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8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課文寫的是一位畫家和一個小姑娘之間發(fā)生的事。在海灘上,畫家請小姑娘看管衣服和畫夾,自己游到礁石上撿貝殼;小姑娘冒著火熱的太陽等了好長時間,畫家才回來;畫家想給小姑娘貝殼以表示感謝,小姑娘謝絕了。
教學目標
1預習課文,圈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2識記4個生字:腸、蜊、螄、捅。理解并積累7個詞語。仿寫比喻句。
3默讀課文,按提綱簡要復述課文。
4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女孩的美好心靈。
教學建議
導入新課
交流預習情況。分節(jié)讀課文,提出問題。
字詞教學
課文4個生字都是形聲字,可以用換部首的方法記住讀音和字形,再通過比較理解字義。
本課的詞語也比較淺顯,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不懂的地方,合作想辦法解決。
閱讀教學
課文比較長,課始(或課前)可讓學生預習課文。預習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是讀通課文,圈劃自己不懂的地方和最感動的地方。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先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比如:結合“閱讀芳草地”的第二題,根據(jù)提綱理清課文的層次。然后深入學習課文,通過小姑娘的言行理解她樂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報答等好品質。同時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句子的語氣。
練習指導
1“詞句活動室”的第一題:小組合作,寫出“一字打頭”的成語,比一比哪一組寫得多。要通過“游戲”、“比賽”等學生喜歡的形式,幫助學生積累成語。這類成語很多,如:一心一意、一本正經(jīng)、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塵不染、一帆風順、一干二凈、一鼓作氣、一呼百應、一見如故、一箭雙雕、一舉成名、一舉兩得、一馬當先、一鳴驚人、一目了然、一諾千金、一絲不茍、一團漆黑、一望無際、一針見血等。
2“詞句活動室”的第二題:“照樣子,填寫句子。”例句中“心潮像海浪一樣翻騰”比喻心情非常激動;理解了之后,讓學生想想誰在什么時候心情非常激動;最后,完成填寫練習。
語言實踐
課后練習要求學生,根據(jù)提綱,把課文內容講聽。課文比較長,主要是訓練學生學習把課文分成幾個部分(有時也可以把一個大段分成幾個部分),想清楚以后在進行復述。具體講的時候對學生要求不能太高,大致內容講清楚就可以了。
實踐活動
“語言直播廳”是一道跨度很大的練習,重在培養(yǎng)學生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知新而溫故”——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復習舊知識。在課內外學過的文章中,只要主人公的品質和“樂于助人”、“守信”、“做了好事不求報答”中的一個方面有關即可。假如主人公有其他美好品質,一般也可以允許。
資料
作者:莊之明原名莊志明。1937年出生。福建晉江人。著有短小說集《海菊花與寶石花》,中小說集《愛的萌芽》等。
詞語注釋:
一望無際:際,邊。一眼看不到邊。形容遼闊。
靈機一動:靈巧的心思一下子出現(xiàn)了。
古詩誦讀
游子吟
唐·孟 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簡介
孟 郊 (751-814) 字東野,湖州武康(浙江德清)人。貞元進士,任溧陽縣尉。其詩多寒苦之音,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有《孟東野詩集》。
注釋
游子:離開家鄉(xiāng)游走四方的人。吟:一種詩體名稱。就像本書中所收的漢樂府《長歌行》中的“行”字那樣,總是放在名的最后。密密縫:意為母親擔心兒子長久遠游外地,生活沒人照料,便密縫衣服使之不易破損。寸草心:比喻兒子自感報答母愛的孝心非常綿薄。因子女需母親撫養(yǎng)方得成年,有如小草需陽光照射方得長高,故有比喻。三春暉:春季三個月的溫暖陽光。比喻母親的慈愛恩德。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握針線,正在為即將外出遠行的兒子縫制衣衫。她一針一線細密地縫著,仿佛是擔心兒子不能按時歸來,便把自己對孩子深深的關愛都縫進衣服里。作為子女,寸草般微薄的教心又怎能報答這陽光一樣偉大的母愛呢?
