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15篇(優(yōu))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潮》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潮》教案1
【教材理解】
《觀潮》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觀賞錢塘江大潮時所見所聞的景象,說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后”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宏偉氣勢。閱讀這篇課文可以使學生了解錢塘江的有關情況,激發(fā)熱愛自然,探索奧秘的情趣。文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墒前凑諅鹘y(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yōu)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讀為本,緊抓“奇”進行教學,初讀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讀感悟“奇”。
【學情簡介】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知識面不寬,對文中所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很難想象出畫面,教師必須指導感情朗讀并借助電教媒體等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3、能發(fā)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及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方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痹诒菊n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程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寓情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tài)、形象的影視文件,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讀、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程教育資源網上查找了和
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學生搜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以便對大潮有初步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大家去看過嗎?(沒有)很遺憾老師也沒能親眼所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壯觀的景象。
二、出示課題,探究“奇”意: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1課觀潮,(師相機板書課題)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ㄍㄟ^預習學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錢塘江大潮)
2、師介紹: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我們可愛的家鄉(xiāng)——秦皇島有好幾千里。如果說秦皇島的北戴河風景區(qū)舉世聞名,那么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師板書:天下奇觀)
3、師引發(fā)問題:“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給學生獨立思考空間,之后可以提醒學生借助字典解決。)
4、多指名回答后明確:“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進一步引導說出“天下奇觀”的涵義,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異的景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奇”:
1、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2、老師發(fā)現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趕快打開課文讀一讀吧!
閱讀提示:
A、把字音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B、認真的讀課文,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剛才教室里可真是書生瑯瑯,大家讀得都那么認真又那么好,現在誰愿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們開火車讀一讀,注意一定要認真聽哦,老師隨時會有可能叫到你!
3、開火車讀課文,教師利用這個過程糾正學生讀不準的字音。
4、剛才看到大家火車開得那么好,老師真為你們驕傲!現在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5、指名回答后明確: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后寫潮過之后。
四、精讀課文,品味探究“奇”:
1、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么你認為“天下奇觀”到底奇在哪里呢?邊默讀課文邊用——畫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詞句。讀一讀這些詞句,說一說體會。
。ㄐ〗M交流、班內匯報)
預設:
、伲姨貏e喜歡這個句子!澳菞l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清晰”。
《觀潮》教案2
【教學設想】
小學語文教材第七冊《觀潮》是一篇講讀課。課文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小班化教學的特點,做了如下教學設計: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情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識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的開始部分,我首先提出個問題,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播放“大潮來時”的壯觀景象的錄像,讓學生在“觀”中如臨其境,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之情。并為學習理解課文內容作了鋪墊。
2、小組合作,發(fā)展思維:
在教學中我采用異質合作學習,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小組里學生交流得出討論。如: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是課文的難點,也是重點。教師先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教學片,再由小組討論學習,生生互動,教師點拔,解決疑惑,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嘗試教學,突破難點:
嘗試教學以“先練后講”、“先試后導”為主要特征。它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滿堂灌”的做法。本節(jié)課理解課文中描寫“潮來之時”的景象,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我采用嘗試教學,學生在小組互相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讀──劃──議──悟”然后進行組織交流,教師從中點拔。在嘗試中學生印象深,理解透徹,教師也不必花費大量力氣講解,恰到好處地解決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薄⒘私獯蟪眮頃r雄奇、壯觀的景象,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之情。
。病W習作者由遠及近的'順序觀察事物和抓住特點描寫的寫作方法。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賞析佳句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性思維訓練,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A級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病W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準備】
掛圖、電視機、錄相機、錄像帶、幻燈片。
【座位排列】
采用異質分組5~6人一組,成馬蹄形。
注:A級生為優(yōu)等生,B級生為中等生,C級生為學困生。
評價:優(yōu)☆☆☆、良☆☆、及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薄⒆ブ行木,導入新課:
、 質疑:
圍繞第一自然段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各抒己見,提出問題。
。▊體活動。)
、 理解“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字。
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來理解。
。ㄐ〗M合作學習。)
。病⒉シ拧俺眮頃r”的錄相:
師以導游的身份介紹,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生在靜觀中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ㄈw參與。)
。、提問:
文中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潮來之時”的景象呢?
小組討論后派代表匯報。
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描寫“潮來之時”的片斷,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用“ ”畫出描寫“潮聲”的句子,用“△△”畫出描寫“潮形”的句子;用“( )”畫出描寫觀潮人們情緒的詞語。
學生采用“讀──劃──議──悟”的學習方法:
生邊讀課文邊分別畫出描寫“潮聲”、“潮形”及人們情緒變化的句子、詞語。
。▊體活動。)
。病⒎治鲞@些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組內討論交流,A級生帶動C級生。
。、這部份通過哪幾方面的描寫來體現“大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組際交流)達成學習情況:
。眉壣耗鼙容^準確地畫出描寫“聲”、“形”的句子。
。录壣耗軠蚀_全面地畫出描寫“聲”、“形”的句子。
A級生:能準確地畫出描寫“聲”、“形”的句子及人們情緒變化的詞語,能較清楚地說明采用的是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是以聲、形、觀眾情緒變化這三方面來寫的。
(全班齊讀,小組讀,互評。)
。、師生共同評價給予激勵。
。、指導朗讀,賞析佳句出示幻燈片(描寫聲、形的句子):
、 讀描寫“潮聲”的句子。
⑵ 讀描寫“潮形” 的句子。
⑶ 讀“潮來之時”這部分。
⑷ 讓生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說出為什么喜歡。
。▽W生在找、讀、議中產生共識。)
。ㄐ〗M合作學習。)
派代表匯報。
。、作者是依怎樣的順序來觀察“潮來時”的景象?
