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大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10-19 09:59:45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6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教案[常用6篇]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感受初夏陽光的溫暖,萌發(fā)熱愛自然的情感

  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并與同伴共享實驗成果

  重點難點

  重點:積極參與實驗,學會操作方法,感受陽光帶來的樂趣

  難點:初步了解太陽能的應用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掌握初淺的風、火、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有關知識

  物質準備:教具――活動前將太陽能設備圖片張貼在活動室;自制的太陽能熱水箱;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放大鏡、凹面鏡、浸過四氯化碳液體的實驗紙

  活動過程

  一、體驗陽光的溫暖

  1.幼兒熱身運動。

  2.幼兒裸著上身(可身穿背心),自由玩耍。

  3.指導幼兒觀察天空,向著太陽呼叫,體驗在太陽光照射下的感覺。

  二、探索陽光轉化為熱能

  1.實驗一:手拿放大鏡在陽光下玩耍。

  ①提示幼兒不要透過放大鏡直視太陽,以免灼傷眼睛。

 、谟梅糯箸R玩一玩,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發(fā)現(xiàn)放大鏡與太陽光的關系)

 、郯岩粡埣埛旁诎坠馍,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在樹蔭下,幼兒席地而坐,自由交談剛才的發(fā)現(xiàn)。

  2.實驗二:出示簡易的太陽能熱水箱。

 、儆變涸囋囁疁亍

 、谌缓蟀阉旁谔栂,實驗后試試水溫,說出感受。

  3.實驗三:將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再用實驗紙放在放大鏡的下面,發(fā)現(xiàn)紙會燃燒。

  小結:小朋友都發(fā)現(xiàn)了在太陽光下用放大鏡會使紙燃燒、箱子里的'水變熱了。

  三、交流討論太陽能的應用

  提問:

  1.根據(jù)這一原理人們制造了許多太陽能設備,你知道有哪些

  2.太陽能設備用不用燃料,太陽能會不會用完

  3.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利用太陽能制造什么

  延伸活動

  回家向爸爸媽媽了解有關太陽能的用途及知識。

  活動評析

  一、設計意圖

  根據(jù)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我們進行了風、水、煤、石油等自然能源的教學,幼兒已初步了解能源的有關知識及其運用。有了這一基礎,讓大班幼兒了解太陽能是可以接受的。

  太陽光是幼兒常見的自然物,如何讓幼兒理解太陽光轉化為熱能源,初步了解太陽能的初淺知識,根據(jù)幼兒認識特點,設計了室外科學活動,來幫助幼兒在實驗操作中理解。為達到寓教于樂,以“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形式,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著手:追逐太陽、向著太陽呼叫。并通過提供放大鏡、實驗紙、太陽能熱水箱、圖片布置、環(huán)境設置等,引導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激發(fā)幼兒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玩得愉快,學得輕松。

  二、效果分析

  整個活動構思巧妙,內容生活化,強調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每個環(huán)節(jié)在做做、玩玩的基礎上加上想想說說,特別是在實驗操作中,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爭相發(fā)言,孩子們把自己的一點一滴發(fā)現(xiàn)都說出來與老師、同伴分享。在最后環(huán)節(jié)中對實驗的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進行交流討論,將幼兒在實驗過程中獲取的、以往積累的種種零亂、模糊的經(jīng)驗加以組織提升,使其想象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太陽能設備,不僅讓幼兒獲得一些環(huán)境的知識、懂得環(huán)保的道理,也發(fā)展了幼兒主動參與改善和保護環(huán)境所需要的動機、能力等環(huán)境素質。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進入大班后,幼兒不僅樂于唱數(shù),還喜歡各種比較數(shù)字大小的游戲,但是他們對于每個數(shù)字在整個數(shù)序中的位置和數(shù)字區(qū)間概念的認識仍不太清晰,如當玩游戲"猜數(shù)字"時,有幼兒猜10,我給出提示"太大了",結果仍然有幼兒會繼續(xù)猜11。顯然該幼兒并不理解教師給出的提示和所要猜測的數(shù)字范圍之間的關系。

