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認識小麥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小麥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小麥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幼兒通過觀察、想象、動口、動手及語言表達,進一步加強對小麥的認識,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教學準備:
小麥生長期圖片,實物麥子一小捆、麥粒一盤、面粉一小袋。
教學過程:
1、出示小麥生長期圖片,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出示實物麥子,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麥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發(fā)給每個幼兒一個麥穗,讓幼兒看、摸,了解麥粒是橢圓形的,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4、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師引導幼兒了解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教師講解炎熱的夏天,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腰酸悲痛,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愛惜糧食。
教師提問:
1、小麥的莖叫什么?(麥秸)麥葉是什么形狀的?(狹長)莖的頂端長什么?(麥穗)小麥未成熟是什么顏色?(綠色)初夏成熟時是什么顏色?(金黃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饅頭、油條、餅干等等)麥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涼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確的小朋友為勝。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到有面粉廠的地方看麥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導幼兒回家觀察媽媽加工饅頭的過程。
認識小麥教案 篇2
目標:
1、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2、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準備:
1、本地的農(nóng)作物實物小麥若干。
2、小麥的生長圖片。
3、一些由小麥制成的食品。
過程:
1、導入:
師:小朋友們,春天我們到田野里去春游,看到了農(nóng)民伯伯的田里種了哪些東西?
幼兒根據(jù)自己的記憶回答。
2、認識小麥。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師:我們來看看小麥的樣子。
幼兒觀察小麥實物,講述小麥的外形特征。
教師總結(jié):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觀看圖片,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秋季農(nóng)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jié)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nóng)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4、了解麥子的用途。
教師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提問:麥子最后結(jié)出的小麥有什么用呢?
。溋?赡コ擅娣;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
5、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師:今天我們就來自己折一個小船,讓小船在水里自由航行。
幼兒學習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知道要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兒歌:《大饅頭,哪里來》“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6、教師小結(jié)。
活動延伸:
在小麥成熟的季節(jié)帶領幼兒到田野里去觀察成熟時期的小麥,體驗農(nóng)民收獲糧食的辛苦。
認識小麥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珍惜糧食的習慣;顒又仉y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
活動準備:
1、準備一整棵小麥,課件(麥粉制成的食品、麥稈制品、小麥生長過程掛圖一幅)。
2、準備錄音機、磁帶、頭飾等。
活動內(nèi)容:
一、開始部分:
以變魔術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活動過程:
1、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了解小麥的.組成部分:根、莖、葉、麥穗。
2、出示掛圖,結(jié)合提問幫助幼兒了解麥子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⑴ 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播種?(秋季)⑵小麥在什麼季節(jié)收獲?(春末夏初)小結(jié):秋天農(nóng)民把麥子播種在地里;第二年春天麥子長的綠油油地;到了夏季,麥子抽穗開花、結(jié)果,麥粒由白變黃,由軟變硬,說明麥子已成熟,農(nóng)民伯伯要開始收割了。
3、找一找,說一說。面粉能制作出什磨食品,你還知道小麥的其他用途嗎?了解麥子的用途。小結(jié):麥?赡コ擅娣。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稈可編各種用品,如草帽、扇子、席子、提包。
4、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戴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我是麥爺爺?shù)暮⒆印!薄拔沂秋灨桑沂躯湢敔數(shù)暮⒆!薄?/p>
5、聯(lián)想活動:在夏季里,小朋友還見過那些糧食作物?(豆子等)
6、思品教育:聽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認識小麥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了解小麥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艱辛,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
3.教育幼兒愛惜每粒糧食。
活動準備
1.圖片:小麥
2.ppt課件:吃的面食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麥
教師:你們認識圖片上的農(nóng)作物是什么嗎?你們見過小麥嗎?在哪兒見的?
二、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小麥的外形特征
知道小麥生長在土地里。
小麥的莖叫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麥葉狹長。
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象針一樣的麥芒,麥穗上的麥粒整齊地排列著。
小麥未成熟時呈綠色,初夏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三、小麥可以怎么吃
1.你吃過小麥嗎?
