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案(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9個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桂林山水美景。
三、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四、學習準備
預習、方格練習本
五、課時安排
兩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了解漢字文化。
1,板題:桂林山水(甲骨文板書),講漢字文化。
2,課件:桂林山水圖片
。1)看了桂林山水的圖片有什么感受?
。2)課件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理解意思)
(3)有時候,文章比圖片更美。因為圖片中的美,是你發(fā)現(xiàn)的,文章的美是作家發(fā)現(xiàn);而圖片中的美是眼睛發(fā)現(xiàn)的,文章中的美心靈發(fā)現(xiàn)的。比如說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比圖片還美,不信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二、學習字詞,積累語言。
1,課件出示詞語
玩賞、無暇、擴散、攀登、泰山、屏障
波瀾壯闊、水平如鏡、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拔地而起、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色彩明麗
危峰兀立、連綿不斷
2,指名帶讀(帶讀、齊讀)
3,范寫生字,學生練習(瀾、瑕、攀、巒、泰)
4,課件出示:成語解釋連線
。ㄟ@個環(huán)節(jié)重點指導學生認真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的“音形義”,教學思路清晰,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練習安排合理,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時間得以保障,讓學生真正“動嘴、動手、動腦”,課堂真正體現(xiàn)了“三角形課堂”理念中的“真學”特點。)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ㄒ唬┤嗤ㄗx全文
1,小老師聽隊員讀書,糾正讀音。
2,哪段寫桂林的山,哪段寫桂林的水?
。ǘ⿲W習第二段
1,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教師范讀
3,齊讀
4,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小老師匯報)(老師板書:靜、清、綠)
。ㄈ⿲W習第三段
1,指名讀,指導讀出美。
2,教師范讀
3,齊讀
4,小組討論:找出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先找到的小組搶到回答機會:隊員匯報)(老師板書:靜、清、綠)
四、學習“漓江的水”
1,指導讀“漓江的水”段落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分析“漓江的水”寫法
通過格式調整,清晰地明白采用了“排比式”的寫作方法。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填空背誦朗讀
指導導學生抓住“漓江的水”特點進行背誦練習。
五、仿寫練筆
1,將“漓江的水”的段落調整成詩歌的形式。
課件出示:
《漓江的水》
漓江的水真靜啊
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
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2,課件出示老師兒童詩下水文,指導學生仿寫。
《公園的花》
符學中
公園的花真多啊
多得像是走進花的海洋
公園的花真香啊
香得像媽媽的頭發(fā)
公園的花真艷啊
艷得像我們綻開的笑臉
3,學生仿寫。
4,交流仿寫作品。
六、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仿照第二段的寫法,寫一首關于“花”或“云”的兒童詩。
七、板書
桂林
山 水
。ㄆ嫘汶U) (靜清綠)
《桂林山水》教案2
一、教材簡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yōu)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風景的喜愛之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以人為本,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教學中的互動。于是,在《桂林山水》一課教學中,盡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讀中領悟,自主探究貫穿于教學的始終,教師僅僅做個引領者。通過讓學生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實現(xiàn)導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構建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
三、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重點: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觸發(fā)情感
上課伊始,我便問學生:誰知道廣西什么地方最美?學生們紛紛回答:桂林。我問:你們去過桂林嗎?學生搖頭。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從課文中去游覽桂林的山水,看看那里的山水。我隨即板書課題。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桂林的山水,到底有什么特別之處呢?下面我們就一同去桂林游覽一番,讓我們一起走近桂林的山和水,相信你會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的。
二、初步感知,進入情境
1、現(xiàn)在開始我們的桂林之旅吧,先讓我們伴著優(yōu)美的音樂,來欣賞一組精彩的桂林山水圖片。演示:配樂欣賞。
2、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并引讀第一節(jié)。怪不得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4、你能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嗎?甲:居第一位。
三、初讀課文,進行預習
1、①讀準生字讀音。②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鄞舐暤刈x通課文。讀不準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詞語寫到黑板上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
①啊的讀音。
②指名讀課文。
四、潛心品讀,體會情感
。ㄒ唬、理清段落
課文哪一節(jié)描寫山?哪一節(jié)描寫水?
。ǘ⒘私夤鹆值乃
如詩如畫的漓江,它如同一條秀麗的玉帶,全長有170多千米。它之所以這么美麗,是因為它有三個特點,你們能在課文中找出來嗎?如果用關鍵的幾個字來概括呢?
(1)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
、偃Τ鰧懤旖奶攸c的詞語。
、趧澇鼍唧w描寫特點的句子。
、圩⒁獠煌那白猪嵞笌砭淠┌〉牟煌l(fā)音
(2)檢查思考題①,板書:水:靜清綠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靜、清、綠。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呢?
這些句子該怎么讀才能表達出來漓江的特點呢?請你從中選擇一句,試著讀一讀。
漓江的水真美。∽屛覀円黄鸢橹鴥(yōu)美的樂曲來朗讀這幾句精彩的描寫吧,再次來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獨特的美。
。3)師:為什么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ㄈ、了解桂林的山
1、過渡:漓江的水那么靜、那么清、那么綠,真是太美了,讓我們不由地贊嘆:桂林的水甲天下。〔贿^你可別只顧著低頭看水,而忘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的山的特點是什么呢?請大家快速的讀讀這一段,與前一段做個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指名說,那快速回憶一下,我們怎么學習桂林的水那段的?
3、小結:找到桂林山特點----讀你印象最深特點的語句-----談談體會-----深情地讀
4、生自學,可同桌一起學習。
5、交流:奇、秀、險(板書)
6、你對哪個特點印象最深刻?
誰能把險的樣子畫出來?指名試畫。(出示幻燈)看,這就是危峰兀立。能把這個詞語讀好嗎?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腳或山頂。感情朗讀。
7、(生讀奇的語句,并談感受)------幻燈出示,誰能從畫面上點出:拔地而起,各不相連。能讀好它嗎?-----課文中好象就寫了三種形狀。----(請大家聯(lián)系我們看過的圖片,或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把形態(tài)說得具體些!像老人,像巨象,象駱駝......(示意學生說下去)
8、這么的多奇形怪狀的山排列著叫奇峰羅列。
9、哪些同學對奇感興趣,把這句話讀好。
10、(生說秀)-----在你的眼里,那些山都活了,能把自己的感悟讀出來嗎?(幻燈展示)讓學生體會秀。
同學們,桂林山的一個特點就足以讓我們欣賞,品味,如今,它集這些特點于一體。
難怪作者要這樣贊嘆(生:我攀登過游覽過卻從沒看見過桂林這一帶的山。┦欠鍘n雄偉的泰山不夠美嗎?是紅葉似火的香山不夠迷人嗎?
