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大班科學教案范文匯編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初步感知“水蒸發(fā)”以及“水蒸氣液化”等一些科學現象。
過程與方法
發(fā)現自然界的小規(guī)律,嘗試用實驗探索生活中的科學現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分析活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體驗生活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水變成水蒸氣,再從水蒸氣變?yōu)樗脑怼?/p>
教學難點:
掌握蒸發(fā)和液化。
教學準備:
1.課件
2.電熱水壺
3.鏡子若干
4.卡片
教學過程:
一、討論話題,引出活動內容
1.師:小朋友,你們看,裴老師手里抓著的是什么呀?(冰),你們再觀察一下,冰有怎樣的變化了呢?(水滴)
2.師:哦,冰變成了小水滴了呀,你們在哪兒見過小水滴了呢?(幼兒講述)
師:那你們知道小水滴有什么用呢?(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小水滴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我們離不開水。裴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水滴還會變哦。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杯子、鏡子,你們用鏡子的這一面蓋在杯子上面,玩一玩,看一看鏡子上面有什么呢?
。ㄌ崆霸诒永锏股蠠崴,把鏡子蓋在杯子上面)
【設計意圖】將幼兒難以理解的科學實驗轉化成幼兒喜歡的'游戲活動,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實驗游戲,觀察現象
1.小朋友玩游戲。教師走到小朋友中間指導,引導幼兒觀察鏡子上面有什么變化。
2.師:小朋友,你看到你的鏡子上面有什么呢?
3.教師小結:小水滴蒸發(fā)變成了水蒸氣,那個白色的煙呀,就是水蒸氣。水蒸氣越積越多,遇到冷的鏡子就變成小水滴。
三、視頻欣賞,探索知識
1.師:小水滴很高興認識大家,它有句悄悄話想和小朋友們說。
(播放錄音,小水滴“小朋友,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嗎?)
師:小朋友,你們愿意嗎?
。úシ拧缎∷温眯杏洝返囊曨l,以幫助幼兒更好的認識小水滴變化的過程。)
【設計意圖】根據視頻內容,讓幼兒進一步探索水變化的秘密。
2.師:小水滴都帶著小朋友們去過什么地方了?
3.帶著小朋友們分析,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片(小水滴→水蒸氣→云→雨)。
4.教師小結:畫箭頭,小水滴蒸發(fā)成了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落下來,又變成了小水滴,就這么循環(huán)著,就是這么旅行的。
四、念兒歌,鞏固知識
1.小朋友們,你們還記得我們之前學過的一首關于小水滴的兒歌嗎?讓大家一起站起來念一念,可以加上可愛的小動作哦。
小水滴旅行記(自編)
小水滴,滴滴響,我們快樂去旅行。
遇見太陽,點點頭,飄到藍藍的云朵里,
遇見風兒,彎彎腰,飛向清澈的小溪里。
小水滴,真神奇,
會蒸發(fā),會結冰,還會變成小雨滴,
我們保護小水滴,做個環(huán)保的小朋友。
【設計意圖】把整節(jié)課的內容融化在兒歌里,讓科學知識也插上美妙的聲音。
2.小朋友,我們排好隊,一起到我們美麗的校園里找一找小水滴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辨別自然界中的一些聲音,了解耳朵的用處非常大。
2.分別填充不同的材料自制能發(fā)出聲音的響罐,感受聲音的不同。
3.鍛煉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5.喜歡參與游戲,體驗。
活動準備:
1.易拉罐、沙、水、黃豆、大米、石頭。
2.錄有風聲、雨聲、雷聲等自然界中不同聲音的磁帶。
3.幼兒自制響罐所需的即時貼。
活動過程:
導入語:《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片小朋友們都非常熟悉,你們想不想讓羊村的小羊們到我們幼兒園來做客呀?(幼兒回答)
(一)教師出示貼有喜羊羊、美羊羊.....等裝有不同材料的`自制響罐,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1.今天小羊們到這來做客,他們每人都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曲, 小朋友們想聽嗎?
