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怎么寫
導語:《揚州茶館》是朱自清先生的《說揚州》節(jié)選。朱自清是一位語言大家,他的散文以純真樸實的風格見長,給人疏朗清新的感覺。這篇《揚州茶館》,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后生到揚州茶館品茶吃點心。在不急不慢中,向你娓娓道來飲茶的先后順序、燙干絲的具體步驟、揚州小吃的特色等。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怎么寫
一堂課結束,感覺設計總歸是高于課堂實際的。結合張春蘭老師《送小螞蟻回家》一課中的教學亮點,來談談實踐課中出現(xiàn)的改進與不足之處。
改進之處:
一、不容忽視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在《揚州茶館》的教學中,我通過一字開花“館”引入課文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又使學生對“館”字有了較全的理解與掌握。接著,我并沒有直接入題,而是從揚州的地理風景講起,揚州優(yōu)美的景色伴著江南悠揚而富有特色的琵琶聲,結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的誦讀,情與景的完美交融頓時讓學生領會了揚州的“美”,對于揚州的茶館則增加了向往之情。
二、精心設計過渡語,增加文本的整體性效果。
朱自清的語言質(zhì)樸清純,使讀者猶如真的來到了揚州茶館。“揚州不僅景色優(yōu)美,而且那里的飲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一句自然的過渡即刻將學生帶入了熱鬧的“揚州茶館”。“揚州茶館不僅人多,而且吃的花樣也多”,這樣一來,很順利地使學生急迫地開始了尋找揚州小吃的'花樣。在學生吃了親手制作的燙干絲,聞了其香味之后,引出了作者內(nèi)心的贊美——“燙干絲就是清的好,不妨礙你吃別的。”緊湊的環(huán)節(jié),簡潔的教師語言,使《揚州茶館》的學習附帶著一種獨特文化的熏陶。
“身為揚州人的作者把揚州茶館中最地道、最入微的地方表達得絲絲入扣,從他娓娓道來的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他對故鄉(xiāng)的了解、熱愛和由衷的自豪。揚州人就是這樣生活著,揚州城就是這樣靜靜地在歷史長河中流淌著。”這一段過渡語既是對文章的一個總結,體會到了揚州特殊的飲食文化,更有作者感情的融合。緊接著,“揚州茶館因為有這樣的特色小吃,吸引了許多游客,于是它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由此引入了本課學習的讀寫整合部分——動作描寫。
三、適時的語言訓練點,扎實而有效。
第一處,在導入文章的學習之后,馬上把握住學生此刻揚州茶館特殊飲食文化的感受,讓學生發(fā)揮想象,談談“走進揚州茶館,我看到了__;我聽到了__;我聞到了__。”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將各自的所看所聽所聞清晰而完整地表達。講到那誘人的香味、多樣的小吃、炒白果的聲音之時,一個個都饞涎欲滴,真想立刻跑進揚州茶館。第二處,在學生演示完“燙干絲”的制作過程之后,我借著將美味的燙干絲走進學生之中時,又讓學生發(fā)表內(nèi)心的感受,你聞到了什么?吃著什么味道?你想到了些什么?此時,在學生表達的同時又添入了一些直觀的感受,言語的表述更形象、更生動了。
從虛擬的感受到直觀的真實感受,學生所能表達出來的層次有很大的區(qū)別。此時講來,更是滔滔不絕,讓我不忍心停止他們內(nèi)心情感的抒發(fā),對揚州的喜愛之情由此產(chǎn)生。
四、注意教師語言,提升感情的體會
上課時飽滿的感情使學生以美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教材內(nèi)容用情來激勵學生表達,調(diào)動學生、及時評價。整個過程環(huán)環(huán)相扣,師與生的交流緊密結合,引導學生投入學習之中,認真仔細思考問題,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充分增強,更感到課堂氣氛溫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交融的課堂上得到培養(yǎng)的。
不足之處:
一、在寫作訓練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較簡單,“蜻蜓點水”的指導減低了其一定的效果與意義。反思之后,我又將這篇課文分為兩課時進行,并借班進行了改進與實施。在第二課時中重點抓住《萵筍炒雞蛋》這一讀寫結合點,通過“看錄象——找動詞——簡要說過程——出示銜接詞”先……再……然后……接著……最后……”——根據(jù)銜接詞再看錄象——有順序地說說制作過程。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下來,學生較易清楚地表達,從而產(chǎn)生了觀看錄象之后所產(chǎn)生的意義,增強了教師的主導地位。
