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7-26 10:58:14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三冊p37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計算的過程,認識乘號,能正確讀、寫乘法算式。

  2.體驗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能根據求幾個幾相加寫出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每四人小組20個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揭示課題

  師:(出示課件)聽說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我們一起祝小猴生日快樂,(拍手4下)

  剛才你們都拍了幾下手?2個人拍了幾下?你是怎么算的?

  3個人呢? 板書:4+4+4=12 5個人呢? 板書:4+4+4+4+4=20

  100個人呢?寫完了嗎?(這么長的算式怎么寫得完呢?)要幾個4相加?

  板書:100個4相加

  看來用加法算有麻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新的方法,它專門能解決剛才這樣的問題,比一比看誰認識的`最好。

  板書:乘法的認識

  二、聯(lián)系實際 探究新知

 。ㄕn件顯示35排列的蛋糕圖)

  小候把蛋糕切成了這么多,一共有幾塊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1.看圖列式,初知意義。

  預計設想:生1:我是一塊一塊數出來的。

  生2:我是橫的數一行有5塊,(顯示一行紅色)有3行(不同的顏色顯示),就是3個5(顯示3個5) 所以5+5+5=15 。 板書:5+5+5=15

  師:你真有眼力,能橫的看,看出了3個5 。大家看出來了嗎?

  誰能說3個5的和是多少? 板書:3個5的和是15 。

  誰還有不一樣的想法?

  生3:我是豎的數一列有3塊,(顯示一列紅色)共有5列(不同的顏色顯示)就是5個3(顯示5個3)所以3+3+3+3+3=15 。 板書:3+3+3+3+3=15

  師:嗯,你的眼力也不錯,能豎的看,看出了5個3。你們看出了嗎?

  誰能說5個3的和是多少? 板書:5個3的和是15

  誰還想再來說說。

  2.改寫算式,理解意義。

  師:那么從這兩個算式里,你能發(fā)現什么呢?

  預計設想:生1:我發(fā)現左邊的算式加數都是5; 右邊的算式加數都是3。

  生2:我發(fā)現他們的和都是15。

  師:你們的發(fā)現太重要了。

  像這樣每個加數都相同的加法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板書:相同加數 乘法計算

  3個5相加可以寫成 板書: 5 3 或 35

 。1)認識乘號

  這個符號叫乘號 板書:乘號 它像什么?一般這樣寫,先寫/ ,再寫。

  每個小朋友在紙上寫2個試試看,叫2人上臺寫。(巡視評價)

  看,黑板上兩位同學寫得怎樣?(生評價)

  (2)學習讀法

  誰會讀這個算式35? 板書 讀做:3乘5 (一起讀)

  指53它讀做什么?

 。3)理解意義

  他們都表示3個5相加。

  因為3個5的和是12,所以53也等于12 。 35呢?為什么?

  現在誰知道5個3相加用乘法怎樣表示?

  35 或 53

  它們都表示什么?都等于幾呢?為什么?一起來讀一讀。

  小結:小朋友真能干,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想一想,不管是3個5相加還是5個3相加,都能列出怎樣的乘法算式?也就是把5和3相乘。

  3.嘗試練習,理解消化。

  師:(課件顯示26排列的蘋果圖)下面請大家試一試。

  這里26和62都能表示什么?

  三、運用知識 綜合實踐

  1.擺一擺,列算式。

  接下來請小朋友4人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圓片先擺出幾個幾,再寫出乘法算式。

 。ㄒ笠蝗藬[,4人寫,然后讀一讀。每人擺一次。)

  2.看算式,寫乘法。

  你們的本領可真大!寫出了各種各樣的乘法算式,下面看誰能最快的把這兩道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指剛開始的2道連加算式)

  你還能舉幾個例子嗎?

  6+6+6+6+6+6=56

  8+8+8+8+8=48

  3+3+3幾個3 ?(10個3) 板書: 10個3相加=103

  6個8相加=68

  那么剛才遇到的麻煩100個4相加現在你有辦法了嗎? 板書:1004或4100

  學了乘法之后你覺得怎樣?是在求什么樣的算式時簡便多了?

  板書: 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剛才大家舉了那么多例子,現在讓老師也來說兩道好嗎?

  第一道,板書:3+3+3+3+6+3+3 這題能直接改成乘法算式嗎?為什么?誰能想個辦法使它能夠改成乘法算式?

  四、歸納總結 延伸發(fā)展

  第二道,請小朋友談談這節(jié)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最后,請小朋友猜一猜,這里面是怎么放的?

 。▽嵨锿队埃

  胃動力及止吐藥規(guī)格:56

  預想: ( 生1:有5行,每行6片生2:有6行,每行5片 )

  師打開盒子驗證。

 。ㄔ賹嵧叮

  小柴胡沖劑 10克 6袋 餐巾紙610 水彩筆 102

  猜猜里面是怎么放的?

