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教案5篇【優(yōu)】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觀察天氣變化的興趣,嘗試多種記錄的方法。
2、學畫晴天、陰天、雨天、雪天、刮風、下冰雹等畫面。
3、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引導幼兒觀看電視上的`天氣預報,豐富知識經(jīng)驗。
2、紙張、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放天氣變化的錄像,看后請幼兒講講不同天氣的特點,為接下來描繪天氣變化做好準備。
2、如果沒有錄像,教師出示不同天氣的范畫,便于幼兒認真觀察并學習記錄。
3、幼兒自己學及氣象日記,在畫面上表示出來。
幼兒相互學習,交流氣象日記。
4、延伸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做氣象日記,教師注意提醒幼兒在科學區(qū)堅持做好氣象日記,每個月都與幼兒一起分析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學會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戶外活動:練習早操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基本上能達到所設的目標,幼兒能自己畫出晴天等畫面,但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幼兒不能大膽的表現(xiàn)出來。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能運用多種方式大膽猜想和表達對蚯蚓的認識。
3.初步熟悉科學研究的方法,體驗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帶領幼兒找蚯蚓并攝像;鼓勵幼兒提出問題、猜想并記錄;生活在泥土中的蚯蚓;蚯蚓的課件;放大鏡,白紙,擦手布,記錄紙;展板:我們的猜想、我們的問題、我們的發(fā)現(xiàn)。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jīng)驗,引出問題和猜想
1.看錄像,回憶經(jīng)驗。
提問:上次我們到花壇邊干什么去了?你找到蚯蚓了嗎?在哪里找到的?我們來看看那天的錄像。(邊看錄像邊討論)
2.介紹問題并猜想。
師:我們不但找了蚯蚓,還提出了許多問題,作出了一些猜想,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三塊展板,分別是我們的問題、我們的猜想、我們的發(fā)現(xiàn)。(分別出示并介紹三塊展板,整個活動中提醒幼兒將問題、猜想及發(fā)現(xiàn)分類放到相應展板上。)
師:誰來說說你有什么問題?(將記錄問題的紙片送到“我們的問題”展板上,師幼共同猜想。如幼兒甲:蚯蚓和人一樣有手、腳、眼睛嗎?同伴1:我見過蚯蚓,沒看到它有手有腳。同伴2:我認為蚯蚓有腳,要不然它怎么走路……)
(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滿足幼兒好奇好問的需要,同時通過共同猜想,引導孩子向同伴學習和帶著問題去探究。)
二、自由觀察,初步感知
1.提出觀察要求。
師:是不是像我們猜的這樣呢?今天,我把蚯蚓請過來了,待會兒我們再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摸一摸,然后,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2.幼兒自由觀察、議論、記錄,驗證猜想,教師參與其中進行必要的引導。
師:請小朋友把你發(fā)現(xiàn)的用圖畫或標記記錄在紙片上。(幼兒有觀察記錄經(jīng)驗,這里的記錄方式不做硬性規(guī)定,幼兒自主發(fā)揮。)
師:蚯蚓的身體長什么樣的?摸摸它的身體有什么感覺?身體里有骨頭嗎?長了腳嗎?
師:仔細看看蚯蚓的.身上有什么?(一圈一圈,一節(jié)一節(jié)的)它的嘴巴在哪里?
