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手老師》觀后感優(yōu)秀 推薦度:
-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 推薦度:
- 《無手老師》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無手老師》觀后感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后的基礎上發(fā)感想。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無手老師》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1
《無手老師》根據(jù)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nèi)嗟谝坏乃麉s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愿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后可以轉(zhuǎn)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么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么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是美術(shù)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只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jīng)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jié)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愛情。山村的家長并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后!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jié)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么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xiàn)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zhì)社會是多么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鄉(xiāng)村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2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xiàn)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上驳氖,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xiàn)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xiàn),不光是教育人們?nèi)绾巫詮姴幌、不屈不撓向困難挑戰(zhàn),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fā)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jié)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3
無手老師三尺講臺,三寸粉筆,鑄就的是三千桃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締造出一個個夢想與情懷的奇跡。
看完這部電影時,一股莫名的力量涌入我的心頭,就像那大海里的浪花,一個接著一個涌進我的腦海,頓時,腦海里一片空白,慢慢地從心底冉起一股暖流,你的身影或許永遠也揮之不去。我知道這是一個屬于你的真實故事,因為導演并沒有多用華麗而炫目的手法來修飾。樸實而沉穩(wěn)的“角色”也略顯生澀,甚至可以說無任何“表演的天分”。是啊,誰又是人生舞臺上天生的“演說家”呢?我沒有離開,而是在淚眼婆娑間與你共同歷經(jīng)了一回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厚德載物的精神境遇。究竟是什么,讓你在逆境中如此的堅強不屈,保全身心?是信仰!是你那堅守的信仰――“做祖國有用的人”,讓你成為強者,讓你戰(zhàn)勝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痛苦,讓你歷經(jīng)重重矛盾與糾結(jié),仍能在夢想的路上揚帆遠航。
你沒有雙手,卻寫得一手工整好字;你沒有雙手,卻畫得一手精湛好畫;你沒有雙手,卻給貧苦的孩子們描繪出一幅美好藍圖;你沒有雙手,卻給孩子們插上了希望的翅膀。是你,讓他們懂得知識的可貴、學會展翅高飛的本領,想要去做祖國有用的人。
你常常會將那一句:“無手的人一定比有手的人做得更好”掛在嘴邊。這是你前進的方向也是動力,更是一種強烈地奉獻意識與事業(yè)心,無手并不等同于無為,奮進路上,你那艱難的身影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感染與激勵著更多有手之人要敢于承擔起時代賦于我們的責任,敢于承擔、樂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與價值、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同事、親友的信任與尊重。
而今,在實現(xiàn)民族偉大的復興夢------中國夢的征程中,我們時常會將愛崗敬業(yè)掛在嘴邊。愛崗敬業(yè)不是夸夸其談、盡心盡職也不是紙上談兵,夢想不是那一瞬間的智慧與激情,它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懈與執(zhí)著的行動力來實現(xiàn)。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4
電影“無手老師”根據(jù)馬復興的故事改編,真實講述了馬復興由一名殘疾少年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鄉(xiāng)村教師的人生經(jīng)歷。這位自幼失去雙手卻勤奮好學、身殘志堅的下麻爾村小學教師,用他的堅韌執(zhí)著和對孩子們的無私大愛,獻身教育事業(yè)三十多年,被譽為最美鄉(xiāng)村老師。
馬老師的幾個情感片段使得主人公的銀幕形象豐滿真實。主人公馬復興和趙玉花第一次在花會上邂遇,馬復興和趙玉花新婚之夜的那一段調(diào)笑對白,馬復興在趙玉花轉(zhuǎn)正后的發(fā)脾氣鬧離婚和后來的和解復合,還有面對那位愛慕他的女同事冒失的表白而驚慌失措,雖然都是點到即止,卻也很好的表現(xiàn)了主人公干凈的靈魂和真摯善良的情感。
影片的重點,還是在講述馬復興和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馬復興初上講臺的第一堂課就圈粉了所有的孩子,消除了人們對其能力的疑慮;為幫助貧困學生,他為孩子們買紙筆買書包買鞋子,花光工資還常在供銷社賒賬;為了勸回輟學的孩子,馬老師挨家挨戶的動員,四處奔走,受盡屈辱和誤解;為了查看校舍的安危,他在大雨之夜險些丟了性命。
馬復興的.事跡其實也發(fā)生我們身邊,只是不那么典型,或許更平凡一些。
馬老師資助貧困學生,為孩子們買筆紙和買書包的片段,讓我想起了代過我一個學期初中化學課的王老師,王老師大約跟主人公差不多年齡吧,那一次我因繳不起3塊錢的學費,被校長擋在了大門外幾天,是王老師為我墊付了學費才得以重返教室,王老師其實長我并沒有幾歲,做代課老師也只有很短暫的時間,可惜我竟沒能再見面道聲謝啊。
由趙玉花老師民辦轉(zhuǎn)正與故事主人公鬧矛盾離婚的一場戲,忽然想起我的舅舅,一個先后做了十七年民辦教師卻沒有轉(zhuǎn)正的老人,年輕時為了他教書育人的理想也沒少跟舅媽吵過,白天教書備課,早晚田間勞作,早早地佝僂了腰背,如今八十多歲仍在鄉(xiāng)下務農(nóng)的老舅,當每個月領到那三百多塊錢的民辦特補時的知足和自豪,常令我心生隱痛和愧意。
