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大班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23 10:09:47 教案 我要投稿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10篇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新《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在生活或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感知數(shù)學,形成數(shù)學意識。橡皮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玩的游戲材料,我們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融入玩橡皮泥的游戲情境中,創(chuàng)設了本次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幼兒與材料互動,讓幼兒在做做玩玩的過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的數(shù)量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印制餅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間的關系。

  2.體驗數(shù)學操作活動的樂趣。

  教學準備

  1.幼兒人手一塊同樣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餅干”用的大小模具(瓶蓋)若干;

  3.幼兒記錄用的紙和筆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頂。

  教學過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兒操作興趣。

  師:你會用橡皮泥做什么?

  幼:做小動物、水果、湯圓、餃子、餅干……。

  2.教師示范用模具(小瓶蓋)印制餅干,并講述印制餅干的要求。

  師:今天,老師要教小朋友用模具來印餅干。先看老師是怎樣印的:先將一塊橡皮泥放在底盤內(裝紫菜的大瓶蓋),壓平,鋪滿,然后選一個小模具(小瓶蓋),在鋪平的橡皮泥上面印壓餅干。要求印的時候每個餅干不重疊,不交叉,要確保餅干是完整的。印壓3次后提問:老師印了幾塊“餅干”?

  幼:3塊。

  師:猜猜看,老師繼續(xù)印下去,還能印幾塊餅干?

  幼甲:5塊。

  幼乙:7塊。

  ……

  3.幼兒第一次嘗試操作: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餅干的數(shù)量與餅干排列的疏密的關系。

  師: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和老師一樣大的橡皮泥、一樣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請小朋友來印餅干,看看你能印出幾塊餅干,并將數(shù)量寫在記錄紙上“第一次操作”的格子里。

  老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

  師:你印了幾塊餅干?

  幼:5塊、6塊、7塊……

  4.組織討論:為什么印出的餅干會不一樣多?引導幼兒比較兩名幼兒印制的餅干。

  師:同樣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餅干,為什么明明印了5塊,而毛毛卻印了7塊呢?

  幼甲:明明印的餅干之間的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乙:明明的餅干沒有排好,中間縫大,毛毛的縫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師:明明的餅干排列不緊密,中間空隙大,所以印的餅干少;而毛毛的餅干排列緊密,中間空隙小,所以印的餅干多。

  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樣大的底板中,用同樣大的模具印餅干,排列越緊,印的餅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餅干越少。

  5.幼兒進行第二次探索: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餅干,并記錄操作結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兩次操作的結果為什么不同。

  師: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莫具印的餅干一樣多嗎?為什么?

  幼甲:我第一次印了7塊,第二次印了4塊,

  幼乙:我用小模具印了6塊,大模具印了4塊。小模具小,印得多,大模具占空大,所以印得少。

  師小結:同樣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餅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餅干少。

  6.游戲競賽:爭奪“桂冠”。

  教師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兒競賽興趣。師:現(xiàn)在進行比賽,看誰能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老師就把這頂桂冠戴在誰的頭上。教師啟發(fā)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能做出更多的餅干?用泥工板做底板結果會怎樣?

  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教師巡視幼兒操作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冠軍”,引導幼兒講述他(她)的制作方法。

  幼甲:我印了13塊餅干,是用小模具印的。

  幼乙:我印了26塊餅干,我是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壓大印的。

  幼丙:我印了69塊餅干,我用水彩筆的筆帽做模具印制餅干的。

  師舉起王碩小朋友印的餅干,引導幼兒觀察:王碩小朋友真聰明,他選用了更小的模具——水彩筆帽印餅干,所以他印的餅干最多。

  師:今天的'比賽先進行到這里。冠軍是王碩小朋友。下課后,小朋友可以繼續(xù)進行比賽,看看有沒有超過王碩小朋友的。

  活動延伸

  在數(shù)學區(qū)域內,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兒繼續(xù)探索,進一步感知餅干的數(shù)量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經教學研討將幼兒的第三次探索進行了修改

  幼兒進行第三次探索:餅干的數(shù)量與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間的關系。

  師:如何用這塊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餅干?

  幼甲:用小模具做餅干。

  幼乙:餅干排列緊密,可以多做一些餅干。

  師: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餅干,會不會印的多呢?

