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時間:2022-10-28 13:52:37 珩琦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通用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通用9篇)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用數(shù)圖形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大小。

  2、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嘗試的精神,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培養(yǎng)幼兒耐心、細致的品質。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準備:

  1、畫有坐標點和花園的作業(yè)紙每人兩份;鉛筆、橡皮每人一份

  2、正方形圖形若干;小動物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出示小豬)小豬在這塊土地上建造了一個大花園,(出示花園)老師要來做回設計師,幫小豬把這個花園打扮的漂亮一些。

  二、學習活動

  小朋友,花園鋪好了,漂亮嗎?那么這個花園有多大呢?不知道了吧!那么老師再問你,這個花園有多少個正方形合起來那么大呢?

  1、小朋友點數(shù)正方形(默數(shù))

  2、師幼齊數(shù)(老師一個個拿下來數(shù))

  3、小結:用什么方法不容易出錯

  小結:這個花園有18個正方形合起來那么大。

  三、引導實踐

  剛才我們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花園的大小(數(shù)正方形)可是這樣一個一個的放上去,再一個一個地拿下來數(shù)是不是太麻煩了。你們還有其他更簡單更方便的辦法嗎?

  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小雞、小兔、小猴、還有小羊的花園,我們來試試算算他們的花園都有多大?

  1、幼兒嘗試。通過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得出花園的面積有多大?并把結果記錄在x里。

  2、討論、交流

  a你算的花園有多大?你用什么好辦法知道的?

  b我們用什么樣的方法才不容易出錯?

  c你覺得誰的辦法最好?(做標記、標數(shù)字)

  3、再次嘗試:用一邊數(shù)一邊做記號或標數(shù)字的方法,準確得出花園的大小。

  4、總結:原來他們的花園雖然形狀不一樣,可是他們的大小都一樣。

  四、比較大小

  小兔和小公雞看到小動物們都設計了一樣大小的花園,又給自己的花園做了修改,還鋪上了漂亮的顏色,你們想不想看看?(教師出示兩個相同個數(shù)三角形、不同個數(shù)正方形的花園)可是他們卻吵了起來,小兔說:“我的花園大。”小公雞說:“我的花園才大呢!”小朋友我們來給他們幫幫忙,到底他們倆的花園誰的更大一些呢?

  1、說說兩個花園與剛才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多了三角形)

  2、那我們用什么方法呢?(分別數(shù)出正方形的個數(shù)和三角形的個數(shù)填在相應的x里

  3、幼兒猜測誰的面積大

  4、教師驗證結果。老師將正方形和三角形拿下來,放成上下兩排做對比,得出小公雞的.花園要比小兔的花園大。

  5、給小公雞的花園打上★★,給小兔的花園打上★。

  五、幼兒練習

  (引導幼兒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個數(shù)都不一樣的花園面積)小公雞得知了這個消息后,可不服氣了,它又悄悄地在自己的花園上加了兩個三角形,它想:小兔只比我多了一個正方形,現(xiàn)在我比你多兩個三角形,這回我的花園肯定比小白兔的大了!小朋友,小公雞的花園真的比小白兔的大嗎?請你們趕緊仔細想一想。

  1、幼兒回坐位操作練習后猜測大小

  2、教師引導得出結論(引導幼兒得出兩個三角形的大小等于一個正方形的大小)

  3、給小兔也加上一個五角星。

  六、活動延伸

  小朋友,你們知道兩個正方形和四個三角形誰大誰小呢?明天告訴你們自己的老師好嗎?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理解物體的數(shù)量與物體的擺放形式無關,初步建立數(shù)守恒的.概念。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磁板1塊,紐扣、瓶蓋若干。

  2.幼兒作業(yè)紙。

  數(shù)一數(shù),說一說,每組有幾個蘋果?它們都一樣多嗎?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看作業(yè)紙。數(shù)一數(shù)每組蘋果是幾個?它們一樣多嗎?為什么?

  2.請幼兒拿出7個紐扣擺成一排,再請幼兒拿出相同數(shù)量的紐扣,隨意擺成另一種形式,比較和體會,兩組物品一樣多嗎?為什么?

  3.教師在磁板上擺出幾組相同數(shù)量(7個)的瓶蓋,但各組的排列形式、排列疏密不同,請幼兒說一說,是否一樣多?它們的數(shù)量是幾?

