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優(yōu)選)
當(dāng)觀看完一部作品后,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那么我們?nèi)绾稳懹^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后感1
總的來說
我對該電影的評價是很好的
1.科幻感和感情牌
據(jù)說做特效是一件很費錢的事情,美國的科幻大片都是斥巨資做特效拍出來的。就這部電影而言,廣闊的場景,炫酷的鏡頭,視覺的沖擊都有達到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的水準(zhǔn)。
在情感線上,這部電影也難免落入俗套。個人情感的一時沖動,為了社會大義的奮不顧身,最后時刻對家的'眷戀,一切的情感,在這部電影中表現(xiàn)的矯情而真實。
美中不足的是每次情感牌都打的十分尷尬,溫情的臺詞在冰天雪地的危急存亡之中出現(xiàn)的非常突兀。盡管如此,這并不是否定這部電影的理由。在這部電影中,我覺得劇情線一路以來鋪墊的非常好,與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感情線的鋪墊,電影時長對于電影內(nèi)容展現(xiàn)的局限性在此表現(xiàn)的較為明顯,這部電影中事件與情感二者之間相對而言比較獨立,因此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有些為難,這需要更加精煉的編劇技巧以及表現(xiàn)手法。
2.演員
我對于這種沒有選用當(dāng)紅鮮肉為主演的電影好感倍增。這樣可以讓我將更多的關(guān)注放在劇情走向上。
3.臺詞
對于關(guān)注文字的我來說,這部電影的臺詞不是很好。并沒有太多文字的優(yōu)美感和豐富的表達性。當(dāng)然這也不算太大的缺點,劉慈欣是一位我很佩服的作家,我也曾看過他的小說《三體》,不管是《三體》還是《流浪地球》,劇情結(jié)構(gòu)和豐富的想象都是十分令人佩服的杰作,對于電影,重點當(dāng)然還是在劇情上,臺詞只是綠葉而已。
4.中國科幻
曾經(jīng)不少人說在中國因為諸多限制,做不出來足以媲美西方的科幻電影,由此,這部堪稱中國第一部優(yōu)秀科幻影片在世界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當(dāng)某一名詞前面冠以中國兩個字為限定詞的時候,名字叫愛國情懷的小鹿開始亂撞,有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
在這部電影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父子之情,團隊協(xié)作等成分都是西方影視劇極少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可以說這是具有我們自己的文化特色的影片。我們自己拍出來的電影,能夠更加的適合中國的市場和中國的觀眾。
總結(jié)語
看電影的時候,一邊為電影的劇情和場景所驚嘆,一邊為我們自己做出如此優(yōu)秀的電影而欣喜,期待我們自己可以做出更加多優(yōu)秀的作品。
流浪地球觀后感2
20xx年2月8日,我和父母一起觀看了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拍攝成的電影《流浪地球》。
電影中,因為太陽的急速老化,嚴(yán)重威脅人類的安全,世界各國組成了聯(lián)合政府,啟動了流浪地球”計劃。
影片一開始,是計劃啟動前的地球,(這里所謂計劃啟動前”是指行星發(fā)動機啟動前)地面上還像天堂般美好,但計劃啟動后(行星發(fā)動機分為兩種,一種是位于地球赤道上的自轉(zhuǎn)發(fā)動機”,另一種是推進發(fā)動機”),嚴(yán)寒籠罩地球,人類都生活在發(fā)動機下距地面5500米的地下城中,在經(jīng)過木星時,由于引力激增,導(dǎo)致發(fā)動機出現(xiàn)故障,地球失去了機動能力,逐漸向木星靠近,政府組織了救援隊,全球展開飽和式救援,不惜一切代價,重啟行星發(fā)動機”電影中出現(xiàn)了紅色貨箱的大型運載車,車上是代號火石”的行星發(fā)動機啟動裝置,但還是有地下城被熔巖毀滅,我記得最深的就是杭州一號”地下城,它最先被巖漿燒熔,行星發(fā)動機也毀了。
后來,有人利用電腦程序控制轉(zhuǎn)向發(fā)動機所有的噴射力都轉(zhuǎn)移到一個噴口上(發(fā)動機噴口共有7個),想用發(fā)動機火焰點燃木星,引發(fā)速度超過1000馬赫(1000倍音速)的巨大沖擊波推開地球,但撞針推不動,一個名叫韓朵朵的少女進行了全球廣播,她說的話使原本心灰意冷的人們重新燃起了希望,火焰距離木星大氣還有5000公里,這時,原本在距離地球十萬公里處伴飛的領(lǐng)航者”號空間站在分離了休眠模塊后,由劉培強中校(吳京飾演)駕駛著,朝木星撞了上去,爆炸點燃木星,推開了地球,人類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時,地面上僅存的建筑和冰川給了我強大的壓迫感,行星發(fā)動機使我感受到了人類的偉大。當(dāng)?shù)厍蚩拷拘,即將撞上去時,我不禁冷汗直流:難道繁衍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文明就這樣毀滅了嗎?”后來,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撞針時,我心中和電影里的.人們一樣,燃燒著強烈的希望之火。劉培強犧牲自己,保全同伴后操縱空間站朝著木星撞了上去,我看著這一場面,心中有一種莊嚴(yán)的感覺,畢竟他是為了人類的生存,我不禁想向他致敬。
地球被推開,計劃重新回到正軌,我長舒一口氣,有種置死地而后生的舒暢。
這部影片證明,人類只要團結(jié)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沒有什么事是完成不了的。在這里,我勸人們放下自私的心理,一起維護世界的和平。既為人類,也為自己。杭州江南實驗學(xué)校613班邵煒康指導(dǎo)老師陳小民
流浪地球觀后感3
周末去看了一部”特火”的電影《流浪地球》。
從電影院出來非常感慨,之前看《流浪地球》的預(yù)告,以為是個“太空戰(zhàn)狼”,想不到超出預(yù)期。影片中的特效很美,場景的大片設(shè)計感很強。但最最令人欣喜的是:我們終于有自己科幻電影的大制作了!
