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3-11-06 11:25:41 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身體中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流動,其實我們的數(shù)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F(xiàn)在讓我們做了實驗感受一下吧!請大家選擇你身邊的一樣物品,讓它動一動,看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點動成線如果把這個小球看成是一點,那么它運動的軌跡形成了什么?(曲線)能用四個字概括一下嗎?板書:點動成線

  2、線動成面如果把這枝筆看成是一條線,那么它運動的軌跡形成了什么?(面)概括起來就是:線動成面

  3、面動成體如果把這本數(shù)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那么它是怎么運動的呢?(旋轉)板書。旋轉后形成了一個圓柱體,也就是說:面動成體。

  大家能舉出生活中的這些現(xiàn)象嗎?

  小結: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與面動成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課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面的旋轉。

  二、新課

  1、以前我們學習過那么平面圖形?(學生回答老師貼圖)

  2、這些平面圖形旋轉后會形成什么立體圖形呢?請大家先想一想,猜一猜并和同桌說一說。

  3、大家剛才說得對不對呢?現(xiàn)在我們來動手做一做。每組的`黑袋子里有一些平面圖形,請大家選擇好以哪條線動軸旋轉后貼在圓棒的雙面膠處,然后旋轉,最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匯報單上。

  4、小組活動,操作記錄

  5、同學們,我們就做到這,誰來匯報一下。學生匯報,老師貼圖。

  哪個小組還有補充?

  根據(jù)剛才這些同學的匯報,你又想說些什么?

  A、不同的平面圖形,旋轉的立體圖形是不一樣的。

  B、不同的平面圖形,也能旋轉出同樣的立體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圓和半圓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

  C、同一個平面圖形,按照不用的邊為軸,旋轉出的立體圖形也是不一樣的。

  6、小結:看!同一個長方形以不同的軸旋轉可以形成圓柱體。象三角形和梯形以不同的邊為軸可以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課件)

  7、在這些立體圖形里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圓柱體和圓錐體,F(xiàn)

  在請大家打開書進一步來了解它們。誰來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有一個曲面和一個底面,不同點圓柱體上面也是一個底面,而圓錐體上面是一個頂點。圓柱體有無數(shù)條高,而圓錐體只有一條。)

  8、在我們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體哪些物品是圓錐體呢?學生舉例,相機指出各部分名稱。

  三、練習

  看來同學們對圓柱體和圓錐體已經(jīng)很熟悉了,那接下來薛老師可要考考大家了!

  1、實物判斷:是不是圓柱體?說明理由。

  2、教材四頁習題。

  3、開放題。

  A、下列圖形旋轉后會形成哪個立體圖性?

  B、下列哪個塞子既能塞住甲盒又能塞住乙盒呢?

  四、 總結

  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世界多么豐富多彩。『唵蔚膭泳蛯⑦@些平面圖象變成了我們熟悉的立體圖形,今后讓我們繼續(xù)多觀察、多操作去探索數(shù)學世界的奧秘吧!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8788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探求給定的事物中隱含的規(guī)律或變化趨勢。

  2、數(shù)學思考與解決問題: 體會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探索數(shù)與數(shù)之間、圖形與圖形之間的規(guī)律

  教學重點 :

  探索規(guī)律的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將規(guī)律字母化,也就是如何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規(guī)律。

  教具準備:

  一張很長的紙條和一根繩子

  教法學法: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講解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復習

  師: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存在著哪些數(shù)學規(guī)律?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出示乘法表

  師:我們的乘法表中也有很多的`規(guī)律,先請你們填完這個乘法表,

  你們會填嗎?(師指導怎樣填),生做在書66頁上

  填表完后仔細觀察,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有趣的規(guī)律?和同學說說匯報展示

  2、找規(guī)律,填一填。

  師:比一比看誰在兩分鐘內(nèi)做得最多?