讓學生理解“潮來前”江面平靜與“潮來后”江面恢復平靜,兩個“平靜”意思不同。
(學生從文中找出表示順序的詞語來說明。)
。▊體活動。)
三、總結全文
。、總結寫法(點拔、引導):
、 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 從中學習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變化的特點。
。、回扣題目,強化寫作方法:
學生從文中體會到,并能概括出“觀”:
看、聽、想、多種器官一同活動才叫“觀”。
四、鞏固練習知識延伸
。薄⑴錁防首x,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并選擇其中兩個詞造句。
3、寫一篇“觀潮”的導游詞。(學生選做。)
。、用一、兩段話描寫你留心觀察后的某一種事物,要抓住它的特點。(A級生。)
【板書設計】
潮來之前 平靜
聲: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
錢塘江大潮 潮來之時
。ㄌ煜缕嬗^) 形:一條白線 拉長變粗 白色圍墻
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
潮過之后 余波洶涌 恢復平靜 上漲兩丈
《觀潮》教案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根據上下文理解“若隱若現、齊頭并進、漫天卷地”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中有關“潮來之時”的記敘。
2、感受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體會當時人們的心情。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預習:
1、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2、讀課文五遍以上,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字詞和優(yōu)美句。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fā)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看黑板板書)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
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①讀準多音字:
悶(man)雷 。╞ó)霧 風號(háo)浪吼(hǒu)
漲(zhǎng)起 顫(chàn)動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壑该x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侔础俺眮砬啊⒊眮頃r、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谕澜涣鳌
、壅f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
附:板書:
潮來前
觀潮潮來時 (時間順序)
潮過后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胝勗。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ǘ┩ㄟ^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ㄈ┮龑W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ò鍟┯^潮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ㄋ模┛偨Y。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yè)。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板書:
潮來前 遠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
1、觀潮 潮來時 ↓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潮過后 近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教學反思:
2*. 雅魯藏布大峽谷
一、課前準備:
1、搜集與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文字、圖片。
2、讀三遍課文,給生字注音。
3、抄寫本課4個字的詞12個和3句優(yōu)美句。
二、教學目的:
1.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感受雅魯藏布大峽谷的壯麗神奇。
2.通過學生自學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特點,學習作者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四、教具:
《觀潮》教案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掌握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2、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課外文言文閱讀的好習慣;
3、激發(fā)學生閱讀課外文言文的興趣;
教學準備
1、學生先交流關于學習課外文言文的意義和困惑,以便課前交流;
2準備好周末作業(yè);印發(fā)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技巧的學案資料;
3、做好教學課件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進行課外文言文專題訓練一個半月了,大家是否想過:究竟我們學習課外文言文有何重要意義呢?
(學生思考)
何映瑤:因為這對于我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奠定一個厚實的基礎;
章 帆:因為能激發(fā)我們的愛國的熱情;
師:沒錯,課外文言文中蘊含了豐富的知識和人生哲理,這是我們了解中國幾千年優(yōu)秀的文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所以,我們要加強課外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積累語文素材,提高我們的文化文學涵養(yǎng)。
2、師: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同學們在學習課外文言文的過程中,有沒有碰到比較棘手的困惑與難題呢?
葉幸然: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怎樣停頓語句;
李雅倩:我覺得最困惑的一點就是很多的聞言詞匯不太理解;
林紀川:我想,最大的障礙就是怎樣理解文言文的大意。
師:同學們都說得很好,其實,我們如果能夠將課外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的話,也就是說,最大的困惑就是怎樣疏通理解課外文言文的大意,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疏通課外聞言文言文的大意。
二、以例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來教學
1、師:首先,請同學看到所印發(fā)的資料《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大家先一起來大聲地朗讀一遍,注意速度稍微慢一點。
(學生齊讀,老師事后進行字音訂正與朗讀評價)
2、師:請根據課文自由地進行一次大意的翻譯,特備是將不懂的地方進行標記,方便待會進行解答。
學生:出聲地進行翻譯,動筆標記字詞等疑難問題,然后提問:
何嘉敏:請問老師:參知政事是什么意思?
3、師:這是古代的一種官位名稱,可以直接翻譯就行。
劉泓鑫:“后天下之樂而樂也”怎么理解?
4、師:也就是說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也”字是語氣助詞,無需翻譯出。
5、師:其實,在翻譯過程中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老師教會一點方法給大家,請先看到學案資料,并同時打開課件進行講解。
(學生看幻燈片資料并及時做筆記)
師:基本方法兩個:直譯和意譯!1直譯法(常用)對號入座,直接翻譯的方法○2意譯法 根據大意進行禮節(jié)性翻譯,一般是針對于特殊句式,如倒裝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就采用意譯的方法,否則,翻譯出啦很別扭。
師: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需要用到下列具體方法:簡稱為六字真經
留(古今同義的、人名、地名官名等)
刪(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如“也”)
補(單音節(jié)詞換雙音節(jié)詞、補省略的主語等)
換(古今異意、通假字等)
調(調換語序,如倒裝句等)
變(靈活變通的意譯法)
7、師:同學們看看課文《范仲淹有志于天下》,我們找出一些具體的實例來學習這幾種方法,先請同學們找出能夠直接保留的例子:
學生:范仲淹、鄧州、參知政事等等
師:說得很好,這些人名、官名等就可以直接保留翻譯,你無需知道鄧州具體指那里,你就指導是一個地名,這樣,它至少不會對你的理解造成障礙。
師:再找出一處用“刪”的方法來理解的例子?