電影是以“帶著地球逃跑”這樣一個設(shè)定展開,想象力腦洞大開。因為太陽即將急速膨脹,吞噬地球,人類要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渺小的人類在地球上建立無數(shù)個巨大發(fā)動機,要推動地球流浪到4.3億光年距離外的星系,建立新的家園。
作為一個文科生,對”流浪計劃”中的大數(shù)字,例如4.3億光年,2500年的時間,100代人的努力,150億噸的推力,地球上35億的'人口等等充滿了絕望感。同時“流浪計劃”剛開始就要殺死一半的地球人,那地球人要如何選擇取舍?之后的社會會沉浸在什么狀態(tài)?這些問題又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上(dǎo)演注重獵奇和救援,把這一咕嚕給掐了,呵呵。
伴隨著絕望,影片依然呈現(xiàn)了充滿希望的一面:故事的主線是劉培強和兒子劉啟的感情矛盾,但他們在絕境中彼此關(guān)愛;指揮官王磊看似冷酷無情,但在整個救援當(dāng)中,緊緊守護著團隊的每一個人;在地木即將相撞的時刻,仍有地球人聽見了朵朵的召喚,調(diào)轉(zhuǎn)逃離的車頭為生存做最后的一搏。沒有地球,家就無從附著,大難臨頭人類彼此的團結(jié),就是彼此的守候。如此行動皆因守護人類共同的家園!
當(dāng)影片中地球流浪太空期間破敗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各種地標(biāo)建筑出現(xiàn)在眼前的時候,對家園的依賴和渴望令我深深感懷。
影片較弱的地方是敘事。個人覺得劉培強在后半部分的戲里略顯單薄,與兒子劉啟的矛盾缺乏鋪墊,導(dǎo)致結(jié)尾的感情戲有點不夠給力。還有就是最后”宇宙星球分析員”出場突兀,導(dǎo)致最后一些橋段讓人有些分不清是誰。
記得曾經(jīng)看過一部寫末日科幻的電影《諾亞方舟》,在人類逃難,方舟艙門關(guān)閉的最后時刻,父親有票卻沒有時間進入方舟,他竭盡全力把兒子拋進船艙,自己卻掉進滔滔大海,因為細節(jié)鋪墊豐滿,場面感人肺腑,動人心魄。而《流浪地球》里恰恰缺少這樣細膩的感情烘托,即使父親劉培強駕飛船引爆木星,也沒有留下這種驚心動魄的感受,覺得有些遺憾。
盡管如此,《流浪地球》畢竟是國產(chǎn)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它告訴我們:“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的東西”,無論最終人類歷史導(dǎo)向何處,我們選擇在絕望中抱團,在希望中勇敢。
流浪地球觀后感4
好萊塢的美漫式英雄片看多了,流浪地球比起來更像在看一部國產(chǎn)漫畫,有日漫的熱血,卻不像日漫把全世界只交給一個少年。
屈楚蕭演的中二少年跟老爸不和,卻是一個實實在在愛護妹妹的哥哥,在關(guān)鍵時刻還能用智慧和勇氣化險為夷轉(zhuǎn)危為安,這樣的少年男主不太成熟、不能鎮(zhèn)定、做事無法深思熟慮,甚至有時候逞強失敗都會表現(xiàn)出一點點怯和尬。但這個角色有小機靈也愛逞強,能發(fā)現(xiàn)并承認(rèn)自己的渺小,內(nèi)心深處有對父親的愛,關(guān)鍵時刻還能守住最后一絲理智并有相匹配的行動力,不是蠻干、不是莽闖,而是一直在成長、一直在改變。
好多人說片子不合邏輯,偏偏在細節(jié)里我覺得特別合邏輯。沒有一個人是莫名其妙的強大或者莫名其妙的脆弱,沒有別人的幫助,誰也不能以一己之力改變一切。有時不計生命代價去救一個人甚至可能只是出于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人死的本能反應(yīng)。每一個人都不是在等死,愿意努力哪怕只有一絲絲希望也要全力以赴,最差還能多差,0、01的希望也要守住。不去試試難道跟好萊塢電影一樣除了等超級英雄就是嗷嗷叫喚,全人類都在努力自救,這很中國。
