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怎樣從零開始學攝影

時間:2022-04-26 21:50:21 攝影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怎樣從零開始學攝影

  怎樣從零開始學攝影?相信很多想要玩攝影的朋友,總會遇見各種問題,比如相機怎么選,鏡頭怎么配,快門是什么之類的,看似很雜亂,其實都非常的基礎。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從零開始學習攝影的家方法,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怎樣從零開始學攝影

  第一章

  如何選相機

  想玩攝影,我需要買什么相機,這個問題,筆者在這些年被問及無數次。其實,選相機也是有套路的,首先,看預算,你的預算是多少。如果是2000元,同學,你再攢攢。如果是5000,那就老老實實買個入門級的APS-C單反或者佳能EOS M3的微單套機就好了。如果能再貼3000多塊,像80D這樣擁有強大對焦系統(tǒng)的中端單反相機也能收入囊中。不過不論哪一款,都能滿足初學者學習攝影的需求。其實,就學習攝影而言,入門的APS-C單反或者微單,足夠了。

  如果你預算上萬,那么可選的就相對多一些,記住一個關鍵詞——“全畫幅”,這是啥意思呢,意思就是比APS-C的高級。雖然這里面原理很復雜,攤開了說能讓器材控說到口干舌燥,但對于選相機而言,只需要記住,全畫幅和APS-C指的是傳感器的尺寸,全畫幅傳感器大,APS-C傳感器比較小,再加上一句:傳感器越大,相機越好。

  另外,很多朋友會琢磨,為什么全畫幅比APS-C好呢,恩,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它貴呀,哈哈哈哈哈…好吧,說正事兒,剛才說到,傳感器尺寸的大小決定了畫質和相機的等級,你看,為什么手機晚上拍的照片畫質很爛,就是因為手機攝像頭的傳感器尺寸太小,而同樣的環(huán)境,單反拍的就會好很多,因為傳感器尺寸大呀。另外,還有什么背景虛化呀,細節(jié)表現力啊之類的問題,大傳感器也是有很大優(yōu)勢的。

  如果下次再聽到有人問:高老師,請幫我推薦一款2000塊左右的5D3,最好是套機,謝謝!同學,你出來,高老師保證不打死你…

  第二章

  如何配鏡頭

  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同學都不用考慮,因為如果預算有限,買套機是唯一的選擇,套機鏡頭呢,APS-C的單反或者微單,通常都是18-55mm的鏡頭,俗稱“狗頭”,為什么叫狗頭呢,可能是因為便宜又大碗吧,便宜好理解,大碗指的是什么呢,你看,18-55mm F3.5-5.6 IS,等效焦距約28-88mm,涵蓋了28mm、35mm、50mm、85mm這幾個經典焦段,還帶IS光學防抖,多好的鏡頭啊!

  復雜繁多的鏡頭種類

  你在連APS-C搞不明白啥意思的時候,憑什么嫌棄人家呢?當然了,要說缺點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能拍,但效果嘛,當然不能跟貴的鏡頭比,單說一點,這光圈就稍稍小了一些,你拿這個鏡頭拍人像,當然不如人家佳能EF 85mm f/1.2人像鏡皇效果好。

  那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了,艾瑪,原來攝影窮三代這句話是真的啊,玩攝影原來就是拼器材,誰的器材貴,誰就拍的好。這當然是絕對錯誤的,照這么說,王思聰一定是中國當代攝影第一人了。很多同學總是陷入誤區(qū),覺得我拍不好,是因為我器材不好,你看人家的照片,一看就是全畫幅+XX定拍的。我其實最煩這個說法,學藝不精,倒是學會找借口了,鄙視這種不踏實,不負責的人。

  話說回來,鏡頭呢,辣么辣么的多,怎么選?其實呢,鏡頭的分類相當簡單明了,根據焦距來分:

