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語文教案

時間:2024-02-24 09:22:07 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8篇(通用)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8篇(通用)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是五年級上冊第三組變化主題單元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敘述性詩歌,詩歌以我的口吻,以深圳特區(qū)這一樣一個小山村作為中國大社會的縮影,通過一座村莊昨天與今天的對比,謳歌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fā)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抒發(fā)作者對改革開放以后變化的贊嘆之情。這首詩豐富內涵,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誦讀,讀出美感,它節(jié)奏美、韻律美,朗讀時要體現現代詩的特點。在讀中進一步體會,才能讓學生通過一個小村莊的變化,理解國家的巨大變化,祖國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學情分析

  學生由于年齡及所處的環(huán)境,對詩歌中所述的內容沒有生活體驗?墒牵S著年級的增長,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實踐活動,對一些學習方法,學習要求等已經有所掌握,也有了不少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及朗讀能力。對這樣一首現代詩,針對學生的情況,以讀代講,引導學生讀出現代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美,進而體會詩歌的豐富內涵,學生是比較好掌握的。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并積累詞語,注意易錯字,區(qū)別形近字。

  2.反復誦讀詩歌,了解詩中描述的一座村莊(深圳)人民生活及其變化,體會作者對這一變化的欣喜、贊嘆之情,進而理解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可喜變化的重大意義。

  3.引導學生找出詩歌中對比的句子,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俑璧洞禾斓墓适隆!发谏钲诩粲啊"矍斑M中的家鄉(xiāng)昌明、中華布依第一寨剪影。

  教學過程

  一、歌曲欣賞,揭示課題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皇赘枨,想聽?讓我們一起欣賞吧!(播放《春天的故事》。同學們跟著唱。)

  2.簡短交流。你們喜歡這首歌嗎?你們想了解這首歌曲的什么呢?

  3.簡介時代背景。(播放深圳的過去、現在的剪影,老師同時作一個概括介紹。)

  4.出示課題,讀題,破題

  (理解昨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把不認識的字詞,畫出來,自己解決或在小組內互幫互學。

  2.交流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了解困擾、渺茫、勞作、煥然一新、面朝黃土背朝天等詞

  3.抽學生分節(jié)的朗讀。

  4.讀后互評。(淺層評價是否讀準確,讀響亮等)

  5.齊讀全文,思考,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學生交流,同時梳理出文章思路,板書:昨天、今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內涵

  1.誰愿意把1、2小節(jié)讀給大家聽聽呢?(學習12小節(jié))

  2.互評,說說讀得好的理由,讀不好的又該怎么讀呢?說說理由。

  (同時,在讀中理解內容,并找出描寫小村莊模樣的句子。

  板書:貧窮落后、勞作、博物館、打滾、挑水。)

  3.指導朗讀。

  第一節(jié):貧窮落后/困擾著/人們

  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第二節(jié),回憶昔日的家鄉(xiāng),要讀出濃濃的鄉(xiāng)情。

  4.學生用多種形式,有表情地朗讀。

  5.提問:后來,小村莊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學習37小節(jié))

  (1)讀37小節(jié)。

  (2)找出發(fā)生變化的'句子讀一讀。(教師據生發(fā)言引導學習相應的小節(jié))

  重點抓。

  第3小節(jié):短短幾年,奇跡般改變,體會變化之神速與開篇說的昨天對照,體會出深圳變化的時間快、變化大。朗讀時抓住超出、只不過、奇跡般等詞,體會詩人的驚喜、贊嘆之情。

  第4小節(jié):抓住第一、二句以對比的方式寫出了村莊過去和現在城市的變化大。

  第5小節(jié):朗讀時,要注意3個問號要逐漸加強語勢,而最后一句,要用重音讀不,讀出肯定的語氣。

  6.原來的一座小村莊短短幾年就變成了繁華的大都市,是什么原因讓它有如此的變化呢?