歷史,從來都不是幾個人的單打獨斗,而是無數(shù)個偶然匯聚而成的某個必然。這里有說漢語、英語、俄語、日語、韓語、法語等所有國家語言的英雄。榮譽并不專屬于中國人,榮譽屬于全人類。這便是《流浪地球》的大氣。影片的演繹方式、視效呈現(xiàn)以及敘事套路,都有著好萊塢電影的痕跡,可對家的牽掛、對故土的眷戀,卻是中國科幻獨有的特征。帶著整顆地球逃跑的流浪地球計劃可以輕易放棄,讓領(lǐng)航空間站攜帶人類文明逃離的火種計劃說不定才是真正目的`,可影片里劉家人不同意,我們連小破球都不舍得拋棄掉,更何況是千千萬萬的家人呢?這種理念差異,讓《流浪地球》有了自己的精神語言。
我國的科幻電影,未來的最大意義就在于它拓展我們的眼界,它讓我們的生活從國人這一畝三分地里走出來,讓我們看得更遠,讓我們在沒有經(jīng)歷過的時間、沒有經(jīng)歷過的空間,去拓展我們的人生體驗。這就是我國科幻電影的新紀(jì)元。
流浪地球觀后感5
寒假進入倒計時模式,我的作業(yè)還沒完成,媽媽已經(jīng)開啟了河?xùn)|獅吼”模式,而爸爸卻竟然決定要帶我去看一場電影。什么?我簡直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是破天荒了。
走進影院,映入眼簾的到處是風(fēng)靡一時的電影《流浪地球》的宣傳海報,連售票處都排起了長龍,這是火到要沖吉尼斯記錄嗎?
電影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地球脫離軌道將要被木星俘獲撞擊的危難時刻,人類利用高科技手段帶著地球一起逃離木星,尋找太空新家園的故事。
整部電影氣勢宏大,場面壯觀,情節(jié)緊張,意義深遠,看完以后讓人蕩氣回腸,感慨萬分。我為人類發(fā)展強大的科技感到震驚,未來高科技的運用讓我瞠目結(jié)舌。人類建造的地下城市竟然有15千米那么深,相當(dāng)于地球向下1。5倍的飛機飛行高度;一萬多座行星發(fā)動機,每個有十幾個火山那么大,簡直可以秒殺珠穆朗瑪峰;坦克狀的救援車,方向盤是一個又大又圓的指南球體人類的科技進步可謂斗轉(zhuǎn)星移,真不愧是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但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最讓我感動的,是人類在巨大災(zāi)難面前那種團結(jié)作文奮進、永不放棄的精神。面對地球家園的空前危機,人們沒有選擇逃離地球,而是團結(jié)起來帶著地球風(fēng)雨同舟一起跑。救援車即將掉下萬丈深淵,為了保存寶貴的燃料火石”,人們保住了貨車犧牲了自己。在瀕臨絕望之際,多國救援部隊都選擇了放棄,做好了與地球同歸于盡的打算,但以劉啟為代表的團隊,堅持不放棄最后的`希望,他們在最快時間內(nèi)設(shè)計出了運用行星發(fā)動機的火焰點燃木星、再利用木星燃燒反推力推動地球逃離的方案,并由中學(xué)生多多通過宇宙廣播向全體救援隊發(fā)出呼吁,人們的希望被再次點燃并空前團結(jié)起來,克服千險萬難奮力做最后的拼搏,卻因為5000千米的差距而功虧一簣。在地球生死存亡的最危機關(guān)頭,我們的英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中校孤擲一注,大義凜然地駕駛宇宙空間站攜帶30萬噸燃料沖向木星,壯烈地犧牲了自己,成功地保住了地球
絕望之際,我們選擇希望!影片在警示人類要善待地球的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一種偉大的永不放棄的拼搏精神。相信在遙遠的將來,太陽一定會毀滅,那時人們也一定會設(shè)計出更好的逃生方案,讓人類文明在宇宙永存!