2.現在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聽,看看誰的小耳朵最靈驗。
(二)教師按順序有節(jié)奏的搖晃裝有不同材料的自制響罐
(三)讓幼兒分組討論響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為什么?(幼兒興致很高)
(四)請幼兒說出討論的結果,然后教師總結,裝有不同材料的罐子發(fā)出的聲音也不同
(五)幼兒自己動手操作,感受其樂趣
幼兒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分發(fā)材料,請幼兒隨意往易拉罐里裝黃豆、沙、水、石頭等不同的材料。搖一搖、聽一聽,親身感受一下不同的材料放在同一易拉罐中發(fā)出的聲音不同。
(六)小游戲《我搖你猜》
教師將數量不同的同一種材料放入兩個易拉罐中有節(jié)奏的搖晃,請幼兒傾聽有何不同。
師:1.我這里也有兩個喜羊羊響罐,你們聽一聽,他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2.“你們來猜一猜,這個響罐里裝的是什么?”(幼兒猜測后,打開讓 幼兒驗證)
3.“為什么一樣的東西,在套桶里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呢?”(一個多、一個少)
最后得出結論:一樣的東西,一個多,一個少,它們在罐子中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七)播放錄音,請幼兒辨別自然界中的一些聲音如:風聲、雨聲、雷聲,比比誰的小耳朵最靈驗,讓幼兒知道耳朵的用處。
四、活動結束: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散步,感受我們生活中更多的聲音。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很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很高,對于這樣的活動孩子十分喜歡,在玩玩、聽聽、說說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了與耳朵相關的一些知識經驗。因為書本只是作為幼兒獲得新經驗的載體,所以活動設計中沒有加入繪本的閱讀,但是我一直認為大班的孩子可以自主獨立的閱讀,在自己探索了以后在進行集體教學活動是最好的;顒哟嬖谠S多的問題,希望大家可以提出有好的意見和建議。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感知、探究,知道氣球鼓起來的原因是有空氣的存在,并發(fā)現氣球中的空氣向外排出時會產生作用力使氣球向反方向跑。
2、初步感知空氣流動量大小與速度快慢之間的關系。
3、體驗探索發(fā)現活動中快樂的情緒。
活動準備:
氣球若干,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大水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吹氣球,了解氣球鼓起來的原因。
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什么呀?誰會吹氣球呀?請一幼兒吹氣球。
2、這個氣球和剛才比起來有什么不一樣呀?
3、為什么氣球會變大了,氣球中充滿了什么呀?
小結:原來氣球中充滿了空氣,氣球就鼓起來了。
二、猜測并嘗試:氣球松開手后會怎么樣?
1、如果現在我把這個鼓起來的氣球松開手,它會怎么樣呢?引導幼兒猜測。
2、老師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你們去試一試,把氣球吹大,然后松開手,氣球怎么樣了?(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引導并個別交流。)
3、誰來告訴我,玩氣球的時候,你發(fā)現了什么?
4、每一次玩的時候,氣球飛的一樣嗎?
三、再次操作并記錄。
1、請你們再去玩一玩,不過先聽清楚要求:你的氣球是怎么放的,它是朝那里飛的.?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記錄紙,我們把每一次發(fā)現都要記下來。(幼兒再次探索、發(fā)現。)
2、現在誰愿意來說說你的記錄?幼兒上臺介紹自己的實驗情況。
3、看,我的氣球這樣放,你來說我的氣球會往哪里飛?同意的舉手。
4、為什么這樣放的時候,會往這邊飛,放上面的時候,往上飛呢?
教師演示后把實驗記錄下來,并進行小結。
四、猜測并操作氣球放在水中的情況。
1、那如果我把吹鼓的氣球放在水里,氣球會怎么樣呢?
2、等會我們去試一試,那老師給你們提個要求:可以兩個人來比賽,看誰的氣球跑的快。
3、誰愿意來把比賽的結果告訴我:你跟誰比賽的,誰的氣球跑的快,誰跑的慢,為什么?
4、為什么粗吸管的氣球跑的快,細吸管的氣球跑的慢,為什么?那哪種氣球在水里跑的時間長?為什么?
