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7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深刻領悟象征手法。
2、過程與方法
(1)鍛煉學生的表演技巧和協(xié)作能力。
(2)因情作文,提高寫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深情,感悟母愛的偉大,培養(yǎng)對母愛的感恩之情。
(2)揣摩作者的悔恨之痛思考母子平等主體的社會角色確立獨立自主意識。
教學重點:合歡樹豐富的情感內涵和象征意義。
教學難點:由情感體驗的感性活動過渡到象征手法的知識點的落實,使修辭學習由感性層面內化為理性認知。
教學方法:課堂劇、小組討論法、 換位體悟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播放歌曲,激趣入題(多媒體播放歌曲)
以周杰倫歌曲《聽媽媽的話》導入,引起同學們的.興奮點與對母親關系的聯(lián)想,老師在曲終提問:"你現在還總是聽媽媽的話嗎?"引入本文母愛話題。
二、作者介紹,知人論世(用多媒體屏幕出示,重體字用彩色字標出)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思想家。1969年到陜北延安地區(qū)"插隊"。三年后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yǎng)。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三、輪讀課文,處理字詞(要求同學們有感情朗誦,幻燈片出示課文生字詞)
針灸(jiǔ) 虔誠(qián ) 驚惶(huáng)
僥幸(jiǎo) 瞎逛(guàng) 夠嗆(qiàng) 侍弄(shì)
四、初步感知,回答問題
1、文中最感動你的是哪里?
鼓勵同學們自由發(fā)言,目的在于激勵同學們投入情境。
2、你對合歡樹了解多少?這種樹名字很多,為何本文取"合歡樹"?(多媒體出示合歡樹簡介和圖片)
紀念主人公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光。
3、為什么作者在母親去世后,不回小院去看看?
悲痛悔恨之情。視學生回答情況,引入對文章內在情感的分析。
五、搜集信息,梳理線索(多媒體出示填空題,學生個別回答,老師填出答案)
1合歡樹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時,在_______挖來的,種在________里。
第二年,合歡樹______,母親______。
第三年,合歡樹_______母親__________。
第四年,合歡樹長在_____________。
第五年,我們搬家合歡樹__________。
2、我十歲時________________。
二十歲____________。
三十歲______________成名之后______________。
3、母親小時侯________才能優(yōu)秀。
年輕時會為自己________________。
中年為兒子的病_________________。
為了兒子寫作到處_____或____________。
兒子小說發(fā)表后母親________。
答案:
1、母親、給我找工作、路邊、花盆、沒發(fā)芽、嘆息、長出葉子、茂盛 、高興、窗前的地上、被忘記
2、作文比賽得了第一、雙腿殘廢學習寫作、小說發(fā)表獲獎、思念母親
3、寫作、做裙子、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已經故去
同學們答案大致正確即可,主要為讓同學們樹立文章主體意識。
六、小組討論,深化理解
1、母親為兒子做過什么事?(對應上1題)
治病、借書、看電影、生活起居。
2、兒子為母親做過什么事?(對應上3題)
無。
3、"合歡"是"一起快樂"的意思,本文中母親與主人公共同生活的歲月快樂嗎?(對應上2題)
十歲時與母親為獲獎之事使氣逗樂,可以講是快樂時光。自從主人公腿殘后,母親更多的是為兒子擔驚受怕,日夜操勞。
4、假設母親沒有兒子后半生會怎樣?
可能是輕松平和地健康長壽。
5、假設母親沒有兒子后半生會怎樣?
可能很早就活不下去,更別說成為作家。
6、兒子對母親的印象和態(tài)度發(fā)生什么變化?
小時侯和年輕時不理解,中年后失去母親才領悟珍惜母愛的珍貴。
七、概括文章,把握線索(多媒體出示表格學生自主完成)
兒子 母親 對母親印象 對母親態(tài)度
十歲獲獎 警戒勉勵 年輕美麗 故作輕慢
二十殘廢 治病助學 盡心盡力 冷淡輕視
三十成功 陰陽兩隔 含辛茹苦 感恩銘記
八、布置作業(yè),加強感悟
同學分為四個小組,將本文情境改編為四幕劇組內同學進行劇本編寫、道具準備、排練排演的分工合作。
第二課時
一、復習提問,鞏固語基
對字詞和本文線索進行回顧。
二、表演情境,體驗深情
(一)獲獎之后
道具:書包 獎狀 桌椅(桌子一側綁豎起小黑板) 乒乓球及球拍
鐵生背著書包手舉獎狀一步三跳,母親坐在縫紉機前踩著踏板
鐵生蹦到母親眼前,把獎狀送到眼前(鐵生簡稱為"生"母親簡稱為"母"下同)
生(得意地):看!100分!我是第一!
