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主題活動《有趣的鞋子》中品味孩子的成長
主題的產生:先有興趣,才有樂趣。
準備階段-啟發(fā)孩子尋找、收集資料。
考慮到“鞋子”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所以在活動的前期準備階段,我想先了解孩子們對“鞋子”的熟悉程度:
1、你見過什么樣的鞋子?
2、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喜歡穿什么鞋?為什么?
3、在什么時候會穿我們平時不常穿的鞋子?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在不斷提問的過程中,我們的資料越來越多,實物、圖片、圖書等等。于是,我在活動室的一角開辟了一個“資料展示區(qū)”。在這段為期較短的準備階段,孩子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啟發(fā)中,不僅僅是收集到了許多關于“鞋子”的資料,還知道了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通道,這為以后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主題的展開:各領域的內容相互滲透
一、真知灼見,來自實踐。
“臭烘烘的鞋墊”
丁丁帶來了一雙老式的大布鞋,有很多孩子們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老式布鞋,他們圍著布鞋好奇地看著。調皮的陽陽伸長了脖子,湊到布鞋跟前,想看個究竟。誰料他猛得一捏鼻子,直往后退,嘴里嚷嚷著:“好臭,好臭,臭死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所有的孩子都伸長了脖子,想看個究竟。結果,幾乎所有孩子的反應與陽陽是一樣的!盀槭裁蠢喜夹瑫@么臭?”沈予同不解地問。眼尖的周健用兩個手指捏出了布鞋里的鞋墊:“看,不是布鞋臭,是鞋墊臭!薄笆裁词切瑝|?”小不點高大明問!斑@都不知道,鞋墊就是墊在鞋子里的。”“鞋墊可以吸水的!薄⒆觽兤咦彀松嗟貙⒆约簩π瑝|的了解急切地告訴大家!澳羌热恍瑝|是臭烘烘的,那為什么還要用鞋墊?”小軒的提問可難倒了大家。是呀,在鞋子的家族中,鞋墊這一成員,顯得有些微不足道,既無絢麗多彩的外觀,又無閃亮登場的機會,如此“茍且偷生”,也就罷了,但人們往往使之飽受“屈辱”,終日踩在腳下,冠名為“臭鞋墊”。那么,“臭鞋墊”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為此,我?guī)ьI孩子們做了一系列的試驗:
試驗一:
過程:
給孩子提供一雙新鞋墊,讓孩子們聞一聞。
結論:
鞋墊本身是不臭的。
試驗二:
過程:
給孩子提供一雙比自己的腳大一點的鞋子讓孩子穿,孩子感覺不舒服;在鞋子里放上一雙跟鞋子一樣大的鞋墊,再讓孩子穿,感覺舒服多了。
結論:
當鞋子有點大的時候,鞋墊能幫助我們合腳地穿進鞋子。
試驗三:
過程:
給孩子分別提供一雙沒有鞋墊的鞋子和一雙有鞋墊的鞋子,孩子感覺有鞋墊的那雙鞋穿起來比較暖和。
結論:
鞋墊有保暖的作用。
試驗四:
過程:
讓兩個孩子分別穿上沒有鞋墊的鞋子和有鞋墊的鞋子進行跳繩運動,20分鐘后,穿沒有鞋墊的孩子感覺腳底都是汗;而穿有鞋墊的孩子感覺腳底干干的。
結論:
鞋墊有吸水功能,能吸掉腳底的汗。
試驗五:
過程:
將那雙吸滿汗的鞋墊取出,讓孩子聞,孩子感覺臭。
結論:
臭鞋墊是因為吸了汗才變臭的。
通過這一系列的試驗,孩子們對鞋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收集到了各種各樣的鞋墊,有防水型的、有防臭型的、還有防腳氣的……在不斷地收集過程中,孩子們也慢慢知道了鞋墊的另一個秘密:一付優(yōu)質的鞋墊,也會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雖“身卑言輕”,但是對人類的腳卻有著最直接的保護,最貼心的呵護。
“奇妙的鞋底”
展示區(qū)內,嬌嬌和寧寧趴在地上,手上各自套著一雙鞋子在玩“溜冰“的游戲,她們將套著鞋子的小手在地上滑來滑去。玩著玩著,嬌嬌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小手滑得總是比寧寧的慢,她不高興地說:“哼,我不玩了,你都不等等我。”寧寧也生氣地說:“誰叫你不快點!”“我也想快點,可我的鞋子滑不快!薄澳愀乙粯踊觯@樣,這樣。”寧寧一邊說一邊示范著,嬌嬌也嘗試著跟她學,可還是滑不快,周圍圍觀的小朋友也都哈哈大笑起來。嬌嬌很奇怪:“為什么我的鞋子老滑不快?”繆淳陽說:“你的動作太慢了。”叢玲瓏說:“你的鞋子太重了吧!笨娭翀蛘f:“是你的鞋子不好!眿蓩赡闷鹦涌戳擞挚,忽然停了下來,大家隨著她的眼光看過去,也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鞋子底下有漂亮的花紋。