  7.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

  (2)理解:春燕指誰?描繪著美好春光,體會改革開放帶給特區(qū)的巨大變化。

  四、拓展延伸

  1.看錄相,前進中的家鄉(xiāng)昌明鎮(zhèn)黔桂鐵路的建設和中華布依第一寨的風土人情以及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2.談談一年前的昌明(布依村)與今天的昌明(布依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昌明鎮(zhèn)是我縣一個較偏遠的小鎮(zhèn),但前年黔桂鐵路在這里建設,給這個鄉(xiāng)鎮(zhèn)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展望未來的昌明

  五、練一練、寫一寫

  1.讀語文天地中的寫一寫。

  2.參考《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以昌明變了,音寨(村)變了為題,寫一寫家鄉(xiāng)昌明(音寨村)的變化。

  附板書設計

  這兒,原來是一座村莊

  昨天 貧窮

  (小村莊)落后勞作、煮飯、打滾、挑水、泥濘古道、破舊土屋

  變化原因改革開放

  今天 (大都市)煥然

  一新工人、商人、歌唱家、新農民、高速公路、廠房、樂園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一段話。

  2.認識部首的意義,并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3.在括號里選擇能夠和后面的名詞相搭配的動詞。

  4. 練習修改不通順的句子。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古詩《竹里館》。

  7.補充圖意,再把幾幅圖連貫起來說一說。

  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l. 審題。

  (1)指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題中的這段話。

  (2)學生思考并說出這段話的主要意思。

  (3)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說哪些字不易和其他字寫整齊,寫成一樣大小。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書寫“晨”、“碧”、“澈”、“粼”4個字。(“晨”和“碧”要把豎畫縮短,寫得上緊下松些;“澈”和“粼”要把橫畫縮短,把字寫緊湊)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的情況,教師及時小結。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作業(yè),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據情況進行矯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一說做這道題的步驟。(先認識部首,再寫出屬于這個部首的字)

  2.指導。

  (1)分別觀察最左邊的四幅圖,說一說這四幅圖上分別畫了什么。(提醒學生第4幅夸大的部位是眼睛,此圖意思重在用眼看)

  (2)仔細觀察第二豎行的4個古文字,再和左邊相應的圖作比較,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古文字是由圖形演變而來的)

  (3)認讀第三豎行中的4個部首,并與左邊相應的古文字作比較,有什么發(fā)現?(部首是由古文字演變而來的.)

  (4)聯系左邊的圖形和古文字想一想:用“彳”、“子”、“立”、“見”作部首的字必定和什么有關?(以“彳”作部首的字與人有關;以“子”作部首的字與小孩、后代有關;以“立”作部首的字與立、直有關;以“見”作部首的字與眼看有關)

  3.練習。

  (1)根據上面的推測,想想有哪些字屬于這個部首。(例“彳”:伙、伯、休;“子”:孫、孤;“立”:站、端;“見”:觀、覽、覺)再口頭匯報,并說出理由。

  (2)翻開字典,找到檢字表中這四個部首的所在頁次,再找出若干例字,填寫在書上。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填寫的字,可以補充。

  (2)師生共同評議正誤。

  (3)比比看誰寫得又對又多。再讀一讀這些字。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畫出能夠搭配的詞)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每個括號里的兩個詞。

  (2)討論:括號里每一組的兩個詞在意思上有什么聯系?(意思相近)

  (3)明確即使是意思相近的詞,也會有其不同的用法,和不同的詞語相搭配。

  3.練習。

  (1)兩人一組討論括號里的詞哪一個能和括號后面的詞搭配。

  (2)用“——”畫出選出的詞語。

  4.反饋。

  (1)指名說出所選的詞語。

  (2)把選出的詞語和后面的詞語連起來讀一讀。(先指名讀,再齊讀) 鼓舞斗志,改正錯誤,推廣經驗,提高水平。

  (3)小黑板出示“鼓舞”、“改正”、“推廣”、“提高”4個詞,要求學生說出后面分別和它們搭配的詞。

  (4)說一說括號里剩下的詞語可以和哪些詞相搭配。(如:鼓勵同學、克服困難、推動生產、增加收入)

