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錦集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一、基本情況
六年級一班現(xiàn)有69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36人。從整體上來看,本班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上課能積極思考問題。對數(shù)學學科有較濃厚的學習興趣,數(shù)學基本功扎實,有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學期期末統(tǒng)考均分87分,及格率100%,優(yōu)分率96%。其中學習比較突出的有16人,處于中間水平的有41人,中下水平的有12人。這7名學生主要表現(xiàn)在接受能力差,學習不夠積極主動。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負數(shù)、圓柱與圓錐、比例、統(tǒng)計、數(shù)學廣角、整理和復習等。圓柱與圓錐、比例和整理和復習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
①了解負數(shù)的意義,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诶斫獗壤囊饬x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jù)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并能根據(jù)其中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
③會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圖形放大或縮小。
、苷J識圓柱、圓錐的特征,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菽軓慕y(tǒng)計圖表準確提取統(tǒng)計信息,正確解釋統(tǒng)計結果,并能作出正確的判斷或簡單的預測;初步體會數(shù)據(jù)可能產生誤導。
、藿洑v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⑦經歷對“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⑧通過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加深對小學階段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較合理的、靈活的計算能力,發(fā)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提高綜合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怵B(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3、教學重點
、僭谑煜さ纳钋榫持谐醪秸J識負數(shù),能正確的讀、寫正數(shù)和負數(shù),知道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
、谡J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基本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厶剿鞑⒄莆請A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芾斫獗壤囊饬x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實例,能運用比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菡J識正比例關系的圖像,能根據(jù)給出的有正比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有坐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出圖像,會根據(jù)其中一個量在圖像中找出或估計出另一個量的值。
、蘖私獗壤撸瑫笃矫鎴D的比例尺以及根據(jù)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邥C合應用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能從統(tǒng)計圖中準確提取統(tǒng)計信息,能夠正確解釋統(tǒng)計結果。
、嘟洑v“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了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釋πW階段所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上74、75頁。
教材分析:
本課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此時學生對口訣的編制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對教材進行了重新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把7的乘法口訣的編寫和練習融為一體。使學習內容更具挑戰(zhàn)性。
教學目標:
1. 在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應用舊知識與推理,編制7的乘法口訣。在探索規(guī)律的基礎上掌握7的乘法口訣。
2.能正確地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編制口訣與應用中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編制7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應用7的乘法口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好朋友,你認識他們嗎?都是誰?他們在談論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ㄖ该x題上的話語)在一旁的小明在想什么呢?(指名讀)你們知道嗎?(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要想知道兩個星期,三個星期有幾天我們必須要先知道什么?那一個星期到底有幾天呢?(七天)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ò鍟R讀)請你思考2個星期有幾天?你是怎樣想的,3個呢?怎樣想的?
二、自主探究
1.同學們真厲害,這樣小明就能準時參加淘氣和笑笑的生日PARTY了。既然你那么聰明,那你能計算出4個星期、5個星期、6個、7個、8個、9個星期更有多少天嗎?(課件)請把你的結果填寫在教材74頁填一填的表格中。(填好的同學自己小聲的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2.匯報交流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的結果和想法?
3.編口訣
師:同學們,還記得老師教過大家編口訣的方法嗎?
。R說)一算,算什么?(用連加法計算結果)二編,編什么?(根據(jù)表格編口訣)三看,看什么?(看其中的規(guī)律和需要注意之處)四記,記什么?(根據(jù)規(guī)律記口訣)
師:同學們真厲害,下面就轉動自己的小腦筋用我們的方法快速的編口訣,記口訣吧。完成教材74頁第2題。
4、匯報
誰來讀讀自己的口訣?(兩生讀同時板書)和老師一樣嗎?一樣的舉手,真厲害,你們都是小數(shù)學家?春诎謇蠋煂懙倪@三句口訣,1-6的我們已經學過了,只有這三句是最陌生的,讓我們齊讀一下好嗎?怎么記這三句口訣呢?
