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豐收》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教案《葡萄豐收》(通用12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葡萄豐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案《葡萄豐收》 篇1
活動目標:
1、在聽音樂合拍做動作的基礎(chǔ)上,學跳有情節(jié)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節(jié)記憶動作順序。
3、初步體驗新疆舞蹈的歡快與民族特色。
4、經(jīng)過舞蹈活動促進全身運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頂。
2、人手一件打擊樂器。
活動過程:
1、在《水果豐收》樂曲伴奏下,復習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動作。
2、了解《葡萄豐收》舞蹈情節(jié)。
。1)教師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兒觀察并說出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愛跳舞的特點。
(2)教師講解舞蹈情節(jié)。
3、學跳舞蹈。
(1)教師示范,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舞蹈,幼兒觀察并說出老師跳了些什么動作。
。3)先練習“手”的動作。在座位上坐著做、站起來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點練習踮步與進退步。
(5)教師邊說故事情節(jié),邊示范舞蹈,幼兒跟著老師學習舞蹈。
。6)重點練習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動作,在繼續(xù)完整練習舞蹈。
(7)教師或一些幼兒戴新疆帽舞蹈,其余幼兒欣賞并拍手伴奏,體驗新疆帽舞蹈的歡快情緒和民族特色。
4、用打擊樂器為樂曲伴奏。在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下,進行即興地齊奏或輪奏。對于踵趾步孩子還是不太會,一折一折的,沒有美感!看來不止要教會,還要培養(yǎng)他們對于舞蹈的美感。
因為教室場地比較小,所以我把動作分成手和腳兩部分。先根據(jù)情節(jié)練習手部動作。然后再站起來練習腳部動作。
因為有了故事情節(jié)動作順序倒不難記。
就是踮步與進退步需要特別的練習。
活動反思:
這次音樂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為了讓幼兒能更好地學習好這個舞蹈,我預先創(chuàng)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
活動時,我神秘地對大家說要給大家介紹一位維吾爾族姑娘,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叫什么呢?孩子們很好奇,猜各種各樣的名字,當我出示“阿依古麗”四個字時大家都說太好聽的,有的男孩子還興奮地笑了。這時我馬上給大家講述創(chuàng)編的故事,想讓孩子們在故事情節(jié)的引導下來熟悉舞蹈結(jié)構(gòu)。
并提問:“阿依古麗早上做了什么事?她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接著我對孩子們說:“老師把這些事編了一段好看的舞蹈!彪S著歡快的音樂,我熱情地為孩子們表演舞蹈,讓幼兒欣賞舞蹈,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們開心極了,都嚷讓著想學哪個哪個動作,頓時教室內(nèi)變的嘈雜起來,我使了很大的勁,才讓活動正常進行。整個活動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動作也不是太好。
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活動過程和教具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的,怎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仔細回想,活動中女孩子對舞蹈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興趣,學習時認真仔細,積極練習;而男孩子呢,有的動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則根本沒有認真學,活動時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和其他班老師一交流,她們也出現(xiàn)了這種狀況。