  這樣的例子在一日活動中很常見。當我請11~20號的幼兒去喝水時,仍有一些在這個學號范圍內的幼兒沒有去喝水,而是在同伴的提醒下才懵懵懂懂地跟隨前往。一開始我覺得很奇怪,思考之后便豁然開朗:即使大班幼兒可以唱數(shù)到100,甚至更多,但是他們對數(shù)字區(qū)間的概念還是模糊的,有的幼兒并不清楚17是包含在11~20的數(shù)字區(qū)間內的。

  以上兩個例子,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幼兒缺乏一個較為完整的心理數(shù)軸,以及對數(shù)序的理解。基于幼兒的需要,我試圖將代表幼兒學號與數(shù)序的核心價值相結合進行活動設計,為幼兒呈現(xiàn)一條有趣的"會無限變長的線",將抽象的心理數(shù)軸直觀地展現(xiàn)給幼兒,引導幼兒在游戲中體驗數(shù)字與線段的關系。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線段與數(shù)序、數(shù)字大小等的關系,提高觀察、推理能力。

  2.對數(shù)字感興趣,并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序。

  3.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知道自己和同伴的學號。

  2.物質準備:自制帶箭頭的直線(箭頭可以拉伸延長)、數(shù)字卡片(0、10、20、30、40)、學號小人卡片上面有幼兒的頭像和學號)、箭頭、小紅旗、記號筆、空白卡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有趣的線,尋找線上的數(shù)字秘密

  1.今天我?guī)砹艘粭l有趣的線,你們發(fā)現(xiàn)這條線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很多幼兒馬上發(fā)現(xiàn)了線末端的箭頭,"線上有個箭頭!")

  2.你們平時在哪里見過箭頭?箭頭代表什么意思呢?

  3.幼兒立即交流了很多有關箭頭的經(jīng)驗。

  ("我上次和爸爸媽媽在公園里見過箭頭,告訴我們兒童樂園往哪兒走。""我在地鐵車站也看到過箭頭,告訴人們怎么換乘。")【設計意圖:活動開場,教師就直接出示一條帶箭頭的線,引發(fā)幼兒對箭頭的關注,并交流有關箭頭的經(jīng)驗,為之后環(huán)節(jié)中理解箭頭的意義作鋪墊!

  4.箭頭能表示方向,不過今天這條帶箭頭的線上還藏著許多看不見的數(shù)字。到底會有些什么數(shù)字呢(教師在線的起點和終點各貼上數(shù)字0和10)?猜猜這段線上0~10之間還會藏著哪些數(shù)字?

  5.幼兒-下子說出了0~10之間的數(shù)字。"你們說的數(shù)字都比0大,比10小,所以都在0~10之間。"

  6.如果從10再接著往后數(shù),還會有什么數(shù)字呢?你們說的數(shù)字都比10大,都有可能在10的后面。那這條線好像不夠長了。

  (教師拉出箭頭,將線拉到大約40左右的位置。)

  7.(此時幼兒都覺得這條線很神奇,-下子很感興趣。)變長的線上還藏著許多數(shù)字,這些地方會是數(shù)字幾呢?

  (在20、30、40的位置貼上翻過來的數(shù)字卡片,待幼兒猜出再將卡片翻回來驗證。)

  8.有些幼兒猜到這些地方可能是什么數(shù)字。

  "因為已經(jīng)有10了,所以后面肯定是20、30、400"(幼兒從線段的距離上估測出數(shù)字。)

  9.如果再把這條線拉拉長,后面還會有數(shù)字幾?如果神奇的線變得越來越長,上面的數(shù)字會越來越大。原來這些數(shù)字是從左往右、從小到大排隊的。

  【設計意圖:教師先從1~10"出發(fā)刀,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在一段數(shù)字中間還包含著許多其他數(shù)字。之后,教師通過會變長的線,引發(fā)幼兒初步感知線上數(shù)字排列的規(guī)律(從小到大排列)!

  二、在線上找學號的家

  1.說了那么多的數(shù)字,有沒有數(shù)字可以代表我們自己(幼兒立即回答"學號")?這條線上的數(shù)字是從小到大排隊的,我們把學號也來排排隊吧。

  2.教師出示學號小人卡片,請幼兒找到自己的學號卡片,把它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幼兒看到貼有自己照片的學號小人,都覺得十分有趣,對"找找學號小人的家"躍躍欲試。)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

  (教師發(fā)現(xiàn):幼兒擺放的學號小人之間的距離有些問題。如5并沒有放在0和10的中間,或者幾個相連的學號沒有靠在一起,又或者11和13之間應該空開一點,卻連在了一起。)

  4.學號小人都排好隊了,是從小到大排隊的嗎?有沒有問題?為什么有些學號靠得近,有些寓得遠?

