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2-05 09:28:51 教案 我要投稿

(合集)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科學教案9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說出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功能。

  2.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種疾病。

  3.學習調查事物的方法、步驟。

  教學重點:

  動物的內分泌腺與激素。

  教學難點:

  動物激素的反饋調節(jié)。

  課前準備:

  內外腺體對比掛圖、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圖、幾種內分泌疾病圖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現(xiàn)在已進入青春期發(fā)育階段,你會發(fā)現(xiàn)身體各方面都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如:身高、體重迅速增加、男孩子長胡須、女孩子乳腺發(fā)育等。人在青春期為什麼會發(fā)生這些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知識。

  板書:內分泌腺和激素

  提問:同學們都知道人體有哪些腺體?

  答:汗腺、唾液腺。

  活動:出示內外腺體對比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類腺體的結構特點。

  :1.具有導管,分泌物經導管排出的腺體叫外分泌腺。如汗腺、皮脂腺等。

  2.腺體不具有導管,它的分泌物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huán)輸送到全身各處,這類腺體就是內分泌腺。

  板書:一、內分泌腺

  問:人體有那些主要的內分泌腺?它們各在人體內什麼部位?

  活動:出示人體主要的內分泌腺圖,學生觀察掛圖,并結合教材106頁圖來認識。

  

  內分泌腺

  位 置

  功 能

  垂 體

  位于大腦的'下部

  分泌生長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甲 狀 腺

  位于頸前部,喉和氣管的兩側

  分泌甲狀腺激素

  胰 島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島素等

  講述:我們看到每種內分泌腺都能產生相應的激素。那麼激素是什麼?有什麼功能?

  板書:二、激素

  講述:激素是由內分泌腺的腺細胞所分泌的對身體有特殊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在血液中含量極少,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動,都起著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激素是怎樣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呢?下面我們以幾種激素為例來認識。

  板書:1.生長激素

  分泌部:腦垂體

  功能:調節(jié)人體生長發(fā)育

  活動:出示內分泌疾病圖,并結合教材107頁圖,讓學生分析討論生長激素分泌異常時出現(xiàn)的疾病癥狀及其病因。

 。河啄陼r分泌不足——侏儒癥

  幼年時分泌過多——巨人癥

  成年時分泌過多——肢端肥大癥

  板書:2.甲狀腺激素

  分泌部:甲狀腺

  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fā)育、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

  活動:出示甲狀腺分泌異;颊叩膾靾D,師生共同討論,出甲狀腺功能亢進的主要癥狀及功能不足的癥狀,特別強調幼兒時期甲狀腺分泌不足而引起的呆小癥。

  問:呆小癥與侏儒癥有什麼區(qū)別?

  活動:學生根據兩者的主要癥狀加以分析、歸納,得出:呆小癥智力低下;侏儒癥智力正常。

  講述:甲狀腺激素在合成過程中需要一種主要原料—碘,有些地區(qū)的土壤、飲水、和食物中缺碘,造成體內甲狀腺激素合成的數(shù)量減少,使得人體甲狀腺代償性增生和腫大,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

  活動:出示掛圖,認識大脖子病的癥狀及危害。

  請同學分析“私鹽”對人體的危害。

  講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多攝取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食用加碘鹽。

  板書:3.胰島素

  分泌部:胰島

  活動:出示掛圖,介紹胰島的位置及與胰腺的關系。指導學生看教材105頁讀圖,歸納胰島素的主要功能。并認識到胰島分泌的胰島素能不斷地調節(jié)著血糖的濃度,而血糖的濃度又會反饋控制著這種激素的分泌。

  功能:促使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濃度。

  講述:一旦胰島素分泌過少,就會造成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癥狀為“三多一少”,對于重癥患者應用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1965年9月,我國科學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即用人工方法合成蛋白質,是一項偉大的創(chuàng)舉。

