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班數學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ㄒ唬┗顒幽繕耍
1、初步感知游戲中數字3的數量,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
2、樂意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3、了解簡單的作客禮儀,樂意與朋友友善交往。
。ǘ┗顒訙蕚洌
掛圖、小雞母雞頭飾、胡蘿卜毛毛蟲材料若干、籮筐
(三)活動指導:
1、情景導入
(1)認識新家
情景:雞媽媽和雞寶寶搬家了
母雞:寶寶們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的新家好不好?(出示圖)
母雞:這里有幾座房子呀?三座 123
母雞:我們住在哪里?你怎么知道的?我們的旁邊住著誰?
小結:原來藍色的房子是我們的新家。我們的旁邊住小貓和小兔子。小貓住在紅色的房子里,小兔住在黃色的房子里。
2、拜訪新鄰居
“做客”,掌握數量3。
。1)幼兒討論作客的禮儀。
母雞:雞寶寶們,媽媽帶你們去拜訪我們新朋友吧。那我們一定得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怎樣才能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交流)那咱們出發(fā)吧!
(2)拜訪小兔子、
母雞:小兔子正好再著急呢,請我們幫忙拔蘿卜,你們愿意幫助他嗎。
一個寶寶拔三顆,誰愿意來幫助小兔子呢?
請個別幼兒操作
。3)去小貓家作客。操作“吃小蟲”。 小貓非常歡迎我們來玩,還捉了好多的毛毛蟲送給我們。開心嗎?可是小貓捉的蟲子只能夠每個寶寶拿三條,寶寶會不會自己數呀?他都準備在桌子上了,請雞寶寶找一個位子,拿只小碗在盆子拿三只毛毛蟲吧。
3、結束
今天和新朋友認識開心嗎?謝謝小貓的禮物,不早了,我們應該會自己的新家了,跟小貓再見,帶著小貓的禮物回家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皮亞杰說過:"數概念是幼兒在事物間建立兩種關系的總和,其中的一種就是順序關系,它是幼兒學數學前的準備階段。"大小排序是一項很平常的數學活動,但是怎樣引導幼兒學習是大家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里,我們嘗試以游戲的形式,在簡單、輕松的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喜洋洋與灰太狼是幼兒喜愛的人物,能夠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激進的探索氛圍。跟隨著情境,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層層深入的掌握大小排序。
活動目的:
1.樂于幫助他人,在觀察、操作中體驗發(fā)現的快樂。
2.感知探索按物體大小排序的規(guī)律。
3.愿意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發(fā)現排序在生活中的運用。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
對《喜羊羊灰太狼》有一定的了解物質材料準備:
1.課件《幫助喜羊羊》
2.人手一份大小腳印操作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課件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演示ppt第3頁,播放喜羊羊著急求救的課件,鼓勵幼兒幫助他人,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二、順應情境,探索按物體的大小排序的規(guī)律
1.播放課件二
(1)師:"到羊村要經過樹林,小朋友仔細看下,這些樹是怎么排的`呢?"
(2)幼兒觀察、討論,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師幼共同小結:樹是從標記紅旗下面開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規(guī)律排列的。
2.播放課件三
觀察石頭的排序,幼兒討論、講述石頭的排序規(guī)律。
3.播放課件四
。1)觀察、討論、講述蘑菇的排序。
小結:樹、石頭、蘑菇是從標記紅旗下面開始,按照一個大一個小,或者一個小一個大的規(guī)律排序的。
三、幼兒操作活動
1.師:"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紅太狼抓走了,看,這是灰太狼、紅太狼留下的腳印,大腳印是灰太狼的,小腳印是紅太郎的,我們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腳印的排列規(guī)律,才能跟著腳印走。"
2.幼兒操作,師巡回指導。
四、結束播放課件五
1.師:"我們跟著腳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來了。
2.喜羊羊覺得這個排序的方法很好,還能運用到哪些地方呢?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有的幼兒已會按一定規(guī)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兒還不知道按一定規(guī)律排序,為此,我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此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幼兒在穿項鏈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規(guī)律。
片段與分析:
片段一、好看的項鏈。
師:(出示項鏈)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幼:項鏈。
師:這些項鏈都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用什么材料來做的?