  5.幼兒對教師拋出的問題進行思考,表述了自己的理解,并能舉一反三,發(fā)現(xiàn)其他學號擺放的問題。

  "因為20后面就是21,當中沒有其他人了,所以要靠得近呀。""我發(fā)現(xiàn)了問題!11和13應該分開一點,因為當中還有12!"

  6.有些學號中間沒有其他學號了,所以靠得近;而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分得開。剛才你們說有些學號中間還有其他學號,所以要分開一點,那現(xiàn)在請你們把這些學號小人也放到線上吧。

  (幼兒將剩下的學號小人也擺放到線上合適的位置。)

  7.現(xiàn)在我們的學號都從小到大排好隊了。你們知道嗎?學號的順序里還藏著一個小秘密。知道某某為什么是1號嗎?因為她的年齡是我們班最小的,所以她排在最前面。原來我們的學號是按照年齡從小到大來排隊的。這條線除了可以表示數(shù)字的大小,還可以表示我們出生的順序。

  活動反思:

  很早聽說過有這樣一節(jié)課:“平衡小人”心里很好奇是怎樣一個生動的課例,正好有幸走進胡醒老師的課堂,有機會聆聽這個關于大班科學的探索活動;顒訌拈_始到結束,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的安排都是老師精心設計和預設的,都給人一種嚴謹?shù)慕萄酗L格,評價語、導入語、過渡語、小結語等多個方面充分的體現(xiàn)了科學活動中的語言的規(guī)范和機智。在活動中,老師適時的指導孩子,要求明確到位,評價具體親切并且準確,恰到好處的促進了幼兒的探索興趣;仡櫹聛,受益匪淺。

  在活動開始,胡老師以幼兒感興趣的話題:“雜技小人”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通過孩子的自由猜想和進一步的操作探索慢慢的發(fā)現(xiàn)奧秘、匯總經(jīng)驗,豐富的材料給予孩子各種學習嘗試的機會,橡皮泥、夾子、螺絲、磁鐵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讓幼兒從生活經(jīng)驗獲得知識,使科學活動真正成為幼兒喜歡的日常的興趣活動。對于表格的記錄,更是有效的幫助孩子梳理探索的結果,共同匯總規(guī)律,獲得互相學習和提高的機會。在活動中,當老師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及時的提出疑惑,在幼兒的再次實踐里解決問題,使活動更加的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中的常規(guī),在一般的操作活動中,做到收放自如都是不容易的,但是老師明確清楚的操作要求以及生動的過渡語都為整個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最后的環(huán)節(jié),老師提出掛著不同重量的小丑娃在鋼絲上會有什么有趣的事情發(fā)生?這樣帶著問題的延伸活動,使幼兒的學習進一步的拓展,給他們更多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

  小小的科學活動帶給孩子的興趣和快樂是不可限量的,我想一個科學活動不在于內容是哪個方面,關鍵是老師如何的深挖和鉆研,怎么樣的活動是有效的、快樂的、提升孩子興趣和求知欲的,怎么樣的過程是合理的,可行的、怎么樣的引導是適時的科學的。要思考的有很多,一個活動的建構在無限的思索和實踐中會越來越完美,就像胡老師的課,給我們帶來的是欣賞和提高,在這次的學習中使我們對科學活動有了更多的啟迪。

  小百科:小人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xiǎo rén,一指人格卑鄙的人,二指平民百姓,三指舊時男子對地位高于己者自稱的謙詞,四指對平輩自稱的謙詞,五指古時老師對學生的稱呼,六指小孩子,七指小一輩的人。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動手操作,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激發(fā)幼兒對身邊科學現(xiàn)象的興趣。

  2、學習記錄實驗結果,探索哪些物體更容易使硬幣浮在水面上。

  3、體驗交流、分享經(jīng)驗與合作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一元硬幣、泡沫盤子、積木、薄紙板、塑料瓶蓋、大樹葉、記號筆(以上物品人手一份);裝有清水的大盆4個,干抹布8塊;記錄表(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起操作興趣

  師:(出示一元硬幣)這是什么?

