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美術教學計劃中小學美術教學計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什么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學計劃中小學美術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學計劃中小學美術教學計劃1
一、學情分析:
1、年級同學的自我意識日趨形成,繪畫水平處于半籠統(tǒng)半具象的階段,同學繪畫能力相差比較大。
2、同學觀察力也日趨幼稚,對周圍的事物有感性的認識了,所以在繪畫中已經體現(xiàn)出了自身的情感。但對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的欣賞能力還必需進一步提高。
3、生對于繪畫比較感興趣,但由于寫實期的同學往往回認為畫的越來越好,這種意識往往束縛他們大膽的創(chuàng)作欲望,變得越來越小,束手束腳,唯恐他人說畫的不好。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規(guī)范實驗教科書第八冊,全書共分為九個單元。每個單元都圍繞著音樂、美術、戲曲、舞蹈來設計。把相互之間的內容緊密的聯(lián)系在了一起,并且單元與單元之間也有一定的知識延伸,或者是與前面幾冊知識的聯(lián)系。同時本書充沛體現(xiàn)了生活中的藝術,使同學的學能結合在自身的生活體驗中。其次,書中的大量圖片給同學帶來了豐富的課外知識,和參考的范圍更廣了,同時在教學上給老師帶來了更多的難度,驗證了一句話“教給同學一滴水,老師要有一桶水”。本書充沛的體現(xiàn)了同學的主體地位,給藝術教育指明了發(fā)展的方向。
三、教學目標:
1、總目標:
同學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美術資料與工具的制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根據(jù)視覺的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耐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術語的意思和一般的表達方式,激發(fā)發(fā)明精神,發(fā)展美術實踐能力。
2、教學要求、
1)、嘗試運用多種資料、工具、體驗造型樂趣,感受廢舊資料的制作樂趣。
2)、在美術教學中看、畫、做、說、玩融為一體,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發(fā)生對美術的興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路,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
4)、感受各種資料的特點,提高動手能力,了解藝術形式美感與設計功能的統(tǒng)一。
5)、激發(fā)參與欣賞、評述活動的興趣,學習多角度欣賞,提高視覺感受能力、6)、形成高尚文明,珍惜優(yōu)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態(tài)度。
四、教學措施:
1、因為第一次上這一冊的內容,對教材比較陌生,所以必需與同事多交流、多討論。
2、認真鉆研教材,備可行有效的教學內容。繼續(xù)學習美術課程規(guī)范精神、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3、注意培養(yǎng)同學的學習興趣,采用多種教育形式,使同學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4、充沛發(fā)揮同學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同學的形象思維能力和發(fā)揮同學的發(fā)明力。
5、充沛利用圖片和多媒體設施,以直觀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6、注意輔導同學,要發(fā)揮同學的各種繪畫特點,選擇優(yōu)秀作業(yè)進行展覽或投稿,以激發(fā)同學的學習熱情。
五、培優(yōu)轉差,教科研措施:
1、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必需從同學的興趣入手,把同學引入了學的學習氛圍中。
2、教學要結合同學的`實際生活,注重課堂的40分鐘的教學效率。
3、利用課外時間,針對一些學有余力的同學讓他們多接觸一些美術的課外知識和技能,提高繪畫水平。
4、在實際的教學中,多訓練同學的觀察力,形成一種討論的氣氛,帶動全班的學習積極性。
5、督促學有困難的同學,養(yǎng)成良好的課堂習慣和繪畫習慣,不歧視,多鼓勵,使之樹立起學習美術的自信心。
6、以“在美術課中如何進行合作學習”的教科研對象,在教學中進行實踐、認真、負責的參與到我校的教科研活動中去。
7、教學反思要深入,把得失和時的記錄下來,以便于總結經驗教訓。
美術教學計劃中小學美術教學計劃2
一、學生雙基、能力、學習方法和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分析:
本年級學生美術知識掌握得較牢固。同學們會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學習了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體驗色彩的表現(xiàn)力,并有目的的加以運用,初步學習了鉛筆淡彩的畫法;通過繪畫、拼貼、堆積和組合等方法進行造型活動,積累視覺和觸覺經驗,能結合各種已學過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和應用設計,能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制作玩具;圍繞一定的主題,描繪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按自己的想法反映周圍的事物,表達自己的興趣與愿望;用日記畫的形式,記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情感;能進行初步的寫生練習,表現(xiàn)人物或物體的大體特征,用各種易于加工的雕刻、塑造材料,制作簡單的立體或半立體造型。同學們普遍提高了對美的感受能力,形成了健康的審美情趣,大部分學生對美術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
存在問題:
1.班級之間,學生之間對美術課的興趣,對美術知識的掌握,理解差距較大。
2.部分學生想象狹窄,缺乏表現(xiàn)力。
3.部分學生上美術課沒有激情。
二、對教材的分析及補充、增刪、改進意見: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lián),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識、線條、節(jié)奏、工藝制作、玩具、實用設計、電腦美術、欣賞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fā)展方向。
三、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上,教師一方面可以借助媒體下載相關知識的資料、圖片等素材來為美術服務,另一方面可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的教學資源,如地方古建筑文化等都是教學資源開發(fā)的范疇,同時也可布置學生收集整理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料。
四、本期教學的主要任務和要求:
知識和能力方面:
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fā)學生感受并表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chuàng)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美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美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huán)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遵循審美原則,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力,通過討論、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
2.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積極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環(huán)境,通過思考、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等活動音高學生在美術創(chuàng)造中,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美術語言,老師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學習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創(chuàng)設一定的文化情景,增加文化含量,使學生通過學習美術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認識作用,樹立正確的人文價值觀。
4.加強師生的交流,確立學生的主題地位,師生間建立情感交流。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心學習,加強屬于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能力。
6.重視對學生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
7.教師以各種教學手段,如:電視、錄像、范畫、參觀、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六、教學內容安排:
由于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教學進度應根據(jù)具體情況做適當調整。
第一周《教室一角》
第二周《花手帕》
第三周《紙品樂陶陶》
第四周《時間告訴我》
第五周《蔬果的聯(lián)想》
第六周《玻璃水彩》
第七周《窗口》
第八周《剪紙的故事》
第九周《“打扮”文章》
第十周《拼泥板》
第十一周《色彩ABC》
第十二周《乘風破浪》
第十三周《乘風破浪》
第十四周至第十八周復習及綜合作品創(chuàng)作及展評
七、教學總結及反思的要求:
努力推行美術新課改,讓學生自主發(fā)展,真正成為課堂主人,積極探索、認真執(zhí)教,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情況,注重學生興趣,努力鞏固學生基本技能和知識,保證教學效果,加強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想法,努力學習先進經驗,為爭與學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