 。1) 2,4,6,8, _____,12, 14,

  (2) 1,3,5,7, _____,11,

 。3) 8,11,14,17,_____,23,26,

 。4) 1,8,27,64, _____,216,

  (5) 1,4,9,16,25, _____,49,

 。6) 3,6,9,12,_____, 18,21,

  (7) 1,3,6,10,15,_____,28,

 。8) 6, 1, 8, 3, 10, 5, 12, 7, ( ) , ( ),

  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要說明填的理由和依據(jù)。

  師:填什么數(shù)?為什么?

  師:象這樣的數(shù)列你認為一般有哪些規(guī)律?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展示生活中數(shù)學規(guī)律,與同學分享(課件)

  師:如果不是數(shù)列而是圖形你還會觀察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嗎?

  1、六(2)班同學在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按下面的規(guī)律在教室里掛上氣球。

  第20個汽球是什么顏色的?第48個呢?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3

  設計說明

  本課時教學的是圖形的旋轉,它是繼軸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靈活、豐富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了以下幾方面:

  1.創(chuàng)設游戲,激趣引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伊始,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將旋轉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關注了學生的心理需要,從而順利進入對旋轉知識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學中,充分利用實物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生對旋轉的理解,突出旋轉的三要素,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yōu)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

  3.動手操作,體驗成功。

  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做數(shù)學,學生在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實現(xiàn)由直觀向抽象的轉化。學生討論后獨立完成畫圖操作,既使學生對旋轉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又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同時通過作品展示,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時鐘 方格紙

  學生準備 方格紙 三角尺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游戲,引入新課

  1.做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向右轉,向左轉,向后轉,向后轉,向右看,向前看。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做了這些簡單的動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就躲在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們今天要學習什么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揭示課題:圖形的旋轉。

  2.聯(lián)系生活,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xiàn)象。

  (生匯報:風扇扇葉、陀螺、旋轉木馬、鐘表指針的轉動等)

  小結: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xiàn)象有很多,我們就從大家熟知的鐘表開始研究吧!

  設計意圖:新課開始從游戲出發(fā),將生活中的問題與數(shù)學學習有機地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聯(lián)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觀察鐘面,明確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意義。

  小組活動:觀察鐘面,引導學生說說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旋轉的。

  (時針、分針、秒針都在繞著中心點旋轉;秒針1分旋轉1周,分針1時旋轉1周,時針1時旋轉1大格)

  匯報總結:時針、分針、秒針旋轉的方向就是順時針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時針方向。

  2.從實物到線段,認識旋轉的特征。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汽車進公路收費站的情境圖。

  出示問題1:汽車進入公路收費站時,橫桿打開時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出示問題2:汽車通過后,橫桿關閉時又是怎樣運動的?嘗試用手比畫橫桿旋轉的過程。

  課件演示橫桿順時針旋轉90°的過程。

  教師相應板書: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圖示來表示橫桿的打開和關閉。

  (2)再仔細觀察并想象橫桿打開和關閉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

 、傧胍幌耄瑱M桿在旋轉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旋轉中心相同、旋轉方向不同、旋轉角度相同)

  ②物體旋轉前后,什么沒變?什么變了?(物體的'形狀和大小沒變,位置和方向變了)

  ③要想把一個旋轉過程描述清楚,應該說哪些方面?

  (旋轉物體、起止位置、繞哪一點、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

  (3)嘗試練習。

  課件出示線段旋轉圖,提問:請同學們觀察圖中線段的運動過程,你能說說圖中的線段是怎樣旋轉的嗎?

  (這條線段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提問:旋轉前后,線段的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線段的位置和方向變了,線段的長短沒變)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觀察時鐘以及橫桿的運動過程,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觀察這些實物是怎樣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明確旋轉的含義。接著讓學生用語言描述橫桿的旋轉過程,為學生提供了想象和表達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觀察、比較、想象和交流,獲得對物體旋轉的基本特征的認識,進而找到準確表達物體旋轉過程的方法,完成對旋轉中心、旋轉方向、旋轉角度的建構。

  3.動手操作,加深認識。

  (1)課件出示教材28頁“畫一畫”。

  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后的線段。

  (2)組織學生討論畫法。

  (3)獨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畫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點、線的位置變化,確定旋轉結果的正誤。

  (5)小結:在畫線段的旋轉時,首先要確定旋轉中心、旋轉方向以及旋轉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畫圖。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同學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會形成什么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感知圓柱、圓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圓柱、圓錐有什么特征呢?