五: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用氣球玩了游戲,你覺得會跑的氣球好不好玩,那可不可以把這個會跑的氣球設計成一樣什么玩具呢?幼兒活動后自己設計會跑的氣球玩具。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科學活動“插花”,是我們對導向式教學活動進行的一次嘗試!安寤ā眮碓从谏睿葤伣o幼兒一個明確的任務——“插花”,讓幼兒圍繞任務去嘗試探索,從中發(fā)現問題——“怎么插花瓶都會倒”,教師激發(fā)幼兒解決問題的欲望——“怎樣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兒完成。探索過程對幼兒很有挑戰(zhàn)性,“任務=材料+創(chuàng)意”在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活動目標
1、通過比較,發(fā)現物體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種使物體不易倒的方法,培養(yǎng)探究的意識。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形成大膽質疑、積極探索的意識,并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每組礦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塊、小石頭、橡皮泥、各種盤子、蓋子、硬板等若干。
活動過程
一、拋出任務“插花”,發(fā)現花瓶易倒,引起探索興趣
1、師:老師做了很多花,想請小朋友幫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礦泉水瓶)。
2、教師請一幼兒將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問:花插在花瓶里,出現什么情況?(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師:今天帶來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們要想辦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等會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個花瓶里,請你們用最短的時間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請你貼上自己的號碼,將花瓶放在花壇上(地面有條線)。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觀察。
3、幼兒操作后交流。
師:風來了,要看看誰的花瓶比較穩(wěn)固。(用紙對每個花瓶扇一扇)
預設:
幼兒行為一:同樣裝了石頭,一個倒了,而另一個不倒。
教師的對策:拿出來比較。
師:剛才用了同樣的風力、為什么都裝了石頭的花瓶,一個倒了一個沒倒呢?
幼:因為這個瓶子石頭裝得比較少……
師小結:對,石頭裝多了就比較重,能使花瓶更穩(wěn)固。
幼兒行為二:用光碟,一個放上面,一個放下面。
教師的對策:
師:這兩個都是用了“光碟”。這個為什么倒了,而這個不倒呢?
幼:一個放在上面,一個放在下面。
師小結:對,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盤變大了。
三、探索多種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養(yǎng)探究意識1、師:桌上還有很多材料,這回要請你想出跟剛才不一樣的方法去試一試,你可以使多個花瓶站穩(wěn),比比誰想的`辦法最有創(chuàng)意。在花瓶上也貼上自己的號碼。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指導。(孩子可以想出兩個以上辦法)
3、交流討論。師:我們來看看你們都用了哪些辦法。
預設:
幼兒行為一:會用多種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盤變大、將花站直。
教師對策:考慮進人下一環(huán)節(jié)“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對幼兒提出更高的要求,發(fā)展他們的逆向思維能力。
幼兒行為二:大多數幼兒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種方法。
教師對策:調整計劃,改變原先預設的第四環(huán)節(jié),改為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幼兒繼續(xù)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發(fā)展幼兒的逆向思維能力1、師:現在桌上就只有許多花和花瓶,你們有沒有什么辦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幾種成功的方法。如:將幾束花插在一個瓶子里,將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師:我也有一種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師將花莖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為什么嗎?我們在區(qū)角活動中再去試一試是什么原因。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啟發(fā)幼兒對數數的興趣,體驗幫助小豬的快樂。
2、感受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到5。
3、能夠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5以內的事物并能說出總數。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的結果。
活動重點
感受5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到5。
活動難點
能夠手口一致按順序點數5以內的事物并能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自制教具小拖車一個(4節(jié)車廂);
2、操作卡片:西瓜、菠蘿、桃子、蘋果若干;
3、小貨車操作紙人手一份;
4、小紅花每人一個;
5、環(huán)境創(chuàng)設:5個氣球、紅綠燈、4個小汽車、2位老師、一架鋼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師生、家長互相問好。
師:“小朋友,今天爸爸媽媽也來到幼兒園跟我們一起做游戲,大家高興嗎?”
幼:“高興!”
師:“那我們先跟爸爸媽媽和叔叔阿姨打聲招呼吧!”
2、出示小拖車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帶來了什么?”(幼兒回答)
師:“我們一起數數小拖車有幾節(jié)車廂?”(復習4以內的點數,點數過程中要引導準確點數,右手食指從左向右點一個數一個。)
師:“小朋友知道這輛小車是誰的嗎?”(出示三只小豬圖片)
師:“有幾只小豬,我們一起數一數”(復習3以內點數)
師:“有誰知道小拖車來干什么了么?
(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言)
師:現在小朋友認真聽故事,就知道小拖車能干什么了。
二、聽故事,操作探索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數量
1、老師講述故事。
(講到“走近一看,原來是綠綠的西瓜”)
師:“豬老大發(fā)現西瓜,小朋友,豬老大一共發(fā)現了幾個西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一個一個的.數,然后說出總數5。)
師:“可是西瓜太重了,不知該怎么辦了?你們有辦法嗎?”(激發(fā)幼兒大膽想象發(fā)言)
師:“那我們就幫小豬把西瓜放進車廂里。小朋友看看我們的小貨車有沒有跟西瓜顏色是否一樣的車廂?一節(jié)車廂放一種水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一個一個數出2個西瓜,放在自己的小車廂里吧”(引導幼兒一個一個的數,然后說出總數5)
2、故事講到“他爬上樹一看,啊!有3個菠蘿”,師:“怎么辦?”