 。何覀兺ㄟ^以上三種激素的學習,認識了激素的調節(jié)功能。激素一旦分泌異常,就會出現(xiàn)生理活動的異常,引發(fā)疾病,危害人體健康?梢娂に氐恼{節(jié)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認識了人體的主要內分泌腺和激素。通過激素分泌異常時引起的各種病癥,歸納得出相應激素的生理功能,從而體會到激素調節(jié)功能的重要性。同時,教學中應使學生明確,人和動物體內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身體相應的部位而引起特異的生理效應,這些生理效應又會反饋控制著激素的分泌。激素調節(jié)與神經調節(jié)共同完成調節(jié)人體生理活動的任務,使人體成為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使人體與外界環(huán)境相適應。課堂上通過觀察圖片掛圖、教材上的讀圖分析,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綜合能力,并通過介紹我國首次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實例,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地球上有許多地理現(xiàn)象的產生與地球運動密切相關,探究這些地理現(xiàn)象的形成原因和規(guī)律使我們學習地球運動的目的。本節(jié)課,我們要探究的是地球上晝夜交替出現(xiàn)的.原因和相關規(guī)律。

  講授新課:

  一、用地球儀演示,并通過學生繪圖,探究晝夜交替及晨昏線的判讀

  師:大家看這個地球儀,當這束光照在地球儀上時,地球上有多大面積被照亮?(1/2)此時地球儀上一半被照亮,另一半處在黑夜中,地球儀中出現(xiàn)了晝夜現(xiàn)象,再撥動地球儀,地球儀上的各點就出現(xiàn)了晝夜交替。

  提問:那么,地球上為什么會出現(xiàn)晝夜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呢?

  回答:由于地球既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當太陽從一側照射到地球上時,就產生了晝夜現(xiàn)象,當?shù)厍蜃赞D就產生了晝夜交替。

  師:我把大家剛才看到的地球上的某一瞬間的晝夜現(xiàn)象定格下來,這邊是晝半球,這邊是夜半球,他們之間還有個分界線,F(xiàn)在,大家從地球儀的側面看地球上的晝夜分布狀況,然后將它給繪出來。

  師:此時,我們看到A點出現(xiàn)在晝夜半球的分界線上,它此時正看到日出,隨著地球自轉一周,A點會出現(xiàn)一次晝夜的交替。那么,在下一時刻,A?(白天)。那么B點呢?(和A一樣)。AB所在的這條線上的各點在下一時刻都將進入白天,它叫晨線。地球上還存在一條昏線了。晨線和昏線共同構成一個經過地心的大圈,叫晨昏線,也叫晨昏圈。

  二、晨昏線特點

  三、晨昏線的判讀

  活動:自己動手畫二分日時的太陽光照圖(側視圖和俯視圖)

  課堂小結:主要學習了晝夜交替的產生和晨昏線的判讀,大家要學會畫圖。

  教后反思:

  1、導入不夠清晰,要有突破點,可以讓學生說說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形成都和哪些因素有關,如地球、太陽等。

  2、條理不清,知識間的聯(lián)系不緊密,每個因素和晝夜現(xiàn)象的關系不清晰?梢詫γ恳灰蛩剡M行逐次假設,如假設地球不自轉,也不公轉,再假設只公轉不自轉;最后只自轉不公轉。

  3、演示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動起來。

  4、重點不突出,在小節(jié)中要有體現(xiàn)

  5、內容可以少點,但要思路清晰。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整體形態(tài)一般由樹冠、樹干、樹根組成,樹器官一般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

  樹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有一定生存需要。

  過程與方法:

  用各種方法觀察一棵樹,描述一棵樹。

  用簡圖描述樹整體形狀。用拓印樹皮觀察樹干。

  用實物來補充語言描述不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能客觀地記錄觀察到現(xiàn)象,能繼續(xù)關注樹木變化。

  【教學重點】能嘗試通過對樹有序觀察描述和比較后指向樹木作為生命體特征。

  【教學難點】比較討論樹木相同之處。

  【教學準備】

  校園中選定一些大樹供各小組觀察所需,同時為各小組準備:一張觀察記錄紙,一支蠟筆,一把軟尺,一個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一、觀察樹木方法

  1.總任務:分小組進行觀察,每個小組盡量觀察不同樹木;小組內要分工明確,每個人要有觀察任務;描述一棵樹,完成一篇觀察筆記。

  2.分任務:我們所要觀察樹長在校園哪個地方?我們怎么按順序來觀察一棵樹?(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

  3.交流:我們可以用哪些新觀察方法來觀察新內容?(畫簡圖、測量樹干粗細、聞樹葉、看果實、拓印樹皮、撿拾標本、對比法……)

  4.比較:我們能比書上觀察記錄記得更好嗎?(先用簡單詞語記錄下來,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觀察筆記。)

  二、觀察記錄一棵樹

  1.從遠處觀察整棵樹,我們怎樣記錄?(樹冠形狀、樹高度等)

  2.從近處有序觀察樹各個部分,我們會有哪些新發(fā)現(xiàn)?