  二、學習第四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用小黑板出示題(1),指名讀句。

  (2)要求學生做縮句練習。(夏天是個城市)

  (3)說一說這個句子的毛病所在。(搭配不當)

  (4)口頭修改,要求不改變原意。(“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或“南京的夏天是美麗的”)

  (5)教師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是讀句子,二是找出病因,三是進行修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練習修改第(2)、(3)兩句。

  (2)教師根據學生的自練情況,進行針對性輔導。其余兩題的答案是:(2)把“和”換成“戴著”,中間用逗號隔開。

  (3)“烏云和”改為“烏云密布”,中間用逗號隔開。

  4.反饋。

  (1)逐題討論修改情況,確定正確的答案。

  (2)舉出兩種錯例,說明不可以改變句子原意。①第2句僅把“和……紅領巾”去掉。②第3句僅去掉“烏云和”。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桌互查練習情況。

  (5)讓學生大聲朗讀修改后的句子。

  5.課堂作業(yè):將修改后的通順句子抄寫在課堂作業(yè)本上。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有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可由教師講解。

  萬人空巷: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轟動一時的盛況。

  門庭若市:形容宮門里,朝廷上,進諫的人非常多,好像集市一樣,非常熱鬧。

  熙熙攘攘:形容人來人往,熱鬧紛雜。

  比肩繼踵:肩膀挨著肩膀,腳碰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項背相望:形容人多擁擠,連續(xù)不斷。

  濟濟一堂:形容許許多多的人聚集在一起。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教師巡回個別抽讀、抽背。

  4.反饋。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集體齊背。

  (4)指名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指名讀練習要求。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查字典自讀這首詩。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講解這首詩的意思。

  篁:竹林,也泛指竹子。

  嘯:即嘯歌,撮口發(fā)出長而清脆的聲音。

  詩的大意:“我”獨自一人坐在竹林里,一邊彈琴一邊撮口長嘯。竹林幽深,沒有人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孔子游春》第2、8自然段,蘇教版十二冊語文教案:第七單元。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4、體會劉老師頑強的意志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從中感受濃濃的師生情。

  5、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領會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法及師生間濃濃的情意。

  6、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對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孔子游春》第2、8自然段。

  2、學會本單元的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1、學習《理想的.風箏》作者采用的見物思人,列舉事例,邊敘邊議的寫作方法。

  2、體會《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孔子所說的那段意味深長的話所蘊含的道理。

  2、能結合課文《明天,我們畢業(yè)》的具體內容說出一些重點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掛圖、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3課時

  21莫泊桑拜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莫泊桑拜師的故事,知道仔細觀察、不斷積累、勤奮練習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和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了解莫泊桑的背景,理清課文的脈絡,指導分段和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掛圖、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簡介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數量最多、成就最高的作家,人們曾稱他是"短篇小說之王",他一生寫的短篇小說將近三百篇,其中《我的叔叔于勒》《項鏈》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jié)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tài)惟妙惟肖,令人讀后回味無窮。2、談話導入:像莫泊桑這樣的大作家,并不是一開始就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有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過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樣學習寫作的呢?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生詞,教師正音。

  "孜",平舌音;"吆喝"中的"喝"讀輕聲。

  3、提醒字的寫法。

  "奈"上半部分要寫得扁而寬,撇與捺向兩邊伸展。下半部分的"示"要盡量上靠。"陋"的最后一筆是"L"。"吆"的右邊不能與"么"混淆。

  4、交流學生不理解的詞語,教案《蘇教版十二冊語文教案:第七單元》。

  酷愛:非常愛好。

  揣摩:反復思考推究。

  烙。豪予F燙下的印記,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

  孜孜不倦:非常勤勉。

  滔滔不絕:形容連續(xù)不斷(指話多)。

  5、這篇課文寫了件什么事?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莫泊桑拜師的原因。

  第二段(第2-9自然段):莫泊桑拜師的經過。

  第三段(第10自然段):莫泊桑拜師的結果。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實詞、虛詞。了解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