。ǹ梢宰尦赃^熟麥穗的幼兒講一講自己的感受。)
2.小麥還可以怎么吃
ppt課件:好吃的面食
讓幼兒知道麥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油條、面包等等。
四、麥秸有什么用
通過圖片讓幼兒知道麥秸可用來燒飯、燒水,也可用來蓋房子、造紙,還可編各種用品,
如:草帽、扇子、涼席子、草包等等。
五、愛惜糧食
1.引導幼兒了解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的情景。
觀察圖片
農(nóng)民伯伯收割麥子、捆麥子、搬麥子時汗水直淌,滿臉是紅的、衣服是濕濕的,非常辛苦。
2.讓幼兒從中感受收割麥子是辛苦的,應當尊重農(nóng)民伯伯的,要愛惜糧食。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伙房參觀怎樣制作面點。
布料吸水大比拼(科學)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各種質(zhì)地不一樣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體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過動手操作讓幼兒體驗到自由探索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
3、增強幼兒與同伴間的合作意識。
活動材料:
棉布、絲綢、羊毛、人造絲、聚脂面料各剪成寬10厘米,長25厘米的長條若干,長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記錄卡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各種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看錄像內(nèi)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紅家里有好幾塊面料,她想請我們小朋友幫她選一塊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適涼快,你們說選哪一塊呢?”
二、認識面料,并做預測。
出示各種面料,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們的名稱。
出示幼兒記錄卡,讓自由自由討論,做出預測,在你認為合適的布料下預測欄上畫“√”,并說出理由。
幼兒記錄卡(一)
注:在實驗結(jié)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各種面料吸水性的程度(吸水快慢及多少)。
布料
吸水性紅棉布黃絲綢藍聚脂面料綠人造絲紫羊毛
預測實驗結(jié)果 三、幼兒實驗,記錄結(jié)果。
1、“怎樣才能知道你們幫小紅選的布料好不好呢,哪一種布料的吸水性是最強的呢?我們自己來試一試就知道了!
2、幼兒動手操作,教師講解實驗要求:如圖所示
3、幼兒記錄實驗結(jié)果,并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
4、幼兒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展開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根據(jù)各種面料的吸水性來遷移經(jīng)驗。
小結(jié):我們可以用吸水多的、透氣性好的布料做我們在夏天穿的衣服或者貼身的內(nèi)衣,而那些吸水性弱的如聚脂面料,可以做成風衣、雨衣等衣服既防水又擋風。
四、幼兒再次實驗,了解布料相同、液體種類不同,吸水性是否相同。
1、為
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液體:清水、熱水、肥皂水、醋各一盆,讓幼兒任選相同的一種布料分別放入不同的液體,再次進行實驗。
2、幼兒操作,并記錄實驗結(jié)果。
幼兒記錄卡(二)
注:在實驗結(jié)果欄里用數(shù)字1、2……依次排出布的吸液高度。
液體
布料清水熱水肥皂水醋
實驗結(jié)果 3、幼兒討論實驗中的發(fā)現(xiàn),并結(jié)合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進行遷移。
小結(jié):同一種面料用不同的液體浸泡,其吸水與溶解速度也不一樣,因此,平時我們在洗各種面料的衣服時,為了更好的去污,會用較熱的肥皂水或用其它一些洗滌用品來浸泡衣服,而只用清水是很難去污的。
注意事項:
1、做第一個實驗時注意要把五種布掛在長木棒上同時放入水中觀察,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
2、在做第二個實驗時注意布料放入不同液體的.時間應該基本相同。
知識背景材料:
午飯前我請小朋友到盥洗室去洗手,結(jié)果回來的時候,丁丁告訴我她洗手時不小心把袖子給弄濕了,我一看,果然不錯,連她里面的衣袖也都濕了。這時,雯雯也擠到我的身邊,高高地舉起她的衣袖,神氣地說:“我的袖子弄上水也不會濕。”原來她帶了一副聚脂面料的護袖,很多孩子都覺得挺奇怪的,為什么有的衣袖容易弄市,有的卻不會呢?對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來了解真相,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欲望。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 設計意圖:水結(jié)冰、融化、水蒸氣變成水珠的經(jīng)驗、溶解的秘密, 沉與浮 1:提供不同材料,建議幼兒思考如何使沉入水中的材料浮于水面,或使浮于水面的材料沉入水中。如用牙膏皮做成小船,或?qū)⑿¤F釘放在積木上等。沉與浮 2(立起來的木棍):將小木棍放入水中,發(fā)現(xiàn)它躺在水面上。如果在木棍一端粘一大塊橡皮泥,或釘上一根大鐵釘,都能使它立起來。 活動目標:使用多種材料,玩水的過程充滿和有趣。 活動材料:飲料管、紙、牙膏皮、泡沫塑料、小積木、塑料、菜葉、小瓷器、竹片、鐵釘、小石子水管、竹片、盛水具、彩色墨水等 活動過程:下午天氣熱,小朋友都在玩水。今天材料很豐富,但給出一個條件,每人只給一盆水,要節(jié)約用水,用完就沒有了。