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中班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19 10:31:4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科學教案【實用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實用9篇】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中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發(fā)現轉動并對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產生興趣。

  2、在試試、玩玩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3、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二、活動準備:

  1、人體圖一張、錄音機、磁帶、記號圓點。

  2、“轉轉轉”展覽會:筷子、線圈、傘、風車、牙簽、鐘表、卷筆刀、蓋子、轉動玩具、筐子等等。

  3、攝像機、電視機等。

  三、活動過程:

  (一)、探索身體部位的轉動。

  1、老師做轉手腕動作,幼兒初步了解轉動現象。

  2、試一試、找一找,發(fā)現身體不同部位的轉動。

  3、聽音樂做各種不同的轉動動作,激發(fā)幼兒興趣。

 。ǘ⒌谝淮翁剿、操作,鼓勵

  幼兒想辦法轉動物體。

  1、用“轉轉轉”展覽會吸引幼兒注意,引導幼兒操作、探索:用什么方法能夠把物體轉動起來?

  2、幼兒分組探索、操作,教師適時介入,觀察引導。

  3、交流操作探索的結果。

 。ㄈ、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導幼兒發(fā)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1、在玩的過程中,共同探討和發(fā)現轉動時的有趣現象。

  2、互相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

 。ㄋ模、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運用了轉動?它們的轉動能帶給我們什么好處?

  (五)、幼兒觀看VCD,進一步感知生活中轉動的運用。

 。⒀由旎顒樱菏钦l把轉動運用到生活中?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水的三態(tài)變化,知道水遇熱會變成水蒸氣,遇冷會結成冰。

  2、能細致觀察水的變化現象,學會用記錄表格形式,將實驗過程和結果表現出來,并用語言描述。

  3、激發(fā)幼兒喜愛探索、研究的精神,通過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利與弊,教育幼兒要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做到節(jié)約用水。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重點:

  初步了解水的三態(tài)的變化過程活動難點:學會用記錄表格形式,將實驗過程和結果表現出來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ppt、冰塊若干、酒精燈、三角架、夾子、玻璃片、火柴、塑料杯、冷水、熱水、A4紙、水彩筆、一只盛有少量熱水的燒杯等經驗準備:

  1、幼兒知道水的特性,即常溫下水是透明、無色無味、可以流動的液體。

  2、與家長一起,把裝滿水的冰格放進冰箱里,并感受冰箱里的溫度。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播放音樂《水娃娃》,幼兒拍手做律動入場(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水的世界嗎?那里面有許多的趣事,現在讓我們一起出發(fā)去科學實驗室探索水的奧妙吧!)手指操《幸福的家》導入,切入主題——水家三兄弟。

 。ㄟ@是我們幸福的一家人,那么同樣的道理,水家也有三兄弟,他們分別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基本部分1。感知、討論(1)教師播放水的聲音課件,幼兒聽音識曲。(聽一聽) [水]

  水:無色無味、可以流動的液體,我們的好朋友,每天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它,(這是水家的第一個兄弟,圖片粘貼到黑板上)(2)引導幼兒回憶冰的制作過程和方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看一看) [水——冰]

  小朋友們你看,這是什么呀?(教師將活動前一天放在冰箱里的冰格取出來,發(fā)給每組的小朋友)提問:

  1、小朋友是如何制作的冰塊?

  2、 你們看一看、聞一聞、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冰塊,看看你們小手能拿多久,說一說冰是什么樣子的?

  (涼涼的、硬硬的、不能像水一樣流出來)3。水為什么會結成冰?

  教師小結:水遇冷會變成冰,當溫度降到零攝氏度以下時,液態(tài)的水就會變成固態(tài)的冰,冰不能流動。(這是水家的第二個兄弟,圖片粘貼到黑板上)案例:冰雕、雪2。實驗、觀察(1)冰中取寶 (想一想) [冰——水]

  小朋友們,你們看,老師的冰塊可與小朋友們的不一樣,我這里面有寶貝,你們看到了嗎?小朋友們想一想,用什么辦法能夠把這寶貝取出來?