  二、體會作品開合自如的章法和說理的手法;指導學生有意模仿,進行寫作。

  三、指導學生學習文中對事物的分析方法,觀察思考問題。

  教學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講授:

  第一課時,疏通文意;

  第二課時,分析作品;

  第三課時,指導背誦,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設想

  基于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理解課文的難度較先秦散文小,打算采用以朗讀帶動文意疏通,以背誦帶動對作品鑒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大概聽說過弱肉強食這一成語吧,在自然界這似乎是一條法則,但在人類社會,這條法則常常會被打破。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國力還是那樣的不可一世,一場農民戰(zhàn)爭就打破了開國者千秋萬代的夢想,這一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過秦論》。過秦就是指出秦的過錯,那秦之過是什么呢?

  二、作者簡介

  賈誼,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他的散文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格,他的賦作趨向散文化,所以有開漢賦之先聲者之稱。作品有《過秦論》、《鵬鳥賦》、《吊屈原賦》等。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jié)奏,依據朗讀節(jié)奏推知意群,進而理解詞句意義。

  2.學生自讀課文。逐段讓學生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教師點撥學生猜度詞義,并將重點詞語形成板書。

  3.學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義基礎上朗讀課文,通過糾正學生朗讀節(jié)奏的錯誤,指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內容,檢查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掌握。

  4.指導學生在筆記上總結重點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現象、重點文言句式。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現在我們一起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分析作品謀篇布局的特點。

  二、分析文章構思精巧

  提問:文章題目為過秦論,在文章中真正指責秦之過的文字有多少?作者為什么這樣安排作品內容?

  明確:只有全文最后一句。

  (第二問學生不易答出,可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提問:作者在文中設計幾組實力對比?對比的結果是什么?

  明確:秦國與九國實力比較,陳涉與九國賢士、謀臣比較。秦國實力不比九國聯合起來的實力大,但秦統(tǒng)一了中國,陳涉的實力不能與九國君臣相提并論。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學習現代文閱讀時講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思考作者結構安排的獨具匠心之處。

  明確:秦的逐步強大秦統(tǒng)一中國為鞏固政權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陳涉起義對陳涉實力的分析分析秦滅亡的原因。

  秦王朝的實力>秦國的實力>九國中任何一國的實力>陳涉的實力,但陳涉不畏秦王朝的強大,反抗強秦,導致秦的滅亡,可見強權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文章第一段敘秦之興,第二段敘秦之亡,這兩段的史料敘述占了絕大部分篇幅,作者卻絲毫沒有議論。但事實勝于雄辯,經過這兩段生動的記述,讀者對秦的盛世轉瞬即逝景況已深深印在腦中,對秦滅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內因導致已有認識,只是還未明確,此時作者將論點擺出,自然令讀者信服。所以金圣嘆說: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之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這足見文章構思精巧。

  三、指導學生朗誦課文,體會課文的主題思想

  主要側重在對感情、聲調、課文整體節(jié)奏方面的朗讀指導。

  四、指導學生體會文章開合自如的章法和說理的手法

  可提兩個提示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1.本文是一篇論說文,但記敘多于議論,這樣安排內容是否得當,理由是什么?

  2.作者在寫作本文時,應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鑒?