用水管連接水的有3組、用大小杯子滔水的有2組、用礦泉水瓶蓋扎洞來射水有3組、做水簾洞1組、沉浮和自定義玩法有幾組。 “水流到別的杯子去”組;佘馨蕊、張俊騫、覃芷珊、盧藝文、班學佳 這幾個小朋友,把2根管子把3個杯子連接起來,慢慢地將一杯紅色的水倒在水杯里玩,發(fā)現(xiàn)杯里的紅水通過連接飲料管子流到另一個水杯,3杯水慢慢變紅了,孩子們高興極了,飲料管子傳送水耶,3杯紅水第一次出現(xiàn)流動成水平,水不流動了。 又觀察,張俊騫提出,加水才行,邊說邊給其中一個杯加水,佘馨蕊:水從管子流過去了,3杯紅水又第二次流動成水平,水又不流動了。 老師提醒小朋友想辦法讓一杯水高一點,觀察會怎樣。盧藝文從旁邊小菜園里取兩塊土,和班學佳一起把一個杯子墊高起來,紅色的水又流動了。 就這樣反復做做學學。覃芷珊用手指攪拌水,紅水沒有原來這樣紅了,變淡了。 老師說:為什么水會流過去呢?盧藝文說:水要斜坡才行。 比較水位高度與流的快慢之間的關系,體會水由高處往低處流的特性。體會水的多少和顏色深淺變化的關系。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了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采訪等方式了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啟發(fā)幼兒從物體發(fā)信號、用聲音發(fā)信號、用文字發(fā)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fā)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fā)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fā)傳真、發(fā)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fā)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xiàn)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了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游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為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后,再一個一個的往后傳,各組最后一個報告電話內(nèi)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為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qū)內(nèi)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制作這些通訊工具,為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提供道具。
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yōu)質(zhì)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預設目標:
1、發(fā)現(xiàn)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3、通過身體表演進一步加深對動物自我保護方式的認識。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
2、小動物頭飾,用縐紙編成的“尾巴”,吸吸果凍瓶4個。
活動過程:
一、游戲:捉迷藏。
1、我們一起來玩?zhèn)捉迷藏的游戲,我數(shù)1、2、3小朋友躲起來。
2、討論: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師小結(jié)。
二、隱身妙招
1、了解小動物的隱身妙招。
師:小動物們也在捉迷藏,請小朋友仔細找一找,然后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動物,它躲在了哪里?
(觀看課件:枯葉蝶飛到樹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鉆到草叢中的動畫。)
2、 身體表演:枯葉蝶飛到樹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鉆到草叢中。
3、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保護自己的本領?
小結(jié):隱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動物為了保護自己更好生存,它們身體的顏色與斑紋,與它們生活的環(huán)境十分相近,用來隱蔽自己不被敵人發(fā)現(xiàn)。
4、啟發(fā)幼兒講述還知道哪些動物具有隱身的本領?
三、討論動物的防身絕招。
1、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
2、觀看課件。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
提問:你看到了哪個動物,它是怎么保護自己的?
。ㄖv出一種,點擊出現(xiàn)相應字寶寶和相應動物的頭像)
盔甲:烏龜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氣:黃鼠狼
裝死:狐貍
3、討論:還有哪些動物也用同樣的方法保護自己的?
小結(jié):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 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四、表演防身術。
教師出示各種動物頭飾,幼兒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游戲,小朋友可以變成任何一種小動物,戴上頭飾跟著音樂玩一玩,咦!怎么了?老虎出來了,怎么辦呢?你就要用你變的小動物的方法來保護自己,看誰模仿得最像!
