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大班數學教案8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兒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養(yǎng)幼兒樂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腦并用的學習習慣。
二、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動物10種,貼絨數字1-10。
學具:材料紙(見圖一、二、三、四)每組幼兒人手一張,鉛筆人手一支。
三、活動過程:
1.復習認識10以內的數。
玩游戲“閃電數字”。教師拿1-10的數字卡片,雙手放在背后,拿出一張卡片迅速在幼兒面前亮一下,要求幼兒說出看到的數字是幾,看誰說的又快又對,然后換另一張卡片繼續(xù)進行游戲,按照幼兒的反應變化游戲的速度。
2.集體活動。認識10以內的序數。
、俪鍪8-10種小動物,問:“絨板上有多少個小動物?都有誰?它們排在什么位置?”幼兒依次說出小動物的名稱和位置。
、诮處熢谛」废旅娣艛底4,問數字4在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們平時用4表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數字的幾個用處(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垡龑в變涸诿恳环N小動物的下面放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上來操作)
④教師拿掉小雞、小兔,問“誰能說說,排在第幾的小動物不見了,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3.小組活動。
第一組:它們的'家住在第幾層。(圖一)
請小朋友先說說小動物的家分別住在第幾層?再按小動物的號碼用線把它們送回各自的樓層。
第二組:小動物坐在第幾節(jié)車廂里?(圖二)
下面有些車廂沒有號,請你按數的順序給它們填上數字或畫上點子。
第三組:給小動物編號(圖三)
請從上往下給小動物編號。
第四組:給蘑菇房子填號碼(圖四)
小兔們的蘑菇房子有幾間沒有號碼?請按順序填上。
4.活動評價: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3的加減法,感知三幅圖的含義,繼續(xù)學習列加減法算式。
2、理解減法題中用"還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書寫的過程中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學過2的加減,初步會看三幅圖。
2、物質準備—教具:每組雪花片若干—學具:幼兒用書、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大老虎吃點心—教師:大老虎可喜歡吃這個點心啦,瞧他吃得多開心。出示三幅圖,引導幼兒逐一觀察并說說每幅圖的意思:第一幅圖—大老虎有3個面包圈;第二幅圖—大老虎吃了1個面包圈;第三幅圖—大老虎還剩下2個面包圈。引導幼兒了解"還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這件事嗎?鼓勵幼兒嘗試列減法算式。
—引導幼兒看算式說說數字和符號的意思,特別是"—1"的意思。
2、小組操作活動—看圖列3 的減法算式。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幼兒用書上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變化,并學習運用還剩下的詞語,大膽講述三幅圖的含義。鼓勵幼兒根據畫面含義列出3的加減算式。
—看圖記錄圖形特征,看算式進行3以內的加減運算。
—看算式寫得數。讀一讀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數量變化過程,寫出得數。
3、活動評價—教師鼓勵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講述畫面內容和算式,其他幼兒對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體進行評價。重點引導幼兒鞏固正確使用"還剩下"的詞語。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于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fā)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日常教學中發(fā)現,將數學知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學形式、操作材料的適當改變能給枯燥的數學游戲活動帶來勃勃生機。為此,我設計了這節(jié)以帶幼兒去參加生日餐會為主線的數學游戲活動,其中還融入了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人物"美羊羊"。從而引導幼兒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索,真正感知6以內的序數的概念。
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序數,理解序數的含義,會用序數詞"第幾"來表示6以內物體的排列順序。
2、能清楚表述序列的順序。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從不同方向(從左-右、從右-左、從上-下、從下到上)確定物體的排列位置。
2、難點:嘗試用完整的語言描述物體排列的位置。
活動方法:
游戲法、講解法、引導法。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操作材料:6種寫有數字1-6的食物卡片,操作紙人手一份
3、"生日歌"音樂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一)情境導入,破譯羊村大門密碼數字1-6。
1、"今天是羊村美羊羊小姐的生日,她要邀請小動物們去她家聚餐,小朋友想不想也一起去看看啊?"