  廣角鏡頭:佳能EF-S 10-18mm f/4.5-5.6(aps-c專用)、佳能EF 11-24mm f/4L USM等

  中焦鏡頭:佳能EF 35mm f/1.4L II USM、佳能 EF 50mm F1.8、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焦距在50mm左右的)

  長焦鏡頭: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焦距200mm以上的鏡頭)

  特殊鏡頭:佳能EF 100mm f/2.8微距頭。

  總之呢,焦距越短,拍的越廣,焦距越長,拍得越遠。價格方面呢,50mm左右的鏡頭,最便宜,越往兩邊走,越貴。

  舉個栗子:佳能EF 11-24mm F4L,除了魚眼之外佳能最廣的鏡頭,價格接近2萬,而佳能EF 17-40mm F4L不到5千。字面上才廣了6mm,價格的確是差很多。

  另外,鏡頭呢,光圈也是越大越貴,比如:

  佳能50mm F1.8,筆者強烈推薦,每個學攝影的同學都應該有一顆,為什么呢,F1.8大光圈啊,價格才幾百塊而已。

  佳能50mm F1.4,光圈大了一點點,價格2500左右。

  佳能50mm F1.2,光圈又大了一點點,價格9000左右。

  你看,光圈很值錢對不對,有啥用呢,總結一下就是:

  第一,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大,比如在晚上光線不足,大光圈的就能拍出影兒,小光圈就一臉懵逼;

  第二,光圈越大,背景虛化效果越好,拍人像,奶油般虛化的背景誰不喜歡,沒錯,這就是值錢的點了。

  所以呢,不論你是買的APS-C的套機,還是全畫幅的套機,高老師都建議大家買一顆50mm F1.8,幾百塊錢,定焦而且是F1.8的大光圈,剛好跟什么都能拍的套機鏡頭形成互補。當然,如果預算不是問題,高老師建議你購買以下幾只鏡頭:

  佳能EF 16-35mm F2.8L

  佳能EF 24-70mm F2.8L

  佳能EF 70-200mm F2.8L

  上面三個鏡頭(俗稱大三元),焦段就齊全了,16-200mm,還不夠你用么,不夠?再買:

  佳能EF 11-24mm F4L

  佳能EF 100-400mm F4.5-5.6

  焦段覆蓋11-400mm,還不夠?你錢花不完高老師幫你啊…

  然后再隨便買幾顆大光圈定焦:

  佳能EF 35mm F1.4

  佳能EF 50mm F1.2

  佳能EF 85mm F1.2

  佳能EF 100mm F2.8微距鏡頭

  恩,這真的就差不多了,XXXX XXXX XXXX XXXX這是高老師的銀行賬號,備注請寫“我是雷鋒”,不客氣。

  第三章

  怎么用相機

  好了,相機和鏡頭都有了,怎么拍呢,快門你總知道在哪里吧,快門是兩段式的,輕按,對焦,會聽到滴滴兩聲(單次自動對焦模式下),證明對焦完成了,然后再按下去,就拍照了。別一上來就猛按快門,然后一臉懵逼的問:高老師,我這機器是不是有問題啊,怎么按不下去快門啊(對焦沒有對好的時候,快門是按不下去的),知道怎么按快門了,不錯,很大的進步,F在你只需要把相機的模式轉盤調整到P檔,就能拍照了。P檔,就是自動檔,只需要按快門就可以了。當然啦,拍攝效果就只能聽相機的了。

  展開來說,相機通常都有這么幾個檔位,A/P/S/M:

  A檔:光圈優(yōu)先,可以控制光圈的大小,曝光由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決定。

  P檔:程序自動,就是傻瓜相機模式,曝光由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決定。

  S檔:快門優(yōu)先,可以控制快門的速度,曝光有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決定。

