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精品[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在星空中(一)》,從本課開始,學生將展開對星座的認識。涉及星座的教學內(nèi)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夏季主要星座,第四部分開個觀察交流會,第五部分制作活動星圖。本課時主要是開展前兩部分的教學。
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對星座已有一定的認識,有的同學還能說出一大串星座的名稱來。但對星座的含義,星座的特征,可能知道的很少。如何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是本課學習的重要教學目標。本課采用的是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客觀真實的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其實這七顆星,離地球有遠有近,遠的離地球有近150光年,近的距地球也有50光年。活動中,讓學生在一個紙板上掛七個橡皮泥球,投影出北斗七星的圖形,通過這一過程讓學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確概念——遠近不同的.恒星在視覺上形成的一個構圖。
星座也有實用之處,它們相當于夜空的平面坐標。教科書中讓學生根據(jù)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以確定方向。由于北極星位于地球自轉(zhuǎn)軸北端所指的中心,所以看上去北斗七星和其他星座都在繞北極星轉(zhuǎn)動——“斗轉(zhuǎn)星移”。這些現(xiàn)象,如果指導學生作夜晚觀察活動,都是可以觀察到的,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天文興趣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lián)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圖形不同。
●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2.過程與方法
●制作星座模型,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嘗試根據(jù)星座的特征觀察星座,并用圖畫做好相關的記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建立模型的重要性。
●培養(yǎng)對天文方面的興趣,認識到較長時間內(nèi)持續(xù)地觀察星座是必要的。
●培養(yǎng)團結(jié)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建立正確的星座概念,知道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lián)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
【教學準備】
小組準備:橡皮泥、小木棒、白色紙板、記錄紙、光源
教師準備:、鐳射筆
【教學過程】
。ㄒ唬┝私鈱W生對星空的已有認識
1.關于天空中的星星,你知道些什么?
2.看到這些星星,你又會想到些什么呢?
3.揭示課題:在星空中
。ǘ┱J識北極星和北斗七星
1.從大屏幕上找找北極星,說說你是怎樣尋找的。
2.指導:借助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
3.觀察了解北斗七星的特點。
。ㄈ┙ㄒ粋“北斗七星”的模型
1.演示并介紹北斗七星模型的制作方法。
2.學生制作模型,利用光源,讓光從四個不同的角度照射模型,并將橡皮泥球的影子在紙上記錄下來。
3.展示學生的繪圖,進行交流討論。
4.通過制作模型、畫圖和交流討論,你從中領悟到了什么?
。ㄋ模、認識星座
1.認識大熊星座:北斗七星屬于一個非常有名的星座——大熊星座,它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標志。
2.認識并欣賞其他一些星座。
3.根據(jù)這節(jié)課的研究,你對星座有哪些新的認識。
。ㄎ澹┱n外延伸
和同學或父母一起在北部的天空找一找大熊星座和北極星,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三、試教體會
《在星空中(一)》這一課是教科版六下科學宇宙單元的第六課時的內(nèi)容,本課學習的重要目標是通過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讓學生客觀真實地去認識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確的有關星座的概念。通過試教,我對本課的教學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1.對教材的編排的思考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探究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fā),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探究活動一般應由簡單到復雜。在本課的教科書中首先安排了了解星座這一內(nèi)容,介紹了星座的由來,還出示全天春夏星圖;第二部分是建一個“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認識星座,根據(jù)大熊星座中的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最后組織學生夜間觀星。在試教過程中,我曾根據(jù)教科書的安排來組織教學,但經(jīng)過幾次試教,發(fā)現(xiàn)這樣的安排并不是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剛開始學生可能感到星座非常有趣,但這份興趣并沒有很好的得到保持。于是我對教科書的環(huán)節(jié)作了一些改動,從學生熟悉的北極星入手,通過尋找北極星引導出認識北斗七星,通過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樹立正確的星座觀,最后再到認識星座。