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fā)現“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區(qū)別形近字。
2、認讀5個生字,培養(yǎng)認字的多種途徑。
3、在讀詞語、背詩歌的過程中積累詞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兒歌,感受祖國的領土遼闊,培養(yǎng)良好語感。
5、能以“六一“兒童節(jié)的慶祝活動為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并在口語交際中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6、通過展示課外識字情況,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7、學習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二、重點、難點。
1、復習鞏固所學漢字。
2、學會正確運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三、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1、認讀形近字: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請學生認讀:生字卡片:令、今、烏、鳥、廣、廠。
。2)仔細觀察、比較,發(fā)現本組漢字的規(guī)律。
。3)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的.“烏、今、廠”比“鳥、令、廣”少了一筆。
。4)教師出示另一組生字卡片,學生認讀:生字卡片:日、白、田、目、電、旦、舊、由、甲、申。
。5)仔細觀察,比較,發(fā)現這組漢字的規(guī)律。
(6)學生歸納,教師小結:這組字中,除“日”字外,都在“日”這個字上,加了一筆。
。7)反復認讀這兩組生字卡片。
。8)教師小結:這就是“加一加,減一減”的識字方法。
。9)拓展練習:在你學過的漢字中,還有這樣的例子嗎?
2、我會認:
。1)反復朗讀“我會認”中的漢字。
。2)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夠記住這五個字?
(3)拓展練習:給“口”字加兩筆,能變成________。
。ǘ┤辗e月累。
1、我會讀:
。1)出示詞語卡片。
。2)學生自由練讀。
(3)采用多種形式檢查讀。
2、我會連:
。1)出示漢字卡片,認讀生字。
。2)出示音節(jié)卡片,認讀音節(jié)。
引導學生區(qū)別聲母:z──zh,c──ch。
。3)連線。
。4)檢查連線情況。
第二課時:
(一)讀讀背背。
1、借助拼音朗讀兒歌。
注意引導認讀:祖、嶺、盛。
2、再讀兒歌。思考:短詩中描寫了哪些地方的什么景色?
3、在地圖上指出這些地名的位置。
4、這時,你有什么體會呢?
5、再次練習朗讀兒歌,試著背下來。
6、小組合作練習背誦。
7、展示背誦效果。
(二)展示臺。
1、識字加油站:
(1)說說你喜歡讀的課外書的名字。
(2)把從書上收集下來的生字,在小組里交流。
。3)說說看,在小組內交流,你又學會了多少個生字。
2、比比誰最快:
(1)復習26個漢語拼音字母。
。2)練習找頁數。
(3)學習音序查字法。
①老師認真指導“寬”的查字過程。
、趯W生練習查找“愛、往、解、準、樓”。
第三課時:
。ㄒ唬┘と。
播放一段幼兒園小朋友慶祝“六一”的活動錄像,啟發(fā)提問:錄像中的小朋友正在做什么?他們?yōu)槭裁催@么快樂?
。ǘ┯懻摗
上幼兒園的時候,你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jié)的?跟同學交流交流。
。ㄈ┯懻。
小學的第一個“六一”兒童節(jié)你們想怎樣迎接?
1、小組討論。
2、派代表進行班級匯報。
3、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評議哪一小組提議好而且可行。
。ㄋ模┟鞔_目的,各小組分工合作。
。ㄎ澹┩瑢W之間互贈節(jié)日禮物。
語文教案 篇2
知識目標:朗讀全詩,感悟詩中的詩句的深刻含義。理解“山”和“!彼N含的意思,聯系生活,進一步理解思想感情,感悟人生。
能力目標:反復朗讀,品味語言,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相信理想可以實現,要為之不懈奮斗。
教學重點:順暢地朗讀這首詩,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詩中“!焙汀吧健彼N含的深刻意義。
教學方式: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重點是朗讀全詩,整體感知課文,初步學會如何朗讀、齊讀,討論第1節(jié)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情分析:人教版新課程改革教材,各個單元以專題形式出現,第一單元專題:怎樣面對人生的困難與不幸。對剛入中學的初一學生來說,這首詩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詩的第一節(jié),詩人以孩子的口吻敘述,容易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
2、導語設計1:同學們,如果我們不是生活在古老悠久,充滿魅力的首都北京,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頭可見的只有高聳入云的大山,蒼蒼茫茫,連綿不斷,你會想到什么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由同學的回答,導入新課:同學們的想法和詩人王家新小時候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詩人根據自己成長的歷程寫的一首詩《在山的那邊》。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二頁第一課《在山的那邊》。
導語設計2:同學們回憶以下,你的童年有過怎樣的幻想?導入新課。
3、作者簡介和題解:王家新,1957年出生在湖北省山區(qū)---武當山下,一直到1978年讀大學才走出大山。1982年畢業(yè),到師專任教。后來為更高的追求,又在1992年到英國,1994年回國到北京教育學院任教。本詩是作者“小時候”的真實寫照。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讀準字音,利用工具書,、詞典解決字詞(投影)
提出齊讀課文的要求。
癡想chī 隱秘yǐn 鐵青tiě 凝成níng 誘惑yu 喧騰xuān 扎下zhā 漫濕màn 一瞬shùn間
3、學生自己讀課文,讀出語氣,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
提出朗讀課文的要求。(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
同學回答,互相補充。
第1節(jié)詩,寫了我童年時候的想望和困惑,現實中“山”和“!保
第2節(jié)詩,寫了我長大后的拼搏和奮斗,山”和 “!笔抢硐胫械木辰纭
三、朗讀、分析第1節(jié)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出示下列問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1)這一節(jié)寫作者什么時候的事?
