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講座觀后感優(yōu)秀 推薦度:
- 于丹老師講座觀后感 推薦度:
- 看于丹講座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觀于丹講座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快來參考觀后感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于丹講座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于丹講座有感1
今天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于丹老師演講風格語氣平和、神閑氣定,常常用小故事比喻一個道理,一下子吸引住了我。
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四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孝心,二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三是如何培養(yǎng)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四是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自立、自強、自信。其中第一個主題是我最有感觸。
在講第一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首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顆粗壯的大樹和一個調(diào)皮的小男孩,每天小男孩都來找大樹玩,摘幾個果子吃、摘幾片樹葉玩,大樹都不生氣,每天都盼著小男孩來和它玩,大樹一天一天的盼著,但是有一天小男孩不再來找大樹了,又過了很久他已經(jīng)是個初中的孩子了,小男孩很苦惱的嘆著氣,大樹說:“孩子啊,你怎么了?”小男孩說:“別人都有錢買新玩具我都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的果子都摘了去賣錢吧。”于是小男孩每年秋天都來收果子。后來,小男孩于是好久都不來看它,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大樹底下嘆氣,大樹問:“你又怎么了?”“別人都有錢蓋新房子、娶新娘,我卻沒有!薄澳悄惆盐掖蟮臉渲Χ伎聪聛碣u錢吧。”小男孩就照做了。小男孩又是好久不來看大樹,又有一天小男孩又在樹下嘆氣,“你學業(yè)也成了,房子也蓋了,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呀?”大樹問,“別人都去海外了,我卻在家里待著!贝髽湔f:“你把我的樹干砍了做船吧!它能帶你去你想去的地方!庇谑,小男孩就把樹干砍了坐船了。有一天小男孩回來了,他已經(jīng)是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了,大樹問:“我什么也沒有了,只是一個大樹樁,你肯定我不愿理我了,哎!薄安,我回來,是因為想和你一起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父母無私地給予我們這么多,我們應(yīng)該懂得珍惜和回報。目前作為學生能回報父母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操心。于丹老師還講了周總理每次回家都給老父親喂飯,然后才自己吃,父親去世后好長時間都不斷流淚。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
名人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我們也要孝敬父母,讓她們覺得幸福!作為教師的我們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心存感恩,對家人、對長輩、對老師、對朋友、對社會,和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都應(yīng)該感激!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這一刻做起!
觀于丹講座有感2
放假之前我們觀看了于丹為大學生進行得講座,于丹教授極富人生哲理的話語,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滌,使我深深感到,古人的一些行為準則和至理名言在今天依舊有著其獨特的魅力。
觀看于丹的講座,讓我領(lǐng)略到的是對自己的得失正確對待智慧,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一種融入現(xiàn)在生活中的`理性道德。在現(xiàn)實中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但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看待這些事實的態(tài)度,以實現(xiàn)更高的人生價值。于丹告訴我們,做為個人要能夠正確地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一味的想不開,這樣只能加重你的痛,要盡可能地用自己高興的事情去彌補遺憾。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有些缺憾,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對待他們的心態(tài)。糾纏于缺憾中的人將失去更多的東西。只有正確的對待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一個人總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正確面對現(xiàn)實中的不利方面,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不利,這是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挫折時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效果會更好一些。
于丹在講座中說出了一個故事:孔子課堂上的學生席間閑談理想!有的學生說要財富,有的說要做大將軍!也有的說要做隱士??當學生問到孔子時:孔子說:老者安之,友者信之,少者懷子!意思就是說:能讓父母老者們身安心安!朋友都相信你,小孩子長大了都能想起你!意思是說:對父母孝順無非兩個是四個:順意,色難!順從父母之意,對父母和顏悅色!人一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朋友對你最好的評價是一個信字!如果你認識那么一個兩個知心的朋友對你的評價是如此的話!知足矣!每個人都會小的時候!孩子們天真無邪!當孩子們都長大時,能想對某人在自個小時候?qū)λ暮脮r??懷念之時!福也!以上就是孔子所說的三個愿望!
