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挑選寶寶的奶瓶
戒奶瓶真的很重要嗎?
許多媽媽都知道斷奶的重要,可是對斷奶瓶的重要性就不那么清楚了。其實,看看長期使用奶瓶對寶寶的危害就一目了然了。
1、易造成“奶瓶性蛀牙”和“奶嘴性牙齒”
“奶瓶性蛀牙”大多發(fā)生在離不開奶瓶,含著奶瓶邊吃邊睡,年齡在18個月以內的嬰幼兒身上。因為奶液和果汁等甜味飲料都是酸性的,會侵蝕牙齒的保護層琺瑯質,使牙齒表面粗糙、空洞化,最終出現蛀牙,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以后牙齒的發(fā)育。
“奶嘴性牙齒”,即通常所說的“暴牙”等。寶寶睡著后,仍然含著奶嘴睡覺,久而久之,造成牙齒和嘴唇變形,形成扒牙、地包天、切牙突出、上唇上翹、下唇懸掛、發(fā)音不準、說話漏風、馬臉等不正常現象。
2、造成營養(yǎng)不良
為了寶寶多進食和大人喂食方便,媽媽便把米粉、奶糊、蛋黃,甚至魚肉等輔食都灌入奶瓶里,把奶瓶當作“喂食器”,讓寶寶吸取。結果,寶寶錯失練習咀嚼的機會,許多固體食物難以攝食,生長發(fā)育所需營養(yǎng)將無法足量供給,導致營養(yǎng)不良。
3、影響寶寶心理健康
有的寶寶上幼兒園了還無法戒掉奶瓶,吃飯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開心地拿勺子吃飯,他只能孤單地吃保育員沖的奶粉、米糊。這樣的“與眾不同”和“另類”,可能會受到同齡伙伴的排斥,讓寶寶產生自卑感,心理上受到傷害。
訓練用飲水杯的最佳時間
寶寶4-6個月,開始添加輔食。與此同時,媽媽開始逐漸減少使用奶瓶喂食的次數,改用碗筷、勺子、杯子等工具喂食,直至徹底扔掉奶瓶,這就是“戒奶瓶”的最佳時間。
Tips:建議媽媽們最好在寶寶6個月大時就開始讓他嘗試用水杯飲水,最晚也要從寶寶1周歲開始,逐漸減少使用奶瓶的次數,讓其慢慢適應沒有奶瓶的生活。
戒奶瓶的4招數
1、不把奶瓶當成“喂食器”給寶寶喂輔食和飲料。盡量嘗試用勺子喂食。
2、寶寶哭鬧時,不要用奶瓶哄他,使他產生依賴感。不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
Tips:選擇寶寶心情愉快的時候使用杯子,渴、餓和累時不適宜。
3、多提供模仿機會,利用寶寶的好奇心使他對杯子產生好感。如給寶寶玩具杯玩,經常讓寶寶看大家愉快地用杯子喝水喝果汁的場景。
Tips:一開始選擇不易破碎,有緊扣的蓋子、小吸嘴、雙把手的水杯,等寶寶適應后再過渡到普通水杯。
4、及早開始培養(yǎng)寶寶用水杯喝水、喝飲料的習慣。吃飯時,給寶寶準備一個專用水杯,他會在模仿大人喝水的同時,逐漸學會使用杯子的技巧。
Tips:很多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都會抗拒奶瓶。其實,寶寶出生后就能用小量杯來喂水,所以,如果寶寶不接受奶瓶,或者對奶瓶失去興趣時,媽媽可以直接改用杯子給寶寶喂水。
如何選擇寶寶的奶瓶
1、確定材質:塑料 or 玻璃
