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冬天泡腳注意事項與禁忌
冬季正是泡腳驅寒的最佳時期,但是泡腳不當就會引發(fā)疾病而造成死亡,這事不是危言聳聽。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天泡腳注意事項與禁忌,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冬天泡腳注意三大技巧
一控水溫。有些人習慣在泡腳時把腳泡得通紅,并以為水溫越高,效果越好。而事實上,泡腳水不能太熱,以40℃ 左右為宜。這是因為水溫太高,雙腳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人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容易引起心、腦、腎臟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尤其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使角質層干燥甚至皸裂。
二控時間。有的人那不是泡腳,放水里一會就拿出來擦了,充其量只能叫洗腳,時間太短是不會有養(yǎng)生效果的,一般要在二三十分鐘左右,必須感到全身熱乎乎,額頭有毛毛汗的時候才是最佳火候,額頭屬于胃經,胃經是陽明經,氣血平衡,當額頭發(fā)汗時代表熱氣已經溫暖到臟腑經絡。有的人習慣泡到渾身大汗才舒服,但這樣就消耗了元氣,屬于泡過了,如果一個冬天都是這么大汗的話,到了春天人就會很虛,所以這個火候很重要。
三控水量。剛開始泡的時候,水要沒過腳面,水涼了就再兌一點,直到蓋住內踝骨上三寸的三陰交穴為最佳。
下面一起來看看哪類人群是不宜泡腳的
糖尿病患者熱水泡腳易燙傷
專家指出,患糖尿病易出現(xiàn)神經病變,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而且這種神經病變非常隱蔽,患者自己往往不易覺察。出現(xiàn)神經病變后患者試不出水溫,極易被燙傷。而且水溫高,也易引發(fā)足部感染,加速糖尿病足病情惡化。因此醫(yī)生建議,糖尿病患者洗腳時應先由家人試好水溫,再讓患者把腳放進水里,水溫以37℃為宜。
心腦血管病患者不適宜熱水泡腳
高水溫使神經受到刺激,毛細血管擴張。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血管的負擔,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宜用過熱的水泡腳。
習慣性凍腳不宜熱水泡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現(xiàn)習慣性凍腳,有人想用熱水暖暖腳,這樣不可取。腳被凍了,說明受到極冷風寒的侵襲,溫度低過身體正
常耐受程度,皮膚、肌肉處于僵硬狀態(tài)。
此時如果突然用熱水燙腳,會使溫度從冷到驟熱,皮膚、肌肉經受不起巨大的溫差變化,從而加重了凍腳的病情,嚴重的甚至會使肌肉與骨剝離。因此,腳受凍后應用手適度揉搓,使腳發(fā)熱,而不是簡單用熱水加溫。
泡腳的五個好處及八個禁忌
一、泡腳好處多
1、調整血壓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足浴終止點,踝關節(jié)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
采用中藥泡腳治療高血壓,可有效地防止藥物的毒副反應,且效果較好,由于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要減少藥物對人體的激素刺激一般采用外用中藥法效果比較好。
2、改善血液循環(huán)
足浴可以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環(huán)。水的溫熱作用,可擴張足部血管,增高皮膚溫度,從而促進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環(huán)。有人做過測試,一個健康的人用40℃-45℃的溫水浸泡雙足30-40分鐘,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為10-13倍。
3、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可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由于血液循環(huán)量的增加,從而調節(jié)各內分泌的機能,促使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4、消除疲勞
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勞,古人從實踐中早已總結出熱水足浴來消除疲勞。
5、改善睡眠
足浴可通過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加速血流,,驅散足底沉積物和消除體內的疲勞物質,消除疲勞使人處于休息狀態(tài)從而改善睡眠。
二、泡腳有禁忌
1、最佳時長15-20分鐘
泡腳時間不宜過長,以15-2030分鐘為宜。泡腳時血液會流向下肢,腦部易供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如果感到胸悶、頭暈,應暫時停止泡腳,休息一下。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覺能力差,應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fā)生燙傷。
2、最佳水溫在40℃-50℃
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并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3、水量不可太少
泡腳最好用較深、底部面積較大的木質桶或搪瓷盆,能讓雙腳舒服地平放進去,而且最好讓水一直浸泡到小腿。
4、泡腳時不宜三心兩意
做泡腳時不要看書、看電視,這樣容易達到“引火歸元的效果。
5、泡桶注意衛(wèi)生清潔
如泡腳桶不清潔徹底或者桶壁內沒有進行抗菌處理,腳上細菌就容易殘留在桶壁內,造成對腳部的反復感染,因此選擇好的泡腳桶十分重要。
6、女性經期別自己亂用中藥泡腳
女性經期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復雜,如果不能辨清原因就用中藥泡腳,不但不會起到舒緩的作用,還可能會加重痛經等癥狀。因此,如果女性希望用中藥泡腳的方法來達到治療痛經等經期健康問題的目的,最好能夠咨詢醫(yī)生,根據自身情況對癥用藥。
7、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
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yǎng)不良。吃完飯后,體內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道,如果飯后立即用熱水泡腳,本該流向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轉而流向下肢,日久會影響消化吸收而導致營養(yǎng)缺乏。因此,最好飯后半小時再泡腳。
8、泡腳后勿立刻睡覺