  4.組織幼兒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物品的數(shù)量不因物品的大小、顏色、排列形式、位置等的變化而改變)

  活動延伸

  老師在活動區(qū)可投放像上面那樣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進一步鞏固空間方位指示和對應的學習經(jīng)驗。

  2、在空間對應的基礎上加強對比較型減法的學習。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23頁、ppt課件、小動物、西瓜等實物卡。

  活動過程

  一、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

  孩子們,今天幼兒園要在這里舉行“數(shù)學小能手”評選活動,你們想成為“數(shù)學小能手”嗎?評委老師已經(jīng)在等著我們了,向他們打個招呼吧!評委老師說,要想得到“數(shù)學小能手”的稱號,必須闖過他們設置的三道關卡,你們有沒有信心順利過關?好,闖關活動現(xiàn)在開始!

  二、布題。

  第一關:復習空間方位辨識與計數(shù)。

  1、小動物農(nóng)場到了播種的季節(jié)。分別有四位小動物來管理這四塊地,請你們先幫他們分一分,再請幾個小朋友來幫助小動物們分別將西瓜種到四塊地里,要求每塊地里的西瓜的數(shù)量要不同。

  2、這里有四張記錄表,請你們分別將記錄單中“√”位置所對應的小動物圖像和西瓜的數(shù)量填寫在表格中。

  第二關:空間對應與比較減法。

  收獲的`季節(jié)到了,農(nóng)場有兩塊片地里種滿了大玉米,請你對照標記圖,分別將它們對應位置的玉米數(shù)量記錄到它下面的括號中,并分算出,圓地里的玉米比方地里的玉米多幾個或少幾個?把答案寫在后面的括號里。

  第三關:幼兒書面練習課堂檢測。

  最后一關,考驗你的細心和能力。(看屏幕,讀題目)分組,孩子獨立完成練習。

  三、評價反饋。

  1、幼兒認真自查、互查。

  2、集體反饋,個別修改。

  3、請評委老師,為小朋友們頒發(fā)“數(shù)學小能手”證書。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完成《親子手冊》中的對應練習。

  教學后記:

  各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緊湊,配合課件進行闖關活動,更能調動孩子參與活動積極性,講解過程中針對孩子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強調,出錯率明顯降低。以指導活動結束孩子們還沉浸在闖關的激動中。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方格紙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發(fā)現(xiàn)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意識和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能正確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

  面積的等積變換。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附頁2的圖形卡。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ǘ蝹湔n)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或認識哪些平面圖形?

  生: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那你知道它們誰的面積大么?

  生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只要告訴我們這些數(shù)據(jù)就可以通過計算的方法比較了。

  生2:把它放在一個邊長為1cm的小正方形的格子圖里,數(shù)一數(shù)它們分別包含多少個面積是1cm2的正方形小格,就可以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

  師:的確,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通過計算或者數(shù)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

  師(出示主題圖):你能比較出下面這些圖形面積的大小嗎?你有什么好方法?想一想,再跟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1:數(shù)格子,不滿一格的按一格計算。

  生2:剪拼,平移湊整。

  生3:測量邊的長度。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呈現(xiàn)例題,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這里都有哪些圖形?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以及這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用測量邊的長度的方法能知道它面積的大小嗎?

  生:不能。

  師:是的,我們測量邊,只能計算出它們的周長,并不能比較出它們面積的大小。那這些圖形的面積大小究竟該如何比較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們的面積。(板書課題:比較圖形的面積)

  2.小組合作交流,探索比較的方法。

  師:你打算怎樣比較?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邊演示邊說一說。

  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發(fā)現(xiàn)代表性的方法。

  3.學生匯報,交流方法。

 。1)數(shù)格子。(不滿一格的按一格算)

 、俸廷邸ⅱ冖莺廷薜拿娣e相等,⑧⑨和⑩的面積也相等。

 。2)利用附頁卡:平移、旋轉、重疊、對稱來比較。

 、倨揭频舰,兩個圖形完全重合,所以①和③面積相等。②平移到⑥,兩個圖形完全重合,所以②和⑥的面積相等

 、莺廷蘅梢钥醋魇禽S對稱圖形,所以⑤和⑥的面積都相等。②和⑥的`面積也相等,所以②、⑤、⑥的面積都相等。

 。3)割補平移。

 、嵬ㄟ^割補、平移與⑧、⑩的面積相等。

  師:大家的方法真不少,總結的方法讓老師很欽佩!

  4.師:利用割補法,你還能得出哪幾個圖形面積相等?