幼兒逐一觀察項鏈:材料、形狀、顏色等。
師:讓我們再來看一下,這些材料都一樣嗎?是怎樣排列的呢?(間隔排列)
師:如果請你來穿一串項鏈,你會選哪兩種材料間隔穿呢?(幼兒自由選擇)
。ㄔu析:活動一開始教師先出示課前準備好的項鏈引出課題,通過觀察項鏈的顏色、大小、材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穿項鏈產生興趣。)
片段二、美麗的花紋。
師:出示有間隔圖案的實物或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交替排列的特點。
師:重點觀察一件物品或圖片,這是什么?它是怎樣排列的?幼:如,一件紅衣服、一件綠衣服、一件紅衣服、一件綠衣服
幼:逐一觀察幾張圖片,尋找圖案排列的規(guī)律。
(評析:在幼兒觀察實物和圖片的同時,重點讓他們說一說觀察到的實物或圖片是怎樣排列的,從中尋找圖案排列的規(guī)律。)
片段三:我們都來穿項鏈。
師:引導幼兒觀察課前準備好的操作材料。
幼:選擇自己喜歡的兩種操作材料,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方法制作項鏈。
。ㄔu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讓幼兒觀察,并且告訴他們只能選擇兩種材料,在他們選定了所需的兩種材料后再動手制作,這樣幼兒制作項鏈時出錯的概率就小了。)
片段三:項鏈展覽會。
師:以展覽會的方式將幼兒穿好的項鏈展示給大家看,并讓幼兒自己介紹排列的方法。
師:檢查幼兒的展品,看看是否按兩種物體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進行操作。檢查結果大多數孩子能按要求完成,發(fā)現有幾個孩子沒按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操作,我及時地引導他們按規(guī)律操作。最后把幼兒的作品掛在數學區(qū)內讓幼兒互相欣賞。
。ㄔu析:把幼兒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并介紹自己排列的方法,不僅給幼兒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而且讓幼兒有一種成就感。)
課后反思和感悟:
整個活動以孩子們的操作為主,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活動過程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后的學習方法。首先讓幼兒自己自由的進行排序,然后讓孩子自由的進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礎上,老師加以總結;顒拥哪康幕具_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簡單規(guī)律排序,個別幼兒還能自己設計規(guī)律對物體進行排序。雖然一些能力弱的幼兒似乎沒有按規(guī)律排序,沒有達到活動目標,但是,他們今天通過自己的嘗試、探索、發(fā)現有規(guī)律的排序,通過欣賞他人的作品,感知了物體的規(guī)律美,在今后的活動中,他能將今天的收獲和感知表現出來,這樣就達到了目的。從本次活動中使我感悟到,孩子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幼兒都達到同一個標準,只能力求讓每一個幼兒主動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發(fā)展。
我認為我們要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這次的排序活動,以往我們都習慣于比較一組物體的外部特征的差異或數量的差異來進行有規(guī)律的排序,而忽視了日常生活中和游戲中存在的規(guī)律。因此我在日;顒又形易層變涸谕娣e木時或在排隊時進行有規(guī)律排序的活動,在小結時又引導幼兒發(fā)現規(guī)律,使孩子知道在生活中和游戲中也存在有很多規(guī)律,所以這個活動的目的不僅是使孩子學習按規(guī)律排序,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一、 活動目標 1、 感受操作活動的樂趣,嘗試與同伴配合操作材料。 2、 在游戲中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3、 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用語言表達多少和一樣多的數量關系。
二、 準備 1、對應的兩個物品(碗、勺、盤、叉等)若干組。 2、貓、狗、猴、兔及魚、骨頭、桃、蘿卜若干套。 3、小熊頭飾一個。
三、 重難點 學習運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較多少和一樣多。
