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合集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關于觀察,勇于交際的能力。
2.通過習作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3.通過我的`發(fā)現教學,培養(yǎng)學生邊讀邊想象的習慣。
4.積累對聯。
5.通過趣味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教學時間:45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及習作
。ㄒ唬┛谡Z交際
1.生自由讀要求,思考:本次交際的內容是什么?(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觀)
2.生自由分組交流。師提示:要說清這個自然奇觀在哪里?奇在何處?最好能說出奇觀是怎么形成的。
3.生推薦生一名參加全班交際。
4.全班交流,師生注意評價。生可以提問,也可補充,還可以討論。
5.全班評議。
(二)習作
1.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圍繞自己游覽過或了解到的一處自然景觀,寫一篇習作。
2.生審題,確定自己想寫的內容。
3.生與同桌同學交流。
4.生擬定草稿。
5.師初評:
(1)語句通順。
(2)沒有錯別字。
(3)有條理,有順序。
。4)有重點、清楚地介紹。
6.生根據提示,四人小組評議。
7.定稿,抄習作。
二、我的發(fā)現
。ㄒ唬┥x對話,反復讀。思考:這段對話告訴我們什么?
。ǘ┥答
。ㄗx文章,邊讀邊想象,能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ㄈ⿴熒餐僮x《觀潮》,邊讀邊想象,爭取在頭腦中出現畫面。
。ㄋ模┛偨Y
三、日積月累
。ㄒ唬┥杂勺x,思考:
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嗎?
。ǘ┥磸妥x,背自己最喜歡的。
。ㄈ┥吓_表演。
。ㄋ模⿴熒R讀,再背。
四、趣味語文
(一)
好讀書,不好讀書。
好讀書,不好讀書。
1.生試著讀,看應該怎么讀。
2.生讀后,思考:這樣讀有什么意思?哪種讀法更有道理。
3.師生小結。
4.再讀。
。ǘ
1.生自由讀,分析每種讀法的意思。
2.師生再讀。
3.生收集其它這樣的例子。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6個漢字,讀準字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理解本課漢字的字義。
教學重難點
讀準這16個生字的字音,認清這16個生字的字形。
教學準備:
漢字卡片。學生準備小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蟲貝魚鳥羊犬龜鹿”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這八個漢字的字義。
一、導入
老師要帶認識幾位新朋友,高興嗎?
二、學習新知
1.教學“犬”:看,誰在迎接我們呀?(小狗圖片)
誰來與它打聲招呼,老師告訴你們,小狗還有個名字,它叫“犬”,
出示生字卡:犬,領讀,指讀,齊讀。
2.教學“羊”
在綠綠的草地上,小羊在吃青草。出示:羊(áng)
指名讀—齊讀
3.教學“鹿”
綠綠的草地上,還有誰呀?出示:鹿(lù),你怎么會念這個字的?讓學生拼讀。
開火車讀
4.教學“蟲”
小朋友,睜大眼睛,再仔細看看,哪個調皮的小家伙在草叢里與我們捉迷藏呢?出示:蟲
小朋友,想想看,小蟲子還喜歡呆在哪兒呀?
5.教學:貝、魚、龜
喲,小朋友,這兒還有一條清澈的小河呢,難怪小鹿不愿離去,它在看誰呀?你看到了嗎?
相機出示:貝
魚:你看,它搖著尾巴正在向小朋友問好呢,它是“魚”(領讀)。
龜:你喜歡這位新朋友嗎?你能向大家介紹嗎?
6.哎,仔細聽,空中傳來了誰清脆的叫聲?
出示:鳥,領讀,指讀,開火車讀。(指導讀準第三聲)。
三、我的十分鐘:
1.小朋友,我們在動物樂園里結識了許多新朋友,它們是:(師指板畫上卡片,生讀)犬、羊、鹿、蟲、貝、魚、龜、鳥,你喜歡它們嗎?讓我們再響亮地讀一讀它們的名字。
2.這些活潑可愛的新朋友,來到我們小朋友的書上,讓我們翻到25頁,與它們見面。小朋友,你還認識它們嗎?
