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
在暑假里,我讀了《格列佛游記》,可只是這一讀,我被這本書完全吸引住了!
《格列佛游記》是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諷刺小說,出版兩個多世紀以來,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作者運用了諷刺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的社會矛盾,揭露了當(dāng)時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和罪惡,并抨擊了侵略戰(zhàn)爭和殖民主義。盡管是對宮廷和政治家的諷刺,但作品卻超越了它的時代和地方的局限,尤其是前面的那兩個部分,被認為是文學(xué)的偉大寶庫之一!
《格列佛游記》敘述的是主人公——里梅爾·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經(jīng)歷,格列佛四次航行,第一次他遇到了暴風(fēng)雨,暴風(fēng)吹翻了航船,格列佛飄到了利立浦特(小人國)后來逃出,回到了英國;第二次格列佛又出門航行,又遇上了暴風(fēng),于是格列佛與船員想在一座小島上拋錨,格列佛一人劃著救生艇準備靠岸,當(dāng)他呼叫同伴時,同伴竟被一個巨人追趕拋棄了格列佛,后來格列佛走上小島,被巨人捉住。最后逃出。第三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上了海盜,并被海盜拋棄到一個小島上去,在那里,格列佛遇到了飛行島,這里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離開該國后,格列佛來到印度,然后乘船回到英國。第四次,格列佛在航行時遇到了水手叛亂,被放逐到慧骃國,這兒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tǒng)領(lǐng)者。在那里,格列佛被稱為他們那里的一種畜牲——“野胡”,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骃”國的馬民看來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
在“慧骃”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國。然而“慧骃”國決議要消滅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
讀完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到小人國去看一看,如果我到了那里,我會幫助小人國的居民蓋房子,如果哪里有犯罪者,我會立馬跑過去捉拿他,我相信,在我和小人國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國家會越來越繁榮!
《格列佛游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讓我體驗了一個個奇妙世界,也使我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這本書,沒白讀!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2
整篇書分為四個小游記,托物言志,暗諷了當(dāng)時英國社會的黑暗,批評了英國人的掠奪式侵略,嘆息了當(dāng)時世人的愚昧無知
有人說斯威夫特是個厭世者,有人說他這是毫不妥協(xié)的批判,不可否認,他的批判確實抨擊了很多不公的事。文章中的諷刺多為反諷、暗諷,有反諷,必定有一個理想世界作為對照來襯托現(xiàn)實的黑暗,但是從文章中看出,斯威夫特的理想世界并不符合我們現(xiàn)在的價值觀,而且字里行間還透露出英國人的那種自大,自以為是。
慧骃國是作者理想中的國度,作者把它比喻為全世界的價值典范,但其中有些是我不能理解的。例如,文中說白馬、粟色馬天生下來就是訓(xùn)練作奴仆的,沒有變好的可能,這句話說得…反正我覺得是愚蠢可笑,與我之前所受的'關(guān)于人如何成功的教育背道而馳,而且,這種思想與歐洲人那種“我本名族的血統(tǒng)是最高貴的,所有猶太人、阿拉伯人……及其他名族都是卑賤”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中還提到格列佛家主在全國代表大會上被勸說流放格列佛,試想,如若那位慧骃沒有流放格列佛,全國代表大會會不會容忍他這種行為呢?答案是否定的,之后會不會強行驅(qū)逐,我不知道,但所謂勸說,只不過是美其名曰罷了。
格列佛最終像中毒了一樣,縱然當(dāng)時世態(tài)炎涼,但也不用一棒子打翻所有人吧,格列佛最終成為變態(tài)社會下所產(chǎn)生的變態(tài)人物。
這篇游記也可以諷刺當(dāng)代中國的一些人和事。中國所謂的專家數(shù)量不少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但創(chuàng)新能力卻很低,這與游記那里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科學(xué)院有的一拼;當(dāng)代中國人遇到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也要大吵一場,這與小人國里的大端派和小端派一樣,令人哭笑不得
