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视频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_波多野结衣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农村妇女色又黄一级真人片卡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08 02:28:21 教案 我要投稿

【推薦】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活動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中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錦集8篇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 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些東西是可以吸水的。

  3. 發(fā)展觀察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 知識經驗的準備。

  (1) 教師應充分了解生活中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2) 幼兒已認識一些常見的操作材料。

  2. 物質材料的準備。

  (1) 八寶粥瓶子人手一個(里面裝有毛巾,蓋子上開一個小口),杯子人手一個。

  (2) 每組一盆水,海綿,布,棉花,沙,石頭,水果網,泡沫,積木,毛線等材料若干.圖表一張。

  活動過程:

  1. 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1) 將一杯水倒入八寶粥瓶子里,請幼兒猜猜水能否倒回杯子,并以實驗證明.

  (2) 出示另一個瓶子(里面裝有毛巾),猜猜看結果是否一樣,并驗證.

  (3) 集體討論水到那里去了?

  2. 引導幼兒自己變魔術,尋找原因.

  (1) 鼓勵幼兒像教師一樣變魔術.

  (2) 打開瓶蓋,發(fā)現(xiàn)水是被毛巾吸掉了.

  (3) 幼兒討論,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可以吸水.

  3.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一至兩種,再次實驗.

  4. 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材料吸水的',并以結果記錄在圖表上.

  5. 教師總結,結束活動.

  讓我們在外面去找找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

  活動延伸:

  回家后,繼續(xù)研究可以吸水的材料.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產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過探索活動,進一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3.激發(fā)幼兒對于"影子"這一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動重點:

  知道影子產生必須有光的照射;影子會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

  活動難點:

  通過做影子小實驗,發(fā)現(xiàn)影子變化的原因是光線來自不同方向。

  活動準備:

  小電筒每人一個、鏡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主題,激發(fā)孩子探索影子的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樹蔭》

  2.師:為什么太陽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樹蔭下卻很涼爽?

  小熊后來被什么東西燙醒了,你們能告訴小熊它遇到的問題嗎?

  二、教師實驗,孩子觀察

  知道影子產生的條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隨著光源的移動而移動的。

  1.教師用電筒從玩具的左邊照射過去,讓孩子知道影子產生必須要有光的照射。

  2.將電筒的光線從左邊移動到玩具的右邊,頂部,請孩子們一邊觀察,一邊討論影子的變化過程。讓孩子初步領會影子是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的.。

  3.教師小結:影子產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會隨著光線的移動而移動。

  三、運用各種操作資料,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影子產生的條件及變化的特點。

  1.分組請幼兒操作

  2.教師巡回指導

  3.操作要求:

  (1)用手電筒從不同方位照射桌子上的材料。

 。2)注意觀察影子的變化。

 。3)交換操作材料。

  四、幫小熊解決問題。

  孩子通過小實驗,幫助小熊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如叫小熊在樹蔭下睡覺時,要定時換位置,或搭個小帳篷等)

  五、游戲

  捉影子帶領孩子們到戶外用鏡子反射陽光,照在墻上、地上,幼兒用手捕捉,用腳踩影子。

  延伸活動:

  布置孩子們回家和父母一同玩影子的游戲,使孩子們能發(fā)現(xiàn)更多有關影子的知識。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引導幼兒自己動手做實驗,從而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2、初步嘗試記錄實驗結果,并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及結果。

  3、激發(fā)幼兒對顏色的變化活動產生興趣,體驗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裝有紅、黃、藍顏料的礦泉水瓶每組一份;一次性透明杯人手四只;裝有黃色顏料瓶一只;紅、黃、藍、三原色顏料若干;色卡紙若干;演示記錄卡一份;操作記錄卡人手一份;棉簽若干;

  2、經驗準備:認識顏色、熟悉葉子、橘子、茄子的顏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以變魔術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1、師:“小朋友魔術有沒有看到過?今天呀!老師也來當一回魔術師,給你們變個魔術好不好?”

