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文言文必須讀通的道理。
2.了解孔子關于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的論述。
3.初步熟悉幾個文言虛詞。
教學重點:
1.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弄清實詞的含義。
教學方法:
本篇課文是初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開始,怎樣學習是關鍵,著力抓把誦讀,使學生當堂成誦,疏通文義后,讓學生在課上背誦。(全班齊背,再個別同學分行背誦)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學習文言文一定要讀、背誦,所以大家要多讀,讀熟才能背。
正音:
慍(yùn),罔(wǎng),殆(dài),謂(wèi),哉(zāi),
誨(huì),焉(yān),亦(yì),識(zhì)
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發(fā)音。
大家讀過課文后一定會發(fā)現(xiàn),每一則都有一個“子曰”,誰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子曰”呢?(因為《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為什么叫“子”呢?(因為是孔子的弟子再傳弟子所記,用“子”表示對老師的尊敬。
《論語》和孔子簡介: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內(nèi)容有孔子的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南宋·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孔子,(BC511—BC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者。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今山東曲阜東南)。先世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曾擔任過委吏、司寇等小官,后罷官,周游列國,終不在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鬃釉罅π麄鳌叭省钡膶W說,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jié)合,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著者七十二人,但他看不起勞動人民,政治上維護貴族統(tǒng)治,提倡德治和教化。
學生再讀課文,老師領讀全文。
誦讀前四章,教學步驟如下:
、冽R讀1~2遍②頌讀并劃分停頓③疏通文義④自由練習誦讀(抽查個別學生),以下不再一一注明。
1.“學而時習之”
“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這些都需要實習才能掌握)
“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實習(或溫習)[③]
〈譯〉學習了知識按時去實習它,這是很愉快的事。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
“知”了解。
“慍”怨恨。“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譯〉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這三句話中都用了“不亦……乎”的句式,叫“反問”,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
2.“溫故而知新”
“故”指舊的知識,“新”指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
〈譯〉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可以做老師了。
3.“學而不思則罔”章
“罔”指迷惑而無所得!按本衿>攵鵁o所得。
〈譯〉只讀書而不動腦筋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弄得精神疲憊。
孔子在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4.“子貢”章
這章形式與其它各章不同,是學生提問,老師作答。
“子貢”,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賜,字子貢。
“孔文子”衛(wèi)國大夫孔圉(yǔ)!爸u號”:在封建時代,帝王和大臣死后要根據(jù)他生平的功業(yè)給他一個名字叫“……”,孔圉的謚號是“文”。
“謂”叫做,稱為!懊簟甭斆簟!皭u”以……為恥(意動)。
“是以”因此。
〈譯〉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叫‘文’呢?”孔子說:“他聰敏而又愛好學習,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因此用‘文’做他的謚號!
借回答子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圩鳂I(yè)]背誦全文六章,前四章會默會譯。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前四章的內(nèi)容。
5.“默而識之”章
“識”記!爸睂W習所得。“厭”滿足、厭倦。
“誨”教導。(“厭”同“饜”滿足)“何有于我哉”
〈譯〉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努力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學生而又知厭倦,哪一樣我能有呢?
6.“三人行”章
“擇”選擇!吧啤焙玫牡胤。“改”改正
〈譯〉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好地方學習,對他們的不好地方(自己也有這方面問題),就應該注意改正。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有老師。
背誦課文
[練習]一~四
。ㄒ螅喊颜n文間行抄在本上(空3行),一行寫字義,兩行翻譯。
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直接引入)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送東陽馬生序》
二、展示學習目標(幻燈片)
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積累重點文言詞語
三、準確翻譯課文第二段
(一)自學文本
1.出示自學指導(幻燈片):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借助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翻譯課文,將重點詞語的理解批注到書上,自己解決不了的地方做上標記。10分鐘后我們,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看誰翻譯得更準確。
2.學生自學,老師巡視。
。ǘ┵|(zhì)疑答疑。 學生質(zhì)疑,學生答疑,學生解答不了的老師點撥。
師問:有沒有翻譯不了的詞、句?