  幼兒操作嘗試,教師巡回觀察

  (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幼兒充分的時間探索,幼兒的積極性很高。為了做出更多的餅干,幼兒不斷地將橡皮泥壓薄,很專注地投入到活動之中.并自始至終保持良好的情緒,充分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教學反思

  操作是幼兒學習、建構數(shù)學知識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這次活動的主要材料是幼兒喜歡擺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蓋。通過三次操作嘗試,幼兒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數(shù)學知識。整個活動氣氛輕松、活潑,在操作中讓幼兒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餅干,其數(shù)量的多少與選擇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積)有關系。將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體化、淺顯化,易于幼兒理解和掌握;顒又,教師注重既面向全體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參與操作,始終關注每個幼兒的操作情況,又及時鼓勵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幼兒,使每個幼兒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fā)展。

  教學活動結束后,我們進行了年級組研討活動,感覺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是:對幼兒的第三次操作嘗試活動,教師交代不夠清楚,啟發(fā)不明;第三次活動包含的內容較多,幼兒不宜全部掌握,應該將探索橡皮泥厚薄與數(shù)量的關系單獨作為一個問題解決,將游戲競賽放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清楚。因此在平行班開展此活動時,我們對第3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了適當?shù)男薷,彌補了第一次活動出現(xiàn)的不足,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能夠根據小姑娘的不同特點將4位小姑娘分為兩組。

  2、 知道4能夠分成1和3、2和2、3和1。

  3、 嘗試發(fā)現(xiàn)數(shù)字排列的規(guī)律,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理解了3的分解組成

  物質準備:活動課件、小姑娘照片及幼兒記錄表

  活動重點:能夠發(fā)現(xiàn)小姑娘的不同之處并按照多種方式進行分組。

  活動難點:在分類時能夠分出數(shù)量不等的兩組。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分別出示4位小姑娘的照片,請幼兒觀察每一位小姑娘的.外形特點。

  2、 請幼兒觀察4位小姑娘并進行橫向比較,發(fā)現(xiàn)其共同點與不同點。

  二、 理解4的分解組成

  1、請幼兒觀察4位教師并按照共同點將4位教師分在兩個家中。

  預想策略:教師準備大小相同和大小不同的兩組房子,(教案:)請幼兒對教師進行分組。

  2、 教師將幼兒的不同分法記錄在紙上。

  3、 幼兒操作材料,對4位小姑娘進行分類并記錄分解方法。

  4、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分的,分成了幾和幾。

  5、教師請幼兒觀察數(shù)字排列的順序并嘗試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

  6、請幼兒出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7、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1和3、2和2、3和1合起來都是4。

  三、游戲

  1、教師請4位聽課教師參與活動,(教案:)請幼兒對4位教師按照共同點進行分組,并說一說4分成了幾和幾。

  四、延伸

  請幼兒自由結伴,嘗試多種方法的分類并能說出 4分成了幾和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四份。

  2、探索物體等分的多種方法,激發(fā)對等分的興趣。

  3、發(fā)展觀察能力、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課件、剪刀、 圖形紙(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重難點:

  重點:學習二等分和四等分

  難點: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探索等分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復習圖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圖形,我們小朋友看看都有什么?

  二、幼兒學習二等分 (幼兒演示操作)

  1、啟發(fā)幼兒想辦法將圓形的紙片進行二等分并驗證分出的兩份一樣大,理解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

  師:今天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動腦筋把圓形分成兩份,分出來的兩份要一樣大,你們愿意試試嗎?你們是怎么分的?分出的兩份一樣大嗎?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多少?分出來的兩份合起來會怎么樣?

  教師小結:分出的每一份是原來的一半。二等分就是把一個物體分成相等的`二份。把分開的兩份合起來會變成原來的圖形。

  教師小結課件演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二等分。

  2、幼兒嘗試將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進行二等分。

  三、幼兒學習將圖形進行四等分一個圖形不僅可以進行二等分,還可以進行四等分,就是是一個圖形分成一樣大的四份,小朋友拿一個圓形試一試

  1、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回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2、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提問剛才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四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四、活動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很厲害,學會了二等分和四等分,我們以后還可以進行更難的等分活動。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數(shù)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改變,準確計數(shù)10以內物品的數(shù)量。

  2、體驗數(shù)守恒的有趣現(xiàn)象。

  3、逐步樹立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意識。

  活動準備: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兒操作卡、記號筆、小筐。

  活動過程:

  一、(彈琴律動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動出示米老鼠圖片引入活動:“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師:|“進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語呢?”(幼兒念咒語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師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戲-“猜影子”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師:妙妙屋里有兩種小動物,是誰呢?這些是它們的背影,小朋友們來猜一猜。