流浪地球觀后感6
在人的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中,《流浪地球》爆了。很不幸,我目前還沒有看到這部電影,但我有幸拜讀了小說原著。雖然人物塑造上大相徑庭,但其跌宕起伏的劇情及其深刻的主題,仍觸動了我的內(nèi)心。
小說中對于“我”的爸爸的描寫篇幅很少,卻把人物塑造得很形象生動。
當(dāng)看到爸爸對媽媽說,他愛上了我的老師,并打算離開“我們”時,讓人感覺他很渣。但媽媽卻一點也不在乎。當(dāng)人的生命都很難保證時,當(dāng)逃亡的欲望壓倒一切時,原有情感真的會消失,但,這就是真正的人性,人性中總是充滿自私、貪婪與欲望。當(dāng)求生的欲望極其強烈時,情感就像賭徒在盯著收盤的間隙抓住幾秒鐘喝上口的水一樣吧。
這就是真正的人性,卑微而又自私。
當(dāng)看到父親在行動中犧牲時,我的心又仿佛被重重揪了一下。父親誠然有著人性所固有的自私,卻也不乏大愛。父親雖然心懷小家,但他卻也心懷“大家”。他為了人類的事業(yè)而犧牲了。他的死不僅是沒有痛苦的,還是光榮的。正如小說中所說:“人類將自豪地死,因為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边@就是人性,人性的純真與偉大,堅守與忠誠。
這就是真正的人性,偉大而無私。
而小說的高潮部分,不禁讓我扼腕長嘆——當(dāng)發(fā)生叛亂時,地球派的五千人自守時,我不禁熱淚盈眶。他們本可以戰(zhàn)斗到最后,但他們選擇投降,因為他們怕戰(zhàn)斗傷害他們的家園,他們可愛的地球。
但他們卻從未放棄自己的信念,直到犧牲,因為他們堅信“如果人類得以延續(xù)萬代,以后所有的人將在我們的墓前灑下自己的眼淚,這顆叫地球的行星,就是我們永恒的`紀(jì)念碑!”
但諷刺的是,當(dāng)他們死亡的那刻,太陽氦閃爆發(fā)了!鞍渡系氖畮兹f人呆住了,似乎同海面上那些人一樣,凍成了一片僵硬的巖石!倍昂C嫔献詈蟮牡厍蚺扇苑(wěn)穩(wěn)地站著,仿佛五千多尊雕像……”
這就是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性。在這個世界上,有亮必有暗,有黑必有白,有善必有惡,有偉大必有卑微,有自私必有無私,而《流浪的地球》恰若一面鏡子,折射出了人性的樣子——光明與黑暗共存。
流浪地球觀后感7
20xx年初,順利面世的電影《流浪地球》,是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人劉欣慈——眾科幻小說里,第一部真正變成影片的作品!读骼说厍颉吩陔娪霸喝缁鹑巛钡厣嫌,我個人認(rèn)為:影片無論從對細節(jié)的處理,還是對作品的刻畫,不愧為媒體所言,《流浪地球》堪稱國產(chǎn)科幻片中里程碑式的一部精美影片。
故事設(shè)定的背景是在未來,由于太陽急速衰老膨脹,沒有了太陽,地球?qū)⒃庥鰷珥斨疄?zāi),人類為了生存下來,開始了一個長達2500年的行星移民計劃,稱為“流浪地球”計劃。地面上將不再有人居住,僅剩余的人口都在人工建造的.地下城生活,靠著科技投影出的假象,藍天白云、青青草地,迷惑人們的視覺,可在這背后,覆蓋的是一塊塊腐朽的鋼鐵組成的廢墟,死一般的沉寂包裹著,僅能夠聽到的,也只是生靈的哀嘆。
影片一開始,沒有急于進入劇情的主線本身,而是耐心交代了兩對父子之間的情感關(guān)系。年幼的劉啟坐在父親劉培強的腿上,倚靠著他看天文鏡里宇宙里的木星;韓子昂坐在旁邊,看著兒孫倆,臉上也掛滿了笑容。劉培強將通行證交于韓子昂,也把劉啟托付給他,這樣,他們就可以免受殘酷的抽簽,順利進入地下城安全生活,自己到空間站去工作。
劉啟與韓朵朵好奇來到地面上,陰差陽錯的和韓子昂以及一些人員成為了救援隊,隨著故事的推進,我們可以得知,劉啟的家庭始終處于殘缺狀態(tài),對父親的感情是悔,是恨。他反抗父親的指令,心中與父親敵對的心理屹立不動,但這只是大多數(shù)的時候,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劉啟心中的感情得到解放,他理解了父親的選擇,第一次走進他的內(nèi)心,第一次與父親感同身受,完成了一個男孩到一個男人的心理蛻變。
生命的犧牲,在影片里最是尋常。但這些在與命運搏斗的人物也沒有時間為犧牲的人哀傷,只能為了大眾的利益繼續(xù)前行,劉啟如此,韓朵朵如此,那些救援的人也如此,他們要忍受親人的離別,犧牲自由的時間,背負沉重的使命前行。
“希望,是這個年代里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闭沁@份希望,令苦難中的人們重獲新生,令彼此分離的人能夠緊緊相擁,也讓人們明白生命的珍貴,讓地球抓住求命稻草,得到新的生命。
流浪地球觀后感8
“無論黑夜如何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題記
說起科幻片,無論想到哪個國家的都不會想到大陸的科幻題材電影。可這一次,看到一部科幻片竟然好評如潮,這不由得讓我感到好奇,究竟是怎樣的影片可以讓口味刁鉆的觀眾贊不絕口。
本片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并且威脅著地球的存在,于是人類體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jié),在地球設(shè)立了上百萬的地球發(fā)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的故事。主人公少年劉啟與自己姥爺和妹妹走出地下城,陰差陽錯背負上了拯救地球的使命。最后遠在太空的父親犧牲自己,改變了地球與土星相撞的事實。
豐滿的背景,逼真的特效深深吸引了我。其中,當(dāng)?shù)厍蛉艘呀?jīng)被放棄時,劉啟等人依舊沒有放棄拯救地球。在聯(lián)合國的呼吁下,本已經(jīng)放棄生命的救援隊們再次加入了拯救地球的隊伍。當(dāng)無數(shù)個不同國籍不同性別的陌生人一起推動發(fā)動機“撞針”時,這個鏡頭傳達出的是團結(jié)的力量,是在危難面前仍舊燃燒的希望。
世界集資建造超級發(fā)動機,全世界三百名宇航員飛向太空,世界不同的救援隊為發(fā)動機運輸燃料,在最后一刻擰成一股繩的人類……