母(抬起眼睛眼神喜悅后迅速轉為不滿):你們這才多少人參加呀,我小時候比你強多了,老師拿著我的作文到家來問是不是你姥爺替寫的。那時我比你還小,可能還不到十歲呢。
生(放下書包和獎狀對墻打乒乓球,淡漠地笑):切!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
母(焦急地):你這孩子,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舞臺只余生打球聲。
(二)偏方治腿
道具:椅子 毛巾 水盆 熱水瓶 藥瓶
生坐在椅子上挽起褲腿,露出變黑的小腿,母親蹲伏在地上,把毛巾從水盆中擰出,敷在生腿上
母(關切地):現在感覺好點沒有?
生(不在乎地):沒感覺,(煩惱地)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
母(耐心地):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又加了一點熱水把藥瓶的藥水倒到水盆里,又把毛巾從水盆中擰出敷在生腿上)
生:唉呦,燙死我了!別弄了!你要對我好,就讓我去學寫小說!
母(趕緊拿開毛巾,驚惶地小心查看):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
(三)助兒成材
道具:輪椅 書本 男式 放圍巾的衣架
生坐在輪椅上,手拿書本,與觀眾成45度角。看著遠方,若有所思.母親從反方向上,身披圍巾,風塵仆仆
母(欣喜地):鐵生,你要的《約翰o克里斯朵夫》我借來了。走,快收拾一下,我們去國圖劇院。
生(低緩地):媽,咱別去了。今天雪多大呀,咱們都感冒了,就不合算了。
母(生氣地):還想學寫作呢!連這點苦都吃不了,憑什么能寫出好小說啊!
生(激憤地):我就不是這塊料,還寫什么寫?!上次的稿子多少天了,還沒結果,一定又沒投中。
母(和顏悅色地):你小時侯,作文不是得過第一?沒有付出,哪來收獲?我們只要好好努力,總有希望的。走吧,媽排了三小時隊才買到的票。人家說是這個導演的巔峰之作,我們去瞅瞅,也知道現在的觀眾都喜歡什么口味。(自己把圍巾圍到頭上,拿過圍巾,給鐵生圍上,給他戴上帽子)
母推生輪椅迅速走下。
(四)成名思母
道具:馬扎 報紙 輪椅 水杯
一群老太在聊天看報紙。生由一邊緩緩搖輪椅上
老太一(指著報紙驚呼) :呀!這不是小生子嗎?坐在主席臺上開會呢?
老太二(自豪而堅定地) :哪是開會,看您這眼神兒?頒獎!打我們這大院兒出去的,就數小生子出息。人家現在是作家啦!昨兒電視上都播了!
老太三(感慨地):只可惜他媽走得早,受了那么多罪(唏噓) 。要是看到這一天,不知該多高興呢?
眾老太:就是,就是啊。
老太一(突然站起,驚喜地) :那不是小生子嗎?你怎么有空來了?(眾老太擁上前,遞茶送水,噓寒問暖)
生:謝謝,謝謝。您老身體都還好嗎?
老太一:硬朗著呢。敢情你還記得我們,想這兒就常來走走,我們也都想你呢。
生:好啊,我這不來了么?
老太二:小生子,到小院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
(多媒體屏幕背景出現合歡樹)
生(沉穆):不,不去了,手搖車不好進。
老太三:你們那個小院,現在還很整潔呢,F在住了小兩口,剛有了個兒子,不哭不鬧,跟你小時侯似的。只看窗戶上樹影兒,真討人喜歡。
生慢慢把輪椅搖出,注視屏幕上的合歡樹圖片。
四、融情入景,設計獨白(老師巡回指導,待同學們大部分寫完,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五、深情朗誦,升華感悟(配以《懂你》背景音樂)
示例:親愛的媽媽,您現在還好嗎?您在生前為我做了那么多事,從未得到兒子的報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 ,兒子怎能忘記又怎舍得忘記您的恩情?現在兒子大了,也能體悟到作為一個成人要承擔許多角色與責任?墒,僅僅我自己就讓您承擔了一切,我真是太自私了。您若地下有知,會原諒兒子嗎?
選兩三個學生朗誦,讓同學們在同齡人的感情抒發(fā)中產生共鳴。
六、提出問題,分析內涵
1、原文為何沒用內心獨白?文章以什么景物結尾?
含蓄淡雅的文風。合歡樹。
2、合歡樹與作者有無相似性?合歡樹凝聚了哪些感情?