  2、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征?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征,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fā)現(xiàn)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圓柱的高有多少條?這些高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么?鋼管橫著放高叫什么?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

 。6)結合實物,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征。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說一說圓柱的特征。

  3、探究圓錐的特征。

 。1)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圓柱的特征,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征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征?

 。2)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3)說一說圓錐的特征。

  4。對比。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征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拓寬應用。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形。

  2、圓柱有()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一個圓柱有()條高。

  4。從圓錐的()到()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條高。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體會比例尺產(chǎn)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擴大或縮小的實際意義。

  2.通過圖形的放縮,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圖形的相似。

  教學重點:

  圖形的縮小與放大。

  教學難點:

  圖形放縮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小紅一家外出旅游,照了許多照片,小紅把幾張照片放大后,掛在家里,把幾張照片縮小后,放在夾子里。你知道相片放大縮小的.原理嗎:

  2.板書課題:圖形的放縮。

  二、 探索新知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

  ①認真觀察圖形。

 、谡f一說:誰畫得像?

 、勰闶窃趺聪氲模空f出你的思維過程。

  ④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看法:笑笑和淘氣畫得最象。

 。2)討論:

  師:你知道他們是怎樣畫的?

 、賹W生獨立思考,探究他們的畫法。

 、诮處熝惨曊n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引導他們觀察圖形的長與寬的長度變化情況

 、弁瑢W之間交流、討論。

 、芊答佊懻摻Y果。

 。3)小結。

 、儆蓪W生說說有什么體會。

 、诮處熜〗Y:只有長與寬都按相同的比來畫,畫得才象。

  3. 完成課本畫一畫。

  三、 探索活動

  活動(1)

  1. 說一說點A(2,0)中,2和0分別表示什么?

 。1) 學生嘗試說說自己的理解。

 。2) 教師明確說明,2表示列,0表示行。

  2. 分別說說B(4,0),C(6,2),D(6,6)各數(shù)對中的數(shù)字所表示的意義。

  3. 把表示點E、F、G、H、I、J的數(shù)對填入相應的空格。

  活動(2)

 。1) X表示什么?Y表示什么?

 。2) 2X表示什么?2Y表示什么?

  活動(3)

  1.學生獨立描點。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 觀察比較,說說哪只貓長得象樂樂。

  4.你知道為什么?

  四、 課堂小結

  說一說把圖形放大或縮小的關鍵是什么。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畫一畫的活動,初步認識正比例圖象。

  2、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能在圖中根據(jù)一個變量的值估計它所對應的變量的值。

  3、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

  會在方格紙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對應的點,并認識到成正比例關系的兩個量的圖象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正比例關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能根據(jù)正比例的特征來判斷兩個變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正比例要滿足哪兩個條件?

  生:要滿足兩個條件:1、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減少而減少;2、兩種量相對應的比值不變。

  師:請同學們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生:成正比例,因為y和x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隨著x的變化,y也在不斷變化,y和x的比值始終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

  師:看來對于成正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下面我們再思考一個問題: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通過圖畫的到嗎?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教師板書課題:畫一畫)

  (設計意圖:復習上節(jié)課正比例的有關知識,導入本課。)

  二、動手畫圖,理解含義。

  填表,說一說表中兩個量的關系。

  一個數(shù)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這個數(shù)的5倍

  (1)學生填表。

  (2)學生匯報。

  (3)誰能說一說這兩個量的.關系。

  這兩個量在不斷變化,并且一個數(shù)增大,它地5倍也不斷增大,但他們的比值不變。所以這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

 。ㄔO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帶領學生看懂圖,明確圖上橫軸、縱軸分別表示什么,明確各點所表示的含義。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點,掃清障礙。)

  三、試一試

  1、在下圖中描點,表示第20頁兩個表格中的數(shù)量關系。

  2、思考: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所有的點在都在同一條直線上。

 。ㄔO計意圖:學生會很形象的看到所有點都在同一條直線上,進一步體會當兩個變量成正比例關系時,所繪成的圖是一條直線。)

  四、練一練

  1、圓的半徑和面積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師:因為圓的面積和半徑的比值不是一個常數(shù)。

  師:請同學們觀察課本上的圖,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所形成的的圖形是不是一條直線?