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把你記口訣的方法說給同桌聽聽,比比誰的方法好(同桌交流)
5、記憶口訣:下面就請大家在下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背一背這些口訣。
6、游戲(多種形式背口訣)
。1)拍掌齊背
你們記住了嗎?老師準備考考大家,伸出你的雙手,讓我們一起背一遍。
。2)師生對口令。
我來問,你來答,準備好了嗎?(打亂順序問)
。3)同桌對口令
同桌兩個人像老師這樣對口令。
三、練習(15分鐘)
1.師:你們背的真棒,老師想考考你,敢接受考驗嗎?聽要求,讀算式,說口訣(7*8=,8*7=,567=,568=)
你們的小腦瓜轉的可真快,看這兩個式子,你能總結出什么?是不是每一句口訣都有四個對應的算式?(不是)
真是個善于歸納總結的好孩子,請同學們打開教材75頁,快速完成第一題目。
匯報!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結果,和他一樣的舉手。真厲害!
2.下面老師要考考大家的口算能力,注意仔細看卡片,搶答,注意站姿。要求,直接說答案。(答錯的起立讀算式,說口訣)
3.同學們,你們做的可真快!小小七星瓢蟲也想來考考我們了!(出示瓢蟲圖)你看到了那些和7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了呢?你能看圖提問一個問題代替七星瓢蟲考考大家嗎?
4.教材75頁第3題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你愿意試試嗎?(做好的同學嘗試說說這幾道題的數(shù)量關系。指名匯報。)
5.說了那么多,你口渴了嗎?你一天大約能喝幾杯水?那要是一周呢?你是怎樣計算的。原來你一周要喝這么多的水啊,可見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水的,但是如果世界上的水資源枯竭了,我們也就不能生活了,所以平時一定要節(jié)約用水
6.好啦,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誰?他是哪里的人物?其實乘法口訣運用非常廣,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也存在,比如說:孫悟空打白骨精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到了什么口訣?孫悟空被太上老君關在八卦爐里煉成火眼金睛,一共關了七七四十九天,用到了什么口訣?唐曾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用到了什么口訣?你看口訣是不是無處不在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學好口訣。
四、總結(2分鐘)
誰能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對物體的輕重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對常用的質量單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質量單位不像長度單位那樣具體、直觀,且大部分學生對質量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因此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基于上述情況,本設計關注了下面幾點: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具,并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在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動中,獲得有關千克的豐富體驗,從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注重對實踐過程的.指導和實踐結果的總結。
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注意實時調控和指導,使學生的實踐更有層次,目的性更強;在每項操作之后都幫助學生得出相應的結論,有效地促進了知識的生成。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天平 盤秤
學生準備
鹽 牛奶 黃豆 回形針 花生米 軍棋 2分硬幣 蘋果 雞蛋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觀察主題圖,找出有關信息。
提問:(1)圖中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么?
(2)淘氣和小鳥分別有多重?
(3)誰的體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樣知道的?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淘氣的體重是30千克,小鳥的體重是50克,淘氣比小鳥重。
小結:淘氣的體重用“千克”作單位,小鳥的體重用“克”作單位,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認識這兩個質量單位。
⊙探究新知
1.認識秤,學會讀數(shù)的方法。
(1)了解學生知道的秤。
師: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標示的凈重知道物品的質量,但是很多物品沒有包裝。例如桌上擺的雞蛋、蘋果等。要想知道它們的質量該怎么辦呢?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見過?(課件出示各種秤)
請學生說一說在生活中見過的秤,比如學生可能通過看圖,看電視,逛市場見過盤秤、臺秤、電子秤、天平、彈簧秤、磅秤等。
(2)了解讀數(shù)的方法。
出示盤秤,提問:你知道圓盤上的刻度數(shù)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嗎?如果指針指向1,表示托盤上的物品有多重?
