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02 09:41:23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9篇(經典)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9篇(經典)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生活中的信號》選自山東省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大班上冊主題六中的《特殊信號》。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已經進入了現(xiàn)代化的信息社會,各種各樣的通訊工具、聯(lián)系方式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一活動的設計可以幫助幼兒體驗與社會、與同伴之間的親密聯(lián)系。本活動注意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發(fā)展了幼兒的表現(xiàn)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活動目標:

  1、了解在古代和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傳遞信息的多種方式,感受現(xiàn)代生活的進步。

  2、能夠大膽的利用旗子和手電筒創(chuàng)造自己的信號。

  活動準備:

  手電筒、自制旗子若干,多媒體課件。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知道信號時傳遞信息的方式并能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同信號。

  難點:幼兒大膽利用工具創(chuàng)編自己的信號。

  活動過程:

  1、以歌曲《我和星星打電話》導入:

  剛才歌曲中唱到了誰?他們在干什么?(打電話)

  小結:原來我們是通過電話與太空傳遞信息的.。那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傳遞信息的方式呢?(幼兒自由回答)

  2、觀看課件對比古代、現(xiàn)代傳遞信息方式的不同,感受現(xiàn)代的進步。

  小結:正是有了這么多的信息傳遞方式,才使得我們的生活變得方便、快捷。

  3、由電話鈴聲引出生活中的信號,重點學習不同的信號。

 。1)請一老師幫忙打電話,幼兒聽到鈴聲知道來電話了。

  告訴幼兒電話鈴聲是我們知道來電話的一種信號。信號也可以給我們傳遞信息。

  (2)幼兒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信號。

  你們還見過或聽過哪些信號?這些信號告訴我們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

 。3)播放課件,進一步了解生活中的信號。

  光信號 聲音信號 動作信號

  幼兒可以集體模擬一下動作信號。

  小結:信號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光信號、聲音信號、動作信號他們都能傳遞信息。我們通過信號接收到信息就知道該做什么或該怎樣做了。

  4、利用旗子、手電筒創(chuàng)編不同的信號。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準備了旗子,哪個小朋友能編一個屬于自己的信號?(幼兒自由創(chuàng)編)

  出示手電筒,請幼兒創(chuàng)編手電筒信號:一關一開表示遇到危險;傳三圈表示我愛你。

  5、設計本班一日生活中各環(huán)節(jié)的信號。如:早操信號,入廁信號,午餐信號等等。

  6、以拔河的游戲展現(xiàn)信號的現(xiàn)場應用結束本節(jié)活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戶外做操時,我忽然發(fā)現(xiàn)站在第二排的張煜程小朋友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雙手在胸前來回擺動,根本就不是在做操。我剛要提醒他,只見他又停了下來,一會兒看看地面,一會兒看看小手,原來他在玩影子。我沒有制止他,他一直專注地玩到做操結束。做完操,我把原來制定的十米往返跑,改為踩影子游戲。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關影子的秘密,由此我們進行了一系列有關影子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玩中知道了光和影的形成條件,在探索中了解了物體、光源和反射面之間的關系。

  下面這個案例只是其中之一,使幼兒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初步了解了影子形成的條件、影子變大變小、日晷等經驗),通過猜測、記錄上午9點下午3點之問,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進一步探索太陽、人與影子之間的關系。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2、能準確地記錄人、太陽、影子之問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陽光充足的日子、戶外場地、記錄紙、自制的日晷、時(每隔一小時記錄一次)。

  2、經驗準備:知道太陽光下能反射出人的影子;了解了影子是在物體、光源、反射面三個條件下形成的;通過鐘表與日晷對照,初步了解了日晷是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問的工具等。

  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位置之間的關系。

  難點:引導幼兒對影子的變化進行猜想與驗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活動前,教師在戶外選定地點,放置一個大鐘表和調置好的日晷。請幼兒猜測:假如上午9點,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不同時問,太陽的位置會怎樣變化?影子會有什么變化?