提示
這是一首頌揚偉大母愛的小詩。詩人是從一個很普通的`生活場景開始對母愛進行描繪和頌揚的。這首詩看似淺顯平淡,實際上含意深婉,又富有民歌特色,因此長期以來為人們所傳誦。
謝亭送別
唐·許 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作者簡介
許 渾 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陽(今屬江蘇)人。太和進士,官虞部員外郎。其詩長于律體。有《丁卯集》。
注釋
謝亭:在今安徽宣州。相傳是唐朝謝朓(tiǎo)所建。勞歌: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是古時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別時唱的歌。泛指送別歌。西樓:即謝亭。
譯文
我在謝亭設酒為好朋友餞行。離愁別緒籠罩著每個人的心頭。在送別的歌聲中,船夫解開纜繩,小船起程了。我目送著船兒離去,只見經(jīng)霜的楓葉染紅了兩岸的青山;湍急的江水載著那一葉小舟,漸行漸遠,融入了天際……夕陽西下,暮藹沉沉,凜凜的秋寒使酒醉的我醒來,可是知心的好朋友已遠遠離去。在這滿天的風雨中,我孤獨寂寞地走下了謝亭。
提示
這是一首送別詩。它以景寫情,用自然的風光來襯托人的感情。
語文教案 篇2
《楓橋夜泊》講詩人張繼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xiāng)夜優(yōu)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游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啟:楓橋鐘聲越千年
師:當代詩人陳小奇寫過一首歌,歌名叫《濤聲依舊》,大家聽過嗎?這首在上個世紀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還能受到大家的歡迎。這首歌,不但曲子好聽,歌詞也寫得相當出色。大家看,這是其中的兩句——
。ù笃聊怀鍪荆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師:誰來讀一讀?大家注意看,歌詞中有一個詞叫“無眠”,誰知道“無眠”的意思?
師:留連的鐘聲,還在敲打我的無眠。那么,這是從哪里傳來的鐘聲呢?大家看——
。ù笃聊怀鍪荆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師: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注意,這是古詩。你在讀的時候,要讀出古詩特有的節(jié)奏和味道來,誰再來讀一讀?
師:讀得好!那么,從詩中看,這是哪里的鐘聲呢?
生:寒山寺的。
師:沒錯,這是寒山寺的鐘聲。為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詩人盼啊望啊、夢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十年。
師:十年,整整十年,可見這鐘聲的魅力!那么,這鐘聲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
。ù笃聊怀鍪荆
幾度經(jīng)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師:其實,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詩人高啟就在一首詩中寫過這樣的鐘聲,誰來讀一讀?
師:高啟所寫的鐘聲,也是寒山寺的鐘聲。讓人奇怪的是,每次經(jīng)過楓橋,每次聽到寒山寺的鐘聲,高啟總會想起一個人,誰?
師:張繼?張繼何許人也?為什么幾度經(jīng)過都要憶張繼呢?大家看——
。ù笃聊怀鍪荆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宿楓橋》
1.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來,我們一起讀!
2.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jīng)到過哪兒?
3.沒錯,寒山寺又名楓橋寺,因為它就在楓橋的邊上。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么呢?
4.七年之后,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又聽到了什么?
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大屏幕出示)
留連的鐘聲
還在敲打我的無眠
塵封的日子
始終不會是一片云煙
——陳小奇《濤聲依舊》
十年舊約江南夢,
獨聽寒山半夜鐘。
——【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
幾度經(jīng)過憶張繼,
月落烏啼又鐘聲。
——【明】高啟《泊楓橋》
七年不到楓橋寺,
客枕依然半夜鐘。
——【宋】陸游《宿楓橋》
師:聽!陳小奇的筆下有鐘聲,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陳小奇的歌詞)
師:聽!王士禎的筆下有鐘聲——
生:(齊讀王士禎的詩句)
師:聽!高啟的筆下也有鐘聲——
生:(齊讀高啟的詩句)
師:再聽!陸游的筆下還有鐘聲——
生:(齊讀陸游的詩句)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么?
二、講授新課
師:讀讀這首詩,自由讀、反復讀、讀清爽、讀通順。(生自由讀)
師:好,字字落實。注意了“眠”是前鼻音,“寺”是平舌音,這叫清清爽爽,還要有板有眼地讀。(生讀)
師:一起來讀讀,你們讀前四字,老師讀后三字(師生合作讀)。
師:再反過來讀(師生再合作讀)。
師:老師讀題目,你們讀詩句(生齊讀)。
師:就是這樣,讀出味道,讀出節(jié)奏。讀詩不僅要讀出味道,讀出節(jié)奏,還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你讀后的情緒是怎樣的,用一個詞說說。
生:愁緒滿懷、失落、孤獨、憂愁、凄苦……
師:對比著想想,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會孤獨嗎?讀杜甫的《絕句》會憂愁嗎?為什么讀《楓橋夜泊》讀出的是凄苦、悲傷呢?靜靜默讀,一邊讀一邊看看注釋,更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是詩中那些詞給你這樣的感受,向你傳遞這樣的`情緒?