學生觀察盤秤上的圓盤,知道一個大格表示1千克。
過渡: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質量單位“千克”。
2.動手實踐,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1)稱一稱。
以小組為單位,稱一稱兩袋鹽的質量,知道兩袋鹽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請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把兩袋鹽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蘋果,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的質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來稱一稱,驗證自己的估計。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
預設
生1:2瓶礦泉水大約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約是1千克。
生3:10本數(shù)學書大約是1千克。
(5)體會幾千克有多重。
以小組為單位,想辦法任意稱出幾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蘋果、洗衣液、白菜等課前準備好的物品)
(6)抱一抱。
匯報自己的體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依次體會到了1千克、幾千克、幾十千克(或幾十幾千克)的質量,給了學生直觀的感受和體驗,對于幫助學生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大有益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設計說明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用坐標圖確定物體的位置”是對學生已有經驗的提升,是將用生活經驗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數(shù)學方法描述位置,旨在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基礎。結合教學目標及學情實際,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激活學生已有的描述物體位置的經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
2.引導探究,總結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進行理解、發(fā)現(xiàn)、歸納、總結,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
師:上節(jié)課老師帶領同學們去動物園轉了一圈,大家都準確地找到了各個場館的位置。請說說你們是怎樣找到的。
生:我們首先要確定好要參觀的場館,然后利用場館分布圖以現(xiàn)在的位置為觀測點,確定方向(或角度),再根據(jù)距離就能準確找到要去的場館了。
師:回答得真好。樂樂去大鳴山游玩時迷失了方向,他想找到大本營的位置,你能幫他找到大本營嗎?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確定位置的相關知識,有利于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新課作鋪墊。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出示大鳴山風景區(qū)的平面圖。
(1)認真觀察平面圖,找一找,標出樂樂現(xiàn)在的位置(大鳴山)。(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思考問題:要救出樂樂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小組討論后匯報結果)
生1:需要知道搜救原點是大鳴山,還要知道大本營在大鳴山的什么方向上。
生2:我認為不僅要知道大鳴山在大本營的什么方向上,還要知道大鳴山和大本營之間的距離。
師:你們同意哪一種說法呢?
生:我認為第二種說法能更準確地找到樂樂的位置。
(3)想一想,畫一畫,大本營在大鳴山的什么方向上,并測量出距離。
(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然后各小組進行討論與交流)
生展示成果,師小結:大本營在大鳴山北偏東45°方向,距離大鳴山大約560米。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了確定兩地具體位置的方法和步驟。
2.下圖是數(shù)學迷畫的,你能看懂嗎?說一說大本營的位置。
師:觀察數(shù)學迷畫的圖,說一說與自己所畫的有什么異同?說一說大本營的位置。
(小組交流、討論異同點,并說出大本營的具體位置)
設計意圖:在此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議一議等活動,讓學生體會確定物體位置方法的多樣性、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鞏固練習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完成教材68頁1題,然后小組交流。
2.完成教材68頁2題。(進一步鞏固確定位置的方法及描述簡單路線圖的方法。結合具體情境,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如何確定物體的位置)
3.完成教材68頁3題。
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什么?以后我們出去游玩時要注意什么事項?
板書設計
確定位置(二)
畫坐標圖的步驟:
(1)確定觀測點;
(2)從觀測點引出橫坐標和縱坐標,并把觀測點和被觀測點連起來;
(3)標出連線與橫坐標或縱坐標的夾角;
(4)標出連線的長度。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33頁練習八5至8題
練習要求:
進一步鞏固被除數(shù)中間或末尾不夠除時要商0的筆算方法
練習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30÷736÷868÷960÷744÷653÷827÷414÷3
2.列豎式計算,并從中選一題說說自己的.算法
218÷2 704÷5
3.游戲:比比誰跑得最快
、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
二、綜合練習
1.643盆花平均放進5個花壇,每個花壇放多少盆,還剩幾盆?
、抛x題,學生獨立完成,請學生板演
、萍w訂正
2.3位老師帶50名學生去參觀植物園。怎樣買票合算?
