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8篇【推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交流分享中體會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能積極想辦法解決自己的煩惱。
2、嘗試著讓幼兒關注自己的情感,形成快樂、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了解煩惱的含義;
。2)幼兒繪畫:我的煩惱;
。3)PPT課件。
關鍵點:愿意想辦法解決自己的'煩惱。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發(fā)討論
1、觀看PPT《你是我的朋友嗎?》
2、提問:
(1)珊迪的煩惱是什么?為什么有了朋友還不高興呢?如果一直這樣煩惱下去會怎樣呢?
。2)你有什么辦法幫助珊迪解決煩惱?
3、小結: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會有許多煩惱,遇到煩惱我們要想辦法使自己開心點,還要動腦筋解決煩惱。
二、交流煩惱,分享討論
1、(1)你有煩惱嗎?(個別幼兒交流自己的繪畫)
。2)你是怎么解決自己的煩惱的。
2、小結:有的小朋友遇到的是學習上的煩惱,有的是與小朋友一起做游戲時遇到的煩惱,有的是爸爸媽媽吵架了而煩惱。其實,解決煩惱的辦法有很多,如:不怕煩惱和困難,對自己有信心,多想想辦法,自己獨立解決,或向同伴老師父母求助一起解決等。
三、提出問題,經驗遷移
1、是不是所有的煩惱都能一下子解決的?如果一時解決不了該怎么辦?(轉移注意,忘記煩惱,快樂地面對現(xiàn)在的生活。)
2、小結:不是所有的煩惱都可以消除,但總有很多方法能幫助我們排除煩惱、忘記煩惱,這樣我們也能快樂起來。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了解動物的運動方式和人類運動方式的共同點,并模仿它們的動作。
2、大膽聯(lián)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
3、樂于觀察與發(fā)現(xiàn),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動物圖片的彩噴。
2、動物運動和人類運動的影片
3、多媒體課件,電腦
4、《幼兒畫冊》(第二冊P22)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老師收集的動物圖片,初步了解動物的運動方式。
(1)師:“說一說圖片上是什么動物?它是怎樣運動的?”(幼兒可以邊說邊模仿動物們的動作)
(2)幼兒選出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并模仿動物的動作,讓其他的幼兒猜一猜。
2、觀察課件,引導幼兒大膽聯(lián)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并模仿它們的.動作。
。1)觀看動物運動的影片片段。
提問:影片里都有哪些動物?它們在干什么?
。2)第二遍觀看,學習它們的動作。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運動時的動作!
。3)觀看人們運動的影片片段。
提問:你看到了人們在做哪些運動?
(4)觀看人的運動與動物運動穿插對比的影片。
3、討論動物運動與人運動有什么相似?
小結:人們從動物的運動中得到啟發(fā),為了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更加強壯,就模仿動物的運動,創(chuàng)造了很多運動項目。
4、幼兒合作探索、發(fā)現(xiàn)、操作,進一步聯(lián)想人類的運動項目與動物運動的相似之處。
幼兒觀看ppt,探討有些活動項目是人們模仿了哪些動物的運動而創(chuàng)造的,相對應的連一連。
5、交流、展示作品。
課后請幼兒大膽聯(lián)想,還有什么運動項目是模仿動物運動的?完成《幼兒畫冊》的連一連和畫一畫。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感知冰的涼和易融化的特征。
2、探索讓冰塊融化成功取出小禮物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過程
。ㄒ唬┏鍪狙b有冰塊的袋子,初步感知禮物是涼涼的硬硬的
1、桌子上有一個神秘的袋子,里面裝了一些神秘的禮物,你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
2、請你不打開袋子去摸一摸。
3、你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硬硬的、涼涼的)
4、你覺得可能是什么?為什么?
(二)觀察冰塊感知冰塊的特征
1、打開袋子,你們猜對了嗎?
2、我們再來摸一摸、按一按冰塊,告訴小朋友你的冰塊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3、這些冰塊還有什么特別的地方?(里面都有小禮物)
。ㄈ﹪L試用各種方法取出小禮物
1、冰塊里的這些東西是送給你們的小禮物,可怎么把冰塊里的小禮物取出來呢?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鵝卵石、吸管、溫水,請選擇其中的'一件,想一想、試一試,將小禮物取出來。
2、幼兒操作,師巡回觀察,將小禮物放在自己口袋里
3、你是怎樣取出來的?(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師現(xiàn)場演示)
4、師小結:鵝卵石可以將冰塊擊碎將小禮物取出來。吸管可以吹出風將冰塊融化取出小禮物;放在溫水里,冰塊受熱融化掉了。
。ㄋ模┙涷炦w移,了解更多冰融化的方法
1、請你想想那除了剛剛我們用到的這些工具,還可以利用什么也可以將禮物取出來?