師:老師提一個問題考考各位。張繼楓橋夜泊是睡覺時,這個夜晚他睡著沒有?
生:沒有。
師:詩中哪個詞告訴了我們?
生:愁眠。
師:“愁眠”是什么意思?找一個近義詞。
生:失眠、無眠、難眠、不眠。
師:齊讀“愁眠”這個詞(生齊讀);想想愁眠的滋味,再讀(生齊讀);輕一點(生再齊讀)。
師:在“愁眠”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按照詩的順序說。
生:月落
師:月亮落下去后,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幽暗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么?
生:江楓。
師:江楓在你眼里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生:火紅的楓葉在江風中瑟瑟搖曳。
師:因為愁眠在江中看到了什么?
生:漁火。
師:怎樣的漁火?
生:忽暗忽明的、隱隱約約的。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他聽到了什么?
生:鐘聲。
師:在哪?(生:姑蘇城外寒山寺)什么時候(生:半夜)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還聽到了什么?
生:烏啼。
師:那是什么樣的烏啼? (生: 孤獨、凄慘)
師: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詩人還感到了什么?
生: 霜滿天
師:霜應該在地上,所以李白才有這樣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怎么滿天呢?是不是張繼感覺出了問題?
生:是因為愁眠,所以感覺霜滿天。
師:所以,不是滿天的霜,而是滿天的——
生:是寒滿天,冷滿天。
師:看詩句。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生:愁眠),都伴隨著(生:愁眠),都籠罩著(生:愁眠)。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說就是——(生:對愁眠。)
師:對是什么意思?體會過對的味道嗎?
有人說這里的“對”是指“伴”。換上去讀一讀(生讀),通嗎?(生:通)。行嗎?(生:行)。味道一樣嗎?(生:不一樣)。
師: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聽老師讀這首詩,一邊聽一邊感受,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背井離鄉(xiāng)的張繼,浪跡天涯的張繼,無法入眠的張繼,最希望誰來陪他?(師范讀)
生:最希望朋友來陪他。
生:母親、家人、妻子 ……
師:但是,漫漫長夜,這里沒有親朋好友相伴,沒有父母兄弟的相伴,沒有妻兒的相伴,這里沒有伴,只有——(生:對),只有——(生:對)。師:這一“對”,對出的是張繼心中的無限——(生:愁、悲傷、憂愁、寂寞、孤獨)。于是情動于衷而辭發(fā)于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配樂,吟唱)、(生齊讀)。
師: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布滿了整個秋天;江楓瑟瑟漁火點點,寒山寺的夜半鐘聲劃破了寂靜的秋夜。此情此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的張繼情不自禁在心中輕輕念道——(生讀詩)
師:姑蘇城外寒山寺——(生接讀:夜半鐘聲到客船)(反復三次,聲音一次比一次輕)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感受荷之香、荷之美及荷之韻。
2、品味文中詞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體會荷花的生機勃勃與千姿百態(tài)。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
課件
三、教學時間
第2課時
四、教學過程
。ǖ谝徽n時,完成生字教學,并帶領學生一起理清了文章的脈絡。)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荷花》這篇課文,還記得課文是分哪三部分來寫的嗎?
生:聞荷之香(師板書)
生:賞荷之美(師板書)
生:品荷之韻(師板書)
師:同學們,荷花的香氣是作者聞到的,荷花的美麗是作者看到的,而荷花的韻味兒是作者用心品味到的。想不想跟隨作者一起去看看荷花?(想)好的,讓我們坐坐端正,精神飽滿些,心情放松些,邊看邊發(fā)出自己的贊嘆吧!
。ㄕn件播放一組荷花的精美圖片,學生可能會發(fā)出一些贊嘆。)
師:在欣賞的過程中,你的贊嘆是最多的,覺得荷花怎么樣啊?