如何改變韻律活動中的類似情況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針對班內(nèi)幼兒多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幼兒分成男女兩組,這樣學習時對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師能個別指導,根據(jù)男女幼兒的不同情況進行教學。鼓勵女孩創(chuàng)編不同的動作,在自己的實際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學習動作時,孩子之間會互相遮擋,可以把動作圖譜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讓孩子自由選擇進行模仿練習,教師進行觀察指導,等孩子基本掌握動作后,在放在一起連貫表演。這樣,更尊重幼兒、主體性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
教案《葡萄豐收》 篇2
【教材分析】
《葡萄豐收》是幼兒非常喜愛的維吾爾族舞蹈,選用了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母枨锻酃纷鳛槲璧傅闹餍桑ㄟ^學習輕巧的墊步和靈活、柔美的手腕動作,表現(xiàn)維吾爾族人民摘葡萄時的不同動作及快樂的心情;顒又,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shè)”、“視頻觀賞”、“合作舞蹈” 等方式,引發(fā)幼兒舞蹈的興趣,積極創(chuàng)編摘葡萄時的'不同姿態(tài),激發(fā)幼兒對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進一步鞏固墊步和手腕轉(zhuǎn)動的動作。
2.會在圓圈上進行“S”形穿插,能表現(xiàn)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tài)。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維吾爾族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過墊步、手腕花;理解雙圈集體舞中的基本方位;樂曲《娃哈哈》。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復習墊步,引出主題。
(1)創(chuàng)設(shè)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游”的情景,圍圓圈教師哼唱復習墊步。提問:火車怎么開呢?引導幼兒掌握墊步的方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幼兒隨音樂練習手腕花動作。
2.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1)學習單圈變雙圈。前奏:雙手插腰,右腳墊步準備。幼兒結(jié)伴,面對面站成雙圈。
。泻⒃趦(nèi)圈,女孩在外圈。)
。2)男孩面向圈里拉手伸高搭成葡萄架,先看教師示范鉆法。
提問:用圈里的手指好朋友(男孩),再向前伸,指著朋友前面的‘洞’,鉆進去。再向前指前面—個“洞”,然后鉆出來……
(3)女孩面向圈上,探索摘葡萄動作,練習“S”形鉆法。
(4)隨音樂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3.更換新舞伴,體驗與新舞伴共舞的快樂。
(1)嘗試更換新舞伴,隨音樂集體練習舞蹈 1~2 遍。
。2)男孩、女孩交換角色,進一步表現(xiàn)新疆舞。
附:動作建議
[1]一[8]小節(jié),右腳墊步,雙臂前平舉手腕轉(zhuǎn)動八下。
重復[5]一[6]小節(jié),男孩轉(zhuǎn)身面向圈里一起手拉手上舉,女孩拍手四下。
[9]一[24]小節(jié),女孩雙手插腰走步,從男孩高舉的手臂下鉆入里圈,停下后,右手上舉摘葡萄,放在左手“籃子”里。再向前方走步鉆出(向圓上方向鉆到外圈,動作向上)。(女孩面向圈上側(cè)身從舞伴高舉的手下方鉆入,然后按圓上方向順序鉆出鉆入……按音樂兩小節(jié)鉆入,兩小節(jié)動作,兩小節(jié)鉆出,兩小節(jié)動作,共三次)。重復(1]一[8]小節(jié)樂曲,男孩墊步轉(zhuǎn)身,雙手蒙臉,打開,并反復動作,女孩原地做動作。
附:兒歌
摘葡萄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shù)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教案《葡萄豐收》 篇3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活動,探索葡萄生長的過程,發(fā)展探索能力。
2、能對葡萄生長過程進行正確的排序。
3、能夠在游戲中找到指定的圖片,發(fā)展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葡萄生長過程圖片(幼苗、葡萄藤、開花的葡萄藤、結(jié)果的葡萄藤、長出成熟果實的葡萄藤、各種不同品種的葡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師:我們了解了西瓜是生長在地上的瓜藤上的。你們知道葡萄是生長在什么地方的嗎?有人說葡萄也是長在藤上的,那它跟西瓜一樣也是生長在地上的嗎?