由馬復興的事跡,還想起同樣是身殘志堅典范的張海迪、史鐵生,想起靠撿破爛資助近百名貧困學生的劉盛蘭老人,想起貴州鄉(xiāng)村支教卻最終選擇留下的徐本禹,等等。電影中的故事有一些藝術(shù)的加工,真實版的馬復興從教三十多年,付出了比正常人多得多的艱辛……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5
《無手老師》是一部具有溫暖情懷和勵志功能的電影.它以我省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學校教師馬復興為生活原型,真實地反映了馬復興在雙手殘缺的情況下,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堅持在貧困山區(qū)教書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動人事跡.它講述了一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馬復興的實踐告訴觀眾:在命運之神沒有特別眷顧你的時候,在你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同時,《無手老師》又講述了一個山區(qū)教師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故事.在展示他們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更著力表現(xiàn)了他們堅韌不拔的奮斗精神和讓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的堅定信念,為觀眾提供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這部影片所傳達出的精神內(nèi)涵,既是對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傳統(tǒng)的自覺繼承,也是對“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動詮釋.在娛樂節(jié)目風行的今天,在我們爭相觀看《哈里·波特》、《鋼鐵俠》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看《無手老師》這樣的電影,一定會有不同的收獲.
用一種情節(jié)劇的方式演繹真人真事,無疑是有些難度的.可喜的是,影片《無手老師》的編導在深入生活的過程中,捕捉到了馬復興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和對家鄉(xiāng)、對學生的大愛情懷.如果說,樸實及其樸實之中所蘊涵的堅韌、執(zhí)著、自強不息是馬復興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與馬復興的性格相適應,影片《無手老師》所采用的`講述方式,同樣也是樸實、沉穩(wěn).或許,在編導看來,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樸實無華的鏡頭語言,才能表現(xiàn)馬復興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
電影《無手老師》是一部有意義價值的人文影片,畢竟馬復興是個活生生的時代典型人物.這部劇作以及未來影片的出現(xiàn),不光是教育人們?nèi)绾巫詮姴幌ⅰ⒉磺粨舷蚶щy挑戰(zhàn),也不是純粹反映了一個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會發(fā)展對文化知識的重要依賴,也反映了國家提倡建設和諧社會以及加強民族團結(jié)的正確性和必須性,更進一步表現(xiàn)了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的時代.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6
身殘志堅 扎根基層
《無手老師》是根據(jù)青海省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xiāng)下麻爾村小學回族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馬復興自幼失去雙手,但他身殘志堅,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的與命運博弈,用堅韌不拔的意志和堅持到底的行動實現(xiàn)了人生夢想。
他沒有雙手,但是字寫的工整漂亮,畫畫的栩栩如生,他又有一雙手,那是一雙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手。在農(nóng)村執(zhí)教30余載,馬復興辛勤耕耘、執(zhí)著堅守、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譜寫著大愛的華章,是新時代精神的典范。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就是學生的標桿,這標桿立得多高,學生的目光就能看的多”。他沒有雙手,卻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沒有雙手,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nóng)村的孩子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馬復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農(nóng)村教師的偉大形象,也是對最美鄉(xiāng)村教師最好的詮釋。
從《無手老師》劇作看未來影片故事應該說講得很平實,也許這可能是未來影片成功的一個因素。當我靜靜地看完這部節(jié)奏緩慢的.劇作時,我的心底卻在蔓延著一種無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讓我的心靈在平靜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馬復興以及下麻爾村的孩子們處處透露的那種樸素的人文情懷吧!該影片鏡頭語言樸實,幾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較為規(guī)范,且風格別異,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靈感;我想只要把電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適當,你就能在未來影片中講出一個美麗感人的故事。
馬老師的可貴之處是心中始終有一股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信念。他在遭受了這樣那樣的挫折和打擊之后,依靠執(zhí)著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撐起一片藍天。
通過觀看影片,我行員工們被深深的觸動,紛紛表示將以馬復興精神為旗幟、為標桿,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不計較個人得失,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工作,為農(nóng)商行的發(fā)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7
《無手老師》根據(jù)青海省湟中縣小學教師馬復興的感人事跡拍攝的。影片講述了馬復興小時候因為一次大火造成雙手截肢,從此成了無手的人,在孩童時被小朋友取笑,欺負;高考時,成績?nèi)嗟谝坏乃麉s被班主任告知,不能填報志愿!理由是就是考上大學,將來也沒有單位接收!因此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也讓馬復興的生活希望破滅了,一個無手的人在大山中,在土地上他能干什么,他實在不知道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想輕生,去自殺,被及時救起。只能到山中放羊!