這樣由點及面的安排,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有利于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對建立一個“星座”模型的思考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建立模型,樹立正確的星座的概念,教科書設計讓學生按要求去作紙模,打孔掛線吊小球。然而在試教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非常多的時間,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對模型的觀察與思考的時間。另外學生抬著懸掛的小球由于不停的晃動,需要學生不斷地去控制小球,對學生活動的有效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鑒于這兩點思考,我在建立模型的過程中簡化了制作的過程,并將懸掛的模型改成了豎立的模型,這樣更有利于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對模型進行觀察與思考。
3.對情境創(chuàng)設的思考
在備課伊始,我尋找了大量的關于星空的視頻與軟件,想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過程中進行學習研究,然而試教時我們卻發(fā)現(xiàn),第一,這些視頻與軟件由于容量較大,在使用的過程中并不是很方便。第二,這些視頻與軟件的使用確實能給學生帶來“轟動的效果”,然而學生并沒有將這份興趣帶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正確的星座概念的建立,也沒有起推動性的作用。因此我決定忍痛割愛,回歸到真實、扎實、有效的課堂。
一次次的試教下來,我每次都在思考,一堂課短短的40分鐘,我們能給學生留下些什么,若力求全面就必然浮于表面,要深入探究就必須有所舍棄,在兩者之間我們不斷地進行著取舍,怎樣的抉擇才是最適合學生的,我們?nèi)栽谔剿髋c徘徊中。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能用打結(jié)的方法將線進行連接,感知將幾根線兩端任意兩兩打結(jié)后出現(xiàn)的有趣現(xiàn)象。
2. 大膽猜測游戲結(jié)果,能用符號記錄并清除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3. 體驗在科學游戲中小組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快樂,產(chǎn)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記錄紙1張,小組記錄用紙、筆和線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基本學會打結(jié)
活動過程:
一、兩根線的連接
師:誰有辦法把兩根線拼起來?
幼:打個結(jié)
要求:小組三人合作,試一試怎樣打結(jié)起來。
提問:兩根線連成功后是個什么情況?
情況1:變長了;情況2:變成了圓圈;
小結(jié):原來線連接起來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承上啟下:
剛才我們用兩根線連接起來出現(xiàn)了不同的結(jié)果,如果有更多的線連接起來,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呢?
二、六根線的連接
1. 提出游戲
師:老師這里有6根線,我們一起來做做這個實驗,這個實驗需要三個人合作,請兩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
實驗方法:一人抓住線的中間,兩邊兩人按兩根兩根的方法連接。
師:實驗在進行中,請下面的孩子猜一猜會產(chǎn)生什么結(jié)果?
幼:可能會有不同的圈、可能變成很長的一根線。
2.猜想記錄
師:三人一小組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并貼到大記錄單上。
3.交流討論
師:請小組交流一下你們的想法。你們認為6根線兩邊兩兩打結(jié)后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
有哪個小組和他們想的不一樣?(相同的想法有不一樣的記錄)
4. 動手實驗
要求:三人合作;不會打結(jié)的可以拿線,但要握緊線、不松手;兩邊的小朋友兩根兩根打結(jié);全部打好后松開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5.介紹交流
提問:哪個小組來介紹交流一下?有小組和他們一樣嗎?和你們猜的情況一樣嗎?
6. 揭示老師的'6根線
師:原來,可*組是一樣的。
承上啟下:
我們用6根線兩邊兩兩打結(jié),出現(xiàn)了許多不一樣的結(jié)果,如果我們用更多的線打結(jié)會出現(xiàn)怎樣的結(jié)果呢?
三、多根線的連接
1. 分兩組游戲:
要求:每人占一個位置,每人打一個結(jié)
2. 兩組展示結(jié)果,幼兒入座。
結(jié)束語:
原來,很多線連接在一起,出現(xiàn)的不一樣的結(jié)果,還會有不同結(jié)果嗎?我們可以在區(qū)域活動中進行進一步的嘗試。
科學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在日常生活中,雞蛋和雞是經(jīng)常吃的。于是我們利用設疑“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喜歡吃雞?都知道有哪些雞?”引發(fā)小朋友回憶生活經(jīng)驗,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同時也將活動切入正題。這樣,小朋友的興趣也容易被吸引過來。
活動目標
1.通過為小朋友講解和觀察小雞孵化從蛋到雞的轉(zhuǎn)變,從而知道雞生蛋、蛋變雞的由來以及生命起源和生命周期,從而幫助孩子培養(yǎng)和建立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2.從未能孵化出的雞蛋中,讓小朋友學習到生命的寶貴,學會照顧幼小生命,培養(yǎng)他們的耐心和愛心。
3.通過講解過程中的互動,讓小朋友知道每個人都有公平、平等的權利。
活動準備
數(shù)字孵化器、已孵化兩周的雞蛋、制作雛雞盒的`設備、相關的活動主題卡,電源插座、彩色記號筆、白板、溫水、食物(如:蛋黃、用水泡過的米或飯、新鮮洗凈的菜葉)
活動過程
1.通過設疑激發(fā)小朋友的興趣
師: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蛋?哪些小朋友喜歡吃雞?