3.這些小動物可淘氣啦,它們躲在動物園的每一個角落,你們能找出他們來嗎?老師讀字音,學生找卡片。評價
4.小朋友,這些小動物面對著我們,你還能正確地喊出它的名字嗎?(老師指動物的圖片,學生讀字音)
5.看來,小朋友把這些小動物都記在心里了,我想與小朋友一起做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找朋友)
四、請小朋友與小動物說再見。(自由打招呼)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絲麻毛皮竹禾米谷”八個漢字,并且讀準音。
2.通過觀察圖畫,初步了解本課這八個漢字的字義。
一、識字指導
1.老師出示一根長長的絲線,請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老師示范讀—指名讀——齊讀
2、指導理解“麻”。教師出示準備的麻繩,給學生們看一看,摸一摸。啟發(fā)用“麻”組詞。
指名會讀的學生認讀生字。表揚讀音準確的孩子,并請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認識這些字的。
指名讀,“開火車”讀。
3、理解“毛、皮”。請學生摸一摸自己的頭發(fā)、皮膚,說說有什么感覺?啟發(fā)用“皮”組詞。
出示“毛”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指導觀察掛圖,啟發(fā)回想曾經見過的“毛”,說一說毛有什么特點?
發(fā)用“毛”練習組詞。(教師注意利用直觀的實物,引導學生理解字義。)
指名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4、理解“禾”、“米”。指導看掛圖,幫助學生了解“禾”是指農作物。有一種禾苗長成熟后,收割、曬干、脫殼,就是米。隨機出示“米”,引導學生用“米”字組詞。
5、理解“谷”。引導學生觀察圖,告訴學生“谷”也是一種農作物,成熟后碾去皮就成小米,可以吃,它的莖可以喂牲口。
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同桌一起讀——齊讀
6.教學“竹”。
出示“竹”字,指名會讀的學生讀,并請讀音標準的學生當小老師領讀。
引導學生觀察掛圖,說一說竹子各部分的名稱。
對照掛圖,你有好方法來記“竹”字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簡筆畫,突出“竹”字的象形之處。
二、我的十分鐘:
1.四人小組活動
。1)對照圖,自由讀一讀相應的漢字。
。2)互相抽讀生字卡片,互相糾正。
。3)組內競賽速讀。
2.去拼音指名讀,齊讀。
3.快速抽讀生字,開火車讀。
4.給生字找朋友,既可以想想在哪里見過它,也可以想想平時如何用它。
板書設計:
認一認2
蟲 貝 魚 鳥
羊 犬 龜 鹿
絲 麻 毛 皮
竹 禾 米 谷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設計A】
創(chuàng)意說明:語文課須重視朗讀,詩歌更應在朗讀中領悟。這個教案以讀帶講,以講帶析。學生朗讀,教師指點,氣氛越來越醇濃,使讀者神思飛越,沉浸在神話般的意境之中。朗讀,還可以在讀中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美妙的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二、明確目標:
詩歌,是詩也是歌。詩歌的朗讀,如同吟唱歌曲,尤須細心揣摩。今天,我們要在訓練讀的基礎上,學習這首詩。
三、誦讀:
一讀,要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難字略)
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注意輕重、快慢。
三讀,讀出意象,即畫面。
a.農家豐收圖;b.霜晨歸漁圖;c.少女思戀圖。
四讀,注意詩歌所創(chuàng)設的氛圍,讀出感情。
a.松弛,閑靜;b.寧靜、悠遠;c.清靜、柔美。
全詩應讀出清柔、舒緩的感覺。
五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見解,這種朗讀是一種個性化朗讀。
以“_____________用(寫)得美,美在_____________”的句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加以品析。以下可供參考:
1.“棲息在農家”“游戲在漁船上”“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棲息”“游戲”“夢寐”三個詞用得美:
棲息:用擬人的手法,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chuàng)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
游戲:虛實相生,在作者眼里,秋天就是如此清逸、閑適。
夢寐:少女朦朧的感情深藏在心中,仍在夢中回憶。
2.“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飽食:擬人手法,寫豐收之景,下文“肥碩”亦寫豐收之景。
3.“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既寫豐收,又寫景,一箭雙雕。
4.“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矛盾之美,體現清遠的境界。
六背讀。
【教學設計B】
創(chuàng)意說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不過是個例子”。在這堂課上,不僅要把這個例子讀透,還要達到舉一反三。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積累了優(yōu)美的語言,還積累了學習詩歌的'方法。
教學步驟:
一、范讀、跟讀、朗讀等,利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直至背下來。
二、討論交流。
1.你最喜歡哪句詩?為什么?2.你不懂的詩句是哪些?3.你讀出了哪幾幅畫面?4.你認為本詩營造了一種什么氛圍?
三、引讀:美國狄金森的《秋景》。
1.你讀出了幾幅畫面?2.交流你已領悟到的美點。例: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寫出豐收之景)。3.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達了對秋天的熱愛與贊美之情)4.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么?
【教學設計C】
創(chuàng)意說明:了解詩歌,賞析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本教案按照這個思路設計。青春年少,是如詩如畫的年齡,在課堂上教一點寫法,用詩人的眼光觀察生活,必定會使學生神采飛揚。生活,本就是一首詩!