塑料奶瓶質輕、不易碎;玻璃奶瓶能經受反復高溫消毒和微波爐的加熱。
市面上的奶瓶材質,大體上可以分為玻璃類和塑料類。其中,塑料類又包括PC(聚碳酯,也稱聚碳纖維)、PES(聚醚砜樹脂)、PP(聚丙烯)。面對一堆化學名詞,是不是有點暈頭轉向了?看看下面吧,你就能迅速了解各種奶瓶材質的特點,做出比較和選擇。
耐熱性(抗變形程度)
玻璃>塑料(PES=PC>PP) 越耐熱越不容易變形刻度的抗磨損度
玻璃>塑料(PES>PC>PP) 刻度磨損,不好掌握哺乳量易洗度
玻璃≈PES>塑料( PC>PP) 內壁光滑,則容易清洗強度
塑料>玻璃 比重大,不容易攜帶比重
玻璃>塑料 越透明,越容易肉眼看清清潔情況透明度
玻璃=PC>PES>PP
建議寶寶還小的時候可以用玻璃奶瓶,父母在家親自喂養(yǎng)時可用,玻璃奶瓶除了易碎之外,其他品質都優(yōu)于塑料奶瓶。寶寶長大了,當他可以自己拿用奶瓶的時候,就需要塑料奶瓶了。
2、確定容量大小
奶瓶分為120ml、160ml、200ml、240ml四種容量,可根據寶寶一次的食量挑選。
一般說來,未滿1個月的寶寶的哺乳量1次約100~120ml;
滿1個月以上的寶寶的哺乳量1次應為120~200ml;
一天宜控制在800~1000ml左右。也有些寶寶喝的較少。
所以,0~1個月的寶寶需至少120ml容量的奶瓶。有些媽媽出于經濟考慮,直接買240ml的奶瓶使用。但有媽媽反映,如果一開始用大容量的奶瓶,喂奶的時候總是覺得寶寶吃得少,不知不覺就多喂了。而且,一般奶瓶4~6個月就需要淘汰更新。所以,最初選擇120ml的奶瓶比較合適。而60ml的奶瓶體積小,特別容易清洗,很適合給初生嬰兒少量多次喝水。
3、確定奶瓶形狀
圓形:適合0—3個月的寶寶用。這一時期,寶寶吃奶、喝水主要是靠媽媽喂,圓形奶瓶內頸平滑,里面的液體流動順暢。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喝水時最好用小號,儲存母乳可用大號的。用其他方式喂養(yǎng)的寶寶則應用大號喂奶,讓寶寶一次吃飽。
弧形、環(huán)形:4個月以上的寶寶有了強烈的抓握東西的欲望,弧形瓶像一只小啞鈴,環(huán)形瓶是一個長圓的“O”字型,它們都便于寶寶的小手握住,以滿足他們自己吃奶的愿望。
帶柄小奶瓶:一歲左右的寶寶就可以自己抱著奶瓶吃東西了,但又往往抱不穩(wěn),這種類似練習杯的奶瓶就是專為他們準備的,兩個可移動的把柄便于寶寶用小手握住,還可以根據姿勢調整把柄,坐著、躺著都行。
4、確定奶嘴孔型
奶嘴有橡膠和硅膠制的。
橡膠奶嘴富有彈性,質感近似媽媽的乳頭;
硅膠奶嘴沒有橡膠的異味,容易被寶寶接納,而且不易老化,抗熱、抗腐蝕。
寶寶吸奶時間應在10-15分鐘之間,太長或過短都不利于寶寶口腔的正常發(fā)育,細心的媽媽都會發(fā)現,奶瓶上奶嘴的小孔也有好多型號,它們主要是:
圓孔小號(S號):適合于尚不能控制奶量的新生兒用。
圓孔中號(M號):適合于2-3個月、用S號吸奶費時太長的寶寶。用此奶嘴吸奶和吸媽媽乳房所吸出的奶量及所做的吸吮運動的次數非常接近。
圓孔大號(L號):適合于用以上兩種奶嘴喂奶時間太長,但量不足、體重輕的寶寶。