(2)“我”想了些什么?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為什么說“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同學們通過想象思考)
(4)這里“山”與“!狈謩e指什么?
討論明確:(1)童年時。 (2)山外世界,爬到山頂看海,沒看見海,看到“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我”哭著回來了。 (3)“我”沒看見大海,看見的依然是山,非常沮喪、失望,看到山也好像“鐵青著臉”嘲笑“我”。擬人手法。 (4)現實中的山,也是一種阻礙他們想實現的實際生活的世界。大海,一個想象中世界。
四、作業(yè):讀一讀寫一寫 每個詞一行,每行5遍。
第2課時:重點是討論第2節(jié)詩,感知全詩內容,感悟人生。
教學過程:
一、字詞擂臺賽,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略
二、朗讀第2節(jié),思考、分析:
1、 自己大聲讀(要求讀出語氣來,體會作者感受。)
2、 投影下列問題,分組討論:
。1)這一節(jié)中的“山”與“海”又指什么?
(2)指名朗讀“因為我聽到還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你怎樣理解這些詩句?
。3)指名朗讀“在山的那邊,是海嗎?……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你對這些詩句如何理解?
討論明確:(1)“山”重重艱難險阻,“!崩硐刖辰纾ā坝眯拍钅傻暮!币竭_理想境界,必須歷盡千辛萬苦,有堅定信念,百折不撓。 (2)作者相信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渴望理想的實現。理想日日夜夜在心中激蕩,鼓舞“我”不懈地奮斗,滋潤著心靈;充實而有活力,給“我”鼓舞,令“我”激動?莞桑簩硐氲目释#3)相信人生存在著一種更高的境界,相信在翻過無數座山后,終會攀上這樣一個頂峰,相信在歷盡磨難后,那最終的“!苯K會照亮我們的眼睛。
三、聯系生活,感悟人生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圍繞: 要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2、詩人的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的呢?
引導學生理解:詩的語言是非常凝練而又有豐富內涵的。
3、 小組合作學習:請找出你喜歡的并認為含義深刻的詩句細細品味,或者你最喜歡的一句,說明理由。你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也畫下來一起討論,互相交流。看誰的眼睛最敏銳,能發(fā)現美,能發(fā)現問題。
引導、點撥:
。1)、“鐵青著臉”這句詩非常形象,“我”本希望看見大海,結果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望見的依然是山,“我”真是大失所望,沮喪極了。
。2)、怎么看出“我”是好不容易爬上了山頂? “終于”這個詞可見爬上山頂費了很大力氣,花了不少時間。這正是詩的語言特點:用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詩人主觀的感受。正如杜甫的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感傷的時候,看見美麗的花也像在流淚一樣。
。3)你能讀出這種感情么?
“媽媽,那個海呢?”(師故意帶著怨恨的口吻朗讀) 主要是疑惑不解,因為媽媽一般不會欺騙自己的孩子,“我”沒看到海就很疑惑又很失望的問媽媽。在這里主要是失敗之后仍不灰心,繼續(xù)尋找、追求。你用這種心情把這句詩讀一下。
。4)難點: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很輕的,怎么會下深根?
點撥:“種子”比喻媽媽給“我”的信念,然而童年的認識畢竟是膚淺的,所以說是飄來的。后來“我”不懈努力,這種信念就在“我”心中扎下深根。可見,理想的樹立也需要日積月累,像滴水穿石那樣才能讓他扎下深根。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那么,在朗讀時,應該怎么讀? 全班齊讀,體會讀法!帮h”和“扎”都作重音處理。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5)如果對這些困難估計不足會怎么樣? 從這句詩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生活中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舉成功,一旦失敗就灰心喪氣,不要企圖一舉成功,要能承受住失敗和挫折,只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6)為什么說“枯干的心靈”?
說明要實現理想必須經歷失敗,“我”對理想的非常渴望。只有理想能滋潤“我”的心靈,使“我”的心靈不再枯干,而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的翻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戰(zhàn)勝失望之后,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這句詩很有人生哲理,當理想實現的時候,人們是多么興奮、驚喜啊! 可見,遇到困難時,理想能激勵我們戰(zhàn)勝困難。
4、寫作特點:1、運用象征手法,意象壯闊,意蘊豐富。2、詩歌語言凝練,含義深刻。
四、在深入理解了詩的內涵的基礎上,全班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延伸與拓展:
詩人成長中的艱難探索一定早已打動了成長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學習中,一定也有無數座山,等著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說這首詩給你的啟示。
同學自由暢談。
六、結束語:
沒有遠大的理想就沒有不懈的追求,正是在艱難曲折的求索過程中,我們的人生才充實而有意義。正如歌中所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失敗和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對剛跨進中學大門的同學們來說,有很多困難正等著你,其中最大的一座山就是你自己,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沒有信心?好,那就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克服重重困難,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七、布置作業(yè):請你把自己的生活經歷用文字表達出來,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
八、板書設計:
在山的那邊
王家新
“!薄硐刖辰
象征
“山”——重重艱難險阻
教學反思:在進行內容學習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
1、如何拿書,2、齊讀的要求即如何讀出語氣和感情,3、齊讀的要求,4、學生分組討論的要求。
“導”、“引”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以及朗讀的內化要求,并將兩者有機的結合,引導學生反復地朗讀,認真地品味語言,不斷地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得到熏陶,形成語感。現代教學媒體進一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力圖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語文教案 篇3
[寫作要求]
1、抓住特點:仔細觀察所寫景物,捕捉在特定季節(jié)中所寫景物的特點。
2、層次清晰:注意描寫要有層次,學會定點觀察,移步換景。
3、突出重點:安排好詳略,突出所寫景物的最鮮明的特色,不“平分秋色”。
4、靈活寫景:有意識地選用描寫景物的方法:擬人、比喻等。
[描寫景物的方法]
1、把景物擬人化。
2、用比喻的方法來描寫景物。
3、用色彩來描寫景物。
4、用比較的方法老描寫景物。
[參考例文]
秋天
以前,我認為秋天是最最令人討厭的季節(jié),我恨秋天。那天我慢慢地走著,路邊那些丑巴巴的楊樹的葉子枯黃了,大著旋兒落下來,有的像小孩蕩秋千,有的像水滴落在地上,還有的像飛機降落,我悲哀地望著枯黃的葉子,知道它們已經不行了。可是,到了姥姥家,推開笨重的大鐵門,浮現在我眼前的不是那些丑巴巴的枯樹,不是那些已經枯黃、腐爛的葉子,而是那些美麗的菊花!阿,秋菊開得是那末燦爛,有的昂首挺胸,有的秋光燦爛……
還有那火紅火紅的雞冠花,美麗極了。后來,我越來越喜歡秋天了。
每天,在電視里、電腦里看到金光閃閃的水稻,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子,橙色的橘子收獲時,我的臉上總會浮現出快樂的笑容。
今天,我背著書包高興地走著,路邊那些可愛的楊樹的落葉“沙沙”地響,好像對我說:“秋天來了,多穿一些衣服,別凍壞了身子。”到了學校,花壇里有那美麗的月季花,有紅的,有粉的,還有黃的……爬山虎的葉子已經慢慢地變紅了,把墻染成了一片紅色。
“沙沙沙”……“沙沙沙”……秋雨落在枯黃的葉子上,和落葉一起飄下來,好似一對要好的舞伴。秋雨落在凋謝的花瓣上和花瓣一起落下來,真美呀!阿,原來秋天這么美呀!我愛秋天。
[參考題目]
觀察秋天的景物,寫一篇文章,記下所觀察的景物和當時的感受。題目自擬,但標題中必須含“秋”字。
第十次作文
第十一次作文指導
[訓練目標]
觀察與描寫訓練:寫景,做到層次清楚。
[寫作指導]
寫景,要寫真景物,寓真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為一體。好的景物描寫應該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也”。賦景物以人的感情,或喜,或悲,或愛,或憎,或樂,或愁,景中有情,情景俱出。如:
在赤水河畔的赤水市有一片一望無際的竹海。竹海與赤水河相生相伴,血脈相連。茫茫竹海為赤水河涵養(yǎng)水源,讓它源源不斷,滔滔赤水河又為竹海推波助瀾,使它生息繁衍。他們相濡以沫,營造出一片綠色世界。
茫茫竹海同古老的赤水河一樣,充滿了神奇美妙的色彩,流傳著無數傳奇般的故事。
有人說,竹海生于遠古。幾千年前,漢、苗、彞等兄弟民族就生活在這片竹海之中。他們自稱為竹王的子孫,以竹為自己的圖騰,用竹的高節(jié)、虛心塑造著自己的靈魂,而竹海又以無窮的財富養(yǎng)育著他們。各民族親如手足,共同營造這美好的家園。
也有人說,竹海源于近代,源于赤水人的辛勤勞動,源于赤水河的滔滔乳汁。
赤水市的葫市鎮(zhèn)是竹海的中心,也是竹海的發(fā)祥地。據說這一帶原本沒有楠竹。二百六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黎理泰的年輕人,從東海之濱的福建搬來了三株楠竹,靠著赤水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靠著赤水河用肥美的綠水滋養(yǎng),這三株楠竹終于繁衍出一片又一片蔥綠的楠竹林。如今這里已擁有連片楠竹30余萬畝,各色各樣的雜竹林15余萬畝,成為名揚九州的國家森林竹海公園。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望著這綠浪排空的汪洋大海,你的心難道不會生出躍躍欲試的激動嗎?
車在竹海中前進,你會感到綠浪中“游泳”的無比愜意。一會兒象跌進了墨綠色的波谷,一會兒又象被拋向了綠浪滔天的浪尖。那份刺激勁兒喲,絲毫也不亞于在亂石崩云,濁浪排空的太平洋中搏風擊浪!
“潛”入這綠色的海底,漫步進入楠竹林中,你更會激動不已。一根根粗壯的楠竹拔地而起,筆直向上,擎天柱般地撐起一片綠色的天穹。嘿,那氣勢,簡直讓你恨不得立刻變?yōu)橐桓撔母吖?jié)的`擎天柱不可!
鉆出綠浪,便是綠浪環(huán)繞、高聳入云的“觀海樓”。危樓之上,憑欄遠眺,滾滾濤聲鋪天蓋地而來。這時,在你的面前猶如展開一幅歷史滄桑的畫卷。無論是火紅的旭日躍出莽莽竹海,還是如血的殘陽西沉滔滔綠浪,都會勾起你無限的遐思,牽動你憂國憂民的心腸。
明月上高樓,玉兔浮綠浪,滿眼清暉世界。輕風徐來,暗香撲鼻。把酒臨風,你會禁不住意氣風發(fā),寵辱皆忘!