正如其中所說,希望的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鉆石。希望便是燃料,它推動這人們前進,也在故事中推動著地球脫離苦海。在如此惡劣悲慘的世界中,希望與盼望是在地下城居民們唯一的念想。
劉啟的爺爺曾說過:“在我們那個時代,還沒有人在意過太陽,所有人都在在意一種叫錢的東西。”想想看現(xiàn)實中的我們不也是如此嗎,追逐個人的`利益,甚至傷害他人。自私自利,把個人的收益永遠放置第一位。而當(dāng)有一天困難真正降臨時人類才想到了丟失已久的堅毅與團結(jié)。那時人們的腦中只有拼命活著,一切仿佛都變?yōu)樯硗庵。所有角色一邊拯救這冰冷的世界,一邊在盼望著回家,盼望著春天,盼望著陽光。人類渺小富有豐富的情感而又偉大,絕望與希望在內(nèi)心交織,也許只需要一絲花光便可以點燃人類在絕境中的堅強與堅毅。也許是劉啟等人心中有著信念,有著重要的東西,才使得他們從始至終不輕言放棄,也是這堅持不懈的火焰點燃了人類心中的希望。
活著便有可能,團結(jié)便有力量。
流浪地球觀后感9
作為中國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自有它的亮點與價值。不論是精心設(shè)計的情節(jié),華麗的特效,還是那磅礴、令人震撼的場面,這些都是它火爆全國的重要原因。然而,引起我深刻反省的還是莫斯的一句經(jīng)典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在本片中,當(dāng)?shù)弥厍驅(qū)⒂诓痪米矒裟拘呛,?lián)合政府很理智地選擇了放棄地球,執(zhí)行“火種”計劃。但是,地球上的人們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他們只要看到一絲生的希望,就會傾盡全力拯救地球,哪怕自己的茍延殘喘僅僅是徒勞的。全球救援隊盡力修復(fù)發(fā)動機,發(fā)現(xiàn)只是杯水車薪后,又有人想出了點燃木星推離地球的想法,最終離成功仍差一步,近在咫尺卻顯得遙不可及。最后時刻,主角劉培強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大膽地選擇了電腦認(rèn)為成功幾率為零的計劃,將空間站撞向木星,引發(fā)爆炸,使地球暫時化險為夷。
劉培強選擇了更大的希望,而電腦始終立足現(xiàn)實,他們之間的斗爭,不僅僅是人機之間的較量,更是感情與理智的抗衡。選擇前者,種子沒了,但地球可能得以存活;選擇后者,地球沒了,留下的只有種子。正因為人類是有感情的動物,面對災(zāi)難,他們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沒有什么是不可以失去的了,只有希望才是唯一的追求。因而他們才會下更大的賭注,來渴求更大的'希望,讓地球活下來。而人工智能即使再發(fā)達,也不會具備人類特有的豐富情感,只有冰冷的直覺。它們從不考慮人類情感,而只會依據(jù)事實,理智地做出選擇。
人類是道德的,卻生存在零道德的宇宙空間中,這也許是人類在漫長而闊遠的時空中存在的最終意義。不管最終結(jié)果如何,他們都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而這便是他們生生不息、不斷進步的最強動力。
中華文化雖然歷經(jīng)滄桑而能薪火相傳、一脈相承;中華民族雖飽受苦難卻能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就是因為我們的祖先,從未在艱難險阻面前退縮過、屈服過,總是百折不撓,知難而進。更重要的是,他們矢志不渝,從未失去過自己崇高的理想與希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而不懈奮斗。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人類的感情,終究可以戰(zhàn)勝理智,使我們永遠懷有希望,以自信、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自我與世界。
身為中學(xué)生的我們,也應(yīng)當(dāng)有一顆拼搏進取、奮發(fā)有為的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青春與熱血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使我們的人生之旅更充實。
流浪地球觀后感10
在20xx年初,我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這部著名的科幻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我心想這一定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開始,吳京飾演的劉培強就給自己的兒子戶口講述有關(guān)木星的知識,也借此說明了當(dāng)時太陽系的狀況和其他背景。我認(rèn)為這樣拍不僅給后文埋下了伏筆還給當(dāng)時的背景作了介紹,十分巧妙。這種方法應(yīng)該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對白從而達到旁白的效果。
中間這部分,在戶口的姥爺死了這時,CN1711-11救援隊的一名隊員為了救戶口的姥爺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姥爺?shù)纳蚁脒@一定說明了整個救援隊并非只在乎“火種”的'安全,雖說戶口不知道,但這已經(jīng)讓觀眾明白了。
在最后,戶口把點燃木星的計劃告訴了他的爸爸劉培強,帶著一隊人開始救援行動,卻發(fā)現(xiàn)推進器的“波”無法觸及木星,劉培強就操控飛船去“撞”木星。這種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愛以及軍人的品質(zhì)。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認(rèn)為意味深長。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過一劫。二是與小說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應(yīng)“太陽死了!”一個是九死一生的激動,一個是無力回天的無奈。