二、科學探究。
1、了解葡萄的生長過程。
——教師利用課件或者圖片,請幼兒了解葡萄的生長過程。
——師:葡萄幼苗長出后,需要搭葡萄架,葡萄藤慢慢地成長會爬滿葡萄架,然后葡萄藤上就會開出一串一串的淡綠色的小花,花開過后,會結(jié)出一粒一粒成串的小葡萄,小葡萄慢慢長大,就成熟了。為了防止葡萄被蟲子和小鳥吃掉,有的時候會用袋子將葡萄果實套起來,這就是“套袋”。
——教師出示西瓜藤和葡萄藤,讓幼兒比較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結(jié):葡萄和西瓜雖然都長在藤上,但是西瓜藤是生長在地上的,而葡萄藤是高高地纏繞在架子上的。
2、開心游戲。
——教師提供幼苗、葡萄藤、開花的葡萄藤、結(jié)出果實的葡萄藤以及長著成熟葡萄的葡萄藤,請幼兒按照葡萄的生長過程進行排序。
三、開拓視野。
1、認識不同品種的葡萄。
——出示不同品種的葡萄,請幼兒觀察它們的形狀以及顏色。教師告訴幼兒葡萄的名稱及特點。
2、游戲:“找相同”。
——教師將準備好的不同品種的葡萄圖片貼在黑板上,然后出示一張與黑板上的一種葡萄一模一樣的葡萄圖片,請幼兒找到黑板上對應的完全一致的圖片。
活動應變
如果條件許可,可以讓幼兒品嘗不同品種的葡萄。
活動延伸
1、學習幼兒用書關(guān)于葡萄的'兒歌,鞏固對葡萄生長過程的認識。
2、進一步了解還有哪些水果也是生長在立起來的藤架上的。
區(qū)角活動
1、語言區(qū):教師收集不同品種的葡萄圖片,制作成圖冊,鼓勵幼兒自主翻閱并進行簡單描述。
2、科學區(qū):投放葡萄生長過程的圖片,鼓勵幼兒按照葡萄的生長順序進行排序。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張貼葡萄生長過程圖片。
家園同步
1、幫助幼兒復習鞏固幼兒用書上的兒歌,鞏固對葡萄生長過程的了解。
2、到果園觀察葡萄生長的環(huán)境。
隨機教育
日常吃葡萄時,引導幼兒復習兒歌。
教案《葡萄豐收》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揉、團、粘的方法制作成熟的“葡萄”。
2.體會手工制作葡萄的樂趣和美感。
3.增進參與環(huán)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材料
1.豐收了的葡萄園圖片。
2葡萄圖片。
3.皺紋紙若干。
4.膠水、畫有葡萄葉子的'畫紙每個幼兒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許多水果都成熟了,有蘋果、香蕉、梨、山楂、桔子、桃子,等等。今天,我要帶大家到美麗的葡萄園去看看。
2.感知葡萄的顏色。
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么顏色的?許多種:綠色、紫色、黑色等。
3.討論葡萄的形狀。
誰來說一下,葡萄是什么形狀的?圓圓的、橢圓形的,一顆顆葡萄都跟自己的好朋友緊緊地抱在一起
整串葡萄看起來: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三角。
4.師幼共同探討制作葡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讓我們班的葡萄架上也結(jié)滿葡萄?
(2)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皺紋紙變成葡萄。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教師示范制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5.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并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
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6.作品展示。
引導幼兒共同欣賞,體驗豐收的喜悅。
活動反思:
在美術(shù)活動中,激發(fā)幼兒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的不同答案;顒又卸喽嘟o予肯定、鼓勵和贊賞。幼兒通過本次的活動,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對周圍的事物都有了較好的認識。
小百科:葡萄(學名:Vitis vinifera L.)為葡萄科葡萄屬木質(zhì)藤本植物,小枝圓柱形,有縱棱紋,無毛或被稀疏柔毛,葉卵圓形,圓錐花序密集或疏散,基部分枝發(fā)達,果實球形或橢圓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教案《葡萄豐收》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想象,將成人的摘葡萄動作和過程轉(zhuǎn)化成舞蹈語言。
2、激發(fā)幼兒對律動活動的興趣,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激發(fā)幼兒對生活的熱愛。
活動準備:
摘葡萄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談話,引入課題。
教師出示圖片新疆小姑娘,她說他們那里葡萄大豐收了,她要求我們一起去看看。
1、老師和孩子一起開著新疆小火車(墊步)去新疆。
2、墊步聯(lián)系。
第一遍:老師和孩子一起嘗試墊布前進,個別孩子展示和表演。
第二遍:教師用鈴鼓幫助孩子伴奏,強調(diào)重拍。
二、一起摘葡萄
1、讓幼兒想想如何摘葡萄的。
2、讓幼兒來說說是如何摘葡萄的。
3、今天老師帶來一種簡單的方法來摘葡萄。先看老師做,然后小朋友一起試試。
4、我們摘前面的葡萄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摘?(幼兒說說哪些地方可以,在用動作做做如何摘)
5、今天我們到葡萄溝倆上下左右都有葡萄,那我們用自己各種摘葡萄方法去各個方向摘葡萄。
6、老師來嘗嘗小朋友摘的葡萄是否甜?有些不甜,讓小朋友說說為什么?
