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爬山的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爬山的教案 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3、激發(fā)學生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堅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說說我跟父親爬山時學到了什么。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生字,初讀課文,學習第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讀正確、流利,不讀破詞破句。
2、師生共同評價朗讀情況。
3、出示本課生字。
1)指名認讀生字,并口頭組詞。
2)出示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指定小組進行開火車讀生字、新詞比賽。
4)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以小組為單位,小組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個小組內先互相討論交流,進行改進。并推薦出代表發(fā)言。
3、個小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組內互相朗讀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喜歡的語句。
5、劃分結構段。
第一自然段(1):父親在一個夏日的清晨帶我去爬山。
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親告訴我其實能不能爬上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親告訴我大自然的沒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體會,左后用腦子去思考。
第四段(10)我從青山那里學到沉靜,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從父親身上學到了智慧。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
2、你讀懂了什么?(主要介紹了時間、人物。)
3、你從課文的第一句體會到了什么?
(體會到了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十分疼愛我的好父親。)
4、你知道父親為什么要帶我去爬山呢?
五、小結
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第一課時,我們知道了作者的父親是一個熱愛大自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我的好父親。
六、作業(yè)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2-10自然段;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二段。
2、學生評價朗讀情況。
3、學生自主學習本段。
4、反饋學習情況:你讀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質疑?
5、在爬山過程中,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找出父親的話。
6、聽懂父親的話嗎?找出說明的詞語來。(似懂非懂)
7、一起朗讀父親說的話后思考: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8、當登上山頂時,父親又對我說了什么?我理解父親說的話了嗎?從哪句可以看出?
9、為什么我的臉就像煮熟的鴨子一樣紅?(因為在這次數學考試中我沒有盡力,只考了61分,可我卻說已經盡力了,被爸爸識破了。)
10、全班一起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
三、學習第三段(8、9)
1、指名朗讀課文,其余學生思考:下山的時候,父親對我說了什么?我聽懂了父親的話嗎?
2、反饋思考情況。
3、父親告訴我應該怎樣欣賞大自然的美麗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4、讀了父親說的這句話,你知道他的意思嗎?
四、學習課文第四段
1、齊讀本段內容,自主學習本段。
2、學生質疑。
。1)你認為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2)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話要說?
3、反饋學習情況。
4、父親是怎樣帶著我走那個黑暗而又寧靜的山林的?
5、你是怎樣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的?
五、總結全文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體會?
2、你懂得了一個什么道理?
(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盡力去做,并且告訴我們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用耳朵去聽,更要用心靈去體驗,用腦去思考。)
六、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1、爬山
上山-----盡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腦
爬山的教案 2
活動目標:
認識5以內的序數。
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背景圖一幅,小動物卡片5個,火車圖一幅,數字卡5兩張。
活動過程:
。ㄒ唬⿲
今天,天氣特別好,森林里幸福村的小動物們特別高興,因為他們要到草地上去玩了。我們看看都有誰?(教師依次出示五只小動物圖片)
。ǘ┲阑鶖蹬c序數的區(qū)別
1、我們數一數總共有幾只小動物?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5)
2、小兔從前往后數排在第幾位?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5)
3、這兩個數字“5”所表示的意義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三)知道序數的表示方法
數字寶寶的本領真多,不僅可以表示總共有多少個物體,還可以表示物體所在的位置。剛才小朋友說小兔從前往后數排在第幾位?(第五位)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啟發(fā)引導,讓幼兒知道按順序數到幾就在這個數字前加“第”就表示它所在的位置。
。ㄋ模┲佬驍档姆较蛐
1、師:小烏龜排在第幾位?(2)
師以小烏龜口氣說:不,我排在第四位。
2、教師幫助幼兒分析:“小烏龜”講話的道理。
3、小結:原來要看一個物體排在那個位置,得先看從那個方向數。方向不同,它所在的位置不同。
。ㄎ澹┬游锱郎奖荣悾毩1—5序數
1、小動物爬山比賽,幼兒說出各個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2、小動物下山比賽,幼兒再次說出各個小動物所在的位置。(注意強調方向性)
(六)幼兒操作,鞏固5以內的序數
天不早了,小動物們也累了,它們想坐上火車回家,小朋友們幫忙把它們送上車好嗎?