竹海四季,美不勝收。夏秋滿眼翡翠蔥蘢,珍禽異獸活躍其間;隆冬遍地瓊花玉樹,冰晶玉潔蕩胸滌懷。春天萬物盎然,一派生機。那竹筍在地下熬過了凍地冰天的“煉獄”之后,沖破陳年積土,掀翻猙獰頑石,迎著春風旭日,直指藍天。微風一吹,春筍嗖嗖拔節(jié)之聲如歷歷在耳。此時此刻,你會感到一股無比巨大的生命力量充滿全身。竹海中的“天鑼”“地鼓”更是神奇無比。在一面數十米高的弧形丹巖絕壁之下,只要你一開口說話,便有鏗鏘“鑼”聲自天而降,瑩繞于竹海之上,回蕩于耳畔身旁,為你擊節(jié),為你叫好。
去“天鑼”約一公里有一丹巖石級,便是“地鼓”。這三百六十級石級,只要你一踏上其中二百四十級,便有“咚咚”之聲應履作響,鏗鏘激越,恰似大地之神奏響吉祥的鼓樂,為你的人生旅途祁吉祥、壯行色、鼓舞你一往無前,所向披糜!
景物描寫,怎樣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
1、要賦景物以人的感情。不能為寫景而寫景,景中要有情,情隨景而出。如《春》,作者寫“春草圖”,抒發(fā)了對春的生機的贊許之情。
2、情與景要和諧統一。心中有怎樣的情,筆下就有怎樣的景,情和景應該是統一的。如:“我拖著沉重的腳步向家中走去。一路上景色真美:野鴨在溪水中漫游,羊子在草地上蹦跳┅┅”文中的情與景顯然是不協調的。
3、要充分展開聯想。由眼前的景想到與之有一定聯系的物,既擴大景的內容又自然地抒發(fā)了作者的情懷。如《春》中的“春花圖”寫桃、李、杏爭芳吐艷,聯想到秋天果實累累,開拓了更美的意境,抒發(fā)了對春光的喜愛之情。
第十一次作文
仔細觀察周圍的景物,寫觀察日記。要有情感。
語文教案 篇4
活動名稱我們都是好朋友
活動目標1. 加深友誼,了解一些交朋友的方法,增強交往能力。
2. 初步形成熱愛集體的情感。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班級集體照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的好朋友
開學已經一個月了,我們現在是大班的'孩子了,我們從小班到中班已經兩年了,現在小朋友已經越來越喜歡到幼兒園來了,幼兒教案《幼教大班語文教案 《我們都是好朋友》》。除了我們要學本領之外,還因為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朋友,請你們說說你最好的朋友。
幼兒自由討論。
二、情感激發(fā)
你們是怎樣交到好朋友的呢,老師先告訴你們我和我最好朋友的故事,然后請你們來說說你們是怎樣交到好朋友的。
教師總結,原來可以有很多交朋友的方法。
三、為朋友畫像
。1) 現在,請你們仔細地看看你的好朋友,他長得有什么特別讓你一眼能夠認出他?
。2)
現在你們已經熟悉朋友的長相了,去為你的朋友畫張相吧,我們的墻上有很多照片,還有我們的集體照,你們可以看著畫,也可以看著朋友畫。
四、在區(qū)角展示
猜猜他們是誰?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處理思路:
課文比較長,讓學生在自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可以用加小標題來落實,然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體會小英雄的勇敢。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本課的12個生字,了解新詞的意思。練習快速、正確地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試著給課文每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自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用加小標題的方式來落實,然后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體會小英雄的勇敢。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在閱讀過程中,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通過文本和自己的體驗,感受雨來熱愛祖國、機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抓住關鍵句子體會小英雄的勇敢
教學難點:
練習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課文并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時數: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一心把生的機會留給別人的可敬的小紅軍,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一位叫雨來的`小英雄。(板書:小英雄雨來)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二、初讀解疑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邊讀邊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在還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3.同桌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討論一下,看看有沒有新收獲。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抓住各部分要點,大體了解課文內容,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也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讀,試著給課文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2.指名簡要復述課文大意。
四、課堂練習
寫生字詞
第2課時
一、研討品讀
1.激趣:同學們讀得十分認真,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把這么長的課文讀明白了。只是,老師還有些問題不明白,你們能幫幫老師嗎?(出示問題:課文哪幾個部分最能表現雨來是個小英雄?為什么?)不要急著回答,讓我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把這個問題想全面了再回答好嗎?如果有必要,小組內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交流,師巡視。
全班討論,結合朗讀課文的重點詞句,老師著重點撥:
巧妙地幫助掩護了交通員李大叔;意志堅強,面對敵人的哄騙利誘和嚴刑拷打堅貞不屈;利用自身特點,機智勇敢地從鬼子手中逃脫。
2.過渡: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聽出了你們已經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動,你們喜歡讀它嗎?那就再快速地讀一次,邊讀邊想邊想,圈圈畫畫,看看文章還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結合學生的交流匯報,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三次寫景,四次寫到識字課本的作用,體會雨來熱愛祖國的品質。
3.指導朗讀,體會課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
4.質疑: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讓大家?guī)蛶湍愫脝幔?/p>
二、拓展
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我們已經認識了雨來。他的所作所為讓你感動了沒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說的嗎?(扮演角色對話)
三、作業(yè)
在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小英雄雨來,被他的愛國精神和堅強意志所感動,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位小英雄。課后請大家要以下的作業(yè)中任選兩項完成。
1.點擊“資料袋”,了解戰(zhàn)爭給人民、特別是兒童帶來的傷害。
2.仔細閱讀管樺的中篇小說《小英雄雨來》。
3.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或其他小朋友聽。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德育點:了解人類探索精神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知識點:了解評論的文體特征;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從事例中引出觀點、層層深入說理的特點。
技能點:繼續(xù)培養(yǎng)搜集、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評論的能力。
【教學重點】
了解評論的文體特征。
【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從事例中引出觀點、層層深入說理的特點。
【教學設想】
了解新聞評論的特點。新聞評論屬于新聞文體,不屬于記敘文。教學中只要讓學生了解它的新聞性即可。
理解本文的觀點和證明觀點的方法,以及作者說理的層層深入。至于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等知識,點到即可,不必花大多時間深究。
體會作者提出的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精髓,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理解發(fā)揚這種精神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課我們學習了一篇題為《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的消息,我們不僅學到了有關消息的知識,還了解了航天飛機的爆炸給美國航天事業(yè)帶來的巨大影響。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失事雖已成為過去,但那悲壯的`場面,卻引起了人們的追思,在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這一事件引起的世界關注和震驚之余,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是止步不前還是一往無前,義無反顧?郝銘鑒寫的《“挑戰(zhàn)者”號追思》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評論文章,作者由此及彼,層層深入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闡明了自己的觀點,給人以啟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必將從中獲得很深的啟示。
。ǘ⿲ёx課文
1、檢查預習,利用工具書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應掌握的字、詞的幻燈片;脽羝唬
a、利用工具書,給下列紅字注音。
驚心動魄 座右銘 堅持不懈
b、詞語積累
、俟收息陂_拓③啟迪④震耳欲聾⑤座右銘⑥驚心動魄
、吒咛幉粍俸嗦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2、默讀課文,篩選信息。
。1)認真閱讀第1段。
、傥恼麻_頭針對“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舉出什么事例,提出了怎樣的看法?
