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完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在學習師友送別部分,孩子們都很動情。有一個孩子忍不住說道,作者真有才,把離別場景寫活了。我一想,這樣的細節(jié)描寫正是我們班孩子的習作“軟肋”于是讓他們說說文章好在哪兒?
生1:你總說我們的文章干巴巴的,現在我知道了要注意描寫人物的動作,“緊緊地握住”“捧過”“回首望了望”等這些寫得很傳神。
生2:作者還描寫的了埃斯內爾送別時說的話,抓住語言來描寫。 生3:作者的語言描寫值得學習,只寫了老師的話,而沒有像我平時作文那樣一問一答,特別羅嗦,像流水帳,現在我知道了語言描寫不一定要一問一答。
生4:作者沒有一問一答,但描寫了肖邦的反應:“感動地點了點頭”“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等,讓我們覺得情意深長。
師:是啊,此時無聲勝有聲!
為了指導好背誦,也為了體會情感,我說,作者的文字總是包含著情感的,看看作者描寫了送別的幾個小場景,能讀出其中的情感嗎? 說實話,這幾個小場景,在教學資料上有:告別親人離華沙,師生詠唱送別曲,老師叮囑送禮物,肖邦接杯登車去。
可是孩子們的概括更讓驚訝:歌別、話別、禮別、目送。
我問為什么會想到這樣概括的。一個孩子居然說,你以前教我們學送別詩的時候說的啊!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樵诟柚
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話別情深
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說:“孩子,無論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祖國呀!”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物寄相思
這時,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fā)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獫M目皆情
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了馬車,疾馳而去。
突然發(fā)現,學生的思維走得比我遠。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2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送別場景情真意濃,感人肺腑。字里行間都流露出濃濃的師生情,深深的愛國意。“愛國情懷”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情感主線,無論是師友送行時贈送泥土的“特殊禮物”,還是身處異鄉(xiāng)時肖邦忘我的音樂創(chuàng)作,以及彌留時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長眠祖國的地下,都突出了這條情感主線——熾熱執(zhí)著的愛國情!給人以深沉而強烈的藝術感染。
在精讀訓練時,我就牢牢地抓住了“愛國主義”這條情感線索展開教學。首先,我讓學生通讀全文,感受一下文章主要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為學生學習課文牽出了一條主線。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條主線去學習課文,找出能夠體現肖邦愛國主義情感的行動和畫面,學生有了這根導線學起來就有了方向,對文字的感悟能力也是比較好的。很多細節(jié)都是注意到了。比如說:“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然后登上馬車,疾馳而去!睉撜f這個細節(jié)本不在我的預設之內,但是有一個學生就說:“肖邦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心里在說:‘我最親愛的祖國,我一定不會忘記你的,我一定會回來的!哉f,學生對文本的體驗是不同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感悟文字,只要老師給學生一個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學有方向,就一定會學有所成。
要上好這堂課,必須設法撥動學生內心情感的弦。我在教學時還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使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1、讀中悟情: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感染,進入課文意境。2、音畫激情:播放送別的音樂,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體會肖邦和和老師、同學當時的感情。3、表演抒情:“送別”的一段中,教師的“叮囑、贈禮”部分感人至深,師生情濃,愛國情深。我讓學生朗讀人物對話,體會人物感情。把自己內心的情感通過朗讀、表演體現出來,交流各自的感受。課堂上,學生被濃濃的情感所打動,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3
課題的教學往往容易被忽略。直覺告訴我課題教學值得思考與研究的空間也很廣闊。
1.運用課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教學伊始,學生的課本尚未打開,我就請學生說出課題。大部分學生都舉手了,一學生胸有成竹、清清楚楚地報出了課題;對于未舉手的學生,他們的預習質量就值得懷疑了。板書課題后,請學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一學生說,課題中的“我”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肖邦。也有學生對肖邦的生平資料進行了補充。發(fā)言出色的'同學顯然就是預習工作做得好的學生。
2.運用課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讀著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肖邦為什么要離開祖國?他為什么說“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他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等等。學生的問題越多,說明他的思維越活躍。帶著問題讀課文,學生充滿了閱讀的期待,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高漲起來。
3.運用課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但能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能領會文章的主題,把握情感基調。從“把心臟帶回祖國”這樣的字眼,顯然可以體會到肖邦深厚的愛國情感以及文章悲壯的情感色彩。
4.運用課題,對學生進行寫字教學。教師端正規(guī)范的板書,是對學生的示范。課題中如有生字,抓住揭示課題的時機進行及時的教學,往往事半功倍。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4
上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的第二課時;仡櫿麄教學過程,我覺得對于第二自然段“師生送別”這一場面處理得比較成功。
1、教學這一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來說說主要寫了什么?而后,讓學生再讀課文,說說文中的哪些場景最讓你感動?(小組交流匯報)
2、在交流 “詠唱送別曲”時,我引導學生運用角色體驗進入情境,假如你就是送別人群中的一員,你會對肖邦說些什么,并要求用上“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___________!钡腵句式。
3、自始至終,肖邦始終沒說一句話。他真的無話可說嗎?假如你就是此時的肖邦,你想說些什么呢?請把心里想說的話寫下來!