生:非常美,非常好看。
生:真是太美了。
生:我覺得荷花特別地白,荷葉特別地綠。
師,同學們,能用我們學過的詞語來形容一下荷花嗎?
生: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
師,真想不到,同學們能把荷花形容的如此美麗,你們眼里的`荷花是這樣的。那么作者筆下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請大家打開課本,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段落或是句子反復讀讀,最好能寫出自己喜歡的原因。
。ㄉx課文,并寫寫喜歡的原因。)
師:剛才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讀得很投入,很用心。學習就應該這樣,付出的越多,收獲得也就越多。誰有勇氣第一個站起來,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講講自己的收獲。(以下只是預設,發(fā)言的順序可以隨機。)
生:我喜歡的是“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似的!保ㄉx文并談感受)
生:我喜歡的是“看看這一朵……了不起!保ㄉx文并談感受)
……
師:講得真好。這里的荷葉什么樣子的?
出示“荷花已經(jīng)開了不少了……似的!
師:(出示兩幅圖)這樣的荷花算不算“挨挨擠擠”呢?(不算)那么這樣的呢?(也不是)那么怎樣的荷花才算得“挨挨擠擠”呢?
生:就是荷葉長得非常茂盛,非常得多。
師:是不是這樣的呢?(是的)噢,“挨挨擠擠”原來就是你靠著我,我依著你,一個緊貼著一個。
師:在你的生活中見到過“挨挨擠擠”的現(xiàn)象嗎?
生:在公交車上,人特別多,挨挨擠擠的。
生:春節(jié)時,在火車上,也是挨挨擠擠。
生:還有我們在食堂吃飯時,總是挨挨擠擠。
師:同學們講得“挨挨擠擠”都是形容人多,而課文中的“挨挨擠擠”是形容荷葉多,而且一個個像是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就是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同學們這個“冒”字看似簡單,可是寫的時候我們得注意了。(示范寫)
師: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你準備在這里用什么字?
生:我想用“跳”。
師:那你就把“跳”字帶到句子中讀一讀。
生:我是用“探”。
師:也帶到句中讀一讀。
生:我想荷花會像小草一樣鉆出來,我用“鉆”吧!
生:我用“伸”
……
師:真有勇氣,敢于向大師挑戰(zhàn)。可是作者這里用“冒”,是告訴我們荷花是怎樣生長的……
生:迅速地生長
師:能讀出迅速的感覺嗎?(能)你讀。
生:使勁地生長
師:你把使勁的感覺讀出來(生讀)
師:讀得真好,這些荷花從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想干什么呢?
生:想到外面來透透氣。
生:想向大家展示她的美麗。
生:想和我們交朋友。
師:多么可愛的荷花呀!你看她們(出示“有的……有的……有的……”)
逐句配圖出示,引讀。
師:她們有的……
生: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師:這是半開的,有的……
生: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師:這是全開的,有的……
生: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償馬上要破裂似的。
師:就像熟透了的西瓜一樣,還沒切呢,就裂開的。這是既不是半開,也不是全開,而是將開。叫做含苞欲放。
師:荷花的姿態(tài)遠不止這些。(出示圖片)還有的呢?
師:看看這一朵。
生:昂著頭,挺著胸,像一個哨兵站在那兒。很美!
師:看看這一朵。
生:躲在荷葉背后,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很美!
師:再看看這兩朵。
生:像是在親切地交談,也很美!
師:這么多的姿勢。真是千姿百態(tài)啊!怪不得作者說(出示“如果……真了不起!保
生:學生讀句子。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位畫家是誰嗎?
生:葉圣陶。
師:再想想,葉圣陶是來欣賞荷花的,這一池的荷花到底是誰的作品呢?
生:大自然。
師:是啊!同學們想得真深刻。正是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這么美麗的畫卷。(板書:大自然)這樣的畫是任何畫家都無法描繪的,只有神奇的大自然可以做到。所以叫到“活的畫”。
師:所以神奇的大自然值得我們
生:贊美!
師:好的,讓我們再次展開這幅活的畫卷。用贊美的語氣美美地讀讀這段文字。(出示課文2、3小節(jié))
師: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你們也像作者一樣被荷花陶醉了。你們就像那一朵朵的荷花,綻放著自己笑臉。愿變成一朵荷花嗎?
生:愿意!