  三、通過和妙妙屋里的動物表做游戲,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數(shù)量不隨實物的大小、顏色、種類及排列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體驗數(shù)守恒的有趣現(xiàn)象。

 。ㄒ唬┫葋砜葱⊥米觽冏鲇螒颍◤土6的`守恒)

  1、師出示PPT,兩排兔子,紅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別有6只。

  提問:

  ①“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凇斑@些只兔子都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原來它們的大小、顏色不一樣,但是數(shù)字寶寶是一樣的,數(shù)字寶寶一樣,說明它們的數(shù)量一樣。

  2、提問:

  ①小灰兔子很調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戲,請小朋友把眼睛閉上,數(shù)到10,看一看,看它們發(fā)生什么變化?

 、谛∨笥褦(shù)數(shù)現(xiàn)在有幾只兔子,跟原來一樣多嗎?我覺得灰兔子少了兩只,還剩4只,因為它的隊伍變短了。

  師:原來它們的隊形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數(shù)字沒有變,6只還是6只,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

 。ǘ┟灼婷蠲钗莸男≈魅藖砹,快看(感知新知識點數(shù)量:10的守恒)

  1、師出示PPT:10只性別、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問:

  ①“一共有幾只米老鼠?”

 、凇斑@么多米老鼠,它們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2、米老鼠們開始做游戲了,當變換一種隊形后提問:

 、佟澳銈兛疵桌鲜蟀l(fā)生了什么變化?”

 、凇拔覀儊頂(shù)數(shù)變了隊形后,和原來一樣多嗎?”

  師:雖然這些米老鼠的大小、顏色、造型都不一樣,隊形也發(fā)生了變化,但是它的數(shù)量始終都沒有變。

  四、操作活動:圖形操作卡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為了獎勵小朋友,米老鼠帶我們去圖形城堡玩一玩(開汽車律動)

  1、出示PPT,圖形城堡到了,提問:看一看有哪些圖形?這些圖形一樣嗎?

  哪里不一樣?有一樣的地方嗎?哪里一樣?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吧!

  2、驗證:小朋友們都做完了嗎?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呢?讓我們一起來數(shù)一數(shù)。

 。涸瓉磉@些圖形寶寶顏色不一樣、形狀不一樣、排列順序也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shù)字寶寶都是一樣的,說明它們的數(shù)量一樣多,這就叫數(shù)的守恒。

  五、活動延伸:

  家長游戲請10位家長到前面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隨著音樂轉圈,音樂停止時各做出一個不同的造型或變換一個不同的隊形,讓幼兒說一說哪變了,哪沒變。

  六、結束部分站隊,帶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這個游戲。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球體的一般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可以向四面八方滾動,能區(qū)分圓形和球體。

  2、讓幼兒發(fā)展比較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乒乓球人手一個、硬幣人手一個、地球儀一個、珠子若干、紐扣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有趣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玩一玩。

  二、玩硬幣

  1、師:(出示硬幣)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拿出硬幣玩一玩,玩好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請個別幼兒示范玩,教師小結。

  師:把硬幣立起來會朝前后滾動,也會轉,如果不立起來就不會滾。

  3、師幼再玩一遍轉硬幣的方法,引導幼兒觀察。

  師:我們一起玩把硬幣立在桌子上轉,請小朋友仔細看看像什么一樣?

  三、玩乒乓球

  1、(出示乒乓球)這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玩一玩乒乓球,完好后也請小朋友告訴我你是怎樣玩的?

  2、個別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師:乒乓球是能朝任何一個方向滾動的。

  四、摸摸、看看

  1、幼兒摸摸硬幣和乒乓球,然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2、師小結。

  師:硬幣摸上去扁扁的、平平的,而乒乓球摸上去鼓鼓的,放在手心手要圓起來才能抓住的。

  3、看看乒乓球和硬幣是不是一樣的

  4、師小結:硬幣看上去只有一個是圓形的,而乒乓球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過去都是圓形的。像乒乓球這樣會朝任何方向滾動的,摸起來鼓鼓的,不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圓形的`形狀是球體。

  五、找找

  1、在籃子里找出圓形和球體。

  2、教師檢查幼兒操作結果。

  3、師小結。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很多東西都是球體,小朋友回去的時候可以在家里找找看,哪些東西也是球體,明天來幼兒園的時候再告訴老師。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首先反思自己。狀態(tài)不好,跟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太順;蛘呤墙叹邷蕚洳粔虺浞郑蛘呤菦]有把操作要求交待清楚,感覺整個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孩子講話沒什么激情,還沒有足夠的經驗應對課堂的突發(fā)狀況。以后一定多跟有經驗的教師學習,把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緊密聯(lián)系起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6