何映瑤:劉泓鑫剛才提到的“后天下之樂而樂也”中間的那個“也”字就是。
師:其實,翻譯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補”的方法,也就是說將古代的`單音節(jié)字詞補充成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字詞,請同學們到課文當中去找找。
麥致豪:“家貧無依,少有大志”可以理解成:家庭貧窮沒有依靠,少年時就有遠大的志向,這就是用“補”的方法來翻譯的。
師:以上三種方法用得最多,至于“調、換、變”的方法就比較少點,同學們根據定義去學會運用就可以了。
三、運用以上方法來疏通理解《狡猾的蝙蝠》
1、師:剛才我們大家已經通過課件資料和文段的實際運用鍛煉來學習了一些關于疏通課外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們再來通過一篇文章《狡猾的蝙蝠》來鞏固提高。
2、師:首先,請大家先大聲地齊讀一遍課文,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
(學生齊讀課文,之后,老師及時地就朗讀進行點評)
3、師:請同學運用我們剛才所學過的方法技巧來疏通這個寓言故事。盡量地采用直接翻譯的方法。
(學生自行地翻譯課文,并標記出有疑難問題的地方)
4、師:請同學們來交流一下剛才翻譯的情況,盡量說到:那個地方運用何種方法進行
翻譯的。
陳鎮(zhèn)藝:“麒麟”等三種動物的名稱都直接保留就行
黃靖忠:“鳳責之曰”中的“責”意思是責怪、責備,運用的是將單音節(jié)字詞補充為雙音節(jié)的字詞。
鄧綺琪:“吾有足,屬于獸,賀汝何用?”一句中的“吾、汝”的意思是:我、你,這里運用的是將古今異意的字換成現代漢語中詞語。
歐陽煥:“如今世上惡薄”的“惡薄”怎么理解呢?
師:可以理解為險惡敗壞的意思,這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進行理解性翻譯,也就是說需要自己的靈活變通,以此來理解句子的大意。剛才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并不是光靠以上的“六字真經”的翻譯方法就可以完全解決課外文言文的疏通理解的,這還需要我們要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我們一起來學會一些關于課外文言文的閱讀理解的良好的習慣。
5、師:同學們要記住老師的話:學習除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技巧之外,還需要養(yǎng)成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習課外文言文而言,需要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老師給大家用四句話來簡單概括:敢于挑戰(zhàn),學會猜測,加強積累,注重停頓。
學生:老師,請您具體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四句話的深刻含義。謝謝!
6、師:課外文言文肯定是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的肯定就需要我們去挑戰(zhàn),首先必須要有勇氣,如果一碰到課外文言文就感覺難或苦不堪言,這從心理上就失敗了,所以,先要有一顆去挑戰(zhàn)困難的心態(tài);其次,在一篇課外文言文中,大部分是我們能夠理解出來的,但是也肯定有一小部分是需要我們去結合學過的知識和上下文進行合理化的猜測,這其實也是很有以一定的事情。當然,也并不是說通過今天一節(jié)課就能夠幫我徹底解決問題,這需要我們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文言文的字詞積累,多去朗讀,并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因為停頓節(jié)奏的正確將在不同程度上決定著你對這各句子的正確理解。
四、教學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學習了關于怎樣疏通課外文言文大意的方法指導,我相信一定會給大家的課外文言文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幫助,當然,在今后,我們還需學習關于怎樣來斷句、怎樣揣摩文言文中心等相關的訓練,總之,希望同學們學會老師所教給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多去鉆研探索,加強積累,更多地了解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觀潮》教案5
【教材簡析】
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被人們稱為"天下奇觀"的浙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課文先寫了潮來前江面風平浪靜,人們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寫潮來時那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最后寫潮過后余波奔涌。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了解我國南宋時期錢塘江潮的盛景和觀潮的盛況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
1、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2、體會文中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以讀代講、讀議結合法、理解想象法
2、課前搜集有關錢塘潮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農歷八月中旬是錢塘江潮最壯觀的時候,古往今來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來觀賞。有一天迎來了宋朝的文學家周密,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周密眼中的錢塘江潮是怎樣的景觀
2、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去領略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伸出你們的手,與老師一起書寫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觀潮)
3、了解學生查閱資料情況,并對完成情況作出評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邊讀邊想,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什么。
2、檢查生字詞。
1)讀準字音:
雷霆(tínɡ)楊誠齋(zhāi)艨艟(ménɡ chōnɡ)如履平地(lǚ)
2)辨明詞義:
既望(望,農歷十五;既望,農歷十六)方其遠出海門(當時)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突然;一點點)皆披發(fā)文身(畫著文彩)
3、默讀課文,從時間地點人物事情四個方面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
交流:農歷8月18日午后一點左右,在海寧縣鹽官鎮(zhèn)海塘大壩上,“我們”觀看了錢塘江大潮。
4、理清文章脈絡。
。1)說說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交流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時間順序)
。2)劃分段落
第一段(1):講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2):講潮來之前的景象。
第三段(3、4):講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段(5):講潮頭過后的景象。
(3)小結: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三、默讀課文,疏通文意
1、理解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為“天下奇觀”。
2、理解“觀”的意思。“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觀“字,意思一樣嗎?(“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是指景象或樣子。)
3、思考: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奇”在何處?(讀思之前,先讓生理解“奇”的意思)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語句畫下來,可以在旁邊寫寫你的體會。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1、板書課題。
2、復習生字詞。
3、課件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看后學生談感受,引出第一段。
二、重點研讀,感悟壯觀
1、《觀潮》第一句就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一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確:揭示描寫對象,總領全文,點明題旨
2、“偉觀”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說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你想用哪些詞語分別這些方面的特點?
明確:第一段寫海潮來臨時的雄偉壯觀,第二段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第三段寫弄潮健兒弄潮時勇敢矯健的英姿,第四段寫觀潮人涌如潮。盛況空前概括起來就是:潮來之狀——雄偉壯觀,演習之形——精彩動人,弄潮之勢——勇敢矯健,觀潮之盛——盛況空前。
3、第四段中寫觀潮人數之多與上文寫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有何聯(lián)系?