師:小朋友們都知道有哪些雞?
師:雞蛋和雞小朋友們都見過,有誰知道雞蛋是怎樣變成雞的?
評析:通過一些簡單的提問,以此來激發(fā)小朋友的情趣,是他們對課程產(chǎn)生興趣。
2.了解雞蛋的不同
通過圖片的展示與講解,讓小朋友有感性的認識孵化小雞的雞蛋和日常吃的雞蛋的不同之處。
評析:讓小朋友們知道生命的起源。
3.介紹孵化過程中的主要孵化因素
小朋友用手觸摸孵化器的觀察窗,觀察孵化器的構造。在通過講解,讓小朋友知道孵化的三個關鍵因素:即溫度、濕度、翻蛋。并啟發(fā)小朋友尋找生活中旋轉(zhuǎn)加熱的東西。
4.大家一起給三個將孵化出殼的小雞起名字
將小朋友們說的喜歡的名字都寫在白板上,然后通過舉手評選,選出三個小朋友最喜歡的名字,作為三只小雞的名字。
評析:通過為小雞起名字,讓小朋友們學會參與、公平評選、自己做決定。
5.制作雛雞盒
教小朋友們?nèi)绾沃谱麟r雞盒,同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小朋友們思考回答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上開幾個洞?
師:為什么要放電燈?
師:為什么要在盒子底部鋪上報紙?
6.小朋友們喂小雞
小雞出殼毛全部干后,將小雞放入制作的雛雞盒內(nèi),讓小朋友們撫摸、觀察。
破殼后1-2天后,準備一些與水混合的蛋黃、菜葉等,請一些小朋友來喂小雞。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問題探討,認識東西方文化科學交融的意義。
2、了解、運用常用的論證方法。
3、感悟作者寬度的胸懷,科學的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和科學觀。
一、導入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畤@于西方科學文明的巨大魅力,特別是西方工業(yè)文明與知識經(jīng)濟的巨大發(fā)展,讓我們總覺得,東方科學要好好學習西方科學文明來加快發(fā)展,縮小與西方科學文明之間的差距。那么西方人,又是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文明的呢?怎樣來看待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之間的關系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喬治薩頓的《東方和西方的科學》,相信我們一定會受益匪淺。
二、作者
喬治薩頓(1884-1956),美國科學家,科學近代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時的根特。在大學期間學過哲學、化學、數(shù)學、結(jié)晶學等專業(yè),1911年獲博士學位。1912年創(chuàng)辦國際性科學史雜志《Isis》,擔任該雜志主編近40年,并發(fā)起成立國際科學史學會。他為科學史研究作出重要貢獻。一生著作甚豐,出版著作15部,發(fā)表論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學史導論》。
在薩頓身后,科學史已經(jīng)成為一個得到公認的學科。薩頓則被公認為科學史這一學科的奠基人,也經(jīng)常被稱為“科學史之父”。國際科學史界的最高榮譽“薩頓獎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具有非常廣博的知識,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語和漢語在內(nèi)的14種語言。有人稱他為20世紀世界上學識最淵博的人之一。他將自然科學知識和人文學科知識和諧地集于一身,成為罕見的科學家與人文學者相結(jié)合的典范。
三、解題
本文中的東方是指亞洲和非洲一帶,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遠東、中東地區(qū)和近東地區(qū)。在上古和中古時期,這里曾建立了光輝燦爛的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華夏文明等等。
四、字詞積累
重蹈覆轍:再走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敗教訓,重犯過去的錯誤。
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震驚(多指壞事)。
盛氣凌人:以驕橫的氣勢壓人。形容傲慢自大。
五、整體感知
速讀全文,試給課文分出3部分,并歸納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論、本論、結(jié)論來劃分。引論部分抓住“兩件事”這一中心;本論部分抓住對科學的態(tài)度;結(jié)論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論(第1-3節(jié))強調(diào)“必須記住兩件事”,說明要正確對待東西方科學;
本論(第4-9節(jié))論述研究科學,必須有科學的態(tài)度;
結(jié)論(第10節(jié))提出“希望和前景”。
六、問題探討:
1、前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例證法:古希臘因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獨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例子。事實勝于雄辯。(用意是什么?)告誡那些排斥東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轍而要引以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2、仔細閱讀本論部分(第4-9節(jié)),完成以下練習。
。1)試分析這一部分的結(jié)構特點。
也可分出“三段論”來。本論第4段,直截了當:態(tài)度粗暴、“言過其實”的人,“大概不是科學家”,觀點鮮明。接著5、6、7段反復論述“必須謙虛”“不應傲慢”,第8、9段小結(jié):要“以謙虛的態(tài)度從事這一切(科學工作)”。
。2)論述“我們必須謙虛”時,用了怎樣的論據(jù)?論述走向?qū)嵶C科學的極端時(離開東方的人文理念,正確思想指導下的“科學方法”——實驗科學的方法,會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寫到了怎樣的論據(jù)?
第一問,答案在第5段。用了美國的歷史記載短暫來強調(diào)必須謙虛,同時也與上文提到的古希臘的例證對照。
第二問,答案在第6段!榜斎寺犅劇,除了二戰(zhàn)時美國為了逼迫日本投降而在廣島、長崎投了兩顆原子彈外,還能指什么呢?這不正是“科學方法”“被錯誤地應用”嗎?第7段的比喻其實也是暗指這一點。
3、“光明從東方來,法則從西方來”的含義?
光明從東方來,東方是雙關、隱喻,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人文主義的理念是東方文化所具有的。東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則相結(jié)合必然會使世界文化呈現(xiàn)異彩。
4、東方科學與西方科學有什么樣的關系?作者從什么角度論述了東方科學在發(fā)展人類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評了某些偏見的?
東方科學和思想思西方科學的源頭,并且會給現(xiàn)代西方帶來新的生計。作者將自己多年研究科學史得出的結(jié)論,告誡某些帶有民族和地區(qū)偏見的西方人,要他們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歷史與現(xiàn)實,進行文明對話,促進世界文明的發(fā)展和繁榮。
5、試舉事實例子說明“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東方”。
①西方的科技至上,生物克隆陷入倫理悖論;②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大量消費有限的能源,時時爆發(fā)能源危機;③經(jīng)濟上每隔一定時間就爆發(fā)危機,陷入癱瘓。
天人合一 齊生死、等萬物
6、指出下列各句的論證方法。
、購膶嶒灴茖W的角度(特別是在其發(fā)展的現(xiàn)階段)來看,東方和西方是極端對立的。( )
②在很大程度上,實驗科學不只是西方的子孫,也是東方的后代。( )
③熱愛真理——像科學家那樣熱愛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實際用途的和沒有實際用途的;熱愛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 ( )
、芸茖W的應用常常握在那些沒有任何科學知識的人手中,猶如不經(jīng)過教育和訓練而去駕駛一輛能導致各種破壞的大馬力汽車。 ( )
、賹Ρ日撟C;②比喻(不是擬人。所謂“擬人”,必須寫出人的特性)論證;③演繹論證;④比喻論證。
科學教案 篇5
【理論指導】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
知識的獲得不是個體“旁觀”的過程,而是“探究”的過程。最早提出在科學教育中要運用探究方法進行教與學的是杜威。杜威認為,“探究”是主體在與某種不確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時所產(chǎn)生的解決問題的行動。在行動中,知識不是存在于旁觀者的被動的理解中,而是表現(xiàn)為主體對不確定情境的積極反應,知識是個體主動探究的結(jié)果。在教學方法上,應該“從做中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做實驗,并放開束縛,自主、積極、愉快地參與到科學實驗活動中去親歷探索自然界奧秘。他們運用觀察、提問、設想、動手實驗、記錄、表達、交流等方式構建知識,提高素養(yǎng)。
【教學內(nèi)容】
《聲音的變化》是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的內(nèi)容。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不僅僅是學生,就是成人也很容易搞混。四年級的學生很難用普通的觀察方法來分辨出聲音的高低,他們更難理解聲音的高低與頻率的關系。
本課從學生熟知的、非常感興趣的音樂噴泉切入,引導學生分析聲音是有區(qū)別的、有變化的。再借助教具、信息技術手段以及APP軟件等手段,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體驗活動,理解聲音的強弱和高低兩個概念,并知道他們與振動的關系,繼而為聲音如何傳播打下基礎。
【學情分析】