師:因此,我們說,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ㄋ模⒉贾米鳂I(yè)
爭做一名小小的配音演員。
課外熟悉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相關語句,進行激情試說。
《桂林山水》教案3
【教學內容】
教學課文的2、3、4節(jié),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好詞、好句、好段,并能背誦這3小節(jié)。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好詞、好句、好段。
4、通過配樂朗讀,讓學生能抒發(fā)情感,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理解桂林山與水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將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2、能夠背誦課文的2、3節(jié)。
3、積累有關描寫桂林的佳句。
【教學難點】
怎樣將桂林山與水的特點寫具體的。
【教學課時】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桂林山水甲天下,回憶一下,甲是什么意思?
二、新課傳授
過渡:
人們?yōu)槭裁催@樣說呢?我們來看課文。
(打開書,看第二節(jié))
1、學第2節(jié):
、 桂林有一條玉帶似的漓江環(huán)繞其間,它有些什么特點呢?請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漓江的特點是什么?請各用一個字概括出來。
(聽錄音、看錄像)
看錄象時配上理查德的鋼琴曲,讓學生從音樂與畫面中感受桂林之美。
真美啊!它有些什么特點呢?
(靜、清、綠)
、 文中是怎樣具體描寫這些特點的呢?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些句子,老師讀前半句,全班一起讀后半句。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翡翠。
、 作者為什么要在靜、清、綠前加上真字呢?
、 比較句子。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 用贊美的語氣讀第二句。
、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將這些特點寫具體的呢?那么文中將什么比作了什么?
(出示翡翠,介紹光澤,顏色)
這樣比有什么好處?
⑷ 這句話除了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還運用了什么方法?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能使人加深印象,讀起來郎郎上口。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分句,有感情地讀。
、 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分句,讀一讀:
、 水真靜啊,想一想哪些詞應該讀輕點?再讀一遍。
、 讀得真好,將江底的沙石讀成重音,還有哪個字應該讀得拖一點?
、 很好,將一塊翡翠讀成重音,突出了真綠。
、 連起來讀,喜歡哪一部分就站起來讀哪一部分,如全喜歡就一直站著。配樂朗讀,使學生沿著音樂的情緒處理課文的朗讀。
、 學到這里,老師有個問題,這是寫漓江的水,為什么開頭要寫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平如鏡的西湖呢?
、 漓江的水確實美極了,想不想再次蕩舟漓江。放錄像,師配樂背誦,使學生受音樂的感染,老師在音樂的襯托下飽含感情地背誦,為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⑻ 誰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根據(jù)這道填空題試著背一下這一節(jié)呢?配樂背誦,讓學生對老師進行模仿,可以降低背誦的難度。
2、學第3節(jié):
、 游覽了漓江的水,我們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桂林的山。輕聲讀課文,找出桂林山的特點。
⑵ 你最喜歡作者寫的哪一個特點呢:
四人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你能在說完后發(fā)出邀請,請一些同學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嗎?在討論時配以古箏彈奏的音樂,讓學生放松心情,仿佛走進桂林如詩如畫的意境中。
、 把山比作老人、巨象、駱駝寫出了山的形狀千奇百怪。
、 把山比作屏障,寫出山的顏色秀麗多姿
③ 通過危峰,寫出險,通過自己的感覺寫出險。
、 你們一定已經對桂林山充滿了好奇,讓我一起去領略一下桂林山的美景。
(請一位同學配一下音,讀一讀課文的第3節(jié))
朗讀時配以音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陶冶學生的情操。
、 真美!讓我再來試著背背這一節(jié)。
(小組合作,上講臺背)
背誦課文時配以音樂,使學生能背誦的有感情,得到美的享受。
3、第4節(jié):
這樣的美的山圍繞著這樣美的水,這樣美的水倒映這樣美的山,使你有什么感覺?(齊讀第4節(jié))配樂背誦,讓學生受情緒感染。
三、總結
1、我們隨著作者一起游覽了桂林,欣賞了那里的美麗風光,會不會唱《讓我》?
老師將歌詞改編了一下,大家跟著音樂唱。
用《讓我們蕩起雙漿》為背景音樂進行填詞創(chuàng)作,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又能讓學生得到美的熏陶。
2、桂林山水歷來為文人所青睞,留下許多著名作品,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課外書籍,請同學們兩人一本,找到有關描寫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句子,讀一讀,愿意讀的,一個接一個自己站起來讀,好嗎?
3、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如畫,有著許多象桂林一樣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如杭州西湖(幻)、長江三峽、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等。今天老師布置一個回家作業(yè),去收集寫著名景點的文章下節(jié)課交流。
希望我們今后有機會一起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游覽。
【板書板書】
水:靜、清、綠
桂林山水
山: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案4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說說你為什么這么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范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贊嘆之情。)
。ㄓ懈星榈乩首x課文,是學生情感外顯的特殊形式。學生不但讀得有滋有味,更可貴的是能真切地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語言、朗讀把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從而學習“讀書應多揣摩,多思考,才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的讀書方法。)
。3)讀了這句話,你對漓扛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說。(板書:靜清、綠)
。ā白x進去、跳出來”是又一良好的讀書方法的兩個不同的層面。此處教師的'順勢一撥,學生將受益匪淺。)
3、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靜!
漓江的水真清!
漓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說說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說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ㄓ芄士v,出示剛才同學說的概括的說法,再通過對比、朗讀,讓學生領悟怎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讀寫緊密結合。)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么感覺?