。1)在太陽下曬、用吹風機吹、用手悟,接下來大家說的這些方法請你在家和幼兒園去試一試,將結果告訴我們。
活動反思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小企鵝給小朋友送禮物作為這次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我拿出這次被凍起來的禮物給孩子們看,讓幼兒用手去摸摸,去感覺一下冰的冷,然后再讓幼兒想想,我們怎么樣才能把小企鵝送的禮物拿出來,這是,幼兒的辦法很多,有的說:我們可以把冰砸碎了拿到禮物;有的說:我們可以把冰塊放到太陽下曬一曬,;還有的說:放在熱水里熱水,冰也會融化的。有的孩子說熱水有的說冷水,我當場做了實驗,驗證熱水比冷水更快。在活動中孩子的積極性高了,效果較好。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讓幼兒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腐爛和分解的白色垃圾。
2、教育幼兒用紙袋或布袋裝東西。
活動準備
1、Ppt課件:白色污染
2、塑料袋人手一個
3、根據(jù)活動內容培育的兩盆花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知道塑料袋會污染土壤。
1、討論
這兩盆花我們一樣照料,為什么其中一盆死了?
2、出示兩盆花觀察比較
教師倒出死花花盆中的泥土讓幼兒觀察
(幼兒觀察后,發(fā)表看法)
小結:澆的'水被塑料袋攔住了,滲不到盆外去,泥土經常濕漉漉的,使花的根都爛掉了。而且,塑料袋對泥土還造成了污染,破壞了泥土的營養(yǎng),花兒吸收不到好的營養(yǎng),就死了。
二、課件演示:白色污染
幼兒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塑料袋對環(huán)境造成的污染。
討論:塑料袋會對環(huán)境造成什么樣的污染?
小結:亂丟的塑料袋堵塞了水溝,河流,形成了水災;動物吃了塑料袋死了;土壤被塑料袋污染了,植物也死了。
三、兒參與小實驗,進一步了解塑料袋是不會自行分解的。
1、教師提出實驗問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我們把塑料袋和紙一起放進水里轉,會怎樣呢?
2、幼兒討論,根據(jù)幼兒自身的經驗猜測結果。
3、幼兒觀察實驗,發(fā)現(xiàn)紙很快變成碎削,塑料袋還是沒有變化。
四、師生共同總結,塑料袋不容易分解。
1、怎樣防止塑料袋污染環(huán)境?
在生活中,我們要少用塑料袋,用完的塑料袋不能亂丟,放到垃圾箱中。
2、多用布袋或紙袋。
五、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讓幼兒自由討論,怎樣做才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大班科學優(yōu)質課:動物的防身絕招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1、聽音樂《水珠寶寶》拍手進教室。
2、引導幼兒玩水。大二班的小朋友們,杜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玩水了,我為你們準備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來玩,玩的時候注意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你我現(xiàn)了什么問題,還要注意別弄濕衣服和地,好了,去玩你喜歡的玩具吧!
。ㄍㄟ^提問引出特點)
3、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你們玩了這么長時間的水,你們發(fā)現(xiàn)水是什么樣的,它有什么特點呢?(無色、無味、透是的,會流動)說了這么多,讓我產一起看看是不是這樣的,
4、好了,小朋友們這么喜歡玩水,平時也會用去好多的水,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水嗎?(出示投影)
5、朋友們看,在這幅圖里,大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水,有一部分流到土地里,開有成了地下水,還有一部分被蒸發(fā)到了天空中,又隨著水回到了大海里,就這樣不斷的循環(huán),我們才有這么多的水。
6、你們知道了有關水的這么多知識,那你們知道水會變身嗎?現(xiàn)在就請你們和我一起來為它變身。
7、(出示實驗器材)請找到自己的那一組,看一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哪些東西,有鐵架臺、酒精燈、燒杯、石棉網等,在實驗前,先請小朋友看一看大燒杯里有什么(冰),那么你們在什么地方風過冰呢?(冬天)為什么冬天容易見到冰?(水遇冷變成冰)原來水寶寶遇冷就會變成冰,那么請你們把冰拿出來放在手里捂一捂,看看會怎么樣?(融化了)冰為什會化呢?(冰遇熱會化掉)好,現(xiàn)在請小朋友用灑精燈把燒杯里的`水,加熱,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出現(xiàn),注意在操作的過程中別燒到手,并把你看到的,記錄下來。
8、小實驗員到老師這來,誰能夠告訴我,你在實驗的過程中,看到了什奇妙的現(xiàn)象(有白氣),還在哪會見過這種現(xiàn)象呢?這說明了水遇熱會怎么樣?當水蒸汽碰到玻璃以后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玻璃上有什以?為什以會有水珠?(水蒸汽遇冷又會變成水)