四、設計思路 一一對應是比較物休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簡便、最直接的方式。通過一一對應,不僅可以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還可以發(fā)現相等關系,這是幼兒數概念產生的一個關鍵性步驟;顒幼層變和ㄟ^操作材料來發(fā)現一一對應的方法,并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去發(fā)現兩個物體集合之間多、少和等量關系。一一對應地比較出兩個集合之間的數量關系是一種不經計數比較的前數概念,因為它并不依靠對數的理解,相反,它是這種理解的一個基礎。因此,在活動中教師不向幼兒傳授一一對應的方法,而是讓幼兒自己去發(fā)現,這有利于幼兒認知結構的發(fā)展,有利于他們以后對數概念的理解。 整個活動就是一次角色游戲,教師和幼兒在游戲的互動中通過幫小熊準備客人的食物和餐具來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完成重難點的掌握。教師沒有直接告訴幼兒該如何做,而是引導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情景氛圍中自己解決問題,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
五、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氛圍,引出活動。 教師以小熊的口吻:我今天請客,客人太多,不知道食物準備夠了沒有。想請大家來給我?guī)兔Γ袉幔?2、 幼兒操作,探索一一對應的方法。 (1) 交代要求:你們幫我看看哪一樣食物不夠,記在心里。然后告訴我:這些食物少了什么?多了什么?還是一樣多呢?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2) 幼兒操作,教師觀察。 (3) 集體檢查:什么食物少了?你是怎么發(fā)現的? (4) 教師小結,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記錄結果。
3、 小組操作,感受一一對應的方法。 (1) 交代要求:客人就要來了,餐具還沒整理,你們再幫我理一理吧?纯从袥]有少了什么?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 討論:哪一件餐具少了?那一件多了?
4、請幼兒吃“點心”,感受成功的快樂。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讓孩子從自家到娃娃家的家庭成員的了解 ,學習數量4—7.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家有幾口人并能說出稱呼。
2、找到與指定數量相同的娃娃家。
3、在游戲中學習數量4——7。
4、通過活動增進與家人之間的感情。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對數量4——7的認識。
活動準備
1、 兒歌《娃娃家》。
2、 數字卡4——7。
3、 布娃娃、布置娃娃家的場景。
活動過程
開始環(huán)節(jié):手拍游戲:小猴蕩秋千(活動中突出1——5)。
基本環(huán)節(jié):
1、想一想,說一說:
。1)、師:小朋友,你家里有些什么人?
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2)、師:家里一共有幾口人?
師幼共同瓣手數一數。
2、唱一唱,說一說。
。1)、教師先示范歌曲《我家有幾口》一遍后:
師:剛才歌里是怎么數家人的?
幼:……
師:有幾口人?他們是誰?
幼:
師生一同數一數,1、2、3……
。2)、師生同唱歌曲《我家有幾口》2——3遍。
3、玩一玩,數一數
創(chuàng)設游戲,激發(fā)幼兒興趣。
游戲主題:我家有幾口
場景:分別布置4口、5口、6口、7口的娃娃家。
活動歌曲:我家有幾口
活動A:幼兒邊走邊念兒歌,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娃娃家人口,變換歌詞。
活動B:(將班級分成4個組),老師唱兒歌,幼兒根據教師唱出的數量找到相應的娃娃家,并做與家人擁抱的動作(每組選2人做擁抱的動作)。
活動C:數一數,查一查,隨意抽取幾名幼兒,教師唱,幼兒找,看看有沒有走錯家的(幼兒自己檢查)。
活動D:改一改,唱一唱。
師:將歌詞中的“爸爸”、“媽媽”、“我”改成幼兒的名字,說有幾口,并找出家人,抱一抱。(唱-說-找-抱-唱)
延伸環(huán)節(jié):選幾名幼兒說一說“我家有幾口”,教師指導幼兒完成統(tǒng)計表。
幼兒姓名
家中人口數
結束環(huán)節(jié):
A、選擇一個幼兒家,把他的家人寫進歌曲,并唱一唱。
B:教師彈琴,幼兒齊唱。
教學反思
1、由于選取了幼兒生活中的'場景,幼兒活動興趣高漲,參與意識強,活動效果好。
2、現在的獨生子女較多,這樣的活動要多開展,可以增進與家人的感情。
3、不足在于學生對4—7較陌生,數數量4—7有一定的難度,活動前應做好相關準備。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獨立正確地按照底板進行1—5的排序。(重點)
2、愿意用語言表述操作的結果。(難點)
活動準備
1、幻燈片。
2、迎春花的枝條圖(5根長短不一、從短到長排列的枝條);迎春花圖片。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出示迎春花的圖片。
師:這是什么花?什么時候開放?你們覺得它開的'美不美?