師:好的,現(xiàn)在你們就是荷花了。注意了。一陣風吹來,你……
生:我就……
師:風停了,你……
生:我停止舞蹈……
師:可愛的荷花們,能把你聽到的告訴大家嗎?
生:我聽到了蜻蜓對我說他清早飛行的快樂。
生:我聽到了小魚在我腳下游過,對我說他昨天做的好夢。
師:除了聽到蜻蜓和小魚話,你還會聽到哪些悄悄話呢?
生:我聽到小青蛙跳過來,告訴我他的歌聲是多么動聽。
生:我聽到小蜜蜂飛過來,告訴我他的工作是多么地有趣。
生:我還聽大家在贊美我們呢?
師:好的,就讓我們一起拿起筆,寫出心中對荷花的贊美吧!
生:寫話。(一句就行了。)
(指名多位學生讀讀自己寫的話。)
師:同學們,這樣的美景值得我們品味,我們在贊美荷花,其實也就是在贊美自然!只要人人都熱愛自然,我們的環(huán)境將會變得更加美麗迷人,我們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我們的未來將來變得更加燦爛幸福。
師:下課!
附板書:
聞荷之香
贊美荷花賞荷之美
熱愛大自然
思荷之韻
語文教案 篇4
我的發(fā)現(xiàn)
這一部分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漢字的一字多義的特點。教學時,可結合查字典選擇字義,復習鞏固查字典的方法。可安排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讓學生讀一讀三句話,再讀一讀伙伴的提示語,想想這三句話中“回”字的意思。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集體查字典,了解“回”的幾中解釋。
。1)掉轉。
(2)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
。3)量詞,指事情、動作的次數(shù)。
(4)回族。
(5)曲折環(huán)繞。
4.讀句子,選擇“回”在句中的準確意思。
句1:“回”是掉轉的'意思。
句2:“回”是回族的意思。
句3:“回”是量詞,指事情的次數(shù)。
5.擴展練習。教師再舉幾個例子或讓學生自己舉例,體會漢字一字多義的特點。
日積月累
這一部分包括“讀讀認認”、“讀讀背背”兩項內容。
“讀讀認認”是讓學生認讀八個表廚具名稱的新詞,從中認識九個生字。教學時可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
1.讓學生借助拼音拼讀生詞,再讓學生發(fā)現(xiàn)排列的規(guī)律,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這些字跟偏旁有什么關系,了解字義。如:
灶:燒火做飯的用具,跟火有關。
鋁鍋:金屬“鋁”做的炊具。
漏勺:讓食物留下,讓湯或水從中漏掉的用具。
湯:跟水有關。
2.認讀生字,指名說記字方法。
3.同桌互相檢測識字情況。
4.識字展示。
讓學生回家觀察家里廚房的用具,看看是否都能說出用具的名稱,再積累積累一些新詞,學習新字,制作字卡、詞卡,拿到班上展示。
“讀讀背背”是四類成語的積累。第一組是關于團結合作的成語,第二組是關于取長補短的成語,第三組是關于錯誤思想方法的成語,第四組是關于學習的成語。教學時,可設計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讓學生自讀這些成語,邊讀邊想成語的意思。
2.在小組內讀成語,互相正音,并交流自己理解的成語,提出不懂的成語。
3.分組比賽讀成語。
4.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背成語,在游戲中展示自己積累的成語。
。1)成語接龍比賽。
。2)猜成語:老師說意思讓學生猜;同學互說互猜成語。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的話題是“自我保護”。教材給出四幅圖,提示了故事的開頭。交際的關鍵是先看懂圖意,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該怎么辦?稍O計下面的情境。
情境一:小組合作表演故事的開頭。
1.觀察圖畫內容,弄明白四幅圖連起來說的是什么事。
2.根據(jù)圖畫內容,小組合作表演故事的開頭。
情境二:續(xù)編故事。
1.如果讓你扮演圖中的小朋友,你會怎樣把故事編下去呢?
2.把你的想法說給小組同學聽。
情境三:交際表演。
1.選擇較合理的想法,小組合作把故事編完整。編時注意:
。1)小朋友如果真的認識這位叔叔,確實是爸爸的朋友,他該怎么辦呢?(禮貌待人)
。2)小朋友如果不認識這位叔叔,他該怎么辦呢?(自我保護)
2.各小組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合作續(xù)編的故事。
3.小組互相評價,評出最佳合作獎。
情境四:感悟故事。
1.這個故事,讓你明白什么?把你的體會說給大家聽聽。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
。1)怎樣有禮貌地接待客人?