希望讀過這篇游記的人能夠端正自己的思想,我讀過以后…額,更加憤青了!呵呵,你們呢?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3
最近,我讀完了英國著名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書中描述了大大小小的奇遇。比如:那里的人平均只有六英寸高的“小人國”,而在另一個被叫做“大人國”的國家,最低的人也有二十英尺高,還有那可以浮起來的王國,但是最吸引我的還是慧骃國。
1710年,作者漂流到了這個國家。這個國家的主人是一匹馬,叫慧骃,這里的人具有誠實仁慈等美德,這里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同時這兒也有一種與慧骃國的性格截然相反的生物叫“耶胡”。它們殘暴而又貪婪,無信而又狡詐,似乎是一切反面詞的代言人,由慧骃國和耶胡這兩類人向往的美德與反感的品行之間的劇烈反差讓讀者深刻地體會到了誠實與仁慈是多么的美好,而虛偽與殘暴是多么得令人厭惡。
書中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故事情節(jié)應(yīng)該要算格列佛第一次到達小人國,在這里他可以打敗最厲害的軍隊;輕易撲滅王宮的大火;可以為他們修造“巨大”的輪船;他的手掌可以作為當(dāng)?shù)厝吮硌莞栉韫?jié)目的舞臺;他的一頓飯要數(shù)百個小人國的廚師才能順利完成。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格列佛到達大人國后,在這里,他似乎成了兒童們手里的“玩具”,那里的蒼蠅和蚊子都成了他的.對手;天上下冰雹,就像一陣槍林彈雨;普通的小鳥都有巨大的獵鷹那么大。
還有一個地方值得一提,那就是“飛島國”,這里有一個霸道的國王,只要飛島國下方的某個城市的人民不信服他的統(tǒng)治,飛島國就會飛去那個城市上方,讓下面的城市見不到陽光,淋不到雨。但是,后來下方城市的人們發(fā)明了金剛石尖頂與燃料,成功地制服了飛島國。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不光諷刺了十八世紀英國上層階級的黑暗統(tǒng)治,而且用生動的文字觸動人的內(nèi)心,讓我們讀有所思,思考我們自己身上是否有頑疾和劣根性,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每一個人都要不斷地反思和完善自己,不斷地解放思想,腳踏實地,才能實現(xiàn)最為美好的人生理想。從今天起,我要像格列佛一樣,不畏困難,努力前行,向著美好的未來,走下去!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4
《格列佛游記》可以說是我看過最多遍的小說,因為我從小學(xué)時就開始在看這本書了。說是一本小說,那倒也不像,因為它沒有讓我讀出一本小說的味道來,當(dāng)然,我是怎么看的,那得看我在不同年齡段是怎么想的。
小學(xué)的時候,對小說沒有什么認知度,一般來說看的都是童話或寓言故事,也因此看到《格列佛游記》這本書,還以為是一本有趣的冒險童話故事,所以才買了下來。不過也正因如此,我看到了里面有趣的'事情,像看其它故事一樣的看,看到繩上跳繩,還以為是什么特殊的游戲,看到里面講小人國通過這個來選定官位,頓時還感覺很有意思。當(dāng)初看完格列佛的時候,還在學(xué)校里和同學(xué)們說格列佛的故事,向其他人推薦這本書去看,好多人都跑去買《格列佛游記》,連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后來老師明白了我和他們講的事情,也就沒說什么,只是笑了笑。
初中的時候,《格列佛游記》是必讀書目,也因此我暗自慶幸自己已經(jīng)看過了,但后來我通過老師給我們的介紹明白了我當(dāng)初所沒有看到的東西——這是一篇諷刺小說。不過我也還是半懂半不懂,為什么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卻變成了一篇諷刺國家腐敗,諷刺人類社會的一本小說?盡管通過介紹還是明白了一些,但還是沒有辦法接受這種形式的象征。
后來到了高中,也逐漸想明白了《格列佛游記》的意義,也明白了許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我再一次看一遍《格列佛游記》的時候,是帶著排斥的感情去看它的,因為我明白里面所寫的內(nèi)容,是對丑陋事物的形象,是對事物的諷刺,因此我不愿意去想它。但是我并沒有想到我曉得時候看這本書的時候,是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的呢?為什么我現(xiàn)在不會用這種眼光去看待這本以前看夠的書呢?因為成長,成長或許給我們帶來成熟,帶來沉穩(wěn),但它同時也奪走了天真與無慮。這或許就是人性的轉(zhuǎn)變,人人都逃不過。
一本《格列佛游記》在不同時期給我的看法,或許就是在見證我一天天的成長和一天天的轉(zhuǎn)變。我們對待事物的看法都各有不同,但或許有時候我們得想一想,如果是再不同時期,我們還會用相同的眼光去看待嗎?
