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
我們眼下的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1
學位論文是學生獲得不同等級學位的一個必要條件,但學位論文的撰寫一定要通過開題報告這個關,如果開題報告不被通過,那么就不允許撰寫學位論文,顯然開題報告對于學位論文而言至關重要。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如何撰寫?開題報告由哪幾部分構成?各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各部分的撰寫有什么具體的要求?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在撰寫開題報告之前弄明白。
一選題及目的
撰寫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首先要有選題。選題就是學生學位論文的研究題目。選題有幾種來源,要么來自于個人的生活經(jīng)驗或?qū)I(yè)經(jīng)驗,要么來自文獻閱讀,要么來自于老師的建議。
選題還會涉及選題的大小、選題的范圍。它們都是相對而言的,這也視研究隊伍的大小和研究能力強弱來確定。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說明,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可以縮小為小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還可以縮小為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甚至再縮小為小學數(shù)學幾何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由此可以看到選題由大到小的變化。
選題意義可以理解為研究目的,選擇了一項研究到底要達到什么目的,這是研究者首先需要明確的目標,通常選題意義或研究目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是學術意義,第二是理論價值,第三是實踐價值,第四是個體目的,第五是知識發(fā)展。任何一項選題都可能從以上幾個方面來設定其意義,但并不是每一個選題都要達到這些目的,這要視選題大小、范圍和類型而定。在選題意義上,作為一種科學研究,論文的意義在于填補知識的空白或探索新知識、找到一些現(xiàn)象的起因、描述一些現(xiàn)象、解決一個實際問題或驗證一個假設。
二概念和理論框架
從研究選題、研究問題、研究文獻綜述到研究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的確定中可以明確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主要內(nèi)容,但一項研究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或原創(chuàng)性還取決于這項研究的理論框架或分析框架、研究視角或范式。所以在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中還須提出研究的理論框架,這個框架將決定學位論文的邏輯結(jié)構。研究概念框架和研究目的密切相連,而且研究目的與框架共同對研究問題的形成造成重要影響
為什么研究需要概念或理論框架呢?這是因為一個概念框架、模型或理論可以幫助提出一個科研問題或?qū)δ硞問題做出解答。科學研究實質(zhì)上是為了發(fā)展或驗證能解釋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理論、假設、模型、猜想或概念框架。研究問題和理論之間的聯(lián)系是直截了當?shù)。一個研究問題可能需要多個理論,不同的理論可能對一個問題作出不同的解答,如班級人數(shù)和學生成績之間的關系是什么這樣一個研究問題可以用多種理論來回答。另外,觀察什么與如何觀察是由該問題或選題的一個核心概念來驅(qū)動的。那么什么是概念?什么是概念框架?什么是理論?什么是理論框架?概念或理論從哪里來?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構建概念或理論框架?如何在研究設計中應用概念或理論框架?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的理論框架其實還與研究的假設聯(lián)系在一起,也就是說,每一個開題報告都會有研究的假設,或者說,做研究首先要有假設,然后去找證據(jù)證明這個假設是成立的。如一個研究生提出了一個假設,說一個人的數(shù)學成績?nèi)Q于他的語言能力,語言能力強則數(shù)學成績就高,這就是一個假設的理論模型。
三研究問題
一切研究都始于問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是研究的開題報告,因此也必須始于問題。
年鑒學派大師費弗爾說得明確:提出問題是所有史學研究的開端和終結(jié),沒有問題便沒有史學。同時,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可能只需要數(shù)學或?qū)嶒灱记,而提出新問題、發(fā)現(xiàn)新可能性或以新視角看待舊問題,卻需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這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由此可見在研究中問題的重要地位。
什么是研究問題?研究問題說明研究者想要知道什么,想要通過研究理解什么,因此研究問題一定是指向知識和理解。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是有區(qū)別的,研究假設是研究者對這些問題的嘗試性回答。
1.問題的來源
