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

時間:2024-04-11 11:29:02 教案 我要投稿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1

  課題: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1頁除法的意義和第32頁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完成第32頁上“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七的第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在已學的除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掌握乘、除法之間關系以及乘除法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乘、除法之間關系以及乘除法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把第37頁除法的意義中的三個例題分別寫在三張紙條上。

  教學過程,今天我們要來復習總結除法。

  一、學習除法的意義

  1.教師出示第31頁第(1)、(2)、(3)題

  2.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自學。

 。ǎ保┻@道題(1)已知條件是什么?怎樣計算?為什么?

 。ǎ玻┻@道題(2)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

 。ǎ常┻@道題(3)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

  請一名同學概括:除法是已知積和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3.讓學生看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提問:

  我們看到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所涉及的數(shù)是一樣的,再比較一下,第一個算式和第二、三個算式還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讓幾個學生發(fā)言。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計算方法不同,-個是乘法兩個是除法;已知數(shù)和未知數(shù)不同。

  接著提問:

  “在乘法算式中哪兩個數(shù)是已知的?哪個數(shù)是未知的?”

  “再仔細觀察-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最后指名概括:從上面的三個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已知的,這就是說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除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

  “像這樣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的兩種運算叫什么運算?”

  教師: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運算,通常稱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二、學習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師提問:

  “想-想,乘法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怎樣求因數(shù)?‘’教師板書: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2.”除法最基本的關系式是什么?“

  “利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可以做什么?”

  3.做教科書第38頁上面“做一做”。

  教師說明題意,強調不要計算根據(jù)題目給出的算式直接寫出得數(shù)。

  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

  4.做練習七的第1-4題。

  (1)第1題,提問:“第1小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總重量和筐數(shù);求每筐的重量,怎樣求?為什么?”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

  (3)第3、4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核對時要讓學生說出每一題的根據(jù)。

  三、自學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師出示下面各題檢驗學習情況。

  10÷1=(2)0÷5=(3)5÷0=(4)0÷0=

  31÷1=0÷25=10÷0=

  198÷1=0÷987=789÷0=

  四、作業(yè)

  練習七的第5、6題。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及其關系,懂得0不能做除數(shù)的道理;

  技能目標:通過理解乘除法的關系,能夠改編乘法或除法算式;

  情感目標:結合應用題的教學,滲透辨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乘除法的意義,能夠改編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教學過程:

  1.出示例1(1)學校把故事書借給3個班,每班50本。一共有故事書多少本?

  誰能用兩種方法計算?

 。ò鍟┯眉臃ㄋ悖50+50+50=150(本)

  用乘法算:50×3=150(本)

  問:什么是乘法?

  (生能答出。結合兩道算式說明)

 。ㄉ卮鸩怀。師引導:50×30=150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生:3個50。師:兩種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方便一些?)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出示板書:

  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默讀,理解,有沒有不理解的地方?

  2.出示例1(2)學校有150本故事書,平均借給3個班,每班得到多少本?

  例1(3)學校有150本故事書,借給每班50本,可以借給幾個班?

  口頭列式。板書:150÷3=50150÷50=3

  3.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乘法和除法各部分是什么關系?

  生:除法中的被除數(shù)就是乘法中的積,除數(shù)和商就分別是兩個因數(shù)。

  根據(jù)生答板書:50×3=150150÷3=50

  150÷50=3

  所以,除法就是:

  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默讀,理解。默記。

  4.自學P125---P126試一試。

  劃出“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與“注意,在除法里不能用‘0’做除數(shù)!眱删。

  說一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句的?

  7.練習

 。1)P126試一試,改寫。

  把216×18=3888改寫成兩道除法算式。

  把5200÷325=16改寫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2)P127第3題文字題。

  (3)第4題應用題。

  8.課堂總結:什么是乘法,什么是除法?它們是什么關系?

  9課堂作業(yè)。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小數(shù)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

  2、利用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經(jīng)歷探索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計算方法的過程,發(fā)展推理能力。

  3、正確掌握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利用這些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基本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比較哪個商店的牛奶便宜?