2、"要進入森林,得先把羊村大門打開,我們來試試。(按門鈴)哎呀,怎么打不開?原來羊村的大門上有一把五彩鎖,里面藏著許多數字寶寶,小朋友只要猜出數字寶寶,就可以打開這把五彩鎖了,桔黃色后面藏著誰呢?小朋友猜的對不對?看一看。以此類推,出示數字寶寶,(1、2、3、4、5、6)。羊村大門打開了,歡迎小朋友的到來。"
(二)以 "羊羊的生日餐會"活動,學習6以內的序數。
1、出示ppt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有那些小動物接受了羊羊小姐的邀請,準備去去她家呢?""羊羊小姐邀請了幾個小動物呀?一起來數。"引導幼兒說一說從左往右和從右往左數 "xx小動物排在第x個"。
教師小結:我們數第幾第幾要看是從哪邊數起,紅旗在哪邊,我們就從紅旗的'那邊往后數,開始數的那一個叫第一。
2、到羊村超市選購食物。
出示裝有食物的貨架,"今天小動物要帶上自己最愛吃的食物去聚餐,小朋友看一看,它們要買的最愛吃的食物在第幾層"?
交流討論:為什么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引導幼兒認識貨架有高有低,可以從上往下數,也可以從下往上數。
教師小結: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三)尋找羊羊的家。
出示四幢樓房,讓幼兒找一找羊羊住在第幾幢樓房的第幾層。
"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去羊羊家了,這里有四幢樓房,美羊羊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幫忙喊一下。"(美羊羊)"她的家在第幾幢第幾層?"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我們數房子樓層的時候是從下往上數的,不可以從上往下數。
二、幼兒操作幫助小動物用序數方式將食物依箭頭方向從左往右或從右往左裝盤。
"小動物們終于找到羊羊家了,他們要把好吃的東西裝進盤子,你們能不能幫幫忙?紅旗在前面就從前面開始往后排,紅旗在后面就從后面開始往前排,一定要按照順序排。"幼兒回桌子旁操作。
三、評價活動
放"生日歌"幼兒端著完成得作品回到椅子上坐好。
"這個小朋友排的對嗎?""小動物們可以過一個快樂的生日餐會了,我們一起祝美羊羊小姐生日快樂
活動反思:
從活動的設計到教學的過程,這個活動基本上都能做到層層遞進,第一、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對樓房的層數和第幾間復習鞏固,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聯系坐標認識樓房的層數以及第幾間。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也很感興趣,能用較完整的語言描述各個樓房的層數、第幾間。但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一棟樓房,并標明樓房的層數、第幾間的坐標,讓孩子自己獨立看坐標寫出各個小朋友所住的樓層及第幾間時,有個別孩子把樓層的層數與第幾間的先后順序搞亂,通過集體介紹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改正。
小百科:餐,中國漢字,讀作:cān,是形聲字,從食殘聲,本義為吃飯,《說文》,“餐,吞也”,《廣雅》,“餐,食也”,《方言》注,“晝飯為餐,晚飯為飧”。引申出三餐、餐飲等。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2、提高對數字的敏感性,體驗數字的重要和有趣。
3、積極參加探索活動,鍛煉思維的敏捷性。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PPT課件包括:旅游車,號牌為12345;紅綠燈倒計時10~1;電梯上行,樓層顯示1~10;電梯下行,樓層顯示10~6、6~1;獎品區(qū)圖片;開汽車音樂。
2、實物教具:分別標有1~10數字的紅色和黑色車票,標有1~10數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樁、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3、操作學具材料:設計車牌號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直接導入,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游樂城玩,高興嗎?
二、觀察車牌號、車票,感知、學習順數
師:這是我們要乘坐的旅游車,車牌號是多少?