教學步驟:
一、朗讀,力求讀得有韻味。
二、向同學介紹這首詩。
1.本詩描寫的是誰的生活?農家、漁人、牧羊女?
2.本詩描繪了哪幾幅生活的畫面?農家在山中伐木,在竹間背瓜果。漁人搖舟捕魚。牧羊女思戀牛背上的笛聲。
3.本詩抒發(fā)的感情: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
4.景物的特點:露珠、幽谷、冷霧、白霜、草野、溪水等,描繪出一種清涼、冷寂、朦朧的氣氛。
5.人物:農家、漁人、牧羊女,都遠離城市的喧囂,營造出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
以上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有充分的朗讀。
三、結合本詩,交流詩的特點。
1.詩,語言優(yōu)美,用詞生動。
2.詩,用環(huán)境描寫表達作者感情。
3.節(jié)奏感強,瑯瑯上口。(不限于以上幾點)
四、在作者筆下,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不是熱鬧與喧嘩,而是一種寧靜與閑適。你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用詩的語言表達出來。
五、作品交流、評議。
【資料整合平臺】
1.《秋天》的相關背景
《秋天》是何其芳的早期詩作,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學求學期間所作。他的早期詩歌受到法國象征主義的影響,屬于現代派詩作,F代派詩歌在藝術上的突出特點是反對直接抒情和直接陳述,其內心世界決不和盤托出,而是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心境,以客觀象征主觀,或只是描繪一個面貌,而不道出確切的含義!肚锾臁愤@首詩收入何其芳的第一部詩集《預言》。這部詩集大多數作品寫得朦朧晦澀,如《預言》一詩通篇都是象征。但《秋天》則寫得較為明快,不像同期創(chuàng)作的其他作品難以理解,但第三節(jié)中少女的朦朧戀情寫得十分微妙,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不易領悟的。嚴格說來,《秋天》并不太適宜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閱讀,教學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處理。
2. 秋(節(jié)選) 杜運燮
經歷過春天萌芽的破土,
幼葉成長中的扭曲和受傷,
這些枝條在烈日下也狂熱過,
差點在雨中迷失方向
現在,平易的天空沒有浮云,
山川明凈,視野格外寬遠,
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節(jié)啊,
河水也像是來自更深處的源泉。
街樹也用紅顏色暗示點什么,
自行車的車輪閃射著朝氣;
塔吊的長臂在高空指向遠方;
秋陽在上面掃描豐收的信息。
使用建議:這首詩取景的范圍較何其芳的《秋天》寬廣,抓住了眾多景物的特征,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進行描寫。注意在朗讀中體會,不須深究。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發(fā)現相同的兩個字調換順序后組成的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2、能自主根據形聲字特點進行識字。積累運用詞語。
3、能自己讀懂小故事。
4、以我們的小制作為主題開展口語交際。
5、自主學習,樂于展示。
重點難點:
1、重點:認字、口語交際、積累詞語
2、難點:進義詞詞義的區(qū)分,口語交際。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學準備:投影儀、生字卡片、收集資料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
1、出示詞語。
奶牛牛奶
圖畫畫圖
蜜蜂蜂蜜
牙刷刷牙
水池池水
山上上山
2、自讀詞語,小組交流自己的發(fā)現。
3、全班交流
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每組詞語的兩個字都相同,只是交換了前后的位置。第一大組都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因為顛倒了字的順序,所以表達的意思不同了。第二大組的第一豎行是表示事物名稱或地理位置的詞,交換了字的位置,就變成了表示動作的詞。
4、你還能說出類似的詞語嗎?以小組競賽的方式,看哪一組說得多。
隨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然后用多種方法朗讀。
二、日積月累
。ㄒ唬┦亲x讀認認;
1、投影出示字詞。
2、組內交流說發(fā)現。(形聲字;用熟字加熟字的方法識記新字。)
3、游戲識字。
*卡片認讀生字提示
姓、警的正確讀法;
*任意抽卡片認讀
*送信游戲
*同桌互讀,全讀對的給同桌畫顆星。
4、自由練習讀詞語,擴詞練習。
。ǘ┦俏視;(我會填是選擇近義詞填空的練習。)
1、說說每組的兩個詞是什么關系。(近義詞)
2、結合生活分別用這兩個詞造句。
3、說說差別。
4、填空。
。ㄈ┦俏視x。
我會讀是閱讀《魯班造傘》這篇短文。
1、學生默讀明意,自主識字。
2、朗讀感悟:魯班善于思考,動手創(chuàng)造。
3、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和想法。
4、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或家長聽。
第二課時
一、口語交際
1、生將課前布置制作的小制作拿出。如,用毛線編織蝴蝶結,用塑料瓶做成花籃,用紅辣椒做成玩具鞭炮,用紙疊成的
2、展示自己做成的可愛的小制作。
3、小組交流、匯報制作過程。別人講的時候,聽的同學可以提出問題,講的同學要作解答。
4、小組推薦做得好、說得好的.同學在班上展示、介紹自己的小制作。
5、評一評誰的小制作做得好,誰介紹得好。
6、將學生的小制作辦成一個展覽。
二、展示臺
1、導語: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當你碰到美的東西你會怎樣?(生交流。)
2、展示:與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圖片與材料。(內容不限)
3、全班交流自己的搜集途徑。
4、總結:每個人交流一個蘋果,得到的還是一個蘋果;每個人交流一個思想你便得到許許多多的思想,原同學們,時時處處不忘留心美的事物,不忘將美與他人分享。
5、為此專題辦個展覽。
三、作業(yè)布置:搜集李白與杜甫的相關資料。
語文教案 篇5
預習篇
一、學習本課7個會寫字,12個會認字.