通過這個小故事我感受到,古人的心其實與我們是相通的。對于前人的好東西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于丹教授的這些觀點,讓我們感到心靈的溫暖,能慰籍到人心靈的深處。
觀于丹講座有感3
細細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在學校,能感受到師友的愛;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社會上處處都是愛,生活中處處都有感恩。愛是親情,愛是友情,愛是真情,感恩是人類永恒的美。
迎著清晨的微風,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看完這場振奮人心的感恩講座,令我受益匪淺,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質(zhì),規(guī)范了自己的行為,提升了自己的修養(yǎng)!
當你,放學回家,一進門,發(fā)現(xiàn)媽媽已經(jīng)為你準備好一桌可口的飯菜;當你為一個抓耳撓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師精妙的啟發(fā)點播,;當你跑得氣喘吁吁追上一輛公交車,司機把已經(jīng)關(guān)上的車門重新為你打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你在意嗎?你動心過嗎?
事雖小,但體現(xiàn)了人心的美,人與人之間的愛,我們被感動,我們陷入沉思,但僅僅是這樣就足夠了嗎?我們被感動,就應(yīng)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關(guān)愛他人,孝順父母,而這,通過行動展現(xiàn)。要時刻把他人當成天使,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在學習的同時,也應(yīng)顧慮生活,多學、多做些家務(wù),多為父母、老師、長輩著想。
自立、自信、自強、挫而不折,勇往直前。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是我們不可沒有的,他們在很多時候都決定著我們的成敗,我們只有使自己成為一個具有這些品質(zhì)的人,自己才能更優(yōu)秀,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鑄就一生的輝煌。
腳踏實地,把握機遇,這是勇者的選擇。
常懷感恩之心,這是,更是一種境界。
觀于丹講座有感4
這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后,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晌覀兪窃鯓訉Υ覀兊母改傅哪匚覀冎幻靼姿魅,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yīng)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么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呢我們不僅僅僅只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和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個性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里的事情操心著,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cè)悄鷼,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后會好好學習的,不會惹您生氣了。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觀于丹講座有感5
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老師關(guān)于感恩教育的講座:勇敢承擔愛與責任。于丹老師對孩子孝敬父母,社會責任感的養(yǎng)成,都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令我印象深刻。
講座開始,于丹老師講述了一個孩子和大樹的故事。這個故事中,父母被比喻成大樹,在孩子一生的成長過程中,無私的奉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而孩子也陪著大樹走到了最后。聽完以后,我非常感動,這不就是每個當父母的所追求的嗎?能擁有一個孝順,有責任心的孩子。再看看我們現(xiàn)在的父母們,哪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傾其所有,但現(xiàn)實卻不是故事,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陪伴父母到最后,看看當今社會,空巢老人,不孝順的子女,比比皆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我們的初衷無法實現(xiàn)呢?接著,于丹老師又給我們舉了一些現(xiàn)實中非常普遍的例子,現(xiàn)在的家長,把孩子當成寶,物質(zhì)方面都力所能及,生怕孩子受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已經(jīng)不是什么貶義詞了,而是成為了一種新的“教育標準”。孩子就應(yīng)該操心學習,其他的一概不用操心,不用過問。所以我們可以經(jīng)?吹,回家以后,忙得不亦樂乎的父母,和在一旁悠哉玩耍的孩子。那么,這么做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呢?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缺乏對他人的關(guān)心,對周圍人的關(guān)心,形成不了任何的責任心!罢秊楸,孝為先”,“孝為德之本”,這些古訓由來已久,都是古代圣賢,留給我們的良言金句。于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榜樣,縱觀他們的成長經(jīng)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家境貧寒,自身艱苦奮斗獲得成功,但是對父母都是無微不至,有始有終。難道是他們從小的家庭環(huán)境造就了他們孝順父母的品德和責任感?那么普通家長,要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顆對社會和家人負責任的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呢?