  目標:

  1.能說出球體的名稱,知道球體的外形特征,即不論從哪個方向看球體都是圓的,不論向前、后、左、右它都能轉動。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準備:

  1.幼兒每人一個小筐子,筐內有乒乓球、圓片紙、鉛筆、操作材料各一。

  2.教師演示用的大范例,教室內角落放有球體形狀的物體。

  過程:

  1.請幼兒拿乒乓球,從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邊等方向看乒乓球是什么形狀的。請幼兒觀察后回答。

  教師小結:乒乓球從各個方向看,它都是圓的。

  2.請幼兒拿圓片紙,比較圓片紙和乒乓球的不同,進一步了解球體的`特征。

  引導幼兒從各個方向看圓片紙,從旁邊看是一條線,幼兒觀察回答,教師小結。

  3.把球放在桌子上,讓幼兒玩球。注意不要讓球離開桌面,引導幼兒把球向前(后)、向左(右)等方向滾動,并啟發(fā)幼兒說出:球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滾動。

  教師小結:球能向各個方向滾動,

  小結:球體的外部特征,從各個方向看都是圓的,能往各個方向滾動的,這樣的形狀叫球體。

  4.找找哪些東西是球體的?

  請幼兒想想并找找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的球體形狀的,說說為什么要做成球體形狀?

  5.作操作材料,三個圖例中,找找哪個是球體,為什么?

  6.活動結束。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學習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出序列,感知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

  活動準備:

  種子發(fā)芽、早晚的變化、洗手、脫衣服睡覺等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形式導入課題,講一講生活中的先后事件,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早上起床了先要做什么?后要做什么呢?

  幼:先要洗臉、刷牙,后吃早餐。

  2、師: 去上幼兒園,來到幼兒園里我們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向老師問好,去區(qū)角玩游戲、收玩具、最后跟老師去做早操。

  3、師:吃點心了我們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幼:先洗手、后吃點心。

  小結:小朋友剛剛我們說了很多平時做事情的先后順序,知道我們做事都有先后順序。今天我們來學習認識先后。

  二、幼兒分組操作活動,鞏固幼兒對時間與事件先后的理解。

  1、請個別幼兒示范操作。

  師:植物的.生長過程也是有先后順序。

  種子發(fā)芽長出兩片葉子長出許多葉子。

  2、幼兒分組操作,根據圖片內容的先后排序。

  師:在小朋友的桌子上也準備了一些生活及自然變化的圖片,請小朋友給圖片排序。

  3、分享交流,教師評價。

  師:小朋友為故事圖片排好了序列,來看看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師:這組的小朋友你們是怎樣給洗手的順序排序的?

  幼:我們是根據老師教我們的洗手方法來排序的。

  師:這組的是從早到晚的變化排序,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幼:我們是看從太陽到月亮來排序。

  師:這組的小朋友你們是怎樣排序的。

  幼:我們是先起床再穿衣服排序。

  4、教師小結。

  在這次活動中都學會了時間與事件順序的關系,會按事件的先后順序排序。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可見的先后順序,請你說說還有那些?

  媽媽炒菜的時候是先洗菜、切菜最后拿去炒好的。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將5以內的蔬菜分在兩個籮筐里(紅色、黃色籮筐),知道可以有多種分法。

  2.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分的結果。

  3.體驗數(shù)量分合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熟悉繪本故事《籮筐》。

  物質準備:

  1.課件:5的分法。

  2.5以內各種蔬菜圖片(蘿卜、茄子、土豆、芹菜)等人手一份。

  3.籮筐記錄表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繪本,引發(fā)幼兒的回憶

  師:“籮筐有時會很滿,有時會很空。”爸爸的籮筐里盛滿了很多蘿卜,裝都裝不下了,今天請小朋友們來幫爸爸把蘿卜分在兩個籃子里,一個是紅色籮筐,一個是黃色籮筐,該怎么分?

  二、幼兒自由探索分蔬菜

  (一)把5個蘿卜分別裝在紅色籮筐、黃色籮筐里,幼兒自由操作。

  (二)了解5分成兩份的多種分法

  提問:你是怎樣分的?幼兒說出自己的分法。

  如:紅色籮筐2個,黃色籮筐3個。

  提問:誰和他分得一樣?是怎么分的?