明確: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如果說江潮圖是一道自然景觀的話,那么演習圖、弄潮圖及觀潮圖可視作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輝映成趣,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從而突出了人在與自然搏斗中的拼搏精神。
4、小組交流匯報。
教師引導理解大潮的聲音和形態(tài)的變化,進一步感受大潮之奇:
。1)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
①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
②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2)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
①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
、凇鞍桌朔瓭L”、“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
、邸蚌畷r”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苤笇W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3)發(fā)現作者觀潮順序。
作者是按從遠到近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4)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襯托”手法:
關注作者對觀潮者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薄鞍菏讝|望”,“人聲鼎沸”“踮著腳”,“又沸騰起來”,從中體會觀潮人的驚喜之情,從另一個角度體會錢塘江大潮之奇。
。5)指導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總結全文
1、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2、總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了解了錢塘江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了解了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同作者一同感受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3、作者怎樣將這一天下奇觀,展現給我們的?(作者按時間順序和由遠及近的順序來介紹錢塘江潮,又抓住大潮來時的聲音巨大、浪頭罕見的特點來寫大潮,同時通過人們的反應來襯托大潮之洶涌。)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3、4自然段。
2、積累優(yōu)美詞句。
3、找出文中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句子,并根據寫作方法來仿寫一場雨景。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觀潮》教案6
教學要求:
。、通過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偉,激發(fā)探索大自然的熱
情;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引導學生從中學習怎樣積累材料;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
教學重點:重點理解“潮來之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
教學準備: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引出新課:
。、導入:我們的家鄉(xiāng)在下沙,作為一名下沙人,如果一個來下沙參觀旅游的游客要你
介紹下沙,你會怎么來介紹,我們都知道有下沙開發(fā)區(qū),那么還有嗎?(錢塘江大潮)
你們看到過錢塘江大潮么?(有些有,有些沒有)
2)播放錄象。(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我們已經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大堤上早
已是人山人海,我們等啊,盼啊,等啊,盼啊.可是大潮遲遲不肯來,同學么著急么?)
。场⑦^渡:看完之后,請你來談談感受?(真壯觀;真雄偉;真有氣勢;我被深深的吸引了)
二、學習“潮來之時”部分:
1.我們小作者把這么雄偉壯觀的景象用他優(yōu)美的語言記錄了下來,請同學們自己讀讀
第2.3自然段.
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
聽。
2.學生自由朗讀。
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課件演示“悶雷滾動” )
《觀潮》教案7
【設計理念】
。、注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創(chuàng)設情景,感悟語言,領會課文情感內涵,并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1、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為家鄉(xiāng)有著如此壯觀的景色而自豪,激發(fā)熱愛家鄉(xiāng)的美好情感。
。、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生字詞語,能在品讀中理解若隱若現等詞語的意思。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并參考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給課文分段。
。、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習積累語言材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背誦3、4自然段。
6、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詞、句,感受潮水的壯觀,感受作為潮鄉(xiāng)人的自豪。
7、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功效,通過合作品讀,使一些感悟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得到幫助。
【教學重難點】
創(chuàng)設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感受作為潮鄉(xiāng)人的自豪。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比較活躍。但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相差也很大。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歷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贊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寫出了錢江潮壯觀的景象。文章語言生動,詞匯豐富,適合學生積累。
【教學過程】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薄⒋蠹抑擂r歷八月十八是我們這兒的什么節(jié)日嗎?對,是我們這兒較隆重的觀潮節(jié),黑板出示──觀潮。
你看過潮嗎?請你說說感受。
。、交流課前搜集關于錢江潮的詩句,選取典型詩句誦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交流
1、自由讀課文:
讀準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驗證:
課文中描寫的潮水是否和詩中的一樣。
。、檢查讀通,理清內容: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潮水?
三、播放課件,激發(fā)情趣
。、家鄉(xiāng)的錢江潮壯觀、雄偉?傋屓丝床粎。作為潮鄉(xiāng)人,一定深深為此自豪。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吧。
(播放錢江潮。)
。病⒖戳虽浵,你最想對家鄉(xiāng)的大潮說些什么?
四、突破重點,品讀課文
1、剛才我們看到的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2、自己讀讀2、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覺得特別壯觀,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 自讀感受。
⑵ 小組品讀,把自己感受到的傳遞給別人。
。、集體品讀,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ㄗx、說、想象、結合生活經驗)
、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學學看?指導多種形式朗讀。)
、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人群又沸騰起來時是什么樣的?大家一起來演一演。還可以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進行朗讀、背誦。)
、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顫動起來。
(想象這是一種怎樣的場面,讀出這種氣勢來。多種朗讀。能將白線出現與這句連起來讀讀嗎?)
人群又沸騰起來。
。ㄈ巳河址序v起來時是什么樣的?大家一起來演一演。還可以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進行朗讀、背誦。)
、 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地顫動起來。
。ㄏ胂筮@是一種怎樣的場面,讀出這種氣勢來。多種朗讀。能將白線出現與這句連起來讀讀嗎?)