  M檔:全手動,可以完全控制快門、光圈、感光度,曝光由人來決定。

  相機各個檔位

  那什么是曝光由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決定呢?比方說,你用A檔,不管你用多大的光圈,拍同一個場景,得到的照片都一樣亮,也就是曝光的結果都是相同的。很多同學想不明白,明明我已經縮小光圈了呀,為什么不暗?那,是因為測光系統(tǒng)檢測到光圈縮小了,就會自作主張的覺得,哎呀,這傻小子把光圈縮小了,不行,我得把快門速度變慢一些,把曝光補回來。所以,不管你用什么大小的光圈,快門速度依然是由測光系統(tǒng)來決定的。

  那有同學可能會問了,在“曝光由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決定”的A/P/S這幾個檔位的時候,我們如何調整曝光呢?恩,問到點子上了,你得調“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意思就是,在相機測光系統(tǒng)給到一個曝光結果的基礎上,告訴相機,再亮一些或者暗一些。很簡單對吧,比如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拍出來一張照片,你覺得有點兒暗,怎么辦呢,你就調整曝光補償,加1EV(就是1檔曝光),相機就懂了,哦,好的,我再亮一檔。學會了曝光補償,恭喜你,你現在已經能控制照片的明暗了。

  至于M檔,曝光則完全由你自己來控制,可以隨心所欲的調整下面三個選項:

  光圈:鏡頭中間洞洞的大小,決定單位時間內的進光量。

  快門:傳感器接受光線的時長,決定,額,絕對曝光的時間長短

  感光度:傳感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對光線越敏感。

  以上三個參數呢,就是曝光三要素了,這三個數值一旦確定了,曝光也就確定了。

  第四章

  光圈是啥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感光度。下面仔細說說光圈:

  光圈,我們可以把它想象成是水龍頭:

  光圈大,就是水龍頭開得大,水就嘩嘩往下流,很快一杯水就接滿了,可以類比為曝光時間不需要太久。

  光圈小,就是水龍頭開的小,水慢慢往下流,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接滿同一杯水,可以類比為曝光時間需要比較長。

  光圈范圍

  舉個例子:

  同一個場景,首先使用F2.8的光圈拍攝,快門速度為1/200秒。

  把光圈縮小1檔變成F4,快門速度就會變成1/100秒。

  把光圈再縮小1檔變成F5.6,快門速度就會變成1/50秒。

  把光圈再縮小1檔變成F8,快門速度就會變成1/25秒。

  全是套路 論如何從零開始學攝影

  光圈與景深的關系

  大家別閑高老師啰嗦湊字數,請看:

  2.8、4、5.6、8

  補齊兩頭:

  1、1.4、2、2.8、4、5.6、8、11、16、22、32

  那,這就是整檔光圈了,數值越大,光圈就越小,還是整檔的光圈,比如,F2.8就要比F4大一倍。這些數字怎么記呢,簡單,你隔一個數看,1、2、4、8、16、32以及1.4、2.8、5.6、11、22,明白了么,再不明白,同學,你小學數學誰教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與佳能EF-S 18-55mm f/3.5-5.6相比,EF 50mm f/1.8 STM的好處:

  比如晚上拍攝,佳能EF 50mm F1.8可以用F1.8最大光圈,快門速度能到1/100秒,手持也能清晰不抖。

  那用18-55mm F3.5-5.6的50mm端,光圈最大也只有F5.6,比F1.8小了3又1/3檔,則快門速度就會變慢3又1/3檔,就變成了1/10秒,手持就危險了,拍虛很正常。

  另外,除了進光量之外,光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控制景深的大。汗馊υ酱,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景深是什么呢,就是清晰的范圍:比如拍人像,想要背景虛化成一片朦朧,就得用大光圈。拍風光,想要近處遠處都清晰,就得用小光圈。

  第五章

  快門是什么

  依然用水龍頭舉例,快門呢,就是開啟水龍頭的時間長短,假如有一個桶,接八分滿是正合適的曝光,比如需要30秒剛好八分滿,代表曝光正常;如果只接了20秒,水沒到8分滿,相當于是曝光不足;如果接了40秒,一定就曝光過度了,這很好理解對吧。采購員可控制曝光的時間,快門速度還有別的作用,不同快門速度會導致拍攝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別。

