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

時間:2024-04-03 08:25:44 事跡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jīng)歷,對事跡很是熟悉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擬定事跡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1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jīng)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里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里,他正躺在床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jīng)》時,發(fā)覺鄰居家燈火通明?锖饬w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著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墻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墻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墻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里來,我不就可以借著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墻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锖膺B忙從床頭翻出《詩經(jīng)》,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后,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里的農活,夜晚借著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終于成為一代學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界條件不是制約我們成功的決定因素,自己的努力才是成功的關鍵。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吃苦的精神,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毅力。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2

  1920年,華羅庚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小縣城——金壇。他小時候,家中清貧,父親在小鎮(zhèn)上開了個小雜貨鋪,代人收購蠶絲,一家人過著半饑不飽的生活。華羅庚上初中時,對數(shù)學產生了特殊的興趣,他的老師王維克很器重這個聰明機靈的少年,常常單獨輔導他,給他出一些難題做,這使少年華羅庚得益匪淺。

  華羅庚在金壇中學念完初中后,因家里無力再供他上學,只得輟(chuò)學到父親的小雜貨店里幫助料理店務?蛇@位酷愛數(shù)學的年青人,人雖然守在柜臺前,心里經(jīng)常琢磨的還是數(shù)學。王維克老師借給他幾本數(shù)學教材:一本大代數(shù),一本解析幾何,一本微積分。華羅庚便跟著這幾位不會說話的老師步入了高等數(shù)學的大門。華羅庚18歲那年,在王維克老師的幫助下,到金壇中學當了一名會計兼管學校事務工作。他曾回憶當時艱難的生活:“除了學校里繁重的事務外,早晚還要幫助料理小店的事務。每天晚上大約8點鐘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帳目之后,才能鉆研數(shù)學,常常到深夜!辈痪,金壇縣流行傷寒,華羅庚不幸染病,臥床半年。后來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腳卻彎曲變形,落了個跛足的終身殘疾。

  華羅庚在貧病之中刻苦自學,不但讀了許多書,而且還勤于獨立思考,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19歲那年,他發(fā)覺一位大學教授的論文寫錯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寫成一篇文章,題目叫《蘇家駒之代數(shù)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發(fā)表在上海的《科學》雜志上。隨后,華羅庚又連續(xù)發(fā)表了幾篇數(shù)學論文,署名“金壇人”。

  這個在數(shù)學論壇上嶄露頭角的“金壇人”,引起了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注意。當他打聽到這個數(shù)學奇才原來是個只讀過初中的小青年時,深為震驚,便寫信邀華羅庚來當時北平的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當管理員。到清華后,華羅庚的進步更快了。他自學了英語、德語。24歲時,已能用英文寫作數(shù)學論文。25歲時,他的論文已引起國外數(shù)學界的注意。28歲時,他當上了西南聯(lián)大教授。后來,他又被熊慶來教授推薦到英國劍橋大學去深造。

  華羅庚成功了!在走過坎坷的自學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數(shù)學大師,國外數(shù)學界這樣評價他:“華羅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圍之廣,足可使他堪稱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shù)學家之一”。

  40年代后期,華羅庚應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之聘,在那里當教授。華羅庚在那里有著優(yōu)異的生活、科研環(huán)境:他的住屋有4間臥室,2間浴室,還有一間可容納五六十人開酒會的客廳。大學還給他配備了4個助手、1個打字員。

  但是,當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來時,華羅庚卻不再留戀美國的優(yōu)異條件,踏上了返回祖國的旅程。他說:“為了抉擇真理,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應當回去!”

  1950年的一天,這位已擔任了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的著名教授,在填寫戶口簿時,在“文化程度”一欄里寫了“初中畢業(yè)”4個字。這雖然使許多人驚訝不已,卻是事實:他的的確確只有一張初中畢業(yè)證書。這位數(shù)學大師的數(shù)學知識,幾乎都是通過自學獲得的!