或許我們要從這本書里學(xué)會的不是諷刺,而是要明白世間的流逝。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5
一部諷刺的絕唱,訴不盡對人類的失望,載不滿對光明的渴求!}記
格列佛,第一次遇見他在一片波濤洶涌的海面上,狂風(fēng)卷集著烏云,暴怒的大海吞噬了一切,卻唯獨放過了他。
九死一生,他漂流到了小人國,當(dāng)起了巨人山,在小人國的數(shù)年,他“孤身斗艦隊”,“奇招滅火災(zāi)”,屢建奇功,威震四方。但高處不勝寒,人啊,總是一群自以為是而又嫉賢妒能的生物。當(dāng)赫赫戰(zhàn)功成為叛國的證據(jù),當(dāng)可怕的彈劾書即將昭告世人,當(dāng)小人國的面具被一層層揭下,善良的格列佛才幡然醒悟,這群卑微的如同爬蟲一樣的生物也是人,也是崇拜殺戮,享受猜忌,熱愛揮霍的人。維護正義是他們通敵叛國的.借口,鞋跟高低是他們明爭暗斗的理由,傳承舊習(xí)是他們?yōu)E殺無辜的高帽……終于在受夠了小人國的勾心斗角,自相殘殺后,他決然離去,幾經(jīng)周折,回到故鄉(xiāng)。
一次磨難絲毫擋不住格列佛冒險的心,他仿佛是海神的寵兒,每次航?偰芊陜椿,又像是冒險者的榜樣,每次都能踏入一方新的世界,可他有好似人類的公敵,每次都帶著對人類的失望與厭惡落荒而逃。
這樣的生活總是會累的,幸而在他疲憊時,一方樂土悄然而至——慧骃國。這個由馬來統(tǒng)治的國家成為的格列佛心中的圣地。這里,慧骃的溫文爾雅讓他欣賞與敬畏,與人相差無幾的耶胡卻令他厭惡與惡心;這里,他看到了最真誠的一面,聽到了最真摯的言語;這里他面臨了對人性最初的判斷——貪婪,競爭,虛偽,背信棄義,殘暴,憤怒,瘋狂,仇恨,嫉妒,淫欲,陰險,人類就是由它們組成的可怕的怪物。
對人類已徹底絕望與恐懼,格列佛決定在慧骃國終了余生,可命運弄人,最終他還是不得不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至此,格列佛的冒險結(jié)束了,但人類的可怕習(xí)性還沒有,野心還在,腐敗還在——無論是曾經(jīng)的 8世紀,還是現(xiàn)在的2 世紀;格列佛的故事結(jié)束了,但給人的思考還沒有,人類的行為,人類的怪誕,人類的罪惡……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6
小的時候,常聽父母講小人國,大人國的故事,當(dāng)時聽得津津有味趨之若鶩,長大了才知道是假的,格列佛游記讀后感----政。
長大了,我讀了格勒佛游記再次接觸到了“大人國”,“小人國”但這次,卻是辛辣的諷刺。
這本書講的是1699年,外科醫(yī)生格列佛隨船航行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
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海岸上。
當(dāng)他蘇醒過來的時候,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被細細的繩子捆住了,而周圍都是比他小十二倍的“小人”。
原來,他來到了小人國。
后來,他又先后見了有二十米識了有二十米高的“大人”、能招喚鬼魂的“巫人”、丑陋自私的“耶胡”、聰明而高貴的“慧骃”……這些新奇的故事從各種角度,批判,諷刺了當(dāng)時英國混亂的朝綱。
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陰險和野心讓我重新認識到了人性邪惡的一面,人們?yōu)榱死,為了自己,不惜干出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來。
在小人國嫉妒占據(jù)了大臣的心于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強加到了主人公 頭上。
這不僅讓主人公心寒,更讓我們憤怒。
就是這么一個小人國,其內(nèi)部的腐 敗和戰(zhàn)爭,也終有一天會將其自身毀滅。
大人國的和平安樂反襯出了英國的腐 敗,雖然主人攻擊力松贊英國,但大人過皇帝還是把他問的啞口無言――――畢竟,這是事實!他用自己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里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自己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
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不得已——因為他隨時可能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這,以顯示出了英國人的虛榮,陰險。
慧馬國,他遇到的不是人,而是馬,但卻襯托出了英國人的無知。
為什么,人性的弱點再次暴漏無疑,因為人性就是如此。
因為人懂得太多,所以失去的更多。
----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7
格列佛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間,并與蒼蠅展開斗爭,后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島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骃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里,度過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經(jīng)過多次冒險,回到英國的經(jīng)歷。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墒,這只是表面的,諷刺才是主要。