認識小麥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我園地處農(nóng)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在我園的種植區(qū)里種著許多幼兒在生活中常見的農(nóng)作物。但是也有一些由于生活的變遷孩子們很難見到,比如:小麥。每天散步時孩子們都會指著綠油油或黃燦燦的小麥問道:“老師這是什么呀?”《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結(jié)合和利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幼兒認識自然環(huán)境,初步了解自然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精心設計了有關農(nóng)作物小麥的活動。從活動中讓幼兒知道農(nóng)作物小麥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認識小麥、了解小麥外形特征及與人們的密切關系,親自體驗播撒小麥的樂趣。從而豐富幼兒對小麥一生的認識,獲得新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
1、了解麥子的生長過程,認識小麥制品。
2、體驗播撒小麥的快樂,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重點: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難點:能對小麥的不同生長階段和農(nóng)民播種小麥的過程進行簡單排序。
活動準備:
1、實物:麥穗和麥粒。
2、小麥生長階段和農(nóng)民勞動的圖片。
3、小麥做出的食品:饅頭、面條、花卷、面包、餅干。
4、麥稈、麥穗的工藝品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小麥,結(jié)合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開展談話活動
1、老師今天帶來了一樣東西,說說看是什么呀?你在哪里見到過呢?
。]錯,就是我們小朋友在種植園里見到過的小麥。)
2、你知道小麥是誰種出來的嗎?它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小結(jié):原來小麥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他們?yōu)槲覀兊纳钐峁┝思Z食,小朋友從小就要珍惜糧食。
(該環(huán)節(jié)通過孩子在平時散步時積累到的一些經(jīng)驗,和孩子以聊天的方式進入活動,同時讓孩子知道小麥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糧食。)
二、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
1、小麥要從一粒種子慢慢長大,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請小朋友來猜猜看小麥會經(jīng)歷哪些生長的階段?
2、(出示圖片)小麥和我們小朋友一樣慢慢成長,我們來了解一下小麥的成長過程:播種——長出麥苗——拔節(jié)——抽穗——開花——結(jié)麥子。
3、那農(nóng)民伯伯就像小麥的爸爸媽媽,要細心撫養(yǎng)小麥長大他們也付出了許多辛苦,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播撒麥!獫菜荨┓省蜣r(nóng)藥——收割。
小結(jié):小麥的生長是有順序的,在這期間農(nóng)民伯伯要付出很多勞動,非常辛苦,因此我們小朋友要學會珍惜。
4、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排序的游戲,老師要把小麥的生長和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都打亂順序,請小朋友來重新排列正確。
。ㄔ诃h(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孩子看到的有時候是綠油油的,有時候是金燦燦的,其實他們不知道這是小麥生長的變化。為了幫助孩子了解小麥生長的正確順序,我采用了圖片的形式,在出示圖片的同時邊向孩子介紹,幫助他們直觀形象的了解。小麥的成長離不開農(nóng)民伯伯的照顧,因此也讓幼兒了解了農(nóng)民播種小麥的過程;顒与y點是讓幼兒對小麥生長過程和農(nóng)民播種過程進行正確排序,既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也反應出幼兒對活動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三、認識各種小麥制品,了解小麥的用途。
1、農(nóng)民伯伯這么辛苦的把小麥種出來,那小麥都有哪些用途呢?
2、瞧,老師今天也帶來了一些用小麥做的物品,我們來分分類。
、傩←溎苤谱鞒龊枚嗝朗,你知道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小結(jié):人們把麥粒磨成了面粉,白白的面粉可以做成饅頭、面條、花卷、面包、餅干等美食。
、谛←湹柠湺掃能編出漂亮的工藝品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廴藗冞用小麥來做什么了?
小結(jié):人們把不要的麥稈當作燃料來煮飯,或者把麥稈加工后來和泥墻,真是很聰明。
。ㄔ摥h(huán)節(jié)讓幼兒了解了小麥的多種用途,讓幼兒知道小麥是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小麥的全身都是寶,不僅能做出好吃的,還能廢物利用。讓幼兒懂得珍惜勞動成果,學會變廢為寶。)
四、親自體驗播種小麥的樂趣
1、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來當一回小小體驗者,到我們的種植園去播種小麥。我們先來學一學播撒的動作。
。◣熤v解示范,注意要將小麥均勻的撒在泥土里。)
2、帶領幼兒到種植園體驗播撒的樂趣。
3、以后我們每天來照顧它們,讓我們的小麥健康長大,好嗎?