(科學活動離不開觀察和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給予孩子充分觀察和探索機會。觀察前提出要求,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對生命的關愛和敬畏之情,同時教給孩子科學研究的方法。)
三、集體交流,分享發(fā)現(xiàn)
1.提醒幼兒收拾好蚯蚓和工具。
師:請你們輕輕地將蚯蚓放回泥土,把放大鏡和記號筆放回籃子,帶好你的記錄到老師這兒來。
2.幼兒講述自己的猜想和發(fā)現(xiàn)。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的發(fā)現(xiàn)和你的猜想一樣嗎?請幼兒將記錄紙放到投影儀下介紹展示。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觀察驗證了一些猜想,發(fā)現(xiàn)了蚯蚓的身體是細細的、長長的、軟軟的;身上是一節(jié)一節(jié)的,它是一種環(huán)節(jié)動物;它沒有骨頭也沒有腳,但是它能在泥土里鉆來鉆去,它靠剛毛和身體的一伸一縮來蠕動。
(幼兒有了充分的觀察感知之后急于想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及時滿足孩子的愿望,并引導孩子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先前的猜想作比較,從中領悟科學研究需要大膽猜想,更離不開實際的操作驗證。教師簡明扼要的小結,意在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
四、肢體模仿,體驗快樂
師:你們喜歡蚯蚓嗎,為什么?我們來學學蚯蚓松土和蠕動的樣子。(幼兒模仿蚯蚓鉆土、蠕動、打滾、蜷縮……)
(幼兒用肢體模仿蚯蚓,能加深對蚯蚓的認識。同時,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五、觀看動畫,整理經(jīng)驗
師:我還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誰呢?(小蚯蚓丁丁)。
看動畫后提問:小蚯蚓丁丁告訴我們什么了?進一步鞏固對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習性的認識,重點討論奇怪的再生現(xiàn)象。
六、鼓勵提問,引發(fā)新的猜想和探究
師:蚯蚓的秘密可真多,關于蚯蚓你們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1.相互提問并討論,同時記錄問題放到展板上。
2.提問留白,引發(fā)新的探究。
師:老師也有個問題,蚯蚓是怎樣生小寶寶的呢?有人知道嗎?不懂的問題怎么辦呢?
結語:今天,我們驗證了我們的猜想,發(fā)現(xiàn)了蚯蚓許多的秘密,又提出了很多問題,進行了新的猜想。那么,蚯蚓是不是像我們猜想的這樣?我們可以問問有學問的人,可以去查資料,還可以自己觀察、做實驗,繼續(xù)研究。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重要得多,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能大膽思考和提問,是良好科學素養(yǎng)的具體體現(xiàn),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培養(yǎng)。)
七、將蚯蚓送回大自然
活動延伸
在活動室一角為蚯蚓營造一個“家”,進行進一步的猜想、觀察和實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拱形能夠承受很大的力,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很大力的現(xiàn)象。
2.通過動手操作從而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讓幼兒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用途。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實驗記錄表、蛋殼若干、鉛筆、粗吸管、小量杯、長條卡紙、小塊積木若干、各種拱形建筑物PPT。
活動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引出課題。
教師結合圖片,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雞哥哥和雞妹妹〉,引出課題。