 。崴、冷水、太陽、手、火、用手捂)辦法:

  1、用手捂:冰塊吸收了我們手的溫度變成水了2。將冰塊連同容器置于陽光下或者溫暖的地方3。請幼兒將冰放入裝有熱水的.塑料杯中,通過實驗,認真觀察冰變水的過程,做好實驗記錄表,實驗結束后,展示幼兒的實驗記錄,讓幼兒用語言敘述出來教師小結:

  冰預熱融化變成了水,溫度越高,融化的越快,所以冰塊消失了。

  案例:冬天窗上的冰花這個實驗神奇嗎?

 。2)幼兒操作實驗,觀察水預熱的變化[水——水蒸氣]

  幼兒猜想:水遇冷變成冰,那么水預熱會變成什么呢?(激發(fā)幼兒討論水遇熱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師:那我們就一起做個實驗,看一看水預熱到底會變成什么?

  (介紹操作材料及用法,讓幼兒通過操作、觀察、討論水在加熱后發(fā)生的變化)教師用酒精燈給盛有水的燒杯加熱,幼兒觀察水預熱會發(fā)生的變化。

  提問:

  1、小朋友們觀察水加熱后有什么變化?(冒熱氣)

  2、水氣是從哪里來的?(水變成水蒸氣)3。水變成水蒸氣后到哪里去了?(飄散到空中去了)

  教師小結:白色上升的氣體,那是水蒸氣,也就是說,當水遇熱時會變成水蒸氣。

  (這是水家的第三個兄弟,圖片粘貼到黑板上)案例:燒開水、煮飯

 。3)引導幼兒討論并實驗怎樣把水蒸氣變成水[水蒸氣——水]

  提問:我們能不能讓水蒸氣變成水?

  小朋友,老師手上有塊玻璃,你們摸一摸,看一看有什么感覺?(涼)

 。1)讓幼兒把冷玻璃拿到水蒸氣上方,觀察水蒸氣會有什么變化?

 。ㄋ魵庥隼洳灰娏耍Y成了小水珠流淌下來)

 。2)幼兒把手放在水蒸氣上,感受手的潮濕小朋友們,剛剛用手摸過的水蒸氣,手是濕濕的,那么現在呢?(手干了——水的蒸發(fā))教師小結:水遇冷就會變成冰,預熱會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冷又會變成水。案例:洗衣服曬太陽會晾干,雨的形成

  總結:我們今天通過做實驗,我們知道了水在不同溫度中會有不同的形態(tài)。

  3、神奇的小水滴——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既然小水滴能發(fā)生這么多神奇的變化,那么我們能在哪里找到這么神奇的小水滴呢?(樹掛、浴池、窗花、冰雕……)

  4、水的三態(tài)變化的利與弊,教育幼兒要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做飯節(jié)約用水利:方便我們的生活弊:部分動物失去家園小朋友們,水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我們的好朋友,我們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它,所以我們要珍惜水資源水,做一個節(jié)約用水的好孩子。(出示國家節(jié)約用水標志圖)

  三、結束部分律動《水娃娃》

  小朋友們,老師將今天所學的知識編成了一個小律動,現在和老師一起做起來吧!

  活動延伸:

  1、啟發(fā)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一步觀察水的三態(tài)變化2。在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水的其他奧秘

  教學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jié)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jié)課的目標是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游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fā)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huán)節(jié)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涂上藍色顏料瓶子里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梳理歸納,初步了解顏色變化的秘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后環(huán)節(jié)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數字、符號記錄花生的數量。

  2.嘗試有計劃、有條理地進行多次剝花生、做記錄的活動。

  活動準備

  1.花生果每人一盤(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數量為1—3不等)。

  2.每組兩盒彩筆、兩只空盆,幼兒活動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猜猜花生有幾顆。

  ——觀察盤中的花生,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可比較花生的大小、長度、外形)、

  ——你能猜對每顆花生里有幾顆花生仁嗎?、

  ——選一顆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數,再剝開看看自己對了嗎?