《格列佛游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利劍,首當(dāng)其沖被評點和譏諷的,即是當(dāng)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shù)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著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錢所奴役驅(qū)使。
小說第二卷更是批評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xiàn)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偽善、無信、殘暴、淫欲、陰險和野心所產(chǎn)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說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第三卷里對拉格多科學(xué)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xué)會的,表達了對現(xiàn)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guān)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工商繁榮、物欲張揚、政界腐敗、及對外擴張等構(gòu)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
格列佛在抄下“領(lǐng)土廣被”一語后,還在括號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并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lǐng)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余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脫影而出。
也許因為今天的地球人大多生活在所謂“現(xiàn)代社會”中,斯威福特的諷刺和寓言兩百多年后讀來仍尖銳淋漓、字字見血。幽靈極有反諷意味地成了計算機網(wǎng)絡(luò)“明星”的年月里,人們不能也不應(yīng)忘卻斯威福特的懷疑絕望和勸告。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8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魅力可是出乎我的意外,原來不是游記都是魯濱孫,還可以有這樣奇幻精彩,令人拍案叫絕的游記,它的故事情節(jié)令人匪夷所思,一個個人物都性格鮮明。好似在看年幼時的童話故事,帶領(lǐng)我們?nèi)サ侥切┥衩氐膰。它,給我們插上了美麗的翅膀,可,這翅膀不似那么天真純潔,是一雙帶血的翅膀!
難怪人們都說:小說的童話色彩只是表面上的局部的特征,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而在這諷刺意味中更讓人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刺激著讀者的每一個細胞!《格列佛游記》真的是一部能讓你欲罷不能的好書。
本書以格列佛船長的口氣敘述其周游四國的經(jīng)歷。通過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羅卜丁奈格、飛島國、慧骃國的奇遇,反映了18世紀前半期英國統(tǒng)治階級的腐敗和罪惡。還以較為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觀念,作者用了豐富的諷刺手法和虛構(gòu)的幻想寫出了荒誕而離奇的情節(jié),深刻地反映了當(dāng)時的英國議會中毫無意義的黨派斗爭,統(tǒng)治集團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圖,對殖民戰(zhàn)爭的殘酷暴戾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時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頌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統(tǒng)治者的英勇斗爭。
在這些奇遇中我影響最為深刻的便是在慧骃國的那一段。在這個國家馬形生物被稱為慧骃,是這里的理性物種,國家的統(tǒng)治者,而人形生物被稱為野猢,是丑陋的,骯臟的,邪惡的,貪婪的,是集所有惡為一身的動物。這人獸顛倒的怪誕景象,這種兩極分化的狀況,毫無疑問的刺激并震撼的讀者的心靈,挑戰(zhàn)著人們的接受能力。慧骃高貴,野猢罪惡,跳出情節(jié),這其實就是放大了人性的兩面,你是慧骃,還是野猢?當(dāng)然我們向往慧骃那樣的存在,所以雖然我達不到慧骃的高度,但要檢點自己的行為,使自己更好!
英國作家司各特說:斯威夫特以幽默豐富了作品的道德含義,以諷刺揭露荒誕,并通過人物性格和敘述框架使人難以置信的事件成為現(xiàn)實,即使《魯濱遜漂流記》也難以在敘述的刻薄性和多樣性方面與其媲美!