村支書找到他,缺一個代課老師,問他是否愿意,他因為無手猶豫,村支書又加以誘導:以后可以轉(zhuǎn)正的哦!馬復興的心活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積極準備,臨行前,媽媽囑咐他:我們無手要強過那些有手的!多么樸實的話語,也是母親的殷殷希望!
馬復興來到學校,校長把他帶到班級,學生們、村民們都很好奇,不知無手的他怎么寫字?只見他兩手抱著粉筆寫下了自己的簡介,又告訴學生這一節(jié)是美術(shù)課,接著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只振翅高飛的山鷹!這征服了學生也征服了村民!也再一次騰飛了自己的希望!
教學中他經(jīng)常聽其它老師的課,因此結(jié)識了同是老師的妻子,收獲了。山村的家長并不重視孩子上學,他們覺得孩子出去打工,一個月能掙上千元,而在學校里還要交學費!不僅生活貧窮,理念也極其落后!馬復興一個個去找回失學兒童,還要無償為他們墊上學費,買學習用品,每個月的工資都花在了學生身上,一心為學生著想!他告訴學生,只有學習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得到更好的工作!
影片并沒有過多的鋪陳,而是選取幾個事例,以生動細致的情節(jié)和特定視角講述他與學生間的深情厚誼,讓我們感悟出什么是真誠奉獻,因此改變了山村孩子的`命運!他也收獲了美麗的人生:被評為奧運火炬手,感動中國十大。
作為一個教育者,要用自己的理念讓孩子們上學,要用自己的工資維持學生上學,要改變村民們現(xiàn)實的生存觀念!在當今的物質(zhì)社會是多么難能可貴!令人敬佩的是,這名殘疾教師做到了常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復興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英雄。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8
劇中最感人,最值得我們老師學習的是馬復興作為一位民辦教師,他在下麻爾小學工作期間,對來之不容易的教師工作的珍惜、投入,他善于學習,常常在沒課的時候去別的學校聽課學習。他潛意識里認為: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知識可以救國,使家國繁華興盛。因此,他為了流落在田間、街道、工廠等處的失學兒童能夠重返校園,歷盡艱辛,吃盡苦頭,受盡屈辱,一家一家去做說客。為了人家的兒子能重返校園,被那孩子爸爸摔倒在泥坑里,為了給打工的孩子討要工資,被老板羞辱,把一把硬幣氣哼哼地仍在滿是沙粒和小石子的地上,對馬老師大聲吼道“撿呀!撿到了都是你的!”說完背著身得意地走了。
此時,馬老師沒有被羞辱嚇到,他沒有退卻,由于沒有雙手,不能像正常人那樣彎腰撿拾,馬老師跪在地上,先用兩只光禿禿的手臂合著去撿,可怎樣也撿不到一枚硬幣,最后,馬老師只得跪在地上,用嘴去撿,這類情形所展現(xiàn)出來的馬老師身上的品質(zhì)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我在想:“如果每位老師都有這類關(guān)愛流失兒童的行動,那就‘流失兒童’將會從字典中消失”。
還有,馬老師那種不計報酬、把每個月僅僅20元的工資全部用來捐給有困難的學生交學費、買書包等學習用品。其實,他的家庭也其實不富裕,在他媳婦為了轉(zhuǎn)正要給糧站教300斤公糧的'時候,他的媽媽猶豫了要不要把這借來的食糧交給糧站,如果兒媳婦先轉(zhuǎn)正了會不會對她兒子馬復興帶來新的要挾,這些都給人真實的感覺,這部份內(nèi)容導演都處理得很接地氣。
《無手老師》這部電影,是一部很勵志的電影,他不但合適老師看,也很合適每位家長陪著自己的學生看。
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使我更加酷愛教育事業(yè),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以馬老師為榜樣,更加關(guān)愛每位學生,與學生共同成長。只要付出,就一定會有滿滿的收獲!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9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了《無手教師》馬復興,我從觀看開始到最后眼睛一直沒有離開過屏幕,整個過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真的是最美的,最善良的,最有魅力的,最令人感動的,他用自己的殘臂為孩子們插上了翅膀。 1959年,出生不到4個月的`馬復興不幸落入火炕,雙手肘部以下全部被燒掉。這個沒有了雙手的小生命,卻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沒有雙手的馬復興卻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32個春秋。1981年,馬復興開始在下麻爾村小學教書。雖然經(jīng)歷了人生重大不幸,但他卻自強不息,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為了方便自己研究教材,馬老師特意撿來了一塊石頭壓在教材上,一邊看,一邊寫。石頭被磨得油光發(fā)亮,教科書也被翻得卷了邊。由于寫字速度慢,別人一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工作,他往往需要兩小時,白天的時間不夠用,常常一熬就是深夜。他的身材不高,可為了能讓學生們看的清楚,他用力將粉筆字寫得又清楚又漂亮。每次下課的時候同學們都看見老師的頭發(fā)上、身上,蓋了一層厚厚的粉筆末,就像一個雪人。冬天的時候,馬老師寫完字落下的粉筆末又變成了粉紅色,那是老師拿粉筆時把胳膊磨破了,留出的血染紅了雪白的粉筆……