文章開頭針對“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爆炸的事實,擺出第一位參加航天飛行的“平民”37歲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蒙難的事例,提出:“雖然沒有實現上兩次‘太空課’的愿望,卻以自己的勇氣,為全世界上了驚心動魄的一課!边@種看法,不僅是對麥考利夫的探索勇氣的高度評價,高度贊揚,而且啟發(fā)人們深思:探索需要勇氣。
②段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對美“挑戰(zhàn)者”號升空后爆炸這一事件的看法?
。2)認真閱讀第2段。
、俦径螖[出了哪些事例,從這些事例中得出什么觀點?
第2段列舉了以下事例:
a、“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架飛機”,是由美國的萊特兄弟發(fā)明的,它于1903年12月17日試飛。
b、“世界上第一架載客飛機”,1908年5月15日飛行成功,10年之后開辟了第一條“倫敦-巴黎”國際客運航線。
c、“波音747”是美國制造的大型客機。
d、“空中客車”是歐洲一些國家合作制造的大型客機。
e、“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
、谧髡哂珊教祜w機聯想到早期的飛機,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是為了說明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說明在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史上,有一大批“勇敢者”推動了航天飛機和人類太空事業(yè)的發(fā)展。
教師生發(fā):
縱觀人類航空的歷史,可以看出,航空事業(yè)是在飛速發(fā)展的。這一切得益于飛機的發(fā)明者和駕馭者,得益于早期的乘客,因為他們具有“探索精神”、“勇敢精神”。所以,作者指出,他們這些人值得“大書特書”。相反,如果沒有飛機的發(fā)明者、駕馭者和早期乘客等一批人的勇敢精神,也就更不能有航天飛機和人類壯麗的太空事業(yè)。作者在列舉大量事實之后,進而明確指出:“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本段結尾寫到“挑戰(zhàn)者”號雖已化為碎片,人類的探索精神卻得到了發(fā)揚。特別是在慘劇發(fā)生以后,曾經參加過航天飛行的美國參議員杰克·加恩和國會議員納爾遜說:“如果需要,我愿意明天再次升空!边@是何等的豪言壯語!以上的事例足以證明:航天事業(yè)需要探索精神、勇敢精神和獻身精神。
。3)精讀第3段。
、僮髡呤窃鯓舆M一步列舉實例說明“一切科學事業(yè)都需要有探索精神”的?
作者在“從早期的飛機到今天的航天飛機,是人類探索精神的物化”之后,緊承第2段明確提出“不僅航天事業(yè),一切科學事業(yè)都需要探索精神”的觀點,即全文的中心論點,并且對這種精神進行了剖析,這種精神既是創(chuàng)造精神,開拓精神,也是冒險精神,獻身精神。接著,列舉了大量的事例來證明這一觀點。事例有:生物學家達爾文并沒有因為昆蟲中毒而放棄對昆蟲的考察;化學家諾貝爾也并沒有因為炸藥爆炸而中止自己的化學試驗;俄國物理學家利赫曼和羅蒙諾索夫在研究雷電時,利赫曼教授觸電隨之倒地,然而,羅蒙諾索夫在給利赫曼念完悼詞之后,又繼續(xù)開始冒著生命危險揭示雷電的奧秘。
、诘3段,舉例:從航天事業(yè)轉到一切科學事業(yè);說理:從探索精神深入到冒險精神。文章說:“探索者總是面對著未知的世界,每前進一小步都會增加一百倍的艱險,因此這種精神既是創(chuàng)造精神,開拓精神,也是冒險精神,獻身精神!
(4)認真閱讀第4段。
①這些事例說明,一部科學史證明一條定理:為了開拓,必須冒險。自然科學如此,社會科學同樣需要探索精神。體會作者又是怎樣論述這一點的呢?請找出證明這一觀點的理論論據和表明觀點的句子來,在原文中勾畫并做旁批。
理論論據有:
a、引用我國偉大詩人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句,意思是路程漫漫又長又遠,我還要上天下地去尋求。古人尚且有這種探索精神,我們怎能不受到啟迪和激勵!
b、引用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的話:“馬克思主義要求人們根據它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不斷結合變化著的實際,探索解決新問題的答案,從而也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
這些理論論據進一步證明:研究社會科學,任重而道遠,作為探索者,特別是21世界的探索者,自應抱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既要有乘坐航天飛機的勇氣,又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并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探索的成果。這是社會文明的標志,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充滿信心的標志。我們堅信:人類的探索精神是不滅的。
、诘4段,舉例: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說理:從自然科學者需要探索、冒險精神深入到一切科學工作者都需要這種精神。文章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應該成為全體科學工作者的座右銘!
