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控制大畫幅相機的景深
大畫幅相機的景深控制技巧有哪些呢?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大畫幅相機景深控制技巧,供大家參考!
大畫幅相機景深控制技巧
(一)鏡頭最佳光圈的探討
任何相機都可利用縮小鏡頭的光圈以增加景深,大多數(shù)人誤以為拍攝時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并可增加邊緣成像的清晰度。其實不然。當過度地縮小光圈,光線通過這個很小的孔徑時會產(chǎn)生嚴重的繞射現(xiàn)象,從而降低影像的清晰度。限制使用最小光圈僅僅是提高影像清晰度的一個因素,事實上,膠片影像的品質(zhì)是受到諸多因素制約的。
小貼士:當縮小光圈時,繞射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會導致清晰度的下降,但鏡頭的其他性能卻因此得到校正和提高。綜合考慮,我們會取得一個在各方面效果平均的最佳光圈。它雖然因不同鏡頭而異,但通?啥楸如R頭最大光圈小1-4級光圈的位置。
由于大畫幅相機各種鏡頭的焦距均較中小型相機長,如135相機的標準鏡頭焦距為50毫米,大畫幅相機4x5英寸的標準鏡頭焦距則為150毫米,所以大畫幅相機鏡頭的景深比小型相機對應的鏡頭的景深要小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盡量縮小光圈來獲得影像的全面清晰。在使用4x5英寸膠片時,也往往會把光圈縮至f22-f45之間,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只要在光線繞射現(xiàn)象沒有明顯地影響影像質(zhì)量時,大型相機可允許適當縮小光圈。
小貼士:為了獲得更大的景深,也可以用感光度較高的軟片,這樣可以縮小光圈,而不需過多地增加曝光事件。只要膠片不是極度放大,高感光度膠片稍低的解像力會被大幅膠片較大的放大倍率所抵消。
(二)大畫幅照相機焦點和景深的關系
做到精確調(diào)焦十分重要。有時在調(diào)焦時感到影像已很清楚,但是如果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仔細觀察膠片時,會發(fā)現(xiàn)因主要部位模糊而前功盡棄。所謂調(diào)焦清晰,膠片上有明銳的影像,從理論上講,也不是指所有的點都同樣明銳。
實際上,只有在被攝體的對焦點上或?qū)蛊矫嫔系狞c,在膠片上才是清晰的點,而在此前后的各點,越向二極延伸,越會擴散,模糊圈也會越遠越呈橢圓形。我們稱為有效的景深范圍是指對焦平面前、后的點和由這些點到尚可接受的較莫模的圓圈組成的清晰影像。
1、有效控制景深
調(diào)焦的一個意義是把影像對實。另一個意義是有目的、有效地控制景深。有些廣告畫面要求主題實,背景或陪體虛,以突出主要形象;大多數(shù)廣告畫面則要求全景深,也就是畫面所有的景物都清晰。在商品攝影中的前一種情況,雖要求背景虛,但主體從前至后均應清晰;后一種情況不過是把景深向前、向后或前后雙向延伸罷了。這就有一個最佳對焦點(或?qū)蛊矫?的問題,這一問題提出的目的是有效地控制景深。
2、加大景深范圍
延長景深,除使用相機的前、后座進行擺動外,就鏡頭本身而言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
(1)使用小光圈。
(2)增大物距,景深也同樣會增加。
小貼士:拍攝距離越近,調(diào)焦越近,景深越小;反之則會得到較大的景深。
另外,當鏡頭光圈縮小時,清晰范圍會延伸,而且后景深的延伸范圍比前景大,大約后景深為前景深的2倍。利用此特性,可對景深進行有效控制。在實際拍攝時,一般將焦點選擇在所要包容的景深范圍的前1/3處,在現(xiàn)場操作時有時這個1/3較難確定,而且有時縮小光圈來觀察景深是否達到有效范圍時也往往會因?qū)蛊粱璋惦y以判斷。在此情況下,攝影師應比預定光圈再多縮1-2級光圈,以確保景深范圍的有效覆蓋。但要注意,過度縮小光圈,也會影響影像的明銳度。
什么是景深?
所謂「景深」簡單來說,就是在相機完成對焦時,景物在感光元件上的清楚、銳利范圍(也就是上圖前后點前清晰的范圍)。景深的深淺主要取決于以下元素:
1、感光元件大小
2、光圈大小
3、鏡頭焦距長短
4、攝影距離的遠近
除此以外,一張相片的打印尺寸,以及我們到底是站在多遠外看相片、也會影響我們對景深深淺的感覺。
以上圖為例,景深(清晰部份)范圍較短,為「淺景深」
以上圖為例,相片中清晰部份較多,為「深景深」。
景深不會一下子突然由銳利變成朦糊,而是逐漸趨向模糊的。事實上,由(中間的白色棋子)焦點開始,前面或后面的焦距已漸漸開始朦朧,只是我們的肉眼,要去到一定距離才開始察覺到有關變化。
如何控制景深?