⑸ 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 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配著錄像,讓我們帶著對家鄉(xiāng)大潮的無限贊嘆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可以根據錄像和自己的感受,選擇句子背誦。)
五、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語句
。、一線潮,天下奇絕,每一個潮鄉(xiāng)兒女都為之自豪?勺屛覀冏院赖某眳s不止一種。
。úシ牛┙*潮和回頭潮。
。病斝≈鞒秩,給交*潮和回頭潮配解說詞, 爭取用上今天學過的詞語。
試著配配解說詞。
。ɑ蛘呔氄f導游詞。)
六、激情總結,升華
《觀潮》教案8
【目標】
1、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1、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
2、感悟領略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我們都知道“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詩句,李白也說過:“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慑X塘江的水那么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靥四锛,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歷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
二、初讀感知
1、描述觀潮時四副各具特色的畫面
a)寫海潮的雄偉壯觀
b)寫水軍演習的精彩場面
c)寫弄潮健兒的.英姿
d)寫觀潮人數之多
2、從“既望”看古人對某些日子的特殊稱謂。
“望”是古人對陰歷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歷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歷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歷每月的初一)
三、研讀欣賞
1、《觀潮》第一句說:“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边@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了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說集全文要義于首句。
2、古人說:“富于萬篇,貧于一字!边@說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么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說說它們的妙處!巴烫煳秩铡,動詞“吞”“沃”極有氣勢。
“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
蟬聯(lián)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tài)美。 “雖席地不容閑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著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zhàn)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zhàn)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芭敝肌备層^眾大開眼界!芭l(fā)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于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弊髡咭浴笆嗬铩钡穆吠局L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閑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前三幅畫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幅畫那么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更能表現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四、升華情感
題目是“觀潮”,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描寫的水軍演習、弄潮表演以及觀潮情景,既襯托了錢江涌潮的奇?zhèn)邀悾止餐M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風景畫、風俗畫!芭眱合驖^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板書設計]觀潮
周密
漲潮(狀)
水戰(zhàn)(威)
弄潮(技)
觀潮(盛)
正側結合
《觀潮》教案9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介紹有關擴展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漲”卡片,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出示“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示“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磕奈煌瑢W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附:板書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r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22課《觀潮》。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 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附:板書設計
《觀潮》教案10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這次有幸聽到第三屆重慶市語文賽課活動中南岸區(qū)的郭蕾老師執(zhí)教的《觀潮》受益匪淺,郭老師不僅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學生讀的興趣,而且讓聽課的老師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片段賞析一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勾出出來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生:(自由讀)
。ㄗ寣W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學生讀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加有興趣。)
生: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吹侥菞l白線,人們怎么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里。
生:(齊答)人聲鼎沸。
師:(老師抓住這個契機,)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
生:學生如臨其境地(齊讀)
(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后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于今后運用。)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老師和藹地說,)你欣賞他讀的哪些地方?
生:流利、正確,有點感情。(實事求是地評價。)
師:你能比他讀得更有感情嗎?
生:(自信地說)能。學生讀“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生:讀出了從遠到近的感覺。
師:他是怎樣讀出了從遠到近的感覺的呢?
生:拉長、變粗、橫貫江面,語氣逐漸加重,他讀出遠到近的氣勢。
師:(問讀的那個學生)你自己覺得呢?
生:剛才讀得還不夠有氣勢,我相信我還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發(fā)地為他的自信喝彩。)
師:你很自信,那就請你再讀一次,我們再欣賞欣賞。(可以看出老師非常尊重學生,學生有表現的欲望,老師就給他提供空間)
生:(生讀)
師:我也欣賞這句,但我更欣賞他的勇氣和自信。
我也想來讀一讀,可以嗎?老師聲請并茂地讀,還帶上了動作表演讀。(老師讀后學生自發(fā)地鼓掌。)
。ɡ蠋熀苤t虛地問)有沒有你欣賞的地方呢?
生:您的字音很準。
師:謝謝你,你很有禮貌,對長輩稱呼“您”。
生:老師帶上了動作。
師:做動作有什么好處呢?
生:讓我們感受到了潮來時的氣勢越來越兇猛,感覺就出現在我們面前。
生:很直觀,讓我們加深了理解。
師:那誰來說說,橫貫江面是什么意思?
生:占滿的意思。
師:你用什么方法理解到的?
生:從你讀到“橫貫江面”時做的動作體會到的。
師:一邊觀察,一邊動腦筋理解,這種學習方法很好。
你們也做做動作讀讀這句話。老師全面巡視,適時幫助,參與學生的讀和評議(學生讀得鏗鏘有力,似乎要把整個江面占滿,可以看出學生都理解了),兩個學生帶上動作讀后互相評議對方,老師加入其中一組評議時說:“我欣賞這樣的孩子,互相讀后糾正,評議,這樣能幫助我們把書讀得更好!
(學生讀得有滋味,激發(fā)了老師讀的愿望,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這個讀的片段里郭老師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后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老師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為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范,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老師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愿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guī)的讀法。這樣做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角色變換,而是從深層次分析,反映了教師對主體意識的深刻認識。這樣匠心獨具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片段欣賞二
生: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袄顺痹絹碓浇,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
。▽W生全體舉手)
師:(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你們在下邊也再準備準備,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學生很積極地準備。)
。ㄖ该麑W生個別賽讀,學生自發(fā)鼓掌,教師加以鼓勵,并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yōu)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W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
師:謝謝鼓勵,該你們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
。▽W生有感情地齊讀)
師:棒極了!