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初步概念建成時期,也是為以后“大概念”模式的建成打下基礎的時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有目的地引導孩子們建構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于他們有形成正確的概念,也有益于鍛煉他們形成一個高效的思維模式。
經(jīng)過本單元前2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振動產(chǎn)生聲音,振動停止聲音消失。他們還知道了音叉是什么,并學會了怎樣利用音叉等物體發(fā)出強和弱的聲音。但由于年齡小、表達能力弱、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等原因,他們對聲音的認知還很懵懂。本節(jié)課“聲音的高低,聲音的強弱”變化的,以及振動幅度、振動頻率的含義對現(xiàn)階段學生來說還是有困難的。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快,聲音就越高;振動的頻率越慢,聲音就越低。
2.過程與方法:
能使物體發(fā)出強弱和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聽到聲音的不同進行描述,對物體在發(fā)出不同聲音時的振動狀態(tài)進行描述,把物體的振動狀態(tài)和發(fā)出的不同聲音聯(lián)系起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形成善于觀察,并把事物的特點和性質(zhì)相聯(lián)系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音量與音高的科學概念,認識到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難點】
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體振動的幅度決定的,特別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音高是由物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
【教學準備】
音叉、小錘、乒乓球、自制教具、仿真軟件、自制等。
【課前準備】
1.見學生時,相互熟悉,相互提問。
2.教學調(diào)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音叉的使用方法。
3.了解學生對樂器的認識。
4.教會學生使用平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中秋節(jié)老師出去玩,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東西,就拍下來了,今天特地帶來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嗎?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聲音和噴泉都有變化,噴泉隨著聲音變。
【師】對,聲音在變化。其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很多聲音,變化不斷地聲音構成了奇妙的大自然,今天我們一起走進聲音的世界,探究“聲音的變化”。
【板書課題】聲音的變化
二、新知探究
。ㄒ唬┞曇舻膹娙酰ㄒ袅浚
1.提問
【師】大家聽聽這2段聲音,(PPT)(播兩段音量有明顯區(qū)別的聲音)誰來說說這兩段聲音有什么不同?
【生】有大、小的變化,強、弱的變化......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聲音的大小有變化,指的就是聲音的強弱。(板書)聲音大即是強,小即是弱。(PPT)在科學中,聲音的大小強弱用音量來表述。
【板書】強 弱
2.游戲
【師】怎么區(qū)分聲音的強弱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小游戲,跟你的同學說一句悄悄話,有個小要求,只能讓你的同桌聽到。開始!
【師】同學們都玩的很開心哦,王老師也很想?yún)⑴c進來,最后一排的那位小帥哥,能大聲地告訴王老師你的名字嗎?【生答名字】XXX同學,認識你真高興!你能和老師說聲老師好嗎?【生答】
【師】老師們你們聽到打招呼聲了嗎?
【師】剛剛的游戲中,你們聽到的所有聲音,哪個最強,哪個最弱?
【生答】......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jīng)能區(qū)分聲音的強弱了。我們可以通過調(diào)整發(fā)聲的力度,來控制聲音的強弱。
3.實驗探究一
【師】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聲音的產(chǎn)生與振動有關,那么,聲音的強弱是否也與振動有關呢?
【師】下面,我們來進行探究實驗,請看大屏幕:
【師】我為大家準備了這些實驗器材:音叉、小錘、帶線的乒乓球。
【師】(PPT演示)怎么利用這些器材進行實驗呢?下面來看看實驗步驟:
、偈帜脦Ь的乒乓球,保持靜止;
、趽舸蛞舨姘l(fā)出聲音;
【師】要想使音叉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我們怎么敲擊?