雖然打印尺寸和觀看距離都直接影響我們?nèi)庋蹖吧畹母杏X,但要控制景深,最重要的地方是在相機處。以下我們會介紹一下影響景深的元素:
光圈方面
光圈越大(f值越。吧钤綔\(前景/背景看上去就像化掉一樣),光圈越。╢值越大),景深越深(就是前景/背景看上去比較清楚)
大光圈f/2、4低光圈值,淺景深小光圈f/16高光圈值,深景深
F1、8留意后面綠色的棋子,旗盤上的洞以及右上方的白布,景深范圍比較淺/窄,只是在中間的白色棋子上
F4將光圈慢慢收細后,遠景也開始慢慢清楚
F22將光圈調(diào)到最細,后面的背景也清楚了,此為深景深
感光元件面積
相機的感光元件的面積越大,模糊的效果亦愈明顯。小DC難拍出景深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感光元件太細所致。
與主體距離:
大的光圈和被攝物距離鏡頭越近,將會產(chǎn)生較淺的景深。站在同一個地方,主體的距離越接近,也會越容易做出淺景深。
與主體距離遠
與主體距離近
焦距方面:
焦距較短的鏡頭(廣角鏡)能提供較深的景深及很大的后景深,這有助我們拍攝風景照片。而焦距較長的鏡頭能提供較淺的景深及較大的前景深,這可以更加特顯出焦點的部份,因為散景的模糊部份經(jīng)己被擴大。
焦距較短提供較深的景深
焦距較長提供較淺的景深
在不同時候用不同的景深有更佳的效果,在拍風景相片時,我們一般都會選擇較深的景深。拍攝人像、商品等等的攝影時,則會常常使用到淺景深來作構(gòu)圖,用來令主體更加突出。
新手、業(yè)余、專業(yè)攝影師常見的問題
不論你進入攝影世界有多久,都必然會遇上問題,我們無法更進一步,就可能來自一些普遍的錯誤,又或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所在。馬來西亞攝影師MingThein的攝影工作涉及商品、野生、紀實、旅游、演唱會及食物等,他分享了自己有關各階段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向。有一些或者你都聽過又或持不同看法,但有不少我看了也覺得獲益良多,希望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關于攝影新手
1、主題不清晰
如果你的照片不是一眼就看得明白、清楚主題,就要問自己其實在拍什么。如果你的答案是“想拍XXX”,而XXX在照片里并不突出,那么你就要再嘗試拍攝,并且用各種方法,例如對比、色彩、光線、動態(tài)、焦點等等,來突出XXX。
有些情況,你想拍攝的并不是實物,在照片里是看不到的,甚至正是它的不存在,那是非常困難而且極度依賴照片的背景信息與脈落,確是較少見的。
2、透視運用不當
選擇透視應先于角度。廣角是用來突出及夸張前景主體,長焦遠攝則是減低主體從背景中突出。只以廣角來拍攝多點東西及用長焦來少走兩步,會讓照片變得沉悶。
3、器材錯誤
這個涉及整體技術上的錯誤:曝光、對焦、相機搖晃、白平衡等,這些問題通常來自于對相機過度依賴,即是事事依賴自動程序。一部相機永不可能完全掌握攝影師想要的影像,拍攝者必須自行控制一系列設定,才能夠得到正確的照片,并且改善拍攝過程,而非花時間在后期工夫,也可提高影像質(zhì)素。
二、關于業(yè)余攝影師
1、過份擔心器材
這個問題的病征,就是執(zhí)著于盡用所有的工具來拍攝每一張照片,又或是相信一件新的器材能改善你的作品──但作品的不足卻可能源于技術不足。購買太多器材有何問題?你在拍攝時會猶豫不決,你也沒時間掌握手上的器材。所以購買前先要了解現(xiàn)時的極限,并且確認新的東西將會解決你的問題,否則只是浪費。當然,收藏家例外。
2、忽略照片邊緣
現(xiàn)在100%VF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也沒什么借口拍出主體意外被裁、樹枝突入干擾之類的情況,拍攝時兼顧邊緣也是重要的。
3、色彩問題
有時候奇怪的白平衡或明顯錯誤的顏色,可以為平乏的照片增加趣味,但很多時候卻只是破壞了和諧感,尤其是關于膚色與食物。如果你不清楚正確的白平衡,可以后期處理RAW文件,或用灰卡進行手動調(diào)整。但不要讓相機自動調(diào)整,尤其是拍攝JPEG的話,會大大限制了照片的信息量與可調(diào)整性。
