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泉州傳統(tǒng)美食攻略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qū)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yè)城市、獲得聯(lián)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泉州傳統(tǒng)美食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蚵仔煎
蚵仔煎的秘訣就在于新鮮蚵仔?亢3院5娜,早市上的蚵仔現(xiàn)剝現(xiàn)賣,顆顆肥美,入口才會是鮮美多汁。加上雞蛋的黃,番茄醬汁的紅,極具色彩沖擊力。入口后,番薯粉Q彈軟糯,甜中帶咸、咸中帶辣,咬到一塊蚵仔,鮮甜的味道又馬上在口腔中爆炸開來,品嘗過后相信你會馬上明白,簡單的蚵仔煎為什么會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市井小吃了。
2、東街肉粽
一向溫婉南方人在粽子這口上卻不明白北方人的清淡。我們?nèi)萑说聂兆泳褪且尤狻⒓拥包S、加香菇,甚至加蝦仁、加魷魚等海味。當(dāng)然,米要是晶瑩剔透的上等糯米,對了,記得一定得趁熱,吃的時候別忘了淋上甜辣醬或是蒜蓉哦!
3、面線糊
說起老泉州的早晨,怎么能少了一碗熱乎乎的面線糊呢?面線糊雖然叫糊,但口感可決不能糊,佐以蝦、蟶等海味,或是鴨血、豬大腸等輔料同煮,面線根根分明卻又入口即化。來上這樣一碗的面線糊,再搭配一根酥脆的油條,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頓完美的早餐了。
4、洪賴雞爪
幾乎每個在福建生活過的人都曾在大街小巷看到過洪瀨雞爪的招牌。看似簡單的一道鹵味,其實經(jīng)過了鹵制、蒸煮、晾干三道工序,香料的味道在這繁復(fù)的過程中被牢牢鎖進緊實的皮,香脆的肉中,絕對是佐酒的第一佳品。
5、大蝦米粉
大蝦米粉顧名思義,一定得是兩指寬的新鮮大蝦才夠鮮甜,正宗的煮不爛的閩南米粉才夠Q彈,再加上切得薄薄的,帶著弧度的瘦肉片,讓人吃了一碗還想吃。
6、土筍凍
帶外地來的小伙伴吃土筍凍是每個泉州人的樂趣?此麄儙е闷妫粗馊蒯u吃下脆生生,冰冰涼的土筍凍,再惡作劇般告訴他們“土筍”是來自海底蚯蚓般的生物,看著他們的表情樂不可支,還不忘解釋“土筍”的蛋白質(zhì)多么豐富,營養(yǎng)多么豐富……
7、崇武魚卷
崇武魚卷是在崇武才吃得到的小吃。選用上好的馬鮫魚、鰻魚或是鯊魚,剔去內(nèi)臟和骨,與地瓜粉、豬肉、雞蛋、蔥等輔料一起攪拌后卷成卷狀,這時如果用手指輕輕按壓,真的可以感受到魚卷的彈性哦。圓圓的魚卷也寓意著“頭圓尾圓”,寄托著勤勞善良的惠安女對生活的美好期待。
8、牛肉羹
新鮮牛肉絞成泥,加少量地瓜粉抓勻,鍋中水燒開后牛肉下鍋,再加簡單調(diào)味、水淀粉和蔥姜即可。牛肉羹的做法就是這么簡單,你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也隨處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它的味道也是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就是這么尋常的一道牛肉羹,平常根本不會覺得有什么特別,但要是離家日久,最想念的反而是最簡單的牛肉羹。
9、甜品石花膏
石花膏乍一看很像超市里賣的果凍,其實它的原料是一種來自海底,名叫石花草的植物。吃的時候加上紅豆、銀耳、仙草蜜、蜂蜜等輔料,夏天吃起來清甜解暑,十分爽口。
拓展:泉州美食攻略分享
1、面線糊
提起面線糊泉州人可謂耳熟能詳,其主料為精制面線75克,輔料為蝦糠150克,豬骨湯1000克,熟魚肉200克,精鹽15克,味精6克,淀粉50克,適量的胡椒粉、芫荽、白酒(浸泡過當(dāng)歸)。