 。ㄔO計意圖:從反方進一步證明成不成正比例的兩個量,形成的圖像不是一條直線。通過對比方式,再次驗證結論。)

  2、乘船的人數(shù)與所付船費為:(數(shù)據(jù)見書上)

 。1)將書上的圖補充完整。

 。2)說說哪個量沒有變?

 。3)乘船人數(shù)與船費有什么關系?

  (4)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回答下列問題

 。1)圓的周長與直徑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根據(jù)右圖,先估計圓的周長,再實際計算。

  (3)直徑為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直徑為15厘米的圓的周長估計值為( ),實際計算值為( )。

  4、把下表填寫完整。試著在第一題的圖上描點,并連接各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表格見書上)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練習,鞏固所學。)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93頁95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lián)系,數(shù)學知識方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體會轉化、類比等數(shù)學思想方法,發(fā)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并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些數(shù)據(jù),運用到關于測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

  (1)我們學校的綜合樓準備粉刷和裝修,工人叔叔正準備做一些數(shù)據(jù)的測量,我們也參與到他們中間去,好嗎?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么單位?

  問: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

  2.測量單位及進率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數(shù)據(jù)之外還需要什么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說一說

  請大家說一說1米、1分米、1厘米分別有多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別有多大?

  3.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類復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匯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nèi)容?有什么好辦法避免出錯?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8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復習是對已學知識加以回憶,并進行系統(tǒng)整理的過程,不是講授新知識,因此要特別注意知識間的聯(lián)系,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到本冊教材為止,小學階段的三種統(tǒng)計圖已經(jīng)全部教學結束,所以在本節(jié)課中要特別注重三種統(tǒng)計圖的對比,引導學生體會如何根據(jù)統(tǒng)計需要選擇恰當?shù)慕y(tǒng)計圖,不同的統(tǒng)計圖能反映出數(shù)據(jù)的哪些信息等;通過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段整理和比較,讓學生從不同方面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比較,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歸納整理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在統(tǒng)計與概率方面學習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

  借鑒教材“獨立思考”板塊,引導學生從統(tǒng)計圖的類型、特點和分段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等方面進行回憶整理。

  2.學生匯報,相互補充。

  引導學生自由交流、相互補充,建立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統(tǒng)計與概率部分的知識,學生對統(tǒng)計圖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個比較系統(tǒng)的了解,建立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形成了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

  ⊙分類整理

  1.復習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1)回顧。

  本學期我們學習了扇形統(tǒng)計圖,你們對扇形統(tǒng)計圖有哪些了解?

  (①特點: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shù),用圓內(nèi)的扇形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百分數(shù)。②作用: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與總數(shù)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1題。

 、俪尸F(xiàn)問題,請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解決。

  ②組織學生交流匯報。

  2.根據(jù)統(tǒng)計要求選擇恰當?shù)慕y(tǒng)計圖。

  (1)呈現(xiàn)問題:

  下面幾組數(shù)據(jù)分別選用哪種統(tǒng)計圖表示更合適?(課件出示)

  王羽家去年1~6月份支出情況統(tǒng)計表

  月份

  1

  2

  3

  4

  5

  6

  金額/元

  20xx

  3800

  2900

  2200

  3000

  2700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情況統(tǒng)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百分比/%

  15

  30

  30

  5

  15

  5

  王羽家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情況統(tǒng)計表

  用途

  教育

  食品

  還購房貸款

  水電費

  服裝

  其他

  金額/元

  450

  900

  900

  150

  450

  150

  (2)明確三種統(tǒng)計圖的作用。

  師:你們知道三種統(tǒng)計圖各自有著怎樣的特點和作用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nèi)以表格的形式整理出三種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條形統(tǒng)計圖