(這時,寧寧也迫不及待地翻過自己手中的鞋子,發(fā)現(xiàn)鞋底是平平的,沒有花紋。)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去翻展示區(qū)內所有的鞋子,意外地發(fā)現(xiàn)有好幾雙鞋子底下有不同的,漂亮的花紋。鄧寅皓不解地問:“這么漂亮的花紋,為什么不放在鞋子上面,要藏在鞋子底下呢?”這個問題問得好,于是,我組織孩子們討論、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腳抬起來的時候也能看見花紋的!薄八卦谛紫拢窃诟覀冏矫圆啬!薄八覀冏屑毜卣业剿!薄八谛紫乱材芘捎脠龅!薄瓰榱私忾_鞋底花紋的秘密,我與孩子們又做了一次小試驗:
試驗過程:
我將一部分孩子分成A、B兩組,A組孩子穿上鞋底有花紋的鞋子,B組孩子穿上鞋底沒有花紋的鞋子。讓這兩組孩子同時在我提供的小斜坡上下走動。同時,讓圍觀的孩子仔細觀察。
結論:
圍觀的孩子:A組走得好,B組上去的時候很滑,下來的時候象在滑滑梯。
A組孩子:沒什么,就是走上走下很好玩。
B組孩子:象在滑滑梯一樣,滑死了,很難走。
通過這個試驗,孩子們終于解開了鞋底花紋的秘密—具有防滑功能。在這次試驗之后,孩子們又對鞋底花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有了收集鞋墊的基礎,在收集尋找鞋底花紋的過程中,孩子們沒有過多地請求成人的幫助,也收集到了很多各種各樣的花紋。在孩子們研究、探索鞋底花紋的過程中,居然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他們認為很有趣的現(xiàn)象:在下雨天,鞋底的花紋在地上能印出印記;有花紋的鞋底還能成為彩泥模具,在彩泥上能印出漂亮的花紋……對于各種疑惑和問題,孩子們通過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這使孩子學到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
“《綱要》中提到:“教育活動要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教育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教育活動對幼兒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教育成為技能訓練的功能!边@兩個活動體現(xiàn)的就是這樣的價值。
二、打開創(chuàng)造新天地
繪畫活動:奇特的鞋子
寫生活動《鞋子》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孩子們畫著各自喜歡的鞋子:爸爸的運動鞋、媽媽的高跟鞋、爺爺的老式布鞋、自己的涼鞋、棉鞋、溜冰鞋,還有小時候的虎頭鞋……源源畫的是爸爸的運動鞋,奇怪的是,他在爸爸的運動鞋上畫了兩只翅膀。源源告訴我:“我?guī)桶职值倪\動鞋化了兩個翅膀,這樣,爸爸就不用走路了,就能飛著走了!焙闷嫣氐南胂。于是,繪畫活動《奇特的鞋子》產生了,孩子們一下子鉆進了想像的空間:給爸爸的運動鞋裝上翅膀、輪子,好讓爸爸上班不遲到;給媽媽的高跟鞋裝上音樂盒,好讓媽媽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給爺爺的老式布鞋裝上感應燈,好讓爺爺在過馬路時更安全;給自己的溜冰鞋裝上幾根小棒,好讓自己在溜冰要摔跤時及時撐住……孩子們的畫雖然不是很美觀,甚至有點亂,但看著孩子們拿著自己的作品津津樂道地相互交流著,在那一刻,我被感動了,被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感動著,被孩子們的快樂感動著。
《綱要》中反復指出:繪畫活動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幼兒之所以這么快樂地顯示自己的成果,是因為這些成果出自自己的腦和手,是自己的創(chuàng)作;又因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最能體現(xiàn)自我的價值,所以他們在活動中獲得到真正的滿足感。
三、放飛心靈的窗戶,收獲一大筐
綜合活動:參觀鞋子商城