的確,《格列佛游記》能使我思考很多,也是回味無窮。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9
利用寒假這個假期,我閱讀了英國著名諷刺小說家、政治家喬納森?斯威夫特的名著《格列佛游記》。這本名著講述了一個叫格列佛的外科醫(yī)生隨船出海時不幸遭遇風(fēng)暴,從而漂流到各個國家的故事。整部書按照內(nèi)容分為四卷,分別是《小人國游記》、《大人國游記》、《飛島國游記》、《慧骃國游記》。作者以其具有強烈童話色彩的故事作為表面鋪墊,尖銳而深刻的諷刺才是其靈魂所在。
在小人國,主人公格列佛見到了身高只有正常人十二分之一的小人,他們所居住的房屋城市也僅有人類住房面積的百分之十。但他們極具智慧,發(fā)現(xiàn)了不少著名的科學(xué)現(xiàn)象,也研制出了不少有利于社會發(fā)展的工具器械。在大人國,一切又顛倒過來:這里的居民平均身高18米,麥子也有10米多高,格列佛在他們那里儼然成了一個小小“寵物”。格列佛對他們的國王講述了有關(guān)英國的政治、歷史、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信息,但遭到大人國國王的否定和反對。在飛島國,他看見這里的居民相貌異常,行為怪異。之后他又參觀了該國的學(xué)校拉格多學(xué)院,這里常年研究一些荒誕不經(jīng)的課題,結(jié)果導(dǎo)致全國上下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在慧骃國,馬被譽為“理性的載體”,而像作者一樣的`“耶胡”則是邪惡骯臟的畜牲。格列佛的所作所為在馬民們看來,他是一個“具有理性的耶胡”。
格列佛為人正直,仗義疏財,對朋友忠心不二,樂善好施,慷慨大方,對別人寬厚仁慈,他鄙視厭惡吝嗇貪婪、奸詐狡猾的人,同時也敬仰崇拜那些知識淵博、才華橫溢的學(xué)者們。作者通過塑造格列佛這一人物形象,生動形象地揭示了英國社會所存在的種種弊端和不文明的現(xiàn)象,深刻尖銳地諷刺了英國政治制度的腐敗和殖民主義的罪惡。
我希望我們周圍的人能夠努力起來,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得如同慧骃國一樣美好而又繁榮昌盛!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0
讀了《格列佛游記》后,起初并沒有多大的感覺,只覺得它跟一般的游記一樣,純潔是記下主人公在海上諸島歷險的進程。固然知道它用了諷刺的手法,可卻不知道它諷刺的對象。所以我覺得瀏覽小說時,第一步實在不是拿起書來就讀故事,而是應(yīng)先弄懂一些對理解文章有幫助的社會、文化等背景知識,如作者的生平,其所處的時代及社會環(huán)境,等等。
說起來不怕大家見笑,我之前看小說時,從不肯看前言或譯序之類的文字,由于我總覺得那些都是空話,看那些根本是在浪費我的時間,所以讀這本書時,我也照例沒去看譯序。直到看完全書后,我不太理解,才帶著懷疑的心去看譯序。看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原來弄不懂的題目都在其中得到了答案,取得了解決。我第一次感到前言或譯序是那末重要,它恰好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有關(guān)的背景知識、作者的`生平及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還可讓我們了解小說的大體內(nèi)容。
在這部小說里,作者的心態(tài)前后差別非常大。剛開始他牢記古希臘哲學(xué)家和歷史學(xué)家的“教誨”,盡可能粉飾自己的“政治媽媽”的缺陷和丑陋,“而極力宣揚她的美德和美麗”;可到最后,他把人類批評到極點:主人公格列佛回家后不但沒有游子重歸故里的激動,乃至覺得自己的家人十分奇異,不讓他們靠近,更有甚者,他竟對人類的長相、氣味產(chǎn)生了討厭感。
剛讀完這本書,我也指責(zé)作者,沒法理解他的作為。我覺得他不可以這樣對待人類,由于若沒有人類,哪有現(xiàn)在的他?珊髞砑毤毾胂耄盎垠S”相比,人類實在是應(yīng)感到慚愧萬分。由于慧骃是那末好,具有種種美德和理性,而人類是那末卑鄙骯臟,貪婪好斗,骯臟***蕩,好吃懶做。
我以為這是一本好書,它讓眾人看到了自己丑陋的一面,每個看了這本書的人,都應(yīng)完全地反思一下,我們是否是真的是“野胡”?我們生活的世界為甚么不能像慧骃的國度那樣,到處布滿著溫馨?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1
英國著名作家喬治奧威爾曾說:“如果我要開一份書目,列出哪怕其他書都被毀壞時也要保留的六本書,我一定會把《格列佛游記》列入其中!薄陡窳蟹鹩斡洝肪烤褂惺裁茨Я@得如此高的評價?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翻開了這本書。
本書主要運用諷刺、幽默的語言側(cè)面反映出當(dāng)時英國社會制度的黑暗。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個外科醫(yī)生,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在途中遇險,格列佛死里逃生,飄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起初,他們對格列佛這個“龐然大物”充滿敵意,但后來,格列佛的溫和性格贏得了人民及國王的一致好評。隨后格列佛又到達了大人國、飛島國、慧骃國,發(fā)生了一系列有趣而又驚險的事。