  折線統(tǒng)計圖

  扇形統(tǒng)計圖

  特點

  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shù)量。

  用整個圓的面積表示總數(shù),用圓內(nèi)扇形的面積表示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

  用直條的長短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

  用折線的起伏表示數(shù)量的增減變化。

  作用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數(shù)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較。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數(shù)量的增減變化情況,也能看出各部分數(shù)量的多少。

  從圖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3)學生獨立解答。

  (表①要表示出去年1~6月份支出的增減變化情況,應選用折線統(tǒng)計圖;表②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所占百分比的情況,應選用扇形統(tǒng)計圖;表③要表示出去年5月份各種支出的具體數(shù)量,應選用條形統(tǒng)計圖)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三種統(tǒng)計圖的作用,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歸納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復習分段整理數(shù)據(jù)。

  (1)回顧:本學期在學習數(shù)據(jù)的整理、分析方面我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交流:除了可以將數(shù)據(jù)進行排序外,還可以將數(shù)據(jù)進行分段整理、分析,并交流分段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的方法和作用。

  (2)鞏固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106頁2題。

 、俳M織學生整理數(shù)據(jù)。

  ②小組內(nèi)討論解題方法并匯報。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9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除法的意義,分數(shù)的意義以及分數(shù)與除法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教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設計了比“速度”、“圖形放大縮小”“水果價格”等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討論和思考,并在此基礎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學生體會引入比的必要性及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比”在數(shù)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是教材內(nèi)容的核心思想。教材沒有采取直接出示“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為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提供了豐富的直觀背景和具體案例,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情境,真正達到幫助學生理解比的本質的目的。

  學情分析

  有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或使用過比,并有一些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但學生對比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學力求通過具體的材料幫助學生達成對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通過自己熟悉的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喜歡的、探究的、合作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利用“蘋果買賣”“圖形放大縮小”等素材,設計了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比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shù)的關系。

  3、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理解比的意義。

  難點:了解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0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shù)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shù)。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百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經(jīng)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shù)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qū)去游覽一下,好嗎?(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qū)?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qū)有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導入新課,能發(fā)現(xiàn)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ㄒ唬┙虒W百分數(shù)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9%讀作:百分之九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sh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shù)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shù)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shù)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ㄒ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

  師: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ò鍟喊俜謹(shù))

  師:百分數(shù)通常不寫成分數(shù)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shù)?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shù)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shù)的興趣。滲透百分數(shù)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ㄈ┚毩曥柟蹋R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特別注意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區(qū)別:分數(shù)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shù),也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百分數(shù)只能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shù)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lián)系已學過的分數(shù)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shù)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shù)的92%,少數(shù)人口則占1—92%=8%

  板書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初步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類比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學具準備:

  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

  教學過程:

  一、溝通點、線、面、體之間關系

  1、多媒體出示:帶著問題欣賞奧運會場景,問題:2008。8.8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召開,當天晚上8:08的開幕式,看了嗎?讓我們來回憶一下開幕式好嗎?這些圖中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嗎?

  生活中存在著很多這樣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這些點線面體它們之間有著什么聯(lián)系?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第一個任務。

 。ㄔO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奧運會開幕式的鏡頭入手,很自然的把點線面體這些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深刻體會數(shù)學來自生活,就存在于身邊。)

  2、點動成線

  我們看看燃放煙花的圖片,煙花是怎么形成的?(我們可以看到煙花是很多點運動形成,成了一條條的線)。

  看過流星嗎?流星劃過星空會形成什么?(演示多媒體)

  同學們還可以自己舉個象這樣的例子嗎?(風扇轉動,風扇上的一點快速轉動成一條曲線;車輪上的蝴蝶結經(jīng)過轉動后成一條曲線;射擊時子彈的運動軌跡)

  剛才同學們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點快速運動可以形成了一條曲線或者直線)。

  3、線動成面(演示多媒體)

  奧運會期間,中國迎來了很多運動員和工作人員,這么多人他們只能分住在不同的酒店、賓館。而各個比賽地點離住所較遠,他們要從住所到各個比賽地點,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汽車)