如果沒有層層深入的說理,只是不斷的舉例,那么,就有堆砌事例之嫌,反而使人感到羅嗦、龐雜,同樣,如果沒有一層層地舉例,只是層層深入地說理,這“理”缺少事例的依托,就會顯得空泛無力。只有由事即理,事理結合,文章才血肉豐富,富于活力。
3、整體感知。
。1)人類探索精神的可貴之處及其發(fā)揚這種精神的意義。
人類探索精神的可貴之處表現在:推動了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進步。作者認為:能否積極地為探索者創(chuàng)造條件,激勵和振奮探索精神,并通過社會實踐來檢驗探索成果,是社會是否文明、國家和民族是否充滿信心的標志。這正是我們要發(fā)揚探索精神的意義之所在。
。2)討論,請結合以上內容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
本文十分符合新聞評論的要求,它先陳述事實然后提出觀點,先擺三個月前報道的新聞事實,接著由飛機聯想到早期的飛機,又由航天事業(yè)聯想到一切科學事業(yè),由自然科學聯想到社會科學,然后從大量實例中得出觀點。
(三)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對本文作者的思路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初步掌握了短評這種文體的知識。
。ㄋ模┎贾镁毩
課外就生活中遇到或聽到的一件有意義的重大事件寫一篇短評。
【板書設計】
“挑戰(zhàn)者”號追思
郝銘鑒
新聞: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爆炸
評論:航天事業(yè)需要探索精神
自然科學需要探索精神
社會科學需要探索精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座右銘)
語文教案 篇7
一、內容主旨
本文引人入勝地描寫了一位民間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聲音是屬于聽覺的,本來難以描畫,但作者巧妙地運用一些描寫手法,把聽覺與其它感覺溝通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
《絕唱》一節(jié)不涉及譴責的內容,是該書中以描摹生動而素被人所稱道的一段文字。這段文字運用了側面描寫和正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引人入勝地描繪出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所謂側面描寫,指的是文中那些鋪墊的筆墨;正面描寫,指對白妞說唱所作的直接描寫。說唱的聲音之美,并無實體形象,全靠聽覺鑒賞,直接描寫很不容易,但作者卻寫得很成功。他選用可見到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使讀者借助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這是一種特殊的比喻,現在的修辭學上稱之為“通感”。閱讀本文,應對文中的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特別是“通感”的修辭手段細心體會。
三、對白妞的烘托
課文采用烘云托月的筆法,先寫琴師的演奏、黑妞的說唱以及聽眾的贊揚。這些烘托的段落也各具精彩,如果只是草草敷衍,就不能為白妞的出場起到鋪墊的作用了。
1.琴師
寫琴師用先抑后揚的手法,他的相貌“甚為丑陋”,開始彈奏時懶洋洋的,大家“也不甚留神去聽”,這樣的人物這樣的技巧,好像只是用來打發(fā)時間的。不料作者筆一轉,琴師“到后來,全用輪指,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這時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卻也壓不下那弦子去”。琴師都有如此的技藝,那說唱的人可想加知了。
2.黑妞
琴師已經技驚四座.該正角出場了吧!“停了數分鐘時,簾子里面出來一個姑娘”,穿戴“十分潔凈”!昂鲷晒囊宦暎韬礤岚l(fā),字字清脆,聲聲宛轉,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讓眾人嘆服不已,“覺一切歌曲腔調俱出其下”,其說唱魅力非比尋常。正當聽眾心悅誠服,以為定是白妞無疑的時候,作者借聽客之口告訴眾人:錯了,這是黑妞。又把讀者的胃口吊了起來。
3.聽眾的贊揚
作者以琴師、黑妞烘托白妞,還覺不夠,又借聽眾之口來贊揚白妞:“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若白妞的好處,從沒有一個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如果具體贊揚白妞說得如何唱得如何,明明白白,那么白妞的魅力也就平常了,只有虛說“說不出”“學不到”“沒有人能及”,才能神龍不見尾,讓人景仰不已。
四、對白妞的正面描寫
1.出場
白妞終于出場了,也不見得如何花容月貌,引人注意。但是“把梨花簡丁當了幾聲”,“將鼓捶于輕輕的點了兩下”,就讓人頓覺出彩!澳请p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左顧右盼,就攝去了眾聽眾的心魄,“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比皇帝出來還要靜悄得多呢,連一根針吊在地下都聽得見響!”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白妞的眼睛可以說是她獨特魅力的窗戶。
2.說唱
白妞的演唱戲高或低、或緩或急,作者描寫得極有層次,可以分為五個段落:“初不甚大”——演唱開始;“越唱越高”演唱的發(fā)展;“陡然一落”——旋律的跌宕;“忽又揚起”——演唱的高潮;——“人弦俱寂”——演唱的結束。
3.精妙的比喻
寫白妞說書最精彩的,也可以說是本文的精華,是運用大量貼切的比喻,把無形的`聲音化為有形的喻體,讓人清楚明白。作者設喻是多方位的:用感覺設喻,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用視覺設喻,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撥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再如白妞演唱至“節(jié)節(jié)高起”處,作者以攀登泰山作比,具體而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險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作者以“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為喻,活靈活現;描寫漸寂忽起的時候,又用“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真是聲光色俱備,讓人浮想聯翩。