  1、引入小數(shù)除法,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先讓學生獨立看懂圖的意思,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3、組織學生自主探索怎樣求出11.2÷8和7.2÷5的得數(shù).,學生可能從不同角度想出很多方法,通過交流和比較,使學生體會到只要商的小數(shù)點和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就可以了。

  4、在求乙商店每盒牛奶多少元時,除到小數(shù)部分還有余數(shù),引導學生可以在余數(shù)的末尾添0再繼續(xù)除。

  一、二、鞏固與應用:

  二、第1題:注意商中間要補0;

  三、第2題:要注意除到小數(shù)部分有余數(shù),補0后再繼續(xù)除;

  四、第3題:被除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比除數(shù)小,商的整數(shù)部分要補0。

  四、總結。

  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

  教學反思:大部分同學掌握了小數(shù)除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但有個別同學計算時容易出錯,特別是商中間要補0的題;如:7.42÷7,還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4

  本課題教時數(shù):25本教時為第12教時備課日期11月4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具體運算的分析、綜合,進一步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及相互間的關系,進一步認識乘、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并能應用乘、除法的意義說明某些實際問題要用乘法或除法計算。

  2.使學生認識、掌握1或0在乘法計算里的特性。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及相互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引入

  二、學習新課

  三、課堂練習

  四、課堂小結

  五、課堂作業(yè)

  1.說說下面各算式表示的意思。

  12×324×640×5

  2.說說口算下面各題是怎樣想的。

  28÷454÷940÷8

  3.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乘法和除法的意義。(板

  書課題)

  1.出示例1

 。1)`學生讀題后思考:可以怎樣列式計算?板書:15+15+15+15

  (2)想一想:這個加法算式有什么特點?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3)乘法的加法比較,哪種算法比較簡便?乘法是怎樣的簡便運算?

 。4)看書了解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

  2.學習例2

 。1)出示例2

 。2)學生讀題后,將例2與例1進行比較,有什么異同之處?

 。3)仔細觀察,看除法和乘法有什么關系?

 。4)看書,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5)說說下面算式的意義。76÷19=()

  81÷3=()100÷25=()

 。6)小結: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3.學習一個數(shù)是1或0的乘法計算。

 。1)口答:4×1=4×0=0×0=

 。2)一個數(shù)乘以1,得怎樣的數(shù)?一個數(shù)乘0得什么數(shù)?0能作除數(shù)嗎?

  1.讓學生做“練以練”第1、2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2.讓學生做練習十五第1題。

  讓學生說說各是怎樣算的,并應用乘、除法的意義說明為什么用乘法或除法做?

  3.看第2幅圖,弄清乒乓球每袋5個,每箱200個。讓學生提乘法和除法的問題,說說是怎樣想的?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抄寫、背誦各概念

  課后感受

  這些內容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jīng)接觸過,所以用自學的方法后交流,效果也不錯。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5

  教學內容:除法的意義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材第67-69頁的內容,做一做題目及練習十五1-6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在已學的除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除法的意義,掌握乘、除法之間關系以及乘除法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教師:我們在前面復習總結了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意義和有關的知識,今天我們要來復習總結除法。

  一、教學除法的意義

  1、教師出示第67頁第(1)題,指名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怎樣計算?為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40×4=160(人)

  “在這個乘法算式中,40和4是什么數(shù)?160呢?”教師在上面算式40和4的下面寫因數(shù),在160的下面寫積。

  “結合這個例題想一想,乘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教師強調指出:乘法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的運算。

  2、教師出示第67頁第(2)題,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學生列出算式后,教師板書:160÷4=40(人)。

  3、教師出示第67頁第(3)題,學生讀題,提問: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解答?”學生列出算式后,教師板書:160÷40=4(班)。

  “計算第(2)題和第(3)題所列出的兩個除法算式所涉及的數(shù)有哪些?跟乘法的一樣嗎?”

  “計算第(1)題所列出的乘法算式是已知兩個因數(shù)求積的運算,看一看除法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

  教師概括:除法是已知積和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

  讓學生看教科書第67頁的下面關于除法概念的結語,齊讀兩遍。

  “在除法算式中,已知的積叫什么數(shù)?已知的一個因數(shù)叫什么數(shù)?所求的另一個因數(shù)叫什么數(shù)?”學生回答后,教師在除法算式的160的下面寫被除數(shù),在已知的因數(shù)的.下面寫除數(shù),在所求的因數(shù)的下面寫商。

  4、讓學生看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提問:

  “剛才我們看到黑板上的三個算式所涉及的數(shù)是一樣的,再比較一下,第一個算式和第二、三個算式還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可以多讓幾個學生發(fā)言。

  教師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進行概括:

  不相同的地方有:計算方法不同,一個是乘法兩個是除法;已知數(shù)和未知數(shù)不同。

  接著提問:

  “在乘法算式中哪兩個數(shù)是已知的?哪個數(shù)是未知的?”