要做上乘的面線糊,首先要將蝦糠包扎于紗布中,放入1000克清水,用中火煮半小時后,撈起蝦糠,湯汁過濾待用,把熟魚肉撕成絲,鍋置旺火上,倒入豬骨湯和用蝦糠煮過的湯汁并燒沸,再將精制面線稍捻碎放入沸湯鍋中,加入精鹽、味精調(diào)準(zhǔn)味,淀粉調(diào)水徐徐舀入鍋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線浮起,鍋中湯汁成糊狀即可。面線糊味道鮮美,清甜爽滑,具有泉州地方風(fēng)味。點餐時可根據(jù)各人的口味,加入鹵大腸、小腸、醋肉、油條等,一人一碗面線糊,看你想加什么料,撒上胡椒粉、芹菜末、白酒以及鹵汁,味道更美。
2、鹵鴨
鹵鴨應(yīng)該算是流行最為廣泛的小吃品種了。鹵鴨成功的秘訣,在于原料選擇、鹵料配方及烹飪技藝上。精選3斤左右的嫩鴨,脫毛去除內(nèi)臟以后,放入鹵湯中烹煮,并隨后加入用獨特配方制成的鹵料包,再進行長時間的熬煮。由于經(jīng)過了脫水、脫脂,成品鹵鴨一般只有1斤左右,色澤金黃透紅、光亮;淋上配料,潤滑多汁,鹵香四溢;吃起來肉質(zhì)緊實細膩,口感韌而不老,且香味入骨,食用后口齒留香。以色、香、味俱全的特色。
3、豬血湯
“想不到利用豬血也能烹出如此美食。”許多第一次顧客在品嘗了豬血湯以后都不禁發(fā)出贊嘆,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豬血吃起來應(yīng)該是干澀、無味的,誰料到豬血湯里的豬血塊竟然富有彈性,且香潤可口。豬血湯怎么做才會香嫩?秘訣就在其做法上:以大骨熬湯,并加入特殊香料,用大勺子將已經(jīng)融成塊的生豬血放入湯中,并隨時注意火候的掌握。他表示,豬血湯做得好的話,湯的顏色是深褐色的,豬血塊光滑且富有彈性,仔細觀察還可看到上面的絲絲紋理,這體現(xiàn)了火候上面的功夫。配上香菜、胡椒粉、蒜泥和酒調(diào)味,一碗豬血湯就算做好了。端上桌來,香味撲鼻,沁人心脾;送之入口,其味爽口,回味悠遠。豬血湯具有良好的補血功能,食用時如能加入油渣、大腸等作為輔料,味道肯定會更為濃烈可口。
4、洪瀨雞爪
洪瀨雞爪成為泉州雞爪的代名詞是近幾年的事情。早年,洪瀨雞爪只在當(dāng)?shù)匦℃?zhèn)受到歡迎,后來因其特殊風(fēng)味逐漸成為送禮佳品,許多外地人返鄉(xiāng)總要帶上一點。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洪瀨雞爪在短短幾年內(nèi)就聲名遠播。紅毛雞爪選料上乘,配方獨特,運用純熟技術(shù)手工制作。其成品質(zhì)地飽滿、顏色鮮艷,吃起來嫩中有脆,香中帶辣。一鍋烹煮了16年的上等原湯,也正是這鍋湯,保證了紅毛雞爪口味的獨特與純正。雞爪的營養(yǎng)價值頗高,含有豐富的鈣質(zhì)及膠原蛋白,多吃不但能軟化血管,同時具有美容功效。
5、崇武魚卷
惠安崇武魚卷主要原料是精選出來的優(yōu)質(zhì)的魚,其中又以馬鮫、鰻、鯊等最佳。加工時先去掉主要原料的骨頭及內(nèi)臟,用利刀細細刮下魚肉去掉魚皮;再把魚肉用手揉成泥漿狀,一邊揉一邊加進適量鹽水,最后加進精制的地瓜粉(一般每斤魚肉加2兩左右)、雞蛋清、豬肉碎、青蔥等佐料,用手攪拌調(diào)勻。
將加工合格后(靠加工者的手感判斷)的魚漿卷成一條條圓狀體,有的還加裹一層豬網(wǎng)紗油,放進蒸籠里以烈火蒸熟。熟魚卷可保存幾天,若放進冰箱或真空包裝,保鮮期可達幾個月。食用時再切成小段,加上清湯熬燉。“魚卷”加工的均勻度及蒸煮的火候,都極為講究。高質(zhì)量的魚卷,入口柔潤清脆,咀嚼時齒頰留香,既沒見魚肉,也不含腥味,初嘗者如果不加說明常不知是用何原料制成。
崇武魚卷其實蘊含著對團圓的期盼,因為在那里男人多數(shù)航海在外面,而且險性又極大,因此,在生活習(xí)俗中處處可見寄托團圓希望的心理。其中最突出的是,喜事宴請客人時上的菜必須“頭圓尾圓”,魚卷則是這里盛宴及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它含有祝愿美好圓滿的意思。
6、肉夾包
