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20 10:46:18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教案10篇(精)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10篇(精)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的特點和形狀,銀河系的直徑和厚度,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位置。

  2.通過計算體會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知道光年是長度單位。

  3.通過上網、查閱書刊以及其他信息源了解銀河系更多的信息。

  4.通過動手制作銀河系模擬示意圖進一步體會銀河系的形狀。

  5.使學生意識到宇宙之大,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胸懷。

  教學準備

  1.教師、學生均搜集相關銀河系的資料,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網頁等。

  2.小組活動材料:硬紙板、沙、抹布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了解學生對銀河系的了解情況

  (1)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天上的星星嗎?它們是什么樣的?

 。2)學生討論并回答。

 。3)教師提問:晴朗的夏夜,仰望天空,你是否發(fā)現(xiàn)天上有一條比較明亮的光帶,它是什么?

  (4)教師談話:人們把這條光帶叫“銀河”,你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進一步了解銀河的情況

 。1)學生匯報自己搜集的資料。

 。2)小組活動:每個學生將自己知道的或搜集資料得到的有關銀河的情況寫下來,然后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內將大家認同的看法歸為一類,將有爭議的看法歸為另一類。

  (3)小組匯報,教師板書

  (4)根據小組的匯報,將匯報結果匯編成的班級記錄:

  對于銀河相同的看法對于銀河的不同意見 …………

 。5)教師談話:你們形成的共識都是正確的嗎?存在的爭議到底誰的看法對?

  3.教師出示相關資料(文字、圖片、有條件的可用視頻),學生學習

 。1)教師出示自己準備的資料供學生學習。

 。2)提問:根據這些資料,你了解了銀河的哪些情況?

  (2)簡單歸納并且板書銀河的基本信息。

  (3)同學們對銀河系了解的記錄,哪些是對的?哪些不對?

  4.學習課本上的資料

 。1)談話:剛才同學們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了許多銀河的情況,下面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看課本上給我們的資料。通過學習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學生看課本上的資料。

 。3)匯報自己的收獲。

 。4)教師提問:誰能說說牛郎織女的故事?

 。5)教師談話:銀河大約包含20xx億顆星體,其中恒星大約1000億顆,太陽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顆。人們把由眾多恒星組成的這一天體系統(tǒng)稱為銀河系。

 。6)提問:銀河系有什么特點?

 。ㄖ饕寣W生了解銀河系形狀像一個扁平的盤子,更像運動員投擲的鐵餅。銀河系中心被一龐大而近于球形的暈所包圍。

 。7)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銀河系是一個相當大的旋渦狀星系?

 。ㄣy河系的直徑約為80000光年。中間部位厚度約為6000光年)

  (8)談話:通過上面的研究,大家對銀河系的了解現(xiàn)在是怎樣的?

 。9)學生回答本節(jié)課的收獲,其他同學互相補充。

  5.教師介紹目前人們對銀河系探索的狀況,小結本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

  6.布置作業(yè)

  課后繼續(xù)搜集銀河系的資料,了解更多銀河系的信息。

  第二課時

  1. 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了些什么?

  回家后你又搜集到了哪些資料?

  2. 提出研究問題

  觀察銀河系的圖片,了解銀河系的.的特點。

  教師提問:銀河系到底有多大?如何讓大家清楚明白的知道銀河系的大。渴裁词枪饽?

  3. 了解光年的概念

 。1)談話:為了了解銀河系的大小,先必須了解光年?誰知道什么是光年?

 。2)光年是計算天體距離的單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離。光的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算一算,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3)全班同學計算。

 。4)請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的計算過程,并向全班同學講解。

  1光年=300000×60×60×24×365=9460800000000

  4. 計算銀河系的直徑、中間部位的厚度

  (1)談話:我們知道了1光年等于9460800000000千米,那么,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千米呢,中間部位的厚度是多少千米呢?

 。2)學生計算。

 。3)匯報計算結果。

  銀河系的直徑是80000光年=300000×60×60×24×365×80000

  中間部位的厚度是6000光年=300000×60×60×24×365×6000

 。3)談話:通過剛才的計算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fā)現(xiàn)銀河系的確非常非常大。太陽系在整個銀河系中只不過是大海中的一顆小水滴,更不用說我們的地球了,我們每一個人就更加渺小了,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不要因為有了一點成績就覺得了不起,同時還要有寬闊的胸懷,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

  5. 制作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1)談話:上次課要求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帶一些沙和大白紙,下面根據我們所學到的銀河系的形狀,做一個銀河系的模擬示意圖。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每一組的成果。

  (4)請組長來評價大家的成果。

 。5)教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制作,我們發(fā)現(xiàn)大家對銀河系的形狀掌握的很好。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同學們都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配合,使每一組都獲得了成功。