師: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正如課文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的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就這樣在學生競爭著讀,男女生比賽讀,老師參與其中競賽,小組比賽讀中學生讀地主動,讀得用繪聲繪色,使聽課的老師贊不絕口。
。ㄓ酶鞣N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既能幫助理解,又能幫助記憶。)
在前面分別理解詞句的基礎上,回歸整體,老師請學生再讀一讀三段,引導下面的老師們也去觀潮。
。▽W生再一次帶著自己深刻的體會朗讀,使聽課的老師也感受到潮水一步一步在向我們逼近和潮水滔天的聲勢。)
師:你們的朗讀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現在自己說說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可以看書說,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還可以跟著老師的畫面說。
。▽W生自由說,興趣很高)
學生一起邊看課件畫面邊說邊表演潮來時的景象。
(先讀后背,先扶后放,先分解再綜合,先憑借文字感悟再看課件實實在在地感受,最后學生水到渠成,很輕松地將這一段課文背誦下來。這樣達到了及時將學到的精彩的語言積累起來的目的。)
這節(jié)課老師把朗讀作為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chuàng)作,是一種語言表達藝術。對于個人來說,朗讀是學習語言、駕馭語言、運用語言的.重要方法。對于學校的教學來說,朗讀又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手段。許多知識通過朗讀來傳達給學生,往往比單純講解更細致入微,更感人至深。本課教學中老師具備較高水平的示范朗讀能力,引導學生每次朗讀有層次,有目的:一讀理解詞語,二讀體會潮的壯觀,三讀把人們帶入身臨其境的感覺中,創(chuàng)設了各種情境引導學生由不愿意讀到讀出了味,讀得意由未盡,就這樣用讀的方式把對課文的理解一步一步地推向高潮。郭老師就是這樣把學生和聽課的老師帶入了語言文字的佳境,領略課文的意味,直到下課,學生和聽課的老師都意猶未盡,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來自讀的魅力。
總評:
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fā)揮了學生學
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為本。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么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并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并且?guī)椭鷮W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采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整體觀潮,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
反思:
這節(jié)課的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把讀運用得可謂靈活自如,老師能不能創(chuàng)設新的情境,比如設計一個綜合運用本節(jié)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一個語言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讓各種層次的學生都參與進來,落實“三維”目標,我想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發(fā)展學生自己的語言,運用到寫作中是有好處的。
《觀潮》教案11
一、目標與要求
1.了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
2.了解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及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
3.體會文中自然美與人文美相融合的特點。
4.學習文中精彩生動的語言描寫。
二、教與導設計
0學法指導
這篇的語言描寫既簡潔又生動,學習時要體會這一特點。從形、聲等不同角度由遠及近描摹錢搪江潮的壯觀,非常形象準確,表現了其雄豪的氣勢。接著對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描寫,更令讀者如身臨其境。
在閱讀本文時,要求在疏通字句的基礎上領會這些內容及特點。
O重點與難點
1.的脈絡。
第一段:從視覺與聽覺兩方面描寫錢塘江 潮的雷霆之勢。
第二段:寫教閱水軍的奔騰分合之勢。
第三段:描寫吳中健兒迷人的弄潮身姿。
第四段:描寫觀潮者之多。
2.本文的語言特色。
。疚恼Z言之所以生動而形象,主要在于:
一.能準確地運用動詞,如“披發(fā)文身”中的“披文”,‘凈先鼓勇”中的`“爭、鼓’等。
二、文中善用比喻張等修辭方法。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中,“玉城雪嶺”是比喻,“際天’則是夸張,“大聲如雷霆”用了比喻,“吞天沃日’則用夸張,使讀者對錢塘江潮的氣勢如同親見,感受很深。
3.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
課文前三段分別描寫了錢塘江潮的氣勢。操練水軍的情況及吳中健兒的突出表現,這些都是正面直接描寫。最后一段則是從側面描寫,觀潮的人越多,越是說明錢塘江潮氣勢的壯觀,越是說明水軍操練及吳中健兒的本領高強,人人都想一睹為快。這樣,側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合,對正面描寫起了襯托的作用,使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現力。
《觀潮》教案12
第一課時: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第二課時:
二.教學目標:
1.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三.教學重點:
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文字序領與畫面結合法)四.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五.教學方法:目標教學法感悟發(fā)現法引導發(fā)現法六.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讀書發(fā)現--質疑問難--組內合作--組外協(xié)作)、感悟發(fā)現法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錢塘大潮錄象八.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引出壯觀
1.談話,板題。
2.理解“觀”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觀”。
3.導入3、4自然段。
4.出示學習目標。(目標教學法)
二、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三、小組合作,感悟壯觀
1.談話激發(fā)學習興趣。
2.合作學習提示:
a.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為什么?你能把你喜歡的這句話讀的讓你們組內的同學也喜歡上它嗎?
b.你在學習中有什么問題,你們小組是怎樣幫助你解決的?
c.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么?
3.組建合作小組
4.組內合作學習(感悟發(fā)現法)5.反饋合作成果,構建全體讀書感悟氛圍。
6.引導小組感悟。
a.朗讀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課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引導發(fā)現大潮雄偉壯觀(想象和實踐表演);
d.感情朗讀。(引導發(fā)現法)
四、聽聽讀讀,發(fā)現作者觀潮順序
1.范讀課文,聽后練習。剛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讀了這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不過,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其實,作者寫得可有順序了。下面,我們就先來做一個聽的練習。聽老師讀這段話(出示),看誰本事大,能聽清作者是用哪些詞語把這四處的描寫給連接起來的。待會兒,請你把聽到的詞語寫下來。 師讀生聽: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大多高的'白色城墻。(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2.感悟發(fā)現:作者是按從遠到進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聲音和大潮的變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3.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五、思路引導,背誦壯觀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樂、畫面,激發(fā)背誦興趣
3.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yōu)橹院,為之(驕傲)?/p>
六、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語句
1.積累詞匯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個自然段里,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人聲鼎沸、山崩地裂……)
2.運用詞匯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會不會用了 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我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清楚通順呢?師出示一段話: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沙眮頃r,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盡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后選派一代表報告)
3.師生共同評價
七、結束語
八、板書
《觀潮》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并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lián)系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建議
1.課前,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查閱有關潮汐、潮汛的資料,了解錢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教學時,可以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很多學生對課文描繪的景象比較陌生,教學時應通過反復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