 、啖岷廷獾拿娣e相等。(課件演示割補、平移的過程)

  小結:像這樣的分割、移補后,圖形的面積沒有改變。這就是數(shù)學上的“出入相補”原理。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50頁“練一練”第1題。

  獨立觀察,匯報時要說清楚你是用的什么方法進行比較的。

  2.完成教材第50頁“練一練”第2題。

  先仔細觀察缺失部分的圖形,猜測可能是什么形狀的,再選擇。

  3.完成教材第50頁“練一練”第3題。

  說明理由,并鼓勵學生想一想,還能拼出其他圖形嗎?

  五、拓展提升

  請你畫出面積是12cm2,但形狀不同的三個長方形。

  長和寬分別為:12cm、1cm或6cm、2cm或4cm、3cm。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還有什么疑問需要老師幫你解答嗎?

  七、作業(yè)布置

  教材第50頁“練一練”第4、5題。

  從學生熟悉的圖形入手,喚起對圖形面積大小的感知,為接下來判斷不同形狀的圖形面積做準備。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學生觀看課件演示幾種方法的動態(tài)過程,直觀理解。

  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圖形特征后再解答。

  板書設計

  比較圖形的面積

  數(shù)格子法

  重疊法

  割補法(出入相補)

  組合法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jié)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動口,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方法的提煉,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更注重了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多維目標的培養(yǎng)。

  不足之處: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標準性(例如怎樣移動)、語言表達的規(guī)范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缺少方法和方法之間的對比,沒有體現(xiàn)出不同方法在運用時的簡便與優(yōu)越性。

  教學建議:老師可以設計練習,讓學生根據(jù)圖形的不同情況,在所學方法中學會選擇更加簡便合適的方法進行比較。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比較圖形的面積

  目標預設:

  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

  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圖形的等積變換。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

  讓學生觀察方格中各種形狀的平面圖:

  提問:下面各圖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你是怎樣知道的.?

  同學進行交流。

  二、歸納比較的方法:

  (1)平移(2)分割(3)數(shù)方格

  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與同學進行交流

  三、練習

  1.用分割和平移法來判斷

  2.根據(jù)自已的理解畫圖形,只要面積是12平方厘米都可以。

  3.讓學生討論觀察補哪塊圖形好。

  四、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17頁第4題。

  課外作業(yè):在方格紙上畫出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圖形。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二、重點難點

  重點: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難點:圖形的等積變換。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小組討論: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2、小組內觀察書中P16頁的13幅圖形面積。

  3、你是怎么知道的,用哪種方法判斷的?

  4、匯報:1=32=5=65+6=81+3=4=79+10=11=12=13

  5、判斷方法:直接比較法、平移法、數(shù)方格法、拼湊法、割補法。

  (二)練習:練一練P17

  1、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1一樣大?(用分割和平移法來判斷)

  2、3題(用拼湊法來判斷)

  3、4題(用割補法來判斷)

  (三)總結

  四、板書設計

  比較圖形的面積

  直接比較法

  平移法

  數(shù)方格法

  拼湊法

  割補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是按照學生自學的形式開展的。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總結出圖形間的關系,能判斷出圖形面積的`大小。但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數(shù)方格、平移和割補,學生掌握的情況一般。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P16-17“比較圖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教學重點】

  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會用不同的方法去比較圖形的面積大小

  【教具準備】

  課件、方格紙、直尺、各種平面圖形的硬紙板、七巧板等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說明

  一、復習舊知,揭示新課。

  1、課件播放已經(jīng)學過的各種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讓學生說出圖形的名稱以及特征。

  2、讓學生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的硬紙板。跟同桌說說哪兒是它的周長,哪兒是它的面積。并且用手比劃一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有多長?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積有多大?

  (注:明確圖形的周長是指繞圖形一周的長度;圖形的面積是指所占平面的大小。)

  3、師:任意拿出兩個圖形紙板,說說哪個面積大?哪個面積小?讓學生進行直觀判斷。如果兩個形狀不同,大小很難區(qū)分時,你有什么辦法?--揭示課題:我們今天來探討圖形面積的比較。

  二、自主探究: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1、出示課本16頁網(wǎng)格中的13個圖形。

  2、自主探究活動:這些圖形的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同學們先仔細觀觀察、比較,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多多!