  2、師:“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有瓶什么顏色的水?”(黃色)!笆屈S色的哦,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好了!我們一起來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變成什么顏色拉?”(綠色),教師搖晃瓶子,請幼兒觀察。

  3、教師揭開謎底,將藍色和黃色混合就會變成綠色。

  4、師:“誰看出魔術師是怎樣變魔術的呀?他怎么變?最后怎樣?”(分別請幼兒來講述)

 。ǘ┯變旱谝淮螄L試活動,自由探索顏色的變化。

  1、師:“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紅、黃、藍三種顏色,請你們隨便選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看看,你選的兩種顏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呢?”“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2、幼兒分四組進行操作,每人取兩種不同的顏料少許,放在杯子中輕輕搖晃,觀察顏色變化。

  3、和身邊的同伴進行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相互比較各自變出的顏色。

 。ㄈ┘薪涣鳎何业陌l(fā)現(xiàn),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在操作中的發(fā)現(xiàn)。

  師:“魔術師們,誰來說說你變出了什么顏色,怎樣變出來的呢?(幼兒講述)教師邊出示操作相應的塑料色卡,相重疊邊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2、師:“還有哪些小朋友也變出了綠色?”同樣方法展示橘黃色、紫色的變化過程。

  3、引導幼兒互相觀察,發(fā)現(xiàn)各自顏色的不同,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索活動的欲望。

  師:“魔術師們,你們還想不想變呀!”,出示記錄卡提出要求:把自己變得結果記錄下來。

 。ㄋ模┰俅翁剿鞑僮鳎瑖L試記錄。

  1、幼兒再次回到小組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并注意引導幼兒記錄操作結果。

  2、把做好的記錄卡展示到“顏色變變變”的墻上,感受自己探索的喜悅。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xiàn)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 《愛跳舞的葡萄干》活動中所需的材料簡單:是生活中常見、小朋友愛吃的一些零食;步驟簡單,適合幼兒操作;現(xiàn)象易于觀察,神奇,能充分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通過本活動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的奇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發(fā)對科學游戲的興趣,并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學習科學活動的記錄方法。

  活動重點及難點:

  讓幼兒認真觀察活動操作及產生的現(xiàn)象,主動地參與活動;讓幼兒對最后產生的結果及現(xiàn)象有初步理解。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對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

  2、環(huán)境準備:椅子、實驗操作臺、黑板

  3、教具準備:輕音樂、課件、4個小杯子、各種零食、大雪碧4瓶

  4、學具準備: 透明小水杯12個、4種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黃豆、葡萄)、幼兒記錄表12張、筆12支、托盤12個

  活動過程:

  一、 回憶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進行導入:

  1、試一試: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和重量。

  幼兒思考問題(1)比較大小和相應的重量?

 。2)屬于記錄表中的哪種食物?

  2、嘗一嘗:請幼兒嘗試一下幾種不同食物,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

  3、看一看:老師示范將葡萄放在汽水中,讓幼兒仔細觀察現(xiàn)象。

  幼兒思考問題(1)幼兒猜測哪些會和葡萄一樣“跳舞”(一會沉一會。┠?

 。2)引導幼兒與同伴講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兒實驗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師講解實驗要求。

  (2)教師介紹科學實驗記錄方法。

 。3)幼兒實驗操作,探索各種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記錄。

  2、說一說:實驗結果交流與驗證

  (1)結合實驗記錄表,與同伴進行實驗結果交流。

  (2)結合大記錄表的統(tǒng)計結果,教師與幼兒進行實驗結果驗證,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汽水里氣泡的作用。

  三、教師小結: 浮沉現(xiàn)象原理在現(xiàn)實科技中的運用。

  活動延伸:

  科學區(qū):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頭等)會不會也在汽水里跳舞。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秋風吹起,秋葉飄落在孩子們玩的滑梯邊、蹦床邊,每次戶外活動,孩子們都喜歡撿起一片片的樹葉在把玩著,七嘴八舌的說著:這張樹葉大,那張樹葉小;這張邊上有好多尖角,那張邊上沒有……看著孩子們的認真樣,剛好結合本周的主題,設計了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游戲 活動中,鼓勵幼兒觀察樹葉不同的特征,并進行分類。

  2、在看標記、做標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仔細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樹葉的不同特征分類。

  難點:看標記,進行多維的分類。

  活動準備

  1、黃色與綠色大樹模型四棵布置場地,錄音機、音樂磁帶、樹葉標記。

  2、黃綠兩種顏色的樹葉,分別是光滑、鋸齒兩種輪廓。

  3、黃綠兩色的五角星,課前貼在幼兒手背上。

  活動過程

  一、模仿律動,激發(fā)幼兒活動愿望

  播放音樂《秋葉》,幼兒聽音樂自由的模仿樹葉飄落的動作。

  二、拾樹葉、送樹葉,感知分類

  第一次拾樹葉:每人挑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先說說你拾的樹葉是什么樣子的,再看輪廓標記房樹葉。

  小結:樹葉寶寶的特征應該和標記上的.樹葉一樣。

  第二次拾樹葉:請幼兒按照自己手背上的五角星顏色拾一片相同顏色的樹葉送回“家”,并進行驗證。

  小結:有相同特征的樹葉寶寶可以住在一個家里。

  第三次拾樹葉:提要求,按兩維特征分類。幼兒進行操作。

  三、做標記,體驗樹葉的多維特征:師生共同探索給樹葉做標記,然后幼兒按標記特征送樹葉表表回家。(結束活動)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6

  目標:

  1、用鼻子聞,識別各種氣味,了解鼻子的用處。

  2、嘗試用觀察、比較、分類等方法探索,對識別氣味有興趣。

  準備:

  1、裝有醋、酒、香水的小瓶若干,紗布封口。

  2、瓶裝醋、酒、花露水各一瓶。

  3、白醋、酸黃瓜、葡萄酒、黃酒、酒精、酒釀、香皂、洗發(fā)香波、護膚霜、茶葉、花、巧克力等。

  過程:

  1、談話激趣:

  ——“聞到什么氣味?”

  “怎么會聞到香味的?”

  2、操作感知:

  了解鼻子的用處:

  ——“小鼻子上有什么?用手捏住鼻孔,聞得到氣味嗎?”

  幼兒自由選擇,識別紗布封口瓶子里散發(fā)出的不同氣味:

  ——“桌上放著許多小瓶子,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用鼻子聞一聞,然后告訴大家!

  交流自己聞到的不同氣味:

  ——“你聞到什么氣味嗎?這個瓶子里裝的是什么?”

  “這兩個瓶子里裝的東西看上去差不多,它們是一種東西嗎?為什么?”

  小結幼兒聞到的幾種氣味:花露水是香水味、黃酒有股酒香味、醋有酸酸的醋香味兒。

  3、比較分類:

  出示各種帶氣味的`物品:

  ——“用鼻子聞一聞,識別一下這些物品是什么氣味,如果聞到的氣味和剛才聞到的花露水、黃酒、醋的氣味差不多,就把物品分別送到相應的放置酒、醋、香水的桌上去!

  分類和驗證:

  ——“放有花露水、黃酒、醋的三張桌上都放了些什么?”

  “這些都是什么氣味的東西?為什么它們在一起做朋友?”