9、小朋友們,水寶寶的變化多不多?可以變成冰、水、水蒸汽三種,那你們知道水寶寶有什么作用嗎?請小朋友們一起看錄像。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我園大多數(shù)孩子都生活在農村,而且有許多孩子的房前、屋后都有一片竹林,孩子們雖然都喜歡在竹林下做游戲,但是對竹子的認識仍然停留在感性認識之上,并沒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而且近期我班有部分幼兒到附近古鎮(zhèn)游玩的時候,買回了一些用竹子制作的玩具,并且?guī)У桨嗌蟻砗托∨笥岩黄鹜,還相互討論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椅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籃子,我們家的竹子可以做筷子等等,興趣非常濃厚。我想,何不讓孩子們在已有的興趣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地了解一些竹子的外形特征、種類及用途,激發(fā)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探索興趣,因此,我設計了大班科學活動——《多變的竹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發(fā)展幼兒細致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學會與同伴分工合作。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鄉(xiāng)土文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并觀察竹子的外形特征,了解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難點:發(fā)展幼兒細致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分工合作制作出竹制品。
【活動準備】
1、活動前讓幼兒初步了解各種竹子,豐富其關于各種竹制品的有關知識。
2、部分竹制品的成品,如:竹傘、竹笛、竹筒、竹杯、快板、白紙等。
3、自制部分不同種類的竹子圖片。
4、各種竹片、竹條、竹圈、竹筒以及線、剪刀、膠棒、透明膠、彩色紙等各種相關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幼兒用竹子制作竹玩具
1、教師提供材料讓幼兒進行操作探索,相互合作。
師:“寶貝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一個非常好玩的地方,你們想去嗎?”?
師:“那就跟我走吧!”教師帶領幼兒走過竹林來到操作現(xiàn)場!扒疲@里有這么多的材料,你們想不想玩一玩?”
師:“那現(xiàn)在就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選你們需要的材料,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做你們喜歡的玩具吧,每種材料端一筐,你們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做!苯處熯M行巡回觀察指導。
2、作品展示
師:“我看見好多寶貝都做好了,那把你們做好的玩具都拿過來,讓我們大家看看!庇變簩⒆约褐谱鞯淖髌纺迷谑稚。
師:“跟你的好朋友說一說你們都做了什么玩具呢?”幼兒進行相互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進行簡單介紹。
二、觀察認識竹子
1、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感知竹子和竹筍的外形特征。
師:“寶貝們,告訴老師你們手中的玩具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那你們認識竹子嗎?竹子到底在哪兒呢?”幼兒回答,并尋找自己周圍的竹子。
師:“那現(xiàn)在就把你們手中的玩具放在桌子上,和老師一起去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竹子吧,然后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想到的告訴老師!庇變鹤杂山Y伴,對竹子進行自主探索。
2、教師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講述。
師:“把你們看到的,摸到的竹子的樣子告訴我們吧。”幼兒相互交流。
師:“竹子長的什么樣子呢?” “竹子的身上有什么呢?” “竹子在很小的時候我們叫它什么呢?” “它長得像什么樣子呢?”
師:“筍殼就象竹筍的'衣服,因為竹筍寶寶很怕冷,所以在外面穿了很厚很厚的衣服,慢慢的等竹筍寶寶長大了,它就脫去厚厚的外套長成竹子了。”
三、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認識竹子的種類。
1、幼兒講述
師:“其實竹子有很多種類,那你們知道我們身邊的這種竹子叫什么嗎?” “現(xiàn)在老師來告訴你們,它叫慈竹。那除了慈竹你們還知道哪些竹子呢?把你們知道的竹子告訴身邊的好伙伴!苯處焹A聽后請個別幼兒講述。
2、教師出示圖片。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漂亮的竹子圖片,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認識它吧!