  3、小組交流:在小組里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

 、偃嘟涣,歸納比較圖形面積的方法:各組派代表說說你們組找到了哪些圖形之間的面積大小關系?是怎么知道的?依據(jù)同學的回答,歸納學生所使用的比較方法如下:

 、诎鍟

  A、數(shù)方格的方法;(重點說明這個方法,為今后學習面積公式的`推導作好鋪墊。)

  B、重疊法;(通過旋轉、平移、翻轉等操作方法,使兩個圖形重疊,再觀察比較出圖形面積的大小)

  C、轉化法;(通過割補、拼合轉化為規(guī)則的圖形后,再做比較)

  三、實踐活動: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1、活動一:課件出示課本17頁1題: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總結了這么多的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那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下列圖形中哪些與圖1的面積一樣?為什么?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

  (注:重點要引導學生怎樣對圖形進行平移和分割,讓學生體會形狀變化而面積不變的事實,培養(yǎng)學生圖形的轉化思想,為后續(xù)運用轉化思想學習面積公式的推導打下基礎。)

  2、活動二:出示課本17頁的2題。

  (1)師:我們知道圖形形狀可能不一樣,但是面積大小可能一樣的道理,那大家能畫出相同面積但形狀不一樣的圖形嗎?

  (2)按題目要求在課本上畫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圖形。看誰畫得多。

 、亲鳂I(yè)展示。表揚有創(chuàng)意的同學。

  (注:重點要引導學生說出為什么面積是12平方厘米,培養(yǎng)學生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形狀可以是不同的辨證思想)

  3、活動三:出示課本17頁的3題:

  (1)師:我們知道,把一個不規(guī)則的圖形給它補上一塊,就可以使它變成規(guī)則的圖形,上面的這個圖形應該補幾號圖形呢?為什么?

  (2)課件演示。

  (注: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把不規(guī)則圖形可以補成規(guī)則圖形的意識,為今后運用“補”的方法去求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做好鋪墊。)

  4、活動四:出示課本17頁的4題:

  (1)師:我們知道用不同的圖形可以拼出不同的有意思的圖形來。那4題的兩個圖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呢?先想想,再動手拼一拼進行驗證。

  (2)你還能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呢?動手試一試。

 、亲鳂I(yè)展示,說自己拼成的什么圖形?怎么想的?

  (注:要先讓學生想象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為運用分割法求組合圖形面積埋下伏筆。)

  5、活動五:拼平行四邊形

 、抛寣W生拿出七巧板,拼平行四邊形,再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聘餍〗M派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注: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同學間進行交流,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和觀察能力,為后續(x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打好基礎

  四、全課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和啟示?

  通過對已經(jīng)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的再認識,以及圖形周長和面積的再認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在學生很難比較兩個近似圖形面積大小的時候,引入課題,為學生下一步的探究創(chuàng)設了情境,提高了學生探究的欲望。

  教師在組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交流等形式進行比較活動中,使學生掌握多種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同時也讓學生知道確定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不僅是根據(jù)圖形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根據(jù)圖形所占格子的多少來確定的。也為學生自主探索基本圖形的面積計算的方法打下了基礎。在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研究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得到提升。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能力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畫一畫、試一試、拼一拼、想一想等活動,運用平移、旋轉、割補等方法,使學生體會形狀變化而面積不變的事實,體會把組合圖形分解為基本圖形的過程,培養(yǎng)圖形切拼的意識和圖形的轉化思想,為后續(xù)運用轉化思想學習面積公式的推導打下基礎。

  歸納知識要點和心得體會,突出學習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目標預設:

  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shù)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形,讓學生觀察討論:

  1.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

  2.圖形有什么特點?

  3.求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有哪些方法?

  小組討論求積的方法:

  (1)數(shù)格

  (2)大面積減小面積

  (3)分割數(shù)格

  二、練一練

  1.求下列圖形的面積: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討論)

  2.下列點圖上的面積是多少?

  請學生說如何分割?

  為什么這樣分割?

  3.總結:求這類圖形的面積有哪些方法?應注意什么?

  三、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

  19頁第3題第二部分。

  課外作業(yè)

  在方格紙上設計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并求出它的面積。

  大班數(shù)學比較面積大小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材設計中,主要是借助方格紙作為載體,讓學生自主的比較各種不同形狀圖形面積的大小,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可以有多種方法。

  學情分析:

  因為我班的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以前沒有多少基礎,雖然訓練一個學年,但是還是不令人十分滿意。因此設計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帶著"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面積呢?"先獨立操作,然后再小組交流,集中小組中不同的解法。然后再全班以組進行匯報

  教學目標:

  1、借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與面積大小變化的關系。

  教師應注意的訓練意識:

  觀察、比較、獨立思考、操作、交流,知識、方法并進。

  教學重點:

  面積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圖形的等積變換。

  教學過程:

  一、新課教學

  1、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出示掛圖)

  1、提出看圖要求:你都看見什么圖形?