接下來,于丹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仁”字,用來闡述孩子的責任感是如何形成的。強調(diào)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讓孩子有責任心,必須讓他們出去和其他人交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發(fā)覺自身的不足,看到別人的困境,和自身的環(huán)境對比,從而受到感動,因此培養(yǎng)責任心,懂得去體諒人,關(guān)心人,對于自己的父母,就表現(xiàn)為孝順和關(guān)愛。體驗打工者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以后,懂得了去同情他人,關(guān)心他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了自己的責任感。孩子責任感的形成,重點在于他人的交流,這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最后,于丹老師強調(diào)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重要性。讓孩子開闊眼界,從人文古跡中獲得人生的感悟?赐旯(jié)目后,我感慨良多。
觀于丹講座有感6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往往有著迷茫,有著煩惱,有著憂愁,這時,我們往往需要一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出困惑的迷霧。我觀看了《于丹老師講座》,感觸頗深。
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絕不能忘記孝。孝心是萬德之本,古人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睆墓糯两,成千上萬人都在遵從百善孝為先的理論:漢文帝劉恒,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參以孝著稱,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痹鴧⒂谑墙右娍腿,以禮相待;晉代郭巨因家境困苦,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薄
成長的道路中社會是必經(jīng)之路,而社會之中,人際關(guān)系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二加人才是仁,師生。朋友。夫妻。子女……現(xiàn)代的社會關(guān)系,大多是由兩人組成,但是目前無數(shù)的青少年正在被人際關(guān)系所束縛,無數(shù)孩子沒有朋友,不知怎樣與同學交流,,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的`成長,應(yīng)該放在人群之中,自然之中,社會之中而不該是在電腦與書桌旁,成長不是填鴨式的接受前輩的教育與理念而是應(yīng)該經(jīng)過自己的總結(jié)與努力。
成長,是每個人必經(jīng)的道路,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如同一條布滿荊棘的的道路,而信心如同一把利劍,幫我們披荊斬棘。人生的路并不筆直,但自信可以伴著我們,飛躍一條條不平坦的溝壑,跨越一個個深深的坑洞走向成功的康莊大道。青春只有一次,一個人想要寫下無悔的青春,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就要對自己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自信,可以說是英雄人物誕生的孵化器,一個個略帶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傳奇式人物。然而,自信不僅僅造就英雄,也成為平常人人生的必需,缺乏自信的人生,我相信必是不完整的人生。請記。阂欢ㄒ錆M自信,因為人生需要自信,自信讓人成功。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她教我們應(yīng)怎樣做人,以后我們應(yīng)在生活中不斷的提高自己。
觀于丹講座有感7
教育是做家長永恒不變的話題,培養(yǎng)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孩子更是每個家長的心愿。昨天看了于丹老師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的講座很受啟發(fā),于丹老師在講座中提到百善孝為先,小孩子要懂得感恩;家長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孩子自信自立自強的性格;在這個世界上知識固然重要,但比知識更重要的是人的經(jīng)驗,比經(jīng)驗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這些值得我們做家長的細細體會和領(lǐng)悟。
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很好,獨生子女家庭居多,每個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爺爺奶奶都伺候著,吃穿不愁,想要什么買什么。久而久之小孩子便認為這樣是天經(jīng)地義的,如果有一天達不到他的要求便不高興了,有的甚至還向父母惡語相向。我認為家長對待孩子一定不能溺愛,這樣不是愛他而是害了他。我經(jīng)常在家跟范智炫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爸爸媽媽的責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的責任是學好知識長本領(lǐng),而且學習是為自己,老師和家長現(xiàn)在都是在幫助你,老師嚴格要求將知識傳授給你們,應(yīng)當尊重老師,家長辛苦掙錢供你吃喝,你應(yīng)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家長分擔。責任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愿望。有一次小范看到爺爺后背上有一道傷口自己都不知道,悄悄地拿創(chuàng)口貼為爺爺貼上,把爺爺感動了好久。現(xiàn)在小范會主動幫我拎東西、按摩,幫助奶奶洗菜、端菜,每當這時我都覺得平時的教育很有作用,感覺很欣慰。
于丹老師說好的家教會形成好的家風,有了好的家風才能一代代地傳承下去。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是每個家長應(yīng)該告訴小孩子的道理。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庭教育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我們做家長的要先靜下心來想一想,是不是平時的言行舉止不恰當給了孩子影響。有一次在送孩子上學的途中,看到前面一位家長將吃完早點擦手的紙隨手扔在地上,我想他家的孩子肯定也不會有講究衛(wèi)生的好習慣。很多學長認為孩子還小,等到他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或者說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學校老師也會教的,殊不知這些不好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很難改掉。昨天作業(yè)完成得早,小范主動要求和我下下棋,第一局輸了要改規(guī)則,我不同意竟然哭起了鼻子。我沒有理他,等他哭好了再次要求我下棋時我跟他說不,他瞪著紅腫的眼睛憤怒地問我為什么,我說是因為你遇到失敗不是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而是逃避耍賴,這樣不是男子漢所為,而且規(guī)則是在賽前制定好的,不能隨意地修改,即使要修改也要在下一局而不是在下的過程中。我說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這樣做對不對,過了好半天他湊到我耳邊跟我說:“對不起,我們再來下一盤吧,這次我一定會贏你”,看我同意后馬上又破涕為笑了,我想下次他遇到類似的問題應(yīng)該知道怎樣面對了吧。
教育是一門學問,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慢慢摸索,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吧!