  最直觀的一個例子是,晚上,快門速度太慢,就容易拍虛。那么,什么樣的快門速度手持拍攝就不會虛呢,這里就需要提到一個概念,叫安全快門速度。安全快門速度指的是鏡頭焦距的倒數,比如你用50mm的鏡頭拍攝,快門速度就需要比1/50秒快,才不會抖。200mm的鏡頭,就需要1/200秒。

  由此也能看出,焦距越長的鏡頭,越容易拍虛,所以,夜間拍攝,廣角會比較穩(wěn)。另外,再說說防抖,很多鏡頭都有光學防抖,比如有的鏡頭的防抖性能可以降低4檔安全快門速度,我們來算一算:1檔1/100秒、2檔1/50秒、3檔1/25秒、4檔1/13秒。意思就是開啟了鏡頭防抖,你即便是用1/13s這樣的慢速快門,也能拍攝出清晰的照片,所以,光學防抖功能還是非常有用的。當然啦,這么慢的快門,雖然手持不會抖,但你拍攝的主體如果自己在晃悠,也會虛,但此虛就跟手抖的虛是兩碼事了。慢速快門也是有用的,不過都是在三腳架固定的時候才有用,比如像要拍出絲綢般的溪流,就需要用慢速快門,大概30秒就差不多了。

  第六章

  感光度是什么

  相機感光度

  感光度,指的是傳感器對光線的敏感程度,意思就是相同的光圈,相同的快門速度,傳感器所反饋出來的明暗是不一樣的。比如ISO200就比ISO100要亮1倍。ISO400又要比ISO200亮一倍。以此類推: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51200…感光度越大,對光線越明暗,只需要很少的光,就能拍出明亮的照片。

  相機內部的感光度設置

  那么,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既然我光圈小,晚上想要拍出明亮又不抖動的照片,那我就提高感光度就好了,比如ISO6400。的確沒問題,思路是對的,但是感光度高了,也是有負面作用的,感光度越高,畫質就越差。

  這里拿收音機做個比喻,聲音小了,提高音量,恩,聽著正好,想要再大聲一些,再提高音量,聲音是更大了,但是呲呲呲的底噪音也跟著出來了。傳感器也是一樣一樣的,感光度太高,雖然明亮了,但噪點啊,雜質啊,也都出來了,對畫質是有較大影響的。

  通常,全畫幅相機盡量使用ISO6400或者更小;應急的時候,可以更高,因為有的時候,畫質并不是第一要務對吧(比如狗仔隊,拍個影兒就算成功)。而APS-C呢,ISO3200或者更低,畫質相對還是可以接受的。

  第七章

  對焦和測光

  知道了光圈快門感光度,恭喜你,攝影算入門了。通常我們拍攝都使用A檔,光圈優(yōu)先,然后結合曝光補償來進行拍攝。而上面說到,曝光補償,是在相機的測光系統(tǒng)測出一個結果的基礎上,來進行調整的,這里就來詳細說說測光。很多年前,相機是沒有自動測光的,曝光的準確度,靠的往往是攝影師自己的經驗;所以,那時候,攝影是一個專業(yè)技能,門檻很高的。而現在,幾乎所有相機都有自動測光系統(tǒng),隨便按,也能拍個八九不離十,不會太亮,也不會太暗。結合曝光補償,我們就能相對方便的掌控曝光了。但是,針對不同的場景,曝光也有幾個不同的模式方便我們適當的選用:

  1. 評價測光、局部測光、中央重點平均測光、點測光

  2. 評價測光:根據畫面整體亮度進行測光(通常選這個)