  生:這棵樹真大!看看我撿到樹葉和果實。這是樹果實。這是我樹皮拓片。

 。ㄍ赜淦D案方法:把白紙緊壓在樹干上,先用手指在紙上反復按壓,再平捏蠟筆在紙上涂擦,使凸起部分染上顏色。)

  3.讓我們一起來把觀察到內容記錄下來吧。要寫出觀察時間、地點、小組成員。要按觀察順序來記錄。最好能貼上收集到實物標本。

  三、整理我們觀察記錄

  1.整理:分小組根據觀察記錄整理成觀察筆記。

  2.描述:分小組描述一棵樹:這是我們組觀察記錄,能猜出是校園里哪一棵樹嗎?

  3.比較我們觀察記錄,思考、交流:

  我們觀察了哪些樹?這些樹生長需要什么樣條件?

  不同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總結:通過深入討論,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大樹之間相同點和不同點,請選定一棵你喜歡大樹,在課外繼續(xù)觀察它,它會怎樣變化?把你意外發(fā)現(xiàn)都記錄下來,同時把精彩發(fā)現(xiàn)張貼于科學學習欄目內。(對總結內容須得從學生實際觀察基礎上進行,學生能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就總結到什么程度,書上總結內容僅作樣本供參考。)

  樹不同之處: 樹冠有大小 樹干有粗細有樹皮光滑,有粗糙 結果實不一樣 葉片不一樣 ……

  板書設計: 樹相同之處:

  它們都長在泥土里

  都需要陽光、水

  都有樹干、樹皮

  都有樹葉、果實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思路:

  十月中下旬是托班孩子由“適應階段”逐步向 “發(fā)展階段”過渡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投放有趣的材料,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不僅能滿足托班孩子身體動作發(fā)展的需要,歡樂的游戲氛圍還能引發(fā)孩子的愉悅情緒。玩具“拉拉”是此階段非常適宜投放的游戲材料,它具有色澤鮮艷、質地柔軟又富于變化的特點,多變的玩法吸引著孩子的參與興趣,同時也能豐富孩子的認知體驗。

  活動目標:

  樂意模仿教師的動作,參與游戲,感受和教師、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并從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活動準備:

  1.用松緊帶和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的絲絨布縫制玩具“拉拉”,每個孩子人手一個。

  2.“拉拉樹”兩棵。

  活動過程:

  一、環(huán)節(jié)一:發(fā)現(xiàn)“拉拉”、找找“拉拉”

  1.教師和孩子圍坐在“拉拉樹”邊,教師示范如何將樹上的“拉拉”找出來,向孩子介紹新玩具。

  ●重點提問:看,它是誰?這個“拉拉”是什么顏色的?

  ●觀察要點:孩子的視線是否被“拉拉”吸引。

  2.引導孩子一起找找、看看,動手拉出“拉拉”。

  ●重點引導:鼓勵孩子動手,找到藏在樹洞里的“拉拉”,并用力拉出來。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愿意和同伴一起去找“拉拉”。

  3.說說自己手中“拉拉”的顏色、特征等,為“拉拉”取名字,如紅拉拉、綠拉拉等。

  ●重點提問:你的“拉拉”是什么顏色的?叫什么名字?