。2)怎樣對待陌生人?怎樣自我保護?
口語交際之后,做“畫畫寫寫”的練習。內容由學生自定,目的是學生用畫、寫結合的形式,練習表達,提高寫話的興趣。寫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設計了兩方面的展示內容:一是“填字游戲”的展示;一是謎語展示。可提醒學生在課前做好有關的準備,鼓勵學生展示其他方面的本領。
。ㄒ唬┨钭钟螒
1.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積累,把詞語補充完整。
2.讓學生自己設計填字卡片。
3.分小組合作完成填字游戲。
4.填好后橫向讀一讀詞語,再豎著讀一讀填好的字(新世紀我能行),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ǘ┲i語展示
1.展示自己收集的謎語。
2.小組互猜謎語。
3.集體猜謎語比賽。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同學相互交流自己身邊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跡。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語句通順,能夠根據(jù)口語交際的要求表達和評議,內容清楚具體。
2、寫自己敬佩的一個人,內容具體,語句通順,認真修改。
3、發(fā)現(xiàn)引號的不同用法。
4、積累描寫精神意志的詞語。
5、閱讀成語故事,大致了解意義,提高閱讀能力。
課前準備
1、拜訪自己身邊最值得敬佩的人,進行觀察或記錄,為口語交際和習作做好準備。
2、《成語故事》。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談話導入
在本組教材中,我們認識了一個個閃爍著精神光輝的人,有十七世紀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癡全神貫注工作的羅丹,勤奮專注讓魚游到了紙上的聾啞青年,堅持不懈、勤勞樸實的農民。他們都讓我們肅然起敬。其實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在我們的身上就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這次口語交際課我們就來說說身邊值得敬佩的人。
小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表達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課前所做的觀察記錄或任務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紹給大家。
3、在小組內輪流說說自己身邊最敬佩的人。
4、小組評選:一是評選出所說的人物,誰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學習;二是評選出說得最生動具體的同學。
5、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參加全班交流,小組同學共同幫助把事例說得清楚具體。
全班交流
1、各組代表輪流說,勸班同學進行評價:一是評價說得內容是否具體,能否表達出敬佩之情;二是評價表達時是否態(tài)度大方,聲音響亮。情感渾厚。
2、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評價,雙向互動,既可以接受同學和老師建議,重說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爭,說得真實自然。
3、引導學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寫在黑板報上,說一說他們身上值得學習的是什么風范。
延伸拓展小組同學共同辦一張手抄報,把觀察記錄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報上。
第二、三課時
激發(fā)習作興趣
上節(jié)課,通過口語交際我們認識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們憤怒學習的人,這節(jié)棵課,讓我們把這些任務寫下來,并編輯一本《我們敬佩的人》班級作文集。
明確習作要求
學生自讀習作要求,通過任務的形象和所做的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內容要具體,語句要通順,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精彩回顧
1、回憶口語交際時,自己在小組里說的受到組員認可的部分。
2、回憶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師和同學們稱贊的同學是怎么說的。
習作
1、學生試寫,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2、按照要求寫完后要認真修改。
評議
1、把自己認為好的地方做上記號。
2、與組內同學互相習作,寫幾句評語。3、
再次修改后在組內朗讀欣賞,推選一篇完整習作和一個優(yōu)美片段,參加全班交流。
第四課時我的發(fā)現(xiàn)
1、自由讀文中的三個句子,聯(lián)系學過的課文想想這三句話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話中的引號有什么作用。
3、翻閱類似的課文找出類似句子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4、想想課外的讀物中有沒有這樣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過引號嗎?是發(fā)揮它的哪一種作用?
日積月累
1、自讀成語,要求讀得正確。
2、你發(fā)現(xiàn)這些成語有什么特點?