1、請把小馬送上從前往后數第一個車廂(集體送)
2、請把小兔送上從后往前數第一個車廂(個別送)
3、剩余的動物請個別幼兒送上指定車廂。
。ㄆ撸┙Y束
小動物們都坐上了火車,他們說:“謝謝你們。”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開火車把小動物們送回家吧。ㄟ青,咔嚓…)
《爬山比賽》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我所執(zhí)教的活動是中班數學活動《爬山比賽》。我的活動目標是圍繞“認識五以內的序數”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主要圍繞讓幼兒從前往后,從上往下,知道序數和方位聯(lián)系緊密;顒右婚_始我們創(chuàng)設小動物去草地上玩,幼兒按照“從前往后,數到幾就是第幾位”的方法,初步了解序數的意義。在小動物爬山情境中,幼兒按照“從上往下,數到幾就是第幾位”的方法,了解序數的含義,通過聽口令找位置,鞏固孩子對序數的認識。在最后爬的比賽中,幼兒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運用,從前往后,知道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引起孩子的興趣,能從前往后進行正確認讀序數,知道第幾位是誰?誰排在第幾位?做課活動中,只關注了從前往后,有個別孩子從后往前數,沒有及時的鼓勵和引導,方向不一樣,動物排列位置都不一樣,幼兒能有不同的想法,教師應該及時的做出反應,鼓勵幼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
第二環(huán)節(jié),在動物爬山的過程中,幼兒由上往下正確點數,正確認讀動物的位置。幼兒討論、教師引導,孩子對序數基本上已經了解,知道正確認讀序數的方法。在數學活動中,孩子對自己的操作要自我訂正,幼兒通過觀看小動物正確的排列,能自我訂正。如果在這個時候遇到一些孩子不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我們要觀察一下這些孩子的整體情緒,是只在學校才這樣的表現(xiàn)還是在家里也是這樣的表現(xiàn)。是不是這些孩子還不能適應這樣的群體生活,還有就是看看孩子是否害羞,看看孩子是否對多人的活動都不積極參與。我們可以嘗試多幼兒去人多的地方玩耍,讓幼兒接觸更多的同齡人,讓幼兒試著去走進他人的生活。
爬的游戲是為了鞏固幼兒對序數的認識,能運用到生活中,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老師對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夠準確,先到終點就是第一名,可孩子還沒有到終點老師就吹哨子了,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夠準確。在備課中,我們不能拿著教案就備,要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和特點,再次的設計和加工,挖掘教案中的教育契機。我們班的孩子剛升入中班不久。孩子對方位詞前后、上下比較了解,但對方向詞左右不太理解,對數字1-10孩子能正確的點數,結合方向詞幼兒能了解序數的含義。在引導孩子正確認讀中,老師的語言不夠嚴謹,方向的描述錯誤,導致孩子按方向認讀序數不夠理解。在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我們要考慮孩子理解水平在那個層面上,這樣設計孩子能完成多少,環(huán)節(jié)設計是否圍繞目標,重難點在整個教學中能否突破,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對授課活動,再次設計,不能按照教案一股腦的完成。要學會根據孩子的能力,適當的加大或放低難度,所以教學中我們要抓住課程的重點和側重點,該如何解決?這樣孩子能理解嗎?側重點也要圍繞重點,為重點服務,為重點做鋪墊。從前往后的正確認讀序數,為從下往后認讀序數做鋪墊。前面教學能深入的、準確的引導,孩子在后面的認讀中,難度就會下降,理解起來更輕松。
在選課、備課、做課中,學會了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幼兒的語言不像成人那樣完整、有序,老師要把孩子的語言進行整合,把他們的語言引導到教學之中,運用課程的語言把語言提升。
總之,要上好一節(jié)課,需要我們了解孩子、對課程的挖掘和理解以及對課程的把握。在教學中,教師不是純粹的傳授者,更是引導者,做孩子的朋友,一起學習、探索、融入孩子之中快樂教學。
爬山的教案 3
一、教案目的:
本教案旨在通過提供關于爬山安全知識的培訓,增強爬山者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確保他們在爬山過程中享受樂趣的同時,能夠做到安全無憂。
二、教案內容:
1、山岳安全知識:
(1)路線選擇:了解爬山路線的難易程度、海拔高度、時間限制、氣候條件等,合理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爬山路線。
。2)裝備準備:講解適合爬山活動的裝備,包括鞋子、衣物、背包、繩索、抓釘等,確保裝備符合安全要求。
。3)氣象預報:了解地區(qū)的天氣狀況和預報,避開惡劣天氣或根據天氣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4)食物與水源:提醒爬山者攜帶足夠的'食物和水源,以應對長時間的爬山活動和突發(fā)狀況。
2、安全技巧:
。1)步行技巧:教授正確的行走姿勢、腳步穩(wěn)定技巧,防止滑倒、摔傷等意外。
(2)攀爬技巧:介紹正確的攀爬方法,包括抓手、抓腳的使用姿勢,避免摔落或失手。
。3)轉移技巧:指導爬山者在狹窄或危險的地方進行轉移,如正確使用繩索、抓釘等裝備。
3、應急處理:
。1)受傷處理:培訓基本的急救知識,包括止血、包扎傷口、處理骨折等應對受傷情況的方法。
。2)被困處理:指導爬山者在不可抗力情況下的處理方法,如尋找安全避難點、發(fā)送求救信號等。
。3)緊急救援:介紹如何與外界建立聯(lián)系并請求救援,以及如何配合救援人員的指示進行行動。
三、教學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包括講解、示范、模擬等,結合實際爬山活動進行訓練,提高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
四、教學評估:
1、考核方式:通過設立筆試、實操和應急演練等多種考核方式,評估學員對安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
2、考核標準:根據安全知識的正確性和實際操作的熟練程度,設定合理的評分標準。
五、教學資源:
1、教材和課件:提供相關的教材和課件,包括爬山技巧、裝備選擇、急救知識等。
2、模擬設備:提供模擬山岳環(huán)境和急救設備,實際演練急救和應急處理能力。
六、教學計劃:
1、第一階段:了解基本的山岳安全知識,認識裝備和其使用方法,進行簡單的實操練習和模擬訓練。
2、第二階段:深入學習攀爬技巧和轉移技巧,在不同地形上進行實操練習,提高操作熟練度。
3、第三階段:加強應急處理能力的培訓,進行緊急情況的模擬演練,提高應變能力和應對突發(fā)狀況的能力。
七、教學效果評估:
定期對學員進行考核和訓練評估,評估他們在安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提升情況。同時,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