  幼兒描述自己的分法,提示用“我把5個蘿卜分別分給紅色籮筐2個,黃色籮筐3個”句式描述。老師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

  提問:誰與他們分得不一樣?

  幼兒說出不同的分法并記錄,直至所有分合式完成。

  出示所有的分合式,幼兒集體讀一遍。

  (三)復習分合號,進一步理解5的分合

  1.復習理解分合號的意義。

  提問:這些分合式里邊都有一個符號,像什么?叫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復習分合號,用手勢動作擺出分合號等方法,熟悉分合號)

  2.用逐漸增加的方式重復5的分合。

  提問:給紅色籮筐分了1個土豆,那黃色籮筐該分幾個呢?(出示相應的.圖片)

  如果再分給紅色籮筐1個土豆,那黃色籮筐的土豆是多還是少了?為什么?

  依次完成5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的分法。

  提問:5分成兩份,有幾種分法?

  提問:看看這些分合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紅色的籮筐多分了一個,黃色的籮筐就要少一個。這是數(shù)量分合中遞增、遞減的關系。

  3.游戲“你問我答”,復習5的分合式。

  4.幼兒動手操作,并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分的結果。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5的分合,老師要來考考你們,把這些蔬菜分別裝在兩個籮筐里,該怎么分?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分合式。

  師:今天你們幫助爸爸分了蔬菜,爸爸很開心,謝謝小朋友們。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1-3的點數(shù)。

  2、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3個、香蕉2個、桔子2個、柿子3個。

  2、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禮物,想知道是什么禮物嗎?請一名幼兒摸一摸是什么禮物?引起幼兒學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實物水果,引導幼兒感知3以內的數(shù),同時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1)出示蘋果,教師提問:蘋果是什么顏色的?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幾個蘋果?蘋果和小朋友們比較誰多,誰少?每個小朋友想吃到蘋果我們應該怎么辦?

  (2)出示香蕉,教師提問:香蕉是什么顏色的?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幾個香蕉?蘋果和香蕉比較誰多,誰少?

 。ǎ常┏鍪臼磷,教師提問:柿子是什么顏色的?長的'是什么樣子的?你吃過柿子嗎?有什么味道?一塊數(shù)一下,有幾個柿子?柿子和香蕉比較誰多,誰少?

 。ǎ矗┏鍪窘圩樱處熖釂枺航圩邮鞘裁搭伾?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味道?有幾個桔子?桔子和香蕉比較一樣多嗎?柿子和蘋果比較,一樣多嗎?我們應該怎樣吃桔子?

  小結:秋天到了還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小朋友們要多吃水果,這樣我們會長的更帥、更漂亮,身體也會長的更棒。

  2、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感知3以內的數(shù),進一步學習比較兩組物體數(shù)量的多、少和一樣多。

  出示掛圖,教師提問:圖上都有什么?紅花和黃花各有多少?它們一樣多嗎?樹有幾棵?氣球有幾個?樹和氣球比較一樣多嗎?氣球和紅花比較誰多,誰少?

  小結:今節(jié)課小朋友表現(xiàn)的真棒,學會數(shù)數(shù)了,會兩物體間比較多、少和一樣多了,現(xiàn)在我們放松一下吧。

 。场⒆鲇螒颉杜奈米印穼W說兒歌:拍蚊子,拍蚊子拍拍拍,啪。邊說兒歌邊拍手,啪幾下拍幾個蚊子,說出數(shù)字,引導幼兒拍手。

  三、活動結束:以游戲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幼兒學習做10以內的加減法,并嘗試用密碼表示數(shù)字。

  二、活動準備:

  《多元整合幼兒園活動課程》幼兒用書大班數(shù)學下冊人手一份,投影儀。

  三、活動過程:

 。ㄒ唬┙處煟何覀兠總人家里都有電話號碼,現(xiàn)在請你幫“達達”算一算他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好嗎?

  (二)觀看投影儀。

  1、把算術題算出來,就能知道“達達”家的電話號碼了;

  2、觀看數(shù)字與對應的密碼,寫出達達外婆家的'電話號碼;

  3、把你自己家的電話號碼也變成密碼。

 。ㄈ┯變翰僮,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幫助個別幼兒將數(shù)字與密碼對應起來。

  (四)互相檢測幼兒作業(yè),引導幼兒思考除了打電話,還有哪些辦法與朋友聯(lián)系?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

[經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6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15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0

大班幼兒數(shù)學教案04-10

大班數(shù)學教案04-10

大班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7-28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19

好玩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