二、書寫指導.
嚇:左右結構,共6畫.書寫時注意筆順規(guī)則,“口字旁”不要寫成“口”,這個字也是形聲字,識記的時候可以按照形聲字的規(guī)律識記.
怕:左右結構,共8畫.“豎心旁”的筆順規(guī)則是“先中間后兩邊”,書寫時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不要左大右小.
象:筆畫較多,共11畫.筆順是撇、橫撇、豎、橫折、橫、撇、彎勾、撇、撇、撇、捺.
三、閱讀課文,完成練習.(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漢語拼音代替)
1.全文共有____________個自然段,____________幅圖,講了____________聽到“咕咚”的聲音,沒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著跑,只有____________沒有跟著跑,幫助大伙兒弄清了事實的事.
2.“咕咚”到底是什么呢?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一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課篇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2個要求會認的字,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會寫本課的7個生字,做到工整美觀,結構合理,能夠運用所學漢字組詞,造句.
2.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成熟的水果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直接從樹上落下來.
3.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學《咕咚》,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識字.聯系生活實際,感知兔子沒有經過自己的驗證就被所謂的“咕咚”嚇到了的故事,領悟盲目跟從的后果.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重點】
運用多種方法識記12個會認字,7個會寫字.
【教學難點】
掌握遇事要勇于探索、追求事實的原則.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字卡、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隨文識字,理解字詞大意.
3.知道什么是“咕咚”.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了解鯨的特點和生活習性,了解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領悟一些基本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
認識鯨是哺乳動物。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鯨的音像資料及圖片資料。
2、學生搜集有關鯨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養(yǎng)過小動物嗎?養(yǎng)過什么?老師也非常喜歡養(yǎng)魚,養(yǎng)過小鯉魚,小金魚。這幾天,我不想養(yǎng)小魚了,我想和朋友一起養(yǎng)條大魚──大鯨魚。你們覺得怎么樣?
看來老師的想法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同學們還找出了各種理由來勸說我放棄這個主意。老師可不是這樣容易被說服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課就是講的鯨,看看同學們能不能從課文中找到說服老師的依據。
二、自讀課文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老師要求在說依據的時候不可以說錯字音,因此大家在讀文時可一定要讀準字音,把文章讀通讀順呀!(生初讀文)
2、再讀課文,讀懂內容
大家找到依據了嗎?只讀一遍就想說服老師可太不容易了。只有條理清楚,有理有據的語言才具有說服力,所以請你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準備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服老師不養(yǎng)鯨這種魚。(生再讀文)
三、全班交流,學習課文
現在大家有足夠的理由來勸說老師了嗎?重申一遍,我準備養(yǎng)一條大魚──大鯨魚,你準備怎么說服我?(板書鯨魚)
根據學生找到的依據,靈活指導學習相關內容:
●認識鯨的大:
1、生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地方知道它很大?
2、為了說明鯨的大,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作比較:
文章是寫鯨,為什么要寫象呢?這是把鯨與我們熟悉的大象作比較。鯨對于我們來說;本是很陌生的事物,但作者拿陌生的事物和我們熟悉的事物像大肥豬、人作比較,通過比較,陌生的事物我們的頭腦中漸漸變得清晰了。于是,陌生的事物不再陌生了,所以,拿熟悉的事物作比較,是一種很好的說明方法。
列數字:
假設我們同學平均體重是40公斤,那頭最大的鯨是我們的多少倍?(4000)最小的呢?(50)十七米長你有概念嗎?用具體的數據來說明事物,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我們以后可以用這些方法來寫事物。
舉例子:
3、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讓老師感受到它特別大?指導朗讀。
。ㄟ^渡:鯨是很大,你看這句話。最大的十六萬公斤,最小的兩千公斤。我不養(yǎng)十六萬公斤的,我養(yǎng)個小點的還不成嗎?從鯨很大這一方面,你說服不了我,還是從別的方面找找突破吧。)
●認識鯨不是魚類,是哺乳動物,及相關特點:
△學習第二自然段(鯨不是魚類,是哺乳動物)
1、自由讀,看看鯨是怎樣進化的?角色轉換,老師是養(yǎng)鯨人,你們是鯨魚,把第三人稱轉換為第一人稱說服養(yǎng)鯨人,把“鯨”換成“我”或“我們”。
2、學生匯報:(突出鯨漫長的演化)
我們鯨在很遠古的時代,和牛、羊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后來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時間,我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現在的樣子,適應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們并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學習第五自然段(鯨用肺呼吸)
1、鯨的呼吸有什么特點?