生答。
。ㄈ┙涣餮杏。
1.按照“讀文---釋詞---譯句”的方式翻譯課文,一人譯一句。
重點詞語:(板書)
負篋曳屣: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表示鞋破) 窮冬:隆冬。 皸裂: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 舍:這里指學舍書館。 支:通“肢” 媵人:這里指服侍的人。 湯:熱水。
沃灌:澆洗。 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被: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纓:帽帶。 腰:腰佩。腰,用作動詞。 容臭:香袋。臭,氣味,這里指香氣。 燁然:光彩照人的樣子。
緼袍敝衣 :破舊的衣服?A,舊絮,敝 破 。
語文教案 篇3
[三維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識記字詞。
2.引導學生學習細節(jié)描寫及側(cè)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覺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xiàn)人物性情。
2.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派的領袖,是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作為政壇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為一個文人,學者的梁啟超又會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重溫他的精彩演講,去感受他的獨特之處。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1.梁實秋
原名梁治華,散文家、文學評價家、翻譯家。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2.梁啟超
請同學讀注釋①的相關介紹,教師補充。
學生明確:梁啟超是廣東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經(jīng)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小說”“小說界革命”,早年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國說》,晚年在清華著書立說,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這是他作為學者的一面。
三、板書本課字詞
戊戌 wù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hóng 薊 jì
四、具體研習課文
1.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可以從課文中找出原句。)
明確:深刻印象。
點撥: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fā)生了強烈的愛好!)
2.思考: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shù),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講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教師整理歸納后板書。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nèi)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3.通過對梁任公深坑特點的分析,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讓人難以忘懷的老師,更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其貌不揚,卻瀟瀟自信,他學識淵博,文采飛揚,卻嚴謹謙虛,他感情豐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特點
內(nèi)在(步履、風神)
神態(tài):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明確: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4.討論:梁啟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在細節(jié)和側(cè)面描寫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點撥: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
教師補充:我們聽這樣一個人的演講,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景仰與敬佩、愛戴。因為他那顆真性情,熾熱的.愛國心是不變的!
五、課堂總結(jié)
他有一篇《少年中國說》,同學們一定很熟吧。學生齊讀此段,來感受梁啟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 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業(yè)
梁實秋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jié)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筆描述出來。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
(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nèi)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肖像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
(特點)
內(nèi)在(步履、風神)
神態(tài):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語文教案 篇4
預設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在閱讀中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領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鍥而不舍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3、學習描寫昆蟲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大自然與周圍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1、有關昆蟲的謎語。
2、法布爾圖象的投影片。
3、描寫蝴蝶的一首短詩。
課程實施過程:
課前游戲:猜幾個關于昆蟲的謎語。
一、導入新課:
1、剛才的游戲中,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同學對昆蟲的了解還真不少!在上一堂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來自法國的世界著名的昆蟲學家,他就是——法布爾。
2、(投影示法布爾圖)瞧,這就是法布爾!你覺得他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這節(jié)課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第15課《裝滿昆蟲的衣袋》。(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感受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打開課本,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寫到了法布爾的`衣袋?知道這鼓鼓的衣袋里放著的是什么嗎?
從這兒你知道了什么?(相機板書:著迷 迷戀 癡迷)
2、法布爾是一個癡迷于昆蟲的人,寫人離不開寫事,默讀全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幾件事反映出法布爾對昆蟲的癡迷?
。1)法布爾終于找到了///歌唱家///紡織娘;
(2)法布爾放鴨子后經(jīng)常去觀察昆蟲,雖遭父母責罵,依然癡迷于昆蟲。
3、小組學習:
投影學習要求:
a、自由讀2—10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覺到法布爾對昆蟲癡迷的句子;
b、把你劃出的句子讀給組內(nèi)同學聽,并說說你劃出它的理由,聽一聽別人對你的朗讀評價;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體交流,相機指導朗讀。
“沒用的玩意兒”指什么?為什么加引號?
5、過渡:法布爾就是這樣一生癡迷于昆蟲的研究,他專心地觀察、探究昆蟲,常常忘了周圍的世界。父母的責罵也絲毫不能阻止他對昆蟲的迷戀。憑著這種癡迷的、鍥而不舍的精神,他走進了科的殿堂,成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響的昆蟲學家!