  小結:這些物品盡管看上去不同,但它們的氣味相似。香皂、洗發(fā)香波有股香水味,酒釀有酒香味兒,酸黃瓜有醋的酸味,能把各種氣味分得清清楚楚,你們的小鼻子本領真大。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多種活動,進一步加深對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形、橢圓形的認識,學會按形狀進行分類。

  2、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各種形狀,能用不同形狀的圖形進行拼圖,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動手及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和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大積木若干;圖形塑料片若干、分類籃:大的六個、小的九個;圖形標志各一個。

  2、各種圖形頭飾一個;圖形掛飾每人一個;地上畫各種形狀的圖形;三用機、音樂磁帶。

  3、圖畫紙、漿糊、小碟、各種形狀的圖形紙片、鉛筆、水彩筆;小抹布;大積木;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 以“為小白兔蓋房子”引入課題,鞏固對各種形狀的認識。

  師:“剛才小白兔打來電話,說:一場大火把它的房子給燒了。哎喲!天氣這么冷,小白兔沒有地方住,怎么辦呢?小朋友快幫它想想辦法吧!”引導幼兒說出為它蓋房子!袄蠋煖蕚淞艘恍┐u頭,請三個小朋友用它們蓋一座房子,其他的小朋友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用什么形狀的磚頭蓋房子的!

  (1)、幼兒用積木搭房子。

  (2)、說一說房子是由哪些形狀的磚頭蓋的?

  師:“房子蓋好了,真漂亮!我們打個電話告訴小白兔,好嗎?”

  2、 學習按形狀的不同進行圖形分類。

  以幫圖形媽媽送圖形娃娃回家,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請小朋友將小籃里各種形狀的圖形娃娃放在貼有圖形標志的大籃里。

 。2)、檢查各籃的圖形是否分得正確。

  3、通過游戲,繼續(xù)進行分類練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1)、玩“圖形娃娃找媽媽”游戲。

  玩法:老師分別戴上不同形狀的圖形頭飾,扮成不同的'圖形媽媽。幼兒戴圖形項鏈扮成圖形娃娃。游戲開始時,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表演。音樂停后,老師戴上一種圖形頭飾,說:“是我的孩子,快到媽媽身邊來!贝髦c圖形媽媽形狀一樣的項鏈的幼兒就到媽媽身邊來。游戲輪流進行。

 。2)、玩“找圖形房子”游戲。

  玩法:幼兒互換項鏈,找到與自己所扮的圖形娃娃形狀一樣的房子,并躲在房子里休息。然后,出來玩一會兒,再回到自己的房子里。

  4、說一說教室里、幼兒園、家里的東西都有哪些形狀。

  5、分組活動:

  [page_break]

 。1)、紙上拼圖。

 。2)墻上拼畫。

 。3)蓋“房子”。

  活動結束:

  完成拼圖任務的幼兒到“房子”里玩各種形狀的玩具,并向家長介紹玩具的形狀。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幾種剪刀的外形特征和用途,知道它們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2、發(fā)展幼兒手部肌肉的靈活性。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剪刀的實物或圖片。

  2、幼兒園使用的小剪刀,美工用的花邊剪刀,彩紙、卡紙若干,膠水。

  3、掛圖。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各種各樣的剪刀和圖片讓幼兒認識。提問:這是什么?(剪刀)你認識這些剪刀嗎?它們叫什么名字?是干什么用的?幼兒自由討論,教師及時給予糾正和肯定。

  2、教師出示實物剪刀讓幼兒觀察比較他們的異同。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討論:

 。1)、畫面上的人物再用剪刀作什么?他使用的'剪刀是什么樣的?幫助幼兒感知各種剪刀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了解各種剪刀的用途,知道它們是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4、教幼兒練習正確使用剪刀。

 。1)、想一想,我們可以用剪刀做些什么事情?

 。2)、做一做,引導幼兒使用花邊剪刀剪貼花朵等。

  (3)、幼兒自由剪貼,教育幼兒使用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4)、展示、欣賞幼兒作品,感受使用剪刀的樂趣。

  5、活動延伸:

  將部分剪刀放在區(qū)域活動中,便于讓幼兒自由操作。并提醒家長多給予幼兒支持和鼓勵。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7

中班科學領域活動教案01-2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水01-18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模板11-0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沉與浮教案12-27

中班科學活動方案中班科學活動03-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有趣的轉動02-19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04-01

美麗的春天中班科學活動教案01-17

中班科學活動教案小球站穩(wěn)了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