多數(shù)人的寫作或者緣于現(xiàn)實的思考,或者緣于閱讀的興趣。其實,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閱讀會促進對現(xiàn)實的思考,對現(xiàn)實的思考常常會求助于閱讀。通過專業(yè)或個人日常經(jīng)驗選擇一個研究問題似乎比通過(老師)建議或文獻的途徑更加危險。但這種擔心未必正確。以個人經(jīng)驗指導你的研究有可能會更具價值。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閱讀、專業(yè)活動、生活經(jīng)驗、老師建議都可能成為研究問題的來源。
這里需要解釋和說明的是,在中文中問題有多重意義,而英文中question、problem、issue各具有特定的意義所指。我們用三個動詞就可以解釋這三個詞的意義了:回答問題、解決問題和討論問(議)題。在學術研究中可能為了解決問題而要提出需要回答的研究問題,所有的解決回答的問題都可以成為討論的問題。因此在研究中需要回答問題。通常我們會說,偉大的科學研究工作常常出于解決某一急迫的實際問題。
2.三個基本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如何?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價值觀不同,對研究問題的認識也不同。馬克斯威爾把研究問題劃分為三類,它們是一般化問題(genericquestions)和具體化問題(particularisticquestions)、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變量問題和過程問題。也有方法研究學者認為,大量的教育研究問題可以歸納為相互關聯(lián)的三類形式:描述性問題正在發(fā)生什么?因果性問題是否有系統(tǒng)性的作用?過程性或機制性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或怎么發(fā)生的?我們把問題基本上分為三類,即本體論問題、價值論問題和方法論問題,通俗地說,在研究中時刻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和如何、怎么辦的問題。
3.問題的表述方式
研究者應該以有助于實現(xiàn)實踐目的的方式提出研究問題,而不應該把這些研究的目的隱藏在研究問題本身中。并且研究問題必須是通過研究能夠得到解答的問題,研究必須是真正可以實施的。如果提出一個沒有哪個研究能夠回答的問題是沒有價值的,無論是因為無法獲得回答問題的資料,還是得出的結(jié)論可能會有嚴重的效度威脅。
如果把研究問題劃分為工具主義者問題和實在論者問題,那么通常會有如下說法:提出研究問題時,要以研究對象所說或所報告的方式,或者以直接觀察到的方式,而不是以信念、行為或因果推論的方式提出。
4.問題和選題的關系
對什么問題的研究和回答才具有選題意義?研究問題應該通過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回答的問題,而且可以直接詢問研究如何實現(xiàn)實踐的目的。
在論文開題報告中,首先要表述的是問題的提出,也就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德里達在談到本體論問題時,認為本體論始于這是什么這種方式的提問,但他反對邏各斯中心主義方法,但反對的策略則是回溯到源頭去,他主張的追溯就是提問(questioning),提問看上去只是疑問而無所肯定,其實,照海德格爾的說法,在提問中,所要問的問題的方向就已經(jīng)確定了。這其中就有著yes。因此在我們的論文開題報告中,提出問題本身就是一種肯定,提問者只是對它進行論證而已。
要很好地設計研究問題,因為它們會影響到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效度或結(jié)果。研究問題是研究設計的中心,它決定著其他各個部分。
問題提出要有意義。從偶然的想法到形成概念并具體確定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這一過程對科學研究是至關重要的。
5.研究問題與概念或理論之間的關系
這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因為研究問題的提出是基于研究的概念或理論基礎上的。我們舉個例子就可以明白,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個選題并沒有能夠反映出某一個重要概念或理論,雖然課堂教學、有效性都可以作為概念來看待,但不足以表明其學術性或理論性;如果我們把選題改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心理學研究,心理學的學科性就成為這個選題研究的概念來源或理論來源。
四研究方法
通過對研究內(nèi)容的建構,確定了研究的對象和方向,但任何研究都需要利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來完成。研究方法,即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案和對數(shù)據(jù)的測量和分析,應根據(jù)研究問題來選用,并應該能直接回答該問題,將問題和方法直接相聯(lián)系,可以在調(diào)查方法、數(shù)據(jù)、假設的互相作用基礎上進行一系列邏輯推理,從而得出合理的結(jié)論。包括教育學在內(nèi)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通常會有四種,如歷史研究法、內(nèi)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統(tǒng)計和調(diào)查研究法。