  ●觀察要點:孩子是否能開口回應教師,是否有親近“拉拉”的表情、動作或語言。

  4.小結:對“拉拉”說一句話,如×ד拉拉”,我喜歡你,我要親親你(鼓勵每個孩子開口表達)。

  二、環(huán)節(jié)二:模仿教師玩“拉拉”

  教師利用“拉拉”的彈性,配以情境性的語言,引導孩子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感受“拉拉”可以變長變短的特性,體會模仿游戲的樂趣。

  1.游戲:“拉拉”變變變——“拉拉拉,用力拉,拉拉變長了;變變變,拉拉變短了;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臉蛋;變變變,拉拉變長了,拉拉親親孩子小手手”(要及時鼓勵與回應和教師一起做動作的孩子:你真棒,“拉拉”喜歡你)。

  ●觀察要點:孩子能否模仿教師玩“拉拉”的動作,能否聽懂教師的情境性語言,是否會用“拉拉”來碰觸身體的各個部位。

  2.游戲:套“拉拉”——“變變變,拉拉變成圓拉拉”(指導孩子自己動手將松緊帶的套環(huán)套在大紐扣上,變成一個圓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手臂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小腳上,親親小拉拉;套套套,套拉拉,拉拉套在脖子上,親親小拉拉”。

  ●觀察要點:孩子套的動作是否正確,關注個別有困難的孩子,給予幫助。

  三、環(huán)節(jié)三:和同伴一起玩“拉拉”

  1.游戲:開火車

  引導孩子將自己的“拉拉”和同伴的“拉拉”套在一起,變成一個大“拉拉”,兩組孩子手握大“拉拉”,玩開火車的游戲。

  ●觀察要點:孩子和同伴共同游戲時的情緒是否愉悅,注意調控游戲節(jié)奏,由慢到快。

  2.游戲:做小“餅餅”、大“餅餅”

  將兩根長“拉拉”分別變成兩個圓“拉拉”,將孩子團團圍住,變成一個小“餅餅”。將所有的“拉拉”合并成一個最大的圓“拉拉”,將所有的孩子圍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大“餅餅”。

  ●觀察要點:關注孩子和同伴身體接觸時的情緒反應,注意控制人數(shù),逐漸增加人數(shù)。

  3.小結:“拉拉”玩得有點累了,我們把“拉拉”送回家吧,跟“拉拉”說再見。

  活動建議:

  第一,模仿和重復是托班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這種模仿和重復不能是單調的、乏味的,而是要在富有變化的游戲情境中,在快樂的情緒感染下,不斷地在模仿和重復中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活動中利用富有節(jié)奏感的情境性語言,營造不同的游戲情境,讓孩子充分感受玩具“拉拉”的“多變”和“好玩”,吸引孩子圍在教師身邊,模仿教師的動作玩“拉拉”,同時初步建立小群體活動的經驗。當孩子們發(fā)現(xiàn)“拉拉”在自己的把玩、操作中發(fā)生種種變化時,這種滿足感、成就感會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情緒體驗。

  第二,在活動中,教師應該先充分地和孩子一起玩,滿足孩子對教師的依戀,建立“和教師一起玩真開心”的情感。然后,教師可以組織身邊2~3名孩子一起玩,再逐漸擴大到5~6名孩子共同玩一個游戲,讓孩子們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歡樂,對處于從適應期向發(fā)展期過渡階段的托班孩子來說,建立與同伴交往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托班教師要有非常明確的“每一個”的意識,即在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關注每一個孩子的不同反應和活動情況,然后及時作出調整。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解剖的方法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2、通過油菜花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產生探究各種各樣的花的濃厚興趣。

  3、說出花的各組成部分的名稱,在對一顆油菜的花進行觀察后能推測花的變化過程,并用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教學重點:觀察油菜花的各部分構造。 教學難點:知道油菜花的各部分組成名稱。教學準備: 學生個人和小組觀察的油菜花若干,小卡片、鑷子、放大鏡若干,油菜花變化過程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春天到了,油菜花開了,桃花開了,蒲公英花開了……花草樹木以白花盛開的形式宣告:創(chuàng)造新生命的工作開始了!同學們,平時有認真地觀察過花嗎?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了解花的世界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一棵油菜。

 。1)出示一顆油菜,說說油菜長得怎么樣?

 。2)區(qū)分油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

 。3)從油菜上摘一朵油菜花。

  2、觀察一朵油菜花。

  (1)用放大鏡觀察一朵油菜花。在小組里描述所觀察到的這朵油菜花。自己解決描述所需的油菜花各部分名稱的詞匯問題。

  (2)學習使用鑷子解剖一朵油菜花,觀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個部分。 關于鑷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順序; 關于油菜花各部分的分類擺放 關于“油菜花的觀察記錄表”。

  (3)交流。

  (4)小結: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個部分組成的。油菜花的花瓣是四瓣。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時開放的嗎?