  3. 局部測光:根據畫面中央的區(qū)域進行測光

  4. 中央重點平均測光:以畫面中央區(qū)域為重點,邊緣區(qū)域權重較低

  5. 點測光:根據畫面中央的一個小區(qū)域進行測光,比局部測光更極端

  比如拍人像,我們重點關注人物主體的曝光,所以,可以選擇局部測光或者點測光來以臉部的亮度為基準測光。但是,從實際拍攝經驗來看,我個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評價測光,結合曝光補償來進行拍攝,反正都是數碼相機,拍一張看嘛,亮了減曝光補償,暗了加曝光補償就是了。

  增減曝光的圖片示例對比

  對焦,也有很多種模式可以選擇:單詞自動對焦(AF-S或者叫做ONE SHOT)、連續(xù)自動對焦(AF-C或者叫AI SERVO/AI FOCUS)、手動對焦MF。

  各種對焦方式

  我們日常用最多的是單次自動對焦,就是半按快門,會聽到滴滴一聲,然后焦點位置就鎖定了,適合拍攝靜止的物體,比如風光或者擺拍的人像。遇到運動物體,就需要用連續(xù)自動對焦,在半按快門期間,焦距會追蹤運動物體同時運動,以保證在按下快門時,主體是清晰的。最后呢,是MF,通常是在鏡頭上設置,有個AF/MF的開關,選擇為MF,自動對焦就不起作用了,需要擰鏡頭上的對焦環(huán)進行對焦,通常適用于拍攝微距這種需要精準對焦的拍攝場景。

  第八章

  其他有用的設置

  當我們理解了測光模式和對焦模式之后,我們就可以更加自如的掌控相機,拍攝出自己想要的照片。還有什么設置對我們的拍攝有用呢,簡單的羅列一下:

  1. RAW格式:在單反或者微單的菜單里面,可以選擇照片的格式和質量,通常有JPG和RAW兩種,如果你買了相機,卻只拍JPG,那你真的是在浪費,要知道,JPG雖然體積小,但是信息量也相對較少,后期沒辦法進行太多的調整;而RAW雖然體積大,而且需要專用軟件才能打開,但信息量豐富,后期可以很方便的進行各種調整,能夠發(fā)揮出相機傳感器的全部威力,所以,請記得拍RAW,至少請拍JPG+RAW。

  2.白平衡(WB):白平衡,簡單理解就是告訴相機現在光線是什么顏色的,然后,相機就把這種光源的顏色摒棄掉,還原成物體正確的顏色。打個比方,白熾燈通常是偏黃的,這時候,如果相機白平衡沒設置正確,拍出來的照片,就會偏黃,而如果此時將白平衡設置為白熾燈模式,相機就知道了,哦,現在偏黃,得糾正回來,于是,照片就不偏黃了。通常,我們使用AWB,即自動白平衡。

  相機白平衡示例

  3.連拍:在捕捉運動物體的時候,用連續(xù)自動對焦配合高速連拍模式,我們可以更容易的拍攝出清晰的照片。比如你想拍攝一個人跳到空中踢腿,用高速連拍記錄整個過程,然后選擇其中最好的一張,效率要比讓這人跳很多次抓拍高出太多。

  從筆者的實際使用經驗來看,通常,筆者是這樣設置相機的:

  1、照片質量調整為:JPG+RAW

  2、使用A檔(光圈優(yōu)先)

  3、使用單次自動對焦(ONE SHOT或者AF-S)

  4、使用評價測光(配合曝光補償)

  5、參考快門速度,如果過慢或者過快,則調整感光度。

【怎樣從零開始學攝影】相關文章:

怎么從零開始學拍微距06-04

如何從零開始學填高考志愿05-01

怎樣減輕人像攝影紅眼06-04

新手怎樣學習攝影技術06-03

怎樣提高手機攝影技術04-30

怎樣提升攝影構圖之美01-15

怎樣拍好外景逆光人像攝影06-04

教你怎樣學開車03-18

怎樣學開汽車07-20

怎樣學籃球過人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