齊讀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爾圖,同時出示句式:
看著法布爾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
現(xiàn)在請你想想課文為什么要用《裝滿昆蟲的衣袋》作題?
7、你從法布爾身上懂得了什么?學到了什么?
四、遷移訓練:
1、其實,只要你用心觀察,昆蟲是很可愛的,它們的外形就很有特點。
找出課文中描寫昆蟲的句子,讀一讀。
2、老師學了這篇課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寫了幾句,想看看嗎?
投影:像指揮棒一樣靈活的觸角,
像鮮花一樣斑斕的翅膀,
像晨曦一樣輕盈的體態(tài)。
你翩翩飛舞著,
美麗了人們的視線……
能看得出寫的是什么嗎?
3、課外,我們也觀察了昆蟲,也想來寫幾句嗎?
用一段話描寫一種昆蟲的外形。
4、交流。
五、課后作業(yè):
1、繼續(xù)觀察昆蟲的生活,完成一篇觀察日記。
2、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昆蟲記》讀一讀。
設計理念:
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閱讀是學生帶有個性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由于其個人經(jīng)歷與知識閱歷的不同,面對相同的文字,產(chǎn)生的內(nèi)心體驗不盡相同。
在尊重學生獨特感受的基礎上,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文本的對話,使他們在總體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定下與文本對話的情感基調(diào)。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感知分析語言文字,再現(xiàn)詩中意境,品味其組成的宏大氣勢。
2、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結(jié)合詩中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展開聯(lián)想,體會詩人壯闊的胸懷和豪情壯志。
【教學重點】
領悟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詩歌主旨的理解
【教學難點】
體會渴望破壞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熱情和決心
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思路】
這首詞是語文詩歌閱讀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郭沫若激情昂揚的情感。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設計思路】
1。課型:詩歌講讀鑒賞課
2。方法:播放錄音、反復誦讀、教師講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知道有一個特殊的日子——五四青年節(jié),這是我們的節(jié)日。我們青年人是只爭朝夕、奮發(fā)進取、拼搏向上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有這樣一位青年,他的名字很特殊,取家鄉(xiāng)兩條河流的名字作自己的筆名,他就是郭沫若。今天我們就走近郭沫若,走近他的《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二、作者簡介
郭沫若生于四川樂山,幼年入家塾讀書,1906年入嘉定高等學堂學習,開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學,先學醫(yī),后從文。這個時期接觸了泰戈爾、歌德、莎士比亞、惠特曼等外國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他投身于新文化運動,寫出了《鳳凰涅磐》、《爐中煤》等詩篇。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yōu)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
拓展:郭沫若名字的由來
1919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學時,取了“沫若”這個筆名。“沫”“若”,即沫水和若水。沫水,古水名,即今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中西部;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礱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位于四川省西部。“沫水”“若水”是流經(jīng)郭沫若家鄉(xiāng)的兩條河流。郭沫若取此二水作為筆名,是表示他身在異國、不忘家園的意思,也表現(xiàn)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朗讀感知
1。請一名學生朗讀
2。問題:這首詩給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偉、強力、壯麗、熾熱、奔放
3。播放朗誦音頻
四、寫作背景介紹。
1919年,五四運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與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擊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與一切進步要求則得到熱烈的崇尚與贊揚。倡導科學與民主,爭取獨立與自由,張揚個性意識,追求個性解放,要求改造舊的社會、建設新社會,成為時代的強音。
五、朗讀、領會,品評、鑒賞。
1、請同學們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首詩所展現(xiàn)的畫面
示例:這首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個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邊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點上,吹響一聲聲響徹寰宇的號角。他的號角歡呼在怒涌的白云、壯麗的北冰洋,也歡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歡呼來自空間各個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濤既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又蘊藏著同樣巨大的創(chuàng)造力,那就看人們能否掌握它、駕馭它。看吧,滾滾而來的洪濤正在不斷地努力向前,描繪著“力的繪畫”,表演者“力的舞蹈”,演奏著“力的音樂”,抒寫著“力的詩歌”,激蕩著“力的律呂”。
2、請找出這首詩歌的意象
白云、北冰洋、洪濤
3、請圈出詩人所運用的動詞
怒涌、提起、推倒、毀壞、創(chuàng)造、努力
4、問題討論:詩歌為什么要描繪滾滾洪濤?