【生答】重一點敲擊聲音強,輕一點敲擊發(fā)聲弱。
【師】那我們在使用音叉時,應該擊打哪個部位呢?
【生答】
【師補充】應該擊打音叉?zhèn)让娴捻敹。將乒乓球快速接觸正在發(fā)聲的音叉?zhèn)让妗?/p>
、郾容^音叉發(fā)出強弱不同的聲音時乒乓球彈開的距離遠近。
、転楸苊庹`差,反復實驗三次,記錄實驗結(jié)果。
實驗前,老師要提示兩點:
【師】A.小組內(nèi)分工合作,遵守實驗紀律,本次實驗需要分辨聲音強弱,實驗時請保持安靜。
B. 提示音樂響起停止實驗,將器材放回原位,分析實驗結(jié)果,準備交流。
【師】現(xiàn)在開始實驗!
【生】分組實驗
4.交流分享
【師】我們的探究活動已經(jīng)完成,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上來,一邊演示,一邊分享你們的發(fā)現(xiàn)。請你大聲的告訴大家你的發(fā)現(xiàn)。
【生1】演示實驗過程
【生2】我們先敲出強的聲音,再敲出弱的聲音,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聲音強,小球彈開的距離遠,聲音弱,距離近。
【師】其他小組,你們還有補充的嗎?
【師】現(xiàn)在我們回顧一下振動的概念。振動是指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不斷重復地做往返運動。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大。(慢)往返運動時離中心點距離遠振動幅度就,振動幅度小。
結(jié)合我們剛剛的實驗,來說說(小結(jié))聲音的強弱和振動幅度大小有關嗎?
【生答】 振動幅度越大,聲音就越強;
振動幅度越小,聲音就越弱。
【師補充】是的,發(fā)聲體振動幅度的大小決定了聲音的強弱。
【板書】 強 大
音量 振動幅度
弱 小
。ǘ┞曇舻母叩停ㄒ舾 )
1.聲音高低的認識
【師】聲音的變化除了強弱變化之外,還有高低變化。聽!
【教師彈仿真琴不唱】1234567
【師】有哪位同學聽出來了:哪個音高,哪個音低?
【生答】
2.體驗聲音的高低變化
【師】 跟著老師的演奏我們一起唱一唱
。ǔ綦A)。
【師】由低到高唱,預備唱;
【生唱】
【師】由高到低唱,預備唱;
【生唱】
【師】聲音的強弱和高低是不同的兩個概念。強弱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聲音的大小、音量;剛剛我們唱的.音階1234就是聲音的高低變化,聲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來描述。
(板書音高)
【板書】 高
音高
低
3. 實驗探究二
【師】那么聲音高低的變化可能和哪些因素有關呢?我們來看看這3組器材
。≒PT展示)認真觀察同組的各個器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大小、粗細、長短
【師】各小組討論下,猜猜?lián)舸蛲唤M3個材料時聲音高低會有變化嗎?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
【師】同學們都躍躍欲試了,別著急老師會讓你們實驗的,我們先來看看實驗要求。
實驗步驟:①檢查器材,將預測結(jié)果填寫在報告單上。
、谟猛瑯拥牧η脫羝鞑闹胁浚屑毞直媛曇舻母叩。
、弁黄鞑姆磸蛯嶒3次,并填寫實驗結(jié)果。
、苋M實驗都完成后回到座位,整理實驗結(jié)果。
【師】聲音的高低光用耳朵來分辨有一定的難度,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款APP軟件,幫助大家分辨聲音的高低。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來學習“頻率分析儀”使用方法。
【師】為了更好地完成實驗,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PT:溫馨提示:
A.本實驗需要辨別聲音的高低,實驗全程須保持安靜;
B.各實驗區(qū)域小組間分工合作、有次序交換;本次實驗設四個實驗區(qū),每大組到相應區(qū)域進行實驗。
C.及時填寫實驗報告單。
D.實驗結(jié)束后,將器材歸位,回到座位整理實驗報告,準備交流。
【師】有什么問題嗎?開始實驗
【生】用自制教具分組實驗,研究聲音高低跟什么因素有關。
教師在各組進行巡回指導。
鈴聲提示 坐回原位
4.分享交流
【師】同學們都已經(jīng)完成了你們研究,哪一組上來說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ǔ尸F(xiàn)記錄表,匯報發(fā)現(xiàn),并演示。)
【生】句式:我們小組研究聲音的高低是否與物體的大小 有關,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板書】 高(小、短、細 )
音高
低(大、長、粗 )
5.演示實驗
【師】為什么小、短、細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就高呢?為什么大、長、粗的物體發(fā)出的聲音就低呢?