  “再仔細觀察一下,在上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概括:從上面的三個算式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中已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未知的;在乘法算式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變成了已知的,這就是說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除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

  “像這樣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的兩種運算叫什么運算?”

  教師: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運算,通常稱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二、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1、教師提問:

  “想一想,乘法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積=因數(shù)×因數(shù)

  “怎樣求因數(shù)?”教師板書: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

  2、“除法最基本的關系式是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怎樣求?”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利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可以做什么?”(可以進行驗算。)

  讓學生自己驗算第69頁上的乘、除法。

  3、做教科書第69頁上面“做一做”中的題目。

  強調計算之后要用兩種方法進行驗算。學生做完后,核對時要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根據(jù)什么進行驗算的。

  4、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1)第1題,提問:

  “第1小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總重量和筐數(shù),求每筐的重量,怎樣求?為什么?”

 。2)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核對編的題時,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編的題把什么作為已知的,什么作為未知的。

 。3)第3、4題,先讓學生獨立做,核對時要讓學生說出每一題的根據(jù)。

  三、教學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

  教師逐步出示下面各題。

  1、教師先讓學生看第(1)題。提問:“先算出得數(shù),再看一看有什么規(guī)律?”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一個數(shù)除以1還得原數(shù)。

  2、再看第(2)題。學生計算出得數(shù)并說出規(guī)律后,教師指出:0除以不是0的數(shù)還得0。

  3、再看第(3)題。讓學生想一下,然后提問:“5除以0商幾?想0和幾相乘得5?”學生回答后,教師指出: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5,所以5除以0得不到商。

  4、教師指第(4)題提問:“0除以0得多少?”先讓學生發(fā)言,說出因為任何數(shù)與0相乘都得0,所以0除以0不能得到確定的商。

  教師:從第(3)題看出,因為和0相乘不得0的數(shù)不存在;從第(4)題看出,0除以0找不到確定的商。所以0不能作除數(shù)。

  四、作業(yè)

  練習十五的第5、6題。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6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除法是與乘法相反的運算。在前三年半學生經(jīng)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除法的意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這里在已學的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及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加以概括,使學生有更明確的認識。另外教材以前研究的是商是整數(shù)而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雖然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也曾接觸過有余數(shù)的除法,但是學生沒有從字面上真正理解它的含義,所以本小節(jié)教材是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對有余數(shù)除法的概念及關系式明確地概括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它們進行驗算。學習這些知識的同時,也是為進一步學習解簡易方程打基礎的。那么教學難點又主要體現(xiàn)在兩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理解整除概念時,對整除算式中,哪個數(shù)能被哪個數(shù)整除的幾種不同敘述分不清,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是使學生理解余數(shù)為什么比除數(shù)小。

  教法建議

  1、運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為基礎,把舊知與新知聯(lián)系在一起。再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教學。例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時就可以通過學生學過的一道乘法應用題引出,充分讓學生思考,并觀察、分析、比較由乘法算式轉換成除法算式所發(fā)生的變化,最后再通過學生的討論(小組、同桌、集體)、互相交流,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總結出除法的意義。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講解有余數(shù)的除法時,也可以采用以上的教學方法。

  2、注意概念的歸納與概括。在教學有余數(shù)除法概念時,可以通過與整除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從發(fā)現(xiàn)中歸納總結出什么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边@樣可以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也可以避免學生死記硬背的現(xiàn)象。

  3、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借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學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悟出知識的真諦,以求得其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培養(yǎng),體驗成功后的'喜悅。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2。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1?谒悖7×5=9×6=()× 4=32

  35÷5=54÷6=32÷()=8

  35÷7=54÷9=()÷4=8

  2。導入:我們已經(jīng)做過大量的整數(shù)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課題下載

 。ǘ┨角笮轮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例題下載

  ①四年級有4個班,每班40人,一共有多少人?

 、谒哪昙売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鬯哪昙売160人,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教師提問: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么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么數(shù)?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ǖ冖、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用除法計算。)

  分組討論:根據(jù)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lián)系看,除法是一種什么樣的運算呢?