師:坐車要憑票,老師早就準備好了車票,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號碼。
出示1~10紅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
小結:剛才我們是從小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順數。
出示1~10黑色車票,引導幼兒觀察和數數。提問:這種從小到大的數數方法叫什么?(順數)
幼兒上車,入座。
三、旅途中遇紅燈,感知、學習倒數
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模仿開汽車。
第一次遇紅燈。
師:前面有紅綠燈,現在是什么燈亮?紅燈亮了能過去嗎?我們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紅燈亮,停一停。顯示器上還有數字計時,一起來看看、數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0~1)。
小結:剛才我們從大的數開始數,后面的數都比前面的數少1,這種從大到小的數數方法叫倒數。
師:綠燈亮了,我們繼續(xù)向前行(幼兒隨著開汽車的音樂繼續(xù)模仿開汽車)。
第二次遇紅燈。
師:前面又有一個紅綠燈,是什么燈亮?能過去嗎?還要等多久?我們一起來倒數(引導幼兒觀察并數數10~1)。
師:綠燈亮了,我們再繼續(xù)向前行。
四、玩游樂城,進一步練習順數和倒數
(一)乘電梯上樓,練習1~10順數
師:游樂城到了,先上10樓的游樂城玩吧!怎樣才能更快上到10樓呢?
幼兒模仿坐電梯,教師提醒幼兒站穩(wěn)、扶好,電梯要上行了。同時,引導幼兒觀察電梯的樓層顯示,并數數1~10。
師:10樓到了,我們安全地下電梯去玩嘍!
(二)在走走、跳跳、鉆鉆、爬爬中,幼兒練習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1、引導幼兒完整地觀察場地,練習順數和倒數。
師:游樂城有這么多好玩的.,都編了號碼,看!這是山洞。上面的號碼是多少?(1~10)這是跳圈,號碼是多少?(10~1)這是……
2、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玩,進一步感知數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
師:孩子們!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謙讓哦!玩的時候看看你從哪個數開始,經過了哪些數。去選擇你們喜歡的東西玩玩、數數吧!
3、交流玩法。
師:游樂城休息時間到了,請小朋友到休息區(qū)休息一會兒。
師:玩得開心嗎?剛才你玩了什么?從哪個數開始的?經過了哪些數?
4、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選擇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師:除了從1~10順數和從10~1倒數這兩種玩法,我們還可以從哪個數開始玩?你們自由選擇玩吧,不過請記住,這次玩的要求是從任意數開始順數或倒數。
幼兒再次到休息區(qū)休息,教師小結。
5、乘電梯下樓,練習10-6的倒數。
(1)播放課件: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游樂城10周年慶典,6樓正在進行“有獎問答”活動,歡迎大家積極參加。
師:孩子們,6樓還有“有獎問答”活動呢!我們趕快坐電梯到6樓去。大家扶好、站穩(wěn),電梯下行了(倒數10~6)。
(2)擴展經驗:順數和倒數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孩子們坐下,“有獎問答”就要開始了。
提問: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
幼兒先討論再回答,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卮饘α丝梢缘玫揭环莳勂。
提問:生活中還有什么時候要用到順數或倒數,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找找。
6、乘電梯下樓,練習6~1倒數。
師: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坐電梯下樓回家了(倒數6~1)。
五、設計車牌號,迸一步練習從10以內任意數開始的順數或倒數
師:這里有2輛車,都沒有車牌號,要請小朋友來幫忙設計車牌號,號碼必須是順數的5個數或倒數的5個數。你想設計什么號碼?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商量。
(一)發(fā)放操作材料,幼兒設計車牌號
(二)請幼兒將自己設計的車牌號說給同伴聽
(三)結束活動
師:車牌號設計好了,我們一起開車回家嘍。
幼兒隨音樂模仿開汽車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活動結束后,有的小朋友自覺排隊,請一人當小隊長,按順序數數,有的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數數,由這些可以說明孩子們已經有了探究的興趣,那么我們教師應放開手,讓孩子們自己去玩、去探索,畢竟學習不能只通過一兩集體活動來完成。
小百科:倒數是一個數學學科術語,拼音是dàoshù。是指數學上設一個數x與其相乘的積為1的數,記為1/x,過程為“乘法逆”,除了0以外的數都存在倒數,分子和分母相倒并且兩個乘積是1的數互為倒數,0沒有倒數。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實踐學習自然測量,初步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
2、使幼兒知道量具的長短與測量的結果有關,量具越長,測的次數越少,量具越短,測的次數越多。
3、初步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自然測量的工具(筆、積木、筷子、布條、紙條等)
2、記錄測量次數的紙、筆。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教室里的每一樣物品有多長嗎?