二、在時間的掌控方面缺少一定的經(jīng)驗。節(jié)奏的快慢決定于內(nèi)容的輕重程度,教師需注意其合理的安排與分配。然而,課堂上,前半部分的教學節(jié)奏較慢,似乎帶著揚州那“聲聲慢”的曲調(diào)風格。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怎么寫
《揚州茶館》是朱自清先生《說揚州》的節(jié)選。作者如一位老茶客,帶著讀者到揚州茶館吃點心,在不急不慢中向讀者娓娓道來飲茶的先后順序,小吃的特色。文章語言很有特色。
這堂課我準備重點解決兩個問題,這也是我平時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較大的問題。首先,我將在提高課堂效率上下功夫,增大課堂知識容量。其次是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吸引孩子的教學情境,調(diào)動他們積極的學習情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情感。
“民以食為天。”吃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揚州茶館》這一課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一開始,我就從字詞入手,先板書“館”字,請學生組詞,從而引出“茶館”。許多學生都去過茶館。這樣,學生對這個話題就更感興趣了。引出“揚州茶館”后,我又請學生書空“揚”字,因為這個字最易與“楊”混淆。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朱自清。接著,我又補充介紹了相關的資料,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然后,我從文本入手,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揚州茶館吃的花樣最多,有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還有_______。讓學生對課文既有個整體把握,又進行了句式的訓練。揚州最著名的的小吃是燙干絲,是茶館的特色菜,朱自清先生的描寫也最為具體。因此,課堂上我抓住重點段,用多媒體出示燙干絲的圖片及文字,指導學生學習燙干絲的過程。抓住七個動詞:切、放、澆、潷、撥、倒、擱,將過程串聯(lián)起來,讓學生邊復述,便做動作。整堂課進入高潮,學生興趣十足,輕松地將課文重點掌握了。在此基礎上,布置回家作業(yè),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說說炒一個菜的過程,可以向自己的家長請教,和家長有一個互動,在家長的指導下,學生能將過程說清楚,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學生通過讀內(nèi)容、品詞句、想象制作過程、體會情感、感情朗讀等一系列的.學習方法,學生對課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品讀出各自的特色。整堂課上,字、詞、句、段、篇,從茶館到揚州,從朱自清到他的寫作特色,從燙干絲到各地特色小吃,從茶館的韻味到當年的人文景觀,文化歷史……課堂知識容量較大,達到預期效果,師生完全沉浸在情境之中,互動極為熱烈,學習效果較好。
但回顧整堂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應該是行云流水,過渡自然,但是我在教學中,有些地方過渡得還不夠自然,處理得比較草率。還有,當抓住課文重點——燙干絲,深入體會后,我告訴學生吃的學問可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各種有名的小吃可多了。我請學生說說你還知道哪些著名的小吃?但學生說得過于簡單,沒能達到我預想的效果。課后,我反思,主要還是由于我這個問題設計得不夠好,要求不夠明確,如果改成“誰能學朱自清先生抓住特色用簡短的話來介紹一種風味小吃或者抓住動作詞簡單地介紹一下它的制作過程。”那效果將更好。這些我都在原先的教案中改進了。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怎么寫】相關文章:
揚州茶館教學反思01-11
教學反思怎么寫04-21
教學反思怎么寫03-21
怎么寫《將心比心》教學反思12-26
風箏教學反思怎么寫12-26
《圓的周長》教學反思怎么寫12-26
怎么寫扇形的認識教學反思03-25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怎么寫06-03
聲音的傳播教學反思怎么寫03-27
怎么寫烏塔教學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