泡腳后不能馬上睡覺。趁著雙腳發(fā)熱的時候揉揉腳底,及時穿好襪子保暖,待全身熱度緩緩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秋季泡腳方子
1、杏仁茶葉方
將杏葉和綠茶放在水里面煮,然后先在水熱的時候洗臉洗手,然后在用涼下來的水洗腳。20天為1個療程?勺虧櫰つw,消炎殺菌,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防治皮膚萎黃、黯黑、粗糙及痤瘡、疥瘡。
2、當歸桂圓方
當歸40g,桂圓肉25g。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40分鐘,去渣取汁,與2500ml開水一起倒入盆中,先熏蒸擦洗面部,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鐘?绅B(yǎng)血益顏。適用于黑色素沉著、皮膚老化等。
3、磁石降壓方
磁石、石決明、黨參、黃芪、當歸、桑枝、枳殼、烏藥、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同放鍋中,加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水煎取汁,待溫時泡足,每日1次,每次10-30分鐘,1劑藥可用2-3次。該方可平肝潛陽,一般用藥1-3次,血壓即可降至正常。
4、溫腎散寒方
威靈仙、伸筋草各20克,當歸15克,大青鹽(食鹽)25克。上藥擇凈,放入藥罐中,加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后,煮沸后倒入浴盆中,兌入溫水適量,將雙足浸入。邊洗邊搓,直至水加至踝關節(jié)以上,雙足暖和,皮膚發(fā)紅為止。每晚1次,每劑可用3天,連續(xù)使用1~2個月?蓽啬I散寒,消除疲勞或使寒冷頓時消除,溫暖和活力沿雙足布散全身。
5、治痛經配方
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延胡索20克、當歸20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上藥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鐘后離火,先以藥液蒸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后將雙腳浸泡于藥液中。每次浸泡15- 20分鐘,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每劑藥重復使用兩天。于經前 3天左右開始用藥,連用3- 5劑 ,連續(xù)用3個月經周期。
6、山楂當歸方
山楂、當歸各16g,白蘚皮、白蒺藜各15g。將上藥加清水適量,煎煮30分鐘,去渣取汁取一杯代茶頻飲,余液與2000毫升開水—起倒入盆中,待溫度適宜時泡洗雙腳,每天1次,每次熏泡40分鐘,10天為1療程。補血疏肝,散郁祛瘀。適用于面部黃褐斑。尤其適用于產后服用避孕藥而使面部長黃褐斑的婦女。
7、老年人延年浸足方
桂枝20克、川椒、紅花、茺蔚子各15克。將上藥加1000毫升水煎取400-600毫升,去渣后取汁備用,每晚睡前加50毫升兌水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8、治失眠方
吳茱萸40g、米醋(白醋)適量。用吳茱萸煎汁,加入溫水,再加入米醋用蒸汽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1次。
9、治感冒或感冒頭痛配方
在熱水中加食鹽約50克左右,50-70克生姜。泡腳時,先把腳放在熱氣上熏,待水溫下降后再將雙腳浸泡在水中互相搓擦,水涼時可續(xù)加熱水2-3次,可泡至全身微微汗出,待水尚溫時及時擦干腳部蓋上被子痛痛快快地睡一覺就好了。
溫馨提醒,飯后不要立即泡腳,以免影響消化。有燒傷、膿包瘡、水痘、麻疹或足部外傷的人,不適合泡腳。
秋季養(yǎng)生泡腳的好處
1、調整血壓
中醫(yī)學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腳部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又是足三陽經的足浴終止點,踝關節(jié)以下就有六十多個穴位。
不過,泡腳絕不是單純地泡就行,還得講究時長和水溫。最佳的水溫以40℃,一般以手不燙為好。泡腳的最佳時間為半小時,一般在睡前1小時泡腳,能安眠保暖。
2、消除疲勞
足浴的最大作用就是消除疲勞,古人從實踐中早已總結出熱水足浴來消除疲勞。
3、促進新陳代謝
足浴可促進足部及全身血液循環(huán),由于血液循環(huán)量的增加,從而調節(jié)各內分泌的機能,促使各內分泌腺體分泌各種激素,如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腎上腺分泌的腎上腺素,這些激素均能促進新陳代謝。
4、有助于血液循環(huán)
秋冬許多人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其實是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通的關系,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另外,在中醫(y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于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濕、關節(jié)炎、感冒等常見疾病,只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癥狀的保健作用。
5、治失眠
睡眠煩惱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僅白天無精打采,還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推薦一個泡腳的方式,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泡腳盆里加入鵝卵石,能起到類似針灸的作用 。睡前泡泡腳,失眠沒煩惱。
秋季養(yǎng)生泡腳的方法
1、水中放鹽
調治便秘,還可以消除疲勞,幫助睡眠。
2、水中放醋
治腳氣,祛腳臭。
3、水中放生姜、陳皮、薄荷
暖脾胃,祛濕邪。
4、水中放干姜
干姜溫中散寒,回歸通脈,調治風濕骨痛,畏寒怕冷。
5、水中放花椒
除臭祛濕,利氣行水,扶助陽氣。
6、水中放紅花
紅花味辛,性溫,歸肝經和心包經,有活血化瘀之效,助于疏通腎、肝、脾三條陰經。
7、水中放白芍、益母草、當歸
調治痛經。痛經一般是體寒或氣滯血瘀引起, 而白芍可除陰氣、祛腹痛、通順血脈;益母草去瘀生新,活血調經;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還可以使皮膚白皙紅潤,改善手腳冰涼的問題。
8、水中放黃芪10克、透骨草10克、伸筋草10克、花椒6克
緩解糖尿。幪撍拢;ń缝顫;黃芪補氣固表;透骨草可以幫助藥物透過皮膚深入肌體,發(fā)揮藥力。
【冬天泡腳注意事項與禁忌】相關文章:
冬天泡腳的注意事項大全04-30
泡腳的好處及禁忌04-30
泡腳的講究與禁忌04-30
談泡腳的禁忌05-01
泡腳的好處與禁忌05-01
泡腳有哪些禁忌04-13
泡腳的禁忌有哪些04-01
白礬泡腳的禁忌介紹07-04
小心泡腳6禁忌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