其他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更是突出了聲音配合的神韻,可見作者的語言功底。
4.聽眾的贊揚
白妞演唱完畢,和前文一樣,又借聽眾之口贊揚一番,粗看是重復的文字,其實前面只是說白妞演唱的技巧,這里贊嘆白妞的演唱讓人“三月不知肉味”,更突出她演唱的精神魅力。
五、《絕唱》的人物描寫方法
《絕唱》堪稱美文,具有濃厚的審美意趣,造成這種審美意趣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人物描寫方法的成功運用。在這一點上,作者不僅調用了多種方法,而且有些方法是人們很少使用的。學習并研究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語文欣賞與寫作能力,F在列舉出來,與大家共饗。
1.渲染烘托法
看戲的人很多,上至高官,下至百姓,三教九流無所不包。人們來得很早,十二點半開演,而老殘十點鐘就到了,甚至有人早上未吃飯就來了。座位已經坐滿了,老殘不得已向看座的使了“二百個錢”,才在“人縫里坐下”。作者對場景可謂渲染得十足,夸張得出奇。它意在說明,在濟南形成了一股“白妞熱”,也形成了一批族,這就為白妞的出場營造了一種濃厚的氛圍。
2.反襯法
琴師長相丑陋,“一臉疙瘩,仿佛風干福橘皮似的”,可是他的輪指,“抑揚頓挫,入耳動心”,“臺下的叫好聲不絕于耳”。先寫長相的奇丑,后寫演技的奇美,行文上的跌宕,使琴師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觀眾的心里 。王小玉上臺前,“滿園子里聽來都是人聲”,上臺后,“向臺下一盼”,就這一盼,使得“滿園子里鴉雀無聲”,“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聽得見響”。以有聲襯無聲,更顯“無聲”,而這“無聲”,卻讓人想象得到王小玉的影響之大,演技之高。
3.譬喻法
譬喻的使用很普遍,散見文章各處,尤其是對王小玉的彈唱用的最多。譬喻逼真,新奇,頗具美感。寫王小玉婉轉的唱腔,象“一條飛蛇在黃山半中腰里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寫她忽又揚起的唱腔,“象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寫黑妞清脆婉轉的唱腔,“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等等。這些譬喻將本來難以描寫的精妙的彈唱技藝寫出來了,寫得很充分很有感染力。應該說,諸多譬喻的使用,是文章最最成功的一點。
4.鋪墊法
文章主要描寫了琴師、黑妞和王小玉三人,三人依次粉墨登場。琴師的輪指博得“臺下叫好的聲音不絕于耳”,黑妞的彈唱讓觀眾“以為觀止”,而王小玉的彈唱則是超而又超、奇而又奇。三人的演技就象爬樓梯,一層高過一層,而王小玉則是樓頂;無疑前兩人是個鋪墊,把王小玉推向高峰的意思很明顯。
5.柳暗花明法
作者寫黑妞的彈唱,用了個“以為觀止”一詞,意思是好極了,好得不能再好了,但是如何來寫王小玉的彈唱呢?要知道觀眾是沖著王小玉來的。到這里,給人的感覺是詞窮意盡,不好再寫了;但作者就在這不好寫處顯能耐:“黑妞是白妞教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白妞的好處人說不出;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觀眾的評論,為王小玉的出場開辟了一條廣闊的道路,真所謂“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評點法
作者借觀眾之口來評說黑妞、白妞的高超技藝,象上面點到的“黑妞的好處人說得出”一段文字。再如王小玉唱完了之后,夢湘先生的一段評說:“及至聽了小玉先生說書,才知古人措辭之妙。每次聽他說書之后,總有好幾天耳朵里無非都是他的書,無論做什么事,總不入神,反覺得‘三日不絕’,這‘三日’二字下得太少,還是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二字下得透徹些!”這些文字無疑從側面彌補正面描寫之不足!菁荚趺礃,最有評說資格的還是觀眾。
7.正側面結合法
為了描寫中心人物白妞的演唱技藝,文章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側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鋪墊的文字,如戲院的盛況、琴師的彈奏、黑妞的演唱等。正面描寫是指文章中那些直接描寫的文字,如白妞的出場、白妞的演唱等。演唱的聲音并無實體形象,正面描寫實屬不易,但文章卻寫得很成功,——它選用可見的形象、可經歷的事情、可體驗的感覺作喻體,讓讀者通過其他感官來體會聲音的美妙。正面描寫具體可感,側面描寫又富于想象,二者的結合,引人入勝的寫出了白妞說書的精湛技藝。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的七種技巧外,還有人物對話、神態(tài)、動作等描寫方法,在這里不再一一贅述?傊,諸多人物描寫技巧的成功運用,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物,深化了主題,收到了極好的藝術效果。它是構成文章深厚審美意趣的重要因素,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自主認識“霧、淘、藏、周、論、街、橋、及”8個生字,積累“淘氣、藏起來、四周、無論、街道、以及、歡快、消失”8個詞語,并正確書寫“霧、淘、論、街、及”5個生字。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霧說的話,及描寫大霧時的情景的語句,體會霧的淘氣。
3、讓學生體會自然景物中所蘊含的生活情趣。
重點難點:
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標點停頓;嘗試讀出霧說話時淘氣,天真的語氣。在朗讀課文基礎上,能展開想像練習說話。
教學工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粡堈掌,你們想不想看呀?/p>
2、 你們能看出這是什么天氣的景象嗎?(大霧天)
3、 誰能用一個詞來說說霧給你的感覺?