票價{成人10元學生6元團體6元
⑴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買票合算。
⑵四人小組討論:你是怎么想的
、侨鄥R報。
三、數(shù)學游戲
1.每人從0-9的數(shù)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張,編成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題目。
2.求出商和余數(shù)。
3.記下余數(shù),作為自己的得分。
4.每人重復上面的三個步驟,繼續(xù)玩,看誰先得20分。
5.思考:從這個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培養(yǎng)有條理思考的習慣。
2、在1~100的自然數(shù)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shù)的所有因數(shù)。
教學重點: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
教學難點: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ń處熝惨,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fā)現(xiàn)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的學習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基本方法。 (或者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shù)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 全班交流
師: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總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
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shù)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ㄍㄟ^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fā)現(xiàn)。)
學生的答案:
。1)我發(fā)現(xiàn)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shù)都是12的因數(shù)。
。2)我發(fā)現(xiàn)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shù)。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shù)找因數(shù),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38頁“練一練”第1題,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shù)的方法,現(xiàn)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38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上下來以后我感想很多,感觸也很深;仡櫿谜n的教學過程,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只有不斷地進行反思,才能不斷地完善教學思路,才能更好達到教學目標。下面我就說說我對本課在教學設計上的一些想法和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在學生已掌握了因數(shù)、倍數(shù)的概念及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對學生而言,怎樣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難度并不算大,因此教學例題“找出12的因數(shù)”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拼長方形,讓學生們直接感知兩個自然數(shù)的積等于12的幾種情況,使他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會結合自己對因數(shù)概念的理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然后在交流中不難發(fā)現(xiàn)可用乘法或除法來求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列出積是12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數(shù)是12的除法算式)。在這個學習活動環(huán)節(jié)中,我留給了學生較充分的思維活動的空間,有了自由活動的空間,才會有思維創(chuàng)造的`火花,才能體現(xiàn)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特別是用除法找因數(shù)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意識到了因數(shù)與倍數(shù)之間的整除關系的本質,才會想到用除法來解決問題。
學生在找一個數(shù)的因數(shù)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漏找,重復。學生怎樣按一定順序找全因數(shù)這也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所以在學生交流匯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敘思維過程進行對比,引導并形成有條理的板書,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的作用。書寫格式這一細節(jié)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我相信像這樣潤物無聲的細節(jié),無論于學生、于課堂都是有利無弊的
新課標實施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探究、研究和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我們認真反思、獨立思考、交流探討,學習研究,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實踐和探索中不斷前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
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煶鍪緝珊衅遄樱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xiàn)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么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么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ㄔO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復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教學例3
。ㄕn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里裝著5紅1藍6個棋子)
。ㄉS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ㄔO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并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交流
師:現(xiàn)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討論中讓學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匯報交流
A:小組匯報
師:你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愿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因為盒內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說得不錯!誰還想說?
生3: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生……
師:說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yōu)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shù)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的很詳細!還有要說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說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
師:嗯,簡單明了。
生……
師強調:同學們說的“摸出紅棋子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次數(shù)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shù)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shù)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shù)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ㄔO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xiàn)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jù)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并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設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沖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了解不確定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但并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占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么指針停在哪個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shù)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lián)系,也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ǘ┙虒W例4
。ㄕn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xiàn)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zhàn)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匯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 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 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趯嶋H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蹖嶋H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④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 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shù)量關系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 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shù)量關系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jù)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谧寣W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shù)陌鍟?/p>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圩寣W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 14
5. 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后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除數(shù)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 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后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jié)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么?
2. 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 學了這節(jié)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 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8和9的組成P55 P60 3、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8、9的組成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8和9的'組成
教學準備:
星星,課件
一、引入
課件出示:蔚藍的天空上星星在閃,月亮奶奶想把星星擺成兩份,如果是你會怎樣分呢?
學生看課件,背景樂《小星星》
二、新授
1、請你拿出學具,在小組里擺一擺,你能分幾種?
學生分組動手操作
匯報,說一說你分了幾種?你是怎樣分的?
觀察,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每一種分法嗎?
看到8可以分成7和1,你能想到什么?
如果是9顆星星,又可以怎樣分呢?
學生動手操作后再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師出示課件演示9的分成,學生填書上的空。
2、讀一讀
學生互相讀8、9的分組成
3、做游戲
4、猜數(shù)
5、拍巴掌
6、小猴跳
三、練習
1、P55做一做
課件出示,學生獨立完成
2、P60 3 4 5 6
3、小黑板出示
4、成找朋友的游戲
四、課堂總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2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1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14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2
小學數(shù)學教案(必備)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必備]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