  (提示:寫作手法的選用,如夸張、渲染、襯托、對照等手法的巧妙運用,駢、散句的運用,結構安排方面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指導背誦

  指導學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礎上,了解后三段段與段間的關系,進而理清這三段的寫作思路,方便背誦。

  注意語言特點、句式特點,準確背誦。

  二、介紹《阿房宮賦》,比較閱讀,加強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比較閱讀的目的在于品味兩文在辭采上的不同,更好地體會西漢散文的特點。

  三、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完成課后練習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的、相互聯系的,樹立保持生態(tài)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聽過哪些有關狼的故事?你覺得狼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狼”給你留下的.印象。你為什么這樣認為?板書:狼

  2、你鹿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請你用幾個詞語說出“鹿”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鹿

  過渡:是啊,在我們的印象中,狼是一種兇殘的動物,應該毫不留情地消滅。可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鹿和狼的故事》這篇課文,卻要告訴我們另外一種看法。

  板書課題:鹿和狼的故事

  二、自學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發(fā)生在凱巴伯森林的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準備質疑。

 。、想想全文可以分為幾個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檢查自學情況

 。、同桌分段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提出不懂的地方,解疑。

  四、理解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

 。、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此時的鹿群真的是無憂無慮嗎?請選擇喜歡的方式讀第3節(jié)。

  3、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話說說。

 。础⒃谖闹姓页隽_斯福的做法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5、討論:指名讀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

 、庞谜n文中的事例來說說: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間是怎樣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圃儆谜n文中的事例說說:為什么人們必須尊重這種動物乃至整個生物界中的相互關系?如果破壞了會怎么樣?

 、钦麄生物界中還有許多這樣的相互制約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來證明我們必須尊重這些關系嗎?

  五、體會課文中心

  1、為什么鹿會“餓”、“痛”直至從10萬只只剩下8千只?

 。、這是“狼”的錯嗎?“狼”難到就該殺嗎?

 。场⒗堑乖讷Cl槍下的一瞬,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你知道它想說什么話嗎?

 。础⒙故菤缱约旱摹暗準住。鹿它想毀滅自己嗎?真正的“禍首”究竟是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六、作業(yè)

  寫一寫讀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可以寫從中懂得的道理,也可以寫知道的類似事例。并請你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fā)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

  學情分析:

  課文故事發(fā)生在生活中,但學生平時可能缺少這方面的觀察和思維習慣。因此,學習本文,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這種打破習慣思維的舉措。從而認識到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習慣思維方式。

  設計理念:

  語文課的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教給孩子某種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過一篇篇凝聚著作家靈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類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為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本文教學重在讀中感悟,受到啟迪,明白打破習慣思維方式的重要。

  教學要求:

  情義目標:懂得人的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樹立創(chuàng)造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學習字詞。

  第二課時:從小男孩的舉措中體會什么叫創(chuàng)造,受到感染,啟迪。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想給大家們講一故事,不知你們是否喜歡?什么故事呢?是關于韓國三星集團創(chuàng)始人李秉哲的故事。在講故事之前,我想問問大家,你們是否見過賣報紙,想一想他們是怎樣賣報的?誰能來學學賣報的過程?

  2、你們想知道李秉哲是怎么賣報紙的嗎?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么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后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yè)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李秉哲。

  3、從這個故事中你發(fā)現什么?(老師為什么先講這個故事?)

  4、揭示課題,解題激趣。

  板書課題。

  課題中的五角星為什么要加引號?

  二、初讀課文

  1、 請同學們自由閱讀課文,可以大聲讀,可以小聲讀,可以默讀讀完幾遍后,感覺自己沒有

  閱讀障礙了,再試試提出一些問題。

  (生自由閱讀課文)

  2、請說出你們還不能理解的問題

  如: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蘋果?我想知道這個五角星最早是由誰發(fā)現的?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么說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chuàng)造力?