教師點撥:《立在地球邊上放號》寫于1919年9、10月間。時郭沫若受五四運動和月革命的沖擊,決然從日本渡;貒。五四運動所產(chǎn)生的偉大的“力波”越過太平洋,直接震動了時刻感應著時代脈搏的`年青氣盛的郭沫若,當他置身于日本橫濱的海岸,面對浩渺無邊的大海,那驚天的激浪和著時代的洪流一起撞擊著他的胸懷,使他的如擦之筆,得到了縱橫揮寫的創(chuàng)作契機詩中描繪的滾滾洪濤的景象,正是“五12539;四”運動巨大聲勢的象征。再推開一層說,也是世界潮流的大工業(yè)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具體象征!拔12539;四”運動對于中國,正如滾滾而來的洪濤一般,它正以巨大的破壞力,沖決一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羅網(wǎng),同時以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建樹嶄新的科學與民主的現(xiàn)代文明!拔12539;四”運動所展示的中國未來,是光輝燦爛的圖景。從第二個更宏觀的思想層次說,世界朝流的大工業(yè)生產(chǎn),也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卷日本,沖向中國,并且勢將蔓延到全球各個角落,這是歷史前進的不可阻擋之勢。
于是,在詩人的筆下出現(xiàn)了一幅雄奇壯偉、流動奔突的畫面。于是詩人寫下這首對于力的贊歌,正是那種向舊世界、舊文化、舊傳統(tǒng)猛烈沖擊的時代精神的象征。
5、問題討論:“力的繪畫,力的舞蹈,力的音樂,力的詩歌,力的律呂喲”怎樣理
解這段話的深刻含意?
教師點撥:這是對力的歌頌和贊美,詩人從多角度描繪
了力的內(nèi)涵,強調(diào)色彩,突出形態(tài),體現(xiàn)其神韻,反映其節(jié)奏,多層面感受力和
美。詩人盡情歌頌的力,其實正是五四時期的那種時代精神的特征。
6、根據(jù)以上分析談談你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教師點撥:這首詩的描寫的橫跨兩大洋的巨人,其實都是詩人的自我形象,詩歌表達了詩人渴望破壞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熱情和決心。
這首詩堪稱為郭沫若早期“火山爆發(fā)式”的詩歌代表作之一,從其詩歌中最能感受到“五四”時期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據(jù)作者說,在那段時間里,“惠特曼的那種把一切的舊套擺脫干諍了的詩風和五四時代的暴突進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徹底地為他那雄渾的豪放的宏朗的調(diào)子所動蕩了!保ā段业淖髟姷慕(jīng)過》)這首詩,正是這種惠特曼式的“雄渾的豪放的宏郎的調(diào)子”。它是感情激蕩時一氣呵成的,是火山爆發(fā)噴涌而出的巖漿,其氣勢洶涌,灼熱逼人。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首詩。
2、閱讀郭沫若的《天狗》。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道理。
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初步了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jié)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重要性。再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fā)自己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難點
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課前準備
1. 預習課文,掌握頁下注釋,思考課后“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2. 三個回形針,一張卡通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出示圖片)你在圖中看到了什么?
設問:1+1=?
學生自由發(fā)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一支筆 + 一張紙 = 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 一壺酒” = 詩百篇
… …
我們只要調(diào)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羅迦費因格及其作品簡介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yè)家、學者、創(chuàng)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chuàng)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chuàng)造性紙牌》 等。“唯一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明確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進而復習舉例論證方法。
能力目標:
提高獨立閱讀、認真探究、積極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
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3、檢查預習
汲取(jí)吸取。汲,從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動搖。
鍥而不舍(qiè)刻一件東西, 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不言而喻(yù)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持之以恒(héng)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什么?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
(3).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4).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并分析其作用?
(6).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什么?