2、學習自然測量。
。1)幼兒嘗試自由測量,記錄結果。
(2)交流,教師請個別幼兒測量從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導幼兒討論出正確的測量方法:測量時,測量工具要和起點對齊,在測量工具的另一頭用筆做個記號,第二次測量時,要從記號開始接下去量。
。3)教師與一位幼兒合作,再次進行測量,并做好測量次數的'記錄,最后說出測量結果。
。3)幼兒自由結伴,選擇測量工具和測量線路進行測量,教師進行觀察,適時進行輔導。
。4)請部分幼兒說一說測量的結果。
3、體驗測量工具的長短與測量結果的關系。
(1)師:“我用兩種不同的測量工具測同一條線路,測出的結果是一樣的嗎?”
。2)請兩位幼兒進行實踐操作,引導幼兒比較測量結果的數目為什么不同,說出用長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少,用短的工具量出來的次數多。
4、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在區(qū)角活動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比較各種不同的結果。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常見的數數方法對40以內物體的數量正確計數并確定總數。
2、學習在圓形物體上,借助輔助物以任意圖案做起點標記,順著一個方向進行數數。
3、觀察同伴計數的方法,判斷總數的正誤。
活動準備:
1、設置“盤子展覽會”場景:幼兒自制盤子若干(層次一、層次二)、黑板、掛飾。
2、教具:大盤子一個,數字標記21—27、28—33、34—40。
3、輔助物:夾子、回形針、便利貼,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學習借助輔助物以任意圖案做起點標記,順著一個方向數數。
1、以任意圖案為起點做起點標記。
2、從起點開始數,數到起點的前一個圖案結束。
3、順著一個方向數數。
二、引導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數數方法對40以內物體的數量正確計數。
1、幼兒鞏固練習數盤子的`方法,并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是否能順著一個方向從起點數到終點。
(2)幼兒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3)找出錯誤數量的盤子,并與幼兒討論原因。
2、幼兒學習多種方法計數并確定總數。
(1)學習以10個圖案為一組做標記,然后數。
(2)嘗試運用一個接著一個數、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等常見的數數方法計數。
3、幼兒再次練習數盤子的方法,并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是否正確。
(2)幼兒與同伴相互檢驗總數的正誤。
三、引導幼兒看標記,將盤子上的圖案按照數量多少分類擺放。
1、介紹展區(qū),幫助幼兒認識不同的數字標記。
2、嘗試看數字標記,將盤子放入不同展區(qū)。
3、教師與幼兒共同檢查展區(qū)內盤子擺放是否正確,并調整。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guī)律,學會認整點;
2.知道時鐘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做一個守時的人。
活動準備:
1.大時鐘一面。
2.硬紙片自制鐘面、操作卡、鉛筆每個幼兒一份。
3.分別為六點、八點、十點的鐘面圖各一張及各種鐘表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由故事引入對時鐘的已有經驗
導入語:孩子們,故事《開鬧鐘店的老人》中的老人一天要做好多事情,誰來說說,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分別是什么時候做的?