  6. 布置作業(yè)

  進一步搜集銀河系的資料和圖片,把你認識的銀河介紹給大家。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晚飯時間突然停電了,冬天的北方外邊已經是昏暗的夜晚,教室內剎那間漆黑一片·······大家開始準備照明的辦法。蠟燭引發(fā)了幼兒的好奇與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2、讓幼兒認識、了解蠟燭的種類與用途,激發(fā)幼兒對蠟燭的探索欲望和觀察總結的能力。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促進幼兒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感知蠟燭燃燒的現(xiàn)象,初步懂得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活動準備

  香熏蠟、生日蠟燭、大小顏色不同的蠟燭若干、盤子、打火機、水。

  活動過程

  1、區(qū)角活動

  設置觀察角,擺放不同種類、顏色、形狀的蠟燭。引發(fā)小朋友們自主的觀察,教師適時介入,一起了解蠟燭的特點和用途。

  2、動手操作點燃蠟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

 。1) 帶領組織小朋友來到操作臺旁邊,觀察操作臺上的物品,說一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如干凈透明的玻璃杯,小蠟燭和盤子……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2) 老師想請蠟燭寶寶站起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做游戲,小朋友們想一想有什么好辦法呢?小朋友們自由發(fā)揮想象。老師示范,有燃燒的蠟燭油把蠟燭固定在盤子上,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一起動手操作,讓自己的蠟燭寶寶站起來。

 。3) 點燃蠟燭,觀察蠟燭燃燒時的狀態(tài)。

  (4) 請小朋友用杯子把燃燒著的蠟燭扣住,仔細看看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呢?啟發(fā)幼兒發(fā)現(xiàn)蠟燭熄滅了,不再燃燒了,杯子變黑了,杯底還有點熱,杯壁上還有一層“霧”……為什么會有這種現(xiàn)象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討論。

 。5) 再次點燃蠟燭重復操作,請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杯子同時扣在燃燒的蠟燭上,看看又會發(fā)生什么新的現(xiàn)象呢?

  小杯子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短,先熄滅;大杯子里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長,后熄滅。

  3、有趣的蠟燭花游戲

  請小朋友們手拿點燃的大蠟燭和老師一起圍繞在水盆邊,蠟燭油滴落在水中變成漂亮的蠟燭活,有大有小,有紅色的有白色的……在水中很緩慢的變大,變淡……

  教學反思

  認識和探索環(huán)境是人類的本性,新《綱要》中對幼兒科學領域教育的目標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事物,現(xiàn)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并能運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在本次活動中我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做,活動內容方面既考慮到了符合幼兒的現(xiàn)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既符合幼兒的現(xiàn)實需要,又有利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既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經驗和視野。在互動方式上,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有機的結合并相互滲透注重孩子學習的綜合性、趣味性、操作性和游戲性。通過幼兒自己的探索促進信息的獲得和觀察、感知能力的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3

  課程來源:

  幼兒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哪怕是在地上揀到一小條紙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廢紙每天都會出現(xiàn)垃圾箱中,有墊桌子用的報紙、畫報,有手工紙的邊角料,有被幼兒撕下來的圖書,有美工區(qū)活動后用的畫紙等,每天這些廢紙都被到掉。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需要,與其把這些廢紙仍到,還不如再次利用,讓幼兒與這些廢紙相互作用,產生更大的教育價值,從而教育幼兒節(jié)約紙張,從小培養(yǎng)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因此,“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的`課程就生成了。

  目 標:

  1、培養(yǎng)幼兒初步探索讓紙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2、能夠在集體面前大膽表現(xiàn)。

  準 備:

  1、畫報、草稿紙、報紙、繪畫紙等。

  2、記錄紙和筆。

  過 程:

  1、激發(fā)幼兒嘗試操作的興趣。

  老師拿著一筐廢紙告訴幼兒:這是老師和幼兒一起收集的各種廢紙。這些廢紙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師拿一張紙,讓紙發(fā)出聲響,吸引幼兒注意力。

  老師提出問題:怎樣讓紙發(fā)出聲音?

  2、幼兒嘗試操作和紙做游戲

  每四名幼兒一組,各組進行比賽,在同一時間完成,看看哪個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別的組不一樣。

  讓幼兒自己動手來實驗,嘗試用各種方法讓自己手中的紙發(fā)出聲音。每組請一名老師幫助記錄幼兒實驗的結果。

  幼兒自己取紙實驗開始,要求記錄老師必須是幼兒做出來的才能記錄。

  3、分享實驗結果

  聽音樂收記錄紙,在記錄紙上寫上小組名字。提醒幼兒用過的廢紙怎么辦?