這個活動是我們預定的。孩子們帶著“商城里有些什么漂亮的鞋子?”和“你找到了哪幾種我們平時不怎么穿的鞋子?”這兩個問題參觀了鞋子商城。在鞋子商城內,孩子們猶如快樂的小魚兒在鞋柜前穿來穿去。表面看,孩子們的興奮點似乎在穿梭鞋柜上,但事實上,孩子們的眼光總會鎖定在自己喜歡的鞋子上。當他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喜歡或平時沒有看到過的鞋子時,總會吆喝自己的伙伴一起來分享。回到幼兒園,孩子們對預先提的兩個問題并不感興趣,倒有孩子提出也來開個“鞋子商城”。說干就干,沒有鞋柜怎么辦?孩子們建議有活動室的柜子。貨柜是解決了,孩子們在如何擺放鞋子的問題上發(fā)生了糾紛。一部分孩子說按顏色放比較好看,而有的孩子則認為大人的鞋子和小孩的鞋子要分開放!肮f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怎么辦呢?經過商量,最終決定開兩個“鞋子商城”,一個按顏色放,一個按大小放,兩家“經理”還打賭:誰的鞋子賣得多,就說明誰的方法好。于是,一場“商家”之間的競爭開始了。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家“商場”通過繪畫的形式,畫了許多漂亮的廣告畫,貼得滿柜子都是;而另一家則請了幾個“模特”,穿上他們的鞋子,走起了“貓步”。結果是喜歡畫畫的小朋友都走進了第一家商城,欣賞起了漂亮的廣告畫,嘖嘖稱贊,有的孩子還參與了新廣告畫的制作;而一些喜歡唱唱跳跳的小朋友則對“模特”們走的“貓步”倍感興趣,看得津津樂道,期間,也忍不住上場“秀”一下。兩家把賣鞋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凈,全都投入到了制作廣告畫和模仿秀中……
如果看預定目標,這個活動是失敗的,但孩子們在自主的活動中所獲得的遠遠大于預定目標。孩子們在參觀鞋帽城后萌發(fā)了自己開“鞋子商店”的念頭,商店的形式也由孩子們對鞋子不同的分類而多樣化了;美術、音樂、舞蹈在孩子們的“鞋子商店”里也發(fā)揮了出乎意料的作用——讓其余所有的孩子都全神貫注地投進了活動中而忘記了“賣鞋”的事。這一連串的活動看似前不搭后,但對孩子們而言,這些活動“是自主性活動,不受老師的強制性干預,且享受著思想和操作的自由。”“能夠發(fā)揮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主題的結束——把微笑寫在臉上
主題活動進入尾聲,我與孩子們忙著將我們在活動中拍的照片、記錄的表格、制作的各種作品等以“大展覽”的形式展示出來。在家長半日活動中,孩子們領著爸爸媽媽參觀著主題的過程資料,當爸爸媽媽們懷著疑惑的心情問我“這些真是孩子們的活動過程?”時,我高興地笑了;當爸爸媽媽們以同樣的心情問問孩子們同樣的問題時,孩子們自信地笑了!
活動反思:
《幼兒百科詞典》對“探索”的界定是:“探索是個人主動地從多方面探討、尋求答案,解決問題。”這里談到了尋求答案,可要尋求答案,首先要有問題,只有有了問題,菜油可能帶著問題去尋求答案。因此,探索就應該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在探索過程中的“質疑”就是探索活動展開中的“發(fā)現(xiàn)問題!
但是,僅有幼兒的“質疑”是不夠的。在幼兒提出有關“鞋墊”的問題時,我通過2個“質疑”促使幼兒思考、探索,在操作過程中,幼兒產生了許多自己的想法,并通過實驗驗證了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另外,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探索在最初階段是以無意性為主的。在探索鞋底花紋的問題上,如果我不在“質疑”的基礎上,提供富有“挑戰(zhàn)性”的探索平臺,那么,探索的火花就會自生自滅,幼兒就會因為不知道或沒辦法而放棄探索。因此,我設計了幾組有對比性的實驗,并對實驗結果作了記錄。最終,幼兒獲得了成功—發(fā)現(xiàn)了鞋底花紋的秘密,同時,也經歷了一個“質疑—操作—得出結論”的過程。
幼兒有意義的學習經驗往往是在開放的時間和空間中獲得的。由于幼兒的探索隨時會發(fā)生改變,所以,我們應該充分滿足幼兒的探索學習需求,讓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需要、發(fā)展速度和認知風格去嘗試、去探索。在開“鞋子商店”的過程中,雖然我沒有規(guī)定幼兒在一段時間或某一空間做什么,但事實上,幼兒在探索中發(fā)現(xiàn)并學到了更多的東西。因為幼兒在探索中有自主表現(xiàn)的自由,所以如果他們能將自己的想法放在一定的關系中去認真考慮,那么就會獲得新經驗。
從整個活動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幼兒的探索行為在“質疑”和“挑戰(zhàn)”中會進行得更持久、更有意義。所以,教育的作用就是如何使幼兒的無意行為逐步轉變成有意行為,使他們的探索興趣更深入、更持久。在不斷提高探索意識,培養(yǎng)探索精神的過程中,為幼兒探索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
【從主題活動《有趣的鞋子》中品味孩子的成長】相關文章:
活動有趣的鞋子中班教案05-18
大班主題教案《有趣的鞋子》(通用11篇)12-12
如何改變孩子成長中的惡習05-09
有趣的鞋子大班教案05-13
《有趣的鞋子》大班教案04-19
中班教案:有趣的鞋子07-21
孩子成長教育中的誤會有哪些05-06
生活中鞋子如何保養(yǎng)04-21
如何訓練孩子穿鞋子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