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掖市旅游景點
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小編收集張掖市旅游景點,歡迎閱讀。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景區(qū)因寺內(nèi)有中國最大的室內(nèi)涅槃臥佛像而得名。寺院始建于公元1098年,曾為佛教勝地。室內(nèi)臥佛涅槃像長34.5米,金裝彩繪,形態(tài)逼真,視之若醒,呼之則寐。臥佛身后塑十大弟子,兩側廊房塑十八羅漢。藏經(jīng)閣內(nèi)珍藏有明英宗頒賜的六千多卷佛經(jīng),部分以金銀粉書寫,保存完好,為佛門稀世珍寶。
馬蹄寺風景區(qū)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當時的北方軍閥割據(jù),混亂一片,加之歷代王朝更替,戰(zhàn)火綿延,馬蹄寺原有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毀于戰(zhàn)火之中,這其中就包括金塔寺、千佛洞、南北馬蹄寺、觀音洞以及眾多石窟等。
馬蹄寺在北涼時期,最早為漢傳佛教寺院,后來逐漸成為藏傳佛教寺院,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青海東科爾寺的屬寺。寺院自建寺以來,香火就極為鼎盛,最盛時的僧眾可達1000余人,而建國初期僧眾也尚有50余人,足可見歷史上馬蹄寺的輝煌。
雙泉湖
雙泉湖是臨澤縣政府建設的國家2A級旅游景區(qū),距臨澤縣城5公里,距北環(huán)路1.5公里,距蓼沙公路900米,是以垂釣為中心,集娛樂、避暑、餐飲、游泳為一體的娛樂景區(qū),總面積5040畝,其中水面面積1290畝。
景區(qū)項目主要有水上公園、垂釣園、游泳區(qū)、餐飲娛樂區(qū)、千畝魚池等五個小區(qū),其中水上公園設有兩層水上木船茶座,設有卡拉OK廳、酒吧等,另設有水上摩托艇,快艇及各種船只供游客游玩。垂釣區(qū)設置各類垂釣池10個,投放各類魚種供垂釣。游泳區(qū)內(nèi)建有1250平方米的游泳池一個。
餐飲娛樂商業(yè)區(qū)設有酒樓?ɡ璒K歌舞廳及各類商業(yè)網(wǎng)點和射擊靶場。在草坪和水庫大壩頂部設有蒙古包、音樂茶座和各類攤點,另在千畝魚池內(nèi)放養(yǎng)各類魚種,不僅可供游玩、觀賞,而且還可以供應市場。
漢·明長城
漢長城,漢代稱為“塞”。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前筑成黃河以西至酒泉的邊塞工程。從永昌、山丹邊界始,經(jīng)繡花廟穿峽口谷北上金山子,向西北經(jīng)截腰、新河、卅里堡、十里堡,從山丹城以北2公里處經(jīng)過,由城北、拾號、北灣、靜安、小寨北緣過,至西屯北折抵山口過煙洞溝入甘州區(qū)境。凡經(jīng)過平川、戈壁的長城,一般都由壕溝、壕棱(在南側)、棱上筑烽燧、烽燧與亭障相連構成。山丹現(xiàn)存壕溝長59.95公里,深0.8米~3米,壕口寬5米~8米不等。壕溝里沿有壕棱,呈土脊狀。烽燧筑于壕棱上,間距1.25公里左右。列障大都與壕棱上的烽燧相連,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現(xiàn)存3處。山丹峽口谷以東約4公里則因山因河為塞,沒有挖壕,也未筑墻。
明長城,明代稱邊墻。由黃土或黃沙土板筑的墻、墩、列障構成,夯土層厚15厘米~20厘米。墻基寬4米左右,高約5米,大墻上建烽火臺,墩底邊長8米~12米,高12米以下。凡墩南側與墻面標齊,北側凸出。正面無馬道,用繩梯攀登。大墻有巡道,寬約1米~1.5米。裙墻筑于墻頂北沿,高1.5米左右。起筑長城時,凡大墻經(jīng)過城池或堡寨者均留筑一暗門(即城門洞),門外一側筑瞭望臺。明長城走向基本上和漢長城相同。明長城主要從嘉靖中期,隆慶到萬歷(1573—1619)前期約四十年中修成。
【張掖市旅游景點】相關文章:
南昌旅游景點09-14
宜春旅游景點09-14
周莊旅游景點11-24
常州旅游景點07-22
佛山旅游景點09-03
揭西旅游景點08-10
伊春旅游景點09-14
河源旅游景點07-18
臨海旅游景點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