那他怎么知道是幾點了,該做什么了?(看鬧鐘)說說你在哪里見過鬧鐘?你見到的'鬧鐘是什么樣子的?鐘面上有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二、基本部分
1.了解鬧鐘的結構
教師出示大時鐘,提問:鐘面上有些什么?(數字1~12、長針、短針、刻度)數字寶寶是怎樣排隊的?(12最上面,6在最下面,從右邊向左邊依次從小到大按順序排列的1、2、3、~11、12。)
2.認識時針和分針
師:請孩子們仔細觀察比比看,這兩根針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是朝著哪個方向轉動的。(教師撥動時鐘,幼兒觀察并自由回答)
小結:長長的細細的針叫分針,短短的、粗粗的針叫時針。轉動的方向都是從數字1到數字12從小到大的方向轉動,我們叫它順時針方向。
3.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
師:孩子們,時針和分針要比賽跑步了,請小朋友仔細看觀察,他們誰跑得快?(老師將分針和時針均指向12的鐘面進行撥動,讓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上,讓幼兒觀察分針轉一圈時針的變化,說一說時針和分針誰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多少?)
師:第一次比賽時針輸掉了,它不服氣,還要再比賽一次,看誰跑得快?(教師重復轉動時鐘,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時針從1走到了2,讓幼兒鞏固認識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格的規(guī)律)
小結:時針走得慢,分針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格,這段時間就是一個小時。
4.看鐘面圖,比較認識整點
。1)教師一邊復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開始打掃樓下柜子上的灰塵,打開一個個鬧鐘”,一邊出示六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六點整)
。2)教師一邊復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開始為陽臺上的太陽花等著他澆水、擦葉子”,一邊出示八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八點整)
。3)教師一邊復述“一首鬧鈴響起,老人和鄰居一起喝上午茶”,一邊出示十點的鐘面圖貼到黑板上,問:現在是幾點?(十點整)
。4)請孩子們仔細觀察這三只鐘面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分針都指著12)什么地方不一樣?(時針指的數字不一樣)
小結:當分針指在12上的時候就是整點鐘,這時候時針指在幾上就是幾點整。
5.游戲活動,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1)搶答。老師撥動時鐘指向某整點,幼兒搶答說出幾點整。
。2)撥一撥。每個幼兒一個自制鐘面,教師報某整點,幼兒撥學具鐘到相應時刻,在操作中鞏固對整點的認識。
(3)畫一畫。每個幼兒一張操作卡,根據故事內容,添畫時針和分針。
老人在餐桌旁準備午餐的畫面。(添畫十二點整)
大班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看兩種標記(如顏色、形狀)把圖形進行二次分類。
2.會自己收拾整理數學操作材料。
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1大的二次分類板一站個
2.三種形狀的大圖形卡片各四張
3.幼兒分類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4.幼兒畫冊。
知識準備:
認識基本圖形。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喜歡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難點:把圖形根據規(guī)律進行分類。
教學方法與手段:
觀察法、操作法、談話法等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復習認識三種圖形。
出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圖片,請幼兒說出他們的名稱。
師:看,這是什么呀,他們是什么形狀的呢?
二、基本部分
1.
組織幼兒學習圖形的.二次分類。
。1)認識二次分類板。介紹分類板的名稱,引起幼兒觀察理解顏色標記和圖形標記的含義。
。2)師幼共同學習圖形二次分類。引導幼兒先看顏色標記把所有的圖形分成紅色和藍色兩部分,然后根據三種標記形狀,分別把紅、藍兩部分的圖形分成三份(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師: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把這些圖形寶寶按照顏色送他們回家。
師:他分得對嗎?
師:他分得很棒,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他。
師:誰能接下來按形狀分一分呢?
。3)數一數每個格子里有幾個圖形。
2.
指導幼兒用操作卡片自己在《幼兒畫冊》上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完畢,提醒幼兒將桌面上所有的圖形卡片都整理好。
三、結束部分
1.教師點評,講解。
2.在益智區(qū)提供各種圖形、操作卡,請幼兒嘗試操作。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24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15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8-2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0
大班數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6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28
大班幼兒數學教案04-10
大班數學教案04-10
大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