通過此份爬山安全教案,希望能夠提高爬山者的安全意識,增強其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并在實際爬山活動中享受到樂趣的同時,能夠做到安全無憂。
爬山的教案 4
一、教案背景:
爬山是一項受歡迎的戶外運動活動,能夠鍛煉身體、提高心肺功能,同時也能夠欣賞自然風景,增加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但是,爬山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包括地形險峻、氣候惡劣、意外傷害等問題。因此,為了保證爬山活動的安全性,有必要進行相關教育和培訓,提高爬山者的安全意識和緊急處理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了解爬山的基本知識,包括裝備選擇、路線規(guī)劃等。
2、掌握爬山安全的基本技能,包括跌倒時的正確姿勢、氣象變化的判斷等。
3、增強爬山者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
三、教學內容:
1、爬山基本知識
(1)爬山裝備的選擇與攜帶:鞋子、服裝、護目鏡、沖鋒衣等。
。2)爬山路線的選擇與規(guī)劃:根據體力、經驗、氣候等因素進行選擇。
。3)天氣變化對爬山活動的影響:了解氣象知識,判斷天氣變化。
2、爬山安全技能
。1)爬山時的正確姿勢:下山時彎腰、膝蓋微屈,上山時保持平衡。
。2)摔倒時的正確反應:向一側滑下,保護頭部和頸部。
。3)越過溪流和懸崖的方法:尋找安全過渡點,注意腳下的穩(wěn)定性。
。4)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包括急救知識、求救方法等。
3、增強安全意識
(1)注意珍惜生命:提醒爬山者尊重自然、遵守規(guī)則,研究和熟悉目的地的情況。
。2)定期進行身體檢查:確保身體狀況適合參加爬山活動。
。3)防范意外:避免單獨行動、注意距離伙伴、保持聯(lián)系。
四、教學方法:
1、教學案例分析:介紹實際發(fā)生的爬山事故,讓學生學習到事故的原因和教訓。
2、視聽教學:通過視頻資料和圖片展示,展示不同情況下的安全技能。
3、模擬演練: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模擬演練,練習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
五、教學評估:
1、課后作業(yè):讓學生整理爬山安全知識的筆記,并回答幾個與課堂內容相關的問題。
2、實操考核: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爬山活動,檢驗他們是否能夠正確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
六、教學資源:
1、課堂教具:投影儀、電腦、實物爬山裝備等。
2、教材資料:爬山安全知識PPT、相關視頻資料、實際爬山案例。
七、教學安全措施:
1、爬山活動需由專業(yè)教練或者有豐富爬山經驗的人員指導。
2、確保學生身體狀況良好,具備參加爬山活動的基本條件。
3、嚴格遵循安全規(guī)范,確保教學活動的安全性。
通過以上教案的實施,能夠讓爬山愛好者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和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為爬山活動的安全保駕護航。
爬山的教案 5
教學目標:
1、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圈出本課會認的生字12個,借助拼音正確認讀,并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生字,積累詞語。在識字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漢字的樂趣。
2、按照正確的筆順,規(guī)范地寫出本節(jié)課要求會寫的4個生字,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認識一個新筆畫:臥鉤。
3、在隨文識字的過程中,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的快樂。
教學重點:
1、通過隨文識字,會認12個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個新筆畫:臥鉤。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的快樂。
教學難點:
1、指導寫好新筆畫及帶有這個新筆畫的生字。
2、課文較長,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
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小黑板、課件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山嗎?高高的山峰什么樣子?爬過山嗎?(請爬過山的小朋友談一談爬上山頂時的感受)今天,我們和同學們一起去爬山。板書課題:爬山
二、初讀課文。
1、師范讀。
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要認真聽清老師讀的每個字的字音。感受爬山的經歷。
2、自讀
讓學生自由地讀全文,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標出自然段,用筆把會認的字圈畫出來,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記住它們。根據拼音,自己拼讀生字,把自己拼讀不出來的字點上點兒。
三、隨機指導朗讀,并進行文中學字。
1、分段朗讀課文。互聽互評,糾正字音。
2、隨文識字,積累詞語
要認識的字可以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學習,通過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找出這些生字,并想辦法解決字音。
3、分段讀課文,認識每段中的生字如:第一段“星期天,我和同學們去爬山”。
(1)自讀句子(或齊讀)。
(2)指名學生讀,找到第一段中的字寶寶“星期”講解一個星期有七天,星期一到星期天。正音,帶音節(jié)讀。指名讀字,讀詞,齊讀生字讀句子。
(3)其他自然段也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
指名讀第二段內容,隨文識字“(到歡路鳥叫加、油、花”)
(4)老師拿生字卡片,找學生帶音節(jié)讀字,開火車讀,齊讀,
(5)到文中去找這些字帶出來的.詞語
拿出筆,把剛才學過的生字帶的詞語畫上橫線、自己練習讀詞。(指名讀詞語,來到、歡迎、山路、小鳥、歡叫、加油、野花)從讀詞中進一步熟記生字(師拿詞語卡片)
4、再回讀第二段文字
5、讀第三段文字,學習生字“頂”詞語“山頂”
6、把生字放到文中再來讀一讀,看誰能讀準確。
7、讀第四段文字,學習生字“心”詞語“心里”
8、回讀第四段。
四、學生拿手里的卡片問同桌,同桌互查,強化字音。
由同桌的小朋友互相當小老師,你指我認,檢查生字識記情況。
五、律動
六、拓展練習
同學們,你們學會了這么多生字寶寶,真棒!可是,這些生字寶寶可頑皮了,他們現(xiàn)在都藏到句子里去了,你能準確地把他們讀出來嗎?(生字用彩筆寫)
(1)星期三,我去公園玩。
(2)放學的路上,我聽到小鳥在歡叫。
(3)我為媽媽加油。
(4)山頂上的野花開了。
誰會讀了?愿意給大家讀一讀嗎?
