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曾國藩傳》讀后感7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傳》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傳》讀后感1
最近,我在網(wǎng)上讀了《曾國藩傳》。
這篇文章令我感動的是:曾國藩的一生好學和他的忠誠。曾國藩一生忠誠勤儉為根本,靈活多變的.處世態(tài)度。
曾國藩 出生于湖南長沙 府湘鄉(xiāng) 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zhèn) 天坪村)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他并不是一個天資聰明的小孩,但他講究學習方法。他要求自己遵守克己之道,不斷地自新和反省自己。最后成為著名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倡導洋務運動 ,創(chuàng)立湘軍 。在治家,治軍,治國,教育等方面都有重大建樹。
我們在生活上要學習他的 勤儉作風。在學習上要學習他的善于積累經(jīng)驗和教訓,日日不斷地反省自己。正如他所說:“人要無一日不讀書。正是他的一生好學,忠誠的品德,造就了他成為中國近代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之一。
《曾國藩傳》讀后感2
今天讀到曾國藩在軍事、政治上都不順利,被咸豐皇帝解除兵權,47歲陷入人生低谷,在極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薦的老莊著作,靜下心來反思過往。
曾國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場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臉腫,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個性、脾氣、氣質、風格上的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回想自己以前為人處世,總是懷著強烈的`道德優(yōu)越感,自以為居心正大,人濁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鋒芒畢露,說話太沖,辦事太直,當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此時曾國藩終于認識到,行事過于方剛者,表面上似乎是強者,實際上卻是弱者。在家蟄伏兩年的曾國藩不斷反思自我,再出山時為人處世脫胎換骨,待人接物,前后勢若兩人。
驚嘆于曾國藩的“中年變法”,自我反思得那么徹底那么奏效,是我們該學習的榜樣。20xx的奮斗目標豁然開朗!其實人的成長就是一個不斷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的過程!讀著曾國藩,隨著他的起起落落也時時刻刻在重審著自己,雖不能做曾國藩,但他的人生之道是值得一學的。
《曾國藩傳》讀后感3
湘軍大勝,咸豐大悅,命名曾為湖北巡撫,然確遭到軍機大臣及對頭的諂媚,被懷疑危險國家朝政。皇帝猜忌與不信任,湘軍整體計劃被打亂。
咸豐的軍事原則是直指根本,再伐枝葉,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曾國藩的想法是先撿枝葉,再伐根本。大處落墨,進行整體戰(zhàn)略謀劃的考慮。
曾總結歷史經(jīng)驗,根據(jù)地理形勢,先拿下幾個重要節(jié)點,最后解決南京,建立根據(jù)地,是軍事的.基礎。古者英雄立事,必有基業(yè)。但是咸豐不理會曾的計劃。曾的考慮立即東下三大困難,卻不受重視,陷入困境。
現(xiàn)實生活中,我也犯過很多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的錯誤。這個時候不妨學習曾國藩,善于借助失敗深入思考,分析產(chǎn)生這個問題的根本,當下如何做是更好的決策。另外還需要去借助相關的過去經(jīng)驗。
《曾國藩傳》讀后感4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立功、立德、立言,大巧若絀,大智若愚,實事求是,經(jīng)世致用,反身而誠。
文正公作為中國封建王朝末期儒家歷史上最后一個圣人,真正的實現(xiàn)了每一個儒家傳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理想愿景,在風雨飄搖的王朝后期硬生生的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使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免遭徹底毀滅的命運,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續(xù)了一甲子。