  (2) 數(shù)數(shù)一棵油菜上有幾朵花?幾個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謝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觀察并推測花蕾的變化。

  (1)觀察一個花蕾;把這個花蕾畫下來。

 。2)推測這個花蕾未來的變化;說說推測依據。

 。3)畫除花蕾未來變化連續(xù)圖(或排列花蕾的變化連續(xù)圖照片)。

 。4)課后尋找一個花蕾進行實證性觀察。

  5、交流與小結。

  (1) 關于油菜花,我們知道些什么了?

  (2) 對于各種各樣的花,我們想了解些什么呢?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1 油菜花開了

  1、觀察一棵油菜

  2、觀察一朵油菜花

  3、觀察一棵油菜的花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小雞的生活習性。

  2、初步感知兒歌。

  教學準備:

  母雞、小雞頭飾,有口袋的圍兜,自制雞食(米、蟲子),草坪、小河,音樂、錄音機。

  教學過程:

  1、學小雞走路。(適當?shù)姆乓魳罚?/p>

  雞媽媽帶著母雞的頭飾、圍兜,幼兒帶著小雞的頭飾、圍兜,學小雞走路。

  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學一學小雞是怎樣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學。

  老師:玩得好累呀,去找點吃的吧。(老師做出很累的`樣子。)

  2、雞媽媽帶小雞去找食物。

 。ㄔ谡沂澄锏穆飞峡梢栽O置一些障礙物,如小河之類的,讓幼兒進行跳躍。)

  母雞帶領小雞跨過一條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讓小雞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圍兜的口袋里。

 。ㄗ⒁庠谶^小河時,老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方法過去。)

  在吃飽后,雞媽媽帶著小雞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讓小雞說一說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在幼兒介紹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講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顏色的。對于個別幼兒還可以引導他們講自己吃了幾條小蟲。)

  3、帶小雞回家。

  休息好之后,帶小雞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師可以邊念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邊回家。(注意念兒歌時可以配有一定的動作、音樂,增強活動的游戲性,從而再次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教學延伸:

  1、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的學習、鞏固。

  2、說一說小鴨子、小貓咪、小狗喜歡吃什么,并模仿他們的動作。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xiàn)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的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

  過程與方法:

  1、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fā)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2、根據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斷追求和善于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點】知道人類探索微小世界已取得的一些成果。

  【教學難點】收集整理資料,并進行展示交流

  【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學生進行相關專題的資料收集,安排多媒體教室讓學生進行匯報交流。運用多媒體的學生需在課前將匯報材料放到教室電腦的桌面上,并進行試演示,以節(jié)省準備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這一單元,我們經歷了人類對微小世界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使用了兩種工具——放大鏡和顯微鏡。

  讓我們用流程圖來表示人類在認識微小世界上的發(fā)展過程(師一邊解說,一邊板書):

  在放大鏡發(fā)明前,我們用“肉眼”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那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便是螞蟻等較小的動物。使用放大鏡最多能放大25倍,能使我們看到更細小的東西,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如印刷品及屏幕上的合成色彩的色斑。而顯微鏡的使用則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細胞和微生物,光學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shù)為1500倍左右,分辨率達到0。02微米。電子顯微鏡的最大放大倍數(shù)為1000000倍,分辨本領達到30埃。掃描遂道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為3億倍,分辨率可達0。1埃。在人類的不懈努力在觀察工具越來越先進,我們在微小世界領域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卓著的,下面就請各組同學為大家介紹人類在微小世界領域的成果。

 。╪是納米,u是微米 1千米=1000米;1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納米)

  二、各組匯報展示

  1、課前布置學生分醫(yī)學、農業(yè)、電子、冶金、生物學……等不同領域尋找相關資料。

  2、資料內容可以是人類對微生物、細胞、晶體、電子等微小物質的最新發(fā)現(xiàn)、研究成果及對它們的利用。

  3、將收集到的資料根據自己所學的專題進行整理歸類,然后以書面或電子作品的方式進行展現(xiàn)?梢允俏淖、圖片或圖文結合。也可以是錄音、錄相等音像內容。錄音、錄像及電子作品需當堂展示,書面作品如有時間可以展示。時間緊張的話可在教室里張貼。