4、關于黑白對比
不少人的黑白照片對比過強或是過弱。前者會導致喪失細節(jié)、色調(diào)范圍不足,導致難以分辨主體與背景;后者則令人感到沉悶,就像明明廚師手上有很多美味的配味料,他卻只用上一種。
5、忽略自然邊框與引導線
這些簡單有用的小助手無處不在,例如走廊延伸出去的引導線就是好例子,可以吸引目光注視主體;同樣它們也可能引離人們的視線,所以在構(gòu)圖時要加倍留意這些細節(jié)。
6、居中構(gòu)圖
很少好看的作品是把主體放在正中間,而有動感的作品,通常在主體前后都保留一些空間,并制造出好像預測前進或動作過后的感覺,F(xiàn)在相機都多于一個對焦點,所以你能夠彈性地放置主體。
7、畫面欠平衡
雖說把主體放置正中間,通常是種沉悶的構(gòu)圖,但把主體放到左下角,然后其他位置全部都空蕩蕩,也是不理想的。所謂視覺平衡并不容易解釋,但我們可以直接透過視覺去感受。
8、錯誤運用景深
有些人非常沉迷于淺景深,一張接一張只是鐵絲網(wǎng)或是紅磚墻的作品,沒有什么內(nèi)容,照片只是在展示強烈的散景。這種照片就像在說:“我依賴器材來制造風格,因為我欠缺想象力。”淺景深沒有罪,它可以突出主體,但一張好的照片,往往能夠使用第二元素──背景,來補充照片的內(nèi)容和信息,而一堵模糊的墻壁,并無任何信息。所以,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平衡景深、突出主體及背景信息的份量。
9、不當時機與欠缺準備
可能你的技術已經(jīng)足夠,但總是錯過精彩的鏡頭,而唯一解決方法就是不斷練習。你需要學習去預計主體的變化,這個需要觀察與經(jīng)驗;同時,你也要對自己作業(yè)延時有種直觀的認識,即是你知道由你想拍攝到按得到快門之間,其實會用上多少時間,然后習慣于這個節(jié)奏和速度,以準確拍攝。
三、關于專業(yè)攝影師
1、創(chuàng)意停滯
當你成為職業(yè),意味著你已經(jīng)找到一些好的拍攝方程式,甚至可以用來賺錢,然后你就會依賴它、重復它。有什么危險?這個世界有太多人喜歡抄襲人家的創(chuàng)意,見一個意念好,就一窩蜂的跟著做。要在這個世界突圍而出,自己就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
同時當職業(yè)攝影師會有一個危機,就是大多數(shù)客人只喜歡叫你做他們的要求,那些會因為仰慕你的才華,而希望你自由發(fā)揮的客人非常罕見,久而久之,攝影師就會變成相機執(zhí)行人,多于創(chuàng)作人。
2、外包太多后期工作
有些專業(yè)攝影師,會有一團的助手替他進行后期工作,例如加入創(chuàng)意元素,或進行風格修飾。一來這么做的話,可能總是無法準確做到你的要求,而最大問題時,長此下去你會跟科技脫節(jié),如果那些助手要走了,你怎么辦?
3、沒有嘗試新主題
這是個經(jīng)典辯論:到底攝影師應該集中一個主題成專才,還是應該拍攝所有東西變通才?最理想情況就是你有一個可達商業(yè)水平的題材,然后你有足夠基礎拍攝其他主題。理由有二:第一,你有機會賺更多的錢,因為你可以給客人額外東西;第二,不同主題需要不同技術,而這些技術有機會跨題材來到提升你的事業(yè)。
4、太多工作
這是有點吊詭的,因為你有才能,所以有很多工作,但因為工作太多,你沒有機會拍攝自己喜歡的東西、進行其他創(chuàng)作,所以你的事業(yè)也因此下滑。不過,又可能當你事業(yè)下滑時,你就有多一點時間,去嘗試新的東西。平衡你的工作與自己的攝影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控制大畫幅相機的景深】相關文章:
大畫幅相機是什么06-04
畫幅大小會影響景深嗎?04-28
相機畫幅是什么04-21
攝影初學者如何控制景深06-03
中畫幅相機是什么06-04
中畫幅相機攝影入門06-03
佳能全畫幅相機有哪些09-16
景深控制的拍攝技巧05-29
控制景深的技巧有哪些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