(1)從生命起源來看,是母親給了"我"和合歡樹生命。(合歡樹代表了主人公)
(2)從成長過程看,都傾注了母親的心血。(合歡樹沉淀了母愛)
(3)從合歡樹與我們相處的時間看,是母子同在的時光。(合歡樹見證了母子深情)
七、引出手法,體悟妙處
1、這種"以具體事物去表現某種抽象意義的表現手法"叫做什么?
象征。
2、象征手法的好處是什么?
用合歡樹表達豐富的感情,以少勝多,使抽象的思想、意義、概念形象化、具體化。
八、布置作業(yè),實現遷移
1、通過寫一件東西來表現你和母親的感情,深化對象征手法的理解和運用。
2、閱讀《我與地壇》,進一步了解本文寫作背景,明晰作者心理變化,深化母子感情認知。
九、板書設計
合歡樹
象征
母愛 母子情 兒子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19個,其中12個要求能夠正確書寫。正確讀寫“騰云駕霧、漫山遍野、閃耀、拇指、鐮刀、石筍、起伏、丘陵、折光鏡”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二、四自然段。
3、理清課文敘述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敘述順序,了解五彩池的特點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情境表演法。
教學準備:
1、五彩池的風光資料片。
2、學生課前搜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幾張五彩池的風光資料片。提問:這是什么地方?
2、請學生回答,并問是怎么知道的。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到這個神奇美麗的地方——五彩池去看一看。(教師板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各抒己見,交流資料。
1、學生介紹你所了解的五彩池。
2、教師做適當補充。
五彩池在四川的黃龍風景區(qū)。黃龍風景區(qū)與九寨溝風景區(qū)一樣,同為川西北高原上耀眼的明珠。1991年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五彩池美不勝收,如人間仙境。
三、整體感知,理清順序
1、學生通讀全文,想想五彩池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2、討論課文記敘的順序:說說課文先講了什么,有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先講了五彩池的傳說,接著講它的形狀、顏色、成因;最后總結全文)
四、學習字詞、掃清障礙
1、將全班分為6個小組,合作學習本課生字、新詞,可通過討論,查字典等多種學習方法。
2、出示本課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提醒應注意的字型及字音。“燦”是平舌音;“!笔锹N舌音。
3、讓對本課詞語理解沒問題的'學生當“小博士”,站在臺前,誰有不理解的詞向他提出疑問,博士作答。教師可適當點撥。
五、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激趣,引入新課
1、簡要復習本課寫作順序。
2、告訴學生學完本課要為五彩池寫出幾條廣告詞?凑l寫的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精讀深思,理解內容。
。ㄒ唬┚x重點段
1、找出文章的重點段(2——4),這一部分寫什么?(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討論題
。1)課文寫了五彩池哪些特點?畫出有關詞句,旁邊作批注。
。2)五彩池池水為什么會顯出不同的顏色?
。3)這一段中運用了哪些比喻句,請找出來讀一讀。
(4)說說每個比喻句都把什么比作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推選代表在全班匯報討論結果。其它學生補充,教師歸納。新 課 標 第 一 網
4、學生質疑問難。
5、利用三棱鏡演示折射,進一步理解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一是池底石筍各異,陽光折射;二是花木倒影。
。ǘ⿲W習首尾段
1、讀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五彩池在哪里?課文開頭為什么要寫奶奶講的故事?
(2)課文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如果你到了那里,你會怎樣想?