還有一組擴詞(課件)
七、指導寫字
1、心:新筆畫臥鉤,與“飛”字中的橫斜鉤比較,強調第一點的走向和后面兩點的位置。
2、鳥:知道里面的點是鳥的眼睛,不能丟掉。
3、在:第三筆是豎,不能丟掉
4、花:上下結構的形聲字,上面的草字頭表示與草本植物有關,下面的“化”字表示讀音。
看著老師寫一個,提醒學生觀察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反復書空練習筆順。在本上寫一個字頭。
練習書寫,教師糾正,注意讓學生認真觀察范字,對比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哪寫得好,哪還需要改進。
寫字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
八、總結全文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12個字,會寫了4個字,通過讀文,我們感受到了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的快樂。
爬山的教案 6
一、引言
作為一項受歡迎的戶外活動,爬山能夠帶給人們身心的愉悅和挑戰(zhàn),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確保爬山活動的安全性,保護參與者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有必要制定一份爬山安全教案,以提高參與者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二、爬山前的準備工作
1、健康狀況檢查:爬山屬于體力活動,參與者需要經受一定的身體負荷,因此在參與之前,應前往醫(yī)院進行相關的健康檢查,確保身體狀況良好,沒有心血管、呼吸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對于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應尤為謹慎。參與者需對自己的身體素質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根據個人情況選擇適宜的難度和距離。
2、裝備準備:爬山時需要佩戴負重合適、舒適的登山鞋和適合天氣情況的服裝。帶上足夠的食物和水,準備好防曬霜、漁夫帽、太陽眼鏡、防雨裝備、照明設備、急救藥品等,以及必要的導航工具,如指南針和地圖。
3、健康飲食:爬山前應適當進食,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水果、面包、牛奶等,補充身體所需的能量。同時,應避免過量飲水,以免山間缺水情況。
4、天氣狀況檢查:爬山前應仔細了解當天的天氣預報,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活動。不要急于行動,尤其是惡劣天氣下,如大雨、大風、雷電等,應及時調整計劃或取消活動。
三、爬山過程中的安全
1、了解山區(qū)環(huán)境:在爬山前,要對準備攀登的山峰進行充分了解,了解山區(qū)地形、氣候、植被、水源等情況?梢詤⒖嫉貓D、導游手冊、旅行社提供的信息等,以便制定合理安全計劃。
2、建立良好溝通:在登山隊伍中,建立起良好的團隊溝通和合作,確保隊員之間能夠保持互相關照。“一人有難,隊員伸手”,在困難情況下,要及時向其他隊員和組織者求助。
3、注意安全距離:在行進中,保持在安全距離內,不要單獨行動或離開隊伍。如有遺落,應找一個安全的.地點等待救援,避免錯過爭取的救援時間。
4、謹慎選擇路線和攀登方式:根據個人能力選擇符合自己實力的線路,并合理安排攀登計劃。不要盲目追求刺激和超越個人極限,在攀登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狀況作出調整。如果發(fā)現(xiàn)不適應、疲勞過度或者不適,應立即停止攀登。
5、遵循安全規(guī)定:遵守山區(qū)的規(guī)定和標志,不要隨意進入封閉區(qū)、禁行區(qū)以及其他危險區(qū)域。嚴禁損壞山體植被,不亂扔垃圾,保持山區(qū)的環(huán)境整潔。
6、注意氣象變化:隨時留意天氣變化,并且對于可能出現(xiàn)的氣象災害有所了解。如果遇到惡劣的天氣,應立即停止行進,尋找避雨、避雪、避雷的地方,待天氣好轉后再行動。
四、突發(fā)事件處理
1、迷路與失蹤:若發(fā)生迷路、失蹤等情況,應盡快向隊友或相關機構報告,提供詳細的地理位置、外貌特征等,盡量保持鎮(zhèn)定,等待救援。
2、自然災害:如遭遇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首先要迅速判斷危險程度,尋找安全的避難處。在災害發(fā)生后,要保持冷靜,遵從救援人員的指示,協(xié)助救援工作。
3、突發(fā)疾病:如果隊員在行進中突發(fā)疾病,如中暑、高山反應等,應立即停止活動,予以緊急救治。
4、急救處理:每位爬山者應具備基本的急救常識和能力,學習相關的急救知識,配備必要的急救藥品,如創(chuàng)可貼、繃帶、止血藥等。遇到傷者時要保持冷靜,穩(wěn)定傷員的情緒,進行急救處理,并及時通知相關救援機構。
五、結語
通過制定爬山安全教案,可以增強參與者在爬山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參與者也應該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識,深入學習戶外安全知識,并結伴而行,享受爬山所帶來的樂趣,健康安全地爬山。
爬山的教案 7
活動目的:
1、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增加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
3、學習折紙:猴子爬山。
活動準備:
1、猴子爬山的.折紙范例一份。
2、手工材料人手一份,剪刀一把。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念兒歌,邊操作折紙范例,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猴子,真可愛,花果山下來爬山,爬爬爬,爬上山后笑哈哈。
教師:小猴子爬山好玩嗎?你們想不想要一個這樣的玩具?那小朋友想一想這個小猴子爬山是怎樣做的?