四、認識竹子的用途,并出示幼兒平時收集的部分竹制品 。
1、了解竹子的用途
師:“原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么多種竹子,你們知道嗎,我們中國被叫做世界竹子之鄉(xiāng),還被叫做竹子王國呢!那你們知道竹子在我們生活中都有什么用處嗎?動動你們的小腦筋,把你想到的竹子的用處身邊的好伙伴聽聽。”教師傾聽后請部分幼兒講述。
師:“寶貝們,你們找一找在你們旁邊還有什么是用竹子做的。”引導幼兒說出裝材料的簸箕、籃子和用來坐的席子是用竹子做的。
2、教師出示幼兒收集的竹制品
師:“小朋友都告訴了老師竹子有這么多用處,你們可真棒,老師這還有許多小朋友在洛帶古鎮(zhèn)玩時帶回來的用竹子做的玩具,你們看這是什么?” 出示部分竹制品的成品。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這是什么呢?” “那你們知道紙是用什么做的嗎?” “其實紙也是用竹子加工制作成的!
五、師生互動,共同玩耍幼兒用竹子制作的玩具。
師:“剛才你們用竹子制作了這么多玩具,現(xiàn)在就拿上你們自己制作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吧!”幼兒愉快地自由結伴玩耍,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竹子對于孩子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是真正了解竹子的寶貝不多,因此我根據(jù)孩子的興趣設計了這次活動,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去了解身邊常見的事物。由于本次活動是在幼兒園旁邊的竹林中進行的,很貼近農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興趣非常濃厚,整個活動很輕松、愉悅。環(huán)節(jié)設計也很清晰,重難點明確,整個活動設計是以幼兒為主體,充分體現(xiàn)了師幼互動、生生互動。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現(xiàn)象”。影子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也是常見的現(xiàn)象。但是,“親手讓影子動起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十分新奇,熟悉與新奇的碰撞可以激發(fā)幼兒學習的欲望。加上大班的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他們喜歡做做玩玩,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并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制作、實驗、記錄等操作能力,這些經驗、能力為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因此,我設計了本次動畫游戲形式的科學活動“會跳舞的烏龜”,讓幼兒通過親歷—感悟—實踐來發(fā)現(xiàn)、獲得一些有關影子的感性經驗,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嘗試在探究中尋找答案,知道烏龜會跳舞的原因。
2、能通過動手探索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系,并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一個適合探索影子的活動室。
2、教具:大手電筒、彩色的大烏龜、磁帶《森林狂想曲》。
3、學具:每人一個小手電筒、一張白紙、一個彩色的紙烏龜、一張記錄單;水母、章魚、海馬等圖片若干;膠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搭建感悟支點,激發(fā)探索興趣。
播放音樂,教師在手電筒、膠水和白紙的幫助下示范烏龜跳舞。
教師:“小烏龜跳得怎么樣?”“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呢?”
。ㄔu析:這一激趣環(huán)節(jié),旨在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支點,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會跳舞的烏龜”正是幼兒感悟的一個支點,為下面環(huán)節(jié)的展開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探究質疑——自主探究質疑,體驗發(fā)現(xiàn)樂趣。
。ㄒ唬┑谝淮螄L試。
1、教師引導、鼓勵幼兒在白紙、膠水、手電筒的幫助下進行大膽嘗試。同時提醒幼兒把白紙的一面對著自己,手電筒放在對著烏龜?shù)囊幻姹硌,鼓勵幼兒互相表演,發(fā)現(xiàn)問題,互相幫助解決。
2、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小烏龜“跳舞”的秘密。
討論:“小朋友,你們的小烏龜‘跳舞’了嗎?” “小烏龜為什么會‘跳舞’的呢? 你們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手電筒有光,當光照在小烏龜上就出現(xiàn)了烏龜?shù)挠白,手電筒動了,小烏龜(shù)挠白右哺鴦恿,看起來就好象烏龜在‘跳舞’了!?/p>
3、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為什么有的烏龜會“跳舞”,有的卻不會“跳舞”。
、僬故尽疤琛迸c“不跳舞”的烏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尋找發(fā)現(xiàn)其中的秘密。
、谟懻摚骸盀槭裁炊加檬蛛娡舱樟,有的烏龜會跳舞,有的卻不會呢?”
師幼共同小結:“原來,當小烏龜?shù)念^、尾巴和腿都沒有涂膠水,并且都向上翹時……小烏龜就會‘跳舞’了!
。ㄔu析:有思才會有疑,有疑才會有動力。幼兒在活動中充分地與材料、環(huán)境、他人互動,興趣盎然地參與到了教學全過程中,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感知發(fā)現(xiàn)小烏龜跳舞的秘密,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獲得了學習的發(fā)展。)
。ǘ┑诙螄L試。
1、再次探索前的設疑:“小烏龜會跳哪些動作呢?”