  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問題(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

  教師歸納:已知兩個因數(shù)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的運算,叫做除法。

 。2)教學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下載

  教師提問: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么?(被除數(shù))

  已知的因數(shù)叫做什么?(除數(shù))

  求出的未知因數(shù)叫做什么?(商)(教師板書)

 。3)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使學生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shù)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shù)求另一個因數(shù),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68頁的“做一做”

  根據(jù)36×14=504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504÷14=□ 504÷36=□

 。4)教學關于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繼續(xù)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

 、賳l(fā)同學想:一個數(shù)除以1得什么數(shù)?

  學生自己舉例

  引導學生得出:一個數(shù)除以1,還得原數(shù)。

 、趩l(fā)同學想: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得什么數(shù)?

  引導學生自己舉例

  老師提問:為什么相除的結果都是0?

  教師強調:因為一個數(shù)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shù)商都是0。

 、蹖W生討論: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教師說明: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shù)同0相乘得5.0÷0不可能得到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shù)同0相乘都得0。

  2、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及其應用。演示課件“除法的意義”出示口算題

 。1)口算:

  ①4×5 ②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導學生根據(jù)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繼續(xù)演示課件

  教師概括:積=因數(shù)×因數(shù)

  一個因數(shù)=積÷另一個因數(shù)。(板書)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師板書:商=被除數(shù)÷除數(shù)

  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

  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

 。3)教學乘法驗算

  教師出示:32×27=864,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驗算:

  或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過去我們驗算乘法時,用交換兩個因數(shù)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們根據(jù)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可以用算出的積除以一個因數(shù),看是不是等于另一個因數(shù)。

 。4)教學除法驗算

  教師出示:2871÷33=87,讓學生用以下兩種方法驗算。

  教師提問:以上兩種算式應用了什么方法驗算的?為什么?

  教師總結:應用除法各部分間關系,可以驗算除法。以前學過的用乘法驗算除法,就是應用被除數(shù)=商×除數(shù),現(xiàn)在應用“除數(shù)=被除數(shù)÷商”也可以驗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驗算除法。

  3、反饋:

  試算第69頁的“做一做”,并說出根據(jù)。

  計算下面各題,然后用兩種方法驗算。

  102×85 1794÷69

 。ㄈ╈柟叹毩

  1、練習十五第1題。(討論、口答)

  應用除法的意義說明下面各題為什么用除法算。

 。1)水果店運來20筐蘋果,共500千克。平均每筐蘋果有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學圖書室有2400本圖書。圖書的本數(shù)正好是學生人數(shù)的4倍。光明小學有多少學生?

  2、練習十五第3,4兩題。(做在本上)

  練習十五第3題。

  把3060÷85=36,改寫成一道乘法算式和一道除法算式。

  練習十五第4題。

  根據(jù)8610÷35=246,直接寫出下面兩道題的得數(shù)。

  246×35= 8610÷246=

 。ㄋ模┤n小結:

  總結性提問:

  (1)你今天學習了什么?

  (2)除法的意義是什么?

 。3)乘、除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是什么?

 。4)乘、除法的兩種驗算方法各是什么?

 。5)0能作除數(shù)嗎?為什么?

  (五)作業(yè)

  練習十五第2,5,6題。

  2題、(1)一本書有95頁,每頁按624個安計算,這本書一共有多少個字?

  (2)把上題改編成兩道除法應用題。

  5題、計算下面各題,并各用兩種方法驗算。

 。1)325×24(2)4890÷15

  6題、 7952÷71 1634÷19 3000÷120

  2943÷27 5625÷25 20xx÷38

  板書設計

  連除應用題

  質量單位、時間單位

  常用的計量單位—計量的產(chǎn)生、長度單位、面積單位

  有余數(shù)的除法

  乘法分配律

  加法結合律和簡便算法

  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整數(shù)大小的比較和求一個整數(shù)的近似數(shù)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除法的意義】相關文章: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乘除法的意義》04-08

《除法》數(shù)學教案04-02

《分數(shù)除法》數(shù)學教案02-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04-03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乘法和除法》數(shù)學教案01-17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數(shù)的意義》09-28

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小數(shù)的意義04-09

蘇教版四年級數(shù)學教案:第一單元除法04-08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數(shù)學教案04-08

蘇教版三年級下冊《除法》數(shù)學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