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的隨筆:把春天還給孩子
早打算好周末享受一下春日的陽光,不過當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卻因為看到很多的幼兒園的“孩子”背著“行囊”在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的陪同下,特別忙碌的趕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而大打折扣,唯一的感覺就是:“特長班”怎么如此盛行?
和許多家長探討過這個問題,總結(jié)下來大概有1/3的人覺得周末孩子沒地去,在家呆著還不如到特長班學點東西,2/3的人認為應該讓孩子學一技之長,以便能在以后的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長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話,有點對不住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真的會出現(xiàn)家長們所預期的結(jié)果嗎?
首先探討一下幼兒期最關鍵的是要培養(yǎng)什么?我們知道一個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決于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聰明,而是取決于其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對于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征,它主要由心理發(fā)展過程中的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征的興趣、動機、氣質(zhì)、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組成,最通俗的即堅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潑、合作性等等品質(zhì)的發(fā)展。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在幼兒期最好的途徑就是養(yǎng)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現(xiàn)在我們都非常重視“素質(zhì)教育”幼兒更不能例外,素質(zhì)教育是什么呢?目前還沒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當你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質(zhì)。很顯然在幼兒期要培養(yǎng)的不是單純的認多少字,背多少詩,會算多少題,如果想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就應該從長處著眼,著重發(fā)展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班里因為開展“瑞吉歐幼兒教育中國化研究”的課題,所以有幸聽到這樣的活動案例:XX市某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對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孩子親身體驗碗的制作過程,家長和教師帶孩子去陶吧去制作碗,很多孩子對以前的碗是什么樣的產(chǎn)生疑問,家長和教師便一起帶幼兒到博物館參觀,上千年的碗的歷史那么生動地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孩子面前,孩子們驚呆了,興奮極了,他們相互交流著,討論著,相互感染著,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情感感動了所有的人……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我們給予孩子知識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fā)。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求知欲是與生俱來的,不過為什么在孩子后來的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差異呢?起決定作用的是環(huán)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發(fā)展問題上所持的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觀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環(huán)境從而作用于兒童,出現(xiàn)了個體差異。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深圳等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有不少高學歷家長在孩子入托時并不希望幼兒園教給孩子單純的技能知識,他們更希望孩子在一種友好、合作、安全的環(huán)境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培養(yǎng)樂觀的活潑的性格等等,他們更強調(diào)孩子的意愿,他們的家庭屬于民主型家庭,就像剛才的案例一樣他們會在孩子需要的情況下,為孩子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支持孩子的行為,當然這些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相對要好許多,作為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我們的孩子可能現(xiàn)在還參觀不到東營的博物館,還找不到陶吧,但他們應該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
班里的琪琪有天對我說:“星期六我要學英語,還要學畫畫呢?”我問她:“寶貝,你累嗎?”“嗯,當然了,可我媽媽讓我去學,我很聽話!”真想不到,周末孩子比我們還忙,好像有的孩子還要上三個特長班,他們才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們擔憂的是有多少特長班懂得幼兒教育,略懂得幼兒教育的又有誰會著眼于孩子的長遠發(fā)展。興趣是要培養(yǎng)的,但我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剛剛萌芽的興趣,不知道是會被扶持起來,還是會被拔苗助長。都說特長班辦得好不好,要看家長的反應,而家長觀察到的也便是孩子們最直觀的表達:比如幾張畫,幾個動作,甚至幾個單詞,因此特長班也就特別重視這些最表面的可呈現(xiàn)東西,但那些不能呈現(xiàn),也就是最關鍵的各種能力:比如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呢?這些能力都是隱性的,而且要經(jīng)過若干年后才能顯現(xiàn)出來,所以在這個功利性如此強的經(jīng)濟社會里,誰會來做,誰能來做?!不少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特別有舞蹈的天賦,肢體語言很豐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歲、5歲,甚至更小;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成為鋼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讓孩子多接觸一點音樂,可是總會學著學著就變質(zhì)了,鋼琴是外國的樂器,外國人聽都沒聽的考級成為許多家長趨之若騖的目標,實際上舞蹈也罷音樂也好他們到底都是用來干什么的?誰都知道,它們是人類表達和釋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為,是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如果沒有快樂可言,它們還會有延續(xù)下去的生命力嗎?
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了,他們最愛的是玩,最需要的還是玩,別老讓孩子待一個地方,他們會感覺統(tǒng)合失調(diào)的,會不知道怎樣和別人交往的,難道我們小時候玩的高興時被父母叫回家時會高興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學習時一位學前教育專家的話:可憐可憐幼兒園的孩子吧,讓他們多玩會兒,等到了小學,他們哪里還能如此徹底的玩?!所以當媽媽準備換好行裝去逛街的時候,當爸爸說出無數(shù)個理由要加班的時候,請別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松的
玩的地方,那樣對他們是有些不公平的。當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你會找回久逝的童心;你會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螞蟻的房子是什么樣的?樹上為什么會有眼睛?小鳥地窩是什么樣的?等等,從你的行為中孩子會學會怎樣查詢資料,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怎樣和別人合作研究,怎樣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怎樣遇到困難不放棄……別說這是孩子的事情,其實這才是最偉大的事情!
你能夠帶孩子在一個周末去春游,但下一個周末呢?下一個季節(jié)呢?別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他們是在“玩”中長大的,當然這種“玩”會在你的“犧牲”的陪伴下收獲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隨筆:把春天還給孩子】相關文章:
教育隨筆: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性格11-02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教育孩子要用對方法05-31
多給孩子一個擁抱教育隨筆(精選41篇)11-07
春天孩子愛發(fā)燒06-03
孩子教育的心得03-21
對孩子的禮儀教育06-02
教育孩子的心得02-25