  2.討論記錄的方法。

  ——想一想怎樣才能記清楚第一顆花生果里有幾顆花生仁?第二顆,第三顆呢?——怎樣記錄?是剝完了一起記錄,還是剝一次記錄一次?

  3.記記花生的顆數。

  ——幼兒把花生果剝開,數數里面有幾顆花生仁并記錄在幼兒活動材料上。

  ——注意觀察每個幼兒剝與記的方法與步驟,了解幼兒解決問題的策略。

  ——引導先完成的`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單,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數量相同的記錄有幾次。

  4.交流分享。

  ——帶領幼兒互相觀察記錄的結果。

  ——請個別幼兒說出自己記錄的數字或符號表示什么意思。

  ——品嘗自己剝的花生。

  活動建議

  1.鼓勵幼兒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記錄,并用清楚的語言表達記錄結果。

  2.可在區(qū)域活動中將花生外殼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項鏈”、“七彩小路”等。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fā)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fā)現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驗:在哪里發(fā)現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構,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人體可以活動的部位并初步了解人體主要關節(jié)的名稱。

  2、體驗用肢體動進行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體育器械、音樂、幼兒操作書、舞蹈錄像、圖片

  活動過程

  1、跳一跳

 。1)我們一起來舞蹈,你們覺得跳的怎么樣?為什么呢?

  小結:原來寶寶們發(fā)現要扭動身上的手和腳以及其它部位跳起來才好看。

  2、找一找

  (1)其實身體上還有許多地方也會動,我們拿著器械一邊玩一邊用筆圈出你能動的部位。

 。2)幼兒探索

 。3)提問:你在玩什么的時候發(fā)現你的'這個部位在動。ㄓ變哼M行介紹)

 。4)真的好奇怪,為什么我們的手和腳都會動起來呢?是身體的哪個部位使它們動起來的呢?(引導幼兒說出關節(jié))

  小結:關節(jié)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會使我們變得很靈活,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關節(jié)。

  3、動作表現

  (1)看圖片表現

 。2)聽音樂表現

  4、拓展延伸

  除了關節(jié)可以動,那么身體還有哪些部位可以動?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利用區(qū)角游戲,讓幼兒在表演區(qū)里跳舞,繼續(xù)感知關節(jié)的活動。

  2、與美術領域相結合,制作關節(jié)會拉動的跳舞的娃娃。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科學探究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

  2、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猜測。

  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人手一份水果(桔子和冬棗),鹽。

  2、每組擦手毛巾若干,抹布若干。

  教室周圍擺放玻璃水池若干,攪拌棒若干。

  關于沉浮定理的課件。

  活動重點與難點:

  對沉浮現象感興趣,能遷移已有的沉浮經驗,積極嘗試讓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活動教學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的樂趣。因此,我選擇了這些教學法:

  操作法: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

  探索法:為了更好地達到以幼兒為主體這一目標,我在這一活動中還通過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等多種形式,讓幼兒自己在實際操作中去發(fā)現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

  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法、示范法、操作法、講解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做到寓教于樂。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幼兒想一想,猜一猜。

  教師出示桔子和冬棗,引導幼兒辨認。

  師:你們猜,要是把這些水果放到水里,會怎樣呢?