  2、驗證9點影子的位置。

  參加活動的幼兒每人負責畫一個時問段的影子,并在影子上記錄時間和自己的名字。上午9點開始,請一幼兒選定面向太陽的方向站立,便于觀察太陽位置的變化,再請一名幼兒把他的影子畫下來。引導幼兒觀察人、太陽、影子的位置,特別是人與影子的連接點。

  3、根據(jù)9點的影子,再次猜測。

  “10點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兒,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逐漸變大)引起幼兒對問題的思考,然后進行驗證。

  4、11點影子在哪兒。

  同樣方法猜測、驗證。然后通過三次影子的記錄,引導幼兒觀察,太陽升得越來越高,影子越小,反之,與之相反。感知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與所產生影子大小之間的關系。

  5、12點的影子在哪兒。

  做完11點影子的記錄后,引導幼兒猜測12點的影子會在哪兒。(人的正背后)。

  6、猜測下午的影子在哪兒。

  記錄12點影子的時候,請幼兒再次猜測推斷下午的影子會有什么變化?(影子又由小逐漸變大,而且左右影子對稱)然后逐一進行驗證。

  7、根據(jù)記錄結果,幼兒自己規(guī)律。

  記錄完影子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結果,自己出太陽與影子的變化規(guī)律: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太陽越高,影子越小;太陽與人重疊時,影子最小。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9點與15點的影子一樣大、10點與14點的影子一樣大、11點與13點的影子一樣大,左右對稱。

  幼兒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一整天談論的話題都是影子,總是提醒老師:“范老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敝形缥顼埡螅炔患按厣蠘钱嬘白,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

  活動前,當教師提出“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xiàn)了7種答案,都說自己是正確的。正因為答案出現(xiàn)的分歧比較大,想實驗的愿望就越強烈,都想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9點影子出現(xiàn)時,大家都驚訝了,“啊!原來影子在這呀!”在猜測10點影子時,答案只有“左右”之后,大家都能推斷出下一個影子的位置了,不再有爭議。12點時,看到影子最短,然后猜測,“以后影子是什么樣?”有人說長,有人說短,王郡桐小朋友說:“1點時你不就知道了嗎”。中午1點我請沒睡的i名幼兒上樓畫了影子。起床后,周岐傷心地哭了,“老師,為什么不叫我?”當大家看到1點的影子后,一下推斷出以后每個時間段影子的位置了。

  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每隔一小時,孩子們就畫一次影子。記錄全過程后,不用老師做任何講解,孩子們自己就很清楚地得出了結論:上午9點影子最大,以后越來越小。中午12點,影子落在人正背后,影子最小。下午1點后影子逐漸變大。也就是說,隨著太陽(光源)位置的變化,影子也在變化著,太陽越低,影子越大,反之則相反。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很清晰地表達了這一變化規(guī)律。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yōu)點:

  教師的觀察很重要,只有教師敏銳的觀察,才能捕捉到有價值的東西。做操時,教師觀察到了一名幼兒玩手影,從而生成了主題活動;玩踩影子游戲時,觀察到了每個幼兒發(fā)現(xiàn)的秘密,從而生成了多個探究點(大小影子、不同反射面的影子、兩個物體變成一個影子等);從畫影子中,觀察到了幼兒對太陽、人、影子的模糊認識,從而引發(fā)了下一個活動——太陽、人、影子及日晷,使幼兒清楚地了解了三者之間的關系;而后又發(fā)現(xiàn)了幼兒對影子大小的興趣,從而又引發(fā)了在實驗室探究影子變大變小的活動。總之,整個活動都是通過教師有效地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使活動一步步向前推進。

  2、活動中的不足:

  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啟發(fā)性,只是表面性的提問,例如,“9點的影子在哪兒?”“10點的影子在哪兒?”同時,每小節(jié)活動之后及活動的最后教師沒有進行性的提升。

  主要內容:

  1、“光和影”這個活動主要是教師從偶發(fā)的事件中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并通過踩影子活動把個人的興趣點激發(fā)成全班幼兒的興趣點。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了一系列活動,如日晷、彩色影子等。