(白蒙蒙、朦朦朧朧、模模糊糊)
4、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霧有關的課文。
5、 學習生字“霧”。
整體認讀音節(jié),讀準字音。上下結構,形聲字。
二、 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 課文中的霧是怎樣的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輕聲讀讀課文,學學生字,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回答。
2、 交流:淘氣
學習生字:淘
比較:淘 掏
注意右邊的筆順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霧說的話
1、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2—7節(jié),找找淘氣的霧說了哪些話?用直線劃出來。
2、交流、理解重點句子。
。1)學習生字:藏(指導書空)
平舌音,后鼻音,讀準字音。
下半部分的筆順要注意。
。2)師:自己試著讀讀這些句子,說說霧淘氣在哪里。
(3)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4)教師用“這片霧真淘氣啊,一會兒說……一會兒說……一會兒說……”的句式引讀上述語句。
3、過渡:霧要把這么多景物藏起來,這下,有意思的事發(fā)生了。
。ǘ⿲W習描寫大霧時的情景的語句
1、讓我們自己再讀讀第2—7節(jié),想一想:這下出現了什么情況呢?用“~~”劃出相關的句子。
2、交流第二節(jié)。
。1)老師引讀第二節(jié)(于是,他把……。無論……還是……都……)
。2)師: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男女生交換朗讀課文,試著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吧!
3、交流第三節(jié)。
。1)老師引讀(于是,他把……。四周變暗了,無論……還是……都……)
。2)學習生字“周”。(指名讀,注意翹舌音。)
(3)用學過的方法理解“連同”。
。4)比賽讀。
4、交流第四節(jié)。
。1)指名讀句子。
。2)學習生字“橋梁”。
、僦该x。
②出示形近字“粱”進行區(qū)別,齊讀。
。3)句子中為什么要用兩個“甚至”?
。ㄋ械'東西不管大小都被霧藏了起來。)
通過范讀、模仿讀等各種方法反復朗讀,幫助理解“甚至”一詞。
5、沒想到,淘氣的霧能把這么多東西藏起來,它再也沒有東西可藏了,現在竟把自己也藏了起來,結果怎么樣了呢?
。1)讀句子。
。2)男女生比賽讀。
。3)霧把自己藏了起來,很多東西都露了出來,除了書上說到的這些,還有哪些東西也露了出來呢?請你仿造課文的句式說一說。(學習用把字句說話。)
。ㄌ崾荆褐笇r應該注意打開學生的想象,開拓學生思路,盡力表現霧的淘氣,試著說出童趣來,并引導學生注意標點符號。)
6、交流第五—七節(jié)。
。1)學習生字“及”
“及”:用去部首的方法記憶。(極、級等)
。2)以小組為單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小組比賽讀。
四、復習鞏固。
(一)復習字詞。
師:淘氣的霧寶寶把今天學過的詞語也藏起來了,你能找到他們嗎?
。ɑ仡櫵鶎W詞語,并隨機點擊“霧”出示詞語“淘氣、四周、無論、橋梁、一切、以及、歡快、消失。”等詞語。)
抽讀生字、詞語。
。ǘ┲笇懽。
1、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及”字是獨體字,以“撇”起筆,第二筆“橫折折撇”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放正。
“霧”:上小下大,撇捺要舒展。
“淘”:左窄右寬,以橫折鉤為主筆,且被包圍部分筆畫較多的字,橫折鉤宜長直而挺,折角正方。
“街”: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的字,中間部分要寫得正。
2、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能借助圖畫讀懂故事,說出這個故事的內容。
2、幫助小明想個辦法,并能把想到的辦法說清楚。然后評一評誰的辦法好,誰說得好。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故事,想出辦法。
2、清楚地表述自己想出的辦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話題。
該怎么讀?(疑問的'語氣)那么該用什么標點符號呢?(“?”)再讀一讀。
二、自己看圖,思考問題。
1、小組合作,互相說說這三幅圖講了一件什么事,互相補充。
2、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故事內容。
3、你學得小明是個什么樣的孩子?老爺爺為什么不讓小明取牛奶?(過意不去,定要答謝。)
4、自己動腦筋,幫小明想個辦法。
5、小組內交流,選出最佳辦法。
三、交流評價。
1、收錢送奶。
2、不收錢,不取奶。
3、辯論。
4、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5、評一評,誰的辦法好?為什么?
四、表演故事。
分組排演,可以有不同的結局。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認識12個生字并會寫10個字。引導學生主動識字、與同學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習和累積詞語的興趣。
能流利,正確地朗讀課文。帶領學生感受秋天的美景。
引入實際生活,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想象畫面,理解詞語意思。
教學重點:
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掌握聯系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從而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過了炎熱的夏天,就是涼爽的秋天。秋天就像一幅幅多彩的畫卷。讓我們一同來欣賞秋天的美景吧!
二、讀中識字,讀準生字的讀音。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四人一小組,練習讀詞語。
3、指名讀課文,開火車讀詞語。
4、認讀生字卡片。
三、讀中感悟,整體感知詞語的意思。
1、師范讀詞語,學生想象畫面。
2、游戲“找朋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借助圖片,找出相對應的詞語,初步感知詞語意思。
3、指名讀詞語,要求讀出語氣。
四、教師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個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還有很多描寫秋天的詞語,請同學們回家收集,看誰收集的詞語最多。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認讀生字新詞
二、分析字形,記憶漢字。
1、小組自主學習: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漢字?
2、全班匯報。
三、指導學生書寫。注意寫字習慣的'培養(yǎng)。
四、小組競賽。
1、讀詞語,看誰讀得正確?
2、匯報。
3、小組競賽,比一比誰收集的有關秋天的四字詞語多。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但學會了一些描寫秋天的詞語,同時也積累了一些有關秋天的詞語。那么回家后,你們可以畫一畫自己心中的秋天,隨意想象。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的教案11-16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園地教案03-23
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4
語文關懷教案03-04
《語文樂園》教案08-29
語文備課教案11-12
語文古詩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