三、美文美讀,整體賞析。
1、學生有感情品讀好句子,并說說好在哪里。
2、小組賽讀,最后試著背誦打比方的句子。
四、拓展延伸,訓練能力。
學寫廣告詞
再次欣賞五彩池的投影片,人人為五彩池寫廣告詞。
老師也準備一句:人間仙境何處尋,請君漫游五彩池。
五、布置作業(yè)
1、向父母介紹五彩池,并說顏色變化的原因。
2、摘錄文中你喜歡的詞句。
板書設計:
五彩池
數量 多得數不清
大小 大小各異
形狀 玲瓏多姿
顏色 五顏六色
原因 大自色賜予的美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繼續(xù)學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
2.繼續(xù)學習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體會并學習作者“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分段和歸納段意。
2.難點:學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初備 統(tǒng)復備
一、預習指導
1.自讀課文,熟悉內容。
2.查工具書,掌握下列詞語,并抄錄在本子上。
際遇:遭遇(多指好的)。
塵緣(yuan2):塵世的緣分。佛教徒或道教徒揩現車份界人與人才人與事物之間發(fā)生聯(lián)系的機會。
穹窿(qi6ngl6ng):指中間高、四周低拱形。
迷離;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涉足(She4):指進入某種環(huán)境或生活范圍。
徜徉(chang3yang3):安閑自在地步行。
絮語(xu4):絮絮叨叨地說。
犀利(xi1):(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凝重(ning2):凝固而又沉重。
安恬(tian2)安詳恬靜。
擷取(xie2):摘下,取下。
惆悵(Chou2 Chang4):傷感,失意。
沉淀(dian4):溶液中難溶解的物質沉到溶液底層,課文指許多話堆積在心底。
嗚咽(ye4):低聲哭泣。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它。
紳士風度:指有教養(yǎng)的美好的舉止姿態(tài)。。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虛、無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駒過隙(Xi4):白駒,原指駿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像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
通幽曲徑:通向幽深去處的曲折小路。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本文作者田曉非寫作此文時,是北大學生。她是個有理想、有追求,學業(yè)優(yōu)異的學生。13歲就進了大學之門,而且是全國一流的高等學府。
她怎么看北大呢?她對北大有怎樣的感情呢?學習了此文,我們就會有收獲的。
三、理解課文
1.集中注意力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若分為三部分該怎么分,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要求幾個同學回答后比較)
第一部分(1—3):寫“我”進了北大,實現了童年的夢想。
第二部分(4—13):寫“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學習和收獲。
第三部分(14-18):抒發(fā)“我”對北大的'熱愛之情。
這樣三個部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從過去寫到現在,從現在寫到未來;從初識寫到進校,從校內的三年生活再寫到對北大的贊美歌頌。
這樣分段,顯得自然、合理。
2.提問: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意?
要求學生充分發(fā)言,討論并歸納: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把各部分再細讀一遍,畫出你認為重要的句子,然后再感受這些句子的情意,最后再做歸納整理。
第一部分:“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這似曾相識的風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悅與感動,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內心。”這主要表達作者對北大有一種說不清的向往,或者說是一種心靈上的投合。第二段中“我卻固執(zhí)地扭過頭去,口里說著:‘才不呢!現在若看了,以后再來上學不就‘不新鮮’了嗎?”這個情節(jié)非常有趣,它表達了十歲的“我”是多么地富有個性和自信,“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傊@個部分主要表達作者從小就對北大一往情深,心儀已久。
第二部分:入學之初發(fā)出了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第二部分的許多重要語句,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熱愛、感激之情。北大讓作者讀了許多書,結識了許多人;北大讓作者開始新的生活;北大讓作者的心靈更加充實、更加豐富。
第三部分:這個部分用更多直抒胸臆的語句,表達對北大的熱愛、思念以及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心情。如“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罢窃诒贝,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薄拔疫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
由以上的細讀、感受、理解,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歸納:這三個部分綜合起來表達了作者向往北大,熱愛北大,感謝北大和要為北大做貢獻的一情意。
3.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教師給予足夠提示,還可以互相交流)
提問后歸納:本文敘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歷,抒發(fā)了作者對北大的向往、熱愛、感激和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四、小結
本文作者是個早慧型的人才。她13歲就上大學,16歲就寫下了這樣一篇情感飽滿、思想豐富、文采動人的好文章。我們雖然難以跟她比肩,但我們應該從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點什么,這就是自信,執(zhí)著,大量地閱讀、思索,渴望創(chuàng)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學習作者的這些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有思想、有覺悟、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才。
五、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第一二題 A類
2.完成下列練習
(1)抄寫出課文中運用下列詞語的例句,并用這些詞語自己各造一個句子(不能跟課文的例句一樣)。 B類
1.倘祥 例句______ 造句____ 2.似曾相識 例句____ 造句____ 3.茫然若失 例句____ 造句、2 4通幽曲徑___ 例句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
。ǘ┍疚淖髡哂心欠N“渴望生活,渴望創(chuàng)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么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品味《我一無所求》中所體現的愛與美,感受本詩恬靜的意境,體會抒情主人公滿足的心境,理解本詩“和諧”的主題
2、了解本詩含蓄、優(yōu)美,用詞講究,意境輕柔的特點,感受中外詩歌的不同特色
學習重點:
品味《我一無所求》中所體現的愛與美,感受外國詩歌的特色
學習難點:
體會抒情主人公滿足的心境,理解本詩“和諧”的主題
學習策略: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情感,了解本詩歌的特點,感受中外詩歌的不同特色。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作者簡介: 泰戈爾是現代印度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也是現代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三、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齊讀詩歌,后教師作出誦讀指導,再引導學生感知這首詩歌的思想內容:
本詩體現了抒情主人公的精神世界,看起來是一首愛情詩,抒發(fā)了詩人對所愛的人一往情深卻一無所求的心意;詩歌含蓄、優(yōu)美,用詞講究,意境輕柔。
四、研習課文。
1.“我一無所求”的標題為編者所加,你認為加合理嗎?