整個影片中,最終讓韓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戶口的不屈,劉培強的無私和奉獻,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400字 今天老爸帶我去電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已不適合人類生存,為了尋找新的家園,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萬座行星發(fā)動機。這個舉動,被稱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段是:國際空間站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為了讓地球能夠成功脫離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駕駛國際空間站,使空間站中的30萬噸燃料引爆木星。劉培強常常對自己的兒子劉啟說過一句話:“當(dāng)你想你爸爸的時候,便遙望木星,倒數(shù)三秒就能看見我。我就在那兒!笨僧(dāng)劉啟長大后知道了父親是在騙他,并對父親的離開不理解,甚至記恨父親。
劉培強的離開是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為了地球文明的延續(xù)而不惜犧牲自己。在劉啟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親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親要離開他,別人卻享受著父親最終成功的果實。我覺得,人要有正義感。當(dāng)全世界的人都覺得地球?qū)䴕纾祟愒贌o挽回的機會時,必須要有人站出來,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犧牲家庭,他具有顧大局,舍小家的精神。這才算是一個有著正義感的英雄。
流浪地球觀后感11
前幾天上課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有空了去看一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據(jù)說很好看,是中國的第一部科幻影片,所以我和媽媽也去看了這部電影。
電影開場一位爺爺坐在板凳上,爸爸抱著兒子,爸爸說:“你看見天上的那顆星星了嗎?”望著天文望遠鏡的兒子點點頭,“那個就是木星,當(dāng)你可以用眼睛看到木星了,我就回來了!卑职纸又f。后來兒子睡覺了,爸爸給了爺爺(是小男孩的外公)一樣?xùn)|西,告訴爺爺只有他去空間站,爺孫倆才能得到地下城的通行證,才能夠活下來?吹竭@里我嚇了一跳,難道他們會死嗎?這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發(fā)生在20xx年,當(dāng)太陽因質(zhì)量減小體積變得越來越大時,地球離太陽越來越近面臨被吞沒,人類為了自救開啟了“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fā)動機,但是地球離太陽越遠地表溫度越低,不適合人類生存,幸虧外公和小男孩有地下城的居住證,才不至于被凍死。在地下城住了十七年后,小男孩兒劉啟已長大成人,因為一直生活在地下,對地面難免會有些好奇,所以他帶著妹妹韓朵朵偷偷跑到了地面(他們姓不一樣是因為韓朵朵是爺爺撿來的'小孩兒,用的是他女兒的名字),當(dāng)他們來到了地面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的冰川世界和不顧個人安危運送發(fā)動機燃料的戰(zhàn)士,他們跟隨這些戰(zhàn)士一起拯救地球,在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后,地球終于被拯救了,但這只是第一步,還要再經(jīng)歷2500年的時間才能夠真正的固定地球的位置,結(jié)束這一次的“流浪地球”計劃。在拯救的過程中,有無數(shù)的人犧牲了,劉啟的外公死了,爸爸也死了,劉啟雖然看見了木星,但是卻再也看不到爸爸了,他理解了爸爸棄他十七年的行為。我坐在第一排,很多場景太逼真,流血犧牲的鏡頭我都沒敢看。幸虧電影里的事情離我們還很遙遠,據(jù)說還有幾十億年,到那時也許人類的科技水平發(fā)展的很高了,完全可以輕松解決這些問題。
看完電影我才知道,原來這是中國人寫的小說改編出來的電影,也是我們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第一部就如此精彩、如此驚心動魄,讓我十分期待續(xù)集的上映。
流浪地球觀后感12
《流浪地球》是一部有一點科幻感覺的國產(chǎn)大片。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的體積開始慢慢增大,100年后將會吞掉地球,而300年后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fù)存在。所以人類決定離開太陽系到另一個星系找新家園。所以人們在地球上建了上萬個推進器。在途中因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大部分轉(zhuǎn)向推進器都熄滅了,男主劉啟和一些人最后團結(jié)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nèi)艘獔F結(jié)一致。比如電影中的有一個片段,是推發(fā)動機的“撞針”就有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最后才得以成功。人們得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也可以看出人們的團結(jié)。如果他們不團結(jié),就不會做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那么等待他們的就是毀滅。