在這些驚險、有趣、可笑的故事背后,更加吸引我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
主人公格列佛,是一個天生喜歡冒險、不甘寂寞與無聊的人。他記憶力很強,善于學(xué)習(xí)和觀察,善于思考,有獨特的思維,性情樸實溫和,對人態(tài)度友好,舉止善良,容易與人交往,知恩圖報,有君子之風(fēng),愿意幫助朋友,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險。他代表了社會那些仍保留著生命最原始的善良,傳遞著真誠、美好的人。
而小人國國王雖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個指甲,卻狂妄地自命為頭頂天的宇宙統(tǒng)治者,以其無常的喜怒決定老百姓的`命運。官吏們也無需德才兼?zhèn),只要跳繩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祿。小人國國王表現(xiàn)出來的貪婪、狂妄,又何嘗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某些人的縮影呢?現(xiàn)在,我們時?吹焦賳T貪污的事件,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利欲熏心,導(dǎo)致這些人誤入歧途,墜入萬丈深淵,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正如大人國國王所說“人類是世界上陸地爬行動物的小毒蟲中毒性最大的”。但如果,剔除身上的“毒性”就會別有一番美好的景象。
還有其他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慧骃國國王:理智賢明、勤勞勇敢、仁慈友愛、公正誠信。小人國王后:小氣,貪慕虛榮。
佛林奈浦:猜忌、陰險、狠毒、狡詐。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讓整部小說跌宕起伏,也讓我從作者的筆下看到了人類社會的縮影。
人們往往會被金錢、名譽、地位這些身外之物蒙蔽雙眼,而忘了初心。 所以,就讓我們返璞歸真,找回生命最原始的純粹,那么生活將會更加快活自在。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yōu)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夸生·斯威夫特。
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最后一頁,似乎意猶未盡。
此時我頭疼的厲害,想要炸開似的。我用力德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種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從未見過的古建筑。我環(huán)視四周,竟發(fā)現(xiàn)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裝,躺在浸著莫名液體的水晶棺里動彈不得。天:我大腦深處的某種東西隱約的告訴我,這是樓蘭。
有許多人抬著水晶棺往某個地方走去。我凝聽著,樓蘭古老的民族音樂浸透哀愁。潛意識告訴我,這是個葬禮,而將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試著側(cè)過頭,看到了同樣身著素裝的許多人。那個步履蹣跚、包頭大哭的老媽媽是我的“阿媽”,那個兩鬢蒼白、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們城市,飛來的流矢劍射中了飯桌前的我,于是,一個生日宴席伴著刀光劍影變成了葬禮。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么不愿意離開至親至愛的.親人們,我的淚混入了水晶棺內(nèi)的液體中,我張開嘴卻發(fā)不出一絲聲音。我已經(jīng)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盡頭。
啊,不要!我一驚,便從睡夢中醒了。原來這只是個夢呀!嚇壞我了。我覺得很巧,斯威夫特經(jīng)歷了4次旅游,都是有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并且他從中都很直接諷刺、橫掃了英國的社會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這一次古樓蘭游記,不僅經(jīng)歷了一次生離死別,還讓我認識到戰(zhàn)爭的可怕。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dāng)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nèi)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fā)揮。
夕陽欲墜,一群圣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云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3
格列佛這3格字一看就沒大不了的,可當(dāng)我看完這本《格列佛游記》時,我再也不覺得人沒了。