二、學習數字5以內的排序。
1、初步感知5以內的排序。
師:蝴蝶也覺得迎春花開的很美,所以都飛來采花粉了。老師把蝴蝶排了排隊,你們看看蝴蝶是怎么排隊的?從上往下看,你有發(fā)現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2、鞏固5以內的排序。
師:不僅蝴蝶來采花粉了,蜜蜂也來了,請你們給蜜蜂像蝴蝶一樣排排隊,好嗎?
三、幼兒操作。
1、出示迎春花和枝條的圖片。
2、幼兒集體操作,教師相應的給以指導。
3、集體檢查糾錯。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游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征。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教師處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導入。
“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zhèn)游戲。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試試看好嗎?”
2、“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游戲!
1、出示大娃娃。“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
。ù蟠竽愫!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
“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是個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
。由蟿幼鳎
2、出示小娃娃。
“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
。ㄐ⌒∧愫茫⌒⌒∥艺埬愫人!小小我跟你玩。
“請起立”“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不鍛煉、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戲:
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
。ú灰粯。一把大、一把。
“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小結: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兒送禮物要求:
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后,將對應的送給客人,并能講一句話。
。1) 教師提供,個別幼兒進行。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后,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 每個幼兒將自己小籃里的禮物送給大大和小小。
。3) 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游戲。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游戲目標:
1.引導幼兒步入神奇的數學領域。
2.幫助幼兒理解物體輕重所具有的相對性,掌握正確的比較方法。
3.幼兒能夠正確比較物體的輕重。
游戲準備:
圖片兩幅;小筐子一個;鐵球、皮球、棉團各一個;絨毛玩具小貓、小雞、小老鼠、獅子各兩個。場地畫有迷宮圖。
玩法指導:
首先請幼兒畫一畫,把第一幅圖中重的物體下面畫。比一比,比較第二幅圖中桶和袋子誰重,誰輕?試一試,完成以上任務后,幼兒在筐中用自己的方法比較鐵球、皮球和棉團的重量,將最重的給爸爸,比較重的給媽媽,最輕的給自己。玩一玩,三人快速來到迷宮前,放下手中的物品。手持重物者(爸爸)走藍線,手持最輕物品者走紅線(孩子),媽媽作裁判。爸爸和孩子分別從起點出發(fā),依次比較兩動物的'重量,取重量重的動物前行,沿線走到終點,又快又正確者為勝。
活動反思:
以前,孩子們總認為大的物體就重小的物體就輕。他們是從外在感官上去判斷物體的輕重,卻不知物體的輕重可以測量。所以我設計的這節(jié)課以幼兒操作為主探索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學習5以內的點數,能獨立完成。
2.保持良好的操作(做作業(yè))的習慣。
【活動準備】點數卡片若干、紅黃藍圓形卡片若干、黑板、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剛才啊,張老師請你們畫了許多漂亮的五彩泡泡,你們的泡泡都是怎樣的?(有的大有的。
諾,余老師這里也有一張泡泡圖畫,請你們看一看,余老師這張圖畫里的泡泡也是怎樣的`?但它只有哪些顏色?
二、教師示范操作。
請你們幫余老師數一數,我的大泡泡、中泡泡、小泡泡各有幾個?
隨即出示數字卡片,把數字卡片與泡泡相對應貼上。
提問:為什么是貼這張?
三、幼兒操作。
1.請幼兒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數一數自己的泡泡個數。
2.然后在桌子中間找一張相應的點數卡片貼在泡泡紙上。
3.貼完后請幼兒拿著紙頭回到座位上,說一說自己的泡泡個數。
四、完成數學練習“數泡泡”。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數學教案08-31
小班數學教案11-03
小班數學教案:對應04-04
小班數學教案最新03-18
小班數學教案 《分類》03-26
小班數學教案【精】01-07
小班數學教案:比長短05-30
小班數學教案模板11-05
小班數學教案乘車07-11
小班數學教案:圖形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