  幼兒大膽猜測:

  幼1:我覺得桔子和冬棗都會在水的下面。

  幼2:我覺得桔子會在水的下面,冬棗會在水的上面。

  幼3:冬棗那么小,肯定在水的上面,桔子那么大,肯定在水的下面。

  ………………師:老師要告訴你們,在水的上面叫做浮起來,在水的下面叫做沉下去,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看看到底哪個小朋友猜的是對的,好不好?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二、出示浮起的桔子,請幼兒猜測原因。

  師:小朋友看看,孫老師這里有個神奇的桔子,它和冬棗一樣能浮在水面上,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幼兒猜測大膽,并說說原因:

  幼1:這個桔子里面什么都沒有了,老師把桔子肉都吃掉了。

  幼2:我也覺得這個桔子只有皮,沒有肉。

  幼3:這個肯定是玩具桔子,很輕很輕,所以浮起來了。

  ………………師:哈哈,你們都沒猜對,這個可是一個真的、很重的桔子哦。老師來告訴你們,秘密呀就藏在老師的手里(手掌攤開,讓幼兒觀察這個神奇的東西),其實呢,老師在水里放了很多這個神奇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神奇的東西是怎么讓桔子浮起來的,好嗎?

  教師操作,幼兒觀察:

  在清水中不斷加鹽攪拌,直至桔子浮起來。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在水里加了什么神奇的東西啊!現在請一個小朋友來嘗嘗這個水是什么味道的。(咸)是呀,老師在水里加了很多很多的鹽,所以桔子才會浮起來。那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么水里加了鹽桔子就會浮起來了呢?

  觀看課件,學習簡單的科學知識。

  教師播放課件,使幼兒了解知識點:在水中加鹽,使水的濃度變大,浮力就變大,桔子就會浮起來。并為幼兒簡單介紹“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就是指能把物體托起來的力量。

  四、幼兒進行實驗,教師巡回指導。

  師:我們兩個小朋友一起合作,一個在水里加鹽,一個用攪拌棒把水攪拌一下,觀察什么時候桔子才會浮起來。

  五、延伸師:小朋友,我們今天學會了一個新的本領,把本來沉下去的桔子寶寶變得浮起來了,那么我們能不能把浮著冬棗寶寶變得沉在水里面呢?我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明天來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怎么樣?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目標:

  1、通過游戲活動,使幼兒直觀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毛細現象。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準備:

  1、毛巾、海綿、布、吸水紙、紗布等吸水材料及塑料盆若干。

  2、紅、黃、藍、綠顏色水及紅墨水,大白菜葉,細管(醫(yī)用采血管)若干。

  3、白色皺紋紙做成的紙花,塑料小碗若干。

  4、圖片(植物靠根須吸水,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等)

  過程:

  一、設置游戲環(huán)境,提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現這些材料都能吸水。

  1、玩一玩:引導幼兒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幫水搬家。

  教師:今天,老師請來許多水,可是它們現在住在小盤子里太不舒服了,它們想搬到寬敞的大盆子里,怎么辦呢? 它們想考考你們。不用倒的辦法,用小盆子旁邊的東西來幫水搬家。

  2、一說:你是用什么辦法幫水搬家的?

  鼓勵幼兒說出自己是怎么做的。

  小結:這些東西都能幫水搬家,它們都能吸水。

  3、想一想:還有哪些東西能吸水?

 。侵参锬懿荒芪兀浚

  二、教師設疑,激發(fā)幼兒探究的欲望。

  1、“白菜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將新鮮的大白菜葉放入紅色的墨水里,可看到白菜葉漸漸由下向上變紅。

  2、“細管能吸水嗎?”請幼兒試一試,用細管去吸顏色水,當細管一接觸到水時,就能吸上水。

  3、看一看白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鼓勵幼兒找一找白菜里的“小細管”,掰開菜梆,能看到非常清楚紅了的“小細管”。

  4、幼兒欣賞圖片(吸了紅墨水的蘿卜,生菜、百合花等)

  彎彎曲曲的像紅線似的“小細管”,了解生活中的無處不在的`毛細現象。

  5、討論:毛巾、海綿、紗布,吸水紙里有“小細管”嗎?