為了揭示其中的奧秘,科學家們做了大量的實驗,下面我們來看其中的一個實驗:
【師】(教師演示實驗齒輪,慢一點,讓學生聽清楚)。老師轉(zhuǎn)動齒輪,可以帶動金屬片振動。齒輪轉(zhuǎn)得慢,金屬片振動也慢。接下來老師要從慢到快來轉(zhuǎn)動齒輪,大家聽一聽發(fā)出的音高有什么變化?
【生答】振動慢,聲音低。 振動快,聲音高;
。◣煱鍟
6.小結(jié)
【師】現(xiàn)在我們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小、短、細的物體振動快,所以聲音高;大、長、粗的物體振動慢,所以聲音低。
聲音有高低的區(qū)別是因為物體振動的快慢,也就是振動頻率不同。
三、總結(jié)分享
【師】今天,我們學了兩個概念,音量、音高,通過探究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振動的幅度決定了聲音的強弱(也就是音量),振動的快慢決定了聲音的高低(也就是音高)。
四、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一起了解到振動的幅度和頻率的差別可以帶來聲音的變化。我們的祖先利用科學知識制作了許多樂器,藝術家們利用這些樂器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老師這里有一些仿真樂器,其實這些仿真樂器不僅可以用平板下載,也可以用電腦、手機下載,老師在這里給你們提出一個小挑戰(zhàn):利用仿真樂器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歌曲。
【板書設計】
聲音的變化
【實驗記錄】
實驗探究一:聲音的強弱與振動關系探究實驗
實驗過程
聲音的強弱
乒乓球彈開距離(遠、近)
用力敲擊音叉
輕輕敲擊音叉
實驗探究二 :聲音高低的變化探究實驗
1.實驗名稱: 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
2.我們的預測:物體 ,聲音高;物體 ,聲音低。
3.實驗過程:
物體特征
第一次實驗數(shù)據(jù)(HZ)
第二次實驗數(shù)據(jù)(HZ)
第三次實驗數(shù)據(jù)(HZ)
4.實驗結(jié)果:
我們小組研究聲音高低的變化是否與物體的( )有關。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 ),聲音( );物體( ),聲音( )。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詞語。
3. 體會課文通過幾個事例來寫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寫一個科
學家專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一、復習檢查
指名分段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
1. 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題:①開文迪許的“怪”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②他為什么有這些“怪”的.表現(xiàn)?
、茖W生帶著問題自讀第2---5自然段,①讀后討論:衣著不考究
布置很特別珍愛圖書珍惜時間②理解“考究、特別、珍愛、珍惜”等詞語。理解重點詞句,指導朗讀理解“一般、過時”等詞。③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理解“家當”一詞比較句子: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別。
開文迪許家里的布置很特別。
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課文說說哪句話表達的意思準確些,為什么這里要用上“也”。
、苤该首x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從書架上拿走一本書也要辦理一下手續(xù)。自由讀上面的句子,說說“也要”在這里強調(diào)了什么?
、葜笇Ю首x第4自然段
、拮杂删氉x第5自然段,說說哪些詞句最能突出開文迪許的“怪”。
⑶指名讀第1、6自然段①說說這兩段告訴我們什么?②這兩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細讀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題:為什么說這位“科學怪人”并不“怪”?
、茙е鴨栴}自讀課文。讀后討論,可聯(lián)系上下文舉例說明。⑶齊讀課文。⑷小結(jié)段意三、作業(yè)1. 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珍愛 打擾 慕名來訪 遺著迫不得已 諸如此類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07-20
《種子》科學教案09-30
科學教案優(yōu)秀11-04
昆蟲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模板03-26
關于科學教案11-03
科學教案:刷子04-16
科學教案范文07-21
實用的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