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6集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經(jīng)過一年的拍攝制作,于1月14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首播。這部以冬奧為題材的紀錄片講述了不同職業(yè)、不同年齡的普通人從2021年奧運會到2022年冬奧會精彩的“雙奧”故事。
《從北京到北京》的總導演任崇蓉在接受采訪時說,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選取了眾多普通人進行跟蹤拍攝。他們仿佛縷縷微光,匯聚在一起照亮了這座城市,也照亮了這場盛會的每一個角落,推動著全球首座“雙奧之城”北京溫暖前行。他們的故事有的充滿感動,有的充滿挑戰(zhàn),有的卻只是平凡。然而歷經(jīng)雙奧傳承,他們一直都在用真誠托起奧運夢想,守護著奧林匹克的精神財富。
紀錄片中的李久林是“鳥巢”的建筑總工程師,也是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總工程師;李楠是北京冬奧會首位報名成功的殘疾人志愿者,高位截癱的她雖然出門離不開輪椅,但為奧運志愿服務的熱情卻很高;音樂人常石磊在2021年北京奧運會時曾參與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北京申辦冬奧成功后,他又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燃燒的雪花》《一起向未來》《我們北京見》等多首冬奧主題歌曲,他的奧林匹克音樂之旅仍在繼續(xù)。紀錄片還拍攝了由北京各大醫(yī)院骨干醫(yī)生組成的冬奧歷史上第一支中國“滑雪醫(yī)生戰(zhàn)隊”;記錄了北京延慶山區(qū)的珍珠泉中心小學是如何借助冬天村邊封凍的天然河流開展冰雪運動的;講述了北京市海淀區(qū)羊坊店中心小學體育老師、模擬奧運會的倡導者周晨光為什么能堅持傳播奧運文化20年;成立十年、平均年齡60歲的石榴花輪滑隊又是如何憑借高難度的花樣動作成為冬奧社區(qū)的一道風景線的……這一個個平凡的身影,書寫下一個又一個精彩的奧運故事。
【紀錄片《從北京到北京》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鄭州到北京游玩攻略04-25
到北京吃的美食攻略06-02
怎么到北京王府井03-31
北京頤和園到圓明園怎么走06-03
故宮到北京南站怎么走07-25
北京故宮到頤和園怎么走06-03
北京到十渡旅游攻略06-04
北京到麗江自助游攻略05-07
從北京西站北廣場到北京站怎么走04-30
到北京旅游必去的景點是什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