7、那我們在摘摘葡萄。
三、欣賞新疆小姑娘跳舞
1、你們摘了那么多葡萄,新疆小姑娘很開心,也為你們獻上了新疆舞《摘葡萄》,我們一起來欣賞下。
2、說說新疆姑娘是用什么動作摘葡萄的?(幼兒做動作回答)
四、延伸:下次我們再到音樂角學新疆小姑娘摘葡萄。
教案《葡萄豐收》 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用皺紋紙團紙的方法。
2.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3.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shù)氣質(zhì)。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jié)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幾串葡萄實物;
2、紫色和綠色皺紋紙若干;
3、膠水、硬紙板(每個幼兒一份);
4、音樂《蝸牛與黃鸝鳥》;
5、葡萄架背景墻;
活動重難點
1、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2、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作品。
學習用團紙粘貼的方法制作葡萄和葡萄串。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用《蝸牛與黃鸝鳥》的音樂律動導入活動。秋天來了,讓我們跟著小蝸牛一起去旅行吧。
二、觀察實物,討論葡萄的特點。
1.出示葡萄,讓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圓圓的、有紫色,有綠色。)2.請幼兒觀察葡萄串,發(fā)現(xiàn)其特點:上寬下窄、上密下疏、像一個倒放的三角形。
三、向幼兒介紹制作葡萄的材料,引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
教師:秋天到了,葡萄架上結(jié)滿了葡萄,你們想不想讓咱們班的葡萄架也結(jié)滿葡萄?(想)教師:皺紋紙能變成葡萄嗎?怎么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把皺紋紙揉成一個小球后很像葡萄的樣子。
教師示范制作葡萄,引導幼兒把皺紋紙團揉成一個很像葡萄的樣子。
請個別幼兒示范,教師進行指導。
四、 幼兒自己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自取皺紋紙,團揉成球。并提醒幼兒用雙手食指、拇指、中指一起團,用力把紙團緊,要從上往下粘貼。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每個幼兒團揉10顆葡萄粒。
(4)教師引導幼兒把葡萄粒粘在硬紙板上做成葡萄串。(提醒幼兒要從上往下粘,葡萄串上面要緊,下面要松,上面的葡萄要多些,下面要少些。)
五、作品展示。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掛在葡萄架背景墻上。
活動反思:
在活動前,從材料選擇上嘗試用手揉紙、瓦楞紙和皺紋紙對比,發(fā)現(xiàn)手揉紙質(zhì)感太軟,不利于成型,瓦楞紙揉搓不夠緊而且不利于黏貼,還是皺紋紙效果最佳且利于黏貼。在底版設(shè)計時,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差異來考慮,對葡萄底版的大小進行嘗試與調(diào)整,為普通幼兒提供想同大小的底版,而能力較強,操作速度快的幼兒提供了大一圈的葡萄底版。通過PPT與兒歌相結(jié)合,來幫助幼兒觀看制作步驟圖,了解、掌握制作葡萄的方法和黏貼一顆顆葡萄的過程。嘗試揉搓紙團粘貼葡萄,發(fā)展小肌肉動作。巧妙地借助籬笆制作成葡萄架做展板,讓幼兒的作品一一呈現(xiàn),展示效果更佳。在教師示范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張手揉紙,每個人跟著老師來試一試,比一比誰搓的葡萄最緊、最圓?幼兒制作的時候更能心中有數(shù)。
教案《葡萄豐收》 篇7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知道葡萄的特征。
2、學會用瓶蓋制作葡萄。
活動準備 再利用瓶蓋,木工膠
活動過程
【導入】
1、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葡萄。
- 我是紫色的水果。
- 我把一個一個小圓球聚在一起變成一串兒,我是誰呢?
[展開]
1、談?wù)勂咸选?/p>
- 你吃過葡萄嗎?