Y字型孔:適合于可以自我控制吸奶量,邊喝邊玩的寶寶使用。
十字型孔:適合于吸飲果汁、米粉或其他粗顆粒飲品,也可以用來吃奶
5、確定購買數量
奶瓶的購買數量,取決于兩點,媽媽的喂養(yǎng)方式和使用奶瓶的方法。不同的喂養(yǎng)方式,對奶瓶有不同的要求。
母乳喂養(yǎng):1-2個250ml和1-2個120ml
媽媽全天在家,只需要準備1-2個250 ml的大奶瓶、1~2個120 ml的飲水、果汁的小奶瓶就可。在媽媽有事外出時,可以將母乳擠在奶瓶中,保證寶寶餓了隨時吃到母乳。
混合喂養(yǎng):4-6個250ml和1-2個120ml
按照寶寶喝牛奶的頓數,計算購買奶瓶的數量。
人工喂養(yǎng):4-6個240ml、1-2個120ml
根據人工喂養(yǎng)嬰兒食奶量的計算方法計算,孩子在0-6個月期間,每天需要喂6次以上。未滿1個月的寶寶一天哺乳6-8次,2-3個月的寶寶則一天6次,往后可減少為5次。每個奶瓶從清洗、消毒到晾干,至少需要3~4小時。
6、看外觀
首先看奶瓶的透明度。好奶瓶的透明度很好,能清晰地看到奶的容量和狀態(tài)。瓶身最好不要有太多的圖案和色彩,盡管商家說明印刷油墨安全無害,但能減少的潛在危害要盡量減少。
其次,好奶瓶硬度高。用手捏一捏就可感覺出。太軟的材質(相比較而言,PP較PC、PES要軟)一遇高溫就會變形。
此外,還要察看奶嘴的基部。寶寶在吸吮的時候,嘴唇會抵住這里。為此,奶瓶這一部位的設計也將直接影響寶寶的接受度。
7、看功能
有特殊需要的寶寶,也有特別為他們準備的功能性奶瓶。
比如,有為特別針對“兔唇”寶寶、早產兒、病兒設計的奶瓶;方便外出使用的拋棄式奶瓶、扁平身奶瓶;
利于寶寶吸食的瓶身呈45度角彎曲的奶瓶等。
玻璃奶瓶好還是塑料奶瓶好
玻璃奶瓶曾經因為易碎,逐漸淡出嬰用品市場。但自從各項檢驗表明塑料奶瓶中含有致癌物質之后,玻璃奶瓶逐漸回到了嬰用品市場。
PC奶瓶,便宜又輕巧,但是耐熱度低,根據國外研究指出,高溫蒸煮下,可能釋出雙酚A,反復使用可能擾亂人體內分泌系統(tǒng),甚至造成男童性別不明。小兒科醫(yī)師建議,可改用玻璃、PES、硅膠材質。
專家表示,塑料奶瓶是否容易在高溫高壓中溶出雙酚A這種致癌化學物質,在尚未看到完整報告前,外界很難評斷。專家也認為,雖有研究顯示塑化奶瓶的風險較高,但確實情況為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專家建議家長,最好還是重拾使用玻璃奶瓶的習慣,因為這種玻璃奶瓶除了容易打破之外,還真找不到其它缺點,最具安全性。以玻璃奶瓶做為新生兒的喂食工具,只要清洗干凈,再予高溫高壓殺菌處理,安全無虞。
【如何挑選寶寶的奶瓶】相關文章:
如何挑選寶寶的背帶04-07
玻璃奶瓶怎么挑選11-02
如何為寶寶挑選餐具06-04
如何給寶寶挑選適合的玩具06-03
如何給寶寶挑選合適鞋子11-19
如何為寶寶挑選夏日涼席06-04
教你如何幫寶寶挑選正確的牙刷06-03
如何正確挑選寶寶沐浴露06-04
如何選購玻璃奶瓶06-03
硅膠奶瓶如何消毒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