  你們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課后再去找找。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4~3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學會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4+3=80+17=53+20=4+75=

  61+8=20+52=20+35=48+50=

  直接說出答案.

  2.導入新課.

  老師邊演示邊說明:老師的手里分別抓了一些花片,你知道老師哪只手抓得多一些?多多少?請你想一個辦法?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板書課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二.新授.

  1.操作:

  1)同學做抓花片游戲,排一排比一比哪種花片抓得多?多多個?

  2)除排一排的方法,想想還有別的方法嗎?你是怎樣想的?

  3)引導學生看排成的花片想出從13個里面去掉8個,剩下的就是紅花片比藍花片多的。用減法算。138=5.所以紅花多,多5個。

  同桌說說是怎么想的?

  4)再抓幾次比比看,誰抓得多,多多少個?(每次都要說出怎樣計算花片比另一種花片多多少個)

  2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說說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合唱隊女生有24人,男生有20人,求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和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2)你會解答嗎?學生獨立解答,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求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板書:2420=4

  集體口答:

  3)求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也就是求什么?該怎樣解答.

  3.老師小結:

  像這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題目物品們可以用減法計算,從較大數中去掉同樣多的一部分,就得到多的那一部分.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2.完成想想做做2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3.完成想想做做3

  1)指名說說題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怎樣算,為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3)集體回答后說說這個問題還可以怎樣問?

  4.完成想想做做4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為什么這樣算?求美術組比航模組多多少人還可以怎么說?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多少(少多少?)的實際問題,想想像這類的問題該用什么方法解答?

  五.教學后記:通過圖文結合,能讓學生更直觀,學得輕松.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2.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目標,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互相依存的變量。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課前預習

  1、預習書18頁內容,嘗試回答書上的問題

  2、找一找其中的變量,想一想它們之間有沒有關系?如果有,有怎樣的關系?

  3、仔細看書,看看哪些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

  二、課堂展示

  活動一:觀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體重變化情況。

  觀察表中所反映的內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兩個量?觀察后請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發(fā)生變化?

  3、說一說小明10周歲前的體重是如何隨年齡增長而變化的?

  小結:小明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2—6歲和6---10歲是體重的增長高峰。說明這兩個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

  4、體重一直會隨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嗎?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體重和年齡是一組相關聯(lián)的量。體重的增長是隨著人的生長規(guī)律而確定的。

  1、教育學生要合理飲食,適當控制自己的體重。

  活動二: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它的體溫隨時間的變化而發(fā)生較大的變化。

  觀察書上統(tǒng)計圖:

  1、圖中所反映的兩個變化的量是哪兩個?

  2、橫軸表示什么?縱軸表示什么?

  同桌兩人觀察并思考,得出結論后,記錄在書上,然后再在全班匯報說明。

  3、一天中,駱駝的體溫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上升?在什么時間范圍內駱駝的體溫在下降?

  5、第二天8時駱駝的體溫與前一天8時的體溫有什么關系?

  6、 駱駝的體溫有什么變化變化的規(guī)律嗎?

  活動三:某地的一位學生發(fā)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氣溫之間有如下的近似關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數除以7再加3,所得的結果與當時的'氣溫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數,你能用公式表示這個近似關系嗎?請你寫出這個關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還發(fā)現生活中有哪兩個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它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選派代表請舉例說明

  4、 你還發(fā)現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中有哪些量之間具有變化的關系?

  三、反饋與檢測

  1、連一連,把相互變化的量連起來。

  路程 正方形周長

  邊長 購賣數量

  總價 行駛時間

  2、說一說,一個量怎樣隨另一個量變化。

  (1)一種故事書每本3元,買書的總價與書的本數。

  (2)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長方形的長與寬。

  3、小明到商店買練習簿,每本單價2元,購買的總數x(本)與總金額y(元)的關系式,可以表示為:

  四、全課小結:今天我們研究的兩個量都是相關聯(lián)的。它們之間在變化的時候都具有一定的關系。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深入研究具有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在變化時有相同的變化特征,這樣的知識在數學上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并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yè)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2)繼續(xù)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xù)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里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說,并說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說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出示了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讓學生依據圖中給出的數據判斷他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他們的體積。根據體積單位的定義: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通過計算,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發(fā)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

  二、課標要求

  1、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理解并掌握高級體積單位與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體積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三、知識體系

  1、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與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區(qū)別。

  3、高級體積單位語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四、核心內容與價值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內容是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于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單位的題作,能更好的運用不同的體積單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體積,能很好的區(qū)別于以前的面積和長度單位,能很好的運用進率計算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學情分析