  展示每組的記錄紙,請每組幼兒上來一兩個演示實驗過程,大家進行驗證。

  4、老師小結幼兒驗證的方法。

  5、結束: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會發(fā)聲,小朋友們可以去發(fā)現(xiàn)。帶幼兒在班上或到戶外尋找可以發(fā)聲的東西。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本次活動是圍繞幼兒日常生活中“如何有序擺放書包”的問題展開,所涉及的數(shù)學經驗包括相鄰數(shù)、序數(shù)、單雙數(shù)、正數(shù)和倒數(shù)等;顒又荚谕ㄟ^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引導幼兒在不斷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經驗,在不斷觀察、分析、判斷和推理中發(fā)現(xiàn)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激發(fā)幼兒探究數(shù)列規(guī)律的興趣,進一步理解不同數(shù)列的含義及其相互關系,讓幼兒萌發(fā)有序擺放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能感知并發(fā)現(xiàn)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嘗試有規(guī)律地擺放書包。

  2、體驗日常生活中可以按照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有序地擺放物體。

  3、會觀察自己和同伴的操作,愿意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能理解相鄰數(shù)、序數(shù)、單雙數(shù)的含義,能對1-20自然數(shù)列進行正數(shù)和倒數(shù)。

  材料準備:人手一個書包(掛著紅色和藍色的標志牌)、數(shù)字貼紙、擺放書包的柜子,圖卡等。

  活動過程

  一、給書包編號,滲透對數(shù)的順序知識的復習。

  幼兒各自背著自己的書包,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書包上懸掛著標志牌的顏色,根據紅、藍顏色分成兩組。

  師:你們小書包上都掛著什么?

  幼:紅牌子、藍牌子。

  師:請觀察一下座位的安排,你知道老師想請你們怎么坐?

  幼:按牌子的顏色分成兩組坐。

  師:好,那請你們找位置坐下來吧。

  師:想知道每一排有幾個小朋友,可以用什么辦法?

  幼:點數(shù)。

  幼:報數(shù)。

  師:按順序報數(shù)要怎么報?第一個小朋友報幾?接下來呢?

  幼:1、2、3……

  師:如果要倒著報數(shù)又該怎么報呢?

  幼:倒著報數(shù)。

  幼兒通過正數(shù)或倒數(shù)確定自己的號數(shù),選取相應的數(shù)字貼紙貼在自己的標志牌上。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設置數(shù)學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分析與思考,解決“怎樣坐座位”“怎樣按順序報數(shù)”“怎樣倒數(shù)報數(shù)”等數(shù)學問題,從中培養(yǎng)幼兒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習慣,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引導幼兒嘗試按一定的順序擺放書包,感知按一定的順序排列。

 。ㄒ唬┮龑в變河^察書包柜的結構,感知其特征。

  師:平時你們在幼兒園都是怎么擺放書包的。今天老師準備了書包柜,看看它是什么樣的,有幾層?每層可以放幾個書包?

  幼:有兩層,可以放16個書包。

  師:你們想按什么樣的順序把書包放進柜子里?請幼兒根據討論出來的方法(按自然數(shù)的序列1-16)來擺放書包。

 。ǘ⿴熡坠餐瑱z查擺放情況,滲透對序數(shù)的復習。

  師:我們來看看,書包都擺對了嗎?5號書包放在第幾層的第幾格?還可以怎么說?

  幼:在第一層,從左邊數(shù)第5個格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了解書包柜的基礎上回顧日常生活中擺放書包的經驗----按照自然數(shù)的序列擺放,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奠定基礎。活動中,教師還不失時機地滲透了對序數(shù)的復習,在真實的情境中讓幼兒體驗序數(shù),感受數(shù)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三、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圖卡中的提示排序,并根據其順序擺放書包。

 。ㄒ唬┮龑в變喊吹箶(shù)順序擺放書包。

  師:(出示按倒數(shù)順序擺放圖卡)請你仔細觀察圖卡,它想請你按什么順序擺放書包? 幼:倒數(shù)的順序擺放。

  師:第一個數(shù)字是幾?第二個數(shù)字、第三個數(shù)字呢?最后的數(shù)字是多少?想一想是按什么順序擺放的?幼兒嘗試按倒數(shù)的順序擺放書包,教師觀察幼兒的擺放情況,了解幼兒的困難和問題。 請能快速、正確擺放的幼兒介紹找到自己書包擺放位置的方法。師幼共同檢查書包的擺放情況,采用自己糾錯、同伴糾錯等方法調整擺放錯誤位置的書包。

  在活動前,幼兒都能非常流利地說出“10、9、8??1”,然而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卻表現(xiàn)出茫然的狀態(tài),無法按照倒數(shù)的順序擺放書包。這反映出幼兒并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倒數(shù)的意義,只是停留在機械地誦讀上,一旦遇到具體問題,如出現(xiàn)雙層書包柜、不同號數(shù)的書包等干擾,就無法完成“按倒數(shù)的順序擺放書包”的任務,本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就是創(chuàng)造幼兒“按倒數(shù)的順序擺放”的機會。