3、自選一個成語說說它的意思。
4、開展讀的競賽,熟記這些成語。
閱讀
1、自由閱讀,自學生字新詞,體會鵬程萬里的含義。
2、指名朗讀。
3、交流讀后的啟示,練習造句。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觀賞課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xiāng)動人的情韻。
2、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
3、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莊的段落,欣賞文中準確、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選一幅周莊水鄉(xiāng)的圖畫,張貼于黑板。
2、畫一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山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zhàn)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zhèn)。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xiàn)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jīng)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錄音,找出課文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教師檢預習效果。
3、自讀課文,并思考:
(1)我曾經(jīng)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三、精讀課文
1、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xiāng)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并細細品味。
第2課時
一、復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默讀第5處自然段,并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zhèn)盡頭看到的節(jié)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來寫的.?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jīng)過拱橋,而至古鎮(zhèn)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zhèn)節(jié)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zhèn)的歡呼。
2、歷史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zhèn)悠遠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3、提問:文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一個古鎮(zhèn)為什么要這樣寫?
表現(xiàn)了古鎮(zhèn)水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后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朗讀附文《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課文描寫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六、七、八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神話故事想象豐富的特點,感受盤古偉大的獻身。
教學重點:理解盤古怎樣開天辟地和化生出世間萬物,體會盤古偉大的獻身。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盤古的偉大形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搜集神話故事,尤其是中外有關創(chuàng)世紀的神話故事。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開天辟地》
1、出示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闊斧開天辟地
與日俱增頂天立地變化萬端改天換地
2、誰能用以上的詞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昨天的朗讀,我們知道盤古開辟了天地,那么未開辟之前,天地是怎樣的?(混沌一團,像個大雞蛋。)(板書盤古)誰能通過朗讀向大家傳達這樣一個世界。(指名讀)
二、學習2-5自然段。
過渡:就在這個渾沌一團的大雞蛋中,昏睡了一萬八千年的盤古醒來了,看到周圍黑乎乎一片,他會感到怎么樣?(彷徨、茫然),它多么渴望見到光明!于是開始了他的開天辟地。
請你大聲讀第2自然段,看看盤古是怎樣開天辟地的。畫出有關句子,想想:從中你看出盤古是一個怎樣的神?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說。
。1)出示“他一使勁……破碎了!饼R讀。
盤古一使勁,一翻身就能讓宇宙裂開一條縫,說明了什么?(高大力大)你們有這個力量嗎?老師也沒有,只有盤古才有這個神力。(板書:神力)請男同學讀第一句,把盤古的神力讀出來。
你們讀得太好了,特別是“咔嚓”太生動了,仿佛就在我的耳邊響起。
。2)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盤古的'神力?(“猛劈猛鑿”是什么意思?誰能把“猛劈猛鑿”的狀態(tài)讀出來,能加上動作來讀就更好了。
。3)盤古是個昏睡了一萬八千年的大神,一萬八千年,他該積蓄了多大的力量!這一刻,他要爆發(fā)了,他要鑿出一片新天地來。來,我們一起讀。
于是,宇宙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
。4)出示“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沉,變成了地!
個別讀,指導朗讀。這句話在描繪天地的變化時用詞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對反義詞形象地描繪了天地分離的情景。)(字數(shù)相等/瑯瑯上口)
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學習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中,我們也可以嘗試運用對仗這種方法,那會讓文章增色不少。
(二)學習3-5自然段
1、過渡:盤古用他的神力開辟了天地,為了不讓天和地合攏,他又是怎樣做的呢?默讀3—5自然段。
指名做動作說?床鍒D,一頂就是一萬八千年!累不累?
這時候的天、地、盤古有哪些變化?個別說
這時的盤古也變成了一個……(巍峨的巨人)
。ㄆ聊怀鍪荆哼@個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長柱子似的,撐在天和地之間,不讓它們重新合攏。
2、“巍峨”這兩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山峰,可在這兒卻是用來形容盤古,說明什么?齊讀。
3、作者在這3段話里用了哪些對仗?
出示:頭頂天天每天升高一丈天升得高極了天不再升高
腳踏地地每天加厚一丈地變得極厚了地不再加厚
齊讀,感受它們的對稱美。
三、學習6-7自然段
。ㄒ唬⿲W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什么叫筋疲力竭?為什么倒下了還要微笑?(因為他知道天地再也不會合攏,宇宙再也不會黑暗,一個嶄新的光明世界降臨了。盤古具有一顆多么偉大的心靈!面對死亡,他是那么坦然,那么無畏,請大家齊讀第6段,讀出盤古的無怨無悔
2、過渡:盤古為開天辟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臨死前他還把自己的身軀化成了世間萬物。板書:身軀化生萬物
(二)學習第7自然段
1、讀第7自然段,讓我們看看他的身軀都變成了什么。齊讀。
出示第7段(變化方式)(打字不同顏色)
師引讀。
多么整齊的句式,多么神奇的畫面啊!讓我們合作朗讀,共同分享這段美妙的文字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2、下面請大家放飛你豐富的想象,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耳朵、頭發(fā)、眉毛、手指頭等等會變成什么?