3.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借助拼音讀準生字;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生詞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還可以動手作記號,提出難以理解或覺得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同時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
4.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江潮的變化,體驗觀潮者心情的變化。教師可以“天下奇觀”的“奇”字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抓住有關語句深入研讀。
如,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江潮的變化,體會錢塘潮之“奇”,然后交流閱讀的體會。學生交流時,教師可以從大潮的聲音和形態(tài)的變化兩方面進行引導:從“隆隆的響聲”“悶雷滾動”“山崩地裂”“顫動”“風號浪吼”等詞語中感受江潮的聲威及其變化過程;通過“寬闊”“橫臥”“橫貫江面”“白浪翻滾”“奔騰西去”“漫天卷地”等詞語體會江潮的形狀和氣勢。
第3、4自然段中,對潮來時的過程描寫非常精彩,可以引導學生重點朗讀這一部分。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歡的語句是哪些,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品味鑒賞這些寫得具體形象的語句。如,可以用“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zhàn)馬飛奔而來”與課文中的原句進行比較,體會作者是如何把江潮寫得更加形象的。
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的襯托之筆,關注作者對觀潮者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踮著腳”,“又沸騰起來”,從中體會觀潮人的驚喜之情,從另一個角度體會錢塘江大潮之奇。
5.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把課文的第3、4自然段背誦下來。另外,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很多,要在引導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把這些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抄寫下來。還可以建議學生歸類積累文中的四字詞語,如,寫聲音的“人聲鼎沸、風號浪吼”,寫形態(tài)的“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浩浩蕩蕩、漫天卷地”。
6.進入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學本文時可以讓學生邊讀課文邊認讀生字,并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詞語在文中的大概意思。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體會詞語的意思,并指導學生運用部分詞語。還要提醒學生注意那些結構復雜、容易出錯的生字。如,“蒙”字中間的短橫不能丟,“薄”字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昂”字下半部分的左邊不能加點。這些生字可以在學生抄寫詞語時進行適當指點。
7.在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借助課文語言想象畫面之外,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兩幅圖片。有條件還可以制作相關的課件,向學生展示大潮的生動畫面。使用課件要把握適當的時機,應先讓學生潛心讀書,邊讀書邊想象畫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或欣賞多媒體,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與形象的畫面作對照。不宜過早過多地用形象去替代學生的閱讀和思維活動。
8.教學時,還可以開展一些拓展活動,豐富學生的語言實踐。如,讓學生以解說員的身份,以課文為藍本,以插圖為依托,進行觀潮現場直播,按照課文描寫的順序,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
9.“資料袋”中,圖文結合介紹了錢塘江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為壯觀的原因。在教學時,可以在初讀課文之前,借助地圖使學生初步了解錢塘江大潮的成因,以及海寧市和鹽官鎮(zhèn)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學生初讀后提出疑問時,再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袋”中的內容,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建議學生課后繼續(xù)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并在進一步的交流中不斷加深體會。
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重點段的教學
1.聽寫詞語。
2.細讀課文,想象畫面。
。1)默讀第3、4自然段,思考:大潮來時,江面上出現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到驚奇?邊讀書邊想象畫面,在課文中適當批注。
。2)同桌或合作小組內交流,說說大潮來時的聲音和形態(tài)。
(3)全班交流,教師點評,并出示相關課件加深感受。
3.領悟表達方式。
(1)畫出描寫大潮來時聲音的詞句。說說這些詞句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2)比較句子。
、倮顺痹絹碓浇q如戰(zhàn)馬飛奔而來。
②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飛奔而來。
、劾顺痹絹碓浇q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ǖ谝痪浒岩馑颊f完整了;第二句寫出了顏色和數量;第三句更具體地寫出了大潮發(fā)出的巨響和浩大的聲勢)
4.熟讀背誦。
再讀從大潮來時到潮頭西去這一部分,邊讀邊記憶大潮的變化過程,練習背誦。
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又恢復平靜的動態(tài)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
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運用比喻、形容、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雷霆萬鈞的情狀和聲威,還從觀潮的人數之多、熱情之高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讀后不禁發(fā)出由衷的贊嘆: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奇觀”!
課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描寫了潮來時的壯觀景象。寫聲音,從“悶雷滾動”到“山崩地裂”;寫景象,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其生動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氣勢非凡,使我們眼前仿佛浮現出大潮的`畫面,感受到大潮的響聲越來越大,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讀來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深受震撼。
教材中配了兩幅緊扣課文內容的圖片。第一幅圖片,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水面上的那條白線正向我們移來;第二幅圖片,則是另一番態(tài)勢,我們看到的是“兩丈多高的水墻”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的壯觀景象。這兩幅圖片為學生深入領會課文內容提供了憑借。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二是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并通過品味重點詞句、重點語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馘X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奇觀”,指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戰(zhàn)國時莊子在《南華經》中寫道:“浙江之水,濤山滾屋,雷擊霆碎,有吞天沃日之勢!边@是歷史上有關錢塘江的最早記載。觀潮的習俗起源于漢魏六朝,唐代形成觀潮之風,沿襲至宋,盛況空前。歷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描繪過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和觀潮的風俗。
②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出現了一條白線”,意味著江潮開始從遠處過來了。這時,寬闊的潮頭激起白色的水花,遠遠望去,好像是一條白線。宋朝詩人楊萬里在詩句“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中,把這條“白線”比作了錢塘江上的一條白玉腰帶。
、墼俳,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
“丈”是長度單位,1丈約等于3.33米。文中把水浪比作“水墻”,形容江潮浪頭之高,范圍之寬。
(2)對詞語的理解。
籠罩:指像籠子似的罩在上面。[
屹立: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wěn)固地立著,常用來比喻堅定不可動搖。
鼎沸:用來形容喧鬧、混亂,像水在鍋里沸騰一樣。
《觀潮》教案14
一、談話引入
1、今年農歷八月十八,中央電視臺和浙江電視臺聯(lián)合現場直播錢塘江大潮,同學們看了嗎?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對于錢塘潮,你還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暢說。
4、小結:
那情景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板書:
天下奇觀
二、理解課題
1、觀潮(看潮)。
2、天下奇觀(天底下奇異的景象)。
三、播放錄象
從同學們剛才的談話中看出,大潮洶涌的情景,大家記憶猶新,錢塘江大潮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學們想不想再看一次?讓我們再次聽聽聲音,看看畫面,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四、教學潮來之時
1、錄象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也有,在哪呀?