 。ǘ┮龑в變喊磫坞p數(shù)順序擺放書包。

  師:(出示按單雙數(shù)順序擺放圖卡)這張卡片又想請你按什么順序擺放書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兒嘗試按單雙數(shù)的順序擺放書包,教師觀察幼兒的擺放情況。

  幼兒操作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和同伴擺放的書包,發(fā)現(xiàn)問題并談論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引導幼兒根據相應指令要求,有序取回自己的書包。

  師:除了按倒數(shù)的順序、單雙數(shù)的順序來放書包外,還可以按什么樣的順序?請你們想一想,動手試一試吧!

  教師發(fā)出指令,如“書包上的數(shù)字比5小的” “書包上的數(shù)字比10 大的”“書包上的數(shù)字是單數(shù)的”……幼兒聽指令取回自己的書包。

  活動自然結束。

  大部分教師會將“有序取回書包”作為一個常規(guī)環(huán)節(jié),而活動中教師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以不同的指令“書包上的數(shù)字是單數(shù)”“書包上的數(shù)字比5小、比10 大的”??讓幼兒思考自己書包上的數(shù)字是否符合指令,從而進一步了解幼兒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

  活動反思

  1、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下的數(shù)學學習。

  我們都習慣于從數(shù)學知識的角度來選擇教材,在選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才來思考如何與生活聯(lián)系,有時是否可以嘗試換一種視角,將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作為教材,分析其中涉及的數(shù)學知識,放大適合于本年齡班幼兒的知識點。本次活動就是基于真實的生活情境下的數(shù)學學習,涉及的數(shù)學經驗有相鄰數(shù)、序數(shù)、單雙數(shù)、正數(shù)和倒數(shù)等。從大班幼兒水平出發(fā),放大關于序數(shù)、單雙數(shù)的學習;顒右陨罨膶W習情境,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圖卡中的提示排列順序,并根據其順序來擺放書包,在不斷解決問題的操作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不同數(shù)列的含義以及相互關系。這樣的教學內容讓幼兒更真實地體驗數(shù)學,自主地學習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感知生活中數(shù)學的有用和有趣” 。如果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能更多地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那么數(shù)學教育將擺脫以“傳授”為主的高結構模式,呈現(xiàn)出一種更為低結構的狀態(tài)。

  2、基于問題解決的數(shù)學學習。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強調“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本次以生活問題的解決為線索,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幫助幼兒提取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和經驗,并進行新知識的建構。從“怎樣坐座位”“怎樣按順序報數(shù)”“怎樣倒數(shù)報數(shù)”到“卡片上數(shù)字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你能按圖卡的提示順序擺放書包嗎”,基于問題解決開展的教學活動,問題成為教學的切入點,問題解決成為教學的目標,學習成為問題解決途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對教學中的“問題”有其深切的感受,由此引發(fā)的“教”與“學”能促使幼兒以積極主動地態(tài)度參與其中,主動操作,積極提問。而從教學中獲得的數(shù)學知識、方法和經驗又能幫助幼兒直接運用于問題的解決上,這樣的教學有意義且富有實效。

  3、數(shù)學學習中教師的適時介入。

  面對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幼兒由于存儲的知識經驗、思維發(fā)展的水平、速度與學習風格的差異,其應對策略也應有所不同;顒又杏械挠變耗苡^察書包柜的特點、起始的位置, 按圖卡提示的規(guī)律找出自己書包擺放的位置,而有的幼兒只能是盲目跟隨別人,無法進行判斷。如果只是讓幼兒停留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能力較弱的幼兒會感到該數(shù)學問題已經超過自己的能力閾限,或者屢次嘗試都難以解決問題,其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從而放棄。這時,需要教師及時地介入,認真觀察與耐心傾聽,采取適宜的支持策略,幫助幼兒重獲問題解決的信心和方法,通過解決數(shù)學問題促使幼兒的相關數(shù)學經驗得到進一步概括和提升。

科學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句子體會“也”字的用法。

  3.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

  4.了解英國化學家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科學的事跡,懂得“科學怪人”其實并不怪。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4課(科學怪人)。文中的科學怪人是指誰呀?(開文迪許)

  2、那么科學怪人開文迪許到底怪不怪呢?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快速自由朗讀課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3、指名回答:你認為開文迪許怪嗎?