觀于丹講座有感8
“儒家”思想,幾千年來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準則,不管各種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變不了它在每個中華兒女思想深處的基礎(chǔ)地位,它將世世代代伴隨著和指導(dǎo)著我們生活、成長、奮斗。
于丹老師深入、細致、認真的闡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對家長如何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德育教育、中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講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長和老師都應(yīng)把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對社會有益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該怎樣做人,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和正確的做人意識,加之努力的文化學習,孩子才能成為品學兼優(yōu),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第二,正如于丹老師所說:孩子的德育教育要從每位家長和老師自身做起,家長和老師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榜樣,是引導(dǎo)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導(dǎo)師,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勵行、言傳身教,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質(zhì)教育。
但學生以后踏入社會將面臨各方面對高學歷的要求,要面對各類競爭激烈的應(yīng)試,這又迫使學生不得不以應(yīng)試的方式完成學業(yè),這是我國無法從現(xiàn)在的應(yīng)試教育體制改革為素質(zhì)教育體制的關(guān)鍵所在。只有政府、社會、學校和家長達成共識,從根本上改變教育體制和用人體制,應(yīng)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變才能取得真正進步。
總之,教育立國、教育樹人,這是中華民族歷來的根本,我們應(yīng)努力教育好每個孩子,做一個對社會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觀于丹講座有感9
今天,我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如何培養(yǎng)孩子德智體能全面發(fā)展》,讓我深有感觸。其中,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事: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于丹老師舉了一個生活的`事例:一個母親對自己的女兒過于寵愛,導(dǎo)致女兒從小缺少自理能力。有一次,母親不在家,女兒口渴了,去打水,卻不小心把手弄傷了。
聽到這里,女兒連打杯水都能燙傷手的原因了嗎?就是因為媽媽對她過于寵愛,沒有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其實,在生活中,我也有過這種經(jīng)歷。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都是媽媽幫我收拾書包,我從來沒有自己收拾過。有一次,媽媽回老家了,是爸爸送我去學校,而爸爸又是個大手大腳的人,沒怎么幫我收拾。結(jié)果,去學校后,才發(fā)現(xiàn)很多東西都沒帶,被老師批評了一頓。從那次以后,我開始學會讓媽媽放手,盡量讓我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所以,上一年級之后,我都會自己扎頭發(fā)了。現(xiàn)在更不用說了。
同學們,相信你們的爸爸媽媽也會對你們有過度的寵愛,你們也應(yīng)該請他們放手,讓我們從小學會自理!