  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這枚硬幣放進水盆里,它會沉下去還是會浮起來?(幼兒討論。)

  師:剛才有的小朋友說會浮起來,有的說會沉下去。到底會怎樣呢?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2、討論

  我們大家都看到了,硬幣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樣了?(沉下去了。)那么現(xiàn)在請你們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呢?

  幼兒自由討論,大膽回答。鼓勵幼兒想出與別人不同的方法。

  3、動手操作,大膽嘗試

  (1)剛才小朋友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幾種材料,讓我們來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讓幼兒了解其名稱。)

  (2)猜一猜,在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在你覺得會使硬幣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出示記錄表,講解記錄方法。)

  (3)動手操作。下面就讓我們用這些材料來試試吧,看誰能使硬幣浮起來。

  提醒幼兒注意幾點要求:a.每組一個大臉盆,玩的時候,不能擠,更不能搶,要互相謙讓,遵守紀律,因為我們馬上要成為小學生了。 b.注意別把水灑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種材料都要試一試,將用過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開擺放,同時看看成功了沒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試過后,在記錄表“結果”一欄后面記錄,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幼兒進行嘗試,動手操作。

  4、交流,分享

  請1—2名猜想與實際操作結果都一致的幼兒介紹自己的記錄表(同時展示記錄表),讓他們說說,是用什么材料,想了什么辦法讓硬幣浮在水面上的?

  B、合作探索

  (1)只使用一種材料(泡沫盤子)。把你們這一組的硬幣一個一個依次疊起來放在盤子中間,看這次硬幣會怎樣?學習記錄:幾枚硬幣放上去會使盤子跟硬幣都沉下去,就在記錄表上泡沫盤子下面的`空格里寫上數(shù)字幾。大家商量好,誰來操作,誰來記錄。

  (2)幼兒探索。

  (3)交流、分享各組的新發(fā)現(xiàn)。

  6、教學延伸

  硬幣放進水中會沉下去,但我們借助一些會浮的材料來幫助它,就讓它又浮起來了。在我們的生活中,類似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例如不會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們還知道哪些呢?(如鐵塊放入水中會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會浮在水面上……)(用繪畫形式表現(xiàn)。)

  觀察記錄表:

  記錄 材料

  紙板

  積木

  樹葉

  泡沫

  塑料

  猜一猜

  結果

  四、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

  2.知道四季樹木的變化。

  3.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樹葉、樹枝、樹皮、樹根及不透明的袋子一個。

  2.音頻材料散《文落葉》

  活動過程:

  1.問候引出課題;

  2.出示神秘筆袋,先讓幼兒猜猜筆袋里面裝有什么,然后叫幾個小朋友上臺展示出袋子里的東西;

  3.教師引導幼兒想想我們的'身體各個部位相當于大樹的什么部位;

  4.幼兒表演大樹;

  5.引入四季樹葉的變化,帶著問題欣賞散文《落葉》;

  6.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四季樹葉都有什么變化;

  7.幼兒表演(把自己想象成一顆樹)。

  活動延伸:

  1.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大樹;

  2.家長可帶幼兒去戶外觀察大樹。

  教學反思:

  在這一主題活動中,我們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樹,給孩子們展示個各種各樣的樹葉,讓他們能大概得分清樹葉的名稱,知道樹葉四季的變化,馬路上的樹和公園里的有什么不同,知道這些行道樹的功能,并且扮演了各種樹的姿態(tài),及他們不同的造型,被人們當衣架晾衣服時的不開心,知道保護樹木。

  小百科:樹木是一種高大的木本組織植物, 由“枝”和“桿”還有“葉”呈現(xiàn),可存活幾十年。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的探索活動,了解水的循環(huán)過程,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能力。

  2.激發(fā)幼兒對自然現(xiàn)象的興趣和好奇。

  活動準備:

  電腦、課件:《水的循環(huán)》《多變的云》;酒精燈;試管;試管夾;幼兒查找的相關資料、圖書;電飯鍋;玻璃;前幾天與幼兒一起洗的手帕;小實驗記錄表;筆;排序表及圖片.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什么,請小朋友來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兒探索活動

  請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關的資料,然后告訴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嗎?這里有小朋友準備的資料有電腦,在小實驗中有一張記錄表,在做實驗時你發(fā)現(xiàn)的秘密紙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沒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記錄。

  1.第一組:幼兒的資料、圖書

  2.第三組:實驗(強調安全)

  3.第四組:電腦

  剛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資料并且做了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加熱,才會變水蒸氣)

 。ㄓ變夯卮穑

  誰還有不同的意見?