鯨用肺呼吸,不像魚用腮呼吸。
鯨每隔一定的時間必須浮出水面呼吸一次,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每次呼吸從鼻孔噴出的氣會形成水柱。
不同種類的鯨噴出來的氣形成的水柱不一樣。
2、作者正是從鯨呼吸的器官、時間、特征這幾個方面來介紹的。你們能不能根據課文的描述,自己想辦法或與別人合作,顯示和介紹鯨呼吸的特點?(學生自由組合,討論演示。)
(表演和介紹、畫水柱、朗讀等形式)
3、課文中說鯨的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說明方法:打比方)但更勝于花園里的噴泉,它是個天然的噴泉。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贊一贊這美麗、奇特的“噴泉”吧。
△學習第七自然段(鯨是胎生的)
1、鯨生長的三個特點:吃奶長大;生長快;壽命長。
2、列數字:長須鯨剛生下來就有10多米長,7千公斤重,一天能長30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鯨的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
。ㄟ^渡:這可真是個學問呀?磥硌,鯨的確是哺乳動物,不是魚。但是它非常地有趣。盡管不是魚,我還是考慮要養(yǎng)。所以,你們還是從其他方面來想想辦法吧。)
●認識鯨的生活習性:
△吃食:
1、須鯨吃什么?齒鯨吃什么?
2、說明方法:
列數字一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
舉例子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有時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了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須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了。
3、找找有幾個“主要吃”?說明了什么?說明文語言準確
4、指導把鯨的大飯量給讀出來。
△睡覺:
1、鯨怎么睡覺的?(“幾頭聚在一起”、“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
2、師:原來鯨是群居的動物,養(yǎng)一條還行,養(yǎng)多了可真養(yǎng)成不起了。那好吧,大家說服了老師。這鯨啊,老師就不養(yǎng)了。
四、總結歸納
1、師: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同學們說服老師不養(yǎng)鯨魚的過程。
首先,大家證明了鯨不是哺乳動物,接著又從鯨的體積太大養(yǎng)起來不方便來勸說老師,然后又列出了鯨吃得多和不能單獨睡覺等生活習性方面的特點來說明鯨不容易養(yǎng)。大家正是這樣,把老師說服了。大家能夠說服老師,你首先得感謝文章的作者。他為你提供了充分的資料。你覺得作者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將他的資料展現給大家的?
(列數字、打比方、做比較、舉例子。)
2、師:是啊,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打比方、做比較、舉例子也都是不錯的說明方法,今后我們要說明一件事物的時候可以用著他們。
五、拓展知識,提升情感。
1、這幾天啊,老師為了養(yǎng)鯨,搜集了不少的資料,現在展示給大家看一下,好嗎?隨著人們對海洋的不斷探索和了解,對鯨的認識也愈來愈全面。(展示鯨的圖片)看,人們又發(fā)現了更多種類的鯨,有抹香鯨、藍鯨、瓜頭鯨、座頭鯨等等。
2、我這兒也有一份資料,請大家聽一聽。
聽了這一段話,你想說些什么?
3、再請大家聽一聽下面一段話。
聽了這段話,你們有何感受?
。ㄈ祟愂窃谧匀缤;傷害動物就是傷害人類自己;鯨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別傷害它。蝗税,住手吧!別再做自掘墳墓的蠢事了。
4、是啊,鯨是人類的好朋友,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人類只有保護它們,才能挽救我們人類自己。
六、動筆練習,深化認識。
1、因此,鯨這種動物,就算養(yǎng)得起老師也不能自私地把鯨圈養(yǎng)起來!那老師養(yǎng)點什么好呢?