觀于丹講座有感10
陪孩子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教育講座,受益匪淺。其中我感觸最深的是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孩子從小天天與大樹玩耍,大樹為了滿足孩子的愿望,先是讓孩子摘了自己所有的果子去賣,用以換各式各樣的玩具,接著是截下樹枝,用于蓋新房,娶媳婦,最后是砍下樹干,做成獨木舟供孩子去周游世界……這個故事里的大樹就是父母,而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孩子要什么,我們做父母的就給什么,使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不懂得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自己所需,認為父母所做的這些都是理所應(yīng)當,不懂得珍惜和回報。這樣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比較自私,不懂得感恩。我們做家長的,不要嬌慣孩子,不要事事替孩子代辦,要讓孩子親自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應(yīng)該讓他(她)自己洗自己的`小手絹。小襪子,指導(dǎo)他(她)自己疊被子等等,不要怕累著他(她),其實做這些事情,并不會累壞孩子,相反還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并能讓孩子在自己動手中獲得樂趣,在勞動中體會勞動成果獲得的不易,從使孩子在享受父母。親人給予的愛時能懷有感恩的心,知道孝敬父母長輩,擁有健康的人格。這樣的孩子,無論在社會生活中,都會擁有一個成功的位置。這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應(yīng)該為孩子做的
于丹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很多,做為家長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兒子已經(jīng)九歲了,卻像個小皇帝,在家里除了學習就是看電視。玩游戲,連被子都不會疊,每天起床都得大人叫,更別說幫大人做什么了,簡直是個生活的〝?shù)湍軆酣!唉,作為母親,我真的很失敗!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以后,我要從我自身作起,改變?yōu)楹⒆邮率麓k的做法,努力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努力縮短被同齡孩子拉下的距離,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自強自立。懂得感恩。擁有健康人格的社會接班人!
觀于丹講座有感11
我有許多答案,希望能幫樓主的忙
①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專家講座,十分有感觸。她教給我很多對我有幫助的人生道理。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幾個主題,分別是:1。父母應(yīng)怎樣認識孩子,如何擬定合理的人生目標。2。孩子不聽話,愛發(fā)脾氣,作為家長應(yīng)如何正確引導(dǎo)教育。3。怎樣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義。其中我最有感觸的是第2個主題。在講這個主題的時候,于丹老師先講了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卻再一次的帶給我心靈上的震撼: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十分愛發(fā)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院子里的籬笆跟前,對他說:“孩子,以后你每發(fā)一次脾氣就在籬笆上釘一顆釘子!边@個男孩便照著爸爸說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結(jié)束的時候,小男孩去籬笆跟前看,他這一天就釘了30多顆釘子,他十分驚訝,怎么自己一天中就發(fā)這么多次脾氣呢?他自己都沒感覺到。這時,爸爸走到他的旁邊說:“要想讓釘子更少就只能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毙∧泻⒕捅M力控制自己的脾氣,于是每天釘?shù)尼斪釉絹碓缴伲菏畮最w、十顆、五顆、三顆,終于有一天,他高興地跑到爸爸跟前說:“爸爸,我今天一顆釘子也沒有釘!”爸爸說:“那就把釘子全拔了吧!贝∧泻厌斪尤瘟撕,爸爸又對他說:“今天一顆釘子都沒定這固然很好,但你有沒有想到這上面的釘子孔還是會留在別人的心上的!边@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亂發(fā)脾氣,發(fā)脾氣就像在別人的心上釘釘子,釘子孔會永遠留在別人身上的。
轉(zhuǎn)過頭來看看我,整天對家人發(fā)脾氣,媽媽督促我學習我總嫌媽媽啰嗦,爸爸讓我干什么我總是不耐煩,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到內(nèi)疚:我在親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個難以磨滅的傷口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亂發(fā)脾氣這個壞習慣,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
、谝锌鞓返纳,快樂的學習。而不是為了父母和老師才學習的。她用一句話來講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覀円信d趣的去學習,這樣才能輕松愉快地掌握知識。其次她還講了不要輕易放棄。挫折是我們?nèi)松飞喜豢杀苊獾某砷L經(jīng)歷,只有經(jīng)過挫折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成熟。如果放棄困難,放棄學習,久而久之,你可能放棄生命。這話說得很對,現(xiàn)在的電視、報紙上經(jīng)常報道有一些中小學生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老師或同學鬧別扭而自殺了。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使自己處于一種又快樂又樸素的狀態(tài),在逆境中自我修復(fù),快樂成長。
我還明白了許多:我們要學會自立,學會感恩,不要凡事都依靠別人,F(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長們視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yǎng),造成了他們自我為中心,眼高手低的特點,這不利于他們健康快樂的人格培養(yǎng)。我們還要在逆境中學會自我修復(fù),不要只會哭,因為哭是無能的表現(xiàn)。也不要凡事只求父母給,父母做不到的就說是他們無能。我們更要孝敬父母。
這個周日,我準時的在8:20分坐在了沙發(fā)上,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河南臺法治頻道播出的由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專題講座。
于丹老師在人格教育中主要為我們強調(diào)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guān)系與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等。
看完了于丹老師為我們上的這一堂課,使我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爸爸媽媽盡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yīng)該做的,只要我學習好就行了。
聽了于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話后,我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首當其沖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們從小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wù),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nèi),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不是嗎?