2、引導幼兒分析制作方法。
3、教師講解示范折紙步驟:
(1)正方形紙,對邊折。
(2)一角向下折,一角向面折。
(3)將手插進中間層撐開成錐形,兩腰向內壓,成正方形。
(4)剪下上面一角,畫上猴頭。兩面下角沿虛線折,露出中間層。
(5)將畫有猴頭的小三角形夾在中層上。
(6)用雙手各拉住中層下角,上下兩角貼緊輕輕拉動,猴子即可爬山了
4、發(fā)下材料,讓幼兒自由動手制作,教師巡回輔導。
5、作業(yè)完后,互相欣賞作業(yè)。
爬山的教案 8
活動目標:
1、鞏固雙正方折法。
2、練習使用剪刀剪直線。
3、會看折疊圖進行折紙。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正方形紙、小剪刀、折疊圖樣。
活動過程:
1、老師用正方形紙做一個有趣的小猴爬山,示范給幼兒看,并讓幼兒看小猴爬到山頂的`有趣游戲,引起幼兒制作的愿望。
2、出示折疊圖,看看誰能照圖樣折成雙正方。
3、再次示范用剪刀剪下“小猴子”折出山頭。
4、組織幼兒玩小猴爬山比賽。(將小猴順“山”下兩個角插進去,搓動兩個角,小猴會從山頂出來)
活動反思:
在教學準備、幼兒動手操作方面等,我都考慮的非常周到,而就在最重要的講解示范的不夠清楚,多數小朋友都沒達到我所要的教學效果,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注意對方法的傳授,還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實踐經驗,創(chuàng)做出更多更好的操作材料、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給幼兒們恰如其分的指導,融入孩子當中并以幼兒的心態(tài)、興趣和目光去參與教育和開展活動。
爬山的教案 9
一、課文說明
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小短文。通過學習課文,學生會更加接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7個字,認識一個新筆畫:臥鉤。
2、自主積累詞語。
3、通過讀課文,感受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的快樂。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5、說說爬山的體會。
三、教學準備
1、生字、生詞卡片。
2、一幅小朋友爬山的畫。
3、課文朗讀帶。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山嗎?爬過山嗎?(請爬過山的小朋友談一談爬上山頂時的感受)我們來看一幅爬山的畫,看完后跟同學講講你看到了什么?
從引導學生想象我們登上山頂時的快樂開始,結合插圖說出山峰、小路、小鳥、小草、野花的樣子,以及會對小朋友們說些什么。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想象后,再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拼讀生字,把自己拼讀不出來的字點上點兒,教師范讀時注意聽。
2、師范讀。
(三)隨機指導朗讀,并進行文中學字。
1、要求: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師范讀、領讀、學生指讀、分小組互相讀、個人讀等)
2、隨文學詞。
如:(投影出示)“星期天,我和同學們去爬山”。
(1)自讀句子。
(2)師在“星期天、爬山”下面畫上橫線,指名學生讀,正音,范讀。
(3)把“我和同學們”去掉,剩下“星期天、爬山”這兩個詞語,指名讀,讀得好的學生帶讀。
其他自然段也用這種方法學習詞語。
山腳下微笑歡迎對點頭
加油勇敢山頂心里
(4)打開書,把剛才學過的詞語畫上橫線、讀詞。(配樂、強調讀寫姿勢)
3、把要求認讀的字圈出來,再讀。
星期天爬山山腳下微笑歡迎對
點頭加油勇敢女生山頂心里
(1)出示卡片,指名讀、領讀。
如:期、期、星期天的期
(2)分小組互讀、互聽。
4、去掉其他部分,只讀生字。(出示卡片)
期爬腳歡對點和
油勇敢女頂心
(1)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讀、開火車讀)
(2)游戲:找朋友。
方法:把詞語卡片和生字卡片分發(fā)給學生,一生手拿“星期天”卡片起立,問:“星期天的'期在哪里?”另一個手拿卡片“期”的學生起立,答:“星期天的期在這里!
5、說一說:登上山頂后我們心里為什么美滋滋的?感受克服困難,登上山頂的快樂。
(四)讀讀我的詞語庫,說說你還積累了哪些詞語。
第二課時
(一)檢查朗讀。
1、指名朗讀句子。
2、分組讀自然段,小組比賽有感情地朗讀。
3、齊讀全文。
(二)游戲活動,加深理解。
1、教師啟發(fā):小朋友們朗讀得很有感情,現(xiàn)在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聽錄音機里小朋友的朗讀,在腦海里把這篇短文編一套課間操。
2、同座相互討論。
3、讓學生跟老師一起做課間操。(認為自己編得好的學生,可以按自己編的動作表演)
4、教師小結:小朋友們一起去爬山,高高的山峰、彎彎的山路歡迎我們,快活的小鳥為我們加油,青青的小草、美麗的野花鼓勵我們。登上山頂后,我們的心里美滋滋的,因為我們勇敢堅強,克服了困難。小朋友們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應該這樣,克服困難,努力學習。
(三)寫字。
1、復習筆畫名稱。
(1)出示投影:一丨丿丶
(2)指名認讀、集體復習認讀
2、學習新筆畫。
(1)出示投影:wògōu
(2)范讀、指名讀、齊讀
(3)寫法:向右下一路下筆,再向上鉤出
3、找出有“”的字:心。
4、分析字形、指導書寫(強調讀寫姿勢)。
生字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講一個,寫一個;看準一個,練一個。(注意每個字的筆順)
(五)作業(yè)安排。
1、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7個生字,并組詞語。
2、朗讀課文。
爬山的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父親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的努
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4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
慧”9個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有“煮熱、燃起、燈火輝煌、智慧”等。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
結合重點詞句理解父親和我的三次對話,背誦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教具】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有關描寫山的詩句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提綱
二、展示交流
。ㄒ唬┏鍪菊n件,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很多同學都有過爬山的經歷,也寫過爬山的周記,老師想問問同學們爬山給你最大的感受和收獲是什么?