- 葡萄嘗起來怎么樣?
- 你吃葡萄的時候心情怎么樣?
2、說說葡萄的特征。
- 葡萄長什么樣子?
(葡萄樹是藤本植物,所以如果不時常修理的話它的藤可以長到17米長。葉子是交錯的,長得像手掌一樣,邊緣是鋸齒的形狀。)
- 吃葡萄有什么好處呢?
(葡萄對我們的身體很好。它可以有效的'排除身體內(nèi)的廢棄物,破壞有毒的細胞。)
- 我們從什么時候開始吃葡萄的呢?
(我國葡萄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是漢代人引入國內(nèi)。)
- 吃葡萄的時候,葡萄籽和葡萄皮也要吃嗎?
(吃葡萄皮是有益的,因為和葡萄肉一起吃的話會產(chǎn)生唾液幫助咀嚼,而且葡萄皮還有很多的營養(yǎng)成分。如果可能的話連葡萄籽一起吃是最好的,因為葡萄籽里面有豐富的脂肪質(zhì),可以提供所需的生命力。)
3、制作裝飾出葡萄并且研究材料。
- 如果要裝飾出葡萄需要哪些材料?
- 用瓶蓋怎樣制作出葡萄呢?
4、用瓶蓋制作葡萄。
、 準備好各種瓶蓋。
、 在圖畫中葡萄的位置涂上木工膠,然后把瓶蓋一個一個粘上去。
③ 給白色的瓶蓋涂上漂亮的顏色。
、 不要露出空白,緊密地粘好瓶蓋。
[總結(jié)]
1. 讓孩子們把做好的葡萄介紹給朋友們
2. 總結(jié)活動
[活動圖片]
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活動后感
本周進行了美工活動“牙齒切碎機”,整個活動中,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思維活躍。當我向幼兒展示自己制作的“大嘴怪”時,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紛紛議論“大嘴怪”怎么吃東西;顒娱_始我引導孩子們對牙齒模型進行認真地觀察、并互相討論,讓孩子們知道前面的牙齒是門牙,門牙旁邊的是犬牙,犬牙旁邊的是磨牙,并說出它們各自的分工及合作過程。接下來我先請大家討論怎樣制作牙齒切碎機,在親手制作“大嘴怪”時,孩子們顯得更為積極主動,他們根據(jù)牙齒的各部分關(guān)系用鉛筆在紙上畫好一排牙齒,然后根據(jù)畫好的牙齒剪下來,再把它們粘貼到剪開的紙盒里。
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孩子都做得比較成功,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因為沒有事先設(shè)計好就動手剪,結(jié)果牙齒的構(gòu)造沒剪對,被旁邊的小朋友一說,他們只好重新剪過,耽誤了些時間。粘牙齒是本活動的難點,有些孩子一下子就粘好了,有些孩子因為小手指不夠靈活粘起來很費勁。不久大家都把牙齒粘好了,接下來就是打份自己的牙齒切碎機:給它畫上眼睛,頭發(fā),耳朵等。這一過程都難不倒孩子,大家都能把自己的牙齒切碎機按自己的意愿打扮好。最后我請幼兒給牙齒切碎機喂食,大家用一些廢舊的報紙等給牙齒切碎機做食物,“嗷,咕咚”,牙齒切碎機一口一口吃東西了,哦,大家玩得真開心。∥野延變鹤龊玫淖髌贩旁趨^(qū)角中,讓孩子可以隨時玩一玩。
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在設(shè)計,制作,體驗中進一步對自己牙齒更加了解,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案《葡萄豐收》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感受秋天水果豐收的喜悅,通過自身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2、幼兒體會維吾爾族舞蹈熱情、活潑的風格,學習維吾爾族舞蹈的典型動作。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xiàn)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音樂磁帶、錄音機。
2、了解葡萄是藤狀植物,生長在棚架上,新疆是我國產(chǎn)葡萄最多的地方;維吾爾族人家家戶戶在自己的院子里都種滿了葡萄。
活動過程:
1、律動入室:根據(jù)《快樂的小烏龜》的音樂模仿“小烏龜”的動作進入教室。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欣賞新疆的民族風俗:
3、教師講述歌詞內(nèi)容,引起幼兒傾聽和學習的興趣:
4、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音樂,。了解樂曲的`結(jié)構(gòu),感受樂曲的風格:
5、引導幼兒學唱新歌:
(1)欣賞教師演唱歌曲,聽完后說說歌曲唱了些什么,初步了解歌曲旋律與內(nèi)容。
(2)幼兒再次欣賞教師范唱并嘗試拍打切分節(jié)奏,體會維吾爾族音樂的活潑風格。
(3)組織幼兒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可以幫助我們記住歌詞?”