  2、通過教師敏銳地觀察,捕捉到了有價值的東西,決定了下一次活動的發(fā)展方向。活動的開始主要以幼兒的表現(xiàn)為依據(jù),收集幼兒的信息如踩影子時,幼兒發(fā)現(xiàn)了重疊的影子、彎曲的影子等),然后逐一設計活動,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3、每次活動幼兒都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但活動的最后,教師沒幼兒提升認知水平,不能使幼兒從經驗水平上升為概念水平。

  綜合評析:

  在人不變的前提下,隨著人與太陽位置的變化,影子的大小、位置會有什么變化?畫自己的“日晷”成為加深幼兒對此問題認識的一個很好的載體。當老師第一次讓幼兒猜“一個人面向太陽站立,他的影子會出現(xiàn)在哪里”時,9個人出現(xiàn)了7種答案,而且幼兒都認為自己正確;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猜想與驗證,幼兒逐漸地發(fā)現(xiàn)了太陽位置與影子大小、位置的關系。

  從幼兒的表現(xiàn)來看,一整天談論的話題就是影子;總是提醒教師快到時間了,該上樓頂畫影子了;中午午飯后,迫不及待地上樓畫影子;午睡時,為了等待畫影子,也興奮地睡不著;輪到每人記錄時,都非常小心,怕把影子畫壞;周岐因中午沒有叫他上樓畫影子,傷心地哭,看來幼兒確實喜歡這一活動。

  在呈現(xiàn)個人反思與小組合作反思中,有一個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光和影”是一個系列活動(主題活動),反思是呈現(xiàn)對其中一個活動有效性的反思,還是對系列活動之間關系邏輯性的反思?由于,經常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因此無論是個人反思還是小組合作反思都顯得有些雜亂。建議:對于這樣的系列活動,可以沿著活動的有效性與活動問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兩條線展開不同層面的反思,以幫助教師更清晰系列活動到底應該怎么搞。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這個時代是一個復制時代。從工廠里流水線上大批量的產品復制到復印機、傳真機、電腦復制、再到生物克隆……如何讓幼兒發(fā)現(xiàn)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復制現(xiàn)象,并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帶來的便利呢?于是設計此活動,目的是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現(xiàn)象,嘗試最簡單的復制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利用家庭資源指導幼兒進一步探尋復制現(xiàn)象、填寫問卷調查表,并就幼兒調查和收集到的內容,投放在區(qū)域活動中體驗、操作和交流。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各種復制的現(xiàn)象,感受復制方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嘗試簡單的復制方法,萌發(fā)愛科學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有趣的復制》,投影儀、電腦

  2、操作材料(分兩次投放)

  活動過程:

  一、出示獎牌范例,提出任務要求。

  師:小朋友,幼兒園新年運動會就要到來了!今天,陳老師要請你們來為運動會做一件很重要的準備工作。

  提出要求:

  1、在指定時間內加工出許多和這個大小一樣、圓圓的'獎牌。

  2、給五分鐘時間,時間一到就停止操作,數(shù)一數(shù)然后貼在展示板1上,坐回座位。

  幼兒自由制作。教師觀察制作情況,提醒幼兒在既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二、對比、分析作品,引發(fā)對復制現(xiàn)象的關注。

  集體提問:你做了幾個?引導幼兒對比,說出獎牌的制作情況。小結:這些獎牌形狀大小各不相同。

  討論:要是把這些獎牌獎給小朋友,他們會喜歡嗎?有沒有辦法作出一模一樣的獎牌?生活中是不是有許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你們在哪兒見過?

  三、觀看工廠車間制作的錄像,了解復制現(xiàn)象。

  提問:剛才工人生產產品的時候快不快啊?他們是用什么辦法做出這么多一模一樣的東西?

  小結:小朋友都講得很好,原來工人叔叔就是用機器、模具很快的做出了許多一模一樣東西的,這種方法就叫做復制。

  四、嘗試運用簡單的復制方法再次制作獎牌,體驗復制帶來的便利。

  師:我們可不可以也用復制的方法很快地做出許多一模一樣的漂亮獎牌呢? 老師同樣給你們五分鐘時間,看這次做得是不是比上一次更快更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影子的存在的原因。

  2、萌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欲望。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判斷及合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活動準備:

  選擇陽光的日子、在教室布置成黑黑的,并放一盞燈在教室。

  活動過程:

  一、玩踩影子游戲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帶領小朋友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戲。請小朋友說一說你看到的影子影子的特征,你看到的是什么樣子的影子?