、塾诘ぶv座觀后感
人生會面臨許多選擇,當你正處于十字路口,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時,你將做出如何抉擇呢?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餓,而選錯了道路,使自己后悔一生,當然,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因此學校為我們組織了一節(jié)法制教育課——于丹教授的講座。
看完這個講座后,我的感觸很深。這個講座總共分四講:一是樹立目標;二是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的正確引導(dǎo);三是學會感恩;四是抵抗挫折。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講與第四講。第三講講了家長如何教導(dǎo)孩子學會感恩,于丹教授講了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是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感恩每一個人,沒一個事物。有的人想感恩卻不會感恩。我來說說,當別人幫你時,及時說“謝謝”。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對父母也是感恩。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性。一次,于丹教授女兒的花籃破了,便嚎啕大哭。于丹教授把花籃用彩紙包起來,比原來的還好看。她女兒破涕而笑。我從中明白了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很可怕。要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盡管十分疼痛,但可以換來飛翔、自由,挫折又何嘗不是呢?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教授對現(xiàn)代青少年的主要病癥,做一個積極奮進的快樂的自己。
、芙裉焐衔绨它c,我看了于丹博士導(dǎo)師主講的《中小學生人格教育》,我的感受很深。如果看過得人一定十分奇怪,這是一個教家長教育孩子的講座,你一個小孩兒,能有什么感受呢?因為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這個講座一共分為四講,我總結(jié)起來就是四點:樹立目標;不聽話,愛發(fā)脾氣的正確引導(dǎo);學會感恩: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三講和第四講。第三講講了家長怎樣教導(dǎo)孩子學會感恩,于丹老師講了孔子的弟子問孔子孝是什么?孔子只說了兩個字,色難。意思是千難萬難都要給父母一個好臉色看,可現(xiàn)在我們呢?正好相反,成了父母千難萬難到要個我們一個好臉色看。可將開的社會上,你已經(jīng)有了習慣,愛發(fā)脾氣,可昔日的父母已經(jīng)變成了同事、上司甚至是素不相識的人,他們可不會將就你,可見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于丹老師她女兒喜愛的花籃破了,她女兒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把破籃子用彩紙補起來,竟比原來更好看。他女兒破涕為笑,并從中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xiàn)。也是我明白的道理。遇到挫折不要緊,可灰心喪氣是很可怕的。就算遇到天大的挫折也不算是末日,而是像蟬一樣,是蛻變的開端。蛻變盡管十分疼痛,但卻可以換來自由飛翔,挫折又何嘗不是這樣!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師指出的現(xiàn)代兒童的主要病癥,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奮進的自己。
、萦诘だ蠋熢谌烁窠逃兄饕獮槲覀儚娬{(diào)了一點:在我們中小學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課中,不僅僅是學習。我們還要懂得怎樣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習慣,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師,懂得很好的處理一些人際關(guān)系與學習做一些簡單的家務(wù)勞動等。
看完了于丹老師為我們上的這一堂課,使我受益匪淺。從前,我以為,只要學習好了一切都不是問題。爸爸媽媽盡量的給我騰出大量的時間供我學習,除了學習,家里的任何一件事我都不用去做,任何一件事都不用我去操心。爸爸媽媽把什么事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等著我去享受他們的勞動成果。甚至讓我誤以為這都是他們應(yīng)該做的,只要我學習好就行了。
聽了于丹老師說的孔子的一句“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話后,我才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學習更重要的還有許多我們需要學會做的事,而首當其沖排在第一位的,便是怎樣做人。
做人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其中包括道德、禮儀等等。而我們小學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禮儀方面的學習之外,還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個人,就算學習再好,但卻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個廢人。所以我們從小要幫爸爸媽媽分擔一些家務(wù),比如拖拖地,擦擦桌子,洗洗碗等,不要過多的讓爸爸媽媽幫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學著試探性的先做,實在不會的話再讓爸爸媽媽來幫忙。
于丹老師講的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中小學生的必修課內(nèi),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了怎樣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連這些都不會的話,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是一個不具備健全人格的人。
大人們常說,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作為一名小學生,要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學的很多很多,不只是學習,不是嗎?