這本書站是小人國利立浦特。小人國的確小,格列佛一只手就能拖動的整只海軍艦隊。大致說來這是個十二分的微縮國度。作者耐心的描述格列佛一餐吃了多少雞鴨牛羊,喝了多少桶酒等等,反復(fù)的提醒讀者牢記比例。例如,小人國的國民把他龐然大物運到京城,動用了五百名工匠,搭建了長七英尺、寬四英尺、有二十二個輪子的木架:
主要的是怎樣把作者抬到車上。目的,豎起了八十根一英尺高的柱子。工人們用帶子捆綁住作者的脖子、手、腳和身體;然后用像作者包扎物品用的.那么粗的繩索,一頭縛在木柱頂端的滑輪上。九百條大漢一齊動手拉繩索,三個鐘頭,就把他抬上了架車……一萬五千匹高大的御馬,都有四英尺多高,拖著我向京城進發(fā)……
般小的玩具世界,所雄心和邀寵、政爭和戰(zhàn)事都不顯的渺小委瑣。而龐大的、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也能讓全國的雄心銜接在一起的話,我想這會兒,是世界上的強國了。
而后,格列佛又來到了大人國,他與大人國國王的一段對話,構(gòu)成對英國的批評,也展示了兩種不同的思路,并使它們互為評議!陡窳蟹鹩斡洝返闹S刺在揭示現(xiàn)狀的,也構(gòu)成對某些語言的模擬和挖苦。這我之喜歡這本書的緣故。
較有人情味的格列佛,把小說帶向另的諷刺:即對人性的懷疑。
兩次尺度轉(zhuǎn)換起了某種否定的作用。到了大人國,這點就變的了——格列佛也變成了“小人”:他用少得可憐的幾片小金幣向那里的巨人討好;他弄刀舞劍,展示的勇武;他和王后寵愛的侏儒鬧矛盾、斗心機。但他的討好保護人的行動又實屬迫已——他隨時被任何外在的力量傷害。
如此,對社會現(xiàn)狀的批評便進而轉(zhuǎn)化為對人性的懷疑。關(guān)于“錢”的一段肯綮的評論就實例證。在第4卷,格列佛來到金錢、軍隊警察的馬國,讓他的慧駟馬主明白人何以會義無返顧地去欺騙搶劫、殺人放火等。這是這本書的關(guān)鍵。
總之,這本書給帶來了對的點評和諷刺,而讓我喜歡。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篇14
初讀完《格列佛游記》后,一時間被作者的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和慧骃國深深地吸引住了,怎么看這也太像一本童話小說了,直到我再去細細品味才發(fā)現(xiàn)作者的虛實結(jié)合精彩絕倫,讓人有深刻的體會。
一、利立浦特游記
作者借小人國里的高跟黨和低跟黨之間的斗爭嘲笑英國的兩個不同政黨;借吃雞蛋的大端派和小端派的爭論說英法之爭;借跳繩選官諷刺政壇的腐 敗。這些看似童話般有趣的故事的背后卻是作者的諷刺。
二、布羅卜丁奈格游記
作者像在批評著英國,不僅向大人國的皇帝介紹了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xiàn)狀,還列舉了作者看到的'民風(fēng)淳樸,有教養(yǎng)的大人國與英國作對比,在夸張生滑稽的故事中,我們領(lǐng)會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作者的主張。
三、勒皮他等國游記
這一卷中,作者描繪著拉格多科學(xué)院人士的種種怪異且看似失敗又令人惡心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科學(xué)研究,令人驚訝之余,還讓我體會到作者面對這些現(xiàn)代科技的擔(dān)憂。另外,卷中提到的那座飛島,采用殘暴的手段對付居民:駕駛飛島遮住陽光,表現(xiàn)了一種壓迫和殘暴的統(tǒng)治。這一卷使我不堪回想。
四、慧骃國游記
讓我驚訝的是這一卷的國度中統(tǒng)治者卻是善良,溫順,仁慈,理性的馬,而人卻在這座國度上成了最不可理喻殘暴的動物。當(dāng)作者描繪著下等動物耶胡的時候,一種逆思想在不斷的深化在我的腦中,可作為人類怎么能接受馬統(tǒng)治人呢?
總結(jié)
從小人國政黨的爭論,有著英國政黨的斗爭;從大人國對英國的批評,有著這個國度各種各樣的優(yōu)點;從對英國皇家學(xué)會的議論看法,有著科學(xué)院奇怪的研究;從對慧骃國的理性思想,有著對人類文明的反思。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讓人在現(xiàn)實有著幻想,不至于太悲觀;在幻想中有著現(xiàn)實,不至于太樂觀。這虛實的結(jié)合,不僅僅是寫作的手法,影射和諷刺的表現(xiàn),還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生活中,你需要的不是置身在現(xiàn)實,還需要從現(xiàn)實中找到所屬于“虛”的快樂。所以,生活中也是要虛實結(jié)合的。
【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格列佛游記的閱讀心得12-13
閱讀格列佛游記心得03-10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01-14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02-09
格列佛游記讀書筆記06-29
《格列佛游記》心得體會05-23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07-09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05-16
格列佛游記經(jīng)典讀后感12-21
《格列佛游記》的讀后感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