2、小貓也好,小狗也好,老師都沒有養(yǎng)過,也不太了解他們。課后,就請你幫老師個忙,查查這些小動物的資料,然后像課文中介紹鯨那樣介紹一下你向老師推薦的小動物。誰介紹得最清楚,老師就優(yōu)先考慮他的意見。謝謝大家。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要求:
1.了解描寫人物語言與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運用的方式,學會提示語在不同位置上標點的正確使用。
2.交流本單元在閱讀方面的收獲。
3.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進行獨立閱讀。
4.初步感知歇后語,積累語言。
5.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培養(yǎng)學生把握并轉述故事內容及口頭表達能力。
6.展開想象,編寫童話。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描寫人物語言與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運用的方式,學會提示語在不同位置上標點的正確使用。
2.展開想象,編寫童話。
三、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了解描寫人物語言與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運用的方式,學會提示語在不同位置上標點的正確使用。
2.交流本單元在閱讀方面的收獲。
3.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進行獨立閱讀。
4.初步感知歇后語,積累語言。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描寫人物語言與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的運用的方式,學會提示語在不同位置上標點的正確使用。
三、教學過程:
。ㄒ唬⿲耄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去《語文百花園》去看一看。
1.語言與標點
。1)歸納、總結在人物對話描寫中標點符號使用的規(guī)則:
這節(jié)課,我們先到百花園的第一個景點――“溫故知新”園去看看。步入“溫故知新”園,快看,“語言與標點”景點區(qū)立了個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誰來讀讀給我們的提示?
本單元課文中有很多人物語言的描寫。讀讀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寫人物語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標點符號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題,請同學自讀。
仔細閱讀三位學習伙伴的話,看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再讀這道題,認真觀察提示語的位置不同,怎樣點標點符號?
引導學生發(fā)現并總結出:提示語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語時標點不同的點法。
重點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在中間的標點符號的點法。
。2)實踐:
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傧茸屑氶喿x、觀察,判斷提示語位置。
、诎凑湛偨Y出的提示語不同位置點標點的方法點標點。
、奂w反饋。重點指導第三句提示語在中間的標點怎樣點。
2.拓展與交流
離開了“語言與標點”景區(qū),我們隨著人流,又來到一片童話樹林――“拓展與交流”景區(qū)。誰來讀讀介紹這個景區(qū)的話?
。1)同學們想進到童話樹林中,欣賞美景嗎?快讀讀寧寧與丫丫的話。
概括一下寧寧、丫丫好的讀書方法。
寧寧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發(fā)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內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關系,了解人物特點。
。2)回憶我們本單元學其他課文時好的讀書方法。
如;抓住中心詞整體感知課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經過、結果捋清文章脈絡,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等。
(3)在閱讀童話時,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紹給大家。
3.閱讀平臺
同學們總結了方法,快進到童話林中,觀賞林中的――閱讀平臺。
自己按照剛才介紹的好的閱讀方法默讀短文,你讀懂什么?是怎么讀懂的?
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小螞蟻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個想一勞永逸,一個每天通宵達旦地勞動,一天也不敢間斷,使學生了解到童話介紹了蜘蛛生存的常識。同時告訴我們只有努力不間斷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勞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讀懂這些內容的?用什么方法?
4.積少成多
(1)了解歇后語
同學們,從童話林出來,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個景區(qū)――“積少成多”區(qū)?炜纯催@個景區(qū)有什么特點?
快讀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誰認識它們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說清楚。這是歇后語。
。2)積累歇后語
讀記書上的歇后語。
說說自己積累的歇后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2.說的方面,主要是訓練學生能把自己看過的童話故事轉述清楚,說的時候,態(tài)度自然大方,普通話準確、流利,有一定的感情,達到口語訓練和別人交流的目的。
3.聽的方面,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習慣,把握主要內容,邊聽邊想,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
三、教學難點:雙向互動的語言環(huán)境的營造。
四、課前準備:
1、學生進行“閱讀―選擇―準備”活動
2、創(chuàng)造性地布置口語交際課的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口語交際氛圍。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活階段)
1、同學們,學校馬上要開展故事大王的評比活動,優(yōu)勝者將代表學校參加區(qū)里的故事大王的評比活動,是向社會展示我們風采的機會,你們想報名嗎?