  汽車前面的擋風玻璃上的雨刷,雨刷可以看成一條什么?(線段)現(xiàn)在讓我們來觀察雨刷擦玻璃的過程,說說你看到了什么?(雨刷擦過的面是個扇形,雨刷經(jīng)過旋轉會形成一個平面),偏平的油漆刷子,刷子涂過的面是一個什么圖形?(長方形)

  可以自己在舉個例子嗎?(線編織而成布;卷軸展開時)剛才舉的例子都說明了什么?經(jīng)論:線經(jīng)過運動會得到一個平面。

  4、面動成體(演示多媒體)

  比賽完了,運動員們回到酒店,他們開門了,你們看酒店的旋轉門,觀察這個旋轉門,你們想象得出這個門經(jīng)過旋轉后成了一個什么圖形嗎?

  拿出制作的小旗,有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半圓小旗,這些都是平面圖形,先來看長方形,猜猜它轉動后成什么圖形,(圓柱)想不想自己嘗試一下?向一個方向旋轉,轉動小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繞哪里旋轉?(長方形以它的一條邊為軸旋轉形成圓柱)。

  想象一下,下面的兩個圖形,繞軸旋轉,會形成什么樣的立體圖形?

  剛才我們把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半圓小旗,經(jīng)過旋轉分別成了什么立體圖形?(圓錐、圓柱、球體,這些都是我們平時常見的一些立體圖形)這些立體圖形是如何得到的'?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5、 總結

  能用自己話總結一下點線面體之間的聯(lián)系嗎?(板書:點———線———面———體)

 。c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圓柱形的壓路機經(jīng)過旋轉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的面,長方形的面經(jīng)過折可以得到一條線段,那如何做可以得到一個點呢?點是構成線的基本要素,線是構成面的基本要素,面是構成體的基本要素,這里點是最基本的要素。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把靜態(tài)的知識轉化成動態(tài)的知識,使學生在動態(tài)中充分感悟點運動形成線,線運動形成面,面運動形成體,很好的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建立模型

  顆件展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球體,在這些立體圖形中,長方體、正方體我們已經(jīng)研究過它們的特征、還學過表面積和體積。

  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另外兩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圓柱和圓錐,(師板書課題。)

  1、圓柱的認識。

 、侔涯銈儨蕚涞膱A柱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下面我們就研究一下圓柱到底有哪些特征。

 、趲煂A柱體透視圖貼于黑板。

 、壅埻瑢W們利用手中的圓柱體學具,觀察圓柱體有什么特征?先獨立觀察,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和同桌交流。

 、芙涣鲄R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相機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圓柱體的特征,并在圓柱透視圖旁板書。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2個圓

  1個側面,是曲面,展開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

  無數(shù)條高

 。ㄔ诮虒W側面展開圖時,師讓學生用剪刀將圓柱形紙筒剪開,體會沿高剪,展開后是長方形,斜著沿直線剪,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

  (在教學圓柱的高時,先拿出高矮不同的兩個圓柱體,讓學生描述什么是圓柱的高,有幾條高?體會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及為什么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再讓學生指出透視圖上圓柱的高)

 、輰W生邊總結圓柱的特征,師邊演示課件,介紹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2、圓柱、圓臺、圓錐的過渡與比較。

  師課件出示圓柱透視圖,演示上底面逐漸縮小,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現(xiàn)在還是不是圓柱?為什么?師告訴學生這樣的形體叫做圓臺。

  課件演示上底面繼續(xù)縮小,變成一個點,它叫什么?

  3、認識圓錐。

 、倌懿荒芎蛨A柱對比著研究一下,圓錐有哪些特征?學生觀察、交流、討論。

 、趯W生匯報,師引導學生有序歸納,并在圓錐透視圖旁板書。

  1個頂點

  1個底面,是個圓

  1個側面,展開是扇形

  1條高

 。▓A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錐有幾條高?先讓學生嘗試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再讓學生嘗試在透視圖上畫出圓錐的高)

  ③學生總結圓錐的特征,師課件演示圓錐的各部分名稱。

  4。圓柱與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側面都是曲面。

  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

  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形。

  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根據(jù)你的理解,能不能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而圓錐只有1條高?