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有什么關系呢?從邏輯上說,研究方法與研究問題應該是一致的,你運用的方法一定要能夠回答你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是回答研究問題的手段,而不是研究問題的邏輯轉(zhuǎn)換,研究方法的選擇不僅依賴于研究問題,而且取決于真實的研究情境,還要考慮如何在這種情境中最有效地獲得研究所需要的資料,也就是針對什么問題使用什么方法在邏輯上要求清楚地表達出來的,如對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梳理,用文獻法,但文獻綜述中可能會使用文獻統(tǒng)計法。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應該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它們不是一種邏輯結(jié)合,如果研究方法不能為回答研究問題提供所需要的資料,那么就需要改變研究問題,或者改變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必須適合研究問題,而且研究者必須有能力實施這個方法。因此研究者應該指出某種研究方法為什么能有效地研究某個問題,對研究方法必須進行詳細描述,包括測量的方法、數(shù)據(jù)收集的過程、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等,必須能讓其他人評論或重復驗證這項研究。此外,研究還需要指出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概念和理論框架、研究方法、研究結(jié)論的邏輯關系如圖1所示。
各學科研究都有一套指導科學研究的根本性的原則,這些原則是:①提出有意義并能通過實證來研究的問題;②將研究與相關的理論相結(jié)合;③使用能對研究問題進行直接研究的方法;④進行有條理的、明確的邏輯推理;⑤實施重復驗證和研究推廣;⑥發(fā)表研究結(jié)果,鼓勵專業(yè)人士的審查與評論。
五研究文獻綜述
在確定了選題和確定了研究的問題之后,必須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是文獻綜述。文獻綜述雖然是一種研究方法,但它是一種最基礎的研究方法,是任何研究都必須要使用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是文獻種類有哪些?通常我們可能需要的文獻有教育學術專著、教育學術期刊論文、教育學術會議論文、教育政策文本、教育學術學位論文、教育學術研究手冊、教育學術工具書(百科全書、辭典等),但要注意不包括教材。
有學者指出,針對某個問題所作的相關的文獻綜述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尚未被解答。當發(fā)現(xiàn)這個空白之后,文獻綜述通過分析該問題和相關假想是如何被討論的,以及發(fā)現(xiàn)過去所用的抽樣、選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可以幫助提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設計和執(zhí)行方案。由此可見,在進行文獻綜述的時候必須以問題為中心,也就是要針對研究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綜述,這樣可以避免羅列文獻的簡單做法。
為什么要做文獻綜述呢?它是學術研究的一項基本規(guī)范,當然文獻綜述更重要的是為了知識傳承和知識創(chuàng)新。在做文獻綜述時我們最需要弄清楚的是知識譜系。借用?碌目脊艑W說法,文獻綜述可以理解為知識考古學,它就是對知識形成的歷史過程進行梳理,這一過程不再被看成是確定無疑的,或是有明確的主體意義的規(guī)劃在其中起決定作用。知識形成的過程被?绿幚頌橹R相互詮釋的過程,一個(或一種)知識的形成總是通過另一個既是次要的又是重要的、既是隱蔽的又是基本的意義的話語之明確意義重新整理。
當然就一項研究而言,文獻綜述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就是為本研究選題提供啟示,也就是說,通過文獻綜述為本研究選題奠定了知識基礎,從文獻綜述中找到了選題的重要依據(jù),或許是新選題新研究,或許是舊選題新研究,或許是舊選題補充研究總之只有在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才可能知道你的選題在所屬研究領域中的地位,這是研究創(chuàng)新和研究進步的根本標志所在。因此文獻綜述是進入到學術研究的第一道門檻,不做文獻綜述是無法進入到學術殿堂的。
通過以上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需要有選題、問題、文獻綜述、內(nèi)容、方法、理論框架等內(nèi)容,而所有這些內(nèi)容具有內(nèi)在的邏輯一致性,選題要具有意義必須通過問題的研究和解決來體現(xiàn),而文獻綜述是圍繞著提出的問題來展開的,研究的內(nèi)容是根據(jù)文獻綜述和研究問題來確定的,研究方法一定是從屬于研究的問題和研究內(nèi)容的,而理論框架、分析視角是為了使方法使用的有效性得以展現(xiàn)?磥,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之間的關系應該清晰,應該利用有關研究對象的已有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理論概念與研究模式來豐富研究問題,應該用理論與知識豐富研究目的,選擇什么樣的相關理論和知識又取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問題。湯一介說:照我的想法,哲學應該是從思考某個(或幾個)哲學問題出發(fā),而形成的一套概念體系,并據(jù)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而形成若干哲學命題,并在方法上有著相當?shù)淖杂X,進而進行理論上的分析與綜合而形成的關于宇宙人生的哲學體系。哲學體系是這樣形成的,包括教育在內(nèi)的其他學科的理論體系又何嘗不是如此形成的呢?