。4)指導朗讀,把你感受到的美讀出來。
。ㄒ宰x促思,讀中悟情。通過一段同學詳細但不整齊的話再一次與原文對比。通過讀讓學生體會排比句的整齊美、節(jié)奏美,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
(5)再次播放錄象,音樂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
。ò炎x中感悟到的用讀表達出來。因為朗讀不僅是歸宿,更是載體。)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jié)寫的是漓江水的靜、清、綠,為什么這節(jié)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漓江水獨特的美。)
5、理清敘述順序,指導學生背誦。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體寫漓江水的特點,最后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2)播放畫面,音樂伴奏,學生試背。
。ㄖ笇W生用科學的記憶方法,理清內容層次,在條理地加以記憶,朗讀成誦,厚積以待薄發(fā)。)
《桂林山水》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的結合,使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2.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游一游。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說說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過渡語: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贊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xiàn)畫面、再想想人們?yōu)槭裁炊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tài)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薄八饺珑R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點評。
、叟錁酚懈星榈乩首x。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袤w會“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蹖W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ㄩ_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5.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總結、擴展
1.總結
我們一同領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體會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名不虛傳。
2.讀了本課,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試著吟一首詩或者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
3.欣賞桂林山水的圖片和視頻。
四、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寫一段話介紹當?shù)氐囊惶庯L景,使讀的人能了解這處景物的特點。(可以選用本課的句式或詞語)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靜、清、綠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險人在畫中游
《桂林山水》教案6
一、激發(fā)興趣 ,導入新課
師: 上一課,我們和詩人一起游歷了洞庭湖、天門山,這一課我們要到哪里去觀賞呢?請聽——我國的著名詩人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寫道:“云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tài)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畮字匕,山幾重? /水繞山環(huán)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今天,我們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稱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欣賞圖片。
二、整體感知,捕捉知覺
感覺怎么樣呀?現(xiàn)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一讀?那就請大家讀吧!可要注意讀書方法喲!
用課件出示讀書方法:
★讀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讀,對你喜歡的語句還可以多讀幾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xiàn)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結合課文有關語句想一想、說一說。
三、師生對話、品味語言。
同學們你們讀好了嗎,思好了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xiàn)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漓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漓江的水是靜的、清的、綠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險的;桂林的洞比童話里的洞更奇絕。)
小朋友自學課文,一定要學會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點抓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靜 清 綠)
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一系列訓練。
“漓江的水,靜、清、綠”,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么聯(lián)接的詞兒,就可組成一個句子? (漓江的水又靜又清還很綠。)
還可以怎么說? (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漓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指點: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jié)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么說? (漓江的水靜靜的。漓江的水清清的。漓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靜、清、綠”幾個字一重疊,語氣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著漓江的水不禁贊嘆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嘆句,句子應該怎樣組織排列? (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
指導朗讀:
“真靜——啊”,輕輕地拖長聲音,給人靜的感覺。
“真清啊”,聲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讀得很輕,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綠啊”,聲音響些,飽滿些,給人明快的感覺。
書上就是用感嘆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靜得怎么樣,清得怎么樣,綠得怎么樣,讀者能感受到嗎?
現(xiàn)在就請看書,我念上半句,人們念下半句。
。ㄍㄟ^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的語感,體會漓江之美。)
指點:這樣寫就很具體了,而且給我們美的感覺
書上說“漓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一起遐想旅行:漓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著我們,老師和你們一起乘著小船,輕輕地搖蕩在漓江上,這就叫“蕩舟漓江”。我們瞇著眼,看著漓江的水,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靜、怎么綠、怎么清;體會一下“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是什么情景。
一起輕輕地哼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怎樣?
聽著音樂觀察、想象片刻。(音樂、圖畫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促使學生多種感官興奮,音樂的旋律豐富了視覺的感受,教師的語言又支配著學生想象的所在,從而把學生帶入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體驗到漓江的寧靜。)
你們還記得表示水流的聲音的詞嗎?(潺潺、淙淙、嘩嘩、叮咚叮咚)
聽一聽,你們聽見了漓江水流動的嘩嘩的聲音嗎?聽到叮咚叮咚的流水聲嗎?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們看見了漓江水在流動嗎?
聽不到,看不到,好靜!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你只覺得船在向前移。
現(xiàn)在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該多綠! (引導看圖) 書上打了個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指點:“瑕”是玉上的斑點。)
讀了以后更覺漓江美,文章也寫得美,所以我們愛讀。如果還是這些內容,老師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會怎么樣呢?你們體會一下。 (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老師讀另外組成的句式不整齊的一段話: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見。漓江的水綠得非?蓯,簡直像一塊無瑕的翡翠!
我們再一齊把課文上的句子讀一讀,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這三個分句都是寫漓江的美,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lián)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結合教給知識。)
齊讀。 (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講分號——這三個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間用分號,停頓和句號差不多。
指點烘托的手法——第二小節(jié)一開始,如果就說“漓江的水真靜啊”,不是和第一小節(jié)聯(lián)系得很緊密嗎,為什么要說“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光瀲滟 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 兩者都很美。然后說“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關系?(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
突出了哪一個字?( “甲” )
指導讀。重點在哪兒?( “卻從沒看見過漓江這樣的水” )
提示層次:先用對比方法說漓江水的與眾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說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現(xiàn)在就請你按照這樣順序背誦這一段。
讀寫結合,延伸課外——語言訓練。
(1 )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xiāng)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份)如:
我愛長江,我愛西湖,我更愛家鄉(xiāng)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飾語)如: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xiāng)彎彎曲曲的小河。
(2 )出示:“教室里真靜啊,”
。3 )出示:“真啊,”
觀賞了桂林的水,我們再游桂林的.山。
用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形象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教師邊說邊畫。
(1 )我們來到桂林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① 略) ,你們說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老人在望著遠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② 略) ,你們看這山有點像什么?駱駝可能在做什么? (駱駝像伏在地上;駱駝好像在沙漠上蹲著;我會產生一種聯(lián)想,駱駝是不是在等我們騎上去。)
。3 )在桂林,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③ 略) ,你們看,這山像什么?大象站到漓江邊想做什么? (大象好像在飲水;)
。ㄒ陨先齻圖形逐一畫出,組成一幅畫。)
。4 )你們看這些山,姿態(tài)各不相同,變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 “形象萬千” )“萬千”表示變化很多。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
。5 )這一座座形態(tài)萬千、奇特的山峰分開排列叫什么?(奇峰羅列)“奇峰羅列”中哪個字眼表示“分開”?(“羅”)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險峻,書上說“危峰兀立”,這個“!笔鞘裁匆馑?是“危險”的“!眴幔孔值渖嫌腥N解釋取哪一種恰切?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根據(jù)整個詞語的意思,選擇恰切的詞義。危: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