(引導幼兒發(fā)言)
師:“我們一起幫豬老二數一數有幾個菠蘿,再裝菠蘿!(重點引導一個一個手口一致點數。)
(幼兒動手操作)
師:“小朋友看看有沒有跟菠蘿顏色一樣的車廂?”
3、師:“他們又繼續(xù)往前走,豬小弟發(fā)現了什么呢?”
師:“小朋友都很聰明,再幫豬小弟數一數桃子,好嗎?看看有沒有跟桃子顏色一樣的車廂?現在我們一個一個數著裝進車廂里!
(引導孩子動手點數桃子, 再裝進小拖車里。)
4、師:“這時候,三只小豬都走累了,它們坐下來休息一下,突然豬小弟哎呀叫了一聲,低頭一看原來看到幾個蘋果。小朋友我們再幫三只小豬一起數一數蘋果吧!
(幼兒動手操作)
5、師:“小朋友們都太能干了,三只小豬在你們的幫助下,撿了滿滿一車水果,他們非常高興,要送給每一位小朋友一個小禮物,想知道是什么嗎?”
6、師:“在送禮物之前,老師有一個想法,我們再幫小豬把撿來的水果從車上幫他們卸下來好不好?”(復習5以內的點數)
7、師:“我們先把西瓜卸下來”(引導幼兒一個一個數著放回原處,看看水果和盒子的顏色不要放錯了)其他水果同上。
8、師:“現在看看小豬為我們準備了什么?”
9、師:“小花的花瓣有幾瓣?我們一起數一數,一會跟爸爸媽媽一起數一數你的小花有幾片花瓣?”
10、師:“我們也跟小豬說一聲‘謝謝’!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在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跟數字有關的事物,看一看我們活動室里有沒有數字是1、2、3、4、5的事物?跟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好嗎?
教學反思:
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環(huán)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茶泡水是解渴的好飲料,知道茶葉的品種很多,味道也是不一樣的。
2、使幼兒知道茶葉是茶樹上摘下的葉子制成的,用它來泡水喝是人第一個發(fā)明的.,激發(fā)幼兒對祖國的自豪。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從家中帶一些茶葉來幼兒園(要向家長了解茶葉的名稱)。
2、每人一個茶杯,一壺開水。
3、一幅茶園并有茶農在采茶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幼兒觀察講述茶葉的名稱、形狀及功能。
1、提問:“請你看看、聞聞,向組內的小朋友介紹自己帶來的茶葉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樣子的?”
2、幼兒觀察:“現在請幾個小朋友來向大家介紹你帶來的茶葉的名字和形狀!薄安枞~怎么喝?”請幼兒拿一些茶葉放在茶杯里,老師泡上水,引導幼兒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然后品嘗!罢埬阏f說 茶葉泡在開水中有什么變化?喝在嘴里有什么感覺?”
3、“喝茶有什么好處?人們?yōu)槭裁聪矚g喝茶?”
二、幼兒討論茶葉是哪里來的?
“茶葉是從哪里來的呢?”你見過茶樹嗎?“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茶葉是茶農從樹上采下來,經過炒制而成的!辈铇渖L在什么地方?
三、茶葉是人第一個發(fā)現的飲料。
“茶葉是誰第一個發(fā)現的呢?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薄拔覀兊脑颇嫌幸豢谩铇渫酢人膶訕沁要高,已有1700年的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一棵茶樹。”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背景:
在一次區(qū)域活動中,幼兒揮舞著皺紋紙做的彩帶,興致盎然地玩著。忽然,錢淳小朋友對我說:“俞老師,你聽聽,我的彩帶能發(fā)出聲音耶!”其他幼兒一聽,也都擺弄著手上的彩帶,想讓它發(fā)出比別人更響的聲音來。鑒于幼兒興趣,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設計理念:
將科學教育與其他各領域有機整合,是幼兒園科學教育發(fā)展的一個趨勢。本次設計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顒又校茖W教育與音樂教學自然地相互滲透,生動活潑的音樂游戲,為幼兒的探索營造了愉悅的氛圍和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使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獲得了美的享受。整個活動通過“感受音樂一節(jié)奏訓練一樂器制作”三個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幼兒不同能力的發(fā)展,并把活動引向課堂之外。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的紙發(fā)出的聲音,培養(yǎng)幼兒探索的興趣。
2、運用提供的材料進行“樂器”制作,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3、選擇紙張為樂曲伴奏,享受音樂的美。
活動準備:
1、白板紙、牛皮紙、皺紋紙、彩箔紙、瓦棱紙、硫酸紙、報紙等。
2、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雙面膠、蛋糕盒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試一試,說一說
(一)自由觀察,感知和認識各種紙
1.“老師給大家?guī)砹耸裁?”(紙)
“請小朋友自己去看看、摸摸、捏捏,這些紙有什么不同,它們各叫什么名字,看完了請你向大家介紹!