  相機板書:

  怪

  不怪

  看來同學們都很有主見,課文確實寫到了開文迪許的怪與不怪。

  那么開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呢?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我們來聽一下錄音,請同學們拿出鉛筆畫出有關的句子。

  2、指名回答:開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相機板書:衣著不考究

  布置很特別

  珍愛圖書

  珍惜時間

  第一方面相機出示卡片:考究——講究,引導板書

  3、課文寫了開文迪許四怪,第一是開文迪許(衣著不講究),第二是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第三怪是開文迪許十分(珍愛圖書),第四怪是開文迪許非常(珍惜時間)。

  4、四怪中,你認為哪一怪最怪了?請你把這一節(jié)認真讀一讀。

  5、指名回答:你認為哪一怪最怪了?我們就來看***說的這一怪:開文迪許十分……

  生:我認為“開文迪許十分珍愛圖書”這一怪最怪了。

  師:好的,請大家看幻燈:出示第四小節(jié)。

  “珍愛”是什么意思?讀好這個詞!笆终鋹邸蹦兀孔x好這一句,看一下,這一節(jié)都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那么這一句就是這一節(jié)的(中心句),再讀。

  開文迪許是怎么珍愛圖書的,下面部分具體地寫了出來。請每一個同學輕聲讀讀圈圈畫畫,看哪幾個詞語最能體現(xiàn)開文迪許珍愛圖書這一特點了。

  師:指名說、讀,誰再來讀,齊讀。從這里你可以看出開文迪許是怎樣一個人?

  師:出示句子對比,請同學們讀一讀,你覺得去掉“也”字后聽起來怎樣?

  師:看來這“也”字的作用還真大。開文迪許這樣的珍愛圖書,使人感到奇怪,其實呀,這正是作為一個科學家必須具備的可貴品質,讓我們再來齊讀一遍體會一下,千萬要注意“也”字不能漏掉。

  6、你還認為開文迪許的哪一怪也怪極了?

  生:我認為“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這一怪怪極了。

  師:出示幻燈:第三小節(jié)

  看一下,這一節(jié)的中心句是(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特別在什么地方?(客廳、臥室、家當)

  師:你能把這一節(jié)讀好嗎?試試看。誰能比他讀得更好?

  師: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確實很特別,我們普通人家的客廳里一般放有(沙發(fā)、電視機……)而開文迪許家里的客廳被他(改作了實驗室),樓上臥室的床邊更是不得了,(堆滿了儀器)開文迪許的主要家當(就是圖書和儀器)。

  這一怪確實怪極了,請第一、二組的同學讀一下。

  出示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A.第三、四組同學來讀一讀。

  B.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更準確?

  C.這句話多了一個“也”字,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字?

 。ㄩ_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太與眾不同了,開文迪許出生于一個貴族家庭,家里很有錢,他穿著不講究已經很奇怪了,現(xiàn)在家里布置的這樣就更怪了。)(引到第二小節(jié):你知道開文迪許的衣著怎么不考究的嗎?)

  D.用上“也”字,更能體現(xiàn)開文迪許的(怪)了,齊讀這一句,再引讀下去,讀完整個小節(jié)。

  7.我們剛才學習了課文的三、四兩小節(jié),看一下這兩節(jié)在構段方式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A.先總后分,圍繞中心句展開分述。

  B.中心句分別是(……)看看課文中有沒有這種構方式的小節(jié)了?是哪一節(jié)?

  8.學習第五節(jié)

  A.是珍惜時間這一節(jié),自由讀,看看是怎么寫的。

  B.先提出中心句(……)然后圍繞中心句具體寫開文迪許是怎樣珍惜時間的

  C.男女生分讀,你認為男(女)同學讀的怎么樣?關鍵詞有沒有讀出來?

  D.從這里可以看出開文迪許怎樣?齊讀,讀出開文迪許的特點。

  9.我們回過頭看講“開文迪許衣著不講究”這一怪。

  A.看這一節(jié)的構段方式和剛才講的幾節(jié)一樣嗎?有沒有中心句呢?

  B.請你給它加一句中心句,行不行?

  C.怎樣寫?同桌討論一下。

  D.指名說,齊說。

  10.小結:

  A.開文迪許(指板書說),諸如此類關于開文迪許的怪事就這些嗎?不(多的'說也說不完),所以開文迪許常常被人們稱為“科學怪人”。

  B.讓我們齊讀1——6小節(jié),再次體會一下開文迪許的怪。

  三、學習第二部分

  1、那么開文迪許怎么會這么怪的呢?你知道嗎?看下文。

  2、透過他表面上的怪,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其實并不怪)

  3、對,現(xiàn)在我們應該明白了,開文迪許表面上是怪的,而實質上并不怪。因為他把——

  板書: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

  4.齊讀體會。

  四、總結

  1、課文圍繞課題寫了開文迪許的“四怪”,每一“怪”都與科學緊密相連,通過典型的事例成功地突出了開文迪許專心從事科學研究,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的精神。學習課文不是要我們學習他的怪,而是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