。ㄔ摥h(huán)節(jié)帶領幼兒親自體驗播撒的樂趣,幼兒興奮不已。播種小麥是一個連續(xù)不間斷的過程,孩子們把麥子播撒下去之后就萌發(fā)了一份照顧小麥的責任。)
課后反思:
小麥,一種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農(nóng)作物,它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食用小麥制品?墒请S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很難再見到小麥長在田地里的模樣,他們更不會聯(lián)想到每天吃的食物和小麥的`關系。正好,園內(nèi)的種植園地有農(nóng)作物小麥,何不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呢,讓孩子真正了解關于小麥的一系列知識。
我們知道小麥的生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幼兒雖然有一些關于小麥的經(jīng)驗,也見到過小麥生長的一些階段,但是如何讓幼兒更清楚直觀的了解小麥的整個生長過程,因此我把這個點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來解決。小麥的生長離不開它的播種者——農(nóng)民伯伯,讓幼兒從小懂得珍惜勞動成果,不需要老師的灌輸,在活動中幼兒就能慢慢體會。
本次活動我主要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根據(jù)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和幼兒以一種聊天的方式開始活動,很自然。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需要重點解決的,因此我用到了圖片的形式,在出示圖片的過程中在稍作解釋,讓幼兒更加詳細、直觀的了解。另外我還增設了一個排序的小游戲,不僅給活動增添了趣味性也讓幼兒更好地掌握。第三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了解小麥制品,從中讓幼兒知道小麥不僅可以吃、還能做裝飾等其他的用途。最后環(huán)節(jié)是幼兒最喜歡的環(huán)節(jié),因為他們可以真正體驗到播撒小麥的樂趣。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重新對小麥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他們也獲得了新的經(jīng)驗。孩子們剛剛播撒下了希望的種子,同時也萌發(fā)了照顧小麥的責任。等到麥子成熟了,又能生成一系列其他的活動。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做的就是留意身邊的素材,捕捉教育的契機。
認識小麥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的密切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良好習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重難點分析
1、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jié)約糧食。
2、難點:區(qū)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照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稈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律動《開火車》引入
在音樂聲中,教師做開火車的動作入場:嗨,小朋友們好!我是“豐收號”列車的列車長,想邀請小朋友們乘坐我們的列車,你們愿意去嗎?(孩子們馬上歡呼雀躍,有的迫不及待的從小椅子上站了起來,有的馬上跑過來拉著我的衣角……)教師當火車頭,帶領幼兒開火車來到了野。(情境設置:一副大的圖畫上呈現(xiàn)一片豐收的麥田情境)
二、出示實物,介紹小麥
1、師:看看你們的腳下,還真的有小麥呢!快把它拿起來看看吧。ê⒆觽兗雀吲d又好奇的把小麥拿在小手里。)
2、師提問: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嗎?
幼兒1:它是黃顏色的!
幼兒2:麥穗刺在手指上很疼!
……
3、教師拿著小麥講解它的'外行特征和組成部分:這是麥子的根;這是它的莖,又叫麥秸,空心的,而且有節(jié),摸起來很光滑;這個是葉子,窄長的,莖的頂端長者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成熟的時候才是黃色的。小朋友們來看看小麥的成長過程吧!
4、教師播放自制的課件:小麥從播種的豐收的整個生長過程
師:秋天的時候,農(nóng)民伯伯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天來了,大雪給麥苗蓋了一床厚厚的被子;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且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jié)果;夏天到了,麥子慢慢由綠變黃,成熟之后,農(nóng)民伯伯就可以收割麥子了!