。S手畫圖,圖④略。)
。7 )在這些形態(tài)萬千的奇峰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 (圖⑤) ,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塊兩塊怪石能叫“嶙峋”嗎,一定要怪石重疊才叫“怪石嶙峋”。
(8 )自學課文。
提出要求,詞語的意思懂了,再讀課文,要求能用上一課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jié)。然后要你們自己講書。 A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B 、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么寫的。
。9 )朗讀比賽。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zhàn),挑戰(zhàn)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四、感悟實踐
這樣的山拱圍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山水間又有這樣變幻無窮的洞,這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就請你用課下時間來自學整理,下節(jié)課就請你當小導游,為我們介紹“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歡創(chuàng)造的同學可別忘記給桂林山水設計旅游廣告詞。
《桂林山水》教案7
【教學目標】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認識本課的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4、滲透導游式教學,讓學生體驗當一回小導游。
【教學設想】
全文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組織安排材料的。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說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
接著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運用了總──分的寫法。寫水,用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與漓江對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襯托出漓江的獨特與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寫山,用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與桂林的山對比;風景名勝泰山、香山的襯托突出桂林群山的與眾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險的三個特點。
最后,總起來描寫桂林山水:
山繞水,水映山,云霧、綠樹紅花、竹筏小舟點綴其間,構成一卷看不完的畫卷。篇末的兩句詩──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是全文的總結句。總結句與總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即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點明了中心思想,又照應了前文我們乘著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結構嚴謹,渾然一體?紤]到桂林山和水這兩個自然段的結構相同,所以在教學完漓江水的特點時,讓學生自己學會學桂林山的內容。
【教學重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今天,老師先帶領大家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出示圖片。感受祖國山水美。接下來,咱們要去的就是被譽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讀感知課文
1、聽錄音范讀。
2、自由讀文,要求讀通課文。
3、指名讀文,從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寫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寫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讀課文,學習水美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漓江水的特點,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點的詞。(靜、清、綠)
2、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漓江水靜、清、綠的?找出有關句子。
3、指導朗讀。范讀,指名讀,引讀,齊讀。
4、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排比。使文章結構非常嚴謹。
5、練習:
校園的花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校園的花____________。
6、再讀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話寫了什么?對于漓江的水來說有什么用?
7、小結學法:
在這一個自然段里,我們學習了漓江水,接下來,讓你們自己動手動腦來學習桂林山的美。不過在學習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下學習方法及步驟: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樣來寫桂林山美的。找出有關句子,并試著有感情朗讀。
、 作者運用了哪些寫作上的方法?
⑷ 寫大海與西湖,對漓江水來說有什么作用?
四、遷移運用,自學新知
1、出示:
、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圈出概括特點的詞。
、 找出句子,說明桂林山的特點。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
、 寫泰山與香山,又是為了什么?
2、檢查學習結果。
五、整合山水,學習背誦
1、你認為漓江的水美,還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3、讀這段話,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樣的語句構成了這連綿不斷的畫卷?在這里作者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寫作有順序,空中──山間──江上。句子對稱。)
6、試背誦課文。
六、拓展知識,學習導游
1、今天,我們已經游覽了桂林山水,現(xiàn)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xiàn)成的導游啊。
說一說作為一名導游應具備哪些基本條件?
2、出示資料:
桂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的東北部,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地區(qū)屬巖溶地貌。特殊的地貌與景象萬千的漓江及其周圍美麗迷人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形成了獨具一格、馳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發(fā)源于桂林東北興安縣的貓兒山,流經桂林、陽朔,至平樂縣恭城河口,全長170公里。由桂林至陽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條青綢綠帶,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猶如一幅百里畫卷。
這一景區(qū)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斗雞山、凈瓶臥江、奇峰林立、父子巖、龍門古榕、大圩古鎮(zhèn)、磨盤山等。
3、想一想該怎么樣來導游桂林山水?自由試說。
4、指名導游。
七、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靜、清、綠
山繞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險
《桂林山水》教案8
一、教學要求:
1.通過讀、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電腦多媒體提供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過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chuàng)設的情景美,并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4.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設計:
。ㄒ唬┦紫葟挠^察入手,整體觀察感知“看圖學文”中生動畫面。并用一個短語描述多媒體提供優(yōu)美的畫面。做到“文情——圖景”相結合。
(二)抓住重點文句品味語言美,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美,讀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ㄈ┩ㄟ^讀,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優(yōu)美情景,體會桂林的美景。
三、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軟件一個。
第一教時
一、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yōu)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二、教學過程:
。ㄒ唬┓殴鹆稚剿膱D片投影或錄像片?磮D,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啟發(fā)談話:(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畫面)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你從錄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這些錄像能否贊一贊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師用“贊嘆——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讓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師分別出示多幅描繪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圖片,依照老師的方法贊一贊桂林山水。
。ǘ┌孱},讀題。想想,你從課題知道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的?(先寫水,再寫山,山水相融。)
。ㄈ┏鯇W課文。出示自習提綱:
1.自由讀全文,邊讀邊在不理解的詞上作“?”記號,在重要的詞上標作“△”。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師生討論后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yōu)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fā)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藗兌颊f,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fā)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xiàn)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圖學文,讀文披情。
1. 桂林的山水天下聞名,看了下面的幾幅圖景,你覺得這里的景色如何?
(邊講邊品讀,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分別三幅桂林山水畫面,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真清!
(3)漓江的水真綠啊。
2.桂林的山水這么美,就讓我們劃著船槳去觀賞這里的美景吧!
3.我們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圖,再讀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啊!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啊!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ㄈ┻M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體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綠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o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ㄋ模┻M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讀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fā):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 )。。 )得……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明凈得像……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xiàn),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刃〗Y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wěn)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三幅圖,分別再現(xiàn)文字和聲音:
(1)桂林的山真奇啊!
(2)桂林的山真秀!