  能提出問題也是一種學習方式。愛因斯坦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提出了問題,才促使我們去解決問題。)

  3、問題暫時留到下節(jié)討論。先說說你讀后知道了什么?(能說出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鄰居家的小男孩一次來我家玩時,把他在幼兒園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fā)現傳給我。他的切法是攔腰切蘋果。)

  4、這件事為什么給我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初步說一說原因。

  三、作業(yè)

  1、 練習朗讀課文。

  2、 思考提出的問題;丶也僮鳎河貌煌姆椒ㄇ刑O果,看看能發(fā)現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匯報交流。

  說說你回家切蘋果的情況,你是怎樣切的,分別看到了什么?

  四、學文探索,體會何謂創(chuàng)造。

  1、 一般人是怎樣切的?理解 循規(guī)蹈矩

  2、 課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樣切的?理解攔腰切下去

  (1) 演示一下切法。

  (2) 由此產生了怎樣的圖案?理解 橫切面 果然

  3、 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呢?你想過沒有?(思維定勢作用 或是出于方便 出于公平 想不到切蘋果還需要創(chuàng)造性思維 )

  4、 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理解 魅力。文中指什么? (小男孩的喜悅,傳遞秘密的遠。)

  4、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chuàng)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為什么說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就能理解了創(chuàng)造力?

  (所謂創(chuàng)造,就是要打破思維定勢,用他人沒有用過的方法,發(fā)現新秘密。自己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需要自己提出問題等。)

  5、 出示名言警句

  (1)、 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

  (2)、 我最怕/人們睜開眼睛/毫不驚奇/對白晝習以為常/活著/不追求童話的幻想/而出入 (羅日?杰斯特文)

  (3)、健康的好奇心會幫助你消除無知。

  6、 說說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安排練筆。寫一寫,再交流。

  7、 把你感悟最深的語句多讀幾遍(最后一節(jié)),建議背一背。

  五、作業(yè):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用下列詞語造句。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通過開展“手拉手”活動,培養(yǎng)我們籌劃活動和與同齡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2、了解書信的寫作要求,能在信中有條理地、具體地陳述自己的想法,提出正確建議,加強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并通過書信來與人交往和分享習作的快樂。

  3、能按書信的格式和內容的要求,對自己的書信進行認真修改。

  教學重點:

  營造氛圍激發(fā)活動熱情,在口語交際中理清思路,學會表達。

  教學難點:

  把自己的設想及策劃有條理地寫出來。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了解一些遙遠地方小學的情況及他們對交友的渴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營造氛圍,激發(fā)活動興趣。

  1.播放歌曲《大中華》渲染氛圍。

  2.聽了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師補充敘述: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江南水鄉(xiāng),塞外風光,西部高原,濃郁的地理特色,迥異的風土人情,作為中國人,我們深感無比的自豪!

  3.教師利用課件展示全國各地的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以及部分山川風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二、出謀劃策,尋找聯系對象。

  1.走出我們現有的空間,走進更廣闊的世界,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遠。你們想結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嗎?想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那里的`風土人情嗎?今天我們就來策劃一次和遠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動。

  板書:策劃“手拉手”活動

  2.要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我們首先要做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建立聯系

  3.遠方的小伙伴和我們相隔遙遠,千山萬水把我們阻隔,我們怎樣才能和他們建立聯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呢?請大家出謀劃策。

  4.學生分組交流探討。

  5.學生集體交流匯報。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交流方式:報刊雜志、各類書籍、電視欄目、電話、網絡……

  (集思廣益,暢所欲言, 展現熱鬧的策劃場面。)

  三、集思廣益,開展交往活動。

  1.既然我們已經確定與遠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聯系,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手拉手”活動來增進彼此的了解了?現在大家集思廣益,確定交際方法,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就請大家先在組內商量和交流。

  2.學生分小組商量。

  ──教師參與各小組的探討活動中,要對活動的可行性以及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來進行具體的指導。

  3.全班交流各組的策劃情況。

  教師適時點評并板書:

 。1)你們的策劃多姿多彩,讓人感動,看,有充滿關懷的支助活動,有情真意切的書信往來,有簡潔流暢的情況介紹,有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還有方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板書:支助活動書信往來 情況介紹 聯誼活動 網上交流……

  (2)你們設計的活動方案都不錯,都蘊涵著你們的想法和思想。但要開展好每一項活動,都要有一個可行性的計劃,現在就請你談一談你自己設計的活動的可行性。

  學生交流活動設計的可行性,對其他同學進行啟發(fā)。學生自由交流,其他同學幫助完善設計的可行性。

 。3)面對不同地區(qū)的小伙伴,我們可以為對方做些什么事呢?