我們還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時不管干什么事我們都要有信心對自己有希望,這樣才能辦成功,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那是不可能辦成功的。在社會上就有很多沒有希望、沒有信心的人,經(jīng)歷了一些小挫折就會感覺到自己不會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覺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說他就會成功。就比如電影里面,如果男主有辦法也不敢去嘗試,地球終究還是會毀滅。所以我們做事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辦到。要多鼓勵自己。
我們平時要多在一些細節(jié),比如在電影中如果男主在回憶的`時候沒有在意那個細節(jié),他們終究是沒有辦法挽回地球被毀滅的結(jié)局。就比如做數(shù)學(xué)題,如果你讀題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那么這道題你一定會做錯。
我們也要做勇敢、樂于嘗試的人,有時候你遇到困難了,想出了辦法,但是你不勇敢、不樂于嘗試那么這辦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這一盆水的溫度,但是也不樂于嘗試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電影中男主想出了辦法,但是他不敢嘗試、不勇敢那么地球迎來還是毀滅。
我們平時也要孝順父母,現(xiàn)在的社會上都有很多不孝順父母,還問父母要錢的人,畢竟百善孝為先。在電影中男主也是非常愛自己的姥爺?shù),雖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較愛自己的老爺。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團結(jié)、做事情對自己有信心、細心、勇敢、樂于嘗試、孝順父母的人。
流浪地球觀后感13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由郭帆執(zhí)導(dǎo),吳京等主演,這部電影從播出就好評不斷,以及在很多個國家上映,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中國科幻片的崛起,同時劇情也引人入勝,值得大家深思。下面小編帶來的是流浪地球觀后感600字欣賞。
春節(jié)的來臨意味著春天的腳步臨近了,緊接著便是萬物復(fù)蘇,柳綠花紅。在這最是一年好時光中,有人會選擇出門進行一次遠行踏春,有人會選擇在家曬著春日暖陽,也有人會選擇約三兩好友杯酒淺嘗。而我選擇去影院看看新春上映的電影,其中這部《流浪地球》吸引了我的眼球,在我映像里中國電影少有高評分的科幻電影,這讓素來喜歡科幻的我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與家人一同觀看了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改編于劉慈欣同名小說,電影部分取自小說第二部分:逃逸時代,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老化膨脹,地球?qū)惶査虥],這時人類科學(xué)家提出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行星發(fā)動機,產(chǎn)生巨大推力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的`生存行星,而在經(jīng)過木星想利用引力彈弓掙脫太陽系的引力,可是由于行星發(fā)動機故障,導(dǎo)致地球被木星引力捕捉,將會撞擊木星。根據(jù)以往的好萊塢科幻電影,劇情必定是主角團隊歷經(jīng)千辛萬苦拯救了世界,很典型的個人英雄主義,而咱們中國的首部科幻片卻以一個中國風(fēng)格來拍攝的,從頭至尾沒有體現(xiàn)所謂的個人英雄主義,數(shù)以百萬的救援隊前赴后繼,為避免地球撞擊木星做出不懈的努力,影片中的主角之所以是主角,僅僅只是用他們的視角,而他們就是整個歷史進程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在此,我想到我身處的南方大家庭,也擁有著辛勤奮斗的同事們,在最為艱難困苦的時間里咬牙堅持,雖有偶有怨言,但一旦問題來臨總是迎難而上,從不虛與委蛇,在生產(chǎn)一線盡職盡責(zé),如同電影一般,這些平凡之人也是南方前進歷史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為推動南方這個小小星球做出小小的貢獻。
中國式科幻電影中的地球已經(jīng)起航,而南方也將在19年邁向新的征程,讓我們一起參與和見證,伴隨南方一同前行!最后南方安全管理員提醒您:工作千萬道,安全最重要;操作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后感14
昨天,爸爸帶我去看了寒假新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中國科幻片。故事的背景是未來太陽急速膨脹,會吞噬地球,人類被迫在赤道附近裝上推動器,由空間站引導(dǎo),帶著地球離開銀河系,經(jīng)過2500年,去到新家園。但是在中途,由于幾臺推動器沒了燃料,導(dǎo)致7天后地球?qū)⑴c木星發(fā)生撞擊。為了生存,人類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們憑借推動器,點燃了木星,逃離了危難,繼續(xù)征程……