2、好,今天我們就來進行一個我們班的故事大王的競選活動(板書)。我們要挑的故事大王不僅要講的繪聲繪色,所選的.故事還要能使聽眾受到教育。
。ǘ┟鞔_任務(指導階段)
1、怎樣才能當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動建議、活動評價要求,帶領學生研讀。
2、通過指導一個組的交流,引導學生明確要求:
請看這組同學的表演。交流,明確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適時揭示板書:
講故事的人:
。1)儀態(tài):大方、禮貌;
。2)語言:生動,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聽眾:
文明,認真傾聽別人說話,把握主要內容,邊聽邊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補充故事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
。ㄈ┙涣
1、小組交流:四人一小組,一個人講故事,其他三個人聽、聽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薦兩名學生匯報,全班同學做評委,
(四)總結評議
1、你們的評委工作做得怎樣?(引導結合板書)
2、可請評議者或剛才的講故事的學生根據同學的建議重新展示
3、評選“故事大王“及“優(yōu)秀評論家”
第三、四課時
教學要求:通過創(chuàng)編童話故事,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能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想象中的事。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編一編童話故事,當一回童話作家。(點擊課件,出示天使畫面)
請大家把自己想象成這小天使,張開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飛呀飛,大家飛上藍天,飛過巍巍的群山,飛過一望無際的田野,飛過綠綠的草地,我們來到了――童話王國。
。ǘ﹦(chuàng)編故事
。c擊課件,出示畫面)
1.大家看,這么多的童話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們都有誰?快認認他們。
2.這么多童話人物聚集一堂,他們每個人可都是身懷絕技,本領高強,他們中的不是同一課書出現的三位隨便湊在一起,就能發(fā)生許多有趣的事。
你選的是哪三位呢?
他們會發(fā)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過這個故事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或者說明什么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3.根據自己的設想大膽地想一想,。
4.把最精彩的一個鏡頭畫下來,可畫成連環(huán)畫形式(一幅或兩幅)(畫一畫),畫好之后說一說童話故事。(說一說)
5.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把編的故事講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后評一評。(評一評)
。ㄈ┳詳M題目
同學們,請你自己給編的故事擬個題目?梢砸允虑榈膬热轂轭},以事情發(fā)生的地點為題,以人物語言為題,以事情結果為題,以人物為題。
(四)編寫故事,小組交流。
正所謂教無定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識記并積累生字詞,通過學習,了解小說的內容;把握故事內容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2、理解懸念、對比等手法在塑造情節(jié)、刻畫人物方面的作用。
3、樹立人與人之間真誠信任和樂于向善的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情境導入-免費資源站:
大家看過電視劇《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沒有?(多媒體展示有關圖片)這是一部反映家庭暴力的電視劇。此劇一播立即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甚至飾演男主人公的演員馮遠征走到大街上,也不斷有人朝他扔石了。不僅如此,此劇的篇名一時成為人們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句話,甚至在網上還引發(fā)了一場關于社會信任危機的爭論。在如潮的人海中,我們到底要不要信任、幫助陌生人?難道陌生人都是壞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劉心武的一篇小小說《悔的邊緣》,相信它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和啟發(fā)。
二、多媒體展示課題和教學目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一位老人熱情地為一位陌生的年輕人帶路引發(fā)一系列碰撞的故事。)
2、讀第1----4自然,理清事情發(fā)生過程中小伙孑和老人行為或心理活動。
(小伙從側面撞問路又問別人表情復雜驚訝婉拒不讓帶路
老人并不在意回答慨嘆幫助熱情帶路理解體諒叮囑)
3、敘述故事時運用了什么手法?
(懸念、對比、伏筆)
4、懸念的設置有什么作用?
(使故事情節(jié)更能吸引人)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5、小伙在老人如此此信任的.舉動中產生了一種什么心理?
(悔)
6、老人知道錢包被小伙偷走后心理如何?
(悔)
7、兩人都有過后悔的心理,他們各為什么后悔?
。ㄐ』锪贾俱钸錢包
老人好心相助遭人偷竊)
8、題目能否改為“悔”?和“悔的邊緣”有什么不同?
。ú荒!盎诘倪吘墶辈粌H表現了“悔”,還表現了一種更為復雜的心理,它是兩種不同思想的碰撞,在兩種思想之間徘徊。)
9、在短暫的徘徊后,兩人的心理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ú换谛』锢^續(xù)偷竊報復社會
老人助人無錯多做好事)
10、你怎么看待這兩個人最終不悔的行為?
。ǜ魇阋岩姡
11、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態(tài)度嗎?
。ㄈ伺c人之間應真誠信任、樂于向善)
12、老人和小伙子分別是什么樣的人?(找出體現人物性格特征的句子,分析描寫手法并說明作用)
。ɡ先耍簾嵝、善良、純樸、高尚;小伙:墮落、卑劣、但又良心未泯)
五、拓展延伸-免費資源站:
討論:如果把文中主人公的行為也看作送禮,他送的是什么?他的禮送到了嗎?