用“我一無所求”作為標題很好。全詩表達了對純真、和諧的鄉(xiāng)間愛情的崇尚和追求,也是詩人對純真、和諧的人生的崇尚和追求的詩化!拔乙粺o所求”,不是什么都不“求”,而是更突出了追求的唯一、執(zhí)著。如此看來,以“我一無所求”為題,更好凸現了詩人的創(chuàng)作傾向與詩作的主題。 2.詩的第一節(jié)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這一節(jié)描繪了熱帶黎明、空氣濕潤、薄霧浮在空氣中、榕樹下一個勤勞的女子在擠牛奶的景象,蘊涵詩人對生命的滿足,表達了超然的恬靜和淡定。
3.“倦意還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潤在空氣里。濕草的懶味懸垂在地面的薄霧中!睅拙湓娭杏昧耸裁葱揶o方法?效果如何?
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熬胍狻、“黎明的眼”、“濕草的懶味”等語匯,不僅真切呈現了黎明時的情景,且把無情的自然萬物變得富有人情味,很好折射出了“我”內在情感。
4.詩歌用優(yōu)美的文筆寫鄉(xiāng)間的生活小景,詩中呈現著各種美麗而恬靜的畫面。一幕生活小景,發(fā)生于鄉(xiāng)間恬靜的榕樹下--清晨,鄉(xiāng)村的一切仍帶著黎明時分的倦意,濕潤的空氣,薄霧中的嫩草,芒果樹在村徑上飄灑著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飛著。就在這樣的情景中,“我”提著空桶子,看著“我”的女人擠牛奶。這是一幅近乎靜態(tài)的'美麗的圖畫,那詩中有沒有描繪動態(tài)的景觀,請找出來?
遠處,濕婆天的廟門開了,朝拜者開始誦經;汲水的女人從河邊走來,水瓶里發(fā)出汩汩的聲響。這是動態(tài)的景觀。
小結:動態(tài)也罷,靜態(tài)也罷,這里只有客觀的描摹而沒有主觀的訴說。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是無需用言語的,一切自有一種和諧的空氣流溢于四周。詩人所要表達的愛,正融化于這幅鄉(xiāng)間美景之中,愛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當詩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時候,周圍的一切就莫不充溢著愛意。
4.“我沒有走近你”在詩歌中重復兩次,請分析其“重復”的原因?
泰戈爾的詩歌著重刻畫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景觀!拔覜]有走近你”兩次在詩中重復,更是凸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自然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的主題。
五、誦讀詩歌、加深理解。
六、課堂小結。
《我一無所求》,乍一看似乎在向某一位清晨擠奶的姑娘表明著心意,事實上表達的卻是一種宗教的情緒。這種從有限到無限,有限與無限相統(tǒng)一的美的信仰集中表現在《我一無所求》的精神追求中,其最終的滿足和歸宿都是美的體驗。
七、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靜的自然景觀
我一無所求 滿足、恬靜、和諧
動的人的景觀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獲得正確面對困難的有益啟示。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下列加點的多音字或難讀字的字音;學習運用下列常用詞語。
字音 悶熱(mēn) 玩彈子游戲(dàn) 不能動彈(tán) 全身顫抖(chàn)
著眼(zhuó) 卜卜亂跳(bo bo) 連攀帶扒(bā)
啜泣(chu) 瘦骨嶙峋(lín xún)
常用詞語 訓誡 迂回 凝視 啜泣 嶙峋 心驚肉跳 頭暈目眩 小心翼翼
3.讓學生嘗試自主閱讀,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二、教法和學法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寓理于事、文字淺顯、故事性強的文章,作者通過對自己小時候爬懸崖歷險一事的敘述,告訴讀者一條重要的人生經驗。閱讀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對待困難的正確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對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如何對待產生積極的影響。這種學習和影響是無法外加的,它必須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理解、體驗、感悟、內化才能起作用。本案例設計試圖從以下兩點著手,以期達到上述目的:
1、學生體驗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不管是學生自讀還是課堂討論,都強調學生情感體驗的主動參與。
2、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只有獨立學習,主動體驗,主動發(fā)現,學到的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一輩子受用的東西。這篇文章適合學生自主閱讀,教師只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體悟得更深刻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整個教學按學生自主閱讀的學習方式策劃。學習活動分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W生自讀課文,交流閱讀感想,提出疑難問題。
自讀目標呈現:①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②初步體驗“我”小時候歷險經過,感受對待困難的態(tài)度與方法;卮穑耗阕x了這篇課文后最大的啟發(fā)或感想是什么?③發(fā)現問題,回答:你覺得還有什么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鉀Q?