教師點撥:
⑴只有這樣才會激發(fā)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
、朴匈囉趧(chuàng)造性的思維
、洽賹W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
、鄢种院愕木窈鸵懔
⑷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⑸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fā)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nèi)爾發(fā)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意識
、手饕鶕(jù)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四、文章小結(jié):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
論 證 過 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
——堅信人人都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擴展練習:
1、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
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xù)著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fā)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 。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chuàng)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薄霸谶^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騷者為成吉思汗,而最具才華者是莎士比亞!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贊嘆:“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么羅盤針總是轉(zhuǎn)向南方?它周圍有什么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具創(chuàng)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chuàng)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tǒng)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tǒng)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 (其余略。)
2、認識了這么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成功,那么怎樣才富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3、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六、布置作業(yè):
1、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2、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jīng)過的人都裝著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么?”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么樣的話?
教學反思:
1、本課時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核心,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著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建立“我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chuàng)造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2、導入部分新穎有趣,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
3、學生活動設計比較合理。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習活動,在閱讀思考表達中進步。學生活動的部分他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等人的創(chuàng)造性成就由學生來介紹,既有利于發(fā)掘他們的知識儲備,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澳阌羞^這方面的經(jīng)驗嗎?”“如何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引導學生談自己的經(jīng)歷與感受,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創(chuàng)造性思維。
4、補充了很多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并聯(lián)系自身。
5、聽讀課文不必要。學生一邊聽讀,一邊思考問題,一邊還有自己的默讀進程,有一心多用之嫌,不如由學生自由讀。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⒈認識13個生字,2個多音字,會寫8個字。會用“一邊------一邊-----”說話。
⒉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問句。背誦課文。
、澈唵瘟私庥嘘P銀河的知識,感受童真童趣,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⒈識字、寫字。
、灿懈星槔首x課文。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問句,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揭示課題。
⒈出示課題,我們一齊讀一讀,課題中的“問”和“銀”是我們要學習的生字。讀一讀。
、策@兩個字你在哪見過?
⒊簡單介紹一下有關銀河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⒈教師范讀。請同學們聽老師讀文,注意聽準字音。
、沧宰x課文。請你自己讀文,讀時,畫出不認識的字,然后問一問同桌小朋友,也可以問一問老師。
⒊學生互讀課文。
⒋教師檢查讀文。注意糾正讀音。“訴、鉆”是平舌音!伴L”在本課讀二聲。
三、切入重點句子,邊讀邊學習生字。
1、燈片出示文中重點句子:
那里,可有長胡子的小蝦?可有愛鉆洞的泥鰍?
可有搖頭擺尾的小鯉魚?可有穿硬殼衣服的田螺?
你那里,能不能一邊劃船,一邊唱歌?
(1)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幾個句子有什么特點?(有問號,是問句)
。2)是啊,問句應怎樣讀呢?自己練習讀一讀。
。3)指名讀。(必要時,教師進行范讀,讀出孩子質(zhì)疑時的天真與好奇。)
。4)句中提出生字讀一讀,蝦、洞、鰍、搖、鯉、硬、殼、螺、劃。
。5)處理多音字,殼和劃。
、苍儆懈星樽x句子,能背的背下來。
、衬贸錾挚ㄆ忌帧
、僬埬阕鲆粋小老師,考一考你同桌的小朋友。
、诮處熌贸錾挚ㄆ忌。
四、寫字
、痹谖覀冋J識的這些生字中有幾個要寫的:問、陣、波、蝦、洞、鯉、硬、殼。
、沧约簞幽X想辦法記住它們。然后和同桌小組內(nèi)同學交流一下。
五、拓展延伸。
想一想,說一說,你知道銀河系里都有什么嗎?
。ǔ鍪緹羝┯眠@樣的句式說一說,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
二、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寫字。
1、出示本課要寫的幾個字:問、波、洞、鯉、硬、殼
2、你認為哪幾個字我們可以放在一起去寫?波和洞,鯉和硬。(它們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寬)
先指導寫波,注意右邊皮的筆順,寫完后自己寫洞。
再指導寫鯉,注意魚寫做旁捺變提。
自己觀察問和殼,看看需要注意什么,再動筆寫。
3、完成課后練習讀一讀,寫一寫,填一填。
四、積累《海水》
1、自己練習讀一讀。
2、合作讀一讀。
3、小詩歌里寫了什么?
4、有感情朗讀。
5、背誦。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zhì)教案語文03-07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窮人教案11-23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古詩教案11-07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