。3)桂林的山真險。
6.創(chuàng)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fā)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tài)萬千”、“奇峰羅列”、“怪石嶙峋”請拿出你們的畫板來吧?選一個畫出來,帶回去作個紀念。
。ㄆ撸┬〗Y寫作方法:
1.剛才,我們和作者一起,按從近到遠的順序“觀賞”了桂林的山水,我們好象走進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觀賞桂林的山水。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寫“水”,而要寫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寫“山”時,要先寫泰山和香山?(這里用對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點。)
第三教時
一、教學內容:
1.繼續(xù)學習第四段,進一步體會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總結全文,讀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讀背第三段。
二、教學過程:
。ㄒ唬⿲W習第四段。
1.個別讀,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總結桂林山水美景的。為什么說這段是總結段呢?
2.出示圖,理解:“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影著這樣的山”這樣的山,指什么樣的山,這樣的水是怎么樣的水?回憶上一節(jié)課講的內容。
3.再進一步啟發(fā):不但是那么“奇”、“秀”“險”的山,你再仔細看看,山中還有什么——云霧迷茫、綠樹紅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這里不是好象進入仙境嗎?
4.齊讀: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5.通過圖來指導朗讀,并熟讀成誦。
。ǘ┛偨Y全文。
1.人們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你和作者游玩了感覺如何?
2.課文先由所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便親自乘舟游玩桂林山水,感受其“甲天下”的美譽。先玩賞漓江的水,再玩賞桂林的山,最后,從山水合起來欣賞,的確好象進入仙境一般。
3.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桂林山水的圖片,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桂林的山山水水多么令人神往!讓我們拍攝下這些美景吧,讓我們用手中的彩筆,畫下這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吧!
《桂林山水》教案9
【教學目的】
。薄⑦\用自制CAI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之美,提高同學們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场⒆プ§o、清、綠、奇、秀、險,理解桂林山水的獨特美,學習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薄D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畫面展示和朗讀,品味桂林山水的秀美。
。、想像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理解波瀾壯闊、水平如靜、峰巒雄偉、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屏障等詞語的意思。
。、對觀察到的及合理的想象能流暢地表達出來。
【教具準備】
自制多媒體計算機課件(高亮度投影設備或大屏幕彩電一臺和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出示課件:放一些風景勝地的圖片(紅葉似火的香山,峰巒雄偉的泰山,神奇峻秀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波瀾壯闊的大海,幽深壯美的三峽) ,讓學生初步感知祖國河山是如此多嬌。
師談話:同學們看了錄像,有很多同學又喜歡去旅游,到過很多地方,知道了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景色優(yōu)美壯觀。有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一顆顆珍珠撒落在祖國大地上。這節(jié)課老師帶你們到以山水秀麗聞名的廣西桂林去旅游,欣賞那里的秀麗風光。好不好?(好)請同學們邊聽朗讀看畫面,邊想:課文主要描寫了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ǔ鍪菊n件,配畫配樂的課文范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桂林山水之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看圖、欣賞、理解、學文
。ú扇∽冃蚍ń虒W)
的確,桂林山水非常美,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美景的?
。、學習第二自然段:
、 初讀,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學生質疑。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懂的提出來與同學交流。
、 觀察,以說代讀:
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漓江水的獨特美。
出示:靜、清、綠畫面各一幅,指導學生具體觀察漓江水的特點。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把水的特點說具體。
⑶ 精讀,理解重點:
勾畫書上具體描寫漓江水特點的句子。反復讀,找出重點詞語體會漓江水的美。理解句子: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作者把什么比喻成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師小結:作者把水比喻成無暇的翡翠,寫出了水的顏色,是閃光的綠、透明的`綠、迷人的綠、醉人的綠,貼切而精妙,這不僅僅只是比喻漓江水的綠,也是對漓江水靜、清、綠三大特點的綜合描繪,使我們對它的愛幕之心油然而生。
、 深讀,相互交流:
討論:如果我們把這句話改一改,好不好?為什么?
出示課件:比較句子具體描寫的好處:
、 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 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綠啊。)自讀句子,交流所得。
⑸ 品讀,充分感悟:
漓江水的美,我們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讓我們用朗讀來表達對它的喜愛之情吧!
。ㄝp聲讀、個別讀、集體讀、閉上眼睛試背)
真美呀!別說作者連我們在座的人都被陶醉了,當作者從美景中醒過來,才發(fā)覺自己的船在前進,作者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船在前進的?
本段小結:
這一段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水的特點,具體寫出了漓江水的奇特美。
。、總結學法,學習第三自然段:
剛才我們學第二自然段時是怎么學的?師生一起總結學習方法,課件出示學習方法。并用這種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思考:第三自然段描寫的是什么?抓住了哪些特點怎樣寫具體的?
。ǚ纸M討論)
出示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山的奇異、秀麗、險峻。根據(jù)課文結合畫面,匯報討論結果。學到這里你想對桂林的山說點什么?
小結: 這一段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山的特點。桂林的山奇異到山山不同,峰峰各異,秀麗得像蒼翠壯美的屏風,像新生的竹筍;危險得叫人簡直不敢站在它的下面,兀立的怪石好像時刻會栽倒下來。
(指導學生入情朗讀)
。、學習第四自然段:
桂林的山、漓江的水都那么奇特,那么美,如果把它們合二為一,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范讀,生思考:
這一段主要講了什么?齊讀一二兩個分句,想想這樣的山,這樣的水指什么樣的山,什么樣的水?這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出示課件:山圍繞水,水倒映山的畫面,讓學生理解山水交融的景象。
那么桂林山水的迷人之處就只表現(xiàn)在這些地方嗎?出示課件:讓學生具體形象地感知桂林山水之美所表現(xiàn)的地方。
作者游覽了桂林山水,他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學習第一自然段:
正因為這里山美、水美,山水交融,加上綠樹紅花,竹筏小舟,更是優(yōu)美奇絕,無與倫比,天下第一,所以,人們都贊美地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什么意思?甲天下呢?人們?yōu)槭裁磿f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小結,回歸整體
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板書總結:因為作者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才乘船去游覽,然后,具體寫出了漓江水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最后寫出作者的感受,這里確實美,美如畫,不愧為甲天下的美稱,前后照應,結構十分完整,作者是采用什么結構來描寫的?