學生通過交流,通過聯系上下文,通過自己的感悟,通過聯想等手段與方法,感受肖邦的不舍與愛國。
而這堂課的主要不足在于:我的教學語言還需更精練些;有些問題沒有多大價值,還不如把時間節(jié)省下來,用于感情朗讀。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5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講述了波蘭音樂家肖邦在異國他鄉(xiāng)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的故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是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的充分表現。這是貫穿全文的情感主線。教學時我抓住了這條情感主線,披文入情,因文悟道,力爭做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情感陶冶相結合。首先是以讀為手段,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醞釀情感,以此打開學生情感的閘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碑攲W生在反復誦讀中,對肖邦的愛國情感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通過補充文中的空白處,從而讓學生深刻體驗肖邦以及他的老師、同學們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如讀到“他們站在路邊,詠唱著埃斯內爾特地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埃斯內爾,你會通過歌聲對肖邦說什么?小組練寫歌詞;讀到“他鄭重地從老師手里接過了盛滿泥土的銀杯,回首望了望遠處的華沙城”,讓學生說說:這是肖邦會對老師、同學說些什么?孩子們在語言訓練中,走進人物的世界、走進人物的內心,去充分體驗他們的內心感受,再把這種感受送到文中,通過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有了這樣一個學習的過程,才會醞釀出豐富的情感,才會真正與作者產生共鳴。
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首先引導學生弄清“彌留之際”是什么意思,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住姐姐路德維卡的手”這兩個問題。再讓學生反復朗讀肖邦的話,體會他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我與學生學了《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這一課,是第一課時。在課中,我覺得有三處處理得比較好。
其一是學生字“肖”時,我讓學生交流了“肖”的另一個讀音,并組詞。學生知道另一個讀音讀“xiào”,也會組詞“惟妙惟肖”。我就告訴學生在讀“xiào”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像,一個指相片、圖像,比如“肖像”。馬上,有學生提出異議,認為不讀“xiào xiàng”應該讀“xiāo xiàng”。我沒有立即下定論,而讓他們去查字典。結果一查,發(fā)現字典上果然是讀“xiào xiàng”。于是,我說,老師也一直以為是讀“xiāo xiàng”。老師在課前也去學了生字,在查字典時,發(fā)現這個詞讀錯了,就糾正了過來。我想,通過查了字典,你們也應該記住這個詞的讀音了吧。以后我們讀詞,可不能想當然,要勤查工具書。
其二是在讓學生交流“逝”的字義時。一位學生說,“逝”表示死。另外一位插嘴說:“是用于表示對死者的敬意!蔽抑浪榱俗值,但對這句話,她可能不是完全理解。于是,我說:“通常我們會說某某人死了,某某動物死了。而如果是我們敬仰的人死了,我們會說逝世。那么死,還有哪些說法,分別用于什么人?”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犧牲,用于英雄與烈士!薄榜{崩,用于皇帝!薄皥A寂,用于寺廟里的法師!薄艺f:“同學們,你們看,對于死,有這么多詞來說?梢,我們祖國的.語言是多么豐富呀。我們平時要多注意積累與辨別,用好祖國的語言文字!
其三是在學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問題。一位學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肖邦的老師埃斯內爾和他的同學不離開波蘭,而肖邦卻要離開呢?”問題提出后,我問其他學生:“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沒有人舉手。于是,我肯定這位學生提了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由于臨近下課,我就把問題存著,讓學生課后好好去研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我想在下一節(jié)課上,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學3、4自然段,了解肖邦在國外所做的事,從而讓學生明白肖邦很有音樂才華,他的工作就是創(chuàng)作與演出音樂。他的音樂給波蘭人民以信心與力量,他是用音樂在救國。從而讓學生明白肖邦如果待在國內,一定會遭受迫害,所以他不得不離開波蘭。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7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寫的是波蘭遭到外國列強的瓜分,音樂家肖邦被迫流落異國他鄉(xiāng),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的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因此我對本課的教學主要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
1、揭題質疑
上課伊始,我首先抓住課題《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題目中的“我”是誰? “我”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讓學生初步體會肖邦的愛國之情。然后話鋒一轉:可是,肖邦既然如此地愛自己的祖國,為什么不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國家?為什么當初要選擇離開呢?
2、帶著問題初讀探疑
讓學生通過讀,體會到了肖邦 “不得不”離開祖國的無奈,通過從課內課外獲取信息,理解肖邦被逼、悲憤中離開祖國的`不得已:正是在這樣一種動蕩不安的形勢下,肖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督促著肖邦出國去深造,并通過他的音樂創(chuàng)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
3、深讀課文,抓重點句
肖邦的那份強烈的愛國情感,與他離開祖國前夕,他的老師和同學特地為他送行時的諄諄囑托,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課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段,描寫具體細致,情感渲染淋漓盡致。
4、討論解疑、悟情
我抓住“詠唱送別曲”、“老師的叮囑”、“贈送銀杯”這幾個“送別”場面,引導學生感悟人物情感,再一次從肖邦的神態(tài)、動作中體悟他滿懷愛國之心、報國無門、遠走他鄉(xiāng)的無奈和憂憤,當然還有一份對祖國的不舍。當《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的送別曲在課堂中響起時,我相信,學生此刻已經走進了肖邦的內心……這樣,順理成章就能理解肖邦在異國他鄉(xiāng)用音樂作為武器、拼命工作、憂憤而死的生活經歷,就能理解肖邦對祖國至死不渝的熱愛和眷戀。
通過這四步,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肖邦不僅是一個杰出的音樂家,還是一個滿腔熱情的愛國者,從而使學生對肖邦的敬仰之情達到沸騰的頂點,同時也使學生在心中升騰起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理解了本文之后,引導學生背誦第2自然段。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07-26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03-21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學反思15篇12-2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08-28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15篇02-2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13篇02-03
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教案設計09-13
《我不能忘記祖國》語文教學反思08-13
《祖國的心臟》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