1.教師:小朋友們看,誰來了?(小雞)原來呀,是雞哥哥和雞妹妹,今天雞哥哥和雞妹妹為了一件事情爭論不休,讓我們一起聽一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附故事:一天,一個蛋殼破了,雞妹妹從蛋殼里鉆了出來,雞哥哥看見了連忙說:妹妹,妹妹,是我從外面用尖尖的嘴幫你把蛋殼啄破的,是我把你帶到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妹妹一聽搖搖頭說:不對,不對,是我自己從里面用尖尖的嘴把蛋殼啄破的,我是靠自己的力量來到這個世界的,兩只小雞爭吵不休。
2.提問:小朋友你們贊成雞哥哥的說法,還是雞妹妹的說法?幼兒自由回答。(選兩名幼兒回答,贊成雞哥哥的說法,強調(diào)它從外面啄破了蛋殼;贊成雞妹妹的說法,它從里面啄破了蛋殼。)大家有的覺得雞哥哥說的對,有的覺得雞妹妹說的對,現(xiàn)在我們進行一個小雞啄殼PK賽,投票表決。同意雞哥哥說法的,請舉手?(教師把相應的數(shù)字記錄到大的記錄表上)同意雞妹妹說法的,請舉手?(同上記錄)3.師:小朋友們的意見統(tǒng)一不了,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做個試驗,看看這個蛋殼到底是誰啄開的。
二、幼兒動手操作〈小雞出殼小實驗〉。
1.師:完成試驗,我們要用到:蛋殼、小量杯(小量杯是來固定蛋殼,讓蛋殼不搖晃)、吸管、鉛筆(鉛筆尖就是小雞的尖嘴巴)。
出示步驟圖,先把蛋殼放在小量杯上,再把吸管箭頭向下的一邊靠放在蛋殼上,吸管上有一條橫線標記,把代表小雞嘴巴的鉛筆尖伸進吸管,到吸管的橫線標記處對齊,松手,然后觀察看蛋殼有沒有被啄破)老師現(xiàn)在出示的是雞哥哥啄蛋殼的畫面,那雞妹妹啄蛋殼,蛋殼該怎么放呢?(蛋殼倒過來)小朋友實驗出結果之后,請你將椅子后面的小紅花,投給你覺得對的一方。
到底誰啄的容易破呢?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去實驗一下吧。
2.幼兒實驗,并將投票投到相應的表格里。(幼兒操作過程中,教師提醒,小朋友注意哦,鉛筆尖一定要跟吸管的橫線標記對齊,不然小雞的嘴巴用不出力氣。)3.我們一起來看看投票結果,到底是雞哥哥贏呢?還是雞妹妹勝利?(雞妹妹)4.還有小朋友投票給雞哥哥,我們一起再來實驗一下。(請個別幼兒到前面進行操作,集體驗證)現(xiàn)在票都投給了雞妹妹,所以是雞妹妹是從蛋殼的里面靠自己的力量啄破蛋殼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的。
三、教師實驗,集中探討。
1.雞哥哥不服氣了:我也用了同樣的力氣,為什么我啄不破蛋殼呢?(幼兒自由發(fā)言)那我們一起來看看雞哥哥和雞妹妹的力氣到底用到哪里去了。(看操作視頻)(因為力氣是看不見的,所以我們用有顏色的水來代表力氣。注射器代表小雞的尖尖嘴,注射器里紅顏色的水代表所要用的力,先試試看雞妹妹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在了哪里?(蛋殼里面,力集中在一起)對蛋殼中間,雞妹妹的力氣都用到蛋殼中間了。
再試試雞哥哥的說法,看看紅色的水流到哪里去了?(周圍流下去的,力都分散了)雞哥哥用了這么多力,可是都被蛋殼分散到旁邊去了,那你們說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看視頻后,教師小結:原來,雞哥哥用的力,被蛋殼分散了,所以雞哥哥還能啄破蛋殼嗎?(不能)蛋殼的這種形狀真有趣,它能把力分散,能承受較大的力。在生活中,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拱形。
四、分享交流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1.出示拱形圖片,人們根據(jù)拱形分散力的原理建造了許多的建筑物,你們知道哪些建筑物是拱形的'么?(幼兒自由回答)2.幼兒觀看多媒體,教師提問。老師也帶來了一些拱形的圖片,大家來欣賞一下。
。1)這是什么?(海洋館)哪里是拱形的?(玻璃通道)這個拱形承受了哪些力?(水,好多魚,鯊魚)⑴這是什么?(隧道)隧道的上面有什么?(大山)為什么隧道能夠承受的起一座這么大的山?(隧道是拱形的,拱形能夠分散力)⑶這是一座什么橋?(拱形橋)教師介紹這是我們中國最早的一座拱形橋,它至今約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這座一千五百年的橋有沒有壞?為什么?(它是拱形的,拱形有分散力的本領)五、激勵探索,變通思維1.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建筑師,兩兩合作,用老師準備的材料搭建一座拱形橋,橋造好之后,會有很多行人和車輛從橋上通過,所以,橋要造的牢固。
2.橋造完了,看看誰的橋承受的力量最大,請你們將簍子里的小積木一個一個的放在橋面上,待橋面變形則停止放積木,看看哪種橋最結實,承受的力最大?