這篇課文,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了桂林山水與眾不同的特點,運用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運用總──分──總的結構,把桂林的秀麗風光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四、遷移訓練,發(fā)散思維
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游覽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老師根據(jù)它的特點寫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讀。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看法?我們的祖國山川秀麗,風景名勝數(shù)不勝數(shù),現(xiàn)在你們都是小詩人,請把你知道的風景勝地根據(jù)它的特點也寫一首小詩。
(交流學習)
五、說話練習
桂林山水非常美,我最喜歡( ),因為( )。我真想( )。
結束語: 同學們,桂林這里之所以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因為桂林的人民保護好了桂林的山水,中外游客珍愛桂林山水,我們家鄉(xiāng)的巴岳山也非常美麗。我們要熱愛她,保護她,讓我們的家鄉(xiāng)更美麗,讓我們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秀,水更清。
《桂林山水》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感受優(yōu)美詞句并積累。
過程與方法:
搜集資料、思考交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北國天山的美景,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課題,明確學習任務
1、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
2、解題,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寫山川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游記散文,選自于《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簡介作者)
“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如果有興趣,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yōu)美語句摘抄下來!
(三)根據(jù)“閱讀提示”速讀全文,理清全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引導理解內容
1、學生根據(jù)提示自讀課文;
2、引導閱讀:
(1)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讓學生找出地點變換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讓學生議論,然后交流)
(明確: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3)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4)朗讀四自然段(或放配樂朗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學生用筆在書本上做出標記)
(四)細品語言文字,小結學習內容
1、課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現(xiàn)方法主要運用襯托和比喻。
2、引導學生從描寫景物形態(tài)、描繪聲音、描繪動態(tài)、描繪色彩、描繪感覺上去找比喻句、體會精妙之處。
3、積累自己喜歡的字詞和句子
4、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五)拓展訓練
小練筆:練習寫景狀物作文,要求寫一段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景色,如校園的早晨、公園的景物、節(jié)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桂林山水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fā)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并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后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著“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
后“再現(xiàn)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jié)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主要步驟: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游客前往參觀旅游。為什么呢?因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
二、直接揭示學習課文的方法:“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并劃出中心句)。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
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fā)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圍繞中心句,了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漓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最后寫游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jù)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漓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讀后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說“從沒見過漓江這樣的水”,說明漓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4)書面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的第一張表格。
三、指導學生用學習第二節(jié)的方法自學第三節(jié)課文。
思考題是: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么方法寫的?
自學后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并理解“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復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讀后完成課后第一題的第二張表格。
四、學習課文第四節(jié),重點領會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學習重點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游,游覽。再學
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fā)了作者贊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并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五、聽全文錄音。
再次領略桂林山水的奇麗體會課文中所描繪的意境,領會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
《桂林山水》教案11
設計理念
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帶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在自主參與學習的過程中自學自悟,自得其樂。通過領悟桂林山水的特點,陶冶愛美情趣,學習作者細致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設計特色
發(fā)揮個性,自主學習;像文對照,多向導讀。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帶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美景中
播放錄像片,配以課文朗讀或教師范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然后讓學生談感受。
評點現(xiàn)代教學媒體合理有效地使用,從深層次上改變著課堂教學模式。本設計通過像文對照,展現(xiàn)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境,多向導讀,豐富和拓展學生閱讀的心境,這是對導讀的一種新探索。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思考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1 自由小聲讀課文,學生質疑問難。
2 換詞練習,區(qū)分觀賞與欣賞。
3 指導朗讀,讀出贊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語氣。
評點教師不問不講,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讀,自己發(fā)現(xiàn)要點。
三、觀賞漓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 觀看投影或錄像中的漓江。
2 讀課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較 比較的目的是什么?
3 引導學生找合作伙伴,結成學習小組,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大海的波瀾壯闊和西湖的水平如鏡。
評點找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愛的方式參與學習,品味課文,這是閱讀教學多元化的大膽嘗試,它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 讀課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點。
5 引讀自悟,學習這個排比句的.寫法。
6 指導學生用聲音的變化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自學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
。1)伴讀、輪讀或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桂林山的特點的詞句。
。2)再讀課文,想一想這一段與第二段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3)學生在小組中觀察自備的圖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每組推選優(yōu)秀小導游發(fā)言。
2 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1)請學生上臺板演桂林山奇秀險這三個特點。
。2)請學生匯報兩段文字在寫法上的相似之處。
3 請學生自由發(fā)揮想像,動手畫一畫桂林的山。
4 指導朗讀,體味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評點教師走下講臺,聽學生的見解,和學生一起探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發(fā)展。講臺成了學生自由發(fā)問、自由表現(xiàn)的舞臺。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 看圖,啟發(fā)學生把山水聯(lián)系起來讀。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等詞句。
2 自讀自悟作者的感受。
3 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讀出蕩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評點學生自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將傳統(tǒng)的要我讀變?yōu)槲乙x,把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變成了一種個人需求和個人欲望。
六、朗讀、背誦最喜愛的段落
【總評】設計者打破語文課堂一頭沉的局面,轉變觀念,轉變教的方式,把原來的口授、設問、解答變?yōu)樘峁┳灾魈骄康臈l件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質疑解難、設計板書、上臺板演、匯報成果,自始至終通過讀來抒發(fā)自己的體驗,逐步將學生帶進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境界。
《桂林山水》教案12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會認生字,能正確讀寫。
3、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贊嘆——描述”來抒發(fā)熱愛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第一教時
一、預習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讀生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查字典,學習生字詞。結合上下文內容說出“無瑕”等詞意。
2、了解課文大意,圍繞課題劃分段落。
3、初步觀察圖意,整體感知畫面展示的優(yōu)美景色。
4、在文中劃出表示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特點詞語。
三、品讀感悟:
1、你到過桂林,看到過那里的美麗景色嗎?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別處有什么不同?