談談你的父親說過什么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印象深刻。
2、今天我們來了解一對父子,聽聽他們在爬山的過程中有什么深刻的對話。
3、板書課題,齊讀。
。ǘ┏踝x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提示學生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后,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自己知道了什么。
。ㄈ⿲W習生字、字詞。
1、圈畫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詞語,讀一讀,記一記。
2、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按預習筆記
。ㄋ模┘氉x課文,感悟理解
1、默讀課文,找出父親說的話畫上記號,說說父親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說出這些話的。
2、理解父親第一次說的話。
。1)齊讀
(2)說說“我們”爬山與別人有所的不同。
。3)“征服”還可以換成別的詞?“征服山”和“征服自然”各是什么意思?
。ㄎ澹┲笇鴮懮。重點指導斯、凝、煮、燃、慧”。
三、檢測反饋
1、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2、流利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預習提綱
二、展示交流
。ㄒ唬├^續(xù)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親第二次說的話
。1)在課文中找到父親第二字說的話,并指名朗讀,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讓其他同學思考。
。2)學生帶問題思考說說父親的話強調的是什么?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fā)言。
。3)你能舉一個自己盡力做一件事的例子嗎?
2、理解父親第三次說的話
。1)齊讀本段課文。
。2)小組討論
A父親為什么要說這些話?
B說說這位父親的話給你什么啟示?
。3)把父親三次說的話連起來讀一讀。
3、齊讀最后一段,回答有什么新的感悟,說說學到了怎么樣的智慧,并指導背誦最后一自然段。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三、檢測反饋
1、鞏固生字、新詞,同桌互相檢查認讀。
2、拓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些美景,聽一聽有哪些美妙的聲音,然后用心去體會,用大腦去思考。
四、板書設計
爬山
不重要爬到山頂
重要是否盡了力
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重在說理,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體的事例之中。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不僅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啟發(fā)學生的思想,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從而形成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學生來說,爬山并不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很多同學都有過爬山的經歷,也寫過爬山的周記。教學伊始,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回顧自己的爬山感受,奠定學生學習課文的認知、情感的基礎。
爬山的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在爬山中要注意的多方面安全問題;
2、了解常用的爬山裝備使用方法;
3、學會在爬山中遭遇危急情況的處理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講解在爬山中的安全問題;
2、講解常用的爬山裝備的使用方法;
3、講解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應對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在爬山前的'準備
爬山是一項需要仔細準備的戶外活動。在開始爬山前,需要做好各種準備工作:
。1)了解山的情況:山的高度、坡度、氣候、風速等。
。2)制定詳細的計劃:確定爬山的路線和時間,將計劃告訴家人和朋友。
。3)準備好裝備:帶好防雨衣、登山鞋、手套、氧氣罐、水袋等。
2、安全注意事項
。1)不要獨自行動:如果只有一人,一定要告訴朋友或家人行程和回去的時間。
(2)保持穩(wěn)定:如果你步行時感到不安,回頭!
(3)注意飲食:爬山中要注意適當的飲食,不要在爬山中吃生冷食物。
。4)注意氣候變化:山里天氣很難預測,天氣變化迅速。所以,一定要做好防護,防止驟然降溫或下雨。
(5)防曬:在爬山中較長時間的陽光暴曬下,防曬是必須的。
。6)安全繩:爬危險山峰時一定要系上安全繩。
3、常用爬山裝備的使用
(1)登山鞋:登山鞋應保證防滑,既能適應各種山路的變化,還要保持穩(wěn)定。
。2)手套:在爬山時,手套是必要的,它可以保護雙手免受摩擦磨損,而且可以防止手凍傷。
。3)水袋:爬山時要飲用大量水分,所以一定要帶足夠的水。
。4)防雨衣:爬山時,山上的氣候變化很快,所以一定要準備好防雨衣。
。5)登山杖:登山杖可以支撐單腳行走的重量,并且有助于攀爬難度較大的陡坡。
4、在遇到危急情況時的應對方法
。1)摔倒了:當你腳下失去了平衡而摔倒時,不要慌張,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落腳點,將腳穩(wěn)穩(wěn)地放在位置上。
。2)山體滑坡:山體滑坡是常見的山中危險之一,遇上此種情況要慢慢行走,避免激發(fā)更大的危險。
。3)心臟。喝绻郎铰猛就局谐霈F(xiàn)心臟病,應先停止活動,安排人員送患者到最近的醫(yī)院。
四、教學總結
在爬山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各種準備工作,遇到緊急情況時要冷靜處理。只有這樣才能既充分體驗自然的美妙,又真正享受爬山的樂趣。
爬山的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有默讀課文,體會父親說話的深刻含義,教育學生做事要有信心,要盡自己最大努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3、認識“逞、崎、嶇、煌”四個生字,會寫“斯、凝、煮、蟬、哲、燃、煌、智、慧”九個字,結合課文理解詞語:慢條斯理、一五一十。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話,體會父親持之以恒的精神,教會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體會,理解父親說話的含義,激發(fā)學生做事情要有信心、恒心,盡力做事的'精神。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喜歡爬山嗎?能談談自己爬山的感受嗎?
