向外,我們要盡可能的去幫助別人,去傳播美好的東西。

  五讀書。讀書也是了凡先生告訴我們的方法論之一。讀書即是學(xué)習(xí),唯有學(xué)習(xí)才是改變命運的正途;厥字袊鴰浊陙淼臍v史,不管社會如何變遷,不管社會階層是否固若金湯,讀書和學(xué)習(xí)始終是普通人上升的一個渠道,是改變命運的蹺蹺板。

  這就是我運用《了凡四訓(xùn)》的讀書體會,對這句老話的解釋。命運的大門就算關(guān)閉了,但總會給努力、善良的人開一扇窗。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3

  了凡先生告訴兒子袁天啟命是可以改的,但命要怎樣改呢?所謂"斷惡修善,災(zāi)消福來,趨吉避兇,避禍納福"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既然懂得行善來改命,那為什么不是馬上積極行善而是先要改過呢?了凡先生告訴我們其實行善的第一步就是改過。改過的根本:由心改過。只有從心改過,方能有效的行善。改過是積善的先決條件,過不能及時的改正,雖然修善,善中夾雜著惡,善不純,功難顯,命難改。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說"人恒過,然后能改"可見改過的重要性,同時了凡先生提出了改過必要的`三要素對我頗有觸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知恥才能正在從心里正視改過的必要性;第二要發(fā)畏心,敬畏才真正地愿意付出實際行動去改過;第三要發(fā)勇心,改過需要勇氣,我們常常不改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

  另外了凡先生提出改過的方法分三個層次分別是:第一層從事上改,即把毛病找出來一一改正;第二層從理上改,即從理解道理的角度出發(fā),道理明白了,自然會加以改正;第三層從心上改,即人有不好的思想所以才會發(fā)展成千萬過錯,一個人如果凈化自己的心靈和思想,這樣犯錯的次數(shù)也會大大降低,從而改過之舉就成了沒必要的了。

  了凡先生所提點的這些都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個90后,我常常誤把缺點錯誤當作自我的個性,也時常吶喊"這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即使犯了錯,也只是趨于表面的改過,而從未發(fā)過三心,未真正意識到改過對自我命運的重要性,佛說的因果報應(yīng)也是一樣的道理,今日犯下的錯,種下的惡根,已經(jīng)在悄然無息地修改著我們命運的軌跡,雜草不除,我們命運的那片莊家地又怎能迎來大豐收呢?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4

  讀了故鄉(xiāng)名人了凡先生的《了凡四訓(xùn)》之后,我感觸很深!读朔菜挠(xùn)》由四篇短文組成:分別是“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當時是用來訓(xùn)誡他的兒子的。我覺得對我們這些后人也有積極的教育意義。

  我想與大家一起談?wù)勂渲械摹胺e善之方”!胺e善之方”意思是說,我們要積善、積德,好人會有好報的。這在孔繁森身上就得到了證明。他收養(yǎng)了12歲、7歲和5歲的三個孤兒曲尼、曲印和貢桑。將他們帶回拉薩,照管他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節(jié)假日只要有空,他說帶上他們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孔繁森雖然是副市長,但他每次下鄉(xiāng)去,總要帶些自己的.錢給生活困難的鄉(xiāng)親,往往一月剛過半,工資就花光了,有時連伙食費也不夠交。他自己經(jīng)常吃榨菜拌飯,卻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錢不夠怎么辦?孔繁森就獻血換錢來給孩子添補營養(yǎng)。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mào)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在孔繁森的葬禮上,懸掛著一幅挽聯(lián),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對他的懷念:上聯(lián):一塵不染兩袖清風(fēng),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下聯(lián):二離桑梓獨戀雪域,置民族團結(jié)重如岡底斯山。歌曲《走進西藏》、《公仆贊》、《等你回家》就是對他的贊頌。他付出了,也得到了回報——人們永遠懷念他。我想,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現(xiàn)在,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他們有的孤苦伶仃、有的貧病交加、有的絕望無助,我們應(yīng)該伸出援助之手,給予無私的幫助。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5