2、看看課文怎樣圍繞題目來寫,再用一個句子說出每個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匯報自習情況。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寫乘著船觀賞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寫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寫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寫了桂林的山和水。
師生討論后小結:
1、初讀完全文,你感到題目和課文內容有什么關系?(課文內容緊緊圍繞題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來寫)
2、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呢?先總寫什么?再分別寫了什么?最后又寫什么?全文的記敘順序是“先——(先總起)再——(再分述)后——(后總結)”
四、鞏固延伸:
質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別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請在文中作上“——”和“?”記號。)
第二教時
一、教學內容:
1、能用一二句話,贊嘆優(yōu)美的畫面。
2、通過讀,能體會漓江水“靜”、“清”、“綠”的三個特點。通過讀和動手繪圖,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險”的三個。
3、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體會作者描繪漓江水特點的句式。并在此基礎上,想象漓江水的“甜、涼”的特點,再進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學生能掌握“贊賞——描述”的句式。
二、教學過程:
(一)、理解第一段,隨文入景。
1、激發(fā)談話:你們想去桂林游玩嗎?為什么?課文的作者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課文的第一小段告訴了我們。請找出來。——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這個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人們都這么說,桂林的山水風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來觀賞觀賞。)
3、讀第一段。進一步啟發(fā)談話(播放多媒體教學軟件:出現(xiàn)一幅桂林山水畫卷,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人們都說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這樣嗎?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也隨作者乘著木船沿著漓江,一起去觀賞桂林的山水吧。
特點是什么?(大家讀書時要學會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畫出桂林“水”特點的詞語)
5、學生匯報:找出漓江水的三個特點:靜、清、綠。
6、老師出示帶點的幾個詞進行比較,說說哪個詞讓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贊不絕口,禁不住脫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靜!
(2)漓江的水好靜!
。3)漓江的水很靜。
以上幾句中的“真”“好”“很”哪個好?“真”程度更深!罢妗弊诌可以怎樣說——非常非常,多么。
7、讀好“真”,應讀重點,聲調要稍提高。反復品讀:漓江的水真靜!作者看到這么清靜的水,贊不絕口,接著,描寫出漓江的水靜得如何。我們把作者用的這種方法叫做“贊賞——描述”。
(二)進一步體會重點詞句,朗讀指導,讀出你在游玩時所見美景的喜悅心情。
。ㄓ靡陨系亩嗝襟w軟件范讀錄音作朗讀指導:漓江的水真靜。焕旖乃媲灏。焕旖乃婢G啊。)
1、讀,體會重點詞句:真靜啊,是說的水怎么樣——還可以怎樣說出這層意思,這層感受?(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靜啊……)
2、讓學生仿照詞語重疊的方法說出對贊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綠啊……
3、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4、師生或男女學生互為引讀,讀出很驚喜的感情。如:師——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5、在讀與體會重點句子中相機理解“無瑕的翡翠”等詞的含義。
(三)進行創(chuàng)造性聯(lián)想的訓練。這么美的景色,你怎樣“觀賞”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弊x后理出:“贊賞——描述”。
2、談話創(chuàng)設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這么“靜”這么“清”這么“綠”,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槳,你想干什么?(啟發(fā):望著這清凌凌的碧綠的江水,我真想——(用雙手掬成一個勺子;跳下水中;用雙手掬水洗一洗臉)你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老師出示:漓江的水真()。。ǎ┑谩
擬定學生1:我把一掬水潑在臉上,漓江的水真涼爽啊!涼爽得讓你感受到臉上放了冰琪琳。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明凈。∶鲀舻孟瘛
擬定學生3:我搖著雙槳,那“潑——潑——”的水聲真好聽……
3、圖象創(chuàng)設情景:出示“象山圖”請注意觀察,你們看看,這頭“象”把長長的鼻子伸進了清凌凌的水中,這頭“象”會想什么,說什么呢?
擬定學生1:看著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擬定學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讓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樣舒服。
播放多媒體軟件:一幅“象山圖”出現(xiàn),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甜!
(四)進一步體會漓江水的特點。小結:你剛才隨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觀賞,還是玩賞了漓江的水?為什么?
{播放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兩幅人們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現(xiàn)文字和聲音:漓江的水真涼爽!}
(五)先小結文上的學習方法,再理解第三段,體會桂林的山的特點。
1、想一想,剛才我們是怎樣玩賞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圖,進入佳景;讀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賞佳景。小結后老師板書。)
2、準備怎樣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師出示描繪桂林山的圖景。再用一個句子贊一贊圖描繪的桂林的山。
4、將桂林的山的三個特點畫出,老師出示描寫桂林山的三個特點的詞語: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還可以怎樣說,說出這種感受。此文轉自淘、教。案網(wǎng)()、仿照剛才讀“靜”“清”“綠”的方法,怎樣讀,讀出很“奇”、很“秀”、很“險”的感受來。(奇,先把聲調提稍高,隨后讀得輕而平;秀,可讀得平穩(wěn)一點,重音停頓稍久一點;險,先要提高聲調讀得稍短促。)
5、按“贊賞——描述”引讀。采用多種形式,讀出你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邊讀邊出示多媒體軟件:出現(xiàn)三幅圖,分別再現(xiàn)文字和聲音:(1)桂林的山真奇。。2)桂林的山真秀。。3)桂林的山真險啊!}
6、創(chuàng)設情景,玩賞佳景。
。1)看圖說“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圖,你看,一頭巨大的象來到江邊,它在干什么,請用“贊賞——描述”想象佳景。
擬定學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來到江邊,津津有味地喝著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駱駝山圖,你看,這頭巨大的駱駝蹲在山上,在四面張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這么神奇的山,你會怎樣做,怎樣“玩賞”?老師啟發(fā)后,說一說: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機,拍下這一幅幅精美的畫卷;你是否拿出你的錄象機,拍下這連綿不斷的畫卷。
。5)老師出示一幅圖:一座高聳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腳下,有什么感覺?