學習障礙預測:①朗讀過程中對多音字字音準確性的忽略;②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積極參與交流活動的主動性的喪失。
教師幫助對策:①自讀前呈現本課難讀的多音字;②對口頭表達能力較弱者安排課前預習,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③必要的鼓勵。
(二)整合師生問題,教師必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悟。
學習效果期待:這篇課文的重點內容是面對困難時的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文章充分描寫“我”在懸崖上的恐懼心理和絕望處境,是為了說明“我”當時面臨的困難的巨大程度;而這么巨大的困難最后在父親的指點下,在“我”自己的努力下終于被戰(zhàn)勝,化險為夷!拔摇苯洑v了極度的恐懼后又體驗了成功的極大快樂與激動,這種大悲大喜的心理變化過程才使這件事成為“我”終身難忘的記憶,才使“我”在以后的回顧中悟出了終身受用的“人生經驗”。學生只有進入故事情境,充分感受“我”的心理和“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終于到達目的地的過程,才能深刻體會文中的生活哲理。假使“我”的遇險脫險的經歷能成為學生難忘的記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就能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那是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最佳效果,對人生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
學習障礙預測: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可能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可能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可能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重點問題和引導方式、引導內容先擬:
1.對“我”為什么被困在懸崖的巖石架上及當時心理的.關注與體會
引導方式:讓學生細讀課文,就引導問題,篩選重點語句讀讀議議,調動學生的生活前經驗去體會想像“我”的處境和心理;
引導內容:一是關注“我”是怎樣一個孩子,與別的孩子的有什么不同(“希望自己像他們那樣活潑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來我一直有病”,“瘦骨嶙峋”,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健康強壯);二是“我”當時的處境,有沒有人幫助“我”,鼓勵“我”?這對“我”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無助,孤身一人,其他小朋友不但丟下“我”走了,還嘲笑“我”;這無疑增加了困難對“我”的心理壓力,“我”會很難過,很傷心,也會更加害怕);三是關注“我”被困時的心理,找找描寫“我”爬懸崖時心理感受的詞句(“全身顫抖,冷汗直冒”,“心驚肉跳”,“嚇得幾乎暈倒”);說說對“我絕對沒法爬下去,我會滑倒摔死”,“我聽見有人啜泣,正納罕那是誰,結果發(fā)現原來是我自己”這兩句話的理解(極度緊張恐懼,以至連自己哭了都不知道;認為“絕對”不可能爬下懸崖,因為“會摔死”,近乎絕望)
2.對父親的態(tài)度、做法及意義的關注和探究
引導方式:用假設情境激活思維,如“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不聽母親告誡,在外冒險,陷入困境,你父親會……”或“假如你是那個父親,將怎么辦?”等,在學生的討論中不知不覺地關注文中父親的態(tài)度、做法,探究其意義。
引導內容:一是關注父親的態(tài)度(安慰與鼓勵,如父親找到“我”時的第一句話);二是關注父親的指點“我”下懸崖的方法(將困難分解,“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三是關注“我”下懸崖時的心理變化過程及脫險后的心理感受(探究父親這樣做的意義)
。ㄈ﹦(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自由言說,內化所得經驗。
1、在你的生活經歷中,有沒有遇到過你認為無法克服的困難?你認為你目前最大的困難是什么?現在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你有沒有需要大家?guī)湍阆朕k法解決的困難?
2、假如你是杰利,將怎么辦?
四、教學活動片段
師:
在自讀提問時,有同學曾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他父親不上去把他抱下來,而是讓他自己一步一步走下來?現在我們假設一下:假設你是那個父親,你將怎么辦?