  (2)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動手操作

  (打開學具袋,使用與掛圖配套的圖形進行比較)(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長方形,不規(guī)則圖形。)

  提問:想知道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嗎?你用什么方法知道它們的面積呢?

  (數(shù)方格)

  2、提出活動要求:現(xiàn)在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每個圖形的面積

  預設:(1)通過數(shù)格子得到圖形面積

  (2)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數(shù)不出來怎么辦?

  (適當提出來大家討論方法,或者挑選出能數(shù)方格的圖形)

  (3)可能有部分學生能通過不同方法得到圖形面積。

  自我注意:教材中把方格紙作為載體,呈現(xiàn)各種形狀的平面圖形。借助方格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是為了學習沒有格時怎樣求圖形面積做準備。

  (4)匯報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4.5②6③4.5④9⑤6⑥6⑦9⑧12⑨4.5⑩10.5(11)15(12)15(13)15

  3、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1)將圖中面積相近的圖形分類,讓學生分組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怎么比較呢?

  (巡視了解活動情況,個別指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存在的問題。)

  (3)在小組活動之后,同學進行交流方法。(主要是互相交流經(jīng)驗,)

  1=32=5=65+6=81+3=4=79+10=11=12=13

  (4)思考: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匯報時,要指導學生說清自己發(fā)現(xiàn)的方法,和操作過程。)

  個人注意:學生歸納整理出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的方法。然后再全班以小組代表進行匯報,一個組說后其它組補充,能邊匯報邊展示,匯報時可以是組內成員合作進行

  我應該預設可能的匯報結果:即我的教案中的幾種都要心中有數(shù),但此時學生可能只能匯報出書上提示的幾種。這時學生匯報有幾種就引導大家總結出幾種,不必把每種都總結出來評價應根據(jù)匯報的情況隨機進行。

  (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能選擇不同的圖形進行面積大小的.比較,并通過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掌握一些比較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完成后面幾個圖示的任務)

  1、你們能用自己歸納出來的方法判斷下面哪些圖形的面積與圖(一)一樣大嗎?

  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第一個練習重點用分割、平移的方法來判斷。)

  個人注意:如果學生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沒這類方法,這時應引導歸納并補上。主要需要學生去體會圖形變化面積沒變,為什么面積沒變就需要分割平移?去證明體會是目的,而是體會圖形變化面積沒變=等積變形。滲透一種數(shù)學思想,為今后學習面積公式推導打基礎,還有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不用給學生概念,會意就行了,只要教師自己明白就行,主要是為學生學習以后的面積計算作鋪墊。

  2、你認為下面的哪個圖形補上去就能使這個圖形變得完整?為什么?

  (讓學生討論觀察補哪塊圖形好,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3、同學們用心想想:如果下面的方格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一平方厘米,你能畫出三個面積都是12平方厘米的不同圖形嗎?

  用你們手中的方格紙試一試。

  (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畫圖形,只要面積是否12平方厘米都可以。)

  (1)獨立操作

  (巡視檢查并且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學生完成的情況,巡視的過程中應注意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

  (2)全班交流---

  個人注意:我覺得畫圖型的這道題比較重要,如果學生畫的比較簡單,我可以提示一下。這個學習活動中學生畫出來的圖形不用分類,只是鼓勵學生盡量畫出矩形以外的其它圖形就行,目的是體會等積變形。

  4、拿出學具袋里兩個圖形,請你試一試它們可以拼成下面的哪個圖形?

  (1)獨立操作

  (2)交流演示

  (3)擴展:你還能用這兩個圖形拼成新的圖形嗎?

  (4)獨立操作

  (5)在黑板上粘貼交流演示

  能力升華: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們是否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數(shù)學思考價值的東西呢?

  學生歸納:

  圖形的形狀不同,但它們的面積都是相等的。

  或者結合生活實際例子:比如裝修中,地板或墻壁的圖案,很多都是用的等積變形而構成的,把這道變成與生活接近的,讓學生去當設計師。(此環(huán)節(jié)視情況而定)

  個人注意:

  學生操作時應下到組里,指導學生,了解學生的情況。多數(shù)人出現(xiàn)的問題集體解決,個別的當場解決,并且不一定要老師解決,提出來讓同學幫助解決,盡量讓學生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