擬定學生1:桂林的山真險啊,好象就要倒下……
擬定學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筆,直插云霄……
。6)老師出示“形態(tài)萬千”、“奇峰教案
《桂林山水》教案13
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課文從“桂林山水甲天下”講起,既概括說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國名勝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緣由。然后,用對比的方法描述了漓江水、桂林山的突出特點。最后,把桂林的山和水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學情分析:
本文在布局謀篇時,脈絡清晰,語言優(yōu)美流暢,適合學生朗讀背誦。作者再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時,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且詞藻華麗,很多四字成語值得學生積累運用。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句子.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3.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力和理解、表達能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2.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情
1.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桂林嗎?那可是個景色秀麗的地方。
今天老師想帶同學們一起去游一游。揭題: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桂林山水,聽錄音或教師在讀課文,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二、初讀入情
1.大聲讀課文,找出課文的中心句。
2.交流。桂林山水甲天下。(用抓關鍵詞的方
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三、精讀融情
桂林山水何以被稱天下第一呢?讓我們走進桂林,細細觀賞哪里的水、那里的山。
(一)學習課文第二小節(jié)
1.讀第二小節(jié)。找出文中寫漓江水特點的幾個詞?(靜、清、綠)
2.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這三個特點寫具體的?討論交流:
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理解“無瑕的翡翠”,學習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此時此刻,假如你坐在船頭,你最想做什么?
用“漓江的水真( )啊!我真想( )”說話。
4.指導朗讀: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
漓江的水真靜啊,——(生)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漓江的水真清啊,——(生)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綠啊,——(生)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
(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變調)
5.總結學法:
《桂林山水》教案14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敘文!豆鹆稚剿肥情_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后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和“空中云霧迷蒙,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眱删渥鹘Y,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贊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并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后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后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tài)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后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著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云霧迷蒙,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著木船,蕩舟漓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蕩舟漓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病W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敘的構思方法。
。、學會生字新詞。
二、說教法
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j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豆鹆稚剿非苍~造句嚴謹,語言優(yōu)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復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采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的:A、范讀課文激發(fā)感情。揭示課題后,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范讀課文感染學生并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醞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后,通過自由朗讀醞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jié)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漓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ga),清。╪ga),綠。╝ )]和三個并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漓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wěn)。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著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fā)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后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jié)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采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guī)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jié)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4)反復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后,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xiàn)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shù)學生并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tài),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tài)、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后半句用述敘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shù)耐nD,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復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說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說說桂林的地理位置,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后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后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jié)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么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jié)運用第二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fā)自己的感情。
。、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全文板書:(略)
《桂林山水》教案15
設計理念: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情境的熏陶和感化,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立體化的文本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優(yōu)美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
設計特色:
“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中入境,讀中悟境”是本堂課的主要特色。就教學而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充分,悟得深刻,述得到位;就方法而言,教師指導學生的方法教學形式多樣;就目的而言,目標明確,層次分明,遵循了“感知———積累———頓悟”的教學思想。
設計意圖: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從而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學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從而受到熱愛祖國錦繡河山的教育,陶冶愛美情趣。
2、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yǎng)觀察、想象、理解、表達能力。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理解、體會漓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游玩。那里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絕作,就連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著一段段動人的傳說。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課文,一同去感受桂林秀麗的山水風光。
齊讀課題《桂林山水》
二、整體感知
帶入情境帶著愉悅的心情自由朗讀課文,解決生字和詞語。讀了課文,此時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整體感知,提煉評價)能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桂林山水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釋“甲天下”)有句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的美景能與天堂相媲美, 而桂林的山水敢稱天下第一。這桂林山水真的有如此美麗嗎?就讓我們坐上木船,趕快去欣賞一番吧!
三、漓江的水
1、小船緩緩地行駛著,一江碧水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便是美麗的漓江水。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讀一讀,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注意三個“啊”的變調,教師指導朗讀)
2、從這幾句話可以看出漓江水有哪些特點呢?(靜、清、綠)
3、同樣是寫漓江水的靜、清、綠,如果老師把這三句話變一變,變成:漓江的水真靜啊;漓江的水真清。焕旖乃婢G啊。
你看看是哪種寫法好,為什么?(是原文中的好。寫作中要求生動、具體、形象。)
4、如此美麗的漓江水,真讓人忍不住想多看幾眼!透過清澈的漓江水,你還看到了些什么呢?(小魚、山的倒影、水草等等),能用上課文中的句式來說一說嗎?
拓展練習: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5、漓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課文中說它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解釋翡翠:翡翠是一種晶瑩剔透的玉石,但是如果上面有個斑,我們就稱之為“瑕”。漓江的水像一塊翡翠,并且是一塊沒有斑點的翡翠。(幻燈出示翡翠與漓江水的對比圖片)
6、漓江的.水就是這么美,一起再來讀一讀。(老師朗讀示范學生試讀: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稍拖長聲音,然后把聲音壓平;“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綠,是很美的,同學們試著念出美的意思來。)
四、桂林的山
1、漓江水的“靜、清、綠”,美得獨特;那桂林的山是否也與眾不同呢?讓我們把木船靠邊,欣賞一番桂林的山色。
教法遷移:
。ㄍ瑢W們可以借鑒學習漓江水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把你認為美的句子劃出來,好好讀一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桂林山水》反思
《桂林山水》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抓住主線,了解課文內容
學習這篇課文,首先要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課文開頭一段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第2、3自然段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著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所獲得的總的印象,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抓主線,使作者的思路和教者的教路有效融合,快速了解了課文,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讀讀悟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和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币虼,在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中有思考,讀中有感悟。學生對讀書的思考和感悟往往還停留在表層,在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和點撥,應該說這節(jié)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分的扎實的,主要包括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朗讀(特別是通過“啊”在不同字音后面的讀法更是提高了他們的朗讀興趣)。首先讓學生充分練讀后,根據(jù)自己的感悟,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語句讀給老師同學聽,師生共同評議。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著情感和體會理解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之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作為審美的主體,通過感官與心智去感受、去體驗。
三。啟發(fā)想象,學生進入意境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闭Z文教學如何激活學生的想象呢?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在教學桂林山美景的時候,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山的樣子,給它取個名字,有的說“美女”“公雞”“擎天柱”,在學生充分練說的時候,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課堂氣氛很熱烈,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高興。然后學生再練讀,感受山水的特點。
反思自己整堂課的教學,固然自己做了大量的準備。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面對新時代有更高要求的孩子們,更要“多閱讀 重積累”。
【《桂林山水》教案】相關文章:
桂林山水教案08-26
桂林山水的教案01-08
《桂林山水》教案01-04
桂林山水 教案01-10
桂林山水教案09-12
人教版桂林山水教案02-25
《桂林山水》的小學教案01-22
桂林山水優(yōu)質教案07-29
《桂林山水》優(yōu)秀教案09-13
關于桂林山水教案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