  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fā)言,體現(xiàn)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

  二、尋找影子、了解影子的特征 。

  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影子是怎么來的呢?通過讓幼兒幼兒觀察了解:天氣是什么樣的,并提問如果陰天沒有太陽會不會有影子。教師小結: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三、學生操作,在實驗中感受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

  教師帶領小朋友回教室做實驗:發(fā)現(xiàn)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會有影子。教室不開燈,一片漆黑,學生們發(fā)現(xiàn)看不到影子;教師江燈開啟,請學生看,有了影子。教師提問小朋友: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請學生玩手影游戲,體會影子和光帶給我們的樂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歡快與幽默,能聽出aba段式,初步了解波爾卡音樂的特點。

  2、在童話情境中愉快地欣賞音樂,能根據(jù)音樂用相應的動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

  3、在音樂中大膽想象,積極表現(xiàn)感受,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1、啤酒卡波爾卡的音樂、課件、圖譜、幼兒用書第1冊第42頁。

  2、特點鮮明的波爾卡音樂三首。

  活動過程:

  1、教師嗲齡幼兒隨歡快的波爾卡音樂進人活動室進行簡單表演。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

  (1)以《啤酒桶和小老鼠》的故事情景將幼兒帶人音樂,幼兒完整欣賞。

 。2)教師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節(jié)拍和三段體結構。

  (3)用視聽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分段欣賞音樂。(欣賞課件)

  (4)引導幼兒根據(jù)幼兒用書上的樂句圖譜提示進行表演。

 。5)請幼兒看課件完整地欣賞音樂。

  3、通過幾曲特點鮮明的.波爾卡音樂幫助幼兒了解波爾卡音樂的基本特點。

  4、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組織幼兒分角色隨音樂表演。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層層遞進的探索與、實驗,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發(fā)展幼兒的多項思維,嘗試用多種 取出冰中的玩具。

  3、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冰的特性,并將操作結果進行記錄。

  4、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5、與同伴合作進行的搭建游戲。

  活動準備

  1、ppt:雪晶

  2、課件:圖片-冰掛

  3、冰塊,筆、記錄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猜謎語導入課題,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冰的經驗。

  謎語:“遠看白亮亮,近看玻璃樣,越冷越堅強,遇熱淚汪汪!

  提問:冰是什么樣的?誰來說一說?

  2.出示圖片:冰掛

  引導幼兒觀察冰。

  二、展開

  1.出示里面凍著玩具的冰塊,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

  (1)提問:小朋友看一看,冰里有什么?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取出冰中玩具呢?

  (2)介紹工具和材料,引導幼兒討論取出冰中玩具的辦法并進行記錄,將記錄紙貼在記錄板上。

  2.試一試取出冰中玩具,在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想。

  (1)幼兒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方法尋找材料和工具進行驗證,教師巡回觀察指導并適時幫助。

  (2)引導幼兒試驗出辦法后,及時進行記錄。

  3.交流討論,與同伴分享經驗。

  提問:你是用什么辦法取出冰塊中的玩具的?為什么這種辦法能取出玩具?

  小結:可以用熱水燙或太陽曬,使冰的的溫度升高,冰就會融化;

  當用堅硬的物體敲擊冰時,冰就會碎,玩具也能取出。

  4.再次實踐,探索比較更快取出玩具的方法。

  (1)指導語:剛才冰里面還有一些沒取出的玩具,

  請小朋友再去試一試,怎樣才能快速的取出冰中的'玩具?

  (2)提問: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使冰融化的最快?為什么?