3.為什么同樣是拱形橋,可是承受的力卻不一樣呢?(幼兒回答)為什么都是拱形橋,所承受的積木數(shù)量卻不一樣多呢?讓我們想想這個問題,等到下次活動一起探討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通過動手做小雞啄殼的實驗,初步理解了拱形面能夠承受大力的現(xiàn)象,通過學習,也認識了拱形在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幼兒對活動的興趣還是很濃的,在操作中,有的幼兒對怎么啄蛋殼理解的還不是很到位,下次活動需要在交待操作要求時候,重點強調(diào)指出。
活動反思:
《找拱形》一課從教學預設到教學過程,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科學的創(chuàng)新性以及學生親身經(jīng)歷猜想、驗證及主動創(chuàng)造的過程,本課教學過程中有三點達成了預設目標:一是較好地組織每個學生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對科學探究活動、對拱形結構的進一步認識有了提高;二是科學概念的形成突出了以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為基點,緊密聯(lián)系了學生學情,并在此基礎上對拱形的具象化認識有了更多的感觸,通過過程中的小組分工、匯報交流讓學生充分感知拱形結構在實際生產(chǎn)生活中的奇妙運用;三是讓學生在體驗學習中對拱形物體的研究有了切身的印象,在探究、對話中發(fā)現(xiàn)了拱形結構在自然界中以及在人類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中的生動體現(xiàn),而學生在教師組織引導學習中也學會了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良好品德。
本節(jié)課不僅是讓學生知道圓頂形是拱形的組合,還要了解圓頂形、球形的受力特點,它為什么能承受很大的力,和拱形比,它又有什么特點。確實,如果本節(jié)課和“力”脫離了就毫無深度可言了。因為有了這些活動的設計,所以學生能很好的感受圓頂形受力的特點。
在本課中存在不足之處:
1、學生回答問題、討論交流不是很積極,平時要多注重培養(yǎng)。
2、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要適當延長,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
3、學生的動手實踐活動少,這樣在課的后半段,以至于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
4、上課的語速有點快,以后要多注意。
在科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活動的設計中我還需要考慮的更全面。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生活即教育"。幼兒每天吃的雞蛋,不就是樸素的教材嗎?我們何不利用它設計出有趣的"生活活動"呢?因此,本次活動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讓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生活技能,并且養(yǎng)成幼兒對身邊事物樂于探索的習慣。
目標:
1、幼兒在動手操作中,學習分辨生、熟雞蛋的幾種方法。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探索雞蛋的快樂。
準備:
1、人手一托盤,盤內(nèi)有一小筐(筐內(nèi)有兩個雞蛋),一只小碗,一條小毛巾。
2、活動室:清水、軟墊、手電筒、暗箱,電火鍋。
過程:1、教師出示兩個雞蛋(一個生,一個熟),請幼兒說說雞蛋的特征,請幼兒猜猜哪一個是生雞蛋,那一個是熟雞蛋。小朋友說說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殼的情況下分辨出生雞蛋和熟雞蛋?
2、請幼兒動手操作。 (把熟雞蛋貼上紅花)幼兒端著混在一起的小筐雞蛋,利用手電筒、軟墊、清水等材料,自由探索分辨生、熟雞蛋的不同方法。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操作活動進行個別指導。
3、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的操作后得出的結論。
教師請幼兒介紹哪一個是生的,哪一個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來的。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幫助幼兒歸納出生熟雞蛋。
4、共享雞蛋。
一個老師帶一半幼兒把自己分辨出來的熟雞蛋剝殼,一個老師帶一半幼兒把分辨出來的生雞蛋煎炒,與大家共同品嘗。
反思:
這個活動來自幼兒的生活,雞蛋是幼兒在活動中最常見的東西,活動開始讓孩子們分辨熟雞蛋和生雞蛋,他們露出茫然和好奇的表情。請幼兒說說能用什么方法在不敲破蛋殼的.情況下分辨出生雞蛋和熟雞蛋?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猜測:有的說根據(jù)顏色的深淺來分辨;有的說用搖的辦法來分辨;有的說在地上滾來分辨;有的說根據(jù)輕重來分辨;有的說用轉(zhuǎn)的方法來分辨(幼兒積極主動參與,表現(xiàn)出濃厚的探索興趣。)孩子們開始操作嘗試。(在這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不知道怎樣來拿雞蛋玩,生雞蛋破了好幾個。)我請幼兒回到座位,對他們說:雞蛋寶寶還有話要對你們說。我模仿雞蛋寶寶孩子們提出要求玩雞蛋時要輕拿輕放,并示范。有了這個要求,在操作時幼兒都小心翼翼地玩。在孩子們探索中,我重點觀察、引導孩子用手電筒來分辨。(在操作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他們對手電筒很感興趣,在桌子上玩起手電筒。可能在生活中孩子們沒有用光來分辨東西的經(jīng)驗,我自己就拿著手電筒在暗箱里操作,嘴巴輕輕地說:分出來了,我知道熟雞蛋和生雞蛋。拿著手電筒玩的孩子被我吸引過來,我趁機引導他們怎樣用手電筒來分辨生雞蛋和熟雞蛋。孩子們津津樂道的玩起來。)孩子們在交流共享經(jīng)驗時,對自己手里的兩個雞蛋又混淆不清。(引導孩子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經(jīng)過商量討論,一致通過在熟雞蛋上做標記。)再次操作并提出嘗試用別的方法來分辨,我不斷提醒幼兒分辨好了貼上標記。(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就分辨好了,我就請他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或者再去嘗試其他方法,或讓他們找個朋友先交流。)請幼兒介紹哪一個是生的,哪一個是熟的,是用什么方法分辨出來的。并當場敲破雞蛋檢驗生、熟雞蛋,我?guī)椭變杭皶r歸納出生熟雞蛋的分辨方法。同時和孩子一起來動手剝雞蛋,煎雞蛋,共同品嘗雞蛋。這里是這個活動的高潮,讓孩子體驗享受勞動的成果和快樂。
這個活動給了我一點啟示,科學活動一定要把握好每個壞節(jié),并要注重活動中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設計活動時要多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
教學反思:
在實際活動中,孩子們因為第一次動手擺弄雞蛋,因此他們會覺得很新奇。讓孩子在觀察雞蛋的時候,了解雞蛋的外形,豐富孩子有關雞蛋的感性知識;并能在活動中樂意講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同伴們分享感受的經(jīng)驗;顒又凶尯⒆觽儎邮謹[弄、觀察雞蛋的外形(蛋殼的顏色、雞蛋的形狀),同桌孩子的雞蛋進行比較它們的大小;講講自己的發(fā)現(xiàn)。通過生、熟雞蛋的比較,進一步讓孩子們了解雞蛋的內(nèi)部結構。通過自己的動手擺弄、觀察,第一次親手敲開了雞蛋,得到了有關雞蛋的感性認識。并根據(jù)孩子們在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地進行有利地利用,使孩子們輕松地得到了經(jīng)驗,并更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探究周圍熟悉事物的情感。此次活動教學目標已基本達成。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對春天里小動物的喜愛與好奇以及熱愛自然的情感,萌發(fā)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并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jié)變化的.關系。
活動準備
1、課件:小魚、青蛙、蜜蜂。
2、課件聲音:燕子鳴叫。
3、歌曲磁帶《春天在哪里》
重難點分析
重點:理解故事內(nèi)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難點:了解幾種常見動物與季節(jié)變化的關系。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聽小燕子的叫聲引出主題:
春天來了——小燕子飛回來了——
還 有哪些小動物也出來了——故事《醒來了》。
二、展開
1、教師利用課件照片,講述故事。
提問: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
(引導幼兒練習用“有---有---還有---”這一句式)
小動物是在什么季節(jié)醒來了?
為什么在春天醒來了呢?
2、利用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動物與季節(jié)的關系。
3、利用課件欣賞角色的對話,并引導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教師扮演小魚、男小朋友扮演小青蛙、女小朋友扮演小蜜蜂)
4、擴散思維,講述。
啟發(fā)幼兒邊思考邊和同伴相互討論:春天還有哪些動物、植物也醒來了?
它們又是怎樣的?
三、結束
春天是一個熱鬧的季節(jié),因為小動物都出來了;
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因為五顏六色的花兒都開了。還記得這首歌嗎?
(放音樂《春天在哪里》)
讓我們到外面再去看一看、找一找,春天,還發(fā)生了那些有趣的事,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8-20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10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6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4
(經(jīng)典)大班科學教案09-23
大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