觀于丹講座有感12
今天早上七點正,我的鬧鐘“叮鈴鈴"的大叫:“起床了,起床了,于丹老師的講座開始了!"我真想一腳把小鬧鐘踩的粉碎,可一想七點半于丹老師的.講座開始了,就像身上裝了彈簧一樣彈了起來,坐在沙發(fā)上開始看于丹老師的講座。
于丹老師的講座開始了,她先給我們講了一個愛心樹的故事:一位小男孩,他幼年時和大樹一起玩,大樹很快樂地陪著他,等孩子長大了后,就很少來看大樹了,大樹很悲傷。終于有一天,小孩子來了,但他很不快樂。大樹問他為什么?他說:“別人都有玩具,有學費去上學,可我沒有錢買玩具和上學。大樹笑呵呵地說:”孩子,雖然我不能給你錢但是我可以給你許多果子,你拿去賣了就可以買玩具可以上學了!昂⒆禹樦鴺涓膳郎狭舜髽,摘走了許多果子。許多年后,孩子長成青年了。他憤憤不平地來到大樹旁說:“大樹,大樹,你能給我一個房子嗎?”大樹疑惑的問:“孩子你要房子干什么呢?”孩子生氣的說:“別人都成家有了房子,可是我喜歡的女孩說只要我有房子就可以嫁給我!贝髽錃g天喜地說;"雖然我不能給你一個大房子,可是你可以拿走我的樹枝。這樣,就可以蓋一間大房子!'"孩子拿走了樹枝造了房子娶了妻子。又過了很多年,孩子成年了。大樹看到他說:“孩子,需要什么幫助嗎?孩子說:“我朋友有了自己的船漂洋過海去闖世界了,可我沒有!贝髽湔f:“孩子你拿我的樹干吧,這樣你就可以造一艘巨大的帆船漂洋過海了!焙⒆釉炝朔蝗ゲ换。大樹等啊等,終于有一天孩子回來了,F(xiàn)在孩子白發(fā)蒼蒼,腿也站不起來了。大樹傷心地說:“孩子抱歉,我什么都給不了你!焙⒆与p腿顫抖著說:不,我正是來找你的,希望你能讓我坐在你身上!贝髽湔f:“好!我還可以陪你說說話!”于丹老師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父母都是盡全力帶給孩子一切,就像大樹一樣。
這節(jié)課讓我明白了父母批評我們都是對我的愛,我們一定要回報父母的恩情。大樹就是父母,小孩就是我們,我想起了中國感動十大人物中的田世國,他的母親得了腎病——腎壞死。田世國背著母親偷偷捐了一個腎給母親。所以我們要報答父母不計回報。如果母親年老,我們也要向周恩來總理一樣每天喂母親藥,每天都給母親蓋被子。
觀于丹講座有感13
很早就聽說過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這本書,也一直想買來看看,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想法一直沒有付之行動。這次公司組織大家一起觀看《論語心得》的錄像,我感到非常高興,很感謝公司實現(xiàn)了我這個沒有付之行動的想法。通過觀看錄像,我感覺論語中的很多觀點,不僅適用于孔子生活的年代,也適用于幾千年后的現(xiàn)代。
得失觀。
一個人的一生中難免有些缺憾,這不是我們能夠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是對待他們的心態(tài)。糾纏于缺憾中的人將失去更多的.東西。只有正確的對待這些缺憾才能有所得。
一個人總是后悔昨天的事,殊不知明天又要后悔今天的事。
交友觀。
親情、友情、愛情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親情帶給我們溫暖,友情帶給我們快樂,愛情帶給我們幸福。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充滿快樂,所以每一個人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中有很多朋友。但是有的人卻總是抱怨這個朋友欺騙了自己,那個朋友傷害了自己,豈不知你是否也傷害了他們。
一個人總是想交一些出色的朋友,卻不知自己是否出色。
唯物觀。
社會存在著精神文明和物質(zhì)文明,他們就如同硬件和軟件一樣有形和無形。現(xiàn)今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物質(zhì)上的提高,卻不靜下心來想一想為什么追求這些物質(zhì)上的東西。我想每一個人追求物質(zhì)上的提高,都是為了心靈上的那種優(yōu)越感。反過來說難道優(yōu)越感一定要建立在物質(zhì)上嗎?