  2、讀全文,體會作者寫人的方法。

  五、作業(yè)

  課后搜集一個科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掌握杠桿尺的探索性實驗,從而了解杠桿尺的工作原理的學習活動。

  教學難點:學生分析整理數(shù)據、合理運用科學方法的指導。

  能力目標: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使學生能夠觀察記錄杠桿尺的狀態(tài),學習使用圖示法簡化問題。能夠從眾多看似雜亂的數(shù)據中,通過分析整理,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學情分析:在生活中,使用工具來完成一些事情的經歷是很多的,如用剪刀剪紙、用老虎鉗夾斷鐵絲、用鑷子夾東西等。會使用這些工具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經驗的積累,學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沒有思考過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但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對等臂條件下的平衡有了初步的認識,借助學生的經驗,以杠桿尺作為研究材料,采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發(fā)現(xiàn)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能夠合理解釋身邊杠桿工具的工作原理;滲透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思想。

  課前準備:

  1.學生自帶的工具:剪刀、開瓶器、木棍、鐵榔頭等。

  2.分組實驗器材:杠桿、鉤碼、鐵架臺、刻度尺等。

  3.演示實驗器材:桿秤、石子、多媒體教學課件等。

  杠桿尺、鉤碼、科學記錄表、相關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問題

  一、引入新課

  1、老師這里有一塊大石頭和一根棍子,請問:你能利用這根棍子,比較省力地抬起這塊石頭嗎?(指名演示撬石頭)

  2、為什么棍子能撬起這塊石頭呢?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1.認識杠桿

 。1)分組實驗1(用直尺撬磚)。

  實驗時先讓學生用一小拇指抬起磚,然后組裝好撬棍用小拇指撬起磚。

 。2)講解。(出示杠桿三點示意圖)

  當這根棍子,按實行的方法去撬重物時,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棍子了。它是一種簡單的機械,這種簡單的機械叫做杠桿。(板書課題)

  在杠桿上有三個著力點。杠桿上被小石頭支撐的那一點,叫做支點,杠桿兩端圍繞支點轉動。被重物壓的那一點叫做重點。手對于杠桿用力的那一點叫做力點。(邊講解邊在示意圖上出示名稱)

 。3)分組指出杠桿三點位置。

  分組組裝好撬磚的杠桿,每人在杠桿上指出三點的位置

  2.指導學生認識扛桿的作用

  (1)討論:

  通過以上的實驗,你知道了杠桿有什么作用(省力)

  談話質疑,使用杠桿是不是一定能省力?有什么情況下才能省力呢?

 。2)分組實驗2(用直尺橇磚)。

  移動支撐小木塊的位置,改變支點位置或改變力點位置,再用小姆指用力壓杠桿有什么感覺?

  實驗后討論:使用杠桿一定省力嗎?什么情況下省力?

 。3)分組實驗3(杠桿尺定量實驗)。

  講解:為了準確地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

  師:為了更準確地測定出力的大小和杠桿省力的規(guī)律,我們在力點上懸掛鉤碼使杠桿尺平衡,來測定力的大小。

  講解:距離按格記量,力的大小按鉤碼數(shù)量記量。按表中規(guī)定進行實驗。

  實驗可分成哪三種類型?

  實驗1: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2: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3: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

  實驗記錄表:

  實驗次數(shù)物重重點到支點的距離拉力力點到支點的距離

  實驗1

  實驗2

  實驗3

  請分析對比數(shù)據,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三組實驗的結果:

  實驗1:重物(力)=拉力(不省力、不費力)

  實驗2:重物(力)<拉力(費力)

  實驗3:重物(力)>拉力(省力)

 、鄹鶕陨系姆治,誰能找出使用杠桿工作的規(guī)律?

  3.指導學生認識杠桿的應用

  (1)分組觀察剪子。

  思考:剪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剪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2)分組觀察鑷子。

  思考:鑷子是由幾個杠桿組成?找出三點的位置。分析鑷子工作時力的關系。

 。3)你知道還有哪些工具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

  拓展延伸應用創(chuàng)新觀察哪些裝置應用了杠桿原理:分析它的三點,研究它是省力杠桿,還是費力杠桿?

  思考:為什么有的工具設計成費力的?