  1983年10月,華羅庚重游美國,接受了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榮譽稱號。這是美國科學院120年歷史上第一次把這個榮譽稱號授予一位中國科學家。美國科學院院長在向華羅庚致贊詞的時候說:“他是一個自學出身的人,但他教育了千百萬的人們!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3

  宋代大文學家范仲淹自幼失去了父親。母親為了使自己和兒子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長山的朱家。

  等到范仲淹長到十幾歲時,才知道這個父親并非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小仲淹覺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兒,改了別人的姓是一種屈辱,說什么也要恢復自己原來的"范"姓,因此他跟養(yǎng)生之間產生了矛盾,從家出來,住進了山醴泉寺的僧房里,他一直晝夜苦讀,堅持不懈。

  寺廟里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而年僅十幾歲的范仲淹正是長身體的時期,飯量特別大,每次吃飯時,他端起碗來,僅幾口就扒得精光,還沒到下一頓就已經(jīng)餓得頭暈眼花,所以看書時無法集中精力。怎么辦呢?思來想去,他想出了個辦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鍋稀粥,等到放冷了凝結成粥塊之后,他就用刀在上面劃個十字,切成四塊,早晚飯各吃兩塊。而下飯的菜呢,更加簡單,僅切一點兒咸菜末兒就行了。

  范仲淹在醴泉寺住的這段時期里,讀了很多書,懂得了許多道理,長了不少知道。為了開闊眼界,增長自己的學問,三年過后,他不遠千里來到當時的"南都"應天府(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進了當時很有名氣的南都學舍,拜著名學者威同文為師。起初,他仍然像在醴泉寺時一樣,每天早晚還能有稀粥可吃,可是后來連稀粥也供不上了。每當太陽落山時,他才胡亂吃點兒東西,算是一天的'飯。可是他從來沒有為吃飯這些問題分心,而是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刻苦了。他為自己制訂了嚴密的學習計劃,每天不完成計劃決不睡覺。到了嚴寒的冬夜里,每當學習感到疲倦時,他就用冷水來洗臉,提提精神。學習環(huán)境雖然這樣艱苦,可是范仲淹卻從沒有叫過一聲苦。

  范仲淹就是憑著這樣一股堅定的信念,十必年如一日,每日勤學苦練,后來終于取得了成就,成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范文4

  1935年,只有小學學歷的金克木經(jīng)人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負責借書還書。一天,他忽然想到:我為什么不能也像那些教授、學生一樣讀一些書呢?

  但如何在書海中尋到最有價值的書,令他一籌莫展。后來,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索引”,就像他根據(jù)“索引”給借書人找書一樣,反過來,他也可以從借書人那里搜索到有價值的.書啊!

  從此,借書人就成了他的“導師”。白天,他在借書臺和書庫間穿梭;晚上他就偷偷閱讀那些被別人借過的書。他的“導師”五花八門,但以畢業(yè)生為主,這些學生要寫論文,因此他們借的書都很有方向性。

  給金克木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從十幾公里外步行趕來的教授。他夾著布包,手拿一張紙往借書臺上一放,一言不發(fā)。金克木接過一看,全是些古書名。待這位教授走后,金克木趕緊把記下來的書名默寫出來,以后有了空閑,便照書單到善本書庫中一一查看。

  日久天長,這個曾經(jīng)的懵懂少年不僅靠自學精通了梵語、印地語、世界語等十多種語言文字,還在文學、歷史、天文等領域卓有成就,成為一代奇才,與季羨林、張中行和鄧廣銘并稱為“燕園四老”。

【著名人物勤學苦練的事跡】相關文章:

身殘志堅的著名人物的事跡06-07

關于英雄人物的事跡04-14

“感動中國”人物事跡04-12

愛國人物事跡03-15

袁隆平人物事跡范文01-02

名人傳人物事跡05-08

錢七虎的人物的事跡10-23

公司感動人物事跡08-08

讓人感動的人物事跡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