生1: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看到我兒子臥在懸崖上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我會害怕得不知所措,連忙打電話給警察,讓警察來救我的兒子,然后對兒子說:“不要怕,警察叔叔一會兒就來,你再堅持一下!”(眾人大笑)
生2: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像文中的父親那么偉大,教他走下來:萬一他一害怕,摔下來怎么辦?我只會自己慢慢靠近孩子,小心地把他抱下來。
生3: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也很可能會自己爬上去把孩子接下來。但我知道那是不對的,這樣對孩子是不會有好處的。所以我只能選擇讓孩子自己勇敢地從懸崖上慢慢走下來,不斷的給他鼓勵,讓他對自己充滿信心地下來。
生4:假如我是那個父親,我不會自己爬上去救他。我要鼓勵他自己去戰(zhàn)勝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去克服眼前的一個個難關,最后到達勝利的彼岸。當然我也會為他照那束光,讓他明白,前方總有希望,在他遇到困難時,他的父親總會支持他的。
師:
雖然有幾種不同的意見,但都體現了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我比較贊同后兩位同學的意見。你們不但知道文中的父親怎樣做,而且能深刻地理解他這樣做的目的,很好!大家可以想一想:假如父親上去把他抱下來,那么“我”以后碰到困難時會怎樣?如果沒有父親的鼓勵和指點,“我”能不能獲得讓我一輩子受用的“人生經驗”?
…………
生1:假如我是杰利,我不會拋下朋友不管,我會盡力幫助他從崖壁上爬下來;即使我沒有那個能力,我也會馬上跑去叫大人來幫忙。
生2:
杰利沒有“拋下朋友不管”,雖然他和大家一起走了,但他對“我”不放心,心里還一直牽掛著“我”,爸爸能找到“我”,肯定是杰利帶來的。
生3:假如我是杰利,如果我們去爬懸崖,因為知道他身體不太好,所以我會跟在他后頭,幫助他爬上懸崖,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在往下爬的時候,我非但不準許別的同伴嘲笑他,還會讓這些朋友一起鼓勵他。
生4:如果我是杰利,我會在大家決定把他丟棄在一邊時,勸大家想辦法營救他,一邊營救,一邊讓一兩個人去通知他的父親。
師:
同學們說得很好,從中能看到同學們身上有一種團結互助的精神,對同學、對朋友有一顆愛心。不知誰說過這樣一句話:“有些事情并不是因為困難,我們才失去信心,難以辦到;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信心,有些事情才顯得困難,難以辦到!碑斘覀兩磉叺娜擞龅嚼щy時,我們要多鼓勵他,幫他樹立信心,勇于面對困難。
五、教學設計反思
1.關于本課的教學重點的確立。以認知為核心的語文教學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放在突出的位置,把情感目標當作一種附屬目標。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的語文教育則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教師應根據文本的特點確定以人的生存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的教學重點!蹲咭徊,再走一步》的特點(文字淺顯,哲理性強)和它所在的位置(以人生為主題的第一單元),決定了它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對學生人生態(tài)度的影響、思想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學習并內化對待困難、克服困難的經驗,而不是某一具體知識和能力。
2.關于本課的教學形式的選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本文的教學目標決定了應該選擇學生自主閱讀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苯處煹拈喿x指導應以學生的學情為依歸,就學生共同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引導。一句話,不是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而是學生需要我們指導什么。同時,本文的教學目標也只有通過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感悟體驗才能有效實現。
3.關于本案例的具體編寫問題。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教學設計,必定帶來教師思考重點和備課方式的改變。過去的備課,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教學流程的設計上,考慮的是怎么導入,設計哪些討論問題,怎么結尾。這樣的教學設計是以教師的教為核心的線性流程。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思維不會依照教師事先設計好的思維流程運轉,只要斷開其中任何一環(huán),教學流程就不再順暢。本案例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具體寫法上試圖進行突破,但很不成熟,還有許多矛盾和遺憾。
六、教學資源匯編
(一)練習題設計
1.變換角度復述故事。要求:盡量運用文中形象生動的語言;隨著敘述人的變換,敘述的內容要重新整合,有所創(chuàng)造。
、購膬鹊碌慕嵌龋ㄒ詢鹊聻榈谝蝗朔Q)來敘述事情的起因(1-6自然段)
、趶慕芾慕嵌龋ㄒ越芾麨榈谝蝗朔Q)來敘述莫頓爬懸崖陷入困境的經過(7-15自然段)
、蹚母赣H的角度(以父親為第一人稱)來敘述莫頓爬下懸崖,擺脫困境的經過(16-22自然段)
2.搜集并摘錄三、五條對待困難的名言佳句,在班級交流。
3.進入情境,想像作文:假設自己是故事中“我”的一個小伙伴,以《當同伴陷入困境后》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ǘ┫嚓P資料
1. 學生范文
勇敢些,再勇敢些
這篇作文是廈門一中初一年級學生學完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后進入情境“親臨親歷”的優(yōu)秀習作。作者將自己假設為亨特的好友杰利。
我和內德他們走出了森林,可是,我人在向著回家的方向走,而心總想回到小懸崖上的亨特身邊。我不停地回頭,真希望看到亨特下了懸崖,向這里跑來?墒牵业纳砗笾挥形业挠白。
“嗨,杰利,還在想亨特嗎?跟他呆久了,你也會成為膽小鬼的!哈哈!”內德說著,其他人也笑了起來。我會變成膽小鬼嗎?還是回家吧,亨特他一定會回來的。
正在吃晚飯時,莫頓叔叔急沖沖的進來:“杰利,你知道亨特在哪兒嗎?”“亨……亨特,他還沒回去?……我不知道……莫……莫頓叔叔!蔽医Y結巴巴地答道!芭叮菃?”莫頓叔叔用懷疑的眼光看著我,我頓時慌了。
莫頓叔叔走后,我急匆匆地拿起手電筒,向森林里小懸崖的方向沖去。森林里的夜色很美,可在我心里,現在的美景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亨特的安危。
“亨特你在哪兒呢?”