開題報告或研究設計應是整個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的事情,而不僅僅是一開始的事情,因為隨著研究過程進展,研究者會出現(xiàn)新的觀念,找出新的材料,它是一個無限的過程,因此適時、適宜地作出調(diào)整是很正常的事情。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2
一、文獻綜述: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jīng)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jù)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shù)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馥、朱駿聲、王筠說文四大家,王筠《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馥《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cè)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10年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zhuǎn)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jīng)以及其它儒家經(jīng)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jīng)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zhì)、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fā)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xiàn)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tǒng)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tǒng)禮學時代的終結(jié)。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倬、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xù),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xiàn)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文化概念的導入,給禮學研究這門傳統(tǒng)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tài)勢,拓展了現(xiàn)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倬、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20xx年11月在河南漯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jīng)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guī)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tài)各個層面。以儒家經(jīng)典六經(jīng)言,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jīng)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jīng)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jīng)同歸,其指在禮!兑住分,《書》之政,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jīng)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nèi)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jù)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jié)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nèi)在關聯(lián),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nèi)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對相應內(nèi)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說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藪。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瑁,諸侯執(zhí)桓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吨芏Y》曰:天子執(zhí)瑁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zhí)桓圭九寸,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皆七寸;于執(zhí)蒲璧,男執(zhí)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zhí)圭。這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jù)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說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籀古文之體,發(fā)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jīng)不得其本解。將結(jié)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jīng)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zhí)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xiàn)!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jīng)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zhuǎn)注,六曰假借,細考經(jīng)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jīng)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jīng)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tǒng)一。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tǒng)一,但數(shù)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jīng)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jīng)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jīng)學的許慎是古文經(jīng)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jīng)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jīng)學的優(yōu)秀成果。這一部分結(jié)合許氏所著的《五經(jīng)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xiàn)。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研究《說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jīng)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jīng),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想發(fā)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jīng)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墩f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fā)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zhì)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zhàn)。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jù)許慎的《五經(jīng)異義》,兩漢的群經(jīng)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qū)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fā)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jīng)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jié)論來。
五、論文工作量及進度
論文涉及《說文》學及古禮兩大艱深學術領域,工作量浩大,體現(xiàn)在:
艱深的文獻閱讀:研究者必須對《說文》及三禮有充分的閱讀和準確的理解,這些文獻內(nèi)容艱深、專業(yè)性強。另外須對前輩禮學與《說文》學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對許慎時代的歷史面貌有準確把握,需要古文字學方面的堅實基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要有大量堅實的文獻閱讀作為基礎。
繁重的文獻梳理。作為交叉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資料占有、整理后并進行仔細認真和富有發(fā)散性的分析、歸納后,才能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材料梳理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哪些有用,哪些會產(chǎn)生誤導等,研究者應當正確處理。
嚴密的論證推理。許慎本身流傳下來的資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學研究方面,這項研究提出的許多新觀點新結(jié)論必須有縝密的論證,運用嚴密的推理方法對觀點進行支撐。
論文進度:
20xx年6月前完成本項研究的資料收集與文獻閱讀
8月前《說文》引稱禮書的整理
10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疏證
12月前《說文》記載的漢禮考訂
20xx年2月前《說文》涉禮小篆的詞源學研究
4月前《說文》記載的古禮名物制度考證
6月前三禮與《說文》行文風格特點研究
8月前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的歷史考察
10月前《說文》禮學思想研究
12月前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關系
20xx年4月前學位論文的潤飾
6月前論文答辯
六、論文預期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論文預期成果:專著及系列論文。
創(chuàng)新點:
1、開辟《說文》學研究的新領域,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說文解字》,特別是從禮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本研究尚屬首創(chuàng),并為今后與其他儒家經(jīng)典的結(jié)合研究奠定基礎,形成《說文》說經(jīng)系列。
2、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研究說文者雖眾,但尚無對許氏學術思想尤其是禮學思想進行探討。研究許慎的學術思想可對經(jīng)學的今古文之爭提供材料學上的支持。
3、開創(chuàng)古禮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說,對禮學的研究可以從古代文獻、地下出土、民族學資料三重推理法擴充包含古文字資料的四重推理法。
七、完成本課題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1、《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姚孝遂主編中華書局
2、《金文編》容庚先生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中華書局
3、《積微居小學述林》楊遇夫先生著中華書局
4、《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撰巴蜀書社
5、《說文通訓定聲》朱駿聲撰
6、《說文句讀》義筠撰
7、《說文解字義證》桂馥撰中華書局
8、《古文字類編》高明編中華書局
9、《經(jīng)典釋文》陸德明著中華書局
10、《史記》(附三家注)司馬遷著中華書局
11、《漢書》班固著中華書局
12、《后漢書》范曄撰中華書局
13、《三禮漢志疏證》劉善澤撰岳麓書社
14、《十三經(jīng)注疏》阮刻影印本,中華書局
15、《周禮正義》孫詒讓撰中華書局
16、《儀禮正義》胡培翚撰清經(jīng)解續(xù)編本
17、《禮記集解》孫希旦撰商務印書館
18、《儀禮圖》張惠言著清同治九年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
1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沈文倬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20、《中國禮制史》陳戍國著岳麓書社
21、《古漢語研究》《古文字研究》《考古》等
【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研究】相關文章:
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2-20
研究生論文開題報告03-02
研究生學位論文致謝02-26
論文的開題報告03-30
論文開題報告12-28
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4-28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模板_開題報告01-23
金融論文開題報告01-12
論文開題報告模板01-07
文學論文開題報告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