  (3)小結:用小錘子敲擊冰塊,用的力量大,冰塊就碎的快,玩具就能很快取出;

  冰吸收的熱量越大,溫度升的越快,融化的也會越快。

  5.欣賞:雪晶

  三、結束

  組織幼兒戶外尋找冰。

  小百科: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凝華成的小冰晶。水蒸氣在平滑表面凝結成冰片,似無數(shù)花朵鑲嵌而成,故稱冰花。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科學《有趣的膨脹》 班級:大班

  活動目標:

  1、了解一些物體遇水膨脹的現(xiàn)象。

  2、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幼兒探索周圍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溫水、茶葉、胖大海、木耳、紫菜、串珠、積木、貝殼若干,供幼兒操作的透明杯子、垃圾筐、毛巾等操作材料若干。(每組兩份操作材料,每種都放在一個透明杯子里。)

  2、幼兒呈環(huán)形坐在教室前面,后面擺四個桌子,幼兒操作時分組,桌上操作材料分組放好。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泡大珠),你們認識嗎?(有一部分幼兒認識)有的小朋友認識,說叫泡大珠。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泡大珠長什么樣。浚]泡過水的泡大珠放到透明的杯子里),先來看一看,像什么?再請小朋友摸一摸,有什么感覺?經過小朋友們認真地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泡大珠非常小,像米粒一樣,顏色很漂亮,摸上去有點硬。

  有的小朋友說把他泡在水里就會變大,昨天,老師就把它放到水里了,他發(fā)生了非常神奇的變化(出示泡好的泡大珠)。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放到水里泡一泡,它變成了什么樣?(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

  總結:他變得像玻璃球一樣大了,而且還特別漂亮,摸上去軟了。

  我們把像泡大珠這樣放到水里泡一泡就會吸水變大的現(xiàn)象叫做“膨脹”。泡大珠真是太神奇了,他很想成為你們的朋友,你們愿意嗎?

  二、活動

  1、猜想:

  泡大珠告訴我,今天他還帶來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好朋友在哪呢?他的好朋友啊,很調皮,都藏在這個小筐里了,你們愿意和他們一起玩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筐里都有什么?(帶幼兒一起認識小筐里的東西:積木、串珠、貝殼、茶葉、紫菜、木耳、胖大海)可是小筐里的東西這么多哪個才是他的好朋友呢?泡大珠說只要和他一樣,放到水里會膨脹的東西就是他的好朋友。

  2、填寫記錄表第一行

  老師給每組小朋友都準備了這些東西,現(xiàn)在就請你先仔細看一看,輕輕地摸一摸,再和你們組的小朋友一起猜一猜,誰會是泡大珠的好朋友,把你們組猜的結果記錄在記錄卡的第一行上。在你操作的時候,老師要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和你的好朋友討論的時候小點聲音,摸的時候更要輕輕的,可千萬不能太用力,他們都在安安靜靜的睡覺,我們可千萬不要吵醒它們。(幼兒進行猜想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適當指導。)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經填好了記錄表,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猜想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誰?我們一起把黑板上的大記錄表填寫完整。(幼兒自由發(fā)言,老師根據(jù)幼兒的猜想填寫大記錄表)

  3、驗證猜想

  剛才泡大珠說,他的好朋友是什么樣的?對了,放到水里就會膨脹的才是他的好朋友。那我們找的對不對。窟@樣,我們把這些東西放到水里試一試他們會不會膨脹變大,好不好?,

  4、驗證操作并填寫記錄表第二行

  老師給每組小朋友準備了兩份材料,一份放水,一份不放水,你要仔細觀察泡在水里的和不泡在水里的有什么不一樣?發(fā)生什么變化?哪些變大了,哪些沒有變大,找出泡大珠的好朋友。并記錄在你們組的記錄表的第二行。記住,你操作的時候,只能輕輕的摸,不能用力,更不能用手去撕,如果這樣你就永遠也找不到泡大珠的好朋友了。(幼兒開始操作,教師指導)

  好了,大部分的小朋友都已經操作完了并填好了記錄表,現(xiàn)在老師就請小朋友說一說,你們發(fā)現(xiàn)的泡大珠的好朋友是誰?和你們剛才想的一樣嗎?(幼兒自由發(fā)言,老師填寫大記錄表)

  三、總結

  小朋友你們可真棒,把泡大珠的好朋友都找到了,為我們自己鼓鼓掌吧!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像泡大珠一樣遇水會變大膨脹,誰知道還有什么遇到水會膨脹呢?(豆粒、花生等)

  回家以后就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還有什么東西是遇水膨脹的,然后告訴老師和別的小朋友,好不好?