2、教師小結。
(二)嘗試操作,發(fā)現發(fā)出聲音的方法
1、“告訴小朋友一個秘密,這些紙還會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呢!”
“請小朋友去試一試,用哪種方法可以讓這些紙唱歌呢?”(引導幼兒抖動紙、用手指彈紙、用嘴吹紙等)
2、交流:把自己的做法和感受告訴大家。
(評析: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材料z乍為活動內容,其優(yōu)點是準備工作不費力,而且使幼兒有親切感。豐富的材斟激發(fā)了幼兒探索和發(fā)現的欲望。教師適時的質疑引發(fā)了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使他們迫不及待地去發(fā)現使紙唱歌的方法。)
二、比一比,想一想
(一)體會不同材料的紙的聲音特點
1、“請小朋友互相比較一下,不一樣的紙唱歌的聲音一樣嗎?”
幼兒再次操作和感受,并與同伴交流發(fā)現。
2、“如果是同一張紙,能不能讓它唱出不一樣的歌呢?”
引導幼兒想一想,同一種紙用什么方法發(fā)出的聲音會有不同的效果。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合作,體驗各種紙的音色特點。
幼兒交流發(fā)現。幫助幼兒理解,不同的紙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相同的紙不同的操作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評析:教師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進一步操作和發(fā)現;顒又,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教師富有啟發(fā)性問題的引領下,在無拘無束的探索過程中,幼兒通過自身的感知,發(fā)現了不同的.紙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操作方法也能使同一種紙發(fā)出不一樣的聲音。)
三、聽一聽,找一找
(一)引導幼兒分析樂曲的特點,找出相應的紙
“今天我們就用這些紙來為音樂伴奏好嗎?…‘我們先來聽聽是什么音樂,你想用哪種紙為它伴奏,為什么?”
(二)欣賞不同風格的音樂
請幼兒分別欣賞一段抒情、緩慢、安靜的3/4拍的樂曲和一段歡樂、喜悅的2/4拍的樂曲,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找一種與樂曲相配的紙,進行配樂演奏。
(三)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紙,交流選擇的原因
(評析:在科學活動中加入了藝術成分,使科學教育和音樂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是有效和合理的結合。幼兒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盡情地進行科學探索,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四、打擊樂“鈴兒響丁當”
“請小朋友拿好選擇的‘樂器’,想好‘演奏’的方法,聽好曲子的節(jié)奏,進行打擊樂伴奏!
活動中,鼓勵幼兒不斷交換紙張或變換方法進行“演奏”。
(評析:整個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游戲的愉悅性,真正體現了“玩中學”。)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紙杯、皮筋、剪刀、豆子、毛線等輔助材料,進行紙“樂器”制作并合作演奏。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兩種方法表達時間。
2、通過比較幼兒園與小學的不同作息時間,了解小學生的學習情況。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時間對比表》。
活動過程:
1、看懂圖意:
。1)、教師解釋圖意:“畫面上的兩張圖,分別表示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的作息時間,請你先將兩邊的'鐘點數填好,然后比較一下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2)、幼兒練習,教師給與適當的指導。
2、討論交流:
。1)、集體驗證填寫的時間是否正確。
。2)、討論幼兒園小朋友和一年級小學生一天的作息時間有哪些方面不同?
。3)、具體找出時間差異最大的方面內容。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06-14
大班科學教案06-28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02-17
大班優(yōu)秀科學教案06-12
大班《魚》科學教案04-27
大班《電》科學教案06-05
大班科學教案:《種子》02-28
《恐龍》大班科學教案12-13
大班科學教案《復制》02-10
【熱】大班科學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