 。ㄔO計意圖: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之前,我就先讓學生制作圓柱和圓錐,所以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學生已有一些基本的認識,不必教師的講解,就可以自己總結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三、練習應用

  1、下面哪些形體是圓柱體?

  2、想一想,連一連。(課本第四面第四題)

  四、回顧總結

  這節(jié)課中你學到了什么?(……。生: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是圓錐體積的2倍,立即引起其他同學的反對:“是3倍”。師: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2倍還是3倍?這是我們下一節(jié)課要繼續(xù)研究的。)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由面旋轉成體的過程,認識圓柱和圓錐,理解圓柱和圓錐的形成與面的旋轉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等活動,初步了解圓柱和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與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主動性。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

  長方形、圓形、圓形鐵絲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的模型。

  教法選擇:

  與數(shù)學規(guī)律、計算等知識一樣,“數(shù)學概念”在擔負“思維基本形式”這一角色的同時,其本身還有待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去提煉和組織,創(chuàng)造重現(xiàn)的“知識體”。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主要結合教材內(nèi)容,通過觀察、操作、啟發(fā)等方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恰當?shù)剡\用電化教學手段,寓課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課堂,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學法選擇:

  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tài)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我盡力體現(xiàn)出做中學、學中做、合作交流中學、學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讓學生在觀察、交流與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牢固建構起“點、線、面、體”的知識體系。

  教學流程:

  一、活動——感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動的世界里,風吹樹梢動,鳥兒飛翔翅膀動、就連我們的血液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實我們的數(shù)學世界也正因為有了動而變得豐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見過哪兩種運動?(平移和旋轉)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平移和旋轉在圖形世界里究竟有著怎樣重要的作用。(出示課件)

 。ㄒ唬c的運動

  (1)出示流星圖提問:如果把一顆流星看做一個點,當它劃過黑暗的夜空,流星的運動是平移還是旋轉?劃過時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平移直線)

 。2)出示自行車圖提問:將自行車后輪支架支起,在后輪輻條上系上彩帶。轉動后輪,觀察彩帶的運動時平移還是旋轉?車輪轉動形成的圖形是什么?(板書:點旋轉曲線。)

  師小結并板書:點動成線。

 。ǘ┚的運動

  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別做平移和旋轉運動會形成什么圖形呢?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并板書:線動成面。

  追問:看看下面的直線做什么運動?形成了什么圖形?

 。ㄈ┟娴钠揭

  師:看來點動成線,線動成面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把我們的數(shù)學書看成是一個長方形,讓它平移,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小結:長方形平移長方體

  質疑:如果讓它旋轉呢?

  揭示課題:面的旋轉

  (設計意圖:本著“數(shù)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現(xiàn)實情境中體會“點、線、面、體”之間的關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轉

  師:課前,每位同學都用紙片和小棒分別做成了長方形、半圓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狀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轉小棒,紙片旋轉后分別會形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轉小棒進行觀察,并完成課本第2頁的第3題。

  1、學生活動。

  2、交流結果。

  3、課件動畫演示圓柱、圓臺、球、圓錐的形成過程,驗證學生結果。

  4、師小結并板書:面動成體。(不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旋轉成相同的立體圖形,同一個平面圖形卻能旋轉出不同的立體圖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反復觀察圖形旋轉前后的變化,不僅加深了對“面動成體”的認識,更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空間觀念。)

  5、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面動成體”的例子。

  6、課本第2頁“找一找”:請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

 。ǘ┱J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稱。

  師:生活中,我們常常能見到圓柱和圓錐,下面我們就來進一步認識它們。你想有關圓柱、圓錐的那些知識呢?(哪幾部分組成,有什么特點……)

  課件出示小組活動內(nèi)容:利用圓柱、圓錐的實物,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圓柱、圓錐各有什么特點?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進行交流。