  四、分享爆米花,活動結束。

  今天,泡大珠帶他的朋友來我們班做客,特別高興。他現(xiàn)在要把禮物分給大家,你們看,這是什么?(出示爆米花)誰知道爆米花是什么做的?怎么做出來的?下次,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做爆米花,好不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光照鏡子能產生反光的現(xiàn)象,能夠正確使用手電筒照鏡子,在墻上找到完整的光斑。

  2、能夠兩人合作,擺弄鏡子和手電筒,探索光斑的放大縮小和光斑的移動。

  3、嘗試用簡單、科學的方式記錄探索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夠正確使用手電筒照鏡子,在墻上找到完整的光斑,并能兩人合作。

  難點:在探索光斑的形狀,大小和移動后,能進行科學的記錄。

  活動過程:

  一、探索如何產生反光現(xiàn)象。

  1、老師用一只手電筒照鏡子,請小朋友觀察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反光,認識光斑。

  2、你可以照出光斑嗎?小朋友操作反光。

  3、請小朋友一起完成記錄表《如何正確反光》 正確排列小朋友的方位,鏡子和手電筒的方位。

  4、跟著音樂在地板,墻面,天花板照出反光。

  二、探索光斑的形狀,大小和移動。

  1、你知道光斑的形狀嗎?圓形的鏡子反光出來的光斑是什么形狀的?猜測并驗證。

  2、請小朋友觀察方形,心形鏡 子照出來的光斑的形狀。

  3、完成記錄表《光斑的形狀和什么有關》 光斑的形狀和鏡子的形狀有關。

  4、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合作來操作反光,引導幼兒注意鏡面一定要對著反光的墻,手電筒光線照射在鏡子里。

  5、請小朋友兩個為一組進行合作,拿小鏡子在藍色靶的紙板上照到光斑,并請小朋友們想辦法放大和縮小光斑,獲得靶中的分數(shù)。

  將光斑放到最大得10分,光斑縮小的到最小也得十分。

  6、請幼兒說說光斑是如何放大和縮小的。

  7、完成記錄表《光斑的'大小》。

  手電筒和鏡子距離遠,光斑變大;手電筒和鏡子距離近,光斑變小。

  8、出示探索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和正確填寫記錄表《光斑的移動》。

  根據(jù)記錄表的要求,分別移動鏡子和手電筒,記錄光斑移動的方向。

  9、請小朋友兩人合作,完成隨機的兩個記錄表,完成后粘貼到大的記錄表,并進行小結。

  三、利用光斑的移動玩光斑軌跡。

  1、小朋友玩光斑的軌跡圖一(折線軌跡)。

  2、成功的小朋友可挑戰(zhàn)軌跡圖二(曲線軌跡)。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動物的家。

  2、發(fā)展幼兒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及愛護動物的情感。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6、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準備:

  1、音樂游戲磁帶;

  2、各種動物卡片;

  3、動物的家背景圖。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出示圖片引出課題,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2、了解動物的家

  師:動物有家嗎?它們的家在哪里呢?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給動物找家

  4、引導幼兒根據(jù)已往的知識、出自:大;考.吧"經驗進行交流討論,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知識,并激發(fā)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①師:除了這些動物,小朋友還認識哪些動物,它們的家在哪里?

 、趲煟簞游锸俏覀內祟惖呐笥眩覀冊撊绾螌Υ齽游?

  5、游戲:動物找家

  玩法:設置游戲場景。一名幼兒扮演獵人,其他幼兒貼胸飾扮演各種動物,音樂響起,幼兒隨著音樂做相應動物的模仿動作,獵人來時(音樂停),“動物”趕緊跑回自己的家。

  6、結束活動:教師小結,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huán)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yǎng)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9-14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9-19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05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0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