  4.學生分組交流,最后形成共識,做到“六個一”:

  A.交一個手拉手好朋友;

  B.寫一封“手拉手”交友信(信中主要介紹自己的生活、學習及家庭、學校的情況,并表達對遠方朋友的關心和祝福、寫信寄信全要由小伙伴自己獨立完成,表達真情實感。當孩子們接到遠方朋友的回信時,要提醒他們保持聯系,持之以恒,使友誼不斷加深,成為真正的好朋友。要提倡互相學習,教給孩子們怎樣交友收獲大。讓孩子們從一封封信件這個小窗口中去找大世界,去了解對方小伙伴們的生活,珍惜今天,更加奮發(fā)努力。使孩子們通過信件從對比中找到自身的責任,找到助人的快樂);

  C.給小伙伴送一本好書(將優(yōu)秀圖書送給小伙伴,使少年兒童通過讀書、讀報更新觀念,獲取真知,更茁壯成長);

  D.給小伙伴贈送一件當地的土特產品;

  E.向小伙伴學一種新知識(或新本領);

  F.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

  四、深入探討,課外實踐交往。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劃的活動付諸實踐呢?

  2.備課的時候老師在報刊雜志、網上、電視節(jié)目和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聯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動構思告訴他們,與他們一同架起友誼的長橋嗎?

  出示聯系地址與對象:

  重慶市萬州區(qū)沙河小學5年級2班 朱珩堯

  陜西省合陽縣城關小學5年級2班 王篤行

  四川省成都市泡桐樹小學20xx級1班 余楚萌

  甘肅省蘭州市實驗小學5年級 湯洋

  江蘇省南通市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6年級 潘晟威

  北京市海淀區(qū)實驗小學4年級12班 陳奕驍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5年級4班 文雯

  天津市南開區(qū)中營小學5年級 張文博

  廣東省佛岡縣第一小學4年級1班 鄧先飛

  ……

  3.通過大家的討論、交流,你們一定還有很多與異地的小伙伴建立聯系的方法,請大家課后再收集一些,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建議告訴他們。愿我們的“手拉手”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讓我們和遠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牽,共筑美好未來。

語文教案 篇8

  十二濟南的冬天老舍

  指導思想及教學目標

  1、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語言特色,體會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并進行片段描寫。

  4、精彩語段要求背誦。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導入,也可請學生談談自己對冬天的感受導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詩句導入。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2、默讀

  3、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5、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

  6、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文理,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容。

  7、朗讀全文。

  8、背誦其中精彩語段。

  9、作業(yè)。

  第二課時

  1、復習舊課,3分鐘完成《課課練》一、二、三大題,鞏固詞語。

  2、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播、補充,可以用《春》當中學到的.知識來啟發(fā)學生。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yōu)美的語句?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3、比較閱讀:通過和《春》的比較,小結歸納出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師以實例點播,盡量不要告訴學生現成答案。

  4、自由朗讀《春》和《濟南的冬天》兩篇課文,體會大師筆法。

  5、語段訓練:完成課后練習三,進一步把握景物描寫的一般方法。交流改進。

  6、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精彩語段,感悟體會,加深印象。

  7、課后練習:

  ——完成《課課練》。

  ——進一步補充完善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優(yōu)秀教案優(yōu)質教案語文03-07

《語文樂園》語文教案11-20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樂園》教案08-29

語文燕子教案11-19

語文《掌聲》教案11-19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下冊教案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