  小結:這些放進水里以后,能吸上水的東西里都有“小細管”,有的“小細管”很小很細不容易看見,有了這些“小細管”,毛巾、海綿等才會吸水。

  三、想一想,玩一玩

  1、教師設疑:怎樣把白色紙花變成彩色的花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能不能讓紙里的小細管來幫忙吸顏色水呢?

  2、幼兒操作,將紙樹變成彩樹。

  四、結束。

  幼兒將彩花送給樹媽媽,給樹媽媽打扮。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受顏色與顏色之間變化的樂趣。

  2.對三原色原理的感興趣,并產生探究的欲望。

  3.了解三原色的原理。

  活動準備:

  PPT課件、視頻、量杯三個、量杯蓋子6個、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通過繪本,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幼互動講述繪本,幼兒初步了解三原色之間的關系。

  二、觀看三原色原理的視頻,引導幼兒理解三原色的原理

  出示三原色原理的視頻,教師解釋三原色的'原理,引導幼兒理解三原色之間的關系。

  三、提供實驗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實驗興趣

  教師介紹實驗材料,并提供實驗方法,并說明實驗注意事項。

  四、幼兒實驗、觀察

  幼兒根據視頻中的提示準備材料,并進行實驗、觀察,從而獲得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目標:

  1、嘗試飼養(yǎng)和照顧小蝸牛,觀察記錄比較蝸牛的飲食習慣。

  2、樂意和老師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體驗交流與發(fā)現的快樂。

  準備:

  1、師生共同捕捉小蝸牛若干。

  2、《幼兒畫冊》

  過程:

  1、觀察小蝸牛

  提問:小蝸牛長什么樣?

  2、猜測小蝸牛喜歡吃什么?

  提問:你們知道小蝸牛愛吃什么?(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猜測)

  3、試驗,并嘗試記錄觀察的結果

  (1)分組收集小蝸牛喜歡吃的食物.

  (2 ) 幼兒食物,討論如何喂小蝸牛?

  (3)鼓勵幼兒經常觀察小蝸牛對所食物的喜好情況,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

  4、交流、分享發(fā)現

  鼓勵幼兒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喂食方法和發(fā)現,獲得蝸牛在飲食方面的初步認識。

  (1)提問:你發(fā)現小蝸牛愛吃什么?

  (2)提問:在喂養(yǎng)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3)閱讀《幼兒畫冊》中的,判斷一下蝸牛喜歡吃什么?

  活動反思:

  探究蝸牛食性的活動已進行一周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不斷從家里帶來各種各樣的食物喂蝸牛。在親自喂養(yǎng)蝸牛的過程中,他們的結論是,蝸牛吃水果、蔬菜、糧食,不吃樹葉。在討論結論的過程中,有的孩子提出:“蝸牛愛吃甜食。”對于這個結論孩子們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為了把孩子們對蝸牛食性的探究引向深入,我抓住時機問道:“蝸牛真的更喜愛吃甜食嗎?怎么證明呢?”有的孩子說:“蘋果是甜的,給它帶點兒蘋果試試!钡R上有孩子反駁:“只給它吃甜的食物不行,把甜的和不甜的食物同時給蝸牛吃,看它先吃哪個,這樣試才公平!眱蓚人經過充分討論一致認為,要證明蝸牛是不是更愛吃甜食,應該同時甜的和不甜的食物,而且兩種食物要與蝸牛的距離相同。隨后,孩子們分成5個小組,為蝸牛選擇了不同味道的食物進行實驗。結果4個組的蝸牛都先吃了甜食,只有1個組的結果與大家不同,原因是他們將白菜擺在了離蝸牛近的地方,所以,蝸牛先吃了白菜。有的孩子還發(fā)現蝸牛的大便是紅色的,有的認為是血、有的認為是糞便,這是一個有趣的發(fā)現,可以生成一個新的話題。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2-15

中班科學教案07-02

中班科學教案07-20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06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8-08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1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8-1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8-18

中班科學教案05-02

中班夏天科學教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