就是這樣馬復興老師用自己堅韌的品質(zhì)感染著每位學生,也感動了孩子的家長。平凡的人鑄就不平凡的人生。你能將你的職業(yè)當作事業(yè)來做,而且不管遇到多大的艱難險阻,你都能堅持不懈嗎?也許你答不出來,但是馬老師用他的行動證明了身患殘疾的他也可以做到,這是多么令人感動,多么令人敬佩啊。
他美在堅守,這份堅守的真愛,鑄就了人生的美麗!我將從“最美的鄉(xiāng)村教師”身上汲取力量,今后自己要多加努力,學習上多指導學生,生活中多關(guān)心學生,不斷完善自我,做孩子們希望的堅守者和播種者。
《無手老師》觀后感 篇10
表現(xiàn)什么樣的美學主張首先體現(xiàn)在題材上,表現(xiàn)什么生活,彰顯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場的印證,我們選什么,怎樣選擇,是我們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國情確定的?茖W發(fā)展觀和構(gòu)筑和諧社會的戰(zhàn)略布局,都在一點上重復,那就是以人為本,關(guān)注百姓命運,關(guān)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執(zhí)政第一要務的高度;谶@一點,在影視題材層面上,我們應該做到在各種題材中,盡可能以現(xiàn)實題材為主;在現(xiàn)實題材中,以平民題材為主。我們可以用快樂的作品,給觀眾帶來歡愉;用人文關(guān)懷給觀眾帶來心靈慰藉;但更該反映平民大眾的愿望和理想,關(guān)注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狀態(tài)。為民創(chuàng)作,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
中國電影自有聲音以來,劇本就成為首要因素,劇本是電影生產(chǎn)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影視精品首先出自劇作精品。好劇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場。只有劇本創(chuàng)造出好的文學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銀幕人物形象。判斷一個電影的標準,或者我們追求的創(chuàng)作主旨,能否在影視作品中創(chuàng)造感人的形象。電影文學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國女作家羅琳創(chuàng)作的《哈利.波特》不僅自己獲得了巨大財富,還為影視界提供了具有產(chǎn)業(yè)價值的文學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視產(chǎn)業(yè)的奇跡。
電影形象來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學形態(tài)。文學形態(tài)源于哪里?源于現(xiàn)實生活,源于影視劇作家或電影編導對社會生活的積累和發(fā)現(xiàn)。銀幕是潔白的,電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視作品中,編導付出了多少勞動,做出了多少創(chuàng)造和發(fā)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視編導和劇作家,堅持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深入實際,感觸生活,以真誠的勞動表達他們對生活的思考;鑒于此,電影《無手老師》應給人的感覺是真誠質(zhì)樸的,同時又是沉重壓抑的。它可能沒有敲鑼打鼓的歡送場面,沒有虛假的口號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這部電影劇作起初是對馬復興這個人物的紀實,以回憶闡述的藝術(shù)手法加工創(chuàng)作出來的電影作品。經(jīng)過編導認真研讀和分析,覺得還是給人以較為震撼和回腸蕩氣的感覺。劇中情節(jié)雖沒有所為兇險和跌宕的趣味,但卻展現(xiàn)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種向上的精神氣質(zhì)。這和戲劇沖突激烈,強調(diào)兩個"S"懸念和驚奇敘事結(jié)構(gòu)有著不同的意義區(qū)別及價值取向。
【《無手老師》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無手老師觀后感11-05
《無手老師》觀后感11-12
電影《無手老師》觀后感10-10
《無手老師》觀后感優(yōu)秀范文11-06
無手機課堂只是回歸常識04-29
新聞:無手機課堂不過是回歸常識04-29
老師觀后感11-16
《老師》觀后感11-14
《老師·好》觀后感04-19
《老師、好》觀后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