  板書設計:

  杠桿

  力點支點重點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不省力`不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費力

  支點到重點距離<支點到力點距離省力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熟悉的蹺蹺板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了其中所蘊含的科學規(guī)律,激發(fā)了學生進行深層次科學研究的興趣。

  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大膽想象的意識。

科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下雨前空氣溫度會增加。

  2.知道用測量的方法可以明確空氣的溫度和降水的多少。

  二、教學重點

  嘗試根據空氣的溫度推測會不會下雨。

  三、教學難點

  了解計量標準的統(tǒng)一,才能得到正確的雨量測量效果。

  四、教學準備

  釘子.大頭針.木板.長頭發(fā).硬紙板.紐扣.線軸.小錘.膠水.兩粒小珠.彩筆。

  塑料瓶.剪刀.透明膠帶.標尺。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帶來的物品。

  2.復習引入。

  二、自主學習

  下雨前,空氣的濕度會變大。我們通過觀測空氣的濕度變化,就可以判斷會不會下雨。

  1.做個頭發(fā)濕度計。

  2.小組合作來完成。

  3.小組展示各自的成果。

  4.師生小結。

  5 在一個下雨天,觀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記錄下來和同學交流。

  活動時要注意安全。

  6.分小組進行測量。小組匯報。

  7.比較各小組測得的'數(shù)據,大家測量的雨量一樣嗎?說說這是為什么?

  8.教師小結。

  三、課后作業(yè):寫幾個描寫雨的成語。

  第二課時

  一、看云識天氣

  1.回憶:下雨前,天是怎么樣的?你能描述一下嗎?

  2.欣賞:剛才有同學說到下雨前天是陰沉沉的,烏云密布。老師這兒有很多云圖,

  請你欣賞一下(用掛圖或課件出示各種各樣的云圖,包括積雨云.雨層云等能下雨的云,也包括高積云.高層云.卷云.卷積云.卷層云等不大可能下雨的云?勺寣W生描述各種云的形狀.顏色.數(shù)量,在四人小組中交流)。

  3.猜測:你認為什么樣的云會下雨?為什么?(學生說出自己的猜想和理由)

  4.統(tǒng)計:對學生的猜想作一簡單的統(tǒng)計,只要他們舉手就可以了,可以看到很多學生都認為積雨云.雨層云會下雨。

  二、觀察、比較雨的大小

  1.組織學生描述雨景:你能描述你所見到的下雨時的情景嗎?

  2.學生描述:有對形狀的描述,也有對雨量大小的描述,也可以是對雨中物體的描述。。

  三、制作雨量器

  1.教師肯定學生剛才的想法,告訴學生測量雨量大小的工具叫雨量器,雨量的大小用毫升(ml)作單位。(板書:毫升ml)

  2.出示氣象臺使用的雨量器,引導學生觀察氣象臺的雨量器。

  3.學生制作,教師巡視,適時指導。

  四、利用雨量器測量雨量的大小

  1.給學生一些時間向其他組展示自己組的雨量器。

  2.組織學生討論使用方法:你們準備怎樣使用雨量器?該注意些什么?

  3.師生到室外繼續(xù)上課。教師模擬降雨,學生利用自制雨量器量雨。

  4.指導學生讀出雨量的大小,提醒學生小心地把雨量器放在平坦的窗臺上,在與肉眼水平的位置上讀出降雨量。

  五、激勵學生實際應用

  1.談話:同學們,有了雨量器,今后下雨時,你們可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測測每次的降雨量了!

  2.思考:在外面收集雨水時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3.交流注意點:

  請同學們堅持測量,并作好記錄。兩個月后,我們將進行總結。

科學教案 篇8

  一、學情分析

  四(1)和四(4)兩個班級共有學生102人,他們喜歡科學,愛動腦、愛動手,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實驗感興趣,經過一年的科學學習, 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強,科學探究能力和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shù)、英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思想情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有四個單元“溶解”、“聲音”、“天氣”、“我們的身體”。與原教材相比縮減了一個單元,減少了“磁鐵”、“有生命的物體”兩個單元,增加了“我們的身體”單元。覆蓋了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地球與宇宙科學三大領域,具體為:生命科學(生命體的結構與功能)《我們的身體》;物質科學(物體與材料的特性)《溶解》;物質科學(光、熱、電、磁)《聲音》;地球與空間(地球和天空的變化)《天氣》。調整后的新教材,內容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每個單元都有七個教學內容,一般每個教學內容為一個課時。根據教學建議,對典型的過程和方法展開充分的探究,不以1課時為限制。應該加強單元后的總結性教學,幫助學生梳理概念、澄清觀點。本冊教材將繼續(xù)引領學生經歷一系列有意義、有價值的科學探究活動,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體驗,加深對科學的理解,增進科學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能夠自己想出辦法增進對研究對象的了解。

  2、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精確性。要求使用測量的方法,并選擇適當?shù)脑~匯、數(shù)據和圖表來描述物體和有關現(xiàn)象。

  3、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注重證據、大膽質疑,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品質和思維方式。

  四、教學重點:

  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

  4、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陀螺旋轉時,知道陀螺面上的圖案會發(fā)生變化。

  2.探索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線會“變”成圈圈。

  3.體驗陀螺旋轉的樂趣,感知陀螺變化的奇妙。

  【活動重點】

  活動重點:探索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簡單的點、線的變化。

  活動難點:探索“同心圓”及“從圓心出發(fā),畫三條向圓外的線”的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玩過陀螺,知道陀螺旋轉時,上面圖案會發(fā)生變化。

  物質準備:在圓心打好孔的圓形陀螺面,“同心圓”陀螺面,用樂高積木做出的'陀螺。

  【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幼兒進行組裝樂高陀螺,并自由玩陀螺。

  指導語:之前我們用樂高積木的齒輪、軸,組裝成一個有趣的陀螺,你們還記得應該選用哪種規(guī)格的齒輪?齒輪應該放在什么位置?開始玩陀螺吧。

  引導幼兒觀察陀螺旋轉時,表面發(fā)生的變化。

  提問:老師為我們齒輪穿上了新衣服(有圖案的圓形面),誰愿意幫我轉動它?在陀螺旋轉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的圖案會產出變化嗎?

  基本部分

  1. 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點的變化。

  (1) 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進行按規(guī)則進行畫點。

  指導語: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畫上一個大大的點;再拿出一張,在上面隨意地畫上多個大大的點。

 。2) 幼兒分別轉動兩張陀螺面,觀察交流紙上面的變化。

  提問:我們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現(xiàn)象?

  幼兒進行小組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的喜悅。

  (4)師生共同分享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鼓勵幼兒進行總結。

  引導語:誰愿意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一個點時,你看到了什么?隨意畫多個點時,你又看到了什么?

  2. 幼兒拿出“同心圓”紙片,進一步探索。

 。1)幼兒沿著“同心圓”紙片上的圓線,畫一圈點。

  指導語:沿著上面的線,我們畫上一圈點,可以稍微近一點,也可以稍微遠一點。

  (2)請幼兒大膽地猜測結果,并進行實驗。

  提問:畫了一圈點,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現(xiàn)在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吧。

 。3)師生共同交流實驗結果,請幼兒進行總結。

  指導語:在同心圓上,轉動一個點就是一個圓,我們畫的這一圈點,轉動時每個點形成的圓圈就在這個“同心圓”上,所以旋轉起來我們只看到一個圓圈。

  3.引導幼兒探索陀螺旋轉時,陀螺面上線的變化。

 。1)幼兒拿出兩張陀螺面,開始劃線。

  提問:拿出一張陀螺面,在上面畫上一條粗粗的線;再拿出一張,在上面隨意地畫上多個粗粗的線。

 。2)幼兒進行實驗,并分享實驗結果。

  指導語:原來在陀螺面上畫線,旋轉時我們會看到圓圈。

  4. 幼兒拿筆“從圓心出發(fā),畫三條向圓外的線”,進行實驗。

 。1)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再次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指導語:陀螺面上所有的線轉動時都會看到圓圈嗎?像這樣的陀螺會怎樣呢?

  (2)幼兒進行實驗,分享實驗結果。

  引導語:你用不同顏色,進行畫豎線,它們的呈現(xiàn)的顏色,會一樣嗎?還是原來的陀螺面的顏色嗎?

  延伸活動

  1.在科學區(qū),多投放白色的陀螺面,引導幼兒進行后續(xù)的觀察。

  引導語:你們可以在科學區(qū)中,在陀螺面畫一些有趣的點、線,也可以畫一些圖案,觀察陀螺在旋轉時,發(fā)生的變化。

  2.引導幼兒尋找生活中哪里還存在這種現(xiàn)象,并思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各種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發(fā)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的好奇心。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參加吹泡泡活動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愉快。

  活動準備:

  洗衣粉、洗手液、洗發(fā)水、沐浴露等常見洗滌用品(一組一種);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攪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臺)實物圖標記。

  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有沒有吹過泡泡?

  (2)引導幼兒討論: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兒認識洗滌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ㄒ唬┑谝淮尾僮鳎ㄒ龑в變河^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

  (1)請幼兒把自己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攪拌,引導孩子觀察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

  師: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洗滌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攪拌一下,仔細觀察洗滌用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水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幼兒交流操作過程

 。3)教師示范,解釋溶解現(xiàn)象

  小結:洗滌用品加入水攪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們把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們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嗎?)

  小結:洗潔精更容易處出泡泡,泡泡水濃就容易吹出泡泡,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ǘ┑诙尾僮鳎ㄍㄟ^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剛才小朋友介紹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兩種或者更多種的洗滌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3)幼兒交流經驗

  總結: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幼兒隨教師出活動室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經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經典]科學教案09-01

科學教案【經典】08-24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科學教案[經典]08-11

(經典)科學教案09-10

科學教案(經典)10-02

科學教案(精選)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