  三、利用多媒體,了解水的循環(huán)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1、播放課件:《水的循環(huán)》(一)

  小水滴怎樣才能去旅行呢,它會想出什么辦法?

  有誰會它?

  離開了大海它會變嗎?變成什么?

  2、播放課件:《水的循環(huán)》(二)

  讓我們看一看,到底是誰幫助了小水滴,它變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課件:《水的循環(huán)》(三)由于太陽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變熱,就變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3、播放課件:《水的循環(huán)》(四)

  水變成云后會怎么樣?它還會變嗎?它會變成什么?

  幼兒討論后回答

  4、讓我們來看一看,《水的循環(huán)》(全)

  幼兒邊看,教師邊做解釋。

  大海水——水蒸氣——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開始的這個過程就是水的循環(huán)。

  5、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排序表,還有——請你從紅旗處開始把水的循環(huán)過程排一排。

  5、那誰來告訴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環(huán)保教育

  1、在我們的生活中能離開水嗎?

  2、那,我們怎么來保護水資源?

  讓我們大家一起收集保護水資源的資料,然后向大家來介紹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知道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稱和作用。

  2、懂得一些保護骨骼、促進骨骼生長的方法。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X光片(手臂、腿、胸部);PPT:脊椎骨、全身骨骼圖文字卡:支撐、保護;好習慣、有營養(yǎng);

  活動過程:

  (一)我的支架

  1、我們馬上就要成為小學生了,小學生是怎樣坐的?是什么讓我們的身體能挺直?

  2、捏捏身上的骨頭,捏上去什么感覺?(硬硬的`)這是脊椎骨。出示PPT

  3、身上哪些地方有骨頭?

  4、小結:骨頭長在皮膚和肉的里面,我們看不到,但能摸到。有一種機器能夠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骨頭。

  (二)看X光片,認身體部位(腿部、胸部、腳部)

  1、這里有幾張X光片,你能認出這是什么地方的骨頭嗎?說說它們的樣子,在自己的身上摸一摸。告訴幼兒骨骼的名稱。

  2、你還知道身上有哪些骨頭?

  (三)人體骨骼。

  1、看了這張圖,你能知道些什么關于骨頭的知識?(老師可先示范:看了這張圖,我知道人的手臂由兩部分骨頭組成,上面一根、下面兩根)引導幼兒關注:腿部、頭部、胸部、腹部、手、腳

  2、對你不知道的地方提問,相互解答或老師解答。

  3、人體有這么多的骨頭,骨頭有什么用呢?(支撐身體、保護內臟)出示文字卡:支撐、保護小結:有的骨頭能支撐我們的身體,比如:脊椎骨、腿上的、手臂上的骨頭;有的骨頭能夠保護內臟。比如:肋骨做幾個動作,感受骨頭的作用。立正,手臂前伸;摸一摸,感覺骨骼的保護作用:頭蓋骨、肋骨。

  4、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骨頭,到底有多少塊骨頭呢?自己摸一摸,或是數(shù)一數(shù)圖,估計一下。

  大人有206塊,為什么有那么多?看看手骨圖,知道人體的有些部位是有許多小骨頭組成。

  小朋友的骨頭在不斷地長4、骨頭在長,會有什么變化呢?(長長、合并、變硬)

 。ㄋ模┳尮穷^長得

  1、怎樣讓骨頭長得好?

  2、如果骨頭受傷了,會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會受傷?

  3、師幼共同小結,提升:喝牛奶、曬太陽、運動、坐得直、站得穩(wěn)在幼兒帶來的眾多有數(shù)字的物品中,幼兒對溫度計的興趣很大,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就聚集在數(shù)學區(qū)"玩"溫度計,小聲議論。他們發(fā)現(xiàn)用捂住水銀柱,紅色的"水"會慢慢升高,手拿開"水"就會下降。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06-28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6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0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