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教案模板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教學的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教學的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的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的樹。
科學教案 篇2
備課設想:
本課的主題是修改上一課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的宇宙模型,這是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已有的知識基礎而編排的,利用他們對大自然的萬物充滿了好奇,并有強烈的動手欲望,因此,本節(jié)課的主旨是在教師引導下,啟發(fā)學生去認真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圍繞問題進行再觀察再思考,并實驗,去尋找各種自己心目中的答案,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能力。
一、教學目標:
修改“宇宙模型”,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增加學生對宇宙的認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修改完善模型;模型與解釋
難點:根據(jù)資料查找模型的不足
三、教法學法:
教師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四、教具:
各組制作的宇宙模型;搜集的有關宇宙的資料;材料超市中的東西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動手制作了宇宙模型,其他同學也已經(jīng)對模型提出了看法和意見,今天我們就這些看法和意見對自己的模型進行修改和完善
。ò鍟n題)
修改和完善模型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下面我們按照分好的小組制定各小組的模型修改計劃。
二、制定各小組的模型修改計劃,展示,并全班討論。
三、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模型修改計劃將自己小組內收集的有關資料進行篩選。
四、把篩選出的'有效資料填入“小科學家記錄本”上,小組內討論本小
組內的資料,找出資料所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根據(jù)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總結本小組所討論的結果,并在作業(yè)本上呈現(xiàn)出來。
。ǹ梢允俏淖,也可以是圖表或其他……)
五、根據(jù)本小組內的分工和搜集到的資料及得出的結論進行討論,討論本小組模型的不足之處。分工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模型更科學、更完善。
第二課時
一、達與交流,舉辦宇宙模型展示會:
1.展示完善后的宇宙模型,交流經(jīng)篩選后的有效資料,說說自己的模型先前的不足與自己的修改之處,并說出修改后的好處。
2.回答別人根據(jù)自己的模型所提出的問題。
二、拓展活動:
1.做宇宙的膨脹實驗
2.閱讀科學自助餐。
閱讀9頁到10頁的內容。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感知、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
2、學習運用方位詞較完整的描述樹葉的行蹤。
活動重點:
認識“上”和“下”的空間方位,并運用方位詞進行描述。
活動難點:
引導幼兒了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會根據(jù)具體事物發(fā)生改變。
活動準備:
1、《樹葉的旅行》ppt課件。
2、幼兒在進活動室的'路上與大樹打招呼。
活動過程:
一、認識樹葉。
1、談話導入,剛才我們在樹上找到了誰呀?
2、ppt1,引出課題。
出示樹葉,小朋友一起有禮貌地打招呼。
秋天到了,樹葉寶寶被秋風一吹,呼――它離開樹媽媽去旅行啦。什么是旅行?
樹葉寶寶到哪里去旅行了呢,我們來看看吧。
二、樹葉去旅行。
1、出示ppt2,感知、認識“上”、“下”方位。
你看到了什么?
輔助提問:樹葉飄到了什么地方?跟花朵在干什么?
我們把樹葉飄到哪里,在干什么,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2、出示ppt3,進一步認識“上”、“下”方位。
樹葉又旅行到了哪里?跟風車是怎么玩的?
請你象剛才一樣用一句話說清楚,先說樹葉飄到哪里,再說跟風車怎么玩。
3、出示ppt4,鞏固對“上”、“下”方位的認識。
樹葉還會飄到哪里,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先看圖再和旁邊的小朋友先輕輕的說一說,然后告訴大家。
幼兒討論后再學習運用句式完整講述,要求幼兒說清楚方位。
4、出示ppt5,了解“上”和“下”是相對而言的。
最后,樹葉飄到了哪里?
它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在小草的什么地方?
咦!怎么一會兒是上面,一會兒又變成下面了呢?
師幼小結:樹葉和小草在一起,樹葉在上面,小草在下面;樹葉和滑梯在一起,樹葉在下面,滑梯在上面。
5、出示ppt6,師幼共同小結前面四幅圖。
我們一起把樹葉到哪里去旅行了說一說,要說清楚樹葉在什么東西的什么地方,是怎么玩的。
6、出示ppt7,學習用方位詞“上”和“下”描述樹葉的行蹤。
樹葉還到好多地方去旅行了,我們來看一看,等一下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
師幼共同看ppt說說樹葉的旅行。
三、游戲:我和樹葉去旅行。
如果你是小樹葉,你想飄到哪里?去做什么呢?