生:談感受。
師:每個同學都有自己不同的體會。今天我們來學習《爬山》這篇文章,看看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ò鍟n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思考,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生:自由讀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生字詞能讀準嗎?
生:試讀——同桌互讀——指生讀(強調崎嶇)
師:老師發(fā)現(xiàn),凝視的“凝”不好寫,我們一塊來寫一寫。
生:寫兩個
師:認識了生詞,我們再來想想,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生:26年前一個夏日的清晨,一對父子爬山的經過。
師:誰來補充一下,從爬山這件事作者學到了什么?
生:從青山那里,我學到了沉靜;從父親身上,我學到了智慧。
師:這里有個詞“沉靜”你怎么理解?
生:沉著冷靜不動搖。
師:理解了這個詞,再讀這句話,你有什么疑問?
生:“智慧”是什么意思?
生:學到了什么智慧?
師:我們把問題整理一下,“學到了什么智慧?”
師:在爬山過程中,父親的話或許對我們解決問題有所幫助,默讀課文,請隨筆畫出父親的話語。
生:認真讀,認真畫。
師:剛才同學們學習得很認真,老師都被同學們感染了,F(xiàn)在我們交流一下,誰來讀讀畫出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在山頂的句子——爬到山頂固然令人高興,但是爬山的過程更讓人愉快。其實能不能爬到山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盡了力。
爬山的教案 1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的方法。
2、培養(yǎng)幼兒對折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紙、剪刀。
2、幼兒用書畫面“猴子爬山”。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表演猴子爬山:老師表演的是什么?好玩嗎?這是猴子爬山,小朋友想不想也來折一個?
二、引導幼兒學習看圖示折雙三角。
下面我們看看它是怎么做的。請小朋友先看圖示學折雙三角。
圖1正方形紙,對角折。圖2將兩端角中的一角向上折,另一角向反面折。圖3手插進中間層向兩邊拉開就成了雙三角。圖4剪下上面一個角,在剪下的角上簡單畫上猴臉,夾在雙三角中間,兩只手在中間層的兩邊抽動,猴子就向上爬到山頂上了。
三、交代要求,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老師巡回指導邊提醒幼兒:要先看畫面上的圖示,看第一步、第二步是怎么做的,第三步又是怎么做的,把每一步都看清楚再折。折好后要輕輕地拉成雙三角。
四、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制作過程。
2、集體玩“猴子爬山”的游戲,體驗制作成功的快樂。
爬山的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快慢,嘗試用踮腳尖及弓箭步表現(xiàn)小羊、老羊走路。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
音樂磁帶、大灰狼頭飾。
教學過程:
一、感受樂曲,用身體動作、語音表現(xiàn)節(jié)奏。
1、T:山腳下住著兩只羊,一只老羊,一只小羊(圖片),我們和它們打個招呼吧。老羊和小羊要和我們玩?zhèn)游戲“聽音樂爬山”(聽音樂,手指腿上爬行)
提問:
1)、剛才爬山的兩段音樂一樣嗎?什么地方不同?
2)、你覺得快的音樂像誰在走路,慢的呢?
2、T:原來老羊、小羊爬山的速度不一樣,我們再來爬一次(手指爬行,加語音:(小羊)的篤、(大羊)踢托。)
二、嘗試用踮腳尖走,弓箭步表現(xiàn)小羊、老羊走路。
1、T:山坡上長滿了綠綠的、嫩嫩的'青草,我們和老羊小羊一起去玩吧。(師帶幼兒聽音樂踮腳尖走、弓箭步走)。
2、T:剛才我看到有只小羊走得可神氣了,我們請他表演一下。
點評:看!這只小羊走路時身體直直的,踮起腳尖輕輕、快快地走的,真棒!你會嗎?我們一起來學學。
3、T:誰來學學老羊走,請兩名幼兒示范,你喜歡哪只羊走路的樣子?
師示范:老羊走路可有力了,跨一步,再跨一步,前面的腿彎彎的,后面的腿直直的。我們也來學學老羊走吧。
4、T:現(xiàn)在老羊小羊要來找好朋友,誰會聽音樂走,走得對,老羊和小羊就和他做好朋友。
三、游戲,進一步鞏固步伐。
T:兩只羊每天都上山下山去吃草,非?鞓贰?墒怯幸惶靵砹艘恢淮蠡依牵涎蛐⊙驎鯓颖Wo自己呢?如果你們聽到大灰狼的聲音,可要逃回家,千萬別讓大灰狼抓到哦。老羊小羊上山吃草吧!
提示語:小羊上山啦,山上那么多草,吃個飽吧!
老羊上山啦,快來一起吃草,真呀真高興!
。ㄌ嵝延變赫乙粋空地方玩游戲。)
四、結束:時間不早了,老羊小羊快下山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充分突出以幼兒為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他們在游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知,充分表現(xiàn)自己。
爬山的教案 15
作品分析:
繪本《兔子兔子爬山嘍》,看這本書的封面,我們大家都以為故事講的應該是描述兔子去爬山過程中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但是大家往后看,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本描述媽媽和寶寶之間的溫馨的情感的書;顒拥拈_展希望孩子們能夠領悟到與媽媽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和溫馨。在活動中孩子們都很大膽的猜測:故事里的山是高高聳立的,看書后才知道原來是寶寶的后背;草是綠綠的,看后才知道原來是寶寶的頭發(fā)等等。一張一張形象逼真的圖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fā)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提高孩子們的看圖講述畫面的能力,培養(yǎng)具有大膽表述與創(chuàng)意想象能力。最后游戲部分邀請媽媽跟孩子們互動,讓孩子知道故事中的游戲的具體玩法,媽媽們的參與這種感情就很間接,孩子們也不僅在意識上理解媽媽和寶寶的感情,更豐富了肢體的具體感覺。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jié)。
2.體驗繪本故事帶來的樂趣,愿意共同講述畫面內容。
3.感受和媽媽一起游戲帶來的快樂。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繪本
2.兔子手偶每人一個
3.《兔子兔子爬上嘍》
4.邀請媽媽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播放歡快的音樂)
教師和幼兒一起戴上手偶兔子,跟隨音樂跳舞,感受快樂。
師:今天天氣可真好,戴上你的兔寶寶一起出去做游戲吧!