  《了凡四訓(xùn)》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xùn),以此來訓(xùn)誡他的兒子,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读朔菜挠(xùn)》共分為四個部分:“立命之學(xué)”、“改過之法”、“積善方”、“謙德之效”。文章雖篇幅短小,但是寓理深刻,內(nèi)涵豐富,兼融儒道佛三家思想,體現(xiàn)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邃與渾厚。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了凡四訓(xùn)》中提到“改過之法”,即:第一,要發(fā)恥心;第二,要發(fā)畏心;第三,須發(fā)勇心!熬呤侨,則有過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然人之過,有從事上改者,有從理上改者,有從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驗亦異!奔词钦f,如果能發(fā)這三心,就能去除弊病,找回自我,重新做人。即便是有過錯,有過失,只要發(fā)心發(fā)愿去用心改正,一樣能回歸自然,回歸到我們最真實最善良的一面。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訓(xùn)誡一直成為世人的座右銘。在《了凡四訓(xùn)》一書中,同樣闡釋了“謙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绊毷刮掖嫘闹菩校敛坏米镉谔斓毓砩,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币驗橹t虛,我們能放開心胸,接納他人,贏得更多的機遇;因為謙虛,我們能反躬內(nèi)省,及時發(fā)現(xiàn)弊病,極力改過,贏得新的生命;因為謙虛,我們能營造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氛圍,有助成長。

  《了凡四訓(xùn)》不僅包括待人接物的技巧,也有安身立命的.方法,還有應(yīng)對人生、處理情感、生活的策略,不失為一本全面周到的佳作,細細研讀會對我們的自身修養(yǎng)大有幫助。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 26

  命運,在幾百年前的人看來,只能在它身下顫栗,卻從未想過去扼住他的咽喉。然而,當時真的有一位“逆天改命”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成功了。

  他,便是袁了凡。在他很小的時候,就被人算定命數(shù)。剛開始他還有動搖,而后來直接放棄了掙扎,讓一切以“預(yù)定”好的程序進行。后來,他在南京的國子監(jiān)讀書時,遇到云谷禪師的點化,端正了心態(tài)。此后,他多行善事,嚴于律己,最終也打破了命運的牢籠。

  這就是書中第一訓(xùn)的內(nèi)容。在接下來的三訓(xùn)中,了凡告誡子孫要謙虛謹慎、“虛己待人”,舉了許多實例并現(xiàn)身說法——總而言之,便是告誡自己的子孫要行善積德。

  書中雜合了當時的釋、儒、道等思想,也被后來許多人當做教子的首選之書。不過書中提倡行善的目的`是能“積德”——也就是你的未來或你后代的利益。這本身就失去了行善最初的含義——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穩(wěn)定。但是在“人心不古”的明、清兩代,這些觀念也只能套上利益的外衣,力求能達到之前的效果。

  在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的研究中,人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對未來會有一種預(yù)見性的想法,也就是自我預(yù)言。那么這個人的行為就趨向于這種想法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這也是宗教中布道者常用的方法,讓你產(chǎn)生自我預(yù)言,增強對那個宗教的虔誠性——無論是什么宗教,無論在哪個地方。這也是迷信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但是,了凡敢于向當時認為幾乎不可動搖的“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沖破命運的束縛。這本來就是精神可嘉的。只不過他的著作在時代思想的影響下,會略帶有迷信色彩。

  而我們在閱讀這一類書籍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就回有所收獲。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了凡四訓(xùn)》心得體會04-01

了凡四訓(xùn)讀后感04-25

《凡卡》心得體會04-12

《了凡四訓(xùn)》讀后感7篇04-25

有關(guān)凡卡教案四篇01-02

實訓(xùn)心得體會06-18

實訓(xùn)的心得體會04-17

(經(jīng)典)實訓(xùn)心得體會07-30

實訓(xùn)心得體會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