三、律動《我是一粒小麥種》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xiàn)種子發(fā)芽、長大的過程
2、在《苗嶺的早晨》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麥種的成長過程。
四、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教師:農(nóng)民伯伯收下的麥子都去了哪里呢?小·方便面、餃子、蛋糕、餅干、煎餅等等。
3、了解部分麥稈工藝品。
五、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1、教師帶上頭飾當麥爺爺,一部分小朋友當面制品,比如:面條、饅頭、面包、餅干、蛋糕、煎餅等等,一部分小朋友當其他制品,比如:豆腐、大米等等。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那些是我的孩子呀?”幼兒舉手說:“我是XX,我是您的孩子。”
2、請幼兒帶上頭飾當麥爺爺,找自己的孩子。
六、教育幼兒愛惜糧食
復習學過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進一步體驗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始終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xiàn)、去思考、去學習、去實踐,從而體現(xiàn)了《綱要》中所規(guī)定的“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例如,認識小麥時,先讓幼兒主動去觀察;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小麥的生長過程時也充分尊重幼兒個體獨特的表現(xiàn)力。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該根據(jù)需要合理的安排,因時,因內(nèi)容靈活的運用。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總是以孩子學到了多少內(nèi)容來定義他的學習到底好還是壞。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在幼兒園的學習,我們并不是要讓孩子學到多少,而是要積極的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在各項活動中獲得滿足和享受到樂趣,進而使這種滿足和樂趣成為孩子終身發(fā)展的需要。所以,我們教師也無須特別鐘情于我們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而是應該隨時隨地的觀察幼兒的興趣,以幼兒興趣的需要隨時調(diào)整我們的教育內(nèi)容及方案。本次活動中,教師采用了親身體驗、游戲、課件等教學形式組織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聽聽、玩玩、說說、演演中愉快地了解到麥子的生長過程,懂得了珍惜糧食。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認識小麥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會正確種植并關注、照料小麥的生長過程。
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小麥、種植園、小鋤頭、小鏟子、灑水壺等。
【活動建議】
種植適合月份:11月份
【活動過程】
1、出示小麥,幼兒自由觀察,了解小麥的`外形及特征。
師:小朋友多見過小麥嗎?它長的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2、提出種植任務:種小麥。討論:怎樣種?
3、幼兒種小麥:松土用小鋤頭、小鏟子把大塊的土弄碎,將小麥撒到土里,用小鏟子敲幾下泥土,整平土地。澆水將周圍的土淋濕。
4、記錄種植時間,并每周定期為小麥澆水,記錄觀察到的小麥生長狀況,將情況記錄在小麥生長日記中。小麥生長日記每頁記錄內(nèi)容包括日期、天氣、小麥生長狀況等基本情況(配圖)。
5、一個生長周期后,引導幼兒整理、裝訂“小麥生長日記”,做成一本自己的“書”(附幼兒進行小麥種植步驟活動照片,及幼兒做成的一本小麥生長日記書)。
形式:個別操作。
評價:正確種植小麥持之以恒照料小麥完成一個生長周期。
認識小麥教案 篇8
【活動設計】
我們種植園的小麥在孩子們精心的照料下成熟啦!孩子們雖然身處農(nóng)村,但參加農(nóng)事勞動機會卻非常少。為了讓他們感受、體會一下勞動過程,品嘗到豐收的喜悅,我們?yōu)楸敬位顒幼髁司牡臏蕚洹?/p>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麥是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加工成面粉。
2、認識用于收割小麥的勞動工具:鐮刀、連桿、篩子等。
3、體驗勞動的'快樂,教育幼兒要珍惜勞動成果、愛惜糧食。
4、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鐮刀、剪刀、竹籃、連桿、小筐等。
【活動過程】
1、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學說:金燦燦的麥穗。
2、認識勞動工具:鐮刀
3、觀察老師和保育員收割小麥過程,并作模仿動作。
4、打麥穗
認識勞動工具――連桿
組織幼兒觀察炊事員爺爺打連桿,幼兒學習用連桿打麥穗。
討論:還可以用什么辦法將麥子從麥秸里分離出來。(風揚、用電風扇吹、用篩子篩等。)
5、麥子的用途
(1)收藏部分麥穗、麥秸用于制作。
(2)將收獲的小麥送到糧店換成面粉。(家園合作:有條件的家庭可帶幼兒觀察小麥加工成面粉的過程)
(3)將面粉部分投入“巧面館”用于游戲、制作面制品。
(4)大部分面粉送到廚房,請炊事員做成面制品:面條、餃子等食用、品嘗。
【活動反思】
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讓幼兒更進一步的走近大自然,親身體驗一次農(nóng)民伯伯豐收時的忙碌,體會一下農(nóng)民伯伯豐收的喜悅,感受農(nóng)田里面真“熱鬧”。同時這次秋游幼兒還收集了秋天的各種種子,體驗了集體活動的快樂。
認識小麥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麥子的生活過程,認識小麥食品。
2.簡單了解幾種麥稈工藝品。
3.感知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知道愛惜糧食。
活動準備:
1.《小麥的生長過程》課件,麥稈工藝品。
2.成熟的一麥一捆,麥粒許多
3.麥粉制食品多種,面板,發(fā)酵好的面團。
活動過程:
一:導入:謎語導入:
1.師:寶貝們,你們猜過謎語嗎?今天老師和你們一起猜謎語,好嗎?