。ㄖ笇Р呗裕阂魳肥亲钅艹浞终{動孩子的積極性的,手偶教具的出現(xiàn)不僅更孩子一個更直觀形象的刺激,更活躍了氣氛,為下面的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跟著音樂跳舞,使孩子很快就融入了這愉快的氣氛中。)
二、集體閱讀:
今天小兔子和我們跳舞感到非常開心,他要給小朋友分享一個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出示繪本書,采用提問的形式,引起幼兒觀看興趣。
。1)今天我?guī)砹艘槐緯,看一看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字、兔子)?綠綠的是什么呢?封面上的小兔子在干什么呢?(幼兒猜猜)(指導策略: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大大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帶著懸念進入活動。)小結:原來這只兔子正沿著綠絨絨的小山坡往上爬呢,嘿喲嘿喲,這是什么山呢?還和小兔子差不多高呢,這本書的名字叫《兔子兔子爬上嘍》
三、播放PPT,理解繪本內容。
。1)出示PPT2,提問:兔子爬的究竟是什么樣的山。(逐頁閱讀)幼兒:長滿小草的山,綠色的山等(指導策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的綠色部分,讓幼兒大膽猜測,開放性的提問,留給孩子的是一個寬闊的思維空間,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和探索欲望)師:你來學一學兔子爬山的樣子,他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呢?
(指導策略:動靜結合,模仿兔子爬山的動作,讓幼兒自己感受一下“嘿喲嘿喲“的感覺,充分滿足幼兒的表演欲望。)
。2)出示PPT3,提問:原來小兔子在哪里爬山呀,綠綠的是什么呢?小兔子見到寶寶他會說什么呢?(指導策略:引導幼兒學會如何打招呼,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你好小兔子!你好寶寶!短短的幾句話對孩子的語言表達和情感教育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小結:原來小兔子是小朋友的身上爬山呢
。3)出示PPT4,兔子大口大口吃草嘍,咦,草為什么是黑色的呀?
(指導策略:引導幼兒觀察寶寶頭發(fā)的顏色,讓幼兒大膽說出:兔子吃的不是草,是寶寶的頭發(fā)。引導幼兒模仿兔子吃草的動作和聲音,很有趣,讓孩子在角色表演中感受繪本故事帶來的快樂。)
。4)出示PPT5,師:小草吃起來是什么味道的?為什么?幼兒:好香呀,一定是寶寶很講衛(wèi)生,經常洗頭。(指導策略:這是寶寶的答案,好香呀,順其自然地過渡到衛(wèi)生教育,教育寶寶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
。5)出示PPT6,兔子兔子下山嘍,他是怎樣下山的?
幼兒:像滑滑梯一樣,(指導策略:引導幼兒用小手在肚子上感受一下“哧溜哧溜”的感覺鼓勵幼兒學會關心別人“下山要小心哦,慢點!保
(6)出示PPT7,跳跳跳,真軟,小兔子為什么覺得這座山很軟呀?(指導策略:引導幼兒摸摸自己的肚皮或同伴之間相互摸摸,感受軟軟的感覺,體驗和同伴共同游戲帶來的快樂。)
。7)出示PPT8,兔子兔子回家嘍,怎么有塊大石頭,大石頭會是什么呢?
(8)出示PPT9,哈哈,原來是寶寶的小腳丫啊,(鼓勵幼兒互動)
(9)出示PPT10,寶寶再見,再見,小兔子別走,別走,原來小兔子和寶寶一起做游戲呢,寶寶和小兔子玩得開心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10)出示PPT11,畫面中出現(xiàn)了誰?寶寶在哪里?小兔子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小兔子是套在媽媽手山的玩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寶寶、媽媽、兔子的表情,感受他們之間的相親相愛,溫馨和快樂。
。ㄖ笇Р呗裕旱诙h(huán)節(jié)通過多媒體教學,把繪本里的內容一張張的展現(xiàn)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使圖象更加清晰、清楚,內容顯示形象逼真,引起了孩子們猜測的欲望,開拓了幼兒的思路,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引發(fā)了幼兒語言表達的動機。)三、完整欣賞1.引導幼兒自主閱讀。(每人一本繪本)(指導策略:引導幼兒一頁一頁翻閱,手指著畫面邊看邊講,愛護圖書。)2。邀請媽媽上臺和寶寶一起表演請媽媽戴上手偶小兔子,寶寶坐在媽媽身上一起邊表演邊講述故事。
【爬山的教案】相關文章:
爬山教案模板爬山教案反思05-25
爬山的教案11-04
關于爬山教案01-09
爬山教案范文02-09
爬山虎教案07-07
《爬山虎的腳》的教案03-09
《爬山虎的腳》教案03-10
《爬山虎的腳》教案03-26
關于爬山教案5篇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