“杰利!快救我!”
亨特的聲音帶著恐懼,帶著哭腔,在顫抖著。他哭過了。他餓極了。他累壞了。瘦弱的身影蜷縮在石架上。這都怪我。
“亨特,呆著別動,我上去!”
“……”
這懸崖就像隨意堆疊的一堵堵石墻,我爬起來并不吃力。不多時,我就來到了亨特的身邊。
“杰利!”亨特十分激動,聲音古怪地結巴著,就像我們已有幾十年未見一樣。他的手死死地抓住我,身子死命地往里靠。
“亨特別著急,抓住我的手,眼睛不要往崖底看,勇敢點,我走一步,你走一步,明白嗎?”
“嗯!
現在你把左腳踩在我踩的這塊巖石上,再將右腳移到左腳邊”,“很好,很好,再跟我將左腳踩在左下方的大巖石上,勇敢點,再勇敢點!”
一切很順利,沒多久,我們就在懸崖下了。亨特抱著我,將身子全掛在我身上。
這時,邊上的樹旁邊出現了一道人影,是莫頓叔叔!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得格外燦爛,笑眼里閃著淚光。
2.同題詩歌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吳強
。ㄒ唬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ǘ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ㄈ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
于是就沒了下一步,
于是就沒了路……
。ㄋ模
路盡天絕處,
不妨嘗試再走一步。
萬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認識本課5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理解這一真實而驚心動魄的感人故事,學習英雄歐陽海舍身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础 學習課文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記敘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體會英雄歐陽海舍身忘死的大無畏精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
二、 學習提示,指導自學。
。、 認真讀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病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提綱:
(1) 自學生字詞,朗讀課文,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
。ǎ玻 想一想,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概括的'說一說。
(3) 這篇文章那里最讓你感動?把它找出來,多讀幾遍,為什么令你感動?
三、 小組合作,學習討論。
1、匯報自學情況。
。ǎ保 每個人都把文中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受感動,互相補充。
。ǎ玻 說一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
。、 討論;課題為什么叫壯麗的青春?你認為還可以取什么題目?比較一下,哪個題目好?
二、 展示、匯報學習成果。
1、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話講清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病 朗讀最讓自己感動的片段,讀讀自己為什么受感動。
引導學生談:
。ǎ保 當時的情況如何危急?
。ǎ玻 歐陽海是怎樣挺身而出的?啟發(fā)想象,體會歐陽海崇高的思想境界。
。ǎ常 事情的結果怎樣?
。场 為什么以壯麗的青春為題?
三、 感情朗讀,體會境界。
1、 激情。
。、 指導學生懷著對這位英雄無限崇敬之情,充分的讀,練習把課文朗讀好。
四、 課后延伸,布置作業(yè)。
板書
8*壯麗的青春
峽谷險,馱馬驚
箭步飛身,推離軌道 舍生忘死 無怨無悔 英勇獻身,譜寫頌歌
語文教案 篇7
閱讀大地的徐霞客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詞。
※2. 通過反復閱讀,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領悟課題中“閱讀大地”的含義。
△3.品詞析句,體會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艱難、鍥而不舍、求真求實的科學研究精神。
發(fā)展性目標:
1.品詞析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3. 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質疑激趣。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閱讀大地的`徐霞客》,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2.學習生字。
3.提問: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徐霞客“奇”在哪里?邊讀邊做批注。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現在讓我們再來看課題《閱讀大地的徐霞客》,你對閱讀大地是怎樣理解的?
此時你對徐霞客這位奇人產生了怎樣的感情?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來讀一讀課題。
五、作業(yè)超市。 人看病,觀眾在家中通過網絡觀看演出。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的教案11-16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經典)語文教案07-23
【精選】語文教案08-02
語文教案【精選】10-01
語文教案(經典)10-01
語文教案【經典】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