文正公一生功名赫赫,組建湘軍,鎮(zhèn)壓太平天國叛亂,追剿捻軍,興辦洋務,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公費派遣學子留學,家書諄諄教誨,一言一行影響后世。
文正公的成功,很好的`佐證了傳統(tǒng)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可以很好的闡釋了“空疏無用”等指摘,于今人也是莫大的鼓舞。我們亦當如文正公一般志存高遠,并時時反省自己,不慮人人如龍亦當做一個有為之人。最后以其最杰出的弟子——李鴻章之評價來結尾:師事近三十年,薪盡火傳,筑室忝為門生長;威名震九萬里,內安外攘,曠世難逢天下才。
《曾國藩傳》讀后感5
雖是囫圇吞棗式讀完第一次,卻也是獲益良多。以前了解甚少,讀完卻被曾文正公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無論從學識、人品、性格還是格局,都深深被折服。感觸最深之處有五:一是其立志做圣人之后,幾十年如一日的自省自律;二是對于左宗棠,真正做到了相忘于江湖,相比于左,足現(xiàn)其胸懷;三是對于大局的思考以及當前形勢的預判及把握,足見其格局;四是其開放的心態(tài)以及對知識的學以致用;五是其與家人及朋友的聯(lián)系,書信的往來,也讓我佩服。
喜歡讀人物傳記,正是喜歡從別人的`人生閱歷,去提取豐富自己的人生。這本書讀完已經(jīng)深深地被曾文正公所折服,這是值得多翻閱的一本書。不過讀來可以覺察,作者寫作中的個人感情色彩還是很濃的。
最后,也發(fā)現(xiàn)了歷史的了解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切入,正如這之前對于太平天國的了解就知之甚少,只有歷史書上學到的,只知道被鎮(zhèn)壓而失敗,所帶的感情色彩都是偏向太平天國一方。而從本書所處的角度,卻讓我認識到不同的另一方,也是讀本書最大的一收獲。
《曾國藩傳》讀后感6
雖曾湘潭大勝,對于靖港之戰(zhàn),曾要求其每一次的失敗都要吃透,常說“悔生吉”,總結反省失敗,自省后決定嚴厲整頓,凡臨陣脫逃一律不再錄用,并且將表現(xiàn)并不好的弟弟趕回家鄉(xiāng),大公無私。
接著,曾國藩反思后把保衛(wèi)長官作為一項制度,這也是其優(yōu)于綠營軍散漫無力,上下不齊的`一大策略。保住長官,才有個人發(fā)展的機會。
悔生吉,失敗后反思的重要性,古往今來眾多戰(zhàn)役生活工作中凡是相互影響,激勵戰(zhàn)斗,上下親睦,各護其長背后必定有嚴格的原則或制度。我們也需要學習善于用制度解決一些用道德解決的問題。
這項制度在后來的城陵磯之戰(zhàn)中也發(fā)揮作用。兩名都是猛將軍官,危急關頭,互不上下,然曾軍的親兵抓住機會在其軍官危觀時機,保護長官,刺傷對方軍官,贏得戰(zhàn)役。
《曾國藩傳》讀后感7
以前讀曾國藩家書,無感,讀唐浩明的曾國藩傳,也無感。
這兩天拜讀了張宏杰的曾國藩傳,卻觸動不少。
作為中國儒家的最后一個精神偶像,其功過自有人評說。而我,看到的是一個掙扎了一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曾國藩以其平平天資,最終位極人臣,中興滿清一時,一路走來,頗多坎坷。
從一個考秀才屢考不中的平庸書生,變成目中無人的封疆大吏,從老子天下第一,變成垂眉低目,從“曾剃頭”到“內圣外王”,看曾國藩一步步走來,其犯過的錯誤,吸取的`教訓,令人受益。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古人今人,并無不同。可惜的是,人類從來不會反省,健忘是我們的共性,“黑天鵝”總在某些時候出現(xiàn),攪動這個世界,改變走向。
一片瘡痍過后,回歸平靜,在某一個時間點,又重新開始。
也許這個世界確實已經(jīng)被編程好,也許我們正在觸動某個BUG,也許庚子年還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也許此時竟是往后很長一段時間最好的時刻,誰又能知!
【《曾國藩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09-19
《曾國藩傳》讀后感02-04
曾國藩傳讀后感08-17
《曾國藩傳》讀后感10-19
《曾國藩傳》讀書筆記(通用24篇)11-01
《曾國藩傳》讀后感范文03-30
《曾國藩傳》讀后感2篇09-09
曾國藩傳讀后感15篇【精品】07-17
《曾國藩傳》讀后感(共2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