  4、在展示匯報的過程中,匯報的小組可與下面的同學進行互動,可以提問或回答在座同學問題的方式進行。

  三、總結

  1、聽了看了各組的展示內容,大家有什么想法?(讓學生自由地發(fā)表感想,感嘆微小世界的.神奇,感嘆人類的不懈努力與聰明智慧)

  2、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但目前人類所看到的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對此我們人類探索的腳步是不會停歇的……

  板書設計:

  微小世界和我們

  肉眼 能看清螞蟻等較小的動物

  放大鏡 能看清小于1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東西

  光學顯微鏡 能看清細胞和微生物

  電子顯微鏡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組成物質的原子、分子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一粒種子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下能發(fā)育成一株植物,并結出許多種子;綠色開花植物通過種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過程與方法:用估算、制作統(tǒng)計圖表等數(shù)學方法研究科學問題;通過整理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用適宜的方法陳述自己的觀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生命的神奇,激發(fā)學生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興趣;體會資源共享的快樂,提高合作意識;樹立用證據表達觀點的意識。

  【教學重點】: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教學難點】:

  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fā)現(xiàn)鳳仙花生長的規(guī)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師:經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

  2、生:贊成。

  二、我們收獲了種子

  1、師:統(tǒng)計一下,你觀察的一株鳳仙花大約收獲了多少粒種子?

  2、生:(對著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匯報。

  3、師:引領學生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統(tǒng)計。(通過統(tǒng)計活動,學生獲得了一株植物結出的'種子數(shù),意在讓學生通過數(shù)據真切感受“收獲”,體會植物物種得以延續(xù)并壯大的原因。)

  三、我們獲得了植物生長變化的數(shù)據

  1、師:引領學生把觀察鳳仙花植株高度的數(shù)據制作成折線圖,通過分析折線圖,了解鳳仙花在哪段時間里生長最快。(見書P17頁制作折線圖的方法)

  2、師:指導學生根據觀察記錄,掌握鳳仙花從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的生命周期。

  3、師:指導學生填寫書上P17頁上的表格。

  4、師:引領學生掌握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種子、種子萌芽、幼苗、開花、結果。

  5、師:引領學生了解植物的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6、師:引領學生通過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了解植物生長發(fā)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7、師:根據單元起始課學生記錄的植物生長變化的過程,組織學生自我評價,經歷了這樣的種植活動,對植物生長變化過程的認識有了哪些提升。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閱讀“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

  【板書設計】:

  7.我們的大豐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fā)、幼苗期、營養(yǎng)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科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與其他同學共同研究三種土壤的主要差別。

  2.能正確使用實驗法研究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從而推測出三種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過對比實驗總結出某種物體適合生長在哪種類型的土壤中。

  4.能對實驗結果產生原因進行解釋。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探究土壤的滲水能力。

  【教學難點】觀察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長情況。

  【課前準備】

  配套實驗材料、燒杯等。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活動1及活動2。第二課時,完成活動3及拓展部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情況有什么不同?

  二、指導學生探究認識不同的土壤。

  1.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三種土壤的照片。

  2.讓學生觀察三種土壤,比較它們的顆粒大小、顏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學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共同找出三種土壤的區(qū)別。

  4.歸納小結。

  三、指導學生進行滲水比賽。

  1.提出問題,交代活動的任務。

  2.讓學生猜想哪種土壤的滲水能力強。

  3.讓學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4.讓學生按照課文給出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

  5.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6.讓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歸納小結。

  四、指導學生探究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1.引導學生根據前面的活動經驗進行推測,豆苗在哪種土中長得好。

  2.讓學生把推測的結果和理由填在課文給出的橫線上。

  3.學生按照課文的提示進行實驗。

  五、指導學生調查適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長的植物。

  1.提出調查的要求。

  2.學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教案09-01

(精選)科學教案08-17

科學教案【經典】08-24

科學教案04-06

【精選】科學教案08-09

(經典)科學教案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科學教案[經典]08-11

科學教案(精選)10-09

[精選]科學教案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