  1、從學生平時接觸過得單位間的進率入手,給學生一種親切與熟悉的感覺,能更好地使學生從心理上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回憶和整理已有知識,有利于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在孩子們的腦中形成網絡。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機會,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

  2、在學生能很好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學習這一內容,能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的方法獨立探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進行驗證,,學生最終自己發(fā)現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3、本節(jié)內容學生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認知的障礙點是:不能區(qū)分開以前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在互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互化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轉化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教學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并能在獨立解決問題時學以致用,本節(jié)教學設計有如下特點:

  1.在引入小括號之前,注重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在教學中,當學生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時,抓住契機,通過組織學生討論,結合問題情境明確運算順序,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及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2.在學習新知之后,注重安排學生的實踐應用。

  在教學中,當學生了解了小括號的作用,并掌握了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之后,及時安排學生獨立解決需要小括號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學生準備:關于小括號由來的資料

  教學過程

  ⊙解決問題,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問題,請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并口答。

  (1)一輛出租車能坐4名乘客,一個旅游團有36人,需要多少輛這樣的出租車?

  (2)三(2)班有24人去南湖公園劃船,每條小船可乘坐6人,這些人一共需要多少條這樣的小船?

  2.導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觀察討論,發(fā)現新知

  1.觀察教材8頁情境圖,收集數學信息。

  (1)獨立觀察情境圖,獲取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

  (2)組織學生交流各自獲取的數學信息。

  師:現在把你獲取的數學信息向大家說一說吧。

  (學生匯報)

  師:這些數學信息你們都看懂了嗎?能說說它們的含義嗎?(引導學生理解“每條小船比大船少坐學生3人”的`含義)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師(出示教材8頁第二個問題):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需要哪些相關的信息呢?

  (請學生把要解決的問題敘述完整:同學們過河,男生29人,女生25人,一條大船坐學生9人。同學們都坐大船,需要幾條船?)

  (2)嘗試獨立列式解決問題。

  (3)交流解題方法。

  方法一:分步計算。

  29+25=54(人) 54÷9=6(條)

  師:為什么先算29+25?54÷9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明確:要求需要幾條大船必須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再看54里面有幾個9,有幾個9就需要幾條大船)

  方法二:列出錯誤的綜合算式。

  29+25÷9

  師:你認為這樣列式正確嗎?

  師:按照前面學習的除加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應該先算25÷9,而根據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先算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先算29+25,有什么辦法能改變運算順序呢?

  (4)引入小括號。

  師:如果我們要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有一位朋友可以幫忙,它的名字叫“小括號”。

  (5)介紹小括號的來歷。

  師:在沒有發(fā)明運算符號以前,人們運算都要用很復雜的文字進行說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人民生活需要有密切聯(lián)系的各種計算也逐漸復雜起來。這些計算常由兩個或幾個算式合成,而且在計算時常常需要先算某一個算式,再算另一個算式,于是便產生了區(qū)別先后運算順序的符號。大約400多年以前,在大數學家魏芝德的數學運算中,首次出現了“( )”“[ ]”和“{ }”!( )”叫小括號,是荷蘭人吉拉特最先開始使用的。

  師:由于小括號可以改變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所以在有小括號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小括號的來歷,使學生對小括號有所了解,激發(fā)學生對小括號的好奇心,有助于學生記住小括號。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354頁上面的內容,練習十二的第1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在已學過的減法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減法的意義,減法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減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教學減法的意義

  1.減法的意義

  教師:我們在前三年已經學過減法的計算方法,現在來學習一些有關減法的規(guī)律性知識,首先學會減法的意義。

  教師出示第53頁上面的題:

 。1)一班有男生24人,女生有19人。24+19=43(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加數 + 加數 = 和

 。2)一班有43人,其中男生24人,43 + 24 = 19(人)

  女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3)一班有43人,其中女生19人。43 -19 = 2 4(人)

  男生有多少人? 和 - 加數 = 加數

  先做第(1)題,讓學生自己分析數量關系,進行解答,然后提問:

  這道題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誰能說出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1)題的右邊板書出加法算式,并在算式下面寫出加數、加數、和(如右上)。

  接著學生解答第(2)、(3)題,然后回答:

  與第(1)題比較,第(2)、(3)題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用什么方法計算?