  學生匯報。

  圓柱:有上下兩個圓形的平面。(板書:底面)通過剪切重合上下兩個面,發(fā)現(xiàn)這兩個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兩個圓。通過滾、摸等活動,發(fā)現(xiàn)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側面。(板書:側面)用尺量出圓柱上下一樣粗,與前面旋轉形成的圓臺不一樣。而且上下兩個地面之間距離一樣,這叫圓柱的高(板書:高)。

  小結: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且高的長度都相等。

  圓錐:上面有一個尖尖的點(板書:頂點)下面只有一個圓形的平面叫底面。(板書:底面)圓的圓心正好對著上面的頂點。從圓錐的頂點到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板書:高),頂點到邊緣的線長不是高,圓錐只有一條高。圓錐的側面也是一個曲面,展開后是一個扇形。

  質疑: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ㄔO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稱,并通過看、滾、剪、切、摸、量等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強化圖形表象,引導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應用——提升

  1、辨一辨:下面物體中哪些部分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

  2、寫一寫:寫出下面圖形的名稱,并標出底面直徑和高。

  3、連一連:轉動后會形成怎樣的圖形?

  (設計意圖:夯實基礎知識,加深對圓柱、圓錐的認識,提高學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興包裝廠為底面直徑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裝盒,將12罐花生奶放在一個包裝盒內(nèi),你打算怎樣設計包裝盒,這個包裝盒的長、寬、高至少各應是多少?

 。ㄔO計意圖:利用一題多解的形式,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四、總結——反饋

  1、今天大家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哪些數(shù)學問題?

  2、我們是怎樣研究這些學習問題的?

  (設計意圖:鞏固深化本節(jié)課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板書設計:

  面的旋轉

  點動成線線動成面

  面動成體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中第78-79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旋轉與軸對稱。

  2、能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能將簡單的圖形平移或旋轉90°。

  過程與方法:

  整理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的軸對稱性,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平移、旋轉與對稱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上周末咱們班的李坤和王明隨爸爸、媽媽一起去了一個地方。想跟他們一起去看看嗎?

  (課件出現(xiàn)游樂場情景: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

  師:游樂園里各種游樂項目的運動變化相同嗎?(學生說分類方法)

  生1:在游樂園里像滑滑梯、推車、小火車、速滑這些物體都是沿直線移動,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輪、穿梭機、旋轉木馬這些物體都繞著一個點或一個軸移動,這樣的現(xiàn)象叫做旋轉。

  師:平移和旋轉是我們常見的物體的運動方式,數(shù)學上我們稱為變換方式,除了這兩種方式,還有哪種方式可以稱為變換呢?

  生:軸對稱。

  師: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板書課題)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shù)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jù)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lián)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chǎn)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xiàn)、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nèi)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兩個數(shù)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xiàn)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jù)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5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教學

  1.課件出示路線圖。

  2.師:這是老師上下班走的路線,從這幅路線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生2:線。

  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復習一下平面圖形中有關線和角的知識。

 。ㄒ唬┚的回顧學習。

  1.回顧學過的線有哪幾種。

 。ㄖ本、射線、線段)

  2.判斷下面各是什么線。

 。ㄕn件出示一組直線、射線和線段)

  3.思考并交流:直線、射線、線段有什么區(qū)別?

  直線

  射線

  線段

  長度:

  無限

  無限

  有限

  端點:

  無

  1個

  2個

  與直線的關系

  是直線的一部分

  是直線的一部分

  4.填一填。

  (1)經(jīng)過兩點可以畫( 。l直線。

 。2)兩條直線相交,有(  )個交點。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后完成)

  5.追問: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有哪幾種位置關系?

  同一平面內(nèi)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6.指導學生完成教材91頁“鞏固與應用”1題。

  7.討論: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互相平行?

 。▋蓷l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作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垂足;同一平面內(nèi)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作平行線,其中一條直線叫作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8.想一想,過一點怎樣畫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和垂線?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的教案12-15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教案07-20

小學數(shù)學的教案03-29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優(yōu)質教案04-01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教案11-1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4

小學數(shù)學《分類》教案07-26

小學數(shù)學面積教案12-05

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09-15

小學數(shù)學圖形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