(4)讓幼兒聽歌曲自由探索用動作記住歌詞的方法。
(5)引導幼兒嘗試邊做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邊學唱歌曲,將歌詞與動作相匹配。
6、請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唱邊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舞蹈,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動作表演,以豐富幼兒的新疆舞蹈動作。
6、活動小結(jié):講評幼兒學習新歌及創(chuàng)編動作的情況。
7、律動出室:根據(jù)《快樂的小烏龜》的音樂推出教室。
教案《葡萄豐收》 篇9
活動目標:
發(fā)展向上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活動準備:
掛繩兩根懸掛高低不一的紙葡萄,小動物頭飾,玩具筐三至四個
活動過程:
1.小動物們做操幼兒戴上頭飾做一套律動,活動身體。
2.游戲:摘葡萄幫助老奶奶摘葡萄。兩腿用力瞪伸向上跳,把葡萄摘下來。
3.結(jié)束游戲,老奶奶謝謝大家,請大家吃葡萄。
活動目標:
。保佬游锖托∨笥褌円粯佣加凶约旱膵寢,增進幼兒與媽媽的情感。
。玻赂业挠煤唵蔚恼Z言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各種布制、毛絨、同類動物玩具大小各一個到兩個。
。玻總小朋友媽媽的單人照片一張;”開火車“、”搖籃曲“音樂磁帶,小孩哭聲的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輕松活動(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
。保螒颉遍_火車“進活動室。
。玻層變鹤杂蛇x擇一個喜歡的動物玩具玩。
。常シ艙u籃曲,讓幼兒抱著玩具休息一會兒。
二、認識媽媽和寶寶。
。ㄒ魳分袛,傳出一陣哭聲)師:咦?誰在哭?(找一找)哦,是猴寶寶在哭(老師從錄音機后面拿出猴寶寶)。猴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媽媽了,你的媽媽是誰呀?哦,是大猴,猴媽媽在哪里呢?小朋友幫找一找好嗎?(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寶寶的媽媽是大猴,猴寶寶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動物?是媽媽還是寶寶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兒自己觀察、比較)小結(jié):媽媽大,寶寶小。
三、游戲”找媽媽“。
1.引導幼兒幫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2.展示幼兒媽媽的相片,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媽媽。
。常餐瑲g呼”找到媽媽了“。
小結(jié):每個寶寶都有媽媽。(媽媽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幼兒)
。矗層變簩χ嗥鷭寢屨f一句話,如”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動:讓幼兒拿媽媽的相片向在座老師介紹媽媽。
教案《葡萄豐收》 篇10
活動目標:
1、學會運用捏、搓的技能用橡皮泥制作葡萄。
2、初步了解葡萄的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紫色、綠色的橡皮泥若干、墊板、葡萄卡片
活動流程:
1、出示葡萄的卡片,引導幼兒觀察葡萄的形狀、顏色。
2、先發(fā)給幼兒一小塊橡皮泥,可以隨便揉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橡皮泥的特點。
3、教師示范:
“我們的葡萄又圓又大,所以要把橡皮泥搓圓,讓它變成圓圓的`葡萄”教師拿一小塊橡皮泥,放在手心中,另一手覆在橡皮泥上,來回揉搓,然后提示幼兒也可以把橡皮泥放在墊板上,一手覆在橡皮泥上來回揉搓。
4、幼兒操作:
教師分給幼兒橡皮泥,注意每次分的泥要大小均等,讓幼兒在墊板上揉搓橡皮泥,搓好一個圓球先放在墊板的右上方,按同樣的方法一共捏四個圓球,教師讓幼兒把四個圓球輕輕按壓在一起,成一條直線,放回墊板右上方,在搓三個圓球,分別放在已搓好的四個圓球上面,依次類推,搓三四個圓球,按兩兩疊加的方法做成一串葡萄。
5、教師用綠色的橡皮泥做成葉子的形狀,給幼兒貼在做好的葡萄上面。
6、總結(jié)評價,結(jié)束活動
請幼兒拿著作品展示給大家看,說“今天我用橡皮泥做了一個什么東西”,可以讓其他小朋友聞一聞自己做的葡萄像不像。
教案《葡萄豐收》 篇11
【教材分析】
葡萄是秋季的時令水果,味道酸甜,外形晶瑩可愛。中國獨有的水墨畫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出葡萄的神韻。本次活動引導幼兒觀察實物和欣賞范畫,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葡萄葉、藤蔓、葡萄的外形特點和毛筆中鋒、側(cè)鋒的聯(lián)系,了解運筆方式和繪畫步驟,鼓勵幼兒大膽運筆繪畫,體驗畫水墨畫的快樂和成功感。
【活動目標】
1、了解葡萄、葡萄葉及藤蔓的外形特征,學習用毛筆畫葡萄的步驟方法。
2、能較好地運用毛筆的側(cè)鋒畫出葉片、葡萄,用毛筆的中鋒畫出藤蔓、葉脈、葡萄蒂。
3、學會欣賞水墨畫,體驗畫水墨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墨汁,花青和曙紅調(diào)和的紫色顏料,毛毯,宣紙,毛筆,調(diào)色盤,涮筆筒。
2、實物葡萄,背景音樂(古箏演奏曲),范畫1幅,“幼兒學習材料”——《秋天多美好》。
3、活動前,幼兒已經(jīng)掌握正確的`握毛筆姿勢,會調(diào)和濃墨、淡墨及用花青和曙紅調(diào)和成葡萄顏色。
【活動建議】
1、出示實物葡萄,引導幼兒觀察葡萄的外形特征。
提問:整串葡萄看上去是什么形狀的?一粒粒的葡萄是什么形狀的?又是怎樣排列的?
2、出示范畫,引導幼兒探究繪畫方法步驟。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上的葡萄、葡萄葉、藤蔓,猜想一下它們是用毛筆的什么部位(筆尖、筆肚、筆根)畫出來的。
。2)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用了哪些色彩,教師講解演示葡萄色彩的調(diào)和方法。
(3)結(jié)合《秋天多美好》第24頁,與幼兒一起梳理繪畫步驟。
第1步:用毛筆調(diào)和淡墨,側(cè)鋒左右兩筆畫葉片,在畫好的葉片半干時用毛筆中鋒畫葉脈(葉筋)。
第2步:用毛筆調(diào)和花青和曙紅,側(cè)鋒左右兩筆畫葡萄,在畫好的葡萄半干時,調(diào)和濃墨,用中鋒點葡萄蒂。
第3步:用毛筆調(diào)和濃墨,中鋒畫藤蔓。
3、播放舒緩的音樂,幼兒作畫。提示幼兒繪畫時注意以下問題:
。1)涮筆時,避免水濺到外面。(幼兒涮筆時,教師可以說歌謠,幫助幼兒正確掌握涮筆方法。)
。2)注意蘸墨多少要適宜,繪畫的葡萄粒大小要均勻。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互賞、互評。
。1)播放音樂,組織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創(chuàng)設(shè)“葡萄園”情境,
組織幼兒互賞、互評,與幼兒一起從作品的色彩、外形及整體布局3個方面進行評價。
。2)鼓勵幼兒想象還有哪些水果可以用畫葡萄的方法繪畫。例如:荔枝、山楂等。
涮筆歌
桃筆,洗個澡,上上下下輕輕跳,多余的水要擋掉。
教案《葡萄豐收》 篇12
活動目標:
1.欣賞葡萄的形狀、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上面多下面少、一個靠著一個的,并能用簡單的語言來表述。