泉州的肉夾包已經(jīng)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它是傳統(tǒng)婚宴上必備的面點之一,老一輩的人叫它“虎咬獅”。現(xiàn)在的肉夾包在口味上與傳統(tǒng)肉夾包有很大區(qū)別,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飲食特點。采用純等五花肉,并精選上等面粉,配上高濃度的香料,加入蒜泥、香料制作而成。肉夾包雖然外表樸實,但只要咬在嘴里,一股濃郁香味就滿溢而出。其面皮松軟,肉有嚼勁,咸香適口,口味多變,也難怪諸多食客給了它“中國漢堡”的美名。從營養(yǎng)學(xué)的角度來說,肉夾包將豬肉與蒜泥和在一起,更利于人體對肉類營養(yǎng)的吸收;而35%-37%的蛋白質(zhì)含量,又是最適合人體健康的營養(yǎng)比例。
7、檳榔芋泥
綠洲芋泥原料精選檳榔芋頭、白糖、豬油、蔥頭、花生、芝麻等。做檳榔芋泥首先要把芋頭刨皮,每個切成數(shù)塊,在蒸格上蒸熟取出,放案板上,用棍或刀面壓成茸,要壓得很細,沒有核塊,然后將芋茸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豬油、打散的雞蛋、熟油攪拌調(diào)勻,抹平碗面,上蒸籠蒸1小時后取出,戴主廚還介紹道,檳榔芋泥做成后吃起來有細膩圓滑、味道芳香等特點。
8、白鴨湯
白鴨湯,是以永春石鼓“農(nóng)村戶口”的白鴨為原料,即用頭大冠紅、羽毛潔白、頸較短、掌實黃、軀體碩壯的“紅面番鴨”為主料,配上13種中草藥烹制而成。湯營養(yǎng)豐富,湯濃味美、肥而不膩,聞名遐邇,令食客津津樂道。著名醫(yī)學(xué)家李時珍曾在不朽之作《本草綱目》中寫道:白鴨肉最良,藥食最佳,有補虛祛寒、和臟腑、利水道等作用。
9、肉燕
肉燕主料為干肉燕皮150克,精瘦肉300克,輔料為水發(fā)蝦米20克,凈荸薺50克,蔥白50克,味精12克,精鹽10克,豬骨湯800克,干淀粉50克,芹菜末、胡椒粉、芝麻油適量。
加工肉燕時要將精瘦肉槌成泥,蝦米、荸薺、蔥白均剁成細末狀,取小盆放入肉泥,加入精鹽、味精攪拌數(shù)分鐘,至肉有黏性且表面光滑時,加入干淀粉、蝦米、荸薺、蔥白等,再攪拌均勻成餡料,干肉燕皮切成6厘米方片,每張燕皮中間放入餡料(約5克),然后把燕皮合攏捏緊,放入沸水鍋中氽熟,撈起,盛入湯碗中,把鍋置旺火上,當(dāng)豬骨湯燒沸,放入精鹽等調(diào)好味,澆入裝有肉燕的湯碗中,撒上胡椒粉、芹菜末、芝麻油即成,吃起來質(zhì)嫩味葷,鮮美爽口。
10、肉粽
如果不是為了表達老百姓對屈原愛國精神的敬重,就不會有粽子的出現(xiàn);如果沒有乾隆微服巡訪泉州的美麗傳說,現(xiàn)在泉州的粽子就可能只是一團糯米,而不是包夾著各種豐盛配料的肉粽。泉州的肉粽聞名于海內(nèi)外,肉粽店遍布大街小巷,其中又以東街鐘樓肉粽最受大眾認可。該店的老板藍先生表示,東街鐘樓肉粽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它博采眾家之長,并應(yīng)民眾飲食需求不斷改良,使肉粽兼具古樸及現(xiàn)代的風(fēng)味。
如何制作出美味可口的肉粽?
首先是原料選擇。挑選質(zhì)地柔軟、光澤鮮亮的糯米,配料選用農(nóng)家豬肉、大蝦仁、香菇、鹵蛋、蓮子混合而成,就連棕葉,也必須經(jīng)過高湯烹煮。
其次是火候的掌握,包括炒米、下料的時間都必須十分準(zhǔn)確。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細火慢熬,肉粽就可上桌了。解開棕葉,金黃的多角形粽子透著光澤,一股自然清香撲鼻而來,使人頓時食欲大增。將它蘸上花生醬和蒜泥送入口中,粽香就隨熱氣彌漫滿口,讓人回味無窮。
【泉州傳統(tǒng)美食攻略】相關(guān)文章:
泉州西街美食攻略08-12
泉州涂門街美食攻略08-09
泉州中山路美食攻略08-08
開封美食攻略09-06
昆明美食攻略09-03
成都美食攻略08-04
深圳美食攻略08-09
寶雞美食攻略09-14
南寧的美食攻略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