  引導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男生和女生人數,求全班人數用加法,第(2)、(3)題是已知全班學生人數和男生或女生人數,反過來求女生或男生人數,都用減法計算。教師板書出第(2)、(3)題的減法算式(如右上)。

  然后教師提問:

  如果撇開題里講的具體的事,每道題各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第(1)題是已知兩個加數,求它們的和,用加法;第(2)、(3)題都是已知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用減法。

  學生回答后,教師在第(2)、(3)題的算式下面注出和、加數、加數(如右上。)然后啟發(fā)學生想:

  根據第(2)、(3)題的算式與第(1)題的'算式的聯(lián)系,你能說一說減法是什么樣的運算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總結: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讓學生看書上第54頁,讀一讀書的結語。然后提問:

  在減去的已知數叫做什么?(被減數。)

  要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什么?(減數。)

  要求的末知加數叫做什么?(差。)

  教師說明:在減法,已知的和叫做被減數,減去的已知加數叫做減數,求出的未知加數叫做差。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逆就是相反的意思,逆運算就是相反的運算。我們可以通過上面的例子來理解。第(1)題用加法計算,第(2)、(3)題都用減法計算,第(2)、(3)題與第(1)題比較,第(1)題的問題在第(2)、(3)題中變成了已知條件,第(1)題中的其中一個已知條件在第(2)、(3)題中變成問題。也就是說,減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與加法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正好相反,在加法中已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未知的,在加法中未知的,在減法中變成了已知的。所以減法是與加法相反的運算,通常叫做逆運算。

  2.練習

 。1)做第54頁上的做一做。

  要讓學生根據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的得數是怎么得來的。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2)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

  要讓學生應用減法的意義說明各題為什么用減法計算。在語言的敘述上,盡量緊扣減法的意義,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概念說理的能力。如第(1)題,可以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已知小明和小紳的郵票張數的和,又知道小明的郵票張數,要求小強的郵票張數,就是已知和(小明和小強的郵票張數的和)與一個加數(小明的郵票張數),求另一個加數(小紳的郵票張數),所以用減法法算。

  二、教學0在減法中的特性

  提問:

  在加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幾種情況?(兩種)

  誰能舉例說明?(7+0=7,0+0=0。)

  根據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那么減法中關于0的運算有哪幾種情況?

  引導學生寫出下面三種情況:

  70=7,77=0,00=0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70=7,那么80等于幾?90呢?任意一個數減去0得多少?用一句話說就是。

  再來看第二、三種情況:77=0,00=0,任意一個數減去它自己等于多少?也就是當被減數時,差怎樣?

  最后,概括成兩條:

  1.一個減法去0,還得原數;

  2.被減數等于減數、差是0。

  三、教學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 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我們已經學過加、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你們還記得嗎?

  誰能說出加法各部分間的最基本的關系是什么?

  知道和與其中一個加數,如何求另一個加數?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出加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2.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提問:

  減法中各部分間的最基本關系是什么?

  知道被減數和減數,怎樣求差?

  知道被減數和差,怎樣求減數??

  知道減數和差,怎樣求被減數??

  學生邊回答教師邊進行歸納,整理出下面的關系式:

  3.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3題。

  這兩道題,既可以根據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說明,也可以用減法的意義說明。例如,第2題,根據2100690=1405寫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減法算式。既可以把2100、695、1405分別看作被減數、減數、差,運用減法各部分間的關系來做,又可以把它們分別看作和、加數、加數,運用減法的意義來完成。

  4.加、減法各部分間關系的應用。

  教師:我們學過了這些關系,可以對加、減法的計算進行驗算。

 。1)加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2 0 7 9 2 0 7 9

  + 8 4 5 8 4 5 1 2 3 4

  2 0 7 9 1 2 3 4 8 4 5

  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并回答用加法驗算加法的方法的方法應用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然后提問:

  還可以怎樣驗算?(用減法驗算加法。)讓學生板演(如上右)。

  應用的是什么知識?(加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和 一個加數 = 另一個加數。)

  向學生說明:因為加數有兩個(845,1234),驗算時用和(20xx)減去哪一個加數都可以,因而用減法驗算加法可以任選一個加數作減數來進行驗算。

 。2)減法的驗算。

  教師板書:1 2 3 4 驗算: 2 4 7 1 2 3 4

  9 8 7 + 9 8 72 4 7

  2 4 7 1 2 3 4 9 8 7

  讓學生計算,并用學過的知識進行驗算。教師板書出驗算的豎式(如上右),讓學生說一說每種驗算方法應用了什么知識。

  然后教師指出:驗算減法,可以用減法中各部分間的關系。用算出的差和減數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減數;或者從被減數里減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減數,都可以用來驗算減法。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56題。

  1.第5題,筆算時要求計算正確,并注意迅速;用珠算驗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定好個位,驗算的方法有些題可以由教師適當指定一種,其它的題由學生自己任意選用。

  2.第6題,先讓學生明確表中的a+b表示兩個數的和。學生填完后,先說一說是怎樣想的,然后讓還生觀察:每組數同第一組比較,哪個數變化了?加數變化后,和是怎么變化的?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7-20

小學數學教案07-14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24

小學數學教案【薦】01-23

[優(yōu)選]小學數學教案07-20

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07-21

小學數學教案[必備]07-21

小學數學教案模板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