每個人都在追求物質(zhì)上的提高,卻忘了追求物質(zhì)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什么。
也許不是生活出了問題,而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
觀于丹講座有感14
感激在我們大家中間,是陽光,是雨露,是頭頂永遠晶瑩閃爍的星辰,也是我們首先要教會自己孩子的一種生活習慣。應(yīng)當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需要得到精神和物質(zhì)的回報的。一旦孩子懂得回報了,父母的愛才有積極的意義。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呢?首先,將感恩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滲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huán)境里,真心感受,再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內(nèi)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
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種節(jié)日作為教育的載體。如:春節(jié)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并表示感謝,不管價錢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教師節(jié),讓孩子親手制作賀卡送給老師,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愿;父親節(jié)和母親節(jié),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再次,組織相關(guān)活動,讓孩子在對比中感知幸福,學會感恩。可以帶小孩到孤兒院或傷殘醫(yī)院參觀,可以鼓勵、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qū)的孩子結(jié)對交友等,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過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fā)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
最后,作為“為人師表”的教師,要做好表率。在學校中、在學生日常交往中,得到學生的幫助,老師始終要對學生的付出表示感謝,讓孩子在洋溢著濃濃的感激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觀于丹講座有感15
老師常講:“百善孝為先!蔽铱偸且恢虢獾,直到星期六早上看了于丹老師“感恩教育”的講座,我才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講座一開始,于丹老師的故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有個小男孩坐在樹下哭,大樹問他:“你為什么哭?”小男孩說:“我要上學,可是沒錢交學費。”“孩子,把我的果子摘下來,拿去城里賣,你就能讀書了!庇谑,男孩就把果子賣了,讀了書。大樹很快樂。時光流逝,男孩漸漸長大,當他有了煩惱,大樹總是默默地幫助他:用樹枝給他蓋房子,用樹干給他做船,用樹根讓他歇歇腳。
于丹老師又說:“這個故事聽起來好像很殘酷,但兒女的'一生,不就是從父母身上獲得了那么多的東西嗎?父母付出的是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愛!笨吹竭@里,我不禁想起了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工作,回家還要馬不停蹄地做家務(wù)。我們每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挑三揀四的,從不為父母想一想,真不應(yīng)該!故事聽完了,我的心里堵得慌,偷偷看看媽媽,也若有所思的。我暗暗下了決心,一定好好改改。
星期天,媽媽聽說曾外婆回外婆家了,就帶我去看望她。一進門,我就大聲說:“阿婆,我來看你了!”阿婆拉住我,把我從頭到腳摸了一遍:“長高了,長高了!”要是平時,我早跑開了,可今天我卻不跑了,我知道阿婆的眼睛看不見。吃飯時,我一個勁地給阿婆夾菜,還把自己最喜歡的蛋糕送給她當點心。阿婆直夸我長大了,我高興得如脅下生翅。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好像一下子懂事了,我懂得了要孝敬父母、珍惜父母的愛,用愛去回報愛。
【觀于丹講座有感】相關(guān)文章:
于丹講座觀后感04-24
《于丹講座》觀后感11-27
看于丹講座觀后感08-02
于丹論語講座觀后感10-29
于丹講座觀后感優(yōu)秀10-30
于丹講座觀后感(15篇)12-03
于丹講座觀后感(12篇)12-19
于丹講座觀后感(精選20篇)07-11
于丹講座觀后感(14篇)02-09
于丹講座觀后感11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