教師進行示范“請小朋友看看手電筒是怎么動的,烏龜?shù)挠白佑质窃趺磩拥摹!保ㄊ蛛娡餐,烏龜(shù)挠白泳屯遥┏鍪居涗洷、紅色和黑色箭頭符號,讓幼兒根據(jù)觀察結果演示記錄。
2、幼兒兩人合作,一起嘗試、探索發(fā)現(xiàn)光源位置和影子位置的關系,并記錄結果。
3、幼兒做好記錄后,與其他幼兒交流。
4、展示幼兒的記錄,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歸納總結:當手電筒向上時,小烏龜?shù)挠白泳拖蛳;當手電筒向下時,小烏龜?shù)挠白泳拖蛏;當手電筒向左時,小烏龜?shù)挠白泳拖蛴摇?/p>
5、隨音樂表演,從玩法上進行調整,體驗探索的樂趣。
。ㄔu析: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采用了探索法、記錄法、體驗交流法等來突破難點。幼兒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錯誤,驗證錯誤,最終獲得一定的科學經驗。)
三、遷移經驗,實踐提升——動物舞會:
1、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嘗試讓其他海洋動物“跳舞”,發(fā)現(xiàn)有關其他事物的影子的奧秘,體驗探究的樂趣。
2、最后集體隨音樂進行歡快的動物舞會,(溫馨提示)可以單獨、亦可以結伴表演給客人老師看。
(評析:學習不僅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學習最終的目的是要把知識經驗轉化為生活實踐經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遷移實現(xiàn)了顯性的知識技能的遷移,可以說是活學活用。)
活動反思:
一、幼兒不同于成人,他們不是“聽”科學、“看”科學,更不是“想”科學,而是“做”科學。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有這么一句話:“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的。他自己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知識;他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敝挥杏變河H歷真實的探究過程,才能使其掌握認識世界的金鑰匙。所以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遵循適合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又有 一定挑戰(zhàn)性的原則,以“會跳舞的烏龜”作為感悟的支點,以疑激趣,以趣激活,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使孩子們在做中思考,做中動手實驗,做中創(chuàng)造,做中進步。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起源:秋天來了,我?guī)ьI小朋友走進田野,去認識多彩的秋天。他們看到了紅紅的小野棗,飄飛的蒲公英……自然會產生一些問題,“野棗為什么會長在這里?”“蒲公英要飛到哪里去呢?”……由此我設計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讓幼兒探究種子是如何進行傳播的。
依托:《好吃的種子》這課讓幼兒認識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風的作用》和《梨子小提琴》都簡單涉及到種子的傳播,基于以上活動,進行拓展和延伸,設計生成了《種子娃娃有辦法》這一活動 。
內容:本活動主要以蒲公英,蒼耳,蓮子為例,讓幼兒具體感知種子是如何通過風,動物,水來傳播的,繼而激發(fā)幼兒探索其他傳播方式的興趣 ,最后以《蒲公英的種子》這首兒童詩結束,讓幼兒探索自然的同時提高語言能力,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幼兒基本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思維已經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了,能認識到事物之間簡單的邏輯關系,而且大部分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也有少數(shù)幼兒交流和分享的意識淡薄!毒V要》中明確指出科學知識是在幼兒的探究之后,在幼兒交流討論中形成的。所以教師應通過提供交流的.平臺,促進有效的互動,鼓勵幼兒交流發(fā)現(xiàn)。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教師在活動中起引導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并且考慮幼兒對種子已有的經驗和潛在水平之間的距離,在本活動中我預設了以下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種子的不同傳播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
2、能與同伴共同探究,用適當?shù)姆绞胶驼Z言表達自己的認識。
3p培養(yǎng)幼兒喜愛大自然的感情,產生繼續(xù)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本活動的重點是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了解種子不同的傳播方式,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難點是引導幼兒在提問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討論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關于種子的各種圖片和資料 帶領幼兒到野外實地觀察體驗,收集種子,豐富幼兒的前期經驗。
2.實物準備:蒲公英,蒼耳,蓮蓬、放大鏡,臉盆,水,這些實物可以讓幼兒形象直觀的了解探究的對象
3.課件準備:自己提前制作
【教學方法】
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和討論交流來進行學習的,我為幼兒提供接近鄉(xiāng)土生活的活動材料,幼兒也更喜歡動手擺弄,這時候他們一定會躍躍欲試,期待著去操作去尋找種子的各種傳播途徑。三個平行的小實驗也將不斷擴展幼兒對種子傳播的認識,教師在引導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采用觀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討論法,進一步幫幼兒梳理思路,提升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9-1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9-05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9-19
大班科學教案06-28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8-28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1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