“太宏偉了!”在走出影院時,我不禁感嘆。在過去兩個小時中,我仿佛置身在科幻世界里,親身游歷了一番。浩瀚的宇宙,充滿高科技的空間站,龐大的推射器,一片廢墟的地面……一幕一幕在眼前浮現(xiàn),雜而不亂。雖然整個故事發(fā)生在未來的時光里,但絲毫不影響現(xiàn)在的我們細細品味。
希望是什么?我在電影中找到了答案。電影中,面對著地球、木星相撞這一事實,無數(shù)人絕望了,他們有些低頭不語,有些唉聲嘆氣,還有些哀聲痛哭……可是,他們的行動改變不了任何現(xiàn)狀;有一小部分人還對脫險抱有希望,制定出了點燃木星的計劃,當(dāng)聯(lián)合政府聲明對這個計劃不抱希望時,他們依然希望滿滿;當(dāng)他們的計劃眼見就要失敗時,他們不絕望,仍然耐心堅持,奮斗到底,最終拯救了整個地球。所以,希望是通往成功的一條坎坷的路,也是一條必經(jīng)之路。
人生中,挫折是家常便飯,只要心存希望,便可越過去,并引導(dǎo)你走上一條平坦的大道。但是這還不夠,要想成功,還應(yīng)懂得取舍!叭 焙苋菀,“舍”卻很難。
人人都懂“舍身取義”“舍己為人”,但真正做到的`有幾人?電影中,由于推動器燃料不足,以至于所產(chǎn)生的火力不足以讓木星被點燃,與此同時在空間站里還有30噸燃料,于是劉培強中校不顧生命危險,駕駛空間站撞擊木星,使得木星被點燃,使地球脫離險境,他也因此喪生了。人人都說“舍是為了更好地擁有”,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連舍去一些小利益都十分困難,何況是性命?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xué)會的,因為它不是單單為了自己,更多時候,它是為了顧全大局。做事不能只想自己,要從大局出發(fā),多為他人著想。
這部科幻片的不僅情節(jié)扣人心弦,而且告訴我了許多道理。此次觀影,我受益匪淺。
流浪地球觀后感15
昨天第二次看了《流浪地球》。在影片中總感覺有一種力量震撼了我,是特技效果還是故事劇情節(jié)?都不是。今天想起來,是影片中體現(xiàn)出來的英雄主義力量,這種力量蘊含于中國文化中。
《流浪地球》是一種災(zāi)難類型片,英雄拯救人類的主題。這類片子好萊塢拍了很多。從場面到故事情節(jié)都很完善。在這種題材上同他們競爭,國產(chǎn)電影沒有任何勝算。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是挖掘出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創(chuàng)造了一個集體英雄的故事。最后拯救地球的是一個集體,他們的精神感動了更多的人。尤其是最后眾人推“撞針”的場面,真是讓人人血沸騰。至此這部電影真正利用了中國文化中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電影的精神核心。
好萊塢電影的英雄只有一個人,這是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的表現(xiàn)。東方的文化強調(diào)集體,如何在電影中體現(xiàn)這種文化?這部電影開辟了這種思路,從此中國也可以拍出英雄主義的影片,西方人也要從中國的電影中慢慢接受東方的價值觀。
影片中這一群人完成英雄壯舉的動力同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體現(xiàn)“家”的概念和堅韌的精神上。這是推動人物思想前進的動力。片中的人物除了宇航員劉培強之外,都是小人物。面對危機他們也有退縮和絕望,但是最后在彼此的精神的鼓舞下,一起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他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家”的概念,最初是“小家”,是對于親人的思念。最后演變成要拯救人類的激情。影片對人物心理這種轉(zhuǎn)變處理的非常好。幾次“拯救計劃”的失敗,影片中的人物也絕望過,但是最終明知希望渺茫但是仍然要奮力一搏。這種精神正是中國文化中堅韌的.精神的體現(xiàn),正像“精衛(wèi)填!薄ⅰ坝薰粕健钡墓适乱粯,明知沒有希望,一次次失敗,卻依然堅持著。影片的震撼力正是從這里迸發(fā)出來。
這部電影的意義在于,把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神作為電影的主題思想,并且以此為核心展開電影的內(nèi)容。使得人們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力量。使得電影有了感染力。當(dāng)前的世界國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經(jīng)濟、軍事、政治上的競爭以外。文化這種軟實力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在電影這個領(lǐng)域,我們的市場也長期被美國的電影占據(jù),F(xiàn)在我們終于可以開始逐步奪回這個市場。并且向國外輸出我們的電影同時要宣傳我們的文化了。這是中國崛起的體現(xiàn)。
【流浪地球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流浪地球》讀書筆記03-07
《流浪地球2》觀后心得02-05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9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8
流浪地球觀后感06-20
《流浪地球》觀后感06-17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1-15
流浪地球的觀后感12-06
流浪地球觀后感02-09
《流浪地球》觀后感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