科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光和影》這篇課文內容的安排是從手影游戲開始引出影子的產(chǎn)生需要什么條件,進而深入研究影子的幾個特點。同時讓學生認識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有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由影子是怎樣產(chǎn)生的及產(chǎn)生影子需要什么條件這一活動導入。
第二部分:聯(lián)系實際說明什么叫光源。
第三部分:通過三個實驗,探究影子的位置、大小及形狀變化的特點。
第四部分:簡單介紹投影的運用。
學情分析
根據(jù)本課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喜愛游戲及動手實驗的特點,應按教科書的安排及要求,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光和影的實驗,并將觀察結果用不同彩色粉筆分別記錄投在“屏”上的'影子。再根據(jù)影子進行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擋物、影子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觀察中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光:使人能看物體的那種物質。
2、影子的形成條件:光、遮擋物、屏。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
3、光源:正在發(fā)光而且是自己所發(fā)出的光。
4、影子的特點:①位置 ②大小 ③形狀
5、投影:光源從不同側面照射得到物體的影子。如我們教室里的實物投影儀。
過程與方法
1、認識光、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2、分組進行光和影的三個實驗。
3、分析、推理影子的特點。
4、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過程要用直觀的演示及實驗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探究影子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難點。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一臺、電筒、大號電池(作遮擋物)各八只,4開圖畫白紙24張,紅、黃、藍彩色粉筆各八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
2、板書課題
3、通過閉眼活動引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認識光源及影子形成的條件
1、打開實物投影儀。
2、用手在投影儀及黑板中間作各種手影。
3、讓學生認識什么叫光源及影子的形成需要的三個條件。
三、進行影子特點的三個實驗
1、把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分發(fā)實驗器材。
2、說明三個實驗的方法與步驟,放下窗簾、準備工作。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學生歸納影子位置、大小、形狀的特點。
四、鞏固運用
打開投影儀做游戲,驗證我們發(fā)現(xiàn)的影子變化規(guī)律:
1、改變光源位置,影子有什么變化。
2、改變遮擋物在光源間的距離,影子有什么變化。
3、用手在光源及屏中作不同側面的變化。
4 、投影是用移動光源遠近進行物體大小變化。
五、課外延伸: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投影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2、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樂于合作與交流。
3、能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做出解釋與結論。
二、教學重點:
知道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的道理。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宇宙間的眾多星體,什么樣的星球適合人類居呢?
(二)猜想假設:指名回答。
。ㄈ┲贫ǚ桨福盒〗M內進行。
。ㄋ模⿲嵤┨骄浚
1、分組討論人類生存需要的條件
2、交流地球適合人類居住具備的條件
有大氣、水、適宜的溫度和能源。
3、猜想除了地球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星球適合人類居住
討論:人類能在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立新的家園?
。薄⒔涣魉鸭'資料
。病⒏鶕(jù)搜集的資料確定自己的觀點舉行辯論會,并闡明自己的觀點。
設計我們的“未來的家園”
。、交流地球污染程度對人類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引發(fā)設計未來家園的欲望。
。、分組討論交流自己想象的未來家園的樣子
。ㄎ澹┱故窘涣鳎赫故緦W生設計的未來家園,進行評比。
(六)拓展活動:根據(jù)自己的設計寫一篇科幻故事。
教學反思:
教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還要融入生活中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實際聯(lián)系。在探討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后,接著提問:為什么我們要到其他星球上去居?學生們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說出了許多在實際生活中的環(huán)境污染及環(huán)保問題。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4-06
科學教案范文07-21
科學教案優(yōu)秀11-04
《種子》科學教案09-30
關于科學教案11-03
昆蟲科學教案11-28
科學教案:刷子04-16
科學教案模板03-26
大班生活科學教案幼兒園生活科學教案03-06
科學教案4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