秋天撒下粒粒種,冬天苗兒雪里藏,
春天返青節(jié)節(jié)長,夏天成熟翻金浪。
2.師引導幼兒猜出謎語.
二:出示實物,介紹小麥:
1.師: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特征和組成部分:根、莖、葉的形狀。
、傩←湹耐庑问鞘裁礃拥?(長長的,細細的)
、谛←湹母鞘裁礃拥?(須根)
、坌←湹那o是什么形狀的?(莖也叫麥秸,它一節(jié)一節(jié)的,空心的,摸起來很光滑)
、苄←湹娜~是什么形狀的?(細長的)
、萸o的頂端長的什么?(長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
2.讓幼兒了解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
、倮谜n件講解:
(這是小麥種子,秋天的時候,農(nóng)民伯伯把小麥種種在地里。小麥種發(fā)芽長出幼苗,冬天來了,雪下得很大,小麥藏在雪里睡了整整一個冬天。春天來了,天氣變暖了,小麥長得綠油油的,慢慢長大拔節(jié),再慢慢地抽穗。到了夏天,小麥慢慢地變黃了,成熟了,農(nóng)民伯伯開始收割。)
播種→麥苗→拔節(jié)→抽穗→成熟→收割
②幼兒動手操作小麥從播種到豐收的整個過程課件,鞏固小麥的生長過程。
1 2 3 4 5
播 麥 拔 抽 成
種 苗 節(jié) 穗 熟
、坜r(nóng)民伯伯種下種子以后還要做的動作:
澆水→施肥→鋤草→打農(nóng)藥→收割
、苡^察圖片;
(1)告訴幼兒從前的時候科技不發(fā)達,農(nóng)民是用鐮刀割小麥,然后攤在馬路上,把麥粒從麥秸上脫下來。
(2)放收割機割麥的.畫面,告訴幼兒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人民用收割機割麥子,方便快捷。
三.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師:農(nóng)民伯伯收下的小麥都去哪里了?(淘洗,曬干,去小麥加工廠把麥粒磨成面粉,然后制作各種食品)
1.出示各種麥粉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些都是麥粉做的。(饅頭、方便面、包子、煎餅、各種點心)
2.大家一起嘗嘗各種小麥食品。
3.出示圖片及麥稈工藝品單了解幾種麥子麥稈工藝品。
4.幼兒動手操作制作各種小面食:如小面頭,小花卷,小包子等,并把各種制作好的各種面食作品收集起來,等下課后送至伙房蒸熟,和其他班的小朋友分享。
四:在《憫農(nóng)》的古詩中,告訴幼兒體會農(nóng)民伯伯勞動的辛苦,萌發(fā)讓幼兒愛惜糧食的感情,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不剩飯,不掉飯粒,不挑食的好習慣。
認識小麥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養(yǎng)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活動準備:
1、《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1、提問: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jié)、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秋季農(nóng)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jié)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nóng)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麥?赡コ擅娣郏幻娣劭勺龀绅z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請一個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shù)暮⒆!薄拔沂秋灨,是麥爺爺(shù)暮⒆?”
三、聯(lián)想活動: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附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農(nóng)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大家都要愛惜糧。
【認識小麥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小麥大班教案11-21
《小麥的一生》大班教案11-30
幼兒大班社會教案《小麥豐收啦》04-03
幼兒園中班教案《小麥》(精選13篇)05-18
小麥的選購技巧10-19
小班認識教案認識一教案小班11-16
認識比教案12-06
《認識日歷》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