2.嘗試把皺紋紙搓成小球,并在對應位置粘帖,能盡量捏緊。
3.喜歡參加粘貼活動,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葡萄的粘貼,對手工活動感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1.一串串紫色葡萄的圖片。
2.每組若干皺紋紙,每兩人一張畫有葡萄藤的白紙。
3.幼兒用書:《一串紫葡萄》
活動重難點:
欣賞葡萄的形狀、色彩,知道葡萄是一串一串的、上面多下面少,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述。
能將皺紋紙揉搓成團進行粘貼,能盡量捏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一串串紫葡萄的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葡萄是什么顏色的?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什么形狀的?(圓圓的)一粒粒葡萄長在哪里?(介紹名詞葡萄藤)
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小結(jié):這些葡萄是紫色的、圓圓的,一粒粒葡萄像好朋友一樣緊緊的靠在一起,長在藤上。
二、師幼共同討論,學習用皺紋紙團搓的方法。
1.出示皺紋紙、背景
師:老師這里有一串葡萄,看看它是什么顏色的?(白色的)
今天我們要給葡萄藤貼上紫色的葡萄,看看老師手里還有什么?(紫色的紙)
——這個紙叫做皺紋紙,它來給大家變個魔術(shù),請你看好了
教師將皺紋紙揉搓成團、捏緊,貼到對應的位置。
師:你看到我的皺紋紙是怎么變魔術(shù)的了嗎?變出來的小葡萄貼哪里?
幼兒交流。
2.幼兒學習粘貼方法
教師收集幼兒的有效回答,小結(jié):原來把皺紋紙用力卷卷卷,再用手搓一搓、捏捏緊就能變出一顆紫色的葡萄啦,然后把它貼到畫好的葡萄上,一個圈圈貼一個葡萄!
師:請你伸出小手,一起跟著老師再變一顆葡萄吧!
教師再次示范,幼兒徒手練習。教師在示范時要強調(diào):搓一搓、捏捏緊,貼到相應的圈里。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師:每一張桌子上都準備了紫色的皺紋紙和白色的葡萄,兩個小朋友一起貼一張紙上,比一比哪兩個小朋友一起貼的最快,F(xiàn)在請每個小朋友都來試一試,用你的小手變出一串葡萄吧!
4.教師總結(jié)評價幼兒作品,活動結(jié)束。
師:你覺得哪一串葡萄好看?為什么?
活動反思:
在活動前,從材料選擇上嘗試用手揉紙、瓦楞紙和皺紋紙對比,發(fā)現(xiàn)手揉紙質(zhì)感太軟,不利于成型,瓦楞紙揉搓不夠緊而且不利于黏貼,還是皺紋紙效果最佳且利于黏貼。在底版設(shè)計時,從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能力差異來考慮,對葡萄底版的大小進行嘗試與調(diào)整,為普通幼兒提供想同大小的底版,而能力較強,操作速度快的幼兒提供了大一圈的葡萄底版。通過PPT與兒歌相結(jié)合,來幫助幼兒觀看制作步驟圖,了解、掌握制作葡萄的方法和黏貼一顆顆葡萄的過程。嘗試揉搓紙團粘貼葡萄,發(fā)展小肌肉動作。巧妙地借助籬笆制作成葡萄架做展板,讓幼兒的作品一一呈現(xiàn),展示效果更佳。在教師示范的時候,可以提供一張手揉紙,每個人跟著老師來試一試,比一比誰搓的葡萄最緊、最圓?幼兒制作的時候更能心中有數(shù)。
【教案《葡萄豐收》】相關(guān)文章:
《葡萄豐收》教案02-14
大班韻律活動教案:葡萄豐收08-16
《葡萄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05-12
大班韻律活動葡萄豐收教案(精選17篇)02-28
豐收的果園教案06-16
《蘋果豐收》教案02-26
大班豐收的季節(jié)教案01-31
大班教案:蘋果豐收04-21
《蘋果豐收》小班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