(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3、4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們聽。
3、學生自由朗讀,師巡視指導。
4、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 從遠處傳來悶雷滾動。
、 那聲音顫動起來。
(課件演示,比較句子:潮遠,聲大而悶,潮近,聲巨而烈。指導朗讀。)
、 過了一會兒沸騰起來。
(模擬沸騰。人聲鼎沸。讀出沸騰感覺。)
、 那條白線橫貫江面。
(課件演示理解橫貫橫臥。指導朗讀。)
、 浪潮越來越近飛奔而來。
(課件演示,比較句子ABC。老師A句,小組讀B句,全班讀C句。自由讀、個別賽讀、齊讀。)
、 小組賽讀。
(小組選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開展比賽。)
5、小結:
這些語句寫得多精彩啊!正如課文預習提示中所說,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使人如臨(其境)。
五、理清寫作順序
(課件演示)
1、填空理解:
、 自己讀一讀:
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這些語句連起來。
、 指名填空。
課件演示:
由遠及近
2、師生分讀。
(是呀,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來描寫潮聲潮水的變化。我們一起讀讀,體會一下。)
六、指導背誦
1、老師留下括號里的詞語,你能說出剛才那段話嗎?
2、練習背誦。
(自己準備。)
3、會背的'一起來。
(看著屏幕。)
4、小結:背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到錢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稱為(天下奇觀)!
七、積累語言
1、咱們學習的這兩個自然段中,詞語非常豐富、生動,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下來?
2、開展比賽。
(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反應快,很快站起來說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
3、做讀書卡。
4、分組領讀。
八、運用語言
1、同學們懂得了詞語意思,不過,會不會用了呢?
2、選用其中的二三個詞造句。
(鼓勵選用幾個好詞,說一段話。)
3、學生交流。
九、總結全文
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了作者按順序,抓特點的敘述方法,積累了好詞佳句。學得不錯。下節(jié)課再學。
十、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背誦課文3、4自然段。
《觀潮》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裹上、瀉下、紅潤、杰作、一截、燃燒。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情感。
4.學習按照事物發(fā)展順序觀察的方法。
二、學習準備
1、課前可布置學生觀察日落景色。為了更好地觀察到全過程,可選擇地勢較高處為觀察點。
2、自讀課文,要求:
(1)邊讀邊畫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反復地讀幾遍,并談談自己初步的感受。
(2)輕聲朗讀具體描寫夕照的段落,邊讀邊想;
(3)整個夕照過程中,太陽有哪些變化,作者把它分別比作什么;
(4)夕陽和我窗外的景物構成了怎樣迷人的畫面。
三、學時安排
兩學時。
第一學時讀通課文,了解作者觀察及寫作順序和方法;
第二學時理解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養(yǎng)熱愛自然的情感。
四、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同座相互檢查課文朗讀情況,要求正確、流利;
2、聽兩組(4人)讀課文,評價讀的情況,穿插正音(注意9個生字的讀音);
3、回憶《海上日出》的觀察和寫作順序與方法
。(1)寫了三種不同情況下的日出;(2)重點寫晴朗早晨的日出全過程;(3)日出過程從天、水色彩的變化、形狀的變化、富有情感的動作三方面寫具體。)。
4、《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觀察與描寫的呢?
(能了解到:
(1)位置的變化——樹梢——樹杈——消失;
(2)色彩的變化——橘黃色——微紅——紅云——象熟透的“大石榴”——象一團燃燒的烈火——消失;
(3)動詞:滑落——穩(wěn)穩(wěn)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現——消失。
5、讀記詞語:
盡情、欣賞、迷人、挺拔、滑落、橘黃色、衰老、瀉下來、鍍上、頓時、晶瑩、紅潤、
波光粼粼、雀躍、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樹杈、喜悅、石榴、溢出、矯健、
絕妙、宛然、燃燒、油然而生、感慨、黎明
6、課后熟讀課文,背誦1—4自然段。
第二學時
1、寫詞語(見上)
2、填空:
開始太陽從楊樹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沒有了_____的光芒,這時的陽光下的房頂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躍的____;然后,太陽又向下溜了一截,顏色開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紅色又變深了,成了小姑娘臉上的____;一會兒,出現在楊樹中的____太陽,漸漸變紅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來越暗,太陽卻越發(fā)的紅,宛然一團____。
3、找出描寫夕照“迷人”的語句體會體會。
。ㄖ攸c體會:
(1)“柔柔的光瀉下來,給磚瓦房鍍上一層華麗的金黃;房頂頓時化作一汪晶瑩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躍著紅潤的光,變得波光粼粼一般了!边@里用“晶瑩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陽光照耀下,整個房頂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齊地鋪在房頂上,鍍上了陽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躍”,整個房頂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這句話描述的畫面是靜態(tài)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動感,作者用了“跳躍”一詞,更使得畫面生動活潑。
(2)“這會兒,太陽的臉上開始泛出微紅;輕輕的,如紗一般。”這里“輕輕的”和“如紗一般”都是寫太陽泛出的紅色很淡,和“微紅”的'“微”相照應。
(3)“光帶著收獲的喜悅從‘石榴’里溢了出來,映著鉆天楊矯健的身影,在天際形成一幅絕妙的工筆畫!薄笆斋@的喜悅”是對著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來說的;又圓又紅的太陽掛在楊樹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鉆天楊筆直高聳的樹干和枝枝杈杈顯得格外清晰,形狀、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絕妙的工筆畫”,這幅在天盡頭形成的畫面能引起人無限的遐想。
(4)“天空的黑色漸漸漫了過來,幾乎要把太陽包住了。太陽則變得越發(fā)的紅,宛然一團燃燒的烈火將黑暗照亮。我呆呆地望著這如火的夕陽,油然而生出一種感慨,一種激動。”這幾句話描繪出天色越來越暗,而太陽卻更紅了這樣一種特定的自然景象。
4、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抓住描寫夕照的比喻句、擬人句和最后兩節(jié)。)
5、詞語積累。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
【《觀潮》教案】相關文章:
《觀潮》教案01-11
《觀潮》教案07-05
《觀潮》優(yōu)秀教案07-17
[優(yōu)選]《觀潮》教案07-11
關于《觀潮》的教案04-22
觀潮教案優(yōu)秀10-04
《觀潮》教案(精選23篇)01-12
《觀潮》教案(15篇)02-19
《觀潮》教案(精選15篇)03-10
《觀潮》教案(精選18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