。ㄊf分的善意)
六、教師總結
二千多年前的孔孟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曰:“仁者愛人”,孟子也提出“性善說”。我想,人與人之間如果能互相信任、以真誠感化他人,社會才能真正達到文明和諧。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領會文章“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的主題。
2、 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3、 珍視的幸福生活,提高警惕,防止悲劇重演。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中心,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內容:
文章記述了作者參加悼念活動的所見所聞所感,歷史和現實的場景交織,貫穿其中的是作者強烈的愛恨和嚴肅的思考,對被屠殺的孩子們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動人的心靈,使人們不禁產生一個和作者同樣的愿望,反襯出法西斯強盜的滅絕人性,表達了“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的主題。學習本文,還要體味一些意味深長的句子的含義,探究作者是怎樣安排材料的。
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概括每部分的內容
1) 在紀念地的所見所聞;2)看紀念演出;3)記述作家的座談;4)參觀紀念館
2、本文表現了怎樣的主題?—— 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
3、對于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誠懺悔,日本作家進行自私的狡辯。
4、薩特為什么說他的記憶既是“沉重”的,又是“美麗”的?
一天之內,七千人慘遭法西斯強盜的屠殺,這個記憶是“沉重”的`;但是,面對法西斯的屠殺,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懼,大義凜然,不論是那位面對槍口的威脅仍然堅持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的老師,還是那些在生命即將被殘酷剝奪之際仍不忘表達對親人的愛的人們,都表現了“整個民族的英勇”,這是令人崇敬的,著是美的,所以說“這是個美麗的記憶”。
二、重點研討
閱讀一、三部分,思考下列問題
1、為什么著重再現孩子們被屠殺的歷史?
孩子們天真無邪,一直在父母親人的關愛下幸福地生活,他們也思想單純,力量弱小,不可能做出對納粹“不利”的事來,滅絕人性的納粹分子卻把屠刀舉向孩子,這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屠殺的野蠻殘酷,使我們對法西斯強盜的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
2、西德作家明赫白為什么會得到人們的諒解/
明赫白反省本國的侵略罪行,認識深刻,真誠地進行懺悔。半個世紀前的罪行是納粹犯下的,明赫白沒有責任,但他卻代上一代受過,所以人們寬恕他,尊敬他。
3、作者對那位日本作家的表現持什么態(tài)度?說說理由。
充滿了鄙棄的感情色彩。作者不稱之為作家,而稱之為日本人,用安格爾的話對他進行駁斥;寫許多人與明赫白握手,表示理解。卻對日本人的冷落表明了各國作家對日本作家發(fā)言的否定。
三、品味語言
1、“凄風。苦雨。天昏。地暗。” 一句中連用四個句號,起到了什么表達效果?這里僅僅是在描寫天氣嗎?
連用四個短句,使每個字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出表意功能。這里不僅寫天氣,也是在表明作者的心情,渲染氣氛,使人感受到無限悲哀的氛圍。
2、“他們殺孩子、老師,也殺牧師、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純樸勤勞的普通市民! 一句中“全是”一詞強調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全是”一詞包含了作者對被殘殺者的深切同情和對法西斯強盜的憤怒控訴。
3、你怎樣理解“歷史、現實,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麗、真實而荒謬的畫面!币痪?
成千上萬的人來紀念當年被殘殺的人,特別是兩位幸存者來到這里,半個世紀前殘酷的歷史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凄風苦雨的悲哀氣氛中,歷史和現實融合了。殘酷的歷史是令人悲哀的;南斯拉夫人民沒有忘記歷史,成千上萬的人來這里紀念死者,這又是美麗的。這一切都是真實的;47年前納粹竟然認為種族有優(yōu)劣,要消滅劣等種族,這又是何等的荒謬。
4、聯系上下文說說“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的含義。
作者強調的是不能忘記歷史,因為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能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
【教學總結】
本文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聶華苓寫的一篇揭露法西斯殘酷暴行的文章。作者通過人們悼念在二戰(zhàn)中被納粹殺害的遇難者的活動,再現了那一段殘酷的歷史,表現了塞爾維亞人在面對屠殺時所表現出來的整個民族的英勇,從而告訴人們世界上不要再有戰(zhàn)爭了。
為了讓學生們能更好的把握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主旨,我在課前給孩子們介紹了相關的一些歷史背景,然后讓孩子們帶著對這段歷史的真切認識去閱讀課文,認真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何在?因為有對課文中所介紹的那段歷史的認識,很多學生都能說出文章的主旨就是世界不要再有戰(zhàn)爭了。
在這一課中我通過介紹歷史讓學生更輕松的理解了課文內容,弄清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孩子們對歷史、戰(zhàn)爭、和平有了更深的認識,達成了單元目標要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4-05
語文的教案11-16
有關語文教案范文 語文優(yōu)秀教案06-02
語文園地教案03-23
語文《影子》教案12-09
語文下冊教案12-13
語文《蝸牛》教案03-14
語文小學教案05-30
語文關懷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