你從中體會到盤古的什么?(板書:無私、偉大的奉獻)
。ㄈ⿲W習第8自然段。
1、齊讀。
。和瑢W們,今天這樣美好的世界是盤古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軀換來的。所以當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溫暖的陽光的時候,不要忘了我們的大神———盤古。
四、拓展延伸,升華認識
如果大家有什么話要對盤古說,請你把它寫在小練筆上。
板書設計:
12.開天辟地
神力開天辟地
盤古無私、偉大的獻身
身軀化生出萬物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吞噬”、“湮沒”、“踩覆”、“暴戾”、“回眸”、“悲愴”、“曉諭臣民”、“絡繹不絕”、“面目全非”、“追古撫今”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感受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喚起人們科學保護自然的自覺性。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樓蘭、絲綢之路、甘草、青海湖等資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趣導入
1.王昌齡曾在詩中寫到:“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詩中提到的樓蘭古國,曾一度十分繁華,這里曾是絲綢之路的咽喉門戶,當年張騫出使西域,路過這里時,曾被這里的富饒和美麗驚呆了。剛才我們所看的是樓蘭的復原圖畫,(出示現(xiàn)在樓蘭廢墟圖片)而現(xiàn)在的樓蘭竟然是這個樣子。
2.看到這些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指導學生設計思考問題,如:是什么使得樓蘭成為現(xiàn)在這個樣子?樓蘭還能恢復原有的美景嗎?從圖片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3.樓蘭在哭泣,樓蘭在憂郁。(揭示課題)
二、自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自己的問題。
2.默讀課文,把課文中你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勾畫出來,并做簡要批注。
。1)第3自然段中“在寧夏,山里的農民世代靠挖甘草維持生計!薄斑@里的人們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地挖著,卻不知道已經(jīng)把寧夏的生存環(huán)境‘挖’地面目全非! 人們不會科學地利用資源,這是造成樓蘭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
(2)文章第4、5自然段將樓蘭今昔對比描寫,抓住“天下黃河富寧夏”、“黃河兩岸,沃野千里”與“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對比;“山多林木,民以板為室屋”與“萬丈厚土,寸草不生”對比,思考:樓蘭的憂郁是什么?怎么造成?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這種現(xiàn)狀轉變?
。3)文章第7、8自然段講述了人們植林固沙的艱難,想一想,這三十年人們經(jīng)歷了哪些困難?為什么這么堅定?
(4)為什么要“領著孩子們常來看看這座人類對命運抗爭的豐碑?”這豐碑告訴人們什么?文章結尾的省略號起到什么作用?
。5)結合課文理解“樓蘭的憂郁”是什么?我們該如何讓樓蘭不再憂郁?
三、交流合作
1.小組合作,挖掘樓蘭憂郁的深層次原因。
2.各組選擇一個要點進行整理,匯總發(fā)言材料。注意結合課文中的.原句,抓住關鍵詞,特別是樓蘭的今昔對比,發(fā)表自己對樓蘭憂郁的原因的見解。也可以結合自己收集的環(huán)境破壞給人類帶來的災難的資料,談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
3.所有的理論終究是為實踐做指導的,所以還要想一想,怎樣才能改變現(xiàn)狀?我們當前的任務是什么?
四、研討朗讀
1.分組講述本組整理的學習要點。(其他組的同學可以補充)
2.重點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1)今日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2)過去西部是怎樣一個地方?
。3)樓蘭古國為什么消亡?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3.思考:課文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fā)聵的力量?(再讀課文體會)
五、拓展延伸
1.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
2.假如你生活在當年的樓蘭,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當年的樓蘭國王,你又會怎樣做?
3.樓蘭現(xiàn)在的景象讓你震撼,現(xiàn)在我們又可以做什么?
六、作業(yè)
親自參加一次環(huán)境保護的活動,并將感受記錄下來,和身邊的人交流,